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的影响

2024-05-10 21:18

1. 美苏争霸的影响

对美国的影响:是美国经济出现波动,越战时一度陷入了困境和滞涨状态,但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科技发展。美国的胜利使其成为超级大国。
对苏联的影响: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但其称霸政策大大制约了其经济发展,在称霸的过程中耗尽了实力,使国际形象受损,国内矛盾丛生,经济困难重重,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加之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倒行逆施,胡作非为,导致苏联的解体灭亡。
对世界的影响:是世界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有负面作用,最终结果使世界局势向多极化发展。

美苏争霸的影响

2. 美苏争霸的影响

对美国的影响:是美国经济出现波动,越战时一度陷入了困境和滞涨状态,但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科技发展。美国的胜利使其成为超级大国。
对苏联的影响: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但其称霸政策大大制约了其经济发展,在称霸的过程中耗尽了实力,使国际形象受损,国内矛盾丛生,经济困难重重,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加之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倒行逆施,胡作非为,导致苏联的解体灭亡。
对世界的影响:是世界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有负面作用,最终结果使世界局势向多极化发展。

3. 美苏争霸对世界局势的发展有何影响?

消极影响──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积极作用──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美苏冷战局面最终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苏美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

美苏争霸对世界局势的发展有何影响?

4. 美苏争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各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当时,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个阵营对峙,形势严峻,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拒不承认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在军事上威胁中国。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方针。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50年代初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是两国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存在共同点,同时,两国在国际上有共同的对手美国。
  苏联在我国边境阵兵百万
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逐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把中国纳入与美国争霸的轨道,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如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1960年,苏联片面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了243个合同书,废除科技合作项目257个,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同年,苏联在新疆挑起边境冲突事件,中苏关系恶化。1969年,苏军挑起珍宝岛武装冲突。苏联在中国边境增兵百万,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开始把苏联称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并且把苏联做为头号敌人,与苏联霸权主义进行斗争。
这一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同中国处于敌对状态。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70年代初,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转入战略防御。为了扭转同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美国提出了“尼克松主义”,转而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为了抵抗苏联的压力
  尼克松访华
,也需改善同美国的关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
80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进行全面收缩。在这种情况下,中苏关系开始缓和。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中、苏、美三国关系随着美苏争霸局势的变化而变化,中、美、苏关系恶化时,给三国都带来了损害。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从美苏方面来说,都是在战略进攻时要控制或颠覆中国政权,而在战略防御时又打“中国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5. 美苏争霸中,美国占优势的是哪些时期?美苏争霸的影响


美苏争霸中,美国占优势的是哪些时期?美苏争霸的影响

6. 美苏争霸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一、影响:
1、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2、在冷战大环境下,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所以两方都在极力的避免战争,所以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5、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二、启示:
1、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要坚持和平发展的国策。
2、战争和对抗只能使人类遭受巨大灾难。
扩展资料:冷战期间重大历史事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的门罗主义。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 “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二战后的大国主义典型。
2、柏林危机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3、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它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 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署导弹。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前苏联的妥协而告终,其中有不少值得总结、反思的经验教训。迄今为止,古巴导弹危机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它差点儿酿成热核战争,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对此看法高度一致。

7. 美苏争霸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冷战的影响:
(1)冷战给美苏双方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世界整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分裂,并引发了局部战争。
 
(2)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并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美苏争霸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8. 美苏争霸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消极影响──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积极作用──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美苏冷战局面最终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苏美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