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怎么激励?

2024-05-06 02:31

1.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怎么激励?

股权激励是企业拿出部分股权用来激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优秀员工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都是附带条件的激励,如员工需在企业干满多少年,或完成特定的目标才予以激励,当被激励的人员满足激励条件时,即可成为公司的股东,从而享有股东权利。
1、长期激励
从员工薪酬结构看,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员工职位越高,其对公司业绩影响就越大。股东为了使公司能持续发展,一般都采用长期激励的形式,将这些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筑利益共同体,减少代理成本,充分有效发挥这些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公司目标。
2、人才价值的回报机制
人才的价值回报不是工资、奖金就能满足的,有效的办法是直接对这些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将他们的价值回报与公司持续增值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公司增值来回报这些人才为企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3、公司控制权激励
通过股权激励,使员工参与关系到企业发展经营管理决策,使其拥有部分公司控制权后,不仅关注公司短期业绩,更加关注公司长远发展,并真正对此负责。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股权激励主要指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等股权激励方式。股票期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原则上适用于境外注册、国有控股的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有权行使该项权利,也有权放弃该项权利。股票期权不得转让和用于担保、偿还债务等。股票增值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获得规定数量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收益的权利。股票增值权主要适用于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股权激励对象不拥有这些股票的所有权,也不拥有股东表决权、配股权。股票增值权不能转让和用于担保、偿还债务等。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怎么激励?

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怎么样激励

1、长期激励从员工薪酬结构看,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员工职位越高,其对公司业绩影响就越大。为了使能持续发展,一般都采用长期激励的形式,将这些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筑利益共同体,减少代理成本,充分有效发挥这些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公司目标。2、人才价值的回报机制人才的价值回报不是工资、奖金就能满足的,有效的办法是直接对这些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将他们的价值回报与公司持续增值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公司增值来回报这些人才为企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3、公司控制权激励通过股权激励,使员工参与关系到企业发展经营管理决策,使其拥有部分公司控制权后,不仅关注公司短期业绩,更加关注公司长远发展,并真正对此负责。《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九条上市公司依照本办法制定股权激励计划的,应当在股权激励计划中载明下列事项:
(一)股权激励的目的;
(二)激励对象的确定依据和范围;
(三)拟授出的权益数量,拟授出权益涉及的标的股票种类、来源、数量及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百分比;分次授出的,每次拟授出的权益数量、涉及的标的股票数量及占股权激励计划涉及的标的股票总额的百分比、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百分比;设置预留权益的,拟预留权益的数量、涉及标的股票数量及占股权激励计划的标的股票总额的百分比;
(四)激励对象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其各自可获授的权益数量、占股权激励计划拟授出权益总量的百分比;其他激励对象(各自或者按适当分类)的姓名、职务、可获授的权益数量及占股权激励计划拟授出权益总量的百分比;
(五)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限售期和解除限售安排,股票期权的授权日、可行权日、行权有效期和行权安排;
(六)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或者授予价格的确定方法,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或者行权价格的确定方法;
(七)激励对象获授权益、行使权益的条件;
(八)上市公司授出权益、激励对象行使权益的程序;
(九)调整权益数量、标的股票数量、授予价格或者行权价格的方法和程序;
(十)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方法、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涉及估值模型重要参数取值合理性、实施股权激励应当计提费用及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十一)股权激励计划的变更、终止;
(十二)上市公司发生控制权变更、合并、分立以及激励对象发生职务变更、离职、死亡等事项时股权激励计划的执行;
(十三)上市公司与激励对象之间相关纠纷或争端解决机制;
(十四)上市公司与激励对象的其他权利义务。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全文》
第八条激励对象可以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员工,但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和监事。在境内工作的外籍员工任职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的,可以成为激励对象。单独或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不得成为激励对象。下列人员也不得成为激励对象:(一)最近12个月内被证券交易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二)最近12个月内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三)最近12个月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或者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四)具有《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五)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六)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3. 实施过股权激励的上市企业有哪些?

企业在上市前和上市后,在做股权激励的时候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上市后
典型问题一:上市之后股价过高,激励空间不足
典型问题二:大股东承诺的股份奖励,上市后迟迟难以兑现,激励不及时
典型问题三:企业股权激励机制应该从长计议
上市前
从我们了解的信息来看,拟上市企业在上市之前未能实施股权激励的原因概括起来无非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未作早期规划, 时间来不及,当保荐券商进场、公司股份制改造完成,进入紧锣密鼓的上市日程安排,企业往往选择放弃股权激励计划为上市而让路;二是误认为上市前的 激励手段不足,认为股票期权等是属于上市公司的激励工具,索性放弃上市前的激励计划;三是担心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前后的 衔接问题,也担心上市之前授予了大量的股权,上市之后高管出现离职套现的行为。因为担心的问题太多,使得拟上市企业在股权激励问题上就停滞不前最终放弃。
综合前面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上市前、后实施股权激励均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与困难。那么如何根据企业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实现股权激励计划的最大效果呢?
首先,建立长期激励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公司发展有几个关键阶段,包括公司初创、快速成长期、增资扩股(包括引进私募投资等)、IPO发行上市等。公司应当考虑不同时期对人才激励需求的不同,进行整体规划并分步实施,在不同发展阶段,实施的激励方案可能有所不同。
其次,上市前的激励计划要着重匹配上市进程,确保对上市的正面促进作用从时间来看,公司可以在上市之前的两三年乃至于更早就启动股权激励计划。从上图也可以看到,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激励计划的授予价格定价依据是不同的。比如离上市时间较远,通常是参考每股净资产定价,临近上市更多以预估的IPO价格做参照,上市之后就更多以市价为定价原则。因而从激励效果来讲,越早启动的激励计划,授予价格越低,激励对象将来的获益空间增大,也能更好的实现鼓励核心团队为公司上市而长期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有效防止了“上市前突击入股”在市场上造成的负面影响。
上市前的激励计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将会需要与审计师、保荐券商、律师等多方专业机构进行共同沟通协调,确保上市计划的顺利进行。而为了防止上市后的激励对象集中的抛售股票行为,可以通过“招股说明书公开承诺”、“签署授予协议约定”等方法实现对上市前激励计划的多重约束。
最后,建立上市前后的激励方案对接机制,上市后的激励计划要着重合规合法性的要求对于上市前后的激励方案对接机制,需要考虑公司未来上市地监管政策的不同。比如香港联交所允许新发行人在上市前未实施完毕的激励计划续到上市后,但是上市之后的新授予实施要遵循交易所上市规则的相应规定。但是A股则不允许上市前未实施完毕的股权激励方案延续到上市后,需要建立一个新老划断的时点,至少在上市之后满三十个交易日方可实施新的股权激励计划。
而上市之后的新股权激励计划,需要遵循证券监管机构、交易所等多方面的监管要求,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比如在激励范围确定、激励工具选择、激励股票来源、业绩条件设置等方案设计的各个细节方面均要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

实施过股权激励的上市企业有哪些?

4. 股权激励做的成功的企业有哪些?


5. 企业在什么时候做股权激励好?


企业在什么时候做股权激励好?

6. 上市前做股权激励好还是上市后好

企业在上市前和上市后,在做股权激励的时候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上市后
典型问题一:上市之后股价过高,激励空间不足
典型问题二:大股东承诺的股份奖励,上市后迟迟难以兑现,激励不及时
典型问题三:企业股权激励机制应该从长计议
上市前
从我们了解的信息来看,拟上市企业在上市之前未能实施股权激励的原因概括起来无非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未作早期规划, 时间来不及,当保荐券商进场、公司股份制改造完成,进入紧锣密鼓的上市日程安排,企业往往选择放弃股权激励计划为上市而让路;二是误认为上市前的 激励手段不足,认为股票期权等是属于上市公司的激励工具,索性放弃上市前的激励计划;三是担心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前后的 衔接问题,也担心上市之前授予了大量的股权,上市之后高管出现离职套现的行为。因为担心的问题太多,使得拟上市企业在股权激励问题上就停滞不前最终放弃。
综合前面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上市前、后实施股权激励均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与困难。那么如何根据企业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实现股权激励计划的最大效果呢?
首先,建立长期激励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公司发展有几个关键阶段,包括公司初创、快速成长期、增资扩股(包括引进私募投资等)、IPO发行上市等。公司应当考虑不同时期对人才激励需求的不同,进行整体规划并分步实施,在不同发展阶段,实施的激励方案可能有所不同。
其次,上市前的激励计划要着重匹配上市进程,确保对上市的正面促进作用从时间来看,公司可以在上市之前的两三年乃至于更早就启动股权激励计划。从上图也可以看到,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激励计划的授予价格定价依据是不同的。比如离上市时间较远,通常是参考每股净资产定价,临近上市更多以预估的IPO价格做参照,上市之后就更多以市价为定价原则。因而从激励效果来讲,越早启动的激励计划,授予价格越低,激励对象将来的获益空间增大,也能更好的实现鼓励核心团队为公司上市而长期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有效防止了“上市前突击入股”在市场上造成的负面影响。
上市前的激励计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将会需要与审计师、保荐券商、律师等多方专业机构进行共同沟通协调,确保上市计划的顺利进行。而为了防止上市后的激励对象集中的抛售股票行为,可以通过“招股说明书公开承诺”、“签署授予协议约定”等方法实现对上市前激励计划的多重约束。
最后,建立上市前后的激励方案对接机制,上市后的激励计划要着重合规合法性的要求对于上市前后的激励方案对接机制,需要考虑公司未来上市地监管政策的不同。比如香港联交所允许新发行人在上市前未实施完毕的激励计划续到上市后,但是上市之后的新授予实施要遵循交易所上市规则的相应规定。但是A股则不允许上市前未实施完毕的股权激励方案延续到上市后,需要建立一个新老划断的时点,至少在上市之后满三十个交易日方可实施新的股权激励计划。
而上市之后的新股权激励计划,需要遵循证券监管机构、交易所等多方面的监管要求,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比如在激励范围确定、激励工具选择、激励股票来源、业绩条件设置等方案设计的各个细节方面均要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
以上就是经邦咨询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经邦咨询,17年专注股改一件事。

7. 公司上市前股权激励

根据你的提问,经邦咨询在此给出以下回答:
上市前股权激励的方式(1)直接激励
被激励人员成为公司的直接股东,经过工商登记生效。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激励效果极强,操作简单。但是,如果被激励对象在拿到股权以后离开公司任职,仍然可以留在股东之中。如果没有事先约定,老板对他是没有办法的。所以除非是对忠心的老臣或是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的人,一般不推荐这种办法。
此外,如果公司计划上市,公司的直接股东的变化也会给上市工作带来较大的麻烦,作为投行民工,我还是希望直接股东不要随便变,否则招股书改来改去会累死的。
(2)间接激励
公司先设立一个持股平台,将一部分股权通过增资或转让的方式注入这个平台,成为这个平台的资产。然后让被激励者通过增资或转让的方式成为这个平台的股东或合伙人,间接获得公司的股权。
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适当的安排,让老板持有51%的股权,从而获得这个平台持有的全部投票权,而其他入股的核心人员只需要获得收益就可以了。可以保证老板的投票权不会像(1)中直接持股的方式被稀释。
当然这样做的比较劣势在于因为是间接持股,操作会较繁琐、成本会偏高,也导致激励效果相比直接激励会打一些折扣。
(3)虚拟激励
这个方法通常只适用于大的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用起来不是那么的顺手,此处简单带过。虚拟激励指的是建立一种奖金计划,和某些指标(例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股价等等)挂钩,达到条件以后可以获得相应的现金。
举个例子来说,例如A公司2014年1月1日股价10元,建立员工激励计划:若公司股价达到20元,则直接奖励现金5元,若达到30元,则直接奖励现金10元。
这样的好处是激励效果较强,但是从激励效果的持续性上来说,和(1)(2)完全不能比,此外成本还比较大,得掏真金白银出来才行。不是高洋上公司请勿轻易尝试。
上市前股权激励的定价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衡量股权价格的一个最简单概念:市盈率。用最直白的语言来说就是,假设按照公司目前的盈利不变,投资下去多少年能回本。市盈率越高,意味着股权越贵,计算公式是:市盈率= 每股价格/ 每股净利润,每股净利润=公司总净利润/股本总额。假设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今年估计净利润8000万,那么每股净利就是8000/5000=1.6元,假设老板发话,入股倍数是5倍,那么每股价格就是5*1.6=8元。所以实际的“贵”和“便宜”是通过市盈率来控制的,公司经营业绩不会随着一时的意志而改变,可以看做为一个参数。
那么回到正题,股权激励应该怎么定价好?那么显而易见的,对老板来说,市盈率越高越好,对高管来说,市盈率越低越好。
那么需要老板和高管结合实际进行协商,行业好的,市盈率可以高一点,上市把握大的,市盈率可以高一点,公司个体增长很快,业绩爆发期的,市盈率也可以高一点。但是情况反过来的话,你应该懂的。
再要说多一些的话,那么就是可以根据同行业已经上市的公司的数据简单估计:他们在上市之后1年左右,限售股解锁时的平均市盈率除以高管入股到预计解锁之间的年数,就是股权激励一般不宜超过的上限。举个例子来说,2013年该公司上市,1年后2014年股权激励解锁,而高管入股是2010年,解锁时市盈率是20倍,那么入股的倍数就最好不超过20/(2014-2010)=5倍。这同样印证说,老板对自己的上市计划要有数,拖的时间越长,对高管的入股价格应该让步更多。
至于具体是多少,我真不知道,各家有各家的情况,高管接受程度也不一,需要老板和自己的高管们好好沟通谈好市盈率。但是上面的计算方法可以作为参考。但请注意,目前公司法规定同股同权,同一批实施的股权激励,不同人的价格必须一样。
以上就是经邦咨询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经邦咨询,17年专注股改一件事。

公司上市前股权激励

8. 上市公司如何选择股权激励

对于已上市公司来讲,由于企业已经走过高速增长期,对员工而言期权的增长获益空间变小,且有上市后破发或估值倒挂的风险;相较而言,限制性股票因为没有行权价,对被授予激励的员工而言获益空间更大,因此成为已上市企业更普遍应用的激励工具。

通常企业在上市前,在形成规范的股权激励机制的前提下,公司每年会释放2-4%的期权,所以如果一开始预留10-15%的期权池,一般是五年左右就会发完。如果公司上市很快,那可能员工激励池当中有一部分还没用完就上市了。也有挺多公司,头先个激励池已经用完了,但还没有上市,为了支撑的持续激励,那就需要跟股东协商扩充激励池,修订旧计划或审议通过新的计划。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