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的介绍

2024-05-11 12:32

1. 费孝通的介绍


费孝通的介绍

2. 费孝通的个人生活

1935年12月,在广西瑶山的调查中,费孝通误入瑶人设下的“虎阱”,被木石压住。妻子王同惠奋不顾身地把石块逐一移开,但费孝通足部已受重伤,不能站立。王同惠赶紧跑出森林求援,从此一去不返。次日傍晚,才有人发现了费孝通,第七天在湍急的山涧中,发现了王同惠的遗体。此时,他们结婚才108天。 1939年,经大哥费振东介绍,费孝通结识了孟吟,不久便在昆明结婚。此后55年,孟吟与费孝通相携相依,载浮载沉,同甘苦,共患难,相伴终生。此后几十年时间里,在孟吟相依相伴、相爱相慰之下,费孝通先后写出无数颇有影响力的社会学论著,并成为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毋庸置疑,在费孝通丰硕的成果里,必然也浸透了爱妻孟吟的心血。1994年12月1日,爱妻孟吟病逝。费孝通感慨万千,作诗悼亡。 费孝通和江村经济之路开弦弓,太湖东岸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村边一条清河弯弯的像一张拉紧了弦的弓,村子由此得名。开弦弓村的一切从1936年改变,这一年,一个叫费孝通的年轻学生来到村子,从此,开弦弓村另一个名字———“江村”,被誉为“中国农村的首选标本”而名扬海外。 1981年,费孝通回顾当时的情形说,进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后,对老师们课堂上讲的东西,老实说很不满意。有的老师搞了调查,但调查来的是很多枯燥的数字,并没有说明这些数字有什么意义。于是,“我们商议要自己深入到社会里去做调查”。《江村经济》问世1938年,费孝通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英文名叫《中国农民的生活》。马林诺斯基教授在序言中评价:我敢预言,费孝通博士的这本书将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农副关系之辩1957年,费孝通再次来到离别21年后的开弦弓村,目击的事实使他不得不重申自己的观点,这一次,他因此饱受了人间屈辱。1957年6月1日,《人民日报》正面报道了费孝通重访江村的主要观点:要增加农民收入,光靠农业增产是不行的。转眼间,费孝通被指责为“恶毒攻击政府忽视副业生产”。因为当时的政策是:“农不经商”,而且对外出打工严加禁止。费孝通被错划成右派。 这一指责使他失去了关注开弦弓的机会,直到1981年。在此期间,费孝通没发表过任何学术作品。1981年,费孝通第三次访问开弦弓村。他发现:30年代见到的养羊和养兔,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经营的副业,家庭副业加起来占到了个人平均总收入的一半。他经过调查又写出了《三访江村》。 最喜欢摆事实费孝通从不说“你该怎么做”,这让他的观点极易被基层接受。社会学有两种研究方式:一种运用资料进行分析,一种是在实地调查,费孝通选择后者。 从1990年,刘世定、马戎、邱泽奇、徐平、周星、麻国庆等就跟费孝通到各地调查,即便费孝通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后也不例外。邱泽奇说:费孝通到了地方,地方非要招待,他很为难。实在去不了现场,费孝通才会让学生代替去。“我们永远做不到这一点。”费孝通曾说:学者要用老百姓明白的话告诉他们还不明白的道理。费孝通的著作,每个社会学科都能读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却没有一个专业术语。 活到老学到老1999年春,费孝通以浓郁的“蓝青官话”不无感慨地说:“今天我能坐在讲坛上,是因为我的资历。中国人尊老,因此我受到大家的尊重。其实面对今天新的知识,我有许多都不懂,需要学习。我今天在南京大学天文台看天,那是一个神奇未知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妙啊!我虽然老了,但我依然是一个书生,要学习啊……也许我今天考南大的博士也考不上……”费孝通真诚的讲话感染了在场所有的师生。主持报告的蒋树声校长也深受感动。全场以无限的敬意望着这位学贯中西的大知识分子。何谓虚怀若谷?费孝通在南大的演讲影响了这所著名的学府,其精神融入了这百年的沧桑! 志在富民在费孝通病倒住进医院的2003年,即使93岁高龄,他仍然第八次来到了定西县。看到当地农民的生活比上次来时好多了,不再以土豆为日常生活的主食时,他说:“我可以不再来了!”

3. 费孝通简介及著作

      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
         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
         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费孝通出版的具体作品按出版社分类,具体如下: 
         1. 出版在上海生活书店的作品:
         ① 《初访美国》,生活书店
         ② 《民主·宪法·人权--民之作》,上海:生活书店
         ③ 《内地农村》,上海:生活书店
         ④ 《工党一年》,上海:生活书店
         ⑤ 《美国人的'性格》,上海:生活书店
         2.出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作品:
         ① 《生育制度》,上海:商务印书
         ② 《社会变迁 重庆》,商务印书馆发行;
         ③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
         3.出版在上海观察社的作品:
         ① 《皇权与绅权》,上海:上海观察社
         ② 《乡土重建》,上海:上海观察社
         4.出版在北京三联书店的作品:
         ①   《兄弟民族在贵州》
         ②  《China’s Gentry(中国绅士)》,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③  《世界史》(上、中、下),
         ④   《访美掠影》
         ⑤  《学术自述与反思:费孝通学术文集》
         ⑥  《美国与美国人》
         ⑦ 《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
         5.出版在北京人民出版社的作品:
         ①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 《从实求知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出版在北京其他出版社的作品:
         ① 《非洲的种族》,北京:商务印书馆
         ② 《Toward a People’s Anthropology》,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③  《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
         ④ 《费孝通学术精华录》,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⑤ 《费孝通外访杂写》,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⑥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⑦  《Chinese Village Close-up》,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⑧  《社会调查自白》,北京:知识出版社
         ⑨ 《小城镇四记》,北京:新华出版社
         ⑩ 《Small Towns in China》,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7.出版在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作品:
         ①   《论小城镇及其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②   《杂写丁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③   《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④  《杂写甲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⑤ 《民族与社会》,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⑥ 《费孝通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⑦ 《人的研究在中国》,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⑧  《费孝通社会学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8.出版在苏州大学出版社的作品:
         ①   《芳草天涯》,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②   《言以助味》,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③ 《逝者如斯-费孝通杂文选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9.出版在境外的作品:
         ①   《中国农村四细密画》,日本:日本研文出版社
         ② 《生育制度--中国的家庭与社会》,日本,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
         10.出版期刊的主要论文:
         ①   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3 期
         ②   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③   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3 期
         ④   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 期 1-1-93
         ⑤   从史禄国老师学体质人类学, 《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 第5 期
         ⑥   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 期 1-1-94
         ⑦   略谈中国的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1 期
         ⑧   关于人类学在中国, 《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2 期
         ⑨   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 《读书》1995年第8 期
         ⑩   家底实创新业--再访温州, 《了望》1995年第5 期
   

费孝通简介及著作

4. 费孝通的人物评价

真诚坦荡的大家风范:费孝通热爱祖国、追求光明的赤子情怀,矗立起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1938年,他带着强国富民的愿望从英国学成归来,便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1945年11月25日晚上,费孝通在西南联大演讲,面对着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断电、甚至开枪,他站在会场的最高处呼喊:“不但在黑暗中我们呼吁和平,在枪声中我们还要呼吁和平”。1946年1月,他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联名致函正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呼吁停止内战,成立联合政府,保障民主权利。(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 志在富民的崇高境界:我们要学习费孝通志在富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思想境界。20多年间,费孝通七下甘肃定西、30余次到江苏吴江调查,足迹遍及祖国。费孝通一生著作等身,如今他的这些文字已成为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演绎了中国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追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宝文) 法制建设的推动者:费孝通同志是新时期宪法修改工作的重要参加者。费孝通同志曾担任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他坚决拥护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1982年宪法修改过程中,组织民盟成员对宪法草案进行认真讨论,就知识分子地位和作用、统一战线等问题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在1988年和1993年两次修改宪法过程中,他衷心拥护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积极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王万宾) “天下大同”的家国情怀:费孝通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迁,在他的身上,饱含着爱国主义的情怀。他的《乡土中国》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他的《江村经济》让世界从不同角度定义中国的生产方式。他“行行重行行”,怀着一颗“志在富民”的仁心,总结出了包括“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在内的多个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包括浦东、黄河上游、南方丝绸之路在内的多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和发展。他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定义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核心理论框架。他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他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战略思考、他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世界设想,都将指引着我们坚实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 费孝通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在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中,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富民强国。他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殚精竭虑,不懈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他高尚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搜狐网评) 费孝通至少有两件事会被历史记住。第一件事发生于1945年11月25日晚,面对着专制者的残暴,费孝通没有退缩,而是发出了比枪声更为响亮的呼声;第二件事是在1946年7月,李(公仆)闻(一多)被暗杀后,他在《这是什么世界》一文中写到:“一个国家怎能使人人都觉得自己随时可以被杀!人类全部历史里从来就没有过这种事。我们如今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这两段叙述让世人感觉到了费孝通作为民主斗士坚定激进的一面,翻看同一时期费孝通的文章,会发现与其说费孝通是一个民主斗士,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温和的自由主义者。(陈远评)

5. 费孝通的人物生平

1910年11月2日(清宣统二年),费孝通诞生于江苏吴江一个重视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  六岁入吴江县城的第一小学,后转入振华女校就读。1923年,转入东吴大学附属一中。1924年开始发表文章。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高中毕业,升入东吴大学,攻医预科,想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后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受梁漱溟先生之邀,到山东邹平县参加乡村建设工作。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人类学系,师从俄国人类学家史禄国。成为中国最早在本土获得社会人类学硕士的青年学者。 1935年(中华民囯二十四年),费孝通与王同惠结为伉俪。同年,费孝通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取得该校公费留学资格。出国前偕王同惠赴广西实地调查,在瑶山迷路失事,王同惠身亡,费孝通受伤。翌年费孝通返乡休息,准备出国。在此期间,去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参观访问,在该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   1936年秋(中华民国二十五年),费孝通抵英,师从布·马林诺斯基完成博士学业,根据其在吴江的调查结果写出论文《江村经济》 。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费孝通从英国返回中国,任教于云南大学,成立社会研究室开展调查工作。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与孟吟女士结婚并生下一女。  1938年至1946年,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持云南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办的社会学研究室。其间,于1943年赴美国学习访问。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费孝通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于民主爱国运动。1946年11月(民国三十五年)访问英国。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到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52年~1957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5年,到贵州进行民族识别,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1956年,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组织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历史调查。费孝通与黄现璠都是调查组的负责人,又同是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1958年2月1日,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作出了“罢免费孝通、黄现璠、欧百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职务”的决议。费孝通曾说:“失去知识分子等于失去民心。”文革期间,吴文藻夫妇、潘光旦和费孝通在中央民族学院二号楼翻译《世界史》和《世界史纲》,这是他们四人最后的相聚时光。1957年3月24日,费孝通写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发表在《人民日报》,被划为“右派”。同年反右运动,费孝通被错划为中国著名的大右派,是人类学界、民族学界的著名五右派(吴泽霖、潘光旦、黄现璠、吴文藻、费孝通)之一。1972年,回到中央民族学院,和吴文藻、谢冰心等翻译海斯及穆恩的《世界史》和韦尔斯的《世界史纲》。 1979年,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着手重建中国社会学。 1980年,在美国丹佛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并被列为该会会员。 1982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86年2月,费孝通写了《小商品,大市场》文章,使得温州人的形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1994年,费孝通第二次考察温州,再次发表《家底实创新业》。1998年,费孝通就温州三次发文《筑码头闯天下》。三篇文章。 1988年,费孝通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同年费孝通获《大英百科全书》奖。 此后费孝通先后对中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中原经济协作区、淮海经济协作区、东北地区、京九铁路沿线地区等进行实地调查,代表民盟中央就所调查的每个区域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建议,为改善中国的生产力布局、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90年代中后期,在继续进行实地调查的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并结集出版《费孝通文集》(16卷)。  1999年至2004年相继出版《费孝通文集》(16卷本)。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费孝通的人物生平

6. 费孝通生平简介 费孝通生平介绍

1、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5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
 
 3、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4、人物生平:1910年11月2日(清宣统二年),费孝通诞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一个重视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 [5-6] 六岁入吴江县城的第一小学,后转入振华女校就读。1923年,转入东吴大学附属一中。1924年开始发表文章。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高中毕业,升入东吴大学,攻医预科,想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后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受梁漱溟先生之邀,到山东邹平县参加乡村建设工作。
 
 5、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人类学系,师从俄国人类学家史禄国。成为中国最早在本土获得社会人类学硕士的青年学者。
 
 6、1935年(中华民囯二十四年),费孝通与王同惠结为伉俪。同年,费孝通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取得该校公费留学资格。出国前偕王同惠赴广西实地调查,在瑶山迷路失事,王同惠身亡,费孝通受伤。翌年费孝通返乡休息,准备出国。在此期间,去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参观访问,在该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1936年秋(中华民国二十五年),费孝通抵英,师从布·马林诺斯基完成博士学业,根据其在吴江的调查结果写出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费孝通从英国返回中国,任教于云南大学,成立社会研究室开展调查工作。

7. 大家就是大家—费孝通

费孝通与潘光旦亦师亦友,都是大家。
  
  
 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大家就是大家—费孝通

8. 笔记,费孝通先生的“通”

费孝通先生(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很少人知道费老和南通的血脉一样的关系,因为籍贯上写的是出生于吴江。和南通先贤张謇先生的关系,知道的人,估计更少。
  
 很多人知道张謇是南通的著名实业家,对南通形成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有开拓之功,其伟大之处在以状元身份办实业。
  
 状元毕竟不多,所以捷报一般人也没见过,所以,1989年10月,费老来江苏视察,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张绪武先生请他观赏张謇状元捷报,费老欣然题下了诗句:
  
 “承旧开新途,欧风日向东。废灶更植棉,创学兴农工。神州春雷鸣,后世有所宗。愧对先贤哲,青史留事功。”
  
  
 诗后留有题记:“家父自东瀛归,受季直先生之聘执教南通,不肖此时入世,以‘通’为名,亦所以有待于后继者也。”
  
                                          
 这个诗和后记和荣毅仁、王光英、赵朴初等十多位当代名人大家的题跋,一起留在张謇《状元捷报》装裱的长卷上。
  
  
 费老解释道,他父亲费璞安先生(1879—1969)曾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费璞安回国,应张謇先生之邀到通州民立师范任地理教师。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与民众一起赶走苏州及吴江县的满清官吏,并被选为吴江县议长。后曾任江苏省教育厅视学。
  
  
 费老当时说:出生的第二天,父亲从南通回吴江,父母认为孩子这时候出生是孝,因为孕于通,于是取名‘孝通’。
  
 张绪武告诉费老,张謇和费璞安是好朋友,并告诉他自己的父亲字“孝若”。于是费老便认为他的名字与张謇之子张孝若是同一排行了。
  
 费老对自己名字的解释,不仅和张绪武先生,也在不同场合曾和多人提起,见诸回忆文章的就有南通市委原书记吴镕、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朱通华、民盟南通市委原主委沈启鹏等。而在张謇状元捷报题诗后记应是费老为自己的名字唯一留下的亲笔。
  
 摘自南通民盟赵明远《费老题张謇《状元捷报》及“孝通”名字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