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和的技术成就

2024-05-07 04:37

1. 张德和的技术成就

1956年下半年,有机化学所高分子研究的室、组全部调整到北京化学研究所。由于当时国内从事高分子研究的单位、大专院校不断增多,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为了在国内普及高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基础知识和推广他们的科研成果,张德和于1957-1958年具体负责组织了二期全国性高聚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子测定学习班。这一项工作使国内一些研究单位在高分子的聚合和缩合反应的基础研究的质量上有所提高。 1960年,根据国家的需要,张德和首先在国内开辟了高聚物的分析鉴定的工作方向(后扩大工作范围成为高分子材料的剖析)。他和合作者将有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取得的各种国外研制、生产和使用的最新高分子材料(其中包括一般民用的和特殊军用的),通过组分的分离和分析鉴定,确定其中所含的各种有机的、无机的和高分子的成分,使有关部门了解和掌握这些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动向、使用情况。更重要的是,为研制类似材料和仿制这种材料提供了从一般公开的资料或专利文献中无法获得的重要科技情报。他们在完成大量的外来剖析任务的过程中,认识到这种工作的实用性和保密性很强,而后期的研制和仿制工作最好能与剖析工作相互配合进行。为此,他们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较完整的组分分离和组分鉴定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主办了2期全国性的高分子材料剖析培训班并翻译、撰写、出版了2部专著,为更多的部门和单位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在此期间,他根据红外光谱具有鉴定和区别高分子的有些结构方面的特殊功能,利用此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顺丁烯二酸在不饱和聚酯的缩合和固化过程中的顺一反异构化反应和聚硅氧烷的端羟基的氢键作用。这些工作在国内为红外光谱法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开创了先例。80年代初,国内很多研究单位与大专院校先后装备起了红外光谱仪,可是这种仪器在实验室中的使用率却不高,使用者对红外光谱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的认识很不足。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中国化学会与国外生产红外光谱仪的主要厂家Perkin-Elmer公司合作,于1982年在上海举办了全国性的红外光谱学习班。他受双方的委托,具体主持了这一活动,邀请了5位美国和英国的知名红外光谱专家讲授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学习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聚物材料剖析”工作荣获1977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后,当时的中央领导同志要求中国科学院下属的有关研究所在其所从事的本专业领域内开展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为此,化学所领导指派张德和参加这项特殊工作。根据北京地震局提供的情况与线索(据称在地震发生前数日,北京地区有些旱井发出轰鸣声,而有些水井则有异常的冒气泡的先兆现象),他们对一些水井逐日提取水样,然后在实验室内用多台气相色谱仪对水中的某些溶解气体进行定量测量。由于取样点离实验室较远,水样在长途颠簸过程中会改变成分,使测得的数据的可靠性下降,因而由他负责研制能在现场进行测量的车载式的专用气相色谱仪。在一年的水样监测工作中,他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由于北京没有再出现明显的余震,因而无法将这些数据与地震先兆联系起来,总结出一些有规律的结果。一年后,北京地区的震情缓解,这项任务也就结束了。“用于地震测报的地下气和水中气体测定方法研究”的工作,荣获1977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76年期间,国内面临化肥(特别是尿素)严重匮乏的局面,当时,有些农村地区利用丰富的腐植酸资源(来自风化煤、褐煤和泥炭)加入液氨,土法制取多功效的腐植酸肥料(俗称腐肥),在农田施用中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为此,当时主管农业的王震副总理要求在全国农村中推广腐肥生产和使用,在各省、市、县设立腐植酸办公室具体领导腐肥的各项工作。同时,他还指示国家经委负责组织煤炭部、化工部、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分别开展腐植酸资源的调查和评估、腐肥的生产、腐肥的推广使用和有关科研工作。化学所柳大纲所长接到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周荣鑫同志转来王震副总理的手书:要求化学所开展腐植酸的化学研究。因此,在1976年,张德和被指派参与这方面的工作,经过实地考察,他认为各地采用的腐植酸铵的生产方法是不合理的,没有科学依据,需要进行深入的实验室研究,在当时彻底砸烂所谓的“资产阶级科研路线”的政治形势下,他敢于面对一些人形“左”实右的批判和指责,坚持首先开展了题目为“腐植酸氨化机理的研究”的基础性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腐植酸与液氨的反应主要是腐植酸分子上的羧基与氨的酸碱中和反应和微弱的物理吸附作用,在较高的反应温度,原先已生成的-COONH4(起速效的铵态氮)会转变为-CONH2(起缓效的酰胺态氮),因此当时生产上采用过量的氨水和高温高压的合成方法是不合理的,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液氨,这个科学结论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这项“腐植酸氨化机理的研究”课题荣获1977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在柳大纲所长的支持下,张德和于1979年将本人在腐植酸方面的研究重点转向腐植酸的结构、物化性质和化学改性的基础研究,志在填补国内的空白并为国内的其他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给予理论上的指导。经过10余年系统深入的研究证明,腐植酸是一类组分不均一的、分子量多分散的大分子复杂混合物。由于形成腐植酸的植物种源、腐殖化条件的不同,腐植酸的结构是有差异的,它们的某些性质也不尽相同。腐植酸分子上有众多的羧基和酚羟基,因而它不溶于有机溶剂,而只溶于高pH值的水中,给腐植酸的组分分离和结构分析造成很大困难。张德和首先找到了两种合适的甲基化反应,使腐植酸转化为有机溶剂可溶的物质,为腐植酸的分子量分级、分子量测定和复杂组分的分离和组分鉴定铺平了道路。根据这些工作,他确定了煤炭腐植酸的分子量大小范围和证明了它们主要是酚酸、羟基苯羧酸、多环羟基苯羧酸类似物的混合物,他利用分离分析生物大分子的一些技术和方法,按腐植酸分子的体积大小、电荷强弱和pK值大小将它们分离成一系列的区带,并对这些区带的特性作了阐述。与此同时,他还研究了腐植酸在水溶液中的聚电解质的性质和腐植酸对黏土悬浮液的流变性质的影响。从他对腐植酸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并结合过去他在高分子化学方面的工作经验,张德和开展了腐植酸与天然大分子(棉纤维素和天然橡胶)的接枝聚合反应和腐植酸与合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的研究。这些研究为开拓腐植酸新的应用途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中国科学院和石油部的合作协定,张德和于1982年承担了研制和开发一种能耐高温、抗钙盐的用于钻深层油井的钻井处理剂,他将国外的一种名牌产品进行了剖析,并参考了从中获得的部分信息,独创性地使腐植酸与二种不同性质的合成高分子结合在一起,研制出了一种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的泥浆处理剂(降失水剂),并取得了一项专利,这种降失水剂经多个油田实际使用,证明性能优越。现在这种产品已在国内很多油田上广泛使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应,并已与一家新加坡厂商合作,产品已销往国外。这项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科学院1992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张德和还与北京同仁医院等单位协作研制了一种腐植酸类(黄腐酸)内服药。经严格的理化测试、动物试验和临床试用,证明该药有明显的活血化淤功效,在卫生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已作为一种治疗消化道出血和心血管疾病的药品(名为乌金石口服液)。这项研究成果荣获北京市1996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他在基础研究方面正在进行腐植酸的拉曼光谱研究,已取得一些结果。他还在国家经委和中国化学会的支持下,组织了四次全国腐植酸科研成果报告会,使从事科研、开发、生产和使用的各类科技人员在直接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自1976年起张德和在中国化学会中担负了一些工作,在任副秘书长期间,曾代表中国化学会参加了由美、日、加三国联合主办的二次“泛太平洋化学大会”的筹备会。在任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FACS)秘书长期间,负责筹办于1991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亚洲化学大会”。自1976年以来,他一直任《化学通报》副主编、《应用化学》编委和中国化学会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为传播化学知识,推广科技成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张德和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一直以国家利益为重,并以此作为选题的主要准则。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他将“理论与实际”、“基础与应用”很好地联系和结合起来,在一些常规的或任务性的工作中,他尽可能地充实其理论内容,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他重视培养青年科学工作者,除指导研究生外,还为化学所的大学生开办了英语脱产学习班和业余学习班。为了使广大的化学工作者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更好地运用英语和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他与金熹高合作在亚洲化学大会召开之前,在《化学通报》上连续刊载了“国际学术会议的英语口语”的科技英语辅助材料。会议结束后,根据大家的要求,他们进一步修改与充实了原有内容,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在1995年出版成书。对一些具有较大推广意义的科技成果,他多次组织了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和各种专门知识的学习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张德和的技术成就

2. 张德和的成就及荣誉

1999年,法国总统俯特别外事顾问接见张德和并参观作品展;1999年,张德和在99巴黎·中国文化周上作根雕表演;2000年,法国钱币雕刻家菲利浦斯,在法国展出现场特请张德和为他雕刻一件竹根雕作品;2004年3月,宁波民间艺术家会聚申城 ,参加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2006年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将德和堂根雕《佛手》赠送给英国前副首相;2006年,德和堂根艺作品被选为国礼;2007年11月,宁波竹根雕展团赴台交流;2008年5月,象山竹根雕,亮相中国义乌文化博览会;2009年9月,参加首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象山竹根雕夺金奖。

3. 张德的成就及荣誉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望》入选97年墨海精英国际书画大展。◇《华清浴姿》获99年华清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王熙凤》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中国画精品展,并入编精品集。◇《黄河颂》获中国书画艺术“华表奖”大赛银奖。◇《黄河魂》获中国文联主办的“情系黄河”全国书画艺术系列大奖赛佳作奖,并入编大展作品集。◇《管道升》入选浙江省美协主办的“赵孟頫奖”全国书画大展。◇《鸾凤和鸣》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奇迪杯”全国工笔画大展。◇《贵妃出浴》获山东省美协主办的仁爱之光2005书画展出奖。

张德的成就及荣誉

4. 张德的成就及荣誉

多次主讲研究生课程《管理学》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持编写MBA教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领域: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管理合理化、企业和地区发展战略。已在报刊上发表论文158篇,出版著作14本。主要论著、论文:1、《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作者:张德、刘冀生,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2、《和谐管理--横店模式》,作者:张德、吴剑平、曲庆,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BA教材)。作者:张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4、《企业文化论》(专著)。张大中、孟凡弛主编,张德为主要作者之一,写作两章3万字,东方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5、《组织行为学》(全国重点教材)。张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6、《企业文化和CI策划》,作者:张德、吴剑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7、《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张德、吴剑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5. 张明德的主要成就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食品卫生专业,于1995年晋升为食品卫生副三任医帅。曾先后为山东省煤炭卫生学校、枣庄市第二卫生学咬和腾州市卫生进修学校兼任食品卫生、卫生统计等课目。李与多起较大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对一起一罕见的六素精所致的急性食物中毒进行过详细调查并做了毒理试验.1982年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第4期上以论著的形式发表,为国内此类中毒的首次公开报导,并首先提出六素精中毒患吉元高铁血红蛋白症,据此可与苯的胶基、硝基化合牧中毒相鉴别。1990年在山东省首次公开报导了由变质鲜银耳引起的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并先后在《中国食品卫生杂克》、仲国城乡企业卫生》上发表多篇论文。从事食品卫生监督工作10余年,参与卫生行政处罚数百起;先后参与过经济、凡事、行政案件的诉讼、分别出任鉴定作证和应诉人,参与所有案件皆胜诉,在食品卫生监督和行政诉讼中有较丰富的经验 。

张明德的主要成就

6. 张利的成就荣誉

张利老师十分注重科学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国外期刊1篇,ISTP收录5篇,EI收录1篇。代表性的有发表在《中国软科学》上的“资费调整对电信市场发展影响的经济分析”、发表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现更名为《系统管理学报》)上的“基于DEA的中国铁路运营绩效分析及评价”、发表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上的“电信企业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发表在《情报杂志》上的“中小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初步研究——基于企业网站可用性的分析”、发表在《经济问题》上的“电信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发表在《Journal of Business System, Governance and Ethics》上的“E-commerce Adoption in China’s SMEs: a Study from a Web Usability Perspective”等。同时,张利老师还合作出版专著3部,参加编写教材3部。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电信产业价值链整合的商业运营模式创新研究》(批准号:70672109)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电信业及其它垄断行业改革绩效与对策研究》(批准号:02BJY006)的研究工作。主持了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以电子服务业为切入点拉动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批准号:09E004)、陕西省软科学计划项目《陕西省发展电子服务业的路径、模式及案例研究》(批准号:2010KRM26-1)、国际合作项目《Culture Differences and Their Effect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基于价值链分析的陕西电信产业战略转型及模式创新研究》(批准号:06JK050)、西安市国际合作项目《中澳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交流》(批准号:HJ0719)以及横向课题《西安电信收入目标台阶认购制理论研究》等。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次、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三等、四等奖各一次。张利老师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和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吴明瑄博士合作发表论文四篇,和德国Ralf Schellhase教授合作在2007年全球营销国际会议合作主持分会,接受Schellhase教授邀请2009年短期访问德国达姆施塔特应用科技大学,接待2010年Schellhase教授一行27人访问中国,并带领15名中国学生在2010年10月成功访问了德国,参与承办第五届南半球通信政策国际会议,参与和巴西国家产业经济研究院的合作备忘录签署工作等。张利教授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服务科学的复合性领域,如电子商务、移动商务、服务科学与工程、服务化等,目前主持有两个省部级在研课题,两个横向课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