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市场需求巨大的有哪些产业

2024-05-12 04:08

1. 印度市场需求巨大的有哪些产业

亲,您想投资印度吗?
印度新政府为中国企业带来丰富商机
印度新政府于2014年7月10日发布其首份2014-15财年联邦预算案。这是新政府公开阐明其经济政策的第一次机会。新一届印度总理莫迪向来欢迎中国公司投资印度,大多数中国企业对其已颇为熟悉。这也是30年来的第一次,获胜党亦为取得下议院多数党地位的政党。这意味着政府政策将更为稳定,投资项目将面临较少的政治障碍。因此,从诸多方面来看,这是中国公司30年来在印度投资的最好时机。
正如所期望的,印度新政府首份预算案涉及对多个行业中国企业的利好消息。其中一些总结如下:
1. 房地产业 
•为鼓励外资投入印度乡镇房地产项目,对项目最低建筑面积的要求由5万平米降至2万平米。
•最低资本要求也已由1,000万美元降至500万美元。
•此外,项目总预算的30%及以上用于低成本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不受最低建筑面积和资本要求的限制。
•最短投资期限仅为3年。

2. 制造业与电子商务 
•政府已经宣布,制造业的外国投资者将可借力电子商务模式在印度市场销售其产品。
•这也将使得外国投资者可直接接触到客户,而无需面对零售业的任何限制。

3. 住房和城市基础设施
•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市场期待已久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得到推动。REITS发起人的资产转让交易获准可延期纳税。
•政府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以增进住宅市场交易,并明显倾向于推动低成本保障性住房市场发展,包括放宽对此类项目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要求。
•政府还拨出10亿美元预算,利用卫星城镇的可用基础设施,致力于打造100座“智能城市”。
•预计在未来10年,将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在500个城市居住区开展现有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新设施建设等工作。

4. 基础设施
•PPP模式将被修改,以使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商承担较小风险。
•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开始发电、配电和电力传输的煤炭发电项目将可享受所得税优惠。
•已投产或将在2015年3月前投产的电力项目将得到充足的煤炭供应。

5. 可再生能源
•作为实现能源安全的可行替代方案,发展太阳能一直备受关注。相应措施包括:(i)为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泰米尔纳德邦、安得拉邦和拉达克等地的超大型太阳能发电项目拨出8,300万美元(通过印度太阳能公司);(ii)拨出6,600万美元用于设立太阳能驱动的农业泵组及水泵站;及(iii)拨出1,600万美元用于1兆瓦运河沿岸太阳能电站建设。
•与可再生能源有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如何处理由于电网基础设施不足而投入商业运营的发电厂的电力。针对这一问题,预算案提出“绿色能源走廊项目”,将可再生能源引至全国各地。
•5%的优惠基本关税已扩展至在印度建设太阳能项目所需的机械设备。还有各种相关商品类目将实施免税。

6. 矿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将通过PPP模式建设一个总长15,000公里的广阔的天然气运输网络(国家输气管道网络)。
•将修订1957年《矿藏和矿物(发展和规范)法案》,以鼓励投资采矿业,并引入可持续开采的做法。这是一个重要举措,可改善陈旧立法造成的极其不易在采矿业进行投资的局面。

7. 项目融资
•为促进向基础设施项目提供长期资金及融资结构的灵活性,预算案提出“5/25模式”,即允许银行向基础设施项目给予25年期贷款,且5年以后该项贷款可转予其他金融机构。这将使得贷款期限与项目周期相匹配。目前此类项目贷款期限限于10 - 12年,因此项目开发方不得不承受偿付本金的巨大压力。这一改变将减轻其偿债压力,改善现金流。
•银行向基础设施项目提供长期贷款,将被允许毋须遵守存款准备金率(CRR),法定流动率(SLR)和重点行业贷款规范等要求。这将显著增加银行可借贷给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银行还可在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债券市场专门为向基础设施行业贷款进行融资,而无需拨出资金以满足CRR和SLR的要求。
•预算案还提出针对REITS和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INVITS)的一些激励措施,包括税收激励。这将增加项目开发方可用在项目资本投入上的资源,并减轻银行系统的压力。
•“市政债务汇集融资机制”(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而发起,贷款给市政机构或公司在PPP模式下开发项目)已由8亿美元增加10倍至80亿美元,并延长至2019年3月31日。

8. 铁路
•艾哈迈达巴德和勒克瑙地铁项目获得1,600万美元预算投入。
•1.66亿美元将用于铁路线连通性提升,5亿美元将用于东北地区铁路建设。。
•单独发布的铁路预算还准许外国投资在PPP模式下投资于铁路基础设施建设。

9. 港口,机场和运输
•将在阿拉哈巴德和霍尔迪亚之间启动“Jal Marg Vikas”项目。项目将覆盖1,620公里,并允许至少1,500吨的载具在国内水域进行商业运输。项目总成本预计为7亿美元,需6年完成。
•将新建16个港口,与内陆公路和水路有机整合。这一举措预计也将使得相关基础设施显著扩张。
•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修建新机场的计划也将推出。

10. 道路
•印度国家公路管理局(NHAI)和国家公路运输有关机构将投资62亿美元用于建设高速公路。
•NHAI还将拨出8,300万美元,发展工业走廊。
•一年内将实现建成8,500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的目标。

该联邦预算案仅为新政府执政开局之作。新政府预计将在今后10年执掌印度。显而易见,新一届政府将通过增加在所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求持续改善印度经济状况。现实情况是,即使所有业内领先的印度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参与到所有这些项目中来,也将不足以满足项目需求。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现在正是进入印度市场,作出长期投资的绝佳时机。
欲了解更多有关最新的印度联邦预算案或中国企业在印投资机会的任何其他信息,欢迎与我们联系:china@indiabourse.com 白大山先生
文章来源【印度之窗】

印度市场需求巨大的有哪些产业

2. 为什么印度没有像中国一样发展起发达的低端制造业

很多人喜欢关注外部世界,尤其关注那些遥远的地方。
 
这些年,关于北美洲的美墨边境砌墙了,南美洲的委内瑞拉挨饿了、土耳其人当街烧美元了、叙利亚内乱了、以及遥远的欧洲国家在议会里吵架了等等之类的消息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与之对比,作为亚洲国家的国人,却并不经常关注亚洲地区,尤其是长期忽略了两个低头发展的邻国:印度和越南。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对很多人来说,比较普遍被认同的印度标签是瑜伽,街头的苦行僧、摩托车上的叠罗汉、以及印度火车的免费“挂票”......
 
除了这些之外,印度也有很多不被熟知的事情。
 
比如说,很少有人知道印度发射第一代遥感卫星的时间是1988年,这比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一号卫星的时间(2006年4月27日)提前了十几年。
 
2007年5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遥感二号卫星,全色分辨率达已经到了2米级别,技术上仍然落后于印度。
 
有人会说,遥感卫星相机分辨率高一点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样看问题的人是还没有体会到这种技术差距带来的后果。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于国内遥感卫星所拍摄的卫星图质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到获取国外提供的高分辨率灾区信息图像已是多日之后,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时效性。
 
再说说印度的汽车工业。
 
2008年,总部在孟买,进入全球商用汽车制造商前十名的印度汽车公司“塔塔汽车”从福特公司手中收购了捷豹路虎,正式成立了捷豹路虎汽车公司。
 
2010年,印度的另一家汽车企业马辛德拉(Mahindra & Mahindra)收购了曾经为美军生产吉普车的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商双龙汽车70%的股权,正式成为双龙(Ssangyong)的新东家。

此前的2004年,双龙汽车曾被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购,但是双方在2009年结束了彼此间的合作。
 
2016年,印度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2017年,印度的新车销量达到400万辆以上,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4位。

印度,这个亚洲第二个制造汽车的国家,有着同中国一样庞大的国内汽车市场,但与中国汽车市场上有众多外国品牌所不同的是,印度国产汽车在本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
 
再聊聊印度的软件业。

1989年的时候,印度软件业的总产值仅为2000万美元,1990年就增长到5000万美元,1999年时已达到40亿美元。到2004年,印度的软件出口值已达120亿美元,出口到世界一百多个国家。

再往后,我就很难查到印度软件出口的更多数据了,但是已知印度软件的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短短几十年,印度就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另外,在美国硅谷的软件公司中,印度裔也占了很大比例。
 
还有印度的制药。
 
不仅中国人去印度代购格列卫,日本人和韩国人也去印度代购,而且不止格列卫,很多抗癌药都是代购的热门。印度生产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仿制药,而且有一半以上是出口到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因为,印度制药的疗效是看得见的。
 
还有印度的核能发电。
 
目前,印度已运行的核电站有22座。预计到2050年,核能发电将占印度总发电量的50%。
 
对于国人来说,印度有太多不被了解却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的地方,在此不能一一列举。虽然印度在世界上闹出过很多笑话,不过他们在某些方面确实做得比较好。

反过来说,世界上哪个国家不闹笑话,其他国家的笑话也不少啊,也不小啊。
 
最后就说几句跟印度农业有关的吧。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印度东部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印度开始进口粮食。
 
后来,印度政府开始实施被称为“绿色革命”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印度的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个拥有13亿5000万人口的国家,2018年大米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

同时,印度还是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也出口小麦。2018/19年度(4月到次年3月)印度出口小麦226,225吨。印度国有食品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10月初印度的小麦库存3930万吨,比正常缓冲库存2070万吨多了近一倍。

反观中国,却是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的大米进口量增长了九倍,2013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了。

把中国和印度这两个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放在一起对比,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印度大米出口占比世界第一位,中国大米进口占比世界第一位。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觉得这是在吹嘘印度。因为印度的面积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GDP也明显不如中国。如果现在有人说印度将来可能超越中国,根本没有人相信。
 
这就如同把时间拉回到1886年,当李鸿章在天津因为中日长崎事件盛气凌人地训斥日本外交官的时候,当时若有人告诉他,八年之后日本就会反超大清,并赠送给大清一场甲午战争,李鸿章当然也不会相信。
 
但在此前两年的1884年,也是在天津,第一次见到李鸿章的伊藤博文就已经看到了十年之后。

伊藤博文从天津回到日本后,就对满清的洋务运动做出了前期迅速崛起、欣欣向荣,但是很快就会抱残守缺、停滞不前,后期将一塌糊涂、混乱不堪的判断。
 
当年的日本就是看准了满清的这种趋势,先以吞并琉球为试探,然后一步步进逼,先割台湾,后图东北......当然,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满清自己把自己搞砸了,自然也就挡不住别人再来砸一下。
 
当然,未来有很多理由相信历史会避免同样的错误,同样也有很多理由怀疑历史可能重复相似的轨迹。
 
然而今天,亚洲不只有一个北望藏南、将中国领土拉达克划入其版图的印度,还有一个对南海诸岛坚称主权、紧随中国之后全面进行革新的越南。
 
近年来,越南经济迅速增长,正在向制造业大国迈进。越南的发展速度有多快,有人说那里很像二十年前的中国。
 
2019年,英国发生货车偷渡事件,造成39名越南人死亡。曾几何时,一批中国人也正是用这种方式偷渡英国,为家乡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2000年6月18日发生在英国的多佛惨案,58名来自中国的偷渡者在卡车车厢里因窒息死亡。时隔二十年,世界看到的是另一批搏命求发展的越南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家国兴替,此起彼伏。当中国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拥有近1亿人口的越南现在正当年。
 
如果回顾一下不太遥远的历史,1861年,当满清开启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时,日本还处在混乱的幕府末期。

1886年,当满清北洋舰队的铁甲巨舰行驶在日本海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海军还没有像样的战船。

然而他们不到十年就赶上来了。
 
甲午战争之前,满清上下疲于应对西方各国,也没人拿日本这个岛国当回事。就像今天有些人看待印度和越南一样,时不时就会嘲笑他们一下。

当年搞洋务建北洋的李鸿章也嘲笑过日本,甲午的惨败也给他带来了深深的痛苦。
 
这个世界是圆的,某种意义上,这个世界也是平的,二十年前能跑多快,能跑多远,并不代表十年后的速度。

图片
印度海军

如今的印度和越南都在加速,虽然他们的体量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跑在前面的国家突然停滞下来或者自己摔倒了,他们也可能一个接一个地赶上来。
 
人们说,底气是一种能力,但有些时候运气也是一种能力。
 
今天,不显山不露水的日本,不仅在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几乎一年一个诺贝尔奖持续提升着日本的科研力量。
 
另外,在亚洲的北方,还有一个叫俄罗斯的国家,俄罗斯曾经向西试图冲进欧洲,受阻之后又向东试图冲进亚洲,1904年日俄战争之后,俄罗斯逐渐退出了中国东北。近年来的俄罗斯看似一蹶不振、无所事事、又好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图片

太遥远的未来不说,十年之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们还是可以凭着自己的感觉预测一下的。

别看欧美天天闹情绪,这个脱欧了、那个弹劾了,外人看得惊心动魄,人家自己波澜不惊。

因为,他们毕竟有着几百年稳固的社会基础。即便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没有改变他们什么。

英国还是那么孤傲,法国还是那么浪漫,德国还是那么较真儿......仅这一点,亚洲国家就比不了,很多亚洲国家性情不稳。
 
十年之后,欧美或许还是那个欧美,亚洲或将不再是现在的亚洲。

3. 印度的经济增速很快,致力于发展印度制造,为何却少见印度品牌呢?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不少国家搭上了这趟车崛起得很快,就比如说我国,我国从改开到现在不过短短40多年时间,却从一个穷国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实力已经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还有印度,印度也有几年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并且如“中国制造”一般喊出了“印度制造”的口号,可见他们心里是很自豪的。

这段时间中印边境上有些不太平,印度采取了很多恶劣的手段来限制中国产品在其国内的发展,但奇怪的是,我们普通人真的很难一下想起来有什么印度产品可以限制的。
既然他们经济增速那么快,为什么我们却很少听到印度品牌呢?

世界范围内,印度是与我国人口最接近的,从古至今人口都是衡量国力的重要因素,且印度人口的年轻率要远高于我国,也就意味着在劳动力上是比较占优势的。
并且印度有英国人留下的工业基础,起点比我国好太多。所以种种条件之下印度也做出了赶超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计划。
但是现实似乎有点截然相反,印度国内使用中国制造的人非常多,很多甚至是其主流产品。
而我们绞尽脑汁都没想出几个印度品牌,以至于前段时间有人开玩笑说道“我要去把隔壁商城的印度瑜伽馆砸了”、“我再也不买印度神油”了等等,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原因在于三点。
一、缺乏技术工人
印度的人口多是多,但是贫民占据了大多数,这些人很少有去读书的,因此印度的文盲也是极多,教育水平和技术都没办法跟上。
这样一来就缺乏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很多在印度设厂的公司都是看中了当地的廉价劳动力,而这些工作都是最基础的装配,不需要创造。
没有创造力,又哪来的自主产品?

二、智商性格问题
印度处于热带地区,天气炎热所以植被、作物丰盛,这样一来不用怎么辛勤劳动也能衣食无忧,就会养成一种惰性。这跟非洲人也是一样的,反正随便干干也能生活,何必还那么累。
人一懒惰也就不爱思考问题,智商就普遍不高,加上印度是个全民信教的国度,教义会束缚人的思想,降低人的创造力。
所以印度很少有著名的科学家,那些聪明的人都早早的脱离这个环境到达国外,这也是外国印度高管多的原因之一。

印度的经济增速很快,致力于发展印度制造,为何却少见印度品牌呢?

4. 很多经济学家对印度有期待,为何印度没建立更强的产业链?

印度按理来说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地理环境条件也比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要好,但是由于他们自身民族和政府的问题,至今印度也就只有IT行业在国际上有所影响。其实印度在疫情初期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发展工业的潜力,然而由于印度自身没有把握住那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导致现在印度国内的疫情是越来越重,经济发展不得不继续向后延迟。

现在世界上有完整且有效的工业基础的国家就只有兔子,其实印度也是有着这方面发展的潜质的。要有完善的工业基础,人口和土地面积是基础,印度完全符合这方面的要求,而且外国资本相比较于兔子,更喜欢将资本投入那些亲美的国家中去,然而印度高层因为种种利益的权衡,将这种机会拒之门外,所以到现在印度国内的贫困人口还在以亿计数。

先看看印度的国内环境,因为印度政府并不算得上高效,很多印度基层地区政府是管不到的,但偏偏这种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劳动力,他们一直被种姓制度所奴役,自由的资本进驻之后发现这些劳动力的限制很大,很难在压榨他们的同时还能保持高效的经济运作能力,所以在印度建厂变得难上加难。

印度人的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人民很容易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的很多高新技术人才都去了美国,虽然他们在那里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印度国内的发展则完全要看着美国人的脸色。印度还将大把的资金购入到国防事业,为了讨好美国和俄罗斯,以很高的售价买了他们很多军火,这也使得它和巴基斯坦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经商环境越发窘迫。

5. 印度产业现状?

经济: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全国耕地面积约1. 6亿公顷,人均0. 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居世界第一。 
 

  印度资源丰富,拥有云母、煤、铁、铝、铬、锰、锌、铜、铅、磷酸盐、黄金、石油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云母的产量和储量为世界之首,铝土产量和煤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森林5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其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和航空等行业。

  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较高水平。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海产品、铁矿砂及矿产品等。

  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6000万人次,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1卢比=100派士。

印度产业现状?

6. 印度经济:中国为何才发现印度不知不觉间悄然崛起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经济发展势头依然良好。原因何在?我们邀请专家就此作答。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研究员  孙士海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陈峰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荣 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马加力
  问:作为金砖四国之一,印度近年的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尤显突出。
  陈峰君:金融危机对印度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金融、金融外包、航空与旅游等方面受到较大冲击。但总体说,其受影响程度有限,原因:一是印度对外贸易比重相对较小,其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内,印度大部分企业均是服务于内需。二是印度政府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保证劳动力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增加银行资金流动性,加强银行金融监管;扩大税收减免,增加财政支出;积极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小型企业发展。
  马加力: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在“金砖四国”中仅次于中国,远高于巴西和俄罗斯,其增长势头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是屈指少有的。原因很多:一是政府采取了较为大胆的改革开放政策,放松管制,大力吸引外资,有力地提升经济活力和公私企业的创造力。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加强软件开发和外包等独具特色的服务业。其三是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荣鹰: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形成了一个符合印度实际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由内需和消费拉动、服务业为先、高新技术先导。二是有相对完善的体制和软件环境。印度金融业成熟,资源配置较合理;国民储蓄率低,但投资效益高。私企唱主角,政府干预相对较少。三是同西方的联系较密切。印度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量侨民,是参与全球化的重要桥梁。
  孙士海:印度独立以来始终重视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员存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将印度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在21世纪全球经济最重要的三个领域,即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方面,印度拥有一批国际顶尖的科学家。印度认为,现代科技已经替代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印度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充分利用本国科技人才资源的优势,使其未来发展从资本驱动型转向科技驱动型。
  荣鹰:印度高科技立国有不少有利条件。首先,印度具有人才优势,工程师数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其次,已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科技体系。印度的空间技术开发和应用已开始跨入新的发展阶段,生物制药不仅技术领先,而且成本低廉、产出高,形成了完善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印度IT产业,特别是软件开发,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第三,创新能力较强。印度人数理基础好,思辨能力强。
  马加力:科技发展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强盛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科技更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军力提升的力量倍增器。因此,印度与世界上其他一些大国一样,明确提出科技立国和科技强军的方针。这既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其实现崛起的必由之路。[---分页---]  问:作为南亚地区和印度洋周边的大国,您认为印度的发展会给该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荣鹰:印度的崛起,是新兴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的重要标志,其影响不仅将超越南亚和周边地区,对亚洲力量平衡乃至国际格局的走向都有深远影响。从周边国家看,他们一方面希望印度的发展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实惠,但对印度的政策仍有不少疑虑,希望印度能不断调整政策,适当照顾其关切。印度这些年来大力发展海军力量,多次举行联合海上军演,显示了印度要做海洋大国,力图主导印度洋的战略意图。这可能会给地区地缘战略格局带来新的复杂因素。
  孙士海: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与中国一样,印度的发展有利于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稳定,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亚洲经济的一体化。如果印度也能像中国一样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那么就会成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如果中印两个崛起中的亚洲巨人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那么亚洲的和平与繁荣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陈峰君:首先是正面的,它会大大促进与带动周边国家的经贸发展与文化交流,特别将会促进南亚区域合作以及印度与东亚、中亚、西亚、非洲等地区的区域合作。此外,作为南亚地区和印度洋中的龙头老大,其发展经验与模式,将无疑对其它国家有重要借鉴意义。印度的崛起对周边国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它们会担心其安全受到挑战甚至威胁,特别在领土、资源、宗教、民族等方面有争端的国家。
  马加力:近年来,中印关系总体上的发展是良好的。但是双方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还存在不少问题。可喜的是,在印度有不少有识之士一直在积极推动印中关系的发展。而随着一些对华有较多了解的人士担任负责对华事务或国家安全事务,双方将可以进行更坦率和更真诚的沟通,进一步加强交流,增加信任,减少误判,避免双方关系的大起大落,使中印关系保持稳健发展的势头,共同造福于中印两国人民。
  陈峰君:中印两国的共同利益是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长远的,而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则是局部的,次要的,暂时的。中印完全有理由构建成文明和谐的友好关系,并能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典范。增进中印政治上的互信,树立相互学习的心态与理念。当前中印友好关系无疑是主流,“中印必有一战”之说乃无稽之谈。但当前特别要防止中印民间与媒体非理性的斗气情绪。
  孙士海:在过去的20年中,中印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虽然两国之间不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发展的主流是健康的。与中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

7. 印度十年后或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印度经济发展快吗?

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这主要源于全球化的舞台中,印度人口以及劳动力较为廉价,从而让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印度的人口众多,劳动力较为廉价,很多公司和企业都会将工厂开设到印度,从而通过廉价的劳动力进行货物生产,这就让印度的经济发展大大加快,并且印度也可以接触到很多高新产业。
印度的劳动力,吸引了很多产业的进入,这也让印度的电子产业快速发展,低成本高收益的效果,让越来越多的产业进入印度。

1,印度人口多,让印度具有一定的经济资本:
虽然印度的人均收入并不算多,但是印度的人口众多,在未来很有可能超越中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的很多人口都在外来企业和工厂工作,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印度的整体收入,国家收入增加后,印度开始投入到很多高新产业,比如航天、电子产业,印度往往可以不计代价,向美国等国家进行学习和交流。
国家经济的提升以及高新产业的发展,让近些年,印度的航天、电子产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印度廉价的劳动力,让印度产业具有竞争力:
印度的劳动力非常廉价,因此很多产业都可以低成本获得高收益。
印度的商业航天刚刚起步,就可以以非常低的报价进行市场竞争,这主要取决于印度自身的特色。
但是在越来越激烈的世界商业竞争中,低成本以及低报价,往往就是占据市场的关键!

印度虽然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往往都是国家不发达而存在。
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价格也必然会越来越昂贵,而印度人口的增加,也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隐患,因此印度10年想要超越日本,还需要一定的机遇和改变。

印度十年后或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印度经济发展快吗?

8. 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因素分析求大神帮助

随着中国大陆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有关中国与印度比较的学问已成为国际显学,印度科技部长不久前访问中国时也对双方经济做了全面分析和比较。其实,中国与印度比较问题的核心实际上是谁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谁更具有发展潜力。如果能清楚地认识两国各自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并在相互合作中取长补短,中国与印度完全可以在交流和学习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合作潜能。 中国与印度经过长期摸索,分别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制造业驱动,伴随着境内高储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境外直接投资和外贸扩张,是一种兼顾内需和外向的发展模式。 而印度的发展模式较为独特,它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这种方式使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冲击的抵抗力较强,表现出比较强的韧劲和经济平稳增长的长周期性。 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的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例如,印度境内的储蓄水平只有中国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资大约只有中国的10%,印度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比中国落后大约10至15年,但印度却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生产力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 不过,印度经济模式中的问题也同样十分明显。例如,印度境内办事效率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印度开办一项业务所花的时间是在中国的两倍,注册资产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国只要32天;履行合约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国只花241天。 印度社会经济的分化也十分严重,现代化与落后共存,是一个对比鲜明和充满矛盾的国家。印度位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但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一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但数以亿计的印度人劫缺乏电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学培养了300多万名科学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罗尔等城市,茅草屋往往与跨国公司的摩天大厦交织在一起。 内容提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既是邻国、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又是全球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世界所瞩目。而中国与印度也是最具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 魅力的国家。本文比较了两国利用外资格局的明显差异:FDI在中国更多流向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软件服务业;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是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异;且中印利用外资对经济产生了不同的重要影响。因此两国应该向对方借鉴经验。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FDI 比较分析   一、中印利用FDI概况   (一)中国利用FDI概述  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的近三十年时间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基本上是空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979-1986年起步阶段、1987-1991年稳步发展阶段、1992-1996 年持续快速发展阶段、1997-2001年为调整阶段和2002年入世以来进入发展 2.熟练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因素  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丧失殆尽,迫使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纷纷转向发展中国家。2003年3月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结果表明,在制造业领域,纽约、东京、上海三地人均月薪分别为2300美元、2500美元、207美元。显然,中国上海更具有成本竞争优势。  3.中国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指出,市场因素主要为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市场的格局及顾客的类型, 是跨国公司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 拥有13亿多人口, 市场庞大, 投资有利可图。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快速膨胀,世界排名快速前移。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英国和法国,跃居世界第四位(美、日、德、中),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从2003年至2006年,中国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中国具有了吸引外资的重要砝码和更大的发展潜力。  4.加入世贸组织为外商提供了更大的进入空间 第一是中国软件行业的人才供应与印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中国软件人才缺口较大,据最新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比较而言,印度软件从业人员约110万,此外,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达10万人,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人才国,为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  第二,印度的人力成本目前低于中国。据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咨询2005年11月中旬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中国42种职位中,95%的基本工资成本要高于印度 (如表3所示) 。  第三是人口老龄化。印度目前有近10亿多人口,其中大部分为青壮年、儿童,年龄结构很年轻。数量如此众多的劳动力 (或准劳动力) 资源,是印度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以2003年数据为例,印度65岁以上老人的总数为5400万人,占其总人口比重为5.07%;而中国65岁以上老人的总数为9401万人,占其总人口比重为7.27%。这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印度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