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法币贬值的怎么造成的呢

2024-05-13 21:53

1. 民国时期,法币贬值的怎么造成的呢

1、战乱四起,物价飞涨,导致法币购买力急剧下降。
2、国民党政府大肆滥发法币,导致通货膨胀,法币贬值。
3、受当时世界经融危机影响。

民国时期,法币贬值的怎么造成的呢

2. 为什么民国时期的法币不值钱

  原因:因国民党政府大量发行,引发恶性通胀,导致法币急剧贬值。

  法币是在中国1935年起由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法币的发行,结束了中国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银本位币制。法币后来因大量发行引发恶性通胀,在1948年由金圆券取代。

  货币背景
  国民政府在1928年北伐统一中国后,开始逐步施行货币改革,计划主要由宋子文及孔祥熙负责推行。最先步骤是透过行政命令,以官股入股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变相将其控制权改为完全国有(原先已是官方开办的银行,已是半官办)。加上国民政府原有之中央银行,国民党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银行业。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为讨好国内产银州的议员,在1934年通过“购银法案”,由财政部购入白银作为储备,顿时引起国际银价高涨。中国当时为第三大银本位国家,即时出现白银外流,通货收缩,引发利率急速上升,部分银行钱庄倒闭。于是货币改革成为国家理财当务之急。
  货币结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

  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1937年抗日战争前,法币的总发行量不超过14亿元。1937年抗战开始至1941年英美参战前,日本为破坏中国后方经济,在日占区强行以日本发行之货币收兑法币,再加上以走私物资套得法币,送往上海兑取国民政府的外汇。国民政府分别从英国及美国得到超过一千万英镑及五千万美元贷款,但仍不足支持法币汇价。至1940年起,取消无限制外汇买卖。于是法币的价值开始下跌。
  对日抗战期间,财政支出增加,法币大量发行。到了战后已发行至5569亿元,比战前增加约四百倍。1946年后,法币的发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战胜利时的5569亿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兆元,三年间增加超过一千倍,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当时曾经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而获利。宋子文为行政院长时,试图以金融政策稳定法币,抛售库存黄金购回法币。但因为法币发行量仍在增加而没有得到成果。1948年5月后,由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王云五被任为财政部长,开始筹划另一次货币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
  货币评价
  有人认为:由国家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保证的法币,使货币与价格波动的贵重金属脱钩,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进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亦是现代国家金融体制下应有的特征。法币发行,统一了国内的货币,而通货发行的控制权落在政府手中,国内白银等硬货币,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对于时维持抗战时中国的财政,法币有不可少的功劳。但实施的实际效果是,官办的银行掠夺了民间的财富,使民众的储蓄化为乌有。

3. 民国时期,法币贬值的怎么造成的呢?真的如历史书上所说,国民政府滥发货币造成的么?

由于连年战争(抗日战争、国内战争),当时中国经济严重衰退。法币发行失控,造成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后期发行的联运图印花税票已达50万元面额的天文数字。法币剧烈贬值,经济已近崩溃。1948年8月19日,政府发布总统令:改革币制实施金圆券,以金圆券为本位币。为了适应币制改革,于10月1日起发行了农工建设图案(农工图)的金圆面值的印花税票。
农工图最早发行的面额是1分、5分、1角、2角、5角和大型5元、10元。金圆券发行不到一年时间,重蹈法币覆辙。后期印制的农工图印花税票已达到100元、300元、500元面额。
1949年7月,被迫再次改革币制,改以银元为本位制,并发行银元券与银元等价流通。以银元为本位币的印花税票,只见加盖票,正规票未及发行,国民党政权便被推翻,中华民国历史结束。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民国时期,法币贬值的怎么造成的呢?真的如历史书上所说,国民政府滥发货币造成的么?

4. 为什么民国时期的法币不值钱?

法币最开始是蛮值钱的!之后才一路贬值的。
这期间发生了不少的事件……
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一路雪崩(直到台儿庄战役),这就意味着税收系统大面积缩水;
在国统区日益缩小的同时,沦陷区禁用法币;各省军阀,以及共区亦发行了自己的货币;1942年国统区自己也发行了关金券,这就意味着法币发行额即便不变,流通区域也在进一步快速压缩,钱不值钱。
客观上日和日伪主动挑起货币战,这令全球基本没有任何一个货币独善其身。不通胀的货币是不存在的。
抗战胜利后,统一货币的进程中,国党错误估计了占领地的交换比率,原本最多1:80的比例硬搞出了1:200,这造成了旧沦陷区变相经济掠夺以及更为恶劣的通膨和经济混乱
理论上生产力高的农村物资及时涌入城市,完成物资交换,可以一定程度消弭通膨。然而共占区多为农村,国党还对各根据地经济封锁,终令物资交换这条路也化为泡影。
所以,法币逐渐钱不值钱,丧失储存和交换手段,是5个因素依次累加的,前3个不能归咎于任何人,非要归咎就该问发起战争的人。但第4和5个因素,就应该指出国民政府调整货币能力太差了,这才造成了后期的法币才不值钱!

5. 民国时期的法币体系是如何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
1937年抗日战争前,法币的总发行量不超过14亿元。1937年抗战开始至1941年英美参战前,日本为破坏中国后方经济,在日占区强行以日本发行之货币收兑法币,再加上以走私物资套得法币,送往上海兑取国民政府的外汇。国民政府分别从英国及美国得到超过一千万英镑及五千万美元贷款,但仍不足支持法币汇价。至1940年起,取消无限制外汇买卖。于是法币的价值开始下跌。

到了战后已发行至5569亿元,比战前增加约四百倍。1946年后,法币的发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战胜利时的5569亿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兆元,三年间增加超过一千倍,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法币彻底崩溃。宋子文为行政院长时,试图以金融政策稳定法币,抛售库存黄金购回法币。但因为法币发行量仍在增加而没有得到成果。1948年5月后,开始筹划另一次货币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

民国时期的法币体系是如何崩

6. 民国法币运动是不好的吗?

法币的发行初衷是好的,现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与法币性质是一样。都是靠政府信用来发行和强制推广使用的国家的货币。
货币不与金银贵金属挂钩,国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刺激或者收紧经济,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事实上法币发行初期确实扭转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问题,法币发行初期其币值也是非常稳定的,可以自由兑换英镑及美元,这种货币在我国历史上其实是一种里程碑,它几乎开创了一个新的货币时代。
但民国的法币生不逢时,因为它流通的时候国家大体都处于战争状态,它是战时货币。国家四分五裂大量地区被日寇占据,经济无法得以发展,税收无法保证,又因为战争所以军费开支非常浩大,国家没钱应付开支,只能凭空印钞票来应对。这样就造成了市场上流通的钱数量上与商品不匹配,钱多东西少,钱自然而然就不值钱了。钱的购买力越低就需要印更多的钱,这其实就是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