315事件后,统一、康师傅澄清了,方便面你们还敢吃吗?

2024-05-13 02:03

1. 315事件后,统一、康师傅澄清了,方便面你们还敢吃吗?

自从方便面诞生的那天起,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吃过,前段时间央视曝光了插旗菜业生产的酸菜,瞬间把方便面推上了风口浪尖上,网上各种负面消息层出不穷。
  
 方便面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市场和销售,只要方便面本身没有什么质量问题,消费者首选的速食依然还是方便面,为什么就是图方便。
  
 看看方便面这些年的发展史,从单一红烧口味,到现在的各种各样的口味,都证明了方便面这个行业也在创新,近几年方便面开始向高端市场发力,不断的推出新品,这些都证明了方便面的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方便面不会因为一个单一事件就会退出市场,因为市场需求还在。
  
 方便面行业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围绕着新时代的需求,方便面各个生产工厂会从原料、工艺、包装、配料等全要素入手,在产品力上,不仅要有颜值,还要在营养 健康 的理念。
  
 
  
  
 
  
  
 
  
  
 
  
  
 
  
  
 
  
 吃啊,首选白象[大笑]
  
 不吃了
  
 方便面的产出,它的作用在于方便,出行、 旅游 、现在赶人情都用上方便面了,真的是方便,所以你不方便他吃的人肯定是少,只要还是方便,那还是有很多人吃的。
  
 当然敢吃了!只要是白象的方便面就敢吃!
  
 。不吃菜包,不吃料包。
  
 买不起,已经很久不吃了,现在心脏不好。
  
 不信
  
 就没有这件事儿,我也几乎不怎么爱吃方便面。
  
 关于康师傅方便面我觉得只有不想死的早还是不要吃了!

315事件后,统一、康师傅澄清了,方便面你们还敢吃吗?

2. 统一和康师傅方便面是怎么竞争的?


3. 康师傅牌方便面发展史?

"康师傅" 的老板并不姓 "康",而是台商顶新集团董事魏应交及其兄弟。"康师傅" 是 1992 年顶新为进军大陆而设的品牌。在 90 年代初,由于大陆人民害怕速食食品有损健康,所以这类食品在大陆不太受欢迎。魏应交为标榜其速食面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所以改名 "康师傅",以显示是健康食品,加上当时的目标市场是中国北方而北方人会尊称别人为 "师傅",所以便在品牌上加上 "师傅" 二字。这便是 "康师傅" 的名字由来。 

人人平等管理哲学 

92 年,正值台湾经济火红。虽然顶新当时只是中小型企业,在魏应交决定往内地发展时,四周都是反对之声,但他相信未来中国是营商腹地,他毅然带著 1 亿台币便往大陆去。现在可以证明他的眼光准确。 

"康师傅" 以速食面起家,原来魏应交全无生产速食面经验。魏氏兄弟在台湾承继了父亲的油品企业,因速食面要用油炸,正好为魏氏未来的事业选定方向。在国内中,他们首先决定在天津开业,他们相信如能在吃面最多和最讲究的北方占一席位,那么进占其他市场也没甚么问题。 

另方面,魏应交实行 "尊重当地人民" 的营商之道,在集团内台籍员工与本地员工的待遇相同,他自己和台籍高级管理人员也不会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因此不但可以减低成本,还可以得到当地人的拥戴。魏应交并与当地政府的保持良好关系,避免了封杀或不合作的情况。 

耕耘 11 年终见成果 

今天 "康师傅" 已是大陆食品业的龙头大哥,其实这与 "康师傅" 建立初期 "通路精耕"和坚持现金交易的经营手法有关。很多商家容许买家赊帐,这样往往便做成呆坏帐。因此 "康师傅" 坚持现收现付;为确保所有商家都愿意付现金,"康师傅"的策略是低本,高品质,产品好卖,商家自然以现金交易。 

同时,"康师傅" 相信依靠经销商批货再零售,必定会出现赊数现象,为此 "康师傅" 在各地设立业务部和仓库,建立自己的销售网,虽然在这过程中曾遭原有经销商抵制,亦因大幅增加了集团的各项成本开支而濒临破产,不过 "康师傅" 的坚持最终都有了回报。在 2000 年 "康师傅" 销售收入增加了两成,纯利上扬至4,000 万美元,这与 99 年亏损 3,500 万美元相比,这正是通路精耕开始显示成效有关。 

相较速食面,"康师傅" 在多元化发展下开拓的饮料市场的表现更见突出,当全球的饮料业毛利下降的情况下,"康师傅" 的饮料销售量预计明年会高达 40 至 50 亿瓶,较今年增加一倍。
参考资料:伙计相信自己

康师傅牌方便面发展史?

4. 康师傅方便面的历史

 方便面:掘到第一桶金
  1959年,魏家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
  这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后由魏家的四兄弟和三姐妹继承,维持着中小企业的规模。
  1989年,四兄弟中的老幺魏应行身负家人重托,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
  他在各省之间辗转考虑,足迹几乎踏遍全家。
   
  因为家庭企业是油坊,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大陆开发一种食用油。
  当时大陆市场几乎全是散装油,谈不上优质和品牌。
  魏应行决心开发“顶好清香油”,创立“来自台湾的食用油”形象。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条广告。
  当时正在大陆热播的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女主角吴敬娴一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广告语深入人心。
  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好,以大多数老百姓在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
  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瓶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底线,滞销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
  后来康师傅又先后试推“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两种产品虽然广告都很出色,但同样犯下了高估市场的错误,一直未能获得理想的销售。
  至1991年的三年间,魏应行已赔掉了所携来的1.5亿台币的半数以上,几乎要打道回府。
  恰好在这时他嗅到了方便面的市场机会。
  当年他经常乘坐火车,并食用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
  后来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能买到。
  康师傅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决定主攻方便面市场。
  由于过去在台湾,魏氏四兄弟在方便面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就像幼稚园的学生一半。
  因此在推出新产品事便小心翼翼,边做边学。
  当时为了了解大陆的口味,便通过试吃的方式来改进佐料配方。
  同时在定价方面,发现当时的大陆市场上只能买到两种方便面:一种是进口的“高价面”,在机场饭店等地有售,却因价格偏高而难于推广,另外一价格极其低廉的袋装面,价格虽然低廉,但口味非常的差。
  康师傅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一点九八元。
  1991年适逢天津科技开发区招标,康师傅便在区内注册了顶益食品公司,把所有家当押进去,准备投产味道很浓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是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确定的最适合大陆人的口味。
  与此同时,康师傅的广告宣传已全面铺开。
  康师傅一改前两次用真人作广告的作法,顶益决定采用一个相对比较易记忆的动画人物,在称呼上,为适合北方人的思维方式,顶益决定用“师傅”这个词以显得较为专业,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
  当时台湾对大陆观众还很有吸引力,为迎合观众心理,这位“康师傅”当是来自台湾!这配合红烧牛肉面口味浓、份量足的特点,广告词则设计为“香喷喷,好吃看的见”。
  1991年的电视广告费用相当便宜,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插播条广告只需500元人民币,几乎等于不花钱做广告!康师傅决定展开“康师傅”的大规模广告攻势,选在中央电视台台湾电视剧前的黄金时段播出。
  当画面非常漂亮的“康师傅”广告一经推出,立刻打响,各地开始纷纷注目“康师傅”,掀起一股抢购狂潮。
  老百姓的热情即刻传染给批发商,甚至一度出现了顶益门前排长队,批发商提着一麻袋一麻袋钱要订货的场面。
  为应付供不应求的热销局面,顶益不得不投入大量现金至流通领域,同时用提前收来的订金购入国外的先进机器设备,招收培训人员。
  1992年,第一碗面出笼。
  6个月内,顶益生产线上的工人即从300多人猛增到三四千,将生产线扩大至天津之外的多个城市,“康师傅”畅销全国。
  “最重要的是我们抓住了先机,抢到了‘第一品牌’形象,”顶新集团副总裁李家群多年后曾说过,“若是换在今天,任何一个品牌也不可能做到这样。”
  难得的时机和独到的营销策划造就了“康师傅”。
  从此,“康师傅”盘踞大陆方便面市场龙头位置达十余年之久。
  多样化:拓展事业
  自1992年“康师傅”方便面畅销以来,天津顶益的资本总额由初期的800万美元迅速增加到2亿美元,整个资产翻了25倍。
  至1995年,年营业额已由当年报0.27亿发展到24.5亿元。
  而此时集团的生产规模又供给不足,不得不在各地继续设厂,搭铺生产线。
  尽管到1996年,新成立的广州顶益、杭州顶益已分占了华南、华东市场,但天津顶益的营业额还是达到了23亿元。
  整个公司的业务几乎处在疯狂发展当中。
  企业建立初期,内地生产配套设施尚不完备,康师傅当年就曾着手建立一个生产包装配件的“顶正”公司,除承担内部业务外,还对外承揽业务。
  自此公司开始多元化发展。
  1996年,顶益开曼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与此相呼应的是,“康师傅”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1996年便投入了茶饮料的生产,当时推出的是柠檬茶和菊花茶,1997、1998年,康师傅又相继推出了冰红茶、绿茶和乌龙茶。
  随着2000年-2001年茶饮料市场的升温,如今,康师傅已处于中国包装茶饮料市场的领导地位,包装茶的销量及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到50.6%和52.3%。
  1997年,康师傅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物流上。
  1998年,康师傅在上海正式成立了第一家乐购生活购物中心,目前已拥有15家营运店,2001年的营收达到了2.25亿美元。
  康师傅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正积极发展物流业,未来有可能进入便利超商的经营行列。
  但由于过去统一在台湾发展7-11曾连续亏损7年,康师傅会谨慎投资便利超市。
  另外,康师傅还在1996年并购了德克士炸鸡连锁店,2001年已达到200家。
  2002年,德克士正朝着370家餐厅的目标迈进,营业额也要突破13亿元。
  面对入世:稳坐钓鱼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跨国巨头纷至沓来,康师傅是否能安坐钓鱼台?顶益副董事长滕鸿年认为顾客只就记住的前两名品牌来消费。
  方便面,消费者会想到康师傅、统一;纯净水,消费者会想到娃哈哈、乐百氏。
  对于跨国公司的冲击,以食品来讲全世界设点最多的是日清,全世界方便面生产线最多、销量最大的却是康师傅,在单一国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韩国的农心,这些品牌都已经到中国 *** 完毕了,还有谁会来?再来就是小的了。
  营多方便面在印尼是老大,而在中国,4年前就不做方便面了。
  美厨来自新加坡,但去年在其最后的据点北京,也难发现其产品。
  但是康师傅也不会放任排名第三、第四的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康师傅虽然是第一品牌,但时刻在想着拉大与第二品牌的差距,又怎么会让第三、第四名来抢走康师傅第一的位子?
  康师傅在巩固已有市场优势品牌的同时,也会主动与跨国公司较量。
  康师傅的德克士炸鸡在未来肯定要挑战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地位。
  目前中国每年有4000亿元的外食市场,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相加才刚刚达到2.2%,“还有多少商机可以被开发?”顶益副董事长滕鸿年说,“中国的市场实在太诱人了,只要你真用心就有比别人多的机会。”“同样的随着中国对流通服务方面政策的逐步放宽,象乐购这样的大卖场在国内的许多城市或地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天津塘沽,有35万人口,绝对可以成立4至5家大卖场。
   

5. 康师傅方便面是中国的吗?

是中国的,这个集团的最大股东顶新集团,是台湾人创立的鼎新油厂。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总部设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从事方便面、饮品、糕饼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生产和经营。康师傅自1992年研发生产出第一包方便面后,迅速成长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销售企业。该集团于1996 年2 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两大控股股东为顶新(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和三洋食品株式会社。


康师傅方便面是中国的吗?

6. 方便面一哥康师傅开始衰败了吗?


7. 方便面一个康师傅的兴衰是什么样的?


方便面一个康师傅的兴衰是什么样的?

8. 康师傅的方便面还能吃吗?

现在康师傅方便面可以吃啊,只要你能在超市里买到的方便面,都属于正规厂家生产的,可以使用,建议每天不要超过两包,因为方便面毕竟没有什么营养,而且容易上火。

 康师傅方便面1.基本信息:
康师傅方便面一直坚持以真材实料为基础,并特别关注各地消费者不同口味变化及需求。以"康师傅"系列产品为首,现已经延伸到: "面霸120"、"料珍多"、"新面族"、"巧玲珑"、"劲拉面"、"亚洲精选"、"福满多"、 "好滋味"、"小虎队"、"挂面"、"脆旋风"、"脆宽趣"、"珍品"、"劲爽"等多种系列产品,满足各类消费阶层的需求。
①中文名称:康师傅方便面
②外文名称:The instant noodles
③主要原料:面粉
④是否含防腐剂:是
⑤主要营养成分:脂肪,碳水化合物

2.公司规模:
据权威调查机构AC Nielsen 2003年12月-2004年1月的一项报告指出,康师傅方便面的销售量与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2.6%和43.5%,处于中国方便面生产厂商的龙头位置,已经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方便食品。此外,康师傅方便面进入台湾市场才一年,已取得台湾方便面市场17%的市场占有率。3.康师傅:
截止到2013年康师傅控股公司在全国建有包括:天津、广州、杭州、重庆、武汉、沈阳、西安、福州、哈尔滨、新疆、青岛、昆明、台湾等13个方便面生产基地,123条生产线,并在同行业内率先引入了国际通行的ISO质量证,所有公司全部通过了ISO9002产品质量认证。在2001年,经过严格审核,"康师傅"被中国食品协会评为"中国食品工业20大著名品牌"。"康师傅"方便面不仅在国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更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等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均缘于"康师傅"一直以来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消费者真诚以待的结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