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是关税壁垒吗?

2024-05-19 03:46

1. 贸易壁垒是关税壁垒吗?

贸易壁垒一般分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两类。
贸易壁垒称贸易障碍。对国外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
关税壁垒,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关税所形成的一种贸易障碍。按征收关税的目的来划分,关税有两种:
一是财政关税,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二是保护关税,其主要目的是为保护该国经济发展而对外国商品的进口征收高额关税。保护关税愈高,保护的作用就愈大,甚至实际上等于禁止进口。

贸易壁垒是关税壁垒吗?

2.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是对进口国消费者的影响,它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量不得不因价格上涨而减少;另一方面消费者即使不用较高价格购买进口商品,也要以较高价格购买本国同类产品。

  其次,关税可以增加进口国政府的税收收入,这些收入是进口国政府提高关税的直接动力,但这些收入完全由本国消费者负担。

  再次,关税保护了进口国国内与进口商品竞争的部门。关税所带来的高价格,必然会使一部分消费者放弃进口商品转而选择国内同类商品,这将促进本国同类商品的销售。

  最后,征收关税会引起进口国内的再分配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分析,征收关税必然使消费者的收入转移至生产者,征收关税后,生产者与政府的收入都增加了,消费者的收入反而减少,而且消费者的损失要比本国生产者与政府所获得的收入还要多,这部分损失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获得的。因此降低关税,虽然生产者与政府的收入会减少,但对消费者而言是福音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名目繁多,涉及面广,所以,它对国际贸易和有关的进出口国家的影响较难估计,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世界性的非关税壁垒加强的程度与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成反比关系。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到70年代初,关税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各发达国家还大幅度地放宽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等非关税措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从1950年到1973年间,世界贸易量平均增长率达到7.2%。相反,在 70年代中期后,许多国家采取了形形式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从1973年到1979年,世界贸易量年均增长为4.5%,1980年到1985年,更降为3%左右。 
  对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变比。二战后,受非关税壁垒影响的产品的总趋势是:农产品贸易受影响的程度超过工业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受影响的程度超过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受影响国家则是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比发达国家要多,程度也更严重。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地理方向的变化,使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重大损害。 
  对进口国的影响
  关税壁垒对进口国来说,可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市场和生产,但也会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例如,如果进口国采取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措施,则不论国外的价格上升或下降,也不论国内的需求多大,都不增加进口,这就会引起国内外之间的价格差异拉大,使进口国内价格上涨,从而保护了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生产,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到保护和促进本国有关产品的生产和发展的作用。 
  但是,非关税壁垒的加强会使进口国消费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要付出更多的金钱去购买所需的商品,国内出口商品的成本与出口价格也会由于价格的上涨而提高,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为了增加出口,政府只有采取出口补贴等措施,从而增加了国家预算支出和加重人民的税收负担。 
  对出口国的影响
  进口国加强非关税壁垒措施,特别是实行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固定了进口数量,将使出口国的商品出口数量和价格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出口商品增长率或出口数量的减少和出口价格下跌。一般来说,如果出口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则这些商品的价格受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影响而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小;反之,如果出口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小,则这些商品的价格受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影响而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大。由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供给弹性较小,所以,世界性非关税壁垒的加强使发展中国家受到严重的损害。
  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一、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WTO组织不懈地努力及各个国家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下,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进口许可证等已大为减少,但以此同时,非关税壁垒领域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突出表现在: 
  (一)反倾销措施不断增强 
  反倾销的最初目的在于抵制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消除价格歧视。然而一些国家却把它作为一种战略竞争的手段,借此打击竞争对手和防止对手强大的武器来使用,从而给其带上了浓重的贸易保护色彩。从其发展趋势看,它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壁垒的主导。如就反倾销的实施情况来看,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受害国,据统计2004年1~6月的101起反倾销新立案中,有30起是针对中国产品,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18起。 
  (二)贸易技术壁垒(TBT)迅速发展 
  由于WTO有关技术壁垒的协议并不否认TBT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这使得发达国家利用此法律依据制定了多种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等手段来限制其它国家的进口。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创新的深入,新的技术标准会不断涌现,并被不断地纳入新的技术法规。技术创新使检测设备、手段、方法也更加先进,一些WTO发达成员国运用TBT的水平也逐渐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标准规定越来越细,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日本对中国大米的农药残留量,从原来的65项检测指标增加到104项;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72项增加到现在的134项。此外,从涉及领域看,TBT从生产领域开始,逐渐扩张至贸易领域,从有形商品扩张到金融、信息等服务以及投资、知识产权的各个领域。 
  (三)数量保障实施使用频繁 
  数量保障措施的形式主要有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额和进口禁止。数量保障措施对出口限制作用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因此,许多西方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特点,作为攻击他国出口商品的“数量激增”手段。其中,最具威胁力的是专门针对中国指制定的“特保条款”。如2005年6月23日,巴西政府将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从而暂时保护巴西国内工业,这两部法令一部针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实施配额和附加税,另一部针对中国的其他特定产品。另外,近年来欧盟、美国等我国主要的出口国还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当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措施时,就会转求助于特保条款。 
  (四)绿色壁垒名目激增 
  贸易与环境问题正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及人民的关注,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与世界绿色经济兴起的趋势,打着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旗帜,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制度和标准,对来自别国或地区的产品及其服务设置屏障。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欧盟的“EU制度”,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等。 
  (五)灰色区域措施的使用 
  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和政府采购政策等灰色措施仍然游离于WTO多边约束规则之外,从而,被大多数成员国作为贸易保护手段广泛运用。由于原产地规则和政府采购政策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各个国家政府通过制定各类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其它国家产品的进口,以达到保护本国生产商利益的目的。 
  (六)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的兴起 
  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这两项措施虽然还未被纳入国际贸易制度中,但是发达国家为了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比较优势,一直力图使其正式成为世贸的制度,而且目前已经逐步开始使用该措施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在动物福利方面,如2002年乌克兰曾经有一批生猪经过6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运抵法国却被法国有关部门拒收,理由是运输过程没有考虑到猪的福利,中途未按规定时间休息。在劳工标准方面,如据美国商会组织调查,目前有50%的跨国公司和外贸企业表示,如果SA8000标准实施,将重新与中国企业签订新的采购合同。而由于我国的产品结构属于劳动密集型居多,而SA8000主要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二、面对非关税壁垒我国应对的对策 
  毋庸置疑,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的非关税壁垒将不断出现。为应对国外非关税壁垒的影响,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要以应对非关税壁垒为契机,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促使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层次。一是加强技术研发特别是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配方、新方法,推出新产品,从而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使产品结构向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型;二是通过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程度,把中间体生产为成品,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同时还可以避开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单打独干的营销方式并不适合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这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帮助生产者协调出口价格,使我国产品压价竞争、自相残杀的情况减少,还可以在对外宣传、谈判、销售等提供服务,承担大量产前、产后的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跟踪外国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变化动向,使企业及时掌握国外市场贸易壁垒信息。 
  (三)加快制定和完善技术标注和法规 
  应对技术壁垒,我国应亟待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一是要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体系,要根据WTO 有关协议,大力推动原产地标记认证制度,积极实施ISO19000、ISO14000 标志和SA8000标准的认证, 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二是加大企业的技术与标准化法制意识,适应国际贸易对技术标准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时掌握国际生产信息和生产技术水平,吸收先进成果,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四)制定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市场多元化战略就是要使我们的产品在市场分布上应更加均衡,不要什么都一窝蜂地涌向某一个市场。因此,从政府到企业都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出口市场战略。具体实施时要本着“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出口份额过于集中的要适当分流”的原则,使我们的产品能出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这不但可以避免某些产品的出口过于集中,容易授人以柄,从而限制我国的出口,而且如果发生贸易战时,我国可以通过贸易转移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五)建立非关税壁垒预警体系 
  1.政府要促使外贸企业系统收集各国(地区)关于进口、外国投资及其他与外经贸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及时了解所在市场对某种商品采取什么措施和政策,以及当地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这些标准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等。 
  2.选择可信赖的国外产品代理公司,它们不仅对当地市场了如指掌,对所在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消费者的最新需求也应充分把握。 
  3.应把信息及时的向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进行扩散,从而确保在每一起非关税壁垒案件发生之前,都能事先得到消息,为及时调整出口策略,减少被非关税壁垒影响的概率和迅速组织企业应对创造重要条件。 
  总之,从目前来看,国家间完全消除非关税壁垒是不可能的,非关税壁垒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为了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安全,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有效地保护我国的主导产业和幼稚产业,我们应认真研究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学习借鉴别国的实践经验,灵活利用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和 WTO 规则,并参照国际规范建立起自己的非关税壁垒保护体系,从而提高 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竞争力。

3. 关税壁垒的缺点

  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贸易壁垒的一种。 这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它还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世界贸易组织对其极力反对,并通过谈判将其大幅削减。
  常见的关税壁垒有以下几种形式:关税高峰、关税升级、关税配额、从量关税、从价关税
  关税高峰
  (Tariff Peaks)是指在总体关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少数产品维持的高关税。经过GATT八个回合的谈判,WTO各成员的平均关税水平已大幅下降,但一些成员仍在不少领域维持着关税高峰。  反倾销趋势图
  例如,某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同意大幅度削减关税,同时又是在几个产业部门,包括食品、纺织品、鞋类、皮革制品、珠宝首饰、人造珠宝、陶瓷、玻璃、卡车和铁路机动车等保留了关税高峰,其中陶瓷的关税为30%,玻璃杯和其它玻璃器皿的关税为33.2%至38%,载重量为5-20吨的货车的关税为20%。又如日本一些产品仍保持着较高的关税水平。这些产品包括农产品、食糖、巧克力甜点(10%)、奶酪和牛奶制品(22.4-40%)、甜饼干(18-20.4%)果酱(12-34%)、烟熏马哈鱼(15%)、原材料(氧化铅、熔化的氧化铝、镍)。在总体关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上述特定产品的高关税不合理地阻碍了其它国家相关产品的正常出口,构成贸易壁垒。
  关税升级
  (Tariff Escalation)是设定关税的一种方式,即通常对某一特定产业的进口原材料设置较低的关税,甚至是零税率,而随着加工深度的提高,相应地提高半成品、制成品的关税税率。关税升级能够较为有效地达到限制附加值较高的半成品和制成品进口的效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贸易壁垒。关税升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都存在。例如,某国为保护国内加工产业或制造业,对适合做车的钢材适用5%的关税率,而用同种钢材做成的车身零件的税率为15%,成品汽车的税率则达到30%。这种关税升级限制了支撑品的出口。又如美国对进口中、低档陶瓷制品征收的关税高,对高档陶瓷制品征收的关税低,给中国陶瓷制品对美国出口造成障碍。此外,美国鞋面用皮面积超过鞋面总面积51%的运动鞋的关税为8%,鞋面用皮面积低于鞋面总面积51%的则为33%。这种不合理的关税结构,使得中国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关税配额
  (Tariff Quotas)是指对一定数量(配额量)内的进口产品适用较低的税率,对超过该配额量的进口产品则适用较高的税率。实践中,关税配额的管理和发放方式多种多样,如先领、招标、拍卖、行政分配等。配额确定、发放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些不适当做法可能会造成对贸易的阻碍。在行政分配情况下,壁垒措施可能会出现在以下环节:   (1)配额量的确定。例如,某WTO成员根据所确定的配额量低于其最近3个代表年份的平均出口量,因此该配额量构成贸易壁垒。   (2)配额发放和管理。配额发放和管理缺乏透明度或公证性,也会形成贸易壁垒。如某国奶制品的关税额管理缺乏透明度,有时甚至将配额发放给不再从事奶制品生意的企业,造成配额放空。   此外,在以拍卖、招标等方式发放关税配额的过程中,人为操纵或其它原因也可能造成对进口产品的壁垒措施。
  从量税
  (Specific Duty)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中重量是较为普遍采用的计量单位,一些国家采用毛重的计量方法,一些国家采用的是净重的计量方法,或采用“以毛作净”等计量方法。   从量税额计算的公式是:税额=商品的数量×每单位从量税   如欧盟1992年的税则规定,每百升香槟酒征收40欧洲货币单位的关税。我国也对啤酒、原油、感光胶片等进口货物采用从量税的课税标准。征收从量关税的特点是手续简便,可以无须审定货物的规格、品质、价格,便于计算。因单位税额固定,对质量次、价格廉的低档商品进口与高档商品征收同样的关税,使低档商品进口不利,因而对其保护作用比较大。国内价格降低时,因税额固定,税负相对增大,不利于进口,保护作用加强。为此,有的国家大量使用从量关税,尤其被广泛适用于食品、饮料和动、植物油的进口方面。美国约有33%税目栏是适用从量关税的;挪威从量关税也占28%。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多属较高的档次,相比发展中国家需承担高得多的从量关税税负。
  从价税
  (AdValorem Duty)是按照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从价税的计算公式是:税额=商品总值×从价税率   如我国1997年税则规定,税则号列9004.1000项下的太阳镜应征税额为其进口完税价格的20%。   从价税是各国采用的主要征税方式。因为:第一,由于从价税是按照货物的价值计算的,可以较容易地估算出应得多少财政收人。第二,从价税税额随着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从价关税对加工程度高的产品或奢侈品的进口构成障碍。例如,从量税为1升/2美元,对于价值2美元一瓶的廉价酒来说,税率为100%;而对于价值20美元一瓶的高价酒而言,只相当于10%的税率。10%的从价税对于较廉价的酒的税赋为0.2美元,较昂贵的酒的税赋为2美元。第三,在国际关税减让谈判当中,以从价税为基础容易比较各国的关税水平及谈判关税减让。但是,按从价税征收的关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何种方法确定应税的完税价格。因而,假如海关确定完税货物价值为1000美元,那么,按照10%的从价税就得征收100美元的关税。海关如果确定完税价格为1200美元,那么,进口商就不得不为同一商品交纳120美元的进口关税。如果海关不以发票上列明的价格作为确定价值的依据,而采取其他方式,那么,关税减让对贸易产生的好处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为了确保进口商应纳关税不高于进口方关税减让表中所确定的正常关税水平,因此,确立对货物进行估价的规则,便显得至关重要。

关税壁垒的缺点

4. 关税壁垒的特点

关税壁垒的特点:
关税税率的制定必须通过立法程序,要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在需要紧急限制进口时往往难以适应。
关税壁垒是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削弱其竞争能力,从而间接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但如果出口国采用出口补贴,商品倾销等办法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关税往往难以起到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
关税率确定以后,要依法执行。

5. 美国的非关税壁垒政策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是一个国家的政府采取关税以外的办法,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政策与手段,其目的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或者限制甚至打击国外的相关产业。非关税壁垒的种类有政治壁垒,如社会责任标准、人权标准、市场经济地位标准等;技术壁垒,包括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绿色壁垒,包括环保技术标准、卫生检疫制度、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动物福利壁垒、物种壁垒等;数量限制,包括反倾销、反规避调查、保障措施、进口限制措施、反补贴、部分国家设置的反剧增机制等。 中国出口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低,因为这个原因,使很多进口国都抵制中国的出口产品,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而他们针对中国所采用的非关税壁垒主要是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世界上的贸易排名不断前移, 目前中国已跃居仅位于美国、德国之后,成为名副其实世界第三位的世界贸易大国。中国遭受国外非关税壁垒的频率逐渐增多,所受危害也在不断加大,已成为国外非关税壁垒的最大受害者。 
(1)反倾销 中国产品一旦被裁定倾销,往往被征收100%到300%的反倾销税。在中国加入WTO之前,每年都会遭到几十起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率超过60% ,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超过百亿美元的损失。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平均每年为6.3起,90年代达到每年30.3起。其中,欧盟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南非、墨西哥等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数量相当可观。墨西哥对中国出口鞋类曾征收过高达1105%的反倾销税。 2001年,全球反倾销立案134起,涉及中国的案件22起。2002年上半年,共有17个WTO成员发起104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就有16起。 另外,中国加入WTO时,有3个成员对中国部分产品提出保留。墨西哥在中国加入WTO6年内将保留对中国纺织品(人造和合成纤维纱线和织物,涉及到33个4位税号下的403个小税号)的反倾销措施不受WTO有关规定的约束。阿根廷在中国加入WTO5年内将对进口中国的部分纺织品和服装(涉及83个税号)实行35%的从价税,超过35%的关税逐年削减超出部分。匈牙利在2005年前对从中国进口的外衣(涉及19个税号)实行配额控制。 
(2)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阻碍中国产品进入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主要手段。据统计,1997年到2000年因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而受阻的中国出口产品总值达700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近25%。所针对主要是中国具有较大竞争力的家用电器、纺织品、农产品和钢材等。 技术壁垒虽然不对产品市场准人直接设限,但为满足要求而进行设备人力的投人及昂贵的检测费已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从而削弱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由于国内商检部门缺乏检测评价的方法技术和标准样品,不得不进口大量的检测设备,致使出口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竞争力下降。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TBT措施具有隐蔽性、歧视性、广泛性等特点且相互混杂,致使中国同贸易对象国之间难以协调,争端不断,严重影响了中国同对象国的贸易关系。中国的许多产品由于苛刻的技术要求而无法进人国际市场,比如,由于中国的海洋环境不断恶化,出口欧盟的贝类产品已达不到所需的卫生标准,被长期排斥在市场外;在植物方面,除河北鸭梨外,龙眼、柑桔、苹果、香蕉等均不能出口到美国。尤为严重的是,一些产品由于不符合卫生检疫要求而被扣留、查封或销毁,出口利润损失惨重。不仅如此,在较高的技术和安全卫生检疫标准面前,有些已经进人国际市场的产品也被迫退出。 以纺织品为例,绿色壁垒对纤维生产、棉花种植和处理、产品加工及制造等,都作出了明确的环保要求和规定,如织物酸碱度、染色牢度和特殊气味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此类产品不符合“ 绿色” 要求的覆盖面大约在15%左右,影响出口近80亿美元。美国通过技术壁垒限制进口中国生产的电风扇、电动工具、螺丝钉、蘑菇罐头等产品。美国、加拿大自1998年起先后开始对所有从中国进口货物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提出严格的技术处理要求和认证要求,此举增加中国出口产品包装成本20%。自美、加之后,欧盟也提出对我出口货物木质包装的检疫要求,至少影响中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1996年8月1日,欧盟以不符合其卫生检疫标准为由,禁止进口中国冻鸡和部分水产品,每年给中国造成损失达数亿美元。欧盟还以中国食品含有氯霉素不符合其农药残留量最高限量的指令为由,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性食品。1999年12月,欧盟有关供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聚氯乙烯(PVC)软塑料玩具标准,直接影响中国每年4亿美元的玩具出口,中国玩具制造业蒙受巨大损失,150万劳动力就业受到影响。2002年初,欧盟《 产品安全条例》规定:凡是进口价格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要配置安全装置,否则不得在欧盟区域内销售。这一规定把价格要求、专利要示和安全技术要求复合在一起,形成针对中国打火机生产厂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中国大批企业陷入困境。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除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外,还有巴西、印度和韩国等部分发展中国家。据不完全测算,1999年中国仅因为国外技术规定、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而减少的出口至少达500亿美元;而中国在进口方面,除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之外,基本上没有采取系统、有效的技术性措施。 
(3)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1.必须提高企业应对反倾销意识。 面对国外的反倾销指控,中国的企业要积极应诉、敢于应诉,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和国外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如果企业消极应对,不去应诉,那必将丢掉一国市场,甚至全球市场。受损害的不仅是一家企业,而是全行业、整个国家。 2.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 商会、行业协会是非政府组织,它们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起诉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因为按照国际惯例,单个企业提起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是不予受理的,而商会或行业协会提起的立案则是必须受理的。如果由政府来做这件事,则程序繁杂,拖得时间很长,所以商会、行业协会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此外,商会、行业协会在协调生产者、出口商等各方的利益,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低价竞销等方面都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3.建立起比较有效的预警机制。 要全面收集国际市场动态信息,不仅要了解产品生产、消费及价格变化的情况,还要掌握国际上产品标准化制定及立法程序的相关资料,并对可能发生的贸易争端提前预警,以便企业做好应对准备。预警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外贸主管部门、海关、境外使领馆、境外律师事务所等多方面协同作战。 4.调整外贸出口策略。 一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在保住原有出口产品和市场的前提下,积极扩大其他产品出口,实现出口产品多元化,变单一品种为多品种,由初级产品向中、高级产品转变。 二是调整出口产品方向。目前中国出口产品的主要市场是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而它们是反倾销壁垒和技术壁垒最苛刻的国家,其标准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有的企业如果达不到这些标准要求的话,就会遭受重大的损失。因此,为了规避风险,中国有些企业可以独辟蹊径,开拓新的市场,向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移。 5.加大科技投人,提高产品质量。 冲破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因此企业要真正树立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舍得花钱用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上,不断提升出口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和环保化程度,以高科技拓展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空间,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同时,要争取获得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等国际认证机构的认证,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只有获得了国际上的“通行证”,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才能减少各种麻烦,克服技术壁垒,畅通无阻地走向国际市场。 6.建立健全完整的会计账簿。 会计真实地反映了资金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劳动力价格、机器设备折旧、管理费用支出等等产品成本价格都详细记录在会计资料当中,因此完整的会计账薄就能准确测算出企业的成本价格。事实上,国外反倾销调查确定价格是否正常的数据依据就是会计资料。但是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小企业很不重视会计账薄的建立、收集、整理和保存。一旦发生反倾销投诉,它们往往不知所措,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实自己的产品不存在倾销,没有原始的会计资料作为证据,这样的官司必败无疑。由此可见,建立健全完整的会计账簿,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的非关税壁垒政策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6. 关税壁垒的特点

关税壁垒的特点包括相对稳定性、提高关税以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进口目的等。关税壁垒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应付国际收支危机,或者是为了防止外国实行商品倾销。关税壁垒的种类包括了关税高峰、关税配额、从量关税、从价关税等。
一、关税壁垒的特点包括哪些      1、关税税率的制定必须通过立法程序,要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在需要紧急限制进口时往往难以适应。      2、关税壁垒是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削弱其竞争能力,从而间接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但如果出口国采用出口补贴,商品倾销等办法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关税往往难以起到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      3、关税率确定以后,要依法执行。
二、关税壁垒形成的原因      1、关税较低的平均水平掩盖了某些商品的高关税。比如美国,工业品的平均关税虽然只有3%,但有些工业品的关税却高达30%———40%。      2、名义关税的较低税率掩盖了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在对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都征收关税的现实情况下,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和对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率是不同的。日本关税的有效税率约为名义关税率的2倍~倍。60年代初,美国进口生铁的名义税率为2%,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却为9%;服装的名义税率为25%,有效保护率却为36%。      3、较低的正常进口税率掩盖了较高的进口附加税。当一个国家进口商品时,除了按照正常公布的税率征收进口税外、在需要时,还按照临时公布的税率领外加征一部分进口税。目的或者是为了应付国际收支危机,或者是为了防止外国实行商品倾销,或者是对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政策。如1971年8月15日,美国为了减少进口,解决它的国际收支危机,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使许多国家的出口受到重大影响。后来,美国政府在其他国家强烈反对下,不得不取消了这一税率。      4、实行反倾销税是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通常使用的限制进口的手段。反倾销是WTO允许成员国采取的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一种手段,但它正被发达国家所滥用。90年代以来,我国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涉及金额数百亿美元,有的对我实行的反倾销税率超过100%。1993年—1994年,墨西哥对我国十大类四千多种商品竞征收所谓反倾销税16%—1105%。      5、随着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关税成为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对非成员国商品实行进口限制的手段。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比如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成员国,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征收关税时实行统一税率。三、关税壁垒有哪些      我们通常所讲的关税壁垒,指的是高额进口税以及在关税设定、计税方式及关税管 理等方面的阻碍进口的做法。      按照商务部的投资贸易壁垒指南,常见的关税壁垒有以下几种形式:关税高峰、关税升级、关税配额、从量关税、从价关税。

7.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一)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般说来,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世界性的非关税壁垒加强的程度与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成反比关系。当非关税壁垒趋向加强,国际贸易的增长将趋向下降;反之,当非关税壁垒趋向缓和或逐渐拆除时,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将趋于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关税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大幅度地放宽和取消了进口数量限制等非关税措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从1950年到1973年间,世界贸易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2%。但从70年代中期以后,非关税壁垒进一步加强,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层出不穷,形成了一个以直接进口数量限制为主干的非关税壁垒网,严重地阻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1973-1989年,世界贸易量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5%,1980-1985年降为3%左右。
(二)对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70年代中期以来,农产品贸易受到非关税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受到非关税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非关税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身。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地理方向的变化,阻碍和损害着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不同的经济集团之间相互限制彼此的某些商品进口,加强非关税壁垒,加剧了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
二、对进口国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一样,起到限制进口、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和保护本国的市场和生产的作用。例如,美国通过“自限协定”,限制日本汽车进口,结果在美国市场上每辆日本汽车价格在1981-1983年间分别提高185美元、359美元和831美元,美国国内生产的汽车价格也上涨了。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8. 目前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应用越来越频繁,说说相对于关税壁垒,各国政府选择非关税壁垒的原因

政府选择非关税壁垒,是因为与关税措施相比,非关税措施主要具有下列三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非关税措施比关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关税的制定,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要调整或更改税率,也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手续,因此关税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而非关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则通常采用行政程序,制定起来比较迅速,程序也较简单,能随时针对某国和某种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进口措施,从而较快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其次,非关税措施的保护作用比关税的作用更为强烈和直接。关税措施是通过征收关税来提高商品成本和价格,进而削弱其竞争能力的,因而其保护作用具有间接性。而一些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预先限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限额就直接禁止进口,这样就能快速和直接地达到关税措施难以达到的目的。 
  最后,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关税措施,包括税率的确定和征收办法都是透明的,出口商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有关信息。另外,关税措施的歧视性也较低,它往往要受到双边关系和国际多边贸易协定的制约。但一些非关税措施则往往透明度差,隐蔽性强,而且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对别的国家实施差别待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