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金融危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024-04-30 06:13

1. 美国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金融危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在谈到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宏观经济环境时,邹平座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美国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金融危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 当今世界的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有何异同?

  最近由华尔街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与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有若干相似之处,包括风暴发生前的房市高涨、长期信用扩张和股市下跌。不过,大多数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今天的决策者已从大萧条和许多国内外金融危机中获取教训,美国现在的金融体制优于以往,不会重蹈覆辙。美国《时代》周刊也分析,今天不同于往日,经过
  近80年,各国政府已懂得如何善用“有形之手”,令经济危机不至陷入无止境的萧条。
  不堪回首的历史
  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指1929年~1939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全球工业国家无一幸免,可以说是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经济衰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上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繁荣。此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享乐之风盛行,人们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
  尽管这一繁荣造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繁荣本身却潜伏着危机。农业一直都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始终贫困,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贫富极度不均。全美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被5%的最富有者占有;60%的家庭年收入为仅够温饱的2000美元水平;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
  由于大部分财富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社会购买力明显不足,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大量资金并没有投入到再生产过程,而被投向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
  上世纪20年代,人们对经济前景的自信完全体现在股票市场,道·琼斯指数从1921年的75点上涨到1929年顶峰时的363点,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1.8%,这是一个让人恐惧的数字。历史上金融危机前的欣欣向荣景象出现了。
  股市崩盘:一切化为乌有
  1929年初,狂热的美国股市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然崩盘,接下来的两三天,众财团和总统纷纷为救市出招。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失去的财富高达100亿美元。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许多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1929年~1933年间,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73美元跌到8美元,有9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关门。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占全国劳工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失业。
  美国大萧条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影响,使德国、英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数以百万计的劳工失业。由于经济大萧条,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在国外的短期贷款,影响所及,1931年5月,维也纳最大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它已无清偿能力,从而在欧洲大陆引起恐慌。7月,德国所有银行都被命令停业;柏林证券交易所关闭了两个月。9月,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在大萧条的影响下,到了1932年,世界贸易总值减少了一半以上,下降幅度惊人。
  事实上,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灾难,一举摧毁了众人的希望。经济停滞一直持续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对人力和军火的需求,加上对工业技术的刺激,进而出现新的经济复苏时期。
  大萧条的原因及化解之道
  大萧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化解?经济学家提出他们的看法和解决方法。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Keynes)曾指出,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由投资机会减少和投资需求下降引起。他提出以“有效需求”作为政府处理经济萧条的理论基础,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赤字,扩大支出,增加就业机会来解决大萧条。
  另外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认为:对于这场大萧条,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政策责任。在大萧条时期,联储会默许了银行的倒闭,未采取任何强有力的行动,终于酿成金融系统近乎完全崩溃的局面,于是出现了倒闭—挤兑—倒闭的恶性循环,使货币存量急遽地减缩,因此应该运用货币政策的调整来解决大萧条的问题。
  今天,各国政府吸取当年教训,已懂得如何处理类似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危机,因此这次金融海啸演变成另一次大萧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 美国在爆发经济危机有可能超过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吗?

我觉得不会。
两次经济危机不太一样。首先,之前的经济危机是经济结构的问题导致的。而这次经济危机显然还没有到达经济结构层面的问题大爆发的程度,因为距离上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时间并不长,经济结构还没有发展到引发危机的程度。这次的黑天鹅事件纯属意外,一波病毒让经济受创不足以形成那么大的危害。
这次危机,对不同的国家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中国,已经走出困境。而美国也已经逐步的走出困境。虽然有些国家和地区正愈演愈烈,有些国家被美元吸血更加糟糕,但是这些被吸血的国家也成就了美国走出困境的能源。总的来说,没有形成全球性的危机。

美国在爆发经济危机有可能超过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吗?

4. 三十年代美国金融危机是什么事件引起的

美联储一连串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大萧条

在萧条发生前二十年 经济处于繁荣期 这期间竞争激烈 投资过热 原材料成本上升 价格下跌
这些种种都是正常的经济循环 随着而来的就是金融萎缩期 这都是不可避免的。
与此同时 股市预期的财富增长速度大大超出了实质经济能支持的速度,社会又没有及时的纠错机制来制止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的进一步分离,泡沫的继续膨胀就不可避免。
而当时由沃伦·盖玛利尔·哈定总统领导下的政府于此时出台了一种不合适的所谓紧缩式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股灾的发生

5. 美国为什么80年代后金融危机爆发变多

第一,美国两大赤字有增无减。
 
  1985年上半年,美国自1916年秋以来首次成为净债务国。国际支付经常项目的赤字高达621亿美元。1986年所欠外债累计2000亿美元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根据萨洛蒙投资公司统计,美国政府、公司和私人的债务,60年代平均债务总和约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两倍。1987年财政年度预算赤字虽比上一年度减少600亿美元,但仍高达1480亿美元。
 
  第二,股票过分升值和美元不断贬值。
 
  前者已经持续5年。股票市场总额和支撑的实际资本相差167倍,买空卖空长期盛行。到1987年8月,股票账面价值提高了3倍多,达29000亿美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高水平。美元疲软,汇市下跌,美元信任危机加深。一旦失控,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第三,财政负担加重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福利社会国家,人民的福利保障是很高的,但是这一切都要又国家财政来买单,越高的福利带来的就是越重的负担。
 第四,资本主义体制本身的弊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弊端就不断的体现出来,资本主义是私有制,弊端在于个人和国家管理,个人信用和国家管理取到很大影响。

美国为什么80年代后金融危机爆发变多

6.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去年7月以来,美国金融界连续爆发三件震动世界的大事:次贷危机;美国政府接管濒临破产的房贷“巨头”——房利美、房地美;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控股公司倒塌,第三大投资银行梅林集团被美国银行收购;标志着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除了金融危机,美国工业生产情况基本停滞,产业危机、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纠缠在一起,构成美国经济整体衰退。在这次世界性经济震荡中,美国成了“源头”。美元的强势地位和美国经济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都在削弱,连同美国深陷中东“泥沼”不能自拔,对美国在全球的超强地位打击沉重。 


全文如下: 


当前世界局势发生五大新变化。“一超多极”格局虽未根本改变,但“一超”与“多极”差距缩小,大国关系“有张有弛”,国际间平等与民主的趋向在增长,中国担当更举足轻重角色。 


一、东方趋向和平。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有望长期相对稳定,随着国际局势发展,中美两国的相互需要继续加深。美国总统候选人共和党麦凯恩和民主党奥巴马,应邀在中国美侨商会杂志即将出版的新一期《中国简报》上分别撰文,同声强调中美关系重要,呼吁两国在贸易、环保、军事交流、防核扩散等方面加强合作。这表明不论谁继任布什,都不会改变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势头。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也将持续。有人担心麻生太郎继任日本首相后的中日关系,因为他是知名鹰派人士,最近又说“中日友好不过是手段”。但是,笔者认为,现在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共同利益远超过分歧,麻生太郎继任后必须面对现实,不可能扭转安倍和福田开辟的方向。 


中俄战略协作发展良好,两国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东方两个“危险热点”走上缓和之路。一是台湾,马英九上台,两岸踏上和平发展大道,目前的经济困难主要受累于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暂时的;绿营受“扁案”重累,重整困难,前景迷蒙,至少几年内不具威胁性。二是朝鲜半岛,“六方会议”取得很大进展。朝鲜爆炸宁边核反应堆冷却塔后,美方并未给朝鲜摘掉“支援恐怖主义国家”帽子,朝核问题又出现反复。笔者以为,朝鲜迫切需要改革开放,美国则需要“东线”安稳,美朝和解只是时间早晚问题。8月23日媒体报道,中日朝韩俄在合力筹建图门江流域国际自由贸易区。这又是一个新动向。“六方会议”加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将奠定东北亚“和谐区域”的基础。 


二、西方趋向紧张。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是美欧与俄罗斯长期较量的一次爆发。乌克兰政局长期不稳,9月16日执政联盟再次解体,其背后也有美欧与俄罗斯较量的身影。美国和欧盟通过北约东扩和“颜色革命”,向俄罗斯步步紧逼,企图把“北极熊”紧紧捆牢;俄国在普京领导下,政局稳定,经济复苏,“东山再起”,渴望恢复昔日头等强国地位。两股强大势力的对抗不断发展,西方趋向紧张将长期延续下去。 


是否会演变成“新冷战”?笔者以为,可能性并非不存在。美国副总统切尼9月初走访东、西欧和中亚数国,呼吁西方联手遏制俄国。9月13日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谈话:发生在南奥塞梯的冲突显示,世界的实力平衡已经不再,“从现在开始,俄国将捍卫自己的所有利益,在全世界范围包括与前苏联的盟国建立经济和军事同盟。”但是,截至目前,“新冷战”的可能性尚未变成现实。俄国的综合国力还没有强大到像前苏联那样,可以同西方世界相对抗;欧盟和美国也没有同俄国重开“冷战”的准备。经过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奔走斡旋,欧盟与俄国已经达成协议,最早可能于10月重启双边关系框架谈判。这表明,双方的激烈言词和举动具有相互警告、“威慑”和试探的意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双方都不愿闹僵和激化,而在努力寻求新的“平衡点”和妥协条件。再者,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若干大国,首先是中国,不愿重走“结盟对抗”老路,世界分化为“两大阵营”已无可能。如果真的出现“新冷战”,也不过是欧洲分化为东西两个壁垒。 


三、中东更似泥沼。布什总统任期将满,不会改变其中东的各项政策。麦凯恩与奥巴马的中东政策有同有异,都不可能改变中东乱局,更不可能缓和已经激化了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大文明的冲突,美国将长期深陷中东泥沼,难以自拔。阿富汗,始终离不开外国经援和军事力量的支撑,塔利班活动猖狂,存在“卷土重来”危险,美军不但撤不出来,奥巴马还主张向阿富汗大量增兵。伊拉克,麦凯恩将延续布什政策,将战争进行到底,不获胜利决不撤兵;奥巴马承诺18个月内撤兵,但是只靠伊拉克政府自己的军力,能够保持国家安宁、政权稳固吗?会不会变成“第二个阿富汗”,离不开美国的经援和驻军?伊朗,已经是、还将继续是美国和西方头痛的“难题”。伊朗仗恃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伊斯兰世界的同情与支持,在强国路线与发展核能的道路上不会退缩;西方世界,首先是美国,视伊朗为最大的“眼中钉”,双方的抗争将长期纠缠下去。另一方面,美国还未能从阿、伊战争中拔出腿来,又遭受金融风暴的打击,无力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而伊朗目前也只求自保,不会主动发动战争。双方的较量,主要是“威慑”与“反威慑”,在战争危险边缘“走钢丝”。 


至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时断时续的武装冲突,只要美国不根本改变其中东政策,以巴双方没有真正和解的诚意,还将无休止地缠斗下去。而麦凯恩和奥巴马的竞选政纲中,都没有改变美国中东政策的丝毫气息。 


四、金元帝国经济下滑。去年7月以来,美国金融界连续爆发三件震动世界的大事:次贷危机;美国政府接管濒临破产的房贷“巨头”——房利美、房地美;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控股公司倒塌,第三大投资银行梅林集团被美国银行收购;标志着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除了金融危机,美国工业生产情况基本停滞,新屋开工率降到17年以来最低水平,物价攀升,失业率创新高,今年联邦财政赤字将达4070亿美元(国会山的最新估计)。产业危机、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纠缠在一起,构成美国经济整体衰退,这种状况最乐观的估计也要持续到明年。 


在这次世界性经济震荡中,美国成了“源头”。美元的强势地位和美国经济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都在削弱,连同前述美国深陷中东“泥沼”不能自拔,对美国在全球的超强地位打击沉重。 


五、中国国际角色加重。2008年,中国抗雪灾、特别是抗汶川大地震,取得举世惊叹的胜利;北京奥运会(搜狐联想2008奥运、联想官网)获得“无与伦比”的成功;在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中,中国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长率。这三件大事,大幅度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转变了许多国家广大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增长了对中国的期望,使得中国国际角色更加举足轻重。 


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是实行和平外交方针最全面最真诚的国家,与世界各国都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中国曾努力阻止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多方劝解以巴冲突,在处理各种国际争端中一贯反对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主张通过和平途径、平等协商解决纷争;现已经成为对外经济援助和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周边国家,被誉为“东方经济火车头”。中国成为处理全球大事不可缺少的“要角”。不仅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更因为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和综合实力。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矛盾冲突“协调者”。“六方会议”的成就,不仅创造了一种处理国际纷争的良好“模式”,而且也给国际社会留下中国善于调解国际纷争的美誉。中国是创建和谐世界的首倡者和积极推动者。众所周知,无需举例论证。

7. 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答案D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发生的背景。解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进行比较分析,①不是经济危机的原因,可排除,③④均来自课本,②实际反映了当时生产的盲目性。由此可知②③④都是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应选D项。

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8. 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

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是1979年下半年起,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猛涨,严重打击美国经济,加剧美国外贸逆差,加深滞胀趋势。美国经济三年内几经起伏,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W型曲线。企业倒闭数急剧增加,相当于1933年的水平。失业率高达10.8%,刷新上一次的记录。拓展资料: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区别在理解美国经济危机时,需要注意其与金融危机的区别。理论上而言,“金融”与“经济”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的系列活动总称,与它相对应的主要概念有“消费”和“生产”,后两者则主要是围绕商品和服务展开。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就美国次贷危机而言,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货币信用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被无限放大,在较长的时期内带来了货币信用供给与支付能力间的巨大缺口,最后严重偏离了现实产品市场对信用的有限需求。当这种偏离普遍地存在于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时,次贷危机,也就是局部金融矛盾,向金融危机的演化就不可避免了。“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价值、获得福利。就此而言,“经济”是带有价值取向的一个结果,“金融”则是实现这个结果的某个过程。因此,经济危机,是指在一段时间里价值和福利的增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供需脱节带来的大量生产过剩(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萧条),比如,信用扩张带来的过度需求(最近发生的经济危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金融危机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