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朱德所作的《辛亥革命杂

2024-05-01 19:00

1. “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朱德所作的《辛亥革命杂

    C   

“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朱德所作的《辛亥革命杂

2. 分析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有哪些变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并由此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NO。2


简练总结正面:

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 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这段历史的相关资料

推荐书目:1、看人物自传,(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2、看长征史书籍、抗日战争书籍、国共战争书籍(主要有:“辽沈战役52天,杀敌47.2万、淮海战役65天歼敌55.5万、平津战役64天,歼敌改编敌共计52万余人、渡江战役42天,歼敌43万余人),就这些了。

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这段历史的相关资料

4. 中国辛亥革命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1890年代,不少人开始主张以暴力革命彻底推翻由满人成立的皇朝及帝制,建立类似法国及美国的共和政体。最早主张革命的人多数集中在海外,以留学生、华侨青年为多。最早期的革命团体亦是在海外成立,当中由杨衢云、谢缵泰等为骨干的辅仁文社在1890年左右即成立于英属香港。而孙中山亦于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首次组织兴中会,为革命筹措经费。二者后来在1895年1月在香港合并,继续称之为兴中会,并且于同年10月26日首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事(史称“第一次广州起义”),但并未取得成功。孙、杨二人亦因此而被通缉,并被香港当局禁止入境。孙中山于1895年在伦敦为清廷所绑架,事件成为国际新闻,孙亦因而闻名国际。杨衢云则在1901年被清吏在香港刺杀。     民报
孙中山在1905年夏,在日本成功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8月20日于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在《民报》(原名《二十世纪之支那》,为华兴会机关刊物,同盟会成立后易名为《民报》)上阐述了这一观点。同盟会积极宣传他们的思想,大力推动群众的觉醒。《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由胡汉民、汪精衞等执笔,与主张保皇、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同盟会在1907年虽曾一度再次分裂(孙中山因未经众议收受日本政府资助,自光复会退出。孙中山与汪精衞、胡汉民等于南洋另组总部;黄兴则继续支持孙中山), 但在革命中仍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1906年2月,日知会在武昌召开成立大会,由刘静庵主持。到会的还有孙武、张难先、何季达、冯牧民等百馀人。后来日知会成为同盟会湖北分会的机关。   1906年起,陈去病等人在江南先后组织成立黄社、神交社、匡社等文学团体,1909年又组织成立南社,通过文学创作传播新思想。   1907年7月,在东京的部分同盟会会员主张在长江流域发动革命。刘揆一、焦达峰、张伯祥、孙武等人在东京成立共进会。共进会性质及纲领与同盟会几乎相同,但不直接隶属同盟会。共进会是 武昌起义的领导组织之一。   1911年1月30日,振武学社改名为文学社,推举蒋翊武为社长,詹大悲为文书部长,刘复基为评议部长。文学社为新军内青年军人组织,旨在通过渗透到新军中,掌握武装。文学社是领导武昌起义的另一个领导组织。   支  秋瑾
持革命的力量有很多,包括留洋回国的学生及知识分子、会党群众、海外华侨、新军、农民、游民、外国人等。   新兴知识阶层以留洋学生和新式学堂学生为主体。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政府兴办新学并鼓励留学,很多年轻士子或进入新式学堂,或留洋学习。在陶成章的倡导下,很多士子捐官学军,到日本学习军事,如徐锡麟等。   1900年代,中国出现了留日热潮,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已经累计万人多,在日本留学生周围,集结了一大批反清中坚力量。   1908年起,革命党人将发动群众起义的重点转向新军。革命党人在新军内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向士兵进行革命的宣传。由于科举制度被废除,许多青年知识分子投入当时兴办的新军当兵,成为新军中的有生力量。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和许多骨干如刘尧澄(刘复基)、詹大悲、王宪章、张廷辅、蔡大辅、王文锦都是投营当兵的青年。   后来组织武昌起义的文学社、共进会很早就同新军建立了联系。

5.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下面就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三个方面来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上,辛亥革命敢于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拉下马,把反动的封建帝制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本身就是一种壮举。辛亥革命为此后的革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例如,建立全国的、统一的、新型的政党来组织阶级队伍,掌握革命领导权;创造革命理论制定革命纲领以明确革命方向,指导革命斗争;引进先进革命学说对阵旧制度;用武装斗争,暴力革命反对反革命等等。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组织建立资产阶级内阁、国会,颁布《临时约法》,创立民国,开创了民主共和新局面。辛亥革命所引领的政治风暴使一切专制的制度再抬头成为不可能,也许真正的民主共和尚未建成,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民族独立,人民民主的政治理念已经形成。在辛亥革命后的斗争岁月,中国人民努力践行着孙中山梦寐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国”。

   其次,在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引向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兴中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指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以申民志,而扶国宗”。进一步“民生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解决,又把经济建设与变更国体等视之。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工商业发展的规章制度,鼓励人民兴办实业,从事农垦;奖励华侨回国投资;要求各省成立实业公司,鼓励民间成立实业团体。在革命政府的奖励、推动下,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来临。

   孙中山辞去大总统的职务后,认为“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而偿矣”,此后乃是“以民生主义为归宿,即是注重实业”。虽然这是对形势的错误估计,但却真的给近代化经济带来了生机。

   孙中山亲自制定的《实业计划》蓝图中,详细地阐述了中国的发展之路。它以发展交通为重点,提出建造中央、东南、西北、西南、东北、高原六大铁路干线,近百条铁路线,计十万英里。同时,修建公路一百万英里,疏通现在运河两条,开新运河两条;在中国中部、北部、南部新建三大港口。计划通过交通线连通工业区,走近代工业化之路。此外计划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近代化,与此同时,发展近代采矿业、钢铁业、机器制造业和各种轻工业,以改变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实现中国工业化。

   孙中山主张在坚持独立自主、不失主权、不用抵押的原则下“对外开放”,以利用外国的人才、资本、方法,输进外国机器和科学技术,最终“突驾”欧美日本。

   虽然上述措施部分不切实际,但辛亥革命带来的这次经济改革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今天的某些措施仍有其影子,可见,这些经济政策有着不可估量的生命力。

   第三,在思想文化,社会习尚上,辛亥革命也开创了一代新风。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砸碎了“忠君尽道”的封建专制文化的枷索,人们开始用新的道德观念和新的价值观念思考问题认识社会,封建道德日益为人们所遗弃,思想界得以解放,为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崛起承传中山先生志业奠定了思想根基。

   社会习尚的变化更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南京政府宣布政府官员都是“人民公仆”革除等级森严的“大人”“老爷”称谓,改以“先生”,“同志”相称,剪发辫,废跪拜,改用握手敬礼,这些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折射出辛亥革命在又一文明领域的开拓。

   总之,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文化自由化,对中国的现代影响深远。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6. 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绍兴籍烈士有哪些? 他们最突出的事迹各是什么?

金伯明 烈士  浙江省绍兴市人,35151部队某师工兵连副班长,1964年4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2年12月入团。1985年1月9日在31号阵地的战斗中牺牲

王振汉(1872——1926),徐锡麟夫人,原名淑德,小名贞姑,绍兴县柯桥人。1888年在东浦与徐锡麟结婚,热情支持徐锡麟为革命奔走呐喊。1905年与秋瑾志士结识,毅然加入光复会,并把名字改为“振汉”,寓“排满兴汉”之意,1906年冬随徐锡麟赴日留学,回国后又随徐锡麟至安庆,帮助筹备起义。安庆起义失败后,遭清政府通缉,避居日本,历经劫难。辛亥革命成功后回到东浦。1914年,徐锡麟创办的热诚学校遭火焚毁,王振汉将抚恤金银元二千元全部捐赠出来,重建校舍。
想知道更多加Q752888879

7. 辛亥革命100周年是2011年还是2012年?辛亥革命成功的标志是中华民国的成立吗?

2011年,是中华民国的成立,没错。

辛亥革命100周年是2011年还是2012年?辛亥革命成功的标志是中华民国的成立吗?

8.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怎样了

1、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官僚,大多在辛亥革命大风浪中,随机转投向了革命而获得了地位和利益,反而更加巩固了他们的地位。
2、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未给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根本利益。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评价:
民国初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辛亥革命多有论述和解读。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在北京发表演说,指出“中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确认了辛亥革命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性,清朝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都说“我们大清怎么怎么样”,当然明朝的百姓则自称“大明如何如何”,百姓自觉地把自己隶属于某一个朝代。
而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从这个层面上说,辛亥革命意义重大在民国前几年,知识分子们和革命的参与者尚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满清而兴奋不已,对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较高的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