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帮扶日志

2024-05-06 15:33

1. 扶贫帮扶日志

   扶贫帮扶日志要怎么写呢?写些什么内容呢?下面随我一起看看扶贫帮扶日志大全,仅供参考~
     扶贫帮扶日志【1】     今天上午,开发区党工委、管委召开了扶贫誓师动员大会。会上,杨广平书记号召全体干部迅速行动起来,把贫困户当亲人,迅速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我听后心潮澎湃,想马上驻村串户,尽己所能为扶贫工作做点什么,尽快帮助贫困百姓脱贫。回去的路上,我思绪飞扬,感到即使自己的力量有限,但只要我用心去做,哪怕一点一滴,也至少是一种靠近、一种温暖……
     快过年了,我很想去看望一下他们,看看他们缺些什么。我心里暗暗在想,必须让他们过好这个年!关于如何帮他们脱贫,我想先把情况了解清楚后,再制定具体帮扶方案。下午,我迫不及待地买了油、米、面,来到了广平乡南街村我所帮包的贫困户家中。这户村民叫班绪海,家里共两口人。他主要是因病致贫,没有很好的劳动能力。了解情况后,我向他们一家人郑重表态:从现在开始,我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了,今后家里有什么事,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说完这些话,不知什么原因,一种责任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扶贫帮扶日志【2】     今天是大年除夕,虽然前几天去过看望他们,但心里还是放不下。于是我带上家里蒸好的花糕、炸好的丸子和藕盒,再一次来到了班绪海家。我的突然造访,使他们感动不已……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看着眼前的他们,我也感到非常幸福。
     扶贫帮扶日志【3】     经过假期里的思考,我的扶贫脱贫方案有了一些门路,但心里还不是很有底。上午,我约村支部书记石玉琴、文书徐金盾一起来到了班绪海家中,想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在班绪海家中,我详细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班绪海,今年65岁,双手残疾,其妻患间歇性精神病。他不适宜外出打工,也不适宜重体力劳动,但他家的院落还可以,适合搞家庭养殖。我感觉这是一个能长期脱贫的路子。经过一上午的谈话交流,大家形成一致意见,决定帮他养殖笨鸡,来实现脱贫。在得到其家人赞同后,我们当即看了他的院子状况,并根据院子的面积,初步规划了鸡舍和菜园的.位置。计划在院子西侧建鸡舍,约为60平方米;院子的中央为鸡场,约120平方米;西侧留菜园,约80平方米,准备用于供饲养鸡的辅助原料;院子的东侧用砖进行硬化。我们对这个初步计划充满信心,决定正月十五之后就动工,准备两天完成。
     我结合自己从事的乡村旅游工作,猛然间又产生了一个想法:南街
     村适不适合开发建设一个集休闲、观光、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园。随后,我又来到南街村支书石玉琴家中,和他交流这个想法后,立即对南街村的整体情况和下一步发展规划、土地流转等事宜进行了实地调研。大家一致同意,利用该村西南沙坑现有的30亩水面为基础,积极联系园林公司流转一部分土地,计划建一个集休闲、观光、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园,争取将南街村建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村。我也清楚,理想都是比较丰满的,要变为现实很不容易,说一千道一万,不去做一切等于零。
     扶贫帮扶日志【4】     今天是正月十六,也是个可喜可贺的日子,因为经过前期一番准备,老班家的鸡舍建设正式开工了。上午各项物料都运送到了现场,村支书石玉琴、村文书徐金盾亲自上阵,带领9位村民,首先对院内进行清理,计划今明两天完工。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联想所做的点点滴滴,我突然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心里又欣喜,又感到自己做得微不足道,真想一下子帮他们富裕起来……
     扶贫帮扶日志【5】     经过两天的紧张施工,鸡舍初见雏形,拉上网子就能投入使用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看到大家齐心协力完成的劳动成果,我感到非常欣慰,特别是从老班笑咪咪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扶贫帮扶日志【6】     鸡舍已经建完了,接下来怎么办?我经过和村支书商量,咨询了其他养鸡专业户,计划清明过后天气转暖就选购鸡苗。我的考虑是,全部散养无公害笨鸡。目前,鸡舍的面积最多可养殖120多只,每只扣除成本后平均能收入80元左右,全年收入近万元,基本能解决班绪海一家长期脱贫的问题。看到眼前的这些,看到他们一家人的高兴劲儿,我们感到心血没有白费。这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老班家的幸福生活就指日可待。

扶贫帮扶日志

2. 贫困户帮扶日志

      导语:扶贫需要社会每个人的力量,个人帮扶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以下是2017贫困户帮扶日志,欢迎阅读与参考。
        篇一:贫困户帮扶日志        X月X日,我们帮扶组一行5人在刘组长的带领下,带着明确目的,先后深入榆中县高崖镇关门口村、马家集村和清水驿乡稠泥河村进行前期调研工作。在镇上我们遇到了刚接任地震局一把手的魏主任、白处长一行,他们也是帮扶行动的主力,今天第一次进行联络,由于魏主任在乡镇、宣传部门都呆过,对农村工作熟识,我们在镇上多逗留了一阵,听他讲了许多颇有意思的在农村工作时的典故和对时下局势的分析,很是受益。
        我们先是驱车关门口村,车子在国道上行驶了一段后,折行上了通往某部营区的战备路,转过几个弯,就到了村部门口。关门口村委会在营区北50米处,与村中心小学相连,走进一个栅栏似的小门,走下6级窄窄的台阶,就是花坛,最里面的一间平房是村党支部书记罗自忠的办公室。办公室正面墙壁上悬着几幅字画,那是罗书记自己临摹的苏轼《水调歌头》,角落里有文件柜,里面有档案盒、书、画卷、纸笔等,看来罗书记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的书画很难与其人联系起来,如果单纯看书画,我以为他应该是须着长发、一脸书生气的彬彬艺人呢!文件柜旁是一张单人床,床头生个小火炉,火炉上搭着的小水壶正往往的散着热气。靠窗户的桌子上放着几个纸杯,看来早有准备了,所以我们一进,他就张罗着让大学生村官杨铭仪给倒水泡茶。
        罗书记很健谈。看得出来,20多年的基层工作早已把他磨练的没有丝毫的艺术家的气派了,成了典型的农村干部。他讲了许多多年来在村委工作的经历,让我们很受感动。
        罗书记所在的这个村有180多户人家600多口人。说起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纯女户、低保家庭及鳏、寡老人和留守家庭他如数家珍,心里有着一笔明白账呢!老罗说,这是他多年工作的经验,平时他一有时间,就到各家转转,了解那些家庭因为疾病花了钱贫困了,哪些家庭的主劳力在外务工挣钱脱贫了,一 一记在心里。尤其是逢年过节的,只要是困难群众、苦难家庭他一定定期去访,都要有记载。这样乡里有了惠农项目,尤其是紧要救助名单什么的,他就可以第一时间报上去,决不耽误。回来后再即时补开议事会,但定的人员基本不走样,因为有眼前事实说服呢,谁还反对?平时工作细一点儿,到乡上、县上上访的群众就少,有利于固稳定促和谐啊。
        说起人情世俗,老罗有独到的见解。村里有了红白喜事,不管人家请不请,他都备上一份薄礼,去帮个忙鼓个劲。 他告诉我们:“别人过节第一个走的是富裕人家,在哪里喝酒吃肉乐呵着呢,而我去的是最需要关心的人家,家里人不理解,我有自己的道理”。一旁的小杨说:“今年新春第一天,罗书记提了一箱奶子,没有去自己的老丈人家,却去了瘫痪在床的老范家,老范一家人很是感激,他是送暖啊!”老罗说他去那些最需要关心的人家,尽管吃不到肉喝不到就,但看到困难群众高兴,对自己认可,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小两口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留下老人和小孩,是典型的留守家庭,在老罗的带领下,村支部一班人一有时间,就去嘘寒问暖,帮助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村小学有17名孩子,其中6名是留守儿童,他们可是村委会的常客呢。老罗说,平素这些孩子、村里的老人、年轻人见了你很热情的打个招呼,你心里就会暖洋洋的,觉得这样做值啊!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淳朴的情感...... 我们又走了马家集村、稠泥河村,听到或看到了很多类似的感人的事情,也感动着围拢在身边的群众的感动,不知觉中夜幕悄然降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是我记者生涯结束多年后,又一次心灵的震颤,震颤擦亮了我的心火。
        回程的路上,透过车玻璃,车灯照亮处,牛毛般地春雨正密密匝匝地落着。
        微微细雨润如酥。这春雨润湿了大地,也温暖了我心。我想正是这样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好村官,支撑出了农村广阔天地的一片蓝天啊。
        篇二:贫困户帮扶日志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气:X 
        今天是我和接对帮扶的贫困户陈元龙约定,看新房屋基平整的日子,老陈是五台乡红场村二组贫困户,年前座谈时,就一再提出,房子住不成了,得重建。我鼓励他重新选址,并将政策做了说明。
        一大早,我和同事驱车30余公里来到村里,又步行去新房选址的地方,走了不到10分钟,就听到轰鸣的.机械声,同去的村干部告诉我,那是老陈请的挖机,在清除场地上的碎石和土方。
        “得亏领导帮忙操心呀!”,老陈老远看到我,赶忙迎上来,说些感谢的话。我回应到:“不要感谢我,要感谢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好政策!”
        “算了下没,建起大概得多少钱?”我和老陈现场攀谈起来。
        老陈告诉我,平整屋基,加盖起和装修,估计得12万元左右,还强调总得装修一下再住进去。我支持他适当装修一下是必须的,还表扬他是村里第一个动工建新房的贫困户,老陈听了很高兴。
        “虽然有党的好政策,我得积极配合,自己也想办法拿点钱出来,把新房搞气派点!”听老陈这么有信心,我点头表示赞许。
        随后,我又和老陈在屋基四周转了一圈,就猪栏、厕所的位置作了个初步规划。
        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我又和老陈坐下来,问他房屋盖起后的打算。老陈告诉我,盖新房不耽误种庄稼,另外再搞点养殖,猪栏建好了,买两个小猪娃儿喂,再养个百把只鸡子,一年收入个8000块钱不成问题。我连忙称赞老陈有头脑,并又重复发展养殖业的政策,老陈开心的笑了。我还叮嘱老陈,发展养殖业一定要搞好防疫,如果出现问题,及时给我联系,或者就近和乡畜牧兽医部门联系。
        不知不觉攀谈了个把小时,我得再去看另外一户,正要起身离开时,发现老陈头部受了点小伤,我问他怎么回事,老陈告诉我,拆旧房时不小心被瓦片砸到了。我赶忙又坐下来,提醒老陈建新房一定要注意安全,个人的安全,施工人员的安全都得注意,房子建起了,生产生活也要注意安全。老陈非常感谢我的提醒。
        在离开老陈去另外一户的路上,我对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及时正确的政策宣传很重要,要让贫困户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要想办法调动群众自身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干部无论怎么帮扶,都还得他本人自己去实施,因此调动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重要,也就是要发挥内因的作用;帮扶干部还要多关心贫困户的生活细节问题,多拉家常,比如问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儿女婚姻情况等等,包括正确使用对群众说话的语气,都很显得很重要,注意这些细节了,干部和群众之间就没有了距离,他们会很信任你,感激你。我进一步认识到,还要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和感激因势利导,上升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激,只有这样,才能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向上的正能量。才能营造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的大气场。

3.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日志

   精准扶贫是国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精准扶贫个人帮扶日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日志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10月28 -30日,中心“三访三化”工作队来到三眼塘镇黄茅新村,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工作。
     二组青年村民金洪波,1998年在参加本村水利建设劳动中,被电排设备轧断了2个手指,落下了伤残。村领导向我们介绍,小金身残志不残,这些年来,没有向集体伸过手,要待遇要救助,而是自强不息、自食其力。但因身体残疾,许多事不能做,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我们约见了金洪波,只见他身体瘦弱,个头不高。伤残的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和食指,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那受伤断指、血染工地的惨痛一幕。从他与我们初次见面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这是个很有头脑、办事精明的年轻人。金洪波告诉我们,因为承包的田土不多,农闲时节在益阳、沅江两地贩运农产品。家里买了1台三轮摩托车,夏天贩西瓜,冬天贩桔子。每天3、4点钟起床,拉着货物到益阳农贸市场占摊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租场地的开支。妻子在俏嘴巴食品厂做临时工,每月工作20来天。2个小孩加上年过七旬的父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说,今年桔子行情好,自己熟悉销路,想收贮保鲜,春节上市时卖个好价钱,就是没本钱,如果有几万元贷款就好了。我们觉得这是个好想法!
     工作队员、中心副主任张硕是个办事迅即的'人,立即调动自己的关系,和信用社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落实了贷款事宜。我们和村支书周红兵等领导商议,由政务中心贴息,下月初为金洪波贷款5-6万元,支持他收贮桔子保鲜。我们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他个人的勤奋努力,4年以后,这个对象一定会如期进入小康,实现市委的既定目标。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日志

4. 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

   没有精准扶贫,哪来康庄大道?下面是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欢迎阅读。
     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1     5月17日,在单位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小组共40人,坐上大巴,开赴塔山瑶族乡双河村进行扶贫走访活动,天气晴朗,沿途风景无限,但我的思绪却随着风儿在飘动,车沿着山路艰难前行,经过约一个半小时的颠簸,到达目的地。
     山区的空气格外清新,下车后,当地乡村干部组织我们开了个短会,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快速培训,时间紧,任务重,每一个人都在认真的听,仔细的思考,会后我们在乡村干部的安排和带领下,分开走访各自结对帮扶对象,乡亲们非常淳朴,热情地给我们递凳倒茶,茶是自采自制的粗茶,但空气中却飘着浓浓的山茶香,沁人心脾,坐下来,与老乡们一下子打开了话闸子,从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聊到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分析了当前困境和致贫原因,结合湖南脱贫攻坚工作手册,探讨了如何进行改善的初步计划和措施。这种场景非常像电视里看到的党在延安时期开展工作,与老百姓那种鱼水情深的画面,历经时光穿越,在新时期崭新重现,此时,老乡贫困犹在,但内心却无比激动,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脱贫的自信流露在脸上,大家知道,这不是一人或一个家庭在战斗,是全党、全国人民一起在战斗,走在国家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是一个整体,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期间,我们还谈到了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等,这些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必将持续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产生的发展成果一定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返回途中,看到大家非常疲惫,但心情却无比开心愉快,在车上继续着分析讨论、沟通总结。立刻明白了,是党的这项伟大事业,凝聚了各级干部群众的心,让大家紧密相连、责任倍增,并深深感受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从未如此接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精准扶贫的帮扶日志2     不知不觉在于都县仙下乡山塅村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已经好几个月了,从最初接到任务的无所适从,到现在对村情的初步了解;从刚进农家,村民客套的“肖干部”,到如今见面时他们亲切的“小肖”。尽管只是一句称呼的变化,但感觉扶贫对象已然把我当作了他们的朋友,而我也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了一个有事没事串串门的亲人、朋友、家人……
      初到 
     山塅村位于于都县仙下乡的最北边,这里群山环绕,只有一条土路与外界相连,自然资源匮乏,生活饮水困难。为了改变生活,村里的年轻人走出大山进城务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的所谓“386199”部队。在调查走访中,我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是因老致贫,劳动能力下降,生活境况窘迫;还有的是因学致贫,对仅靠耕种的农民来说,读书学费和生活费是他们最大的开销;还有因愚致贫,个别农户由于智力障碍或没有文化而不外出打工导致贫困;个别是因懒致贫,因为赌博造成家里一贫如洗。
      调研 
     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还是因病致贫。村民王洪谐今年84岁,儿子三年前因中风瘫痪在床,一家人为治病四处求医,不仅花去了家中积蓄,还欠下了6万多元的.债务,孙子为了给父亲治病,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今年7月,王洪谐的儿子去世了,老人心情非常底落,不愿与人说话。
     我买了点老人爱吃的水果、点心和一瓶小酒看望他,开始老人还不愿说话,只是望着门前的李子树发呆。我听说年轻时老人当过村支书,也曾是村里响当当的能人,就与他聊当年带领大伙修渠铺路的事,他很快打开了话匣子,聊到开心处还不时地笑出声,这次畅谈让老人心情好了许多,我也了解到他的一些具体困难。回到工作队后,我们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低保兜底、教育助学两项帮扶措施,并协助乡村党组织一起做工作,帮助他较好地度过难关。
     “她家最困难了,丈夫和大儿子都患精神分裂症,小儿子还在校读书,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打零工支撑。”在去贫困户李咸军家的路上,村书记邹永平介绍说。
     “我其实是想养猪、养鸡,但是我是真的脱不开身啊。”望着房间眼神迷离、口中喃喃自语的丈夫和儿子,李咸军的妻子饶连凤遗憾地叹了口气。
     是的,丈夫、儿子都需要人照料,离不开人,产业扶贫不现实,可低保兜底、教育助学只能解决短时间的问题,长远发展怎么办?我担忧地问道。
     “我又不懒,我是想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度过两年,等小儿子初中毕业后,我就去镇上找点事做,一个月怎么也有一两千,再种几亩地,搞点生产,养些猪鸡,而且小儿子毕业后也能挣钱补贴家用,那就好多了。”眼前这个女人的回答让我震撼和佩服,生活给她这样的不幸和打击,她却始终没有被压垮,依然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对策 
     工作队入村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村情民意调研活动,主要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入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分析了山塅村实际的村情、存在的困难,研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考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协调落实帮扶项目,比如,协调对原村部进行了搬迁扩建,对山塅村的通组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协调建设了100亩的天宠养殖基地,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鸭嘴鱼、四大家鱼、家禽等,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有16户贫困户加入了专业合作社。
      体会 
     随着这几个月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的开展,我深深地感到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才能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不能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只有变输血为造血,抛开“大水漫灌”实施“精准滴灌”,采取“一户一策”、“一户一方”,才能拔“穷根”掘“富源”。
     同时,也让我对扶贫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身在基层不是受苦受累而是增长见识和实现价值,扶贫不是走走形式、做做面子,而是要带着责任心和情感去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老百姓脱贫后带来的快乐。
     几个月的工作下来,现在工作队同志都信心满满,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打赢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

5. 扶贫日志

   导语: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扶贫日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17扶贫日志【篇一】     全县"精准扶贫大调研"活动培训会议后,我局于7月16日下午召开了局党组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大调研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全面摸清我局联系重点贫困村贺家坪镇白沙驿村的贫困现状,深入剖析该村致贫原因,准确把握该村脱贫方向,细化精确该村扶贫措施,我局成立了精准扶贫联系点三个工作组,在7月25日、26日两天进镇入村与镇村两级干部细致商讨并形成调研方案后,于7月27日至29日,深入到白沙驿村进行了地毯式走访调查。综合全村调研资料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全县县情及我县今年来对上争取工作情况,我简要谈谈以下几点看法以供大家参考我的扶贫日志征文精选我的扶贫日志征文精选。
      一、我县贫困现状 
     根据此次调研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贫困户大多数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缺乏资金技术、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整合和利用。这既是贫困的主要原因,又是一些贫困人口初步脱贫以后又大面积返贫的根源,在此情况下,教育和医疗的负担对大多数贫困户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导致他们负债累累、生活日趋拮据和艰难,极易陷入贫困→辍学→再贫困、脱贫→重病→又返贫的怪圈。
      二、县情决定脱贫必须主要依靠项目支撑和对上争取 
     我县是集"老、少、山、穷、库"五位一体的山区农业县,是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和省"616"工程对口支援县,县级财力十分有限,加之20xx年以来,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和综合环境总体趋紧,对县级经济发展、财政创收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更增加了本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难度。
     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紧张的财政现状,如果单纯想依靠县级财政来保障扶贫所需各项资金的投入,根本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而根据精准扶贫的内涵和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精准扶贫是一件政策依赖性非常强的重点民生工程,如公路硬化、农网改造、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危房改造、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工作的开展,都是精准扶贫迫切需求的项目,其他涉及到教育、环保等尤其是直接关系企业发展的相关重点项目及政策,看似与精准扶贫无关,其实间接对精准扶贫也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教育的发展,更是为了确保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不再出现大面积返贫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搞好我县的精准扶贫,我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对上争取为主要着力点和踏板抓项目、引投资,以项目促建设,以投资促发展,变政策为资金,充分凝聚并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方合力,盘活各类"沉睡"资金和资源,以求最高效地将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机遇、培养更多技术人才、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达到多管齐下除贫困之病根、去贫困之病灶的效果,从而确保按照提前全省一年时间的要求,在2018年摘掉我县重点贫困县的帽子。
      三、针对精准扶贫来讲如何做好对上争取工作 
     (一)嗅觉灵敏,紧跟紧抓最新政策动态
     各争取单位要保持高度灵敏的政治嗅觉,在做好常规性对上争取工作的同时,时刻跟进并深入细致的学习、研究精准扶贫口径相关的最新信息尤其是倾向性、指导性、鼓励性、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动态,摸清、摸准国家和省级部门的意图和部署,加强对上的沟通,准确掌握国家在精准扶贫方向上新确定的投资方向、重点投资领域、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安排方向,确保争取项目有的放矢。
     (二)开拓思路,打好打巧各类政策牌我的扶贫日志征文精选高三作文。各争取单位要抢抓国家、省、市编制"十三五"规划、精准扶贫、国务院下半年为"稳增长"即将出台扩投资等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机遇,牢固树立"扶贫关键靠项目、项目来源靠争取"的理念,打好国贫县牌、民族牌、武陵山牌、老区牌、生态功能区牌,坚持把争取重大政策和项目资金作为推动县域扶贫攻坚的突破口。
     (三)因地制宜,靶向精确项目策划储备。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以及全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为契机,结合我县各村贫困实际,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有针对性地谋划、编制一批项目,按照"建设一批、报批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储备原则,以项目周期、效益、群众呼声、急迫程度等作为主要参考指标进行优先次序排序,科学谋划项目,争取一大批扶贫项目挤进国家、省、市级规划尤其是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为后三年政策项目争取奠定基础,同时,认真做好2016年的拟争取政策项目策划储备工作。
     2017扶贫日志【篇二】     本人李xx,是四川省阳平种牛场的一名畜牧技术员。我很荣幸能成为“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行动中的一名技术人员,并将按照该行动的要求积极进村开展技术帮扶工作。现将本人到振武村后,了解到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 基础设施情况 
     1、道路、交通:全村仅有进村公路是一条仅3米宽的硬化路,其余的公路都还是泥路。目前,全村拟规划修建八条公路,并计划拓宽进村公路,在修建公路上有非常大的资金缺口。当前,该村在各方努力下,已筹措到一部分资金,已开建三条公路,预计年底前能完成这三条道路的硬化。
     2、学校、教育:受农村生育率的下降,振武村的上学儿童数量减少,小学已于前几年停办。目前,全村儿童主要在邻村一个小学校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受我国义务教育政策的影响,该村的适龄小学儿童都在上学,几乎没有辍学儿童。
     3、医疗卫生:全村没有医务室、没有卫生院,存在看病难的现象。村民大多只能到7公里外的'乡卫生院看病。
     4、文体设施:振武村把以前的小学作为村部,把小学教室改为会议室、办公室、农家书屋等几个部分,仅办公室有两三台电脑、农家书屋里有一些书籍,其余再无文化、体育设施。因小学教室已非常破旧,该村目前正规划在原址及周围修建一个集村民文体活动为一体的村部中心。在我驻村期间,据村干部介绍村部修建资金已经到位,只等开年动工建设了。
     5、水利设施:振武村的村民以前饮水大多是在自家屋顶修建蓄水池,通过蓄积雨水来解决饮水问题,灌溉庄稼也无任何水利设施,都是靠天吃饭、靠人肩挑背磨,存在很大的饮水难、灌溉难问题。近年来,该村积极与上级政府部门联系,大力争取与水利相关的财政资金,解决全村的饮水难、灌溉难问题。在我驻村期间,亲自看到了他们通过争取小型农业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资金而修建的石河堰、山坪塘以及为了解决村民饮水难题而修建的蓄水池等。所有这些水利工程都已接近尾声,据村干部介绍,待验收合格后,就会陆续投入使用,届时将会大大改善全村人民的饮水难、灌溉难问题。
     6、电力设施:振武村通过前几年的农网改造工程,实现了全村户户通电,改善了电能质量,完全能满足日常家用电器、农用机器的需要,基本不存在用电难的问题。
      二、贫困情况 
     振武村地处高县落润乡西南部,距乡政府7公里、县城23公里,幅员面积3.89公里(其中60%为山地),下辖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26户、总人口1223人(其中贫困户68户、贫困人口221人,无房及危房户24户),有耕地面积1253亩(其中田702亩,土551亩)。全村以茶叶、蚕桑作为主要经济来源,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578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了4186元,被列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由于地势地形、基础设施、交通的制约,大大阻碍了振武村的发展。全村以山地居多,人均耕地面积少,交通极为不便。
      三、产业情况 
     振武村目前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产业是茶叶和蚕桑,茶叶和蚕桑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收入来源的主要方面。在畜禽养殖方面,受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该村养猪的农户已很少。近年来,该村村干部充分利用地势地形优势,正在大力带动村民养殖林下乌骨鸡、栽种油茶经济作物等。不仅如此,他们还针对贫困户专门成立了种养殖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统一发放鸡苗和茶苗、统一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及统一销售等方式,带动村民的养殖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地保障村民的收益。另据村干部介绍,该村有部分务工致富青年也大力投身于家乡的脱贫致富工作中,通过带动村民种植中草药、观赏性花木等,试图将振武村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村。
      四、扶贫情况 
     振武村作为省级贫困村,受到了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省人大彭渝副主任作为联系该村的省级领导,多次赴该村调研、指导工作。宜宾市委宣传部是市里对该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并派驻了驻村干部进村开展扶贫工作。在县上,由高县电力公司对振武村进行帮扶,该公司为振武村选派了一名“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工作,并安排了员工对全村68户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地帮扶。目前,全村已对68户贫困户建档立案,并对贫困户进行了归类整理,今后扶贫工作的开展都将依据各户的致贫原因进行,力争早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个人感受及规划 
     来振武村扶贫期间,我通过村干部的介绍、对贫困户进行走访及调查当地的产业情况等,切实感受到了振武村的贫困。通过问询贫困户及查阅村干部对贫困户建立的档案卡,我了解到导致这些贫困户贫困的原因都是客观性的。有的是因为家庭发生变故,致使家庭丧失了主要劳动力、有的是因为家中有长期瘫痪在床的病人,即所谓的因病致贫、有的是因为缺乏养殖技术等等。目前,振武村的领导班子都是一帮年轻有为的青年人,他们很有思想、很有活力、很有作为,一心一意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们积极与上级政府部门联系沟通,努力争取相关的项目资金,用于改善全村的基础设施;在村里,通过成立种养殖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养鸡、栽种油茶经济作物,带动村民的种植、养殖积极性,努力为村民创收增益。此外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振武村的贫困户们不仅在思想上具有强烈的脱贫意识,在行动上更是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主动脱贫是很多贫困户给我的深刻印象。
     在对振武村的各个方面有了大概了解后,今后我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自己擅长的养殖方面,多为村民们提供科学、有效地技术指导和帮扶。同时,我还要做好联络员的角色,要根据振武村的贫困情况,多与上级部门汇报、沟通,积极为他们争取相应的项目资金。另外,在该村的产业发展上,要会同村干部们一起,做大做强该村的茶叶、蚕桑等主导产业,并致力于发展油茶、林下鸡养殖等新兴产业。相信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振武村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脱贫致富。

扶贫日志

6. 简短的扶贫工作日志

 简短的扶贫工作日志
                         扶贫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长期帮扶规划,力争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帮忙而不添乱、到位而不越位,坚持一帮到底,以下是要给大家介绍的简短的扶贫工作日志,欢迎各位的参考!
    
         简短的扶贫工作日志(1)         3月25日, 冒着似鹅毛一般,纷纷扬扬,晶莹如玉、洁白无瑕的雪花。我与村干部来到了村民库纳尔拜家中,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两个孩子是贰级残疾人,先天性语言障碍,库纳尔拜本人因受伤导致右腿残疾,现在只有拐着拐杖行走,媳妇主要以家务活为主,照顾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亩地、2只大牛一只小牛、一辆拖拉机主要靠二儿子拉货来挣钱。
         尽管小儿子叶尔布来提贰级残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负担,家中的经济情况,脸上什么时候都带着微笑,可以感觉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天与弟弟一起打工,专门给弟弟当小工,不要看他是残疾人员,但是他有一种与生活较量的猛劲,听村民人说他比正常的小工干的都好,眼快手快。尽管言语表达不是很好,却使劲了全身的力量来投入到务工上,每天120元的收入,为家中的经济收入贡献一份力量。
         条件不是很好的,收入不高。这个家庭让我感觉到了家庭的温馨,从交流中可以感觉到父母对孩子的无私慈爱之心、用哑语和手势的与孩子的交流。无意中我也瞬时学了二下子,结果孩子一看马上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在那一刹那间,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在这个小家庭里充满了多少欢乐、幸福,儿女很听话、很懂事、有眼色、多么善良的两个孩子呀?
         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用简单的哈语对库纳尔拜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
         简短的扶贫工作日志(2)         驻村一个多月来,虽然有点劳累,但心情还是比较好,思绪更显活跃,回到宿舍,心中想的还是白天那一件件的小事;躺在床上,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那一张张淳朴的脸。既然睡不着,就把今天的活动和心得记录下来!
         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了,但还是有部分家庭很贫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条件恶劣,家中鲜有像样的电器,而家庭成员上有老下有小,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实力,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
         今天,也许是经过雨水的滋润与洗涤,村民言语里少了点顾忌;也许是对我们冒雨前来做工作的作风表示认可,无论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们讲政策、送信息,村民们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我们访民情、收集民意,村民们也很主动。虽然今天入户数量不多,但感受颇深。他们谈到了家园建设、谈到了救灾救济、谈到了发展种养,谈到了惠农政策的宣传……
         这些都是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是以往我们听汇报、看介绍、读材料所无法得知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下一步,我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提高村委班子自身素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其次要从道路和水利项目建设上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的支持,争取早日硬化村道、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第三是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为村民创造一个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第四是要发动群众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通过规模种植砂糖橘、软枝油茶、高脂松和养猪养鸡,使农民群众早日致富起来。
         简短的扶贫工作日志(3)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简短的扶贫工作日志(4)         长城网张家口7月2日电(李宏 通讯员刘云宵 王英军 郭伟)“玻璃彩村,重点走访户于占峰,家庭人数5口,男,41岁,党员,文化程度:初中,配偶:高树红,身体状况良好。有一74岁老父亲经常闹病无劳动能力,还有一双儿女分别上初中和幼儿园。经济来源是种地,人均年收入2000元,今年在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带动下开始种植双孢菇和白菜。虽目前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和供养上学的孩子,生活较困难,但该同志有一股年轻人的拼劲,敢想敢做。建议作为帮扶对象考虑,只是要注意掌握时间和尺度等问题。”
         这是市委书记王晓东在其包联帮扶村玻璃彩村入户调查时所记的“民情日记”。在张北县,不仅每个基层建设年活动的驻村干部有这样的一本“民情日记”,全县所有村干部、乡镇干部等基层干部都有一本类似的“民情日记”,上面记满了哪家种了几亩莜麦、几亩土豆,养了几只羊、几头牛,哪家庄稼长势良好,哪家家禽患了病,哪家家庭条件困难……
         张北县油篓沟乡党委书记常海说,“民情日记”实行一户一记,主要是记录干部到群众家中了解的情况,给群众宣传政策、提供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和调解民事纠纷、处置突发事件、商议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等,同时记录和分析群众遇到的问题,解决具体困难。
         为避免“民情日记”走形走味,成为一些干部自我表扬的“功劳簿”、应付考核的“作秀本”,张北县举三措,避免“民情日记”流于形式。明确记录重点,注重民情、民声、民意的反映。张北县规定“民情日记”要重点记录民之所收、民之所需、民之所期、民之所盼,要重点突出记录问题的解决,从而使“民情日记”真正实现干群连心作用;强化日常考核,注重量和质的结合。在量上,要求每位村干部和包村干部每个月至少写10篇“民情日记”。在内容上,既要有事项记录、情况反馈,又要有解决措施、办结时限及受访人签字,且每月的办结率必须在80%以上。同时,建立周检查、月反馈制度,将村干部和包村干部记录“民情日记”及落实情况纳入干部年终考核和述职范围之内,确保“民情日记”不走形式。引入民意测评,注重百姓对“日记”的评价。在每年年底或某项活动结束时,县活动领导小组组织群众对干部活动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民情日记”办结落实情况及群众满意度情况将作为一项重点测评内容。对达不到满意度标准的村干部和乡镇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县基层建设年活动办主任、县委组织部部长刘建平说:“张北比别的经济发达地区开放得晚,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都较低,但是张北的党员干部都很积极能干,在短短几年内,张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北干部把写好‘民情日记’比作擦亮扶贫攻坚枪的精神,感染了全县上下的百姓一起投身建设家乡、改变现状的事业。”基层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张北共派驻(包)村干部1050名,覆盖全县366个行政村开展扶贫工作,召开村民代表大会500余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200多条,书写“民情日记”数万篇,有针对性地走访困难群众1000余户,梳理出田间路整修、自来水入户等民生实事800余件,真正摸准了农村发展的症结,开出了致富良方。
    ;

7.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
                         同样的地方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富裕,这绝对不是偶然的。接下来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下乡扶贫工作日志,欢迎阅读以及参考!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1)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
         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2)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3)         9月10日 星期一
         今天将正式入住科右中旗高力板镇西太本嘎查。早上吃完饭后,科右中旗工商局张建副局长领着我们先去了旗交通局,郭副局长接待了我们。我详细地询问了西太本嘎查一段6公理水泥路的修建情况。郭局长介绍,今年由于公路批文下半年才批下来,招投标进行了45天,兴安盟上冻期较早,施工期较短,10月10日前道路停止施工。由于以上原因,今年这条水泥路只能完成路基构建和材料准备工作。
         接着我们去了旗扶贫办。扶贫办的白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整村推进项目,这个项目中央共投入扶贫资金150万元。共分为四块,29万元用于农田机井建设;96万元用于购买羊,20万用于建立互助基金,5万元用于培训。自治区扶贫办通知原来20万元的互助基金项目已经不再列入整村推进项目之中。整村推进资金150万只能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和增产增收,发展优势产业。高力板镇党委政府还准备更改这个项目,旗扶贫办已经报自治区扶贫办,等待答复。
         随后张建局长把我们送到了高力板镇西太本嘎查农民水大哥家中,算起来这已经是第四次到水大哥家了。中午水大哥用鸡肉炖土豆款待了我们。这顿饭参加者还有新当选的嘎查党支部书记包金龙和嘎查达巴虎,我们几个人小酌了几杯。
         下午,我们立即开展了走村入户工作,在三队的一家贫困户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哈斯巴特尔因严重风湿病而变形的双手,他的妻子前不久做了肿瘤手术,还要供养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家里仅靠种地的收入远远不够。在一户开小饭桌的农民家里,二十多个孩子挤在两间不大的房屋内,主人靠这点额外的收入维持家庭开支。还有一户人家主人叫包哈达,从住房外观看这家人更穷,准备去他们家,但大门紧锁,可能下地干活了。
         晚上,水大哥给我们煮了玉米,虽然有点老,但吃起来很甜。
         9月11日 星期二
         今天是入住水大哥家的第二天,因晚上和同来的人聊到凌晨2点多,起来的晚一些,8点多才起炕。水大哥给别人家帮忙去了,水大嫂不怎么会做饭,水大哥走之前给我们准备了稀粥、馒头、鸡蛋、咸菜等。
         吃完早饭后,我们先到嘎查三队的几户人家走访。第一家是两个年青人,男的叫青格勒图,女的叫图娅。小两口很恩爱的样子,原来曾经一起到大连打工,因为挣不到多少钱,而且生活成本很高,二人又回来种地了。当我们准备回去的时候,又遇到他们,二个准备割绿豆,聊了两句后,看着男的搂着女的下地的背影,想起了一句歌词,夫妻双把家还,应该改一下,夫妻双双把地下。去的第二户人家叫水莲,第三户人家是青格勒图小两口的父母家,从房屋外观看非常破烂,还有青格勒图的爷爷住在这里,门口摆了一张破旧的床,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却住在这样破烂的地方,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
         下午准备继续走访,却发现水大嫂已经出门了,我们不敢出去,因为不知道村里的治安好不好。大约四点多钟,水大哥回来了,我们才继续开始访问贫困户。正好路边有一个老人抱着孩子,上前一问,原来她正在看外孙子,她的女儿和女婿都下地干活去了,女婿叫图布新,女儿叫丽丽,两人住的是98年洪水冲垮老房子后政府盖的安置房。邻居王大嫂听到了我们的声音,来到这户人家,听说我们是自治区工商局的干部,主动邀请我们去她家。她男人脑出血,半身不遂,住的房子是土坯房。我们问她还有哪些贫困户,她推荐了华青龙家,并热心地领着我们去。华青龙家电器很多,除了冰箱、电视机外,甚至有农村少见的微波炉、电磁炉。华青龙的二儿子双林28岁了,在农村算是大龄青年,开始他向我们隐瞒年龄,后来才不好意思说出了真实年龄。从双林的谈话中看出,他对结婚不抱希望。据村里其他人讲,双林包括他弟弟海林都比较懒散,钱有一个花俩,所以攒不下钱。双林的人材确实差一点,头发长而且脏,身形瘦弱,和青格勒图相比,差距比较大。哥俩住在父母家旁边的一个土坯房里。王大嫂又热情地把我们领到水琴家,可能是她打了电话,水琴穿着水靴,刚浇地回来。她家的房子是土坯房,墙裂了缝,两个孩子一个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上学,一个在内蒙古建工学院上学,每年的生活费加起来要两万多元,学费8000多元,显然光靠种地是不行的,她家养了29只羊,外面欠了不少债务。
         走完这几家,已经快6点了,天空中乌云密布,已经开始下起雨滴。
         晚上,水大哥炒了芹菜粉条,焖了二米饭,吃饭间,外面雨逐渐大了起来,院子里刹时变得泥泞不堪。由于受雨水影响,房子突然停电,我们点着蜡烛吃完了饭。
         外面雨涮涮下着,我们坐在热炕头上,顿时感觉到了一种幸福。
         9月12日 星期三
         早晨,天空下着小雨,本来想出去到农户家走一走,但昨日的大雨已经使村中的道路变得异常难走,所以只能在家中待着。中旗张局长突然来电话,兴安盟工商局刘局长下午到中旗,晚上请我们吃饭,他下午派车来接。
         下午三点多钟,中旗工商局的车来了。西太本嘎查的路根本不能称为路,一下雨有一些路段就成了大泥坑,要有很高的车技才能通行。果然,司机对路况不熟悉,车陷在了烂泥了,费了很大劲才出来。到科右中旗已经下午四点半了。我们住的是君乐酒店。
         刘局长是老朋友了,他在通辽市工商局当副局长时就和他喝过一次大酒,所以我知道晚上这顿酒一定跑不了。果然,热菜还没上的.时候,他就拿起分酒器,大约有二两五,一口气干了,然后让我们也干。我们俩都是喝不了酒的人,而且不擅长喝快酒,但盛情难却,他又官气压人,只能痛苦万分喝下肚去。有了这样的开端,接下来盟工商局加上科右中旗工商局的其他领导轮番上阵,不一会我们就败下阵来,与我同行的那个人彻底喝多了,我还在勉强支撑。
         吃完饭已经快9点了,那时我还很清醒,回到房间想洗澡却发现没有热水,只好作罢。我的同事喝多了,来到我的房间内没完没了说着酒话,纠缠了一个多小时,我实在忍无可忍,强行把他送回了房间。
         酒之一物,害人不浅。
         9月12日 星期四
         昨晚旗工商局康局长约我们起来去早市买菜,时间定在7点钟。我勉强在6点半醒来,头疼得要命,想洗澡还是没热水,打电话找服务员修,但没修好。服务员给我换了一个房间让我洗澡。洗完后已经快七点了,康局长来短信说菜已经买好了,让我多休息一会。我的同事彻底喝多,早餐都没吃。
         和刘局长告别后回到嘎查,我们都感觉难受,于是上午决定休息。
         中午我做了饭,一下子煮了三袋方便面。喝完酒的人都知道,吃点热汤面,出一身汗,酒会消大半。可惜面煮多了,反而变得不好吃了。
         下午我们都不想走得太远,就在附近几家贫困户里走访。
         9月12日 星期五
         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熟悉情况,一方面是为了下一步整村推进项目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嘎查现在忙于选举。中国的民主好象在农村得到了落实。嘎查村书记、主任居然选了两个多月,我们来这里的时候刚刚选出来。紧接着还要选自然屯屯长,每十五户要选一个村民代表,每五户要选一个户代表。这几天我们的工作完全得不到嘎查书记主任的帮助,只能是熟悉情况。我们决定去危房改造户王刘德家。王刘德家在嘎查的西边,步行要走很远才能到达。路过一家大的农民合作社,因为有这方面的任务,我们进去看了。这个合作社动作不小,每年竟然能收购近4000万吨玉米,真谓大手笔。不过这个合作社存在着中国当前普遍的困难,就是贷款难度较大,我们爱莫能助,只能帮助他出些主意。再往前走是嘎查卫生院,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在医院告示栏里,我们看到几张结算单,目前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还比较划算,一个农民看病总共花了600多元,报销比例85%,农民只需花90多元,这算是个惠民工程。
         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王刘德家。危房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门窗安装按要求应该由王刘德承担费用,但王刘德本人脑溢血,他老婆风湿病,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全凭二儿子照顾,所以他根本承担不起门窗安装钱,房子已经盖起了两个多月,门窗却始终安不上,人也搬不进去。我们看的时候,好好的新房里面被雨水湿了一大片,房屋还漏雨,玉米杆满屋子都是。我让王刘德的二儿子一保搬梯子上房看看,原来房顶上窝了一大片水,我问一保:“知道不知道房顶有水?”他说:“知道。”我的气一下子不打一处来,我对他斥道:“你不能扫一下吗?”我们登梯子上房顶,几分钟就把雨水清理完了。
         同样的地方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富裕,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在这几天,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个嘎查自然条件之好在内蒙古自治区也是首屈一指的,为什么会出现贫困现象呢?勤劳致富,懒惰致贫这是原因。这个原因我们房东水大哥也深有体会。
         当然王刘德家有特殊情况,他的二儿子也不容易,既要种地还要照顾两个老人。我给包金龙打电话,让他派人来王刘德家丈量门窗尺寸。我的想法是尽快给王刘德安上门窗,好让他们在入冬之前搬进新居。
         每次走在嘎查破烂的道路上,我总是心情沉重。曾经看过瑞士的农村照片,哪里是农村,简直是天堂。什么时候中国的农村变成城里人都想来,农村人都不想走的地方,那时候也许中国真的现代化了。
    ;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

8. 扶贫工作精选曰志

  工作日志作为一种  个人写作  文本,具有不同于  日记  和记录的特殊性,它通过个人  反思  性的记录,对于提高职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有扶贫工作曰志,欢迎参阅。
         扶贫工作曰志1   
      我是市供水总公司24名精准扶贫帮扶队员的其中一员。我的扶贫对象是新桥河村村民万坤兵一家。因万坤兵的儿子六岁时不幸患上“股神经纤维瘤”,为治疗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后续每年定期的复查和治疗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孩子身体上和心灵上遭受的折磨,让孩子的奶奶精神上受到持续打击,导致身体和精神状况每况愈下,继而丧失劳动能力,这给因病致贫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帮扶过程中,我心中时时在思考:怎样从根本上帮助这一家人从经济层面和心理层面双脱贫呢?
   
      万坤兵的妻子向红,在照顾一家老小的同时,还要打工补贴家用,原本乐观开朗的她,面对物质上的困境、精神上的重担,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变得有些消沉。在以往的帮扶过程中,除了按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医疗救助、助学扶智以外,我一有机会就尽量从言语上开导她。
   
      2月29日,向红突然联系到我,电话里声音低沉、语焉不详。得知她正在陆城,我马上将她邀请到我的办公室。
   
      正如有些生理上的疾病会导致病人性格上的问题一样,在贫困户中,物质上的贫困很容易让人出现心理上的“贫穷感”和“被抛弃感”,如果能有人及时疏导,加上配套的其他扶贫举措到位,就能让贫困户真正完成“心理脱贫”。
   
      得益于总公司一直以来持续而扎实的帮扶走访工作,让向红对我产生了信任感,需要帮助时能首先想到我。在办公室坐定后,我为她倒了一杯热茶,两人促膝谈心,闲话家常。让她揪心的是:儿子的病又到了复查治疗期,家人相继生病后的世态炎凉,工作上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人到中年,各种精神负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同为母亲,又身为同龄人,我特别能设身处地理解她的难处。
   
      仔细听着她的讲述,我不断鼓励她正面思考,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在大家共同帮扶支持下,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配合医生治疗,坚定孩子复健的信心,生活就会充满希望。中午,我约上她和她打工单位的主管,一起吃了个简单的便饭,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解决她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结合自己的工作  经验  给予了她一些建议。
   
      我深知,这个家庭最缺的是“希望”。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他们的脱贫目标不难实现,难的是家里每一个成员能够坚定信心,在上级和我们的帮助下,扛过这一段困难时光。我真诚地希望,每个贫困户都具备向红勤劳、善良、坚强的品质,我们也将尽其所能,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扶贫工作曰志2   
      进村时间不到四个月,梁旭红就筹资2万余元,为自己所担任“第一书记”的村修建田间道路7.5公里;投资7万余元,完成了一自然村人畜饮水管网铺设工程850米;为村里4名贫困家庭的孩子争取到了  教育  补助;协助村委劳务输出10人;帮助两名村民进行了锅炉操作工初级报名培训,并帮助他们取得了上岗资格证。
   
      去年7月下旬,离石区审计局干部梁旭红,被派到该区信义镇任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负责组织扶贫攻坚。短短100多天的时间,这位“第一书记”就为任家沟村量身定制了脱贫方案并风风火火地行动起来。
   
      进村第一天,梁旭红迫不及待地来到村“两委”、走进贫困户家中做民情调查。她了解到村里一些自然村的道路还不好走,一到秋季收获季节,村民的农作物搬不回来更运不出去。村里距离市区15公里的路程硬是得开车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她看到了留守老人面对生活和家中良田的无奈。孩子们都进城务工了,家里的田地眼看着一天天、一年年变为荒地;她听到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的声音,教育、养老、健康都是这个村村民们面临的一些基本生活问题。
   
      梁旭红把这些所看所需都记到工作日志里,已经完成的、准备做的、有条件启动的。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上,更多的是她要带领村民怎么走上致富道路的想法和做法。任家沟村有集中连片的核桃经济林1200亩,零散的核桃林还有150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梁旭红结合村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将核桃产业作为帮扶村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并进行扶植。去年9月,在离石区审计局的大力支持下,核桃林管护项目获得有关部门批准。
   
      短短的百日里,梁旭红在村民的眼里就是一个做事果断利落“女汉子”,村民们已经对这位“女汉子”书记投出了信任票。而对于梁旭红来说,自己的身心也早已经扎在村里,扎进了每一位村民心里。正如她所说,农村是最接地气的地方,更是帮助她成长的地方。她决心要用心去做好这个“第一书记”。
   
      2015年12月23日,在这个隆冬季节里,没有了红苹果的映衬,在吉县东城乡有机苹果示范园区内显得有点萧瑟,正在精心修剪果树的农民刘章顺说起今年的收成,满脸的自豪与喜悦:“今年苹果是个大年,果面干净、个头也大。我家这4亩苹果,净收入4万多元。”
   
      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无污染,  种植  苹果条件得天独厚。近些年,该县瞄准苹果这一扶贫产业载体,特别是抓住实施片区开发和企业产业扶贫的重大机遇,全力推动苹果产业的提质升级。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来自于苹果。
   
      不久前的一天,大同新荣区郭家窑乡二队窑村从山东嘉祥县精心挑选的优质种驴运回了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和全体村民一起来到大街上抓阄分驴,热闹得好似过年一般。这是今年该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镜头。二队窑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养殖传统,采取分散养殖的方式,直接扶持到户,户均养殖一头,预计两年后可达到300多头,年出栏100头,户均增加收入4000多元……
   
      去年以来,新荣区589名区乡两级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贫困村、贫困户家中,与群众同吃同住,倾听民生,收纳民意,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干群一条心,倾力“拔穷根”。这是山西全省上万驻村包村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决战贫困的缩影。
         扶贫工作曰志3   
      9月29日清早,笔者与部里的几位同志一道,再次赶往联系扶贫点良田镇东边岭村。车行至廖家湾,从107国道西转,便驶入了盘山公路,虽然山路蜿蜒癫簸,但路旁秋景宜人,远处层层梯田稻浪翻金,让人赏心悦目。差不多个把小时车程,我们来到了半山腰的东边岭村。站在马路旁环视四周,立马想起毛主席的诗句“山高林密坑深”。放眼望去,隔河相对的山腰处屋舍俨然,清晰可辨。“全村11个组856人,平均海拔900米以上,散落在各个山窝窝里。对面是渔网村,我们跟那边的人还真是隔山能对话,见面得半天呢。”见面后,村支书黄福瑞跟我介绍村里情况。与村支书黄福瑞一道,我们首先驱车前往较远的3组。通向3组的简易公路,沙石路基,水毁严重,路面狭窄,弯急坡陡,一路癫簸,似乎五脏六腑都要移位。越野车的底盘多次锉在路中石头上,发出“砰砰”巨响。看来,山里的村民要脱贫,通组公路实在是要修得紧了。来到3组联系户黄泽飞家。坐在他家门口,跟他扯起家常来,了解到他主要是因为患了甲状腺癌,术后还需经常到医院复查拿药,致使家庭贫困。我叮嘱部里、镇里随行人员,协调好医药费和大病救助的事情。得知小伙子虽然患病,但一直自强自立,坚持在郴州打工养家,我很感动。鼓励他把身体养好,也计划到时帮助他及妻子联系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走访完黄泽飞家,沿着陡峭的山路,我们来到6组黄小芹家,看了看她家十来平米的住房,仔细询问她的家庭情况。她丈夫不久前病逝,两个孩子在郴州读书,婆婆80多岁,年迈体弱,她原来在郴州家政公司工作,但丈夫病逝脱不开身。我跟一起来的良田镇镇长廖立宏商量,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让老人住到福利院去,以便黄小芹外出务工赚钱养家。随后,我们步行来到8组联系户段伟发家。段伟发兄弟两家一起共住一栋老土砖房。房子虽旧,但干净整洁,农具也摆放很整齐,一看就知道是勤快人。狭小的饭厅墙上,贴满了孩子上学得回来的奖状。他家最大的困难是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其中一个在苏园中学,另两个在廖家湾学校读小学,每月仅孩子们的开销就要七八百块。“教育改变人生”。对于偏僻落后的山村,读书是斩断穷根的根本途径。我叮嘱同行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廖飞雄,要他组织人员对村里读书孩子摸个底,建立一个村级教育基金,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读得起书,考上大学的要予以重点扶持。同时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每一个适龄的孩子都能上学。贫瘠的土地,只有注入智力和科技的种子,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穷和落后。村里的居民点分布间隔较远,从段伟发家出来,已是上午11点多。在村部会议室,我组织东边岭村的村民代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座谈会上,村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谈了村里面临的困难,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发展经济、发家致富的好点子。“2组急需修好通组公路,不然莫说发展产业,连现有的一些农产品都卖不出去!”“6组的水渠要抓紧维修,不然几十亩稻田无水源保障,养禾花鱼那是空话。”“村里要加大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在居民集中点实现集中供水”“我现在搞高山养牛,想带动附近村民一起搞,可惜资金不足”……座谈会上,我进一步做起了村民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立足实际,自力更生,依靠自己力量脱贫致富。同时帮助他们厘清当前扶贫要做的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围绕改善生活生产条件,把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二是围绕生产发展,成立产业引导基金和专业合作社,推动金朵高山菊、禾花鱼、高山养牛和生姜种植等产业发展;三是做好村庄规划,充分整合全村土地资源,让村庄布局更合理、村容更美丽;四是围绕民生民本,把生病、低保、读书底子摸清,特别要抓紧建立村级教育基金,搞好社会救助工作。
   
      在回城的路上,联想近日到五盖山等贫困村的走访情况,感觉山区群众贫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家人生病,二是交通闭塞,三是观念落后。因病致贫,要靠政策帮扶,加强人文关怀;思想保守,必须扩大开放,加强学习;只要思想观念新了,穷山恶水也能变成“金山银水”,山区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山区扶贫既要注意修马路,解决交通落后面貌,更要注重开发人们的思想,理顺发展的思路。村支部要发挥主心骨作用,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做好山水  文章  ,搞好产业开发,群众的生活就一定会好起来、富起来。
         扶贫工作曰志4   
      党中央精准扶贫的动员令,吹响了扶贫攻坚的集结号!瞬时间,千军万马从城市奔赴到农村,由机关进驻到农户,一场声势浩大的扶贫帮困歼灭战在全国各地掀起。
   
      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布署,我和移民小分队来到高坝洲镇天平山村,走进了三组董伶的家。这是一个四口之家的贫困家庭,他本人双腿高度残废不能行走,膝下还一直哺养着一个刚刚职高  毕业  的侄子,父母已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当我第一眼看到双腿盘座在小木板凳上的他时,却使我感到非常诧异!在他的脸上没有忧愁,也没有悲伤;写满的是笑容,绽放的是阳光。他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怪自己命不好,两腿不争气。经过仔细交流,我深深感受到:眼前这个小人物,有着超越时局的大境界,在他低矮的身材下,有着超越凡人的至高德性!
   
      他是一个有梦想的好男儿!今年47 岁的他,早在他1岁多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不能直立。从此失去了天真浪漫的童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们无忧无虑的玩耍、嬉戏。成年后,他想的最多是不能依靠父母,成为他们的累赘。他要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凭自己的实力穿衣!于是,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自行车  修理  技术,在家中开起修理铺,实现了他自食其力的梦想!经过几年的打拚和积累,在1998年他又建起了一栋二层小楼房,实现了又一个梦想!
   
      他是一个有血性的男子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没有娶妻生子。兄弟三人中,他是老么。大哥成家后已独立门户。二哥结婚仅6年就离异了,之后,又因病离开人世,把一个年仅4岁的小侄儿留给了他。从此,他就和父母一起承担起抚育侄子的重任,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到侄子的身上,供他吃饭穿衣,供他读书识字。在他的精心扶育下,侄子职高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可心的工作。
   
      他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儿子!为了照料年迈的父母,减轻他们的体力劳动,他特意购买了一辆改装后供残疾人使用的三轮摩托车,用于购买种子、化肥,运送收获的农副产品。在父母身体不适时,送他们问诊就医。乡邻们都称他是一个身残心不残的孝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