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企改革将从九个方面着力

2024-05-19 11:57

1. 2021年,国企改革将从九个方面着力

 李锦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十四五”开局是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紧锣密鼓前行中到来的。“十四五”时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将围绕一个中心三大方面上取得明显成效开展:一个中心是市场微观主体活力,三个方面一个是市场体制的完善,一个是市场配置的优化,一个是市场主体机制建立。而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构建新产业链使得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充分激发增长潜力。在重点改革任务上,将会步子更大、节奏更快、举措更实、效果更好,可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获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国企改革趋势,受百年巨变的形势所决定。国企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同时面临百年巨变的紧迫性,改革的任务目标面临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今后五年,中国企业的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是空前的。具体表现为,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压力上扬,中美贸易冲突重回政治舞台,外部不确定性可能再攀高峰;企业面临逆全球化、价值链产业链重构的挑战;微观主体企业的积极性和活跃程度不高;处在中国工业化中期的传统行业结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粗犷型模式带来的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结构扭曲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制约着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最为重要的是 科技 力量差距,核心竞争力的不足,受制于人,这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痼疾。国资国企改革是国家经济改革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键和主轴,发挥国企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国企改革势必加强主动性,强调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倡导应变性,提升创新性,追求实效性。
   中国国企改革趋势,是由国企的地位与任务所决定的。随着中国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二〇三五年建成 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国企改革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三个有利于”方针稳定发展。从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关乎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与 社会 安定,强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
   中国国企改革趋势,将沿着自身的 历史 逻辑前行。十四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为标志,意味新一轮国企改革开始,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集结号。2015年9月的《关于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构建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2020年7月三年行动方案通过,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务实笃行向纵深发展,进入决定性的三年。从发展逻辑上看,全面深化改革头三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三年,顶层设计出台后是边试边行、积厚成势的四年,2020年到2022年是务实笃行纵深发展的三年。五年改革,关键看三年。三年开好头,起好步,五年便顺势进展。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酝酿下先手棋、抢抓改革机遇。局面变幻,然而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可以预料的,大体上国企改革将从九个方面着力。
    着力点之一,完善治理,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打好公司制改革“收官”之战。 央企的公司制改革已全面完成,超过96%的地方国资委出资企业完成改制,但是翻牌公司现象仍然存在。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与监事会等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将会进一步清晰界定,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重点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实现“一个打造、两个完善”的改革目标,即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
    着力点之二,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提速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工作,试体制、试机制、试管控模式,有效发挥“两类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上的调节作用。2021年在条件成熟的市场竞争性企业成立几家投资经营公司。同时,在重点领域制订科学、可量化、可考核的国资系统智能化监管指标,如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回报率以及创新研发能力指标等,以此动态监管国有资本,并形成风险预警机制。
    着力点之三,围绕主业进行结构调整,配强新的产业链条。 围绕主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2021年的重中之重。2021年中国经济大概率强势复苏,如何利用周期反弹的机遇打开结构改革的空间,国企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保障作用,强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同时围绕“主业”,重新洗牌,在产业链中高端上配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将强化保障公益民生和普遍服务能力,加大民生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将进入新型消费领域。
    着力点之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省市区整合持续不断地推进,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钢铁、煤炭、化工、交通运输行业重组。对解决过剩问题的办法是兼并重组,不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倒闭潮”,更大可能是出现“兼并潮”;对民营企业、民营上市公司由于高杠杆和股权高比例质押出现的风险多采用并购方式解决,不少国企将参与这场并购。
    着力点之五,以国有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体重构产业链条,加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2021年将出现一个新现象,围绕重点产业链、重大投资项目,由国有企业领头,加大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全方位合作,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形成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以加强要素保障,保证各类商场、市场和生活服务业正常供给,深化产权领域合作发展,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完整的产业链,发挥“国家队”在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协调发展转变。
    着力点之六,混改以深度转化经营机制为主线,分层分类推进。 混改主题由混资本为主向混机制为主转变,形式上从单一的混改走向以混改为主线的综改新阶段。着力引入高匹配度和协同性战略投资者,给予其董事会席位,提高参与权,充分发挥战略股东在业务合作、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决策上的积极作用, 探索 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企与互联网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得互联网公司可以进入国企,更好地发挥其技术和创新能力。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与网运分离,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油气等领域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向 社会 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着力点之七,以“要素市场化”为着眼点,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用好国有企业激励“工具箱”中较为丰富的方式方法,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完善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在企业 科技 创新中,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能力,从创造适合 科技 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着手,健全 科技 成果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分享 科技 成果转化转让收益。包括风险降低机制、市场动力机制、制度激励机制、政府促进机制、现代创新爆发新机制。
    着力点之八,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市场主体优势,增强国企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 积极推进国企在“一带一路”发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增强国有企业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对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力。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骨架,以产业园区为平台,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强化国内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互支撑,倡导和推动多边合作机制,海外企业从并购获得了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规模集成创新。
    着力点之九,总结推广“双百企业”等国企改革试点的经验,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2021年将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开展专项或综合评估,重视集成改革效果,要直面差距和不足,解决改革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双百企业”名单。力求改革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和应用,引领今后的国企改革更多地朝着综合集成的方向迈进。
   (作者为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著名国企政策研究专家)

2021年,国企改革将从九个方面着力

2. 2021年国资国企改革确定十大改革攻坚任务

2021年国资运营工作主要目标是:积极开展直接授权省试点。推动省属企业实现利润280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60%以上;同口径资产负债率同比再降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5%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8%以上;原煤吨煤完全成本降至290元以下;资产证券化率较大提升。经济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率等投资回报指标明显提高,国有资本在新兴产业的布局比重大幅上升,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机制更加成熟定型,取得一批重大 科技 创新成果,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2021年,省国资运营公司将实施“163”工程:“1”是继续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6是实施产业赋能、创新赋能、资本赋能、管理赋能、考核赋能、风控赋能“六大赋能行动”;“3”是开展“腾笼换鸟”、止损挽损、管理增效“三大专项行动”。具体为十大改革攻坚任务:一是试点直接授权,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向管资本转变;加强特殊机构建设;加大改革落实力度。二是优化国资布局,全面实施产业赋能行动。牵头做好顶层设计;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六新”引领转型;优化国有资本投向;纵深推进重组整合。三是强化引导激励,全面实施创新赋能行动。增加考核权重;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机制。四是加快资产证券化,全面实施资本赋能行动。用活用好存量上市公司;大力培育增量上市公司;强化考核。五是突出数智化驱动,全面实施管理赋能行动。实行数智化管理;健全“六定”长效机制;持续规范投资决策;强力推进瘦身健体。六是聚焦质量效益,全面实施考核赋能行动。突出行业对标;突出经济效益;突出补齐短板;突出底线考核。七是防范融资风险,全面实施风控赋能行动。加强流动性管理;强化债务融资管控;积极做好风险应对。八是加速动能转换,开展“腾笼换鸟”专项行动。持续大力推进;同步深化混改;剥离“两非”处置“两资”。九是激活存量资产,开展止损挽损专项行动。明确工作目标;坚持系统推进;突出亏损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十是降本减人提效,开展管理增效专项行动。系统加强组织领导;多管齐下管控成本;压缩开支降低费用;清化冗员降低成本。
  
 (责编:candy)

3. 2015年国企改革概念有哪些

有三百一十只国企改革概念股  就不一一列举了 

国企改革概念加速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提升上市公司估值水平,能够激发国有股的活力,同时也激发了股市的原动力。而国企改革概念股所蕴含潜在的投资机会,也值得重点关注。
  整体来看,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挖掘国企改革概念股的潜在投资价值:首先,从价值投资角度出发,具有估值优势支持的安全边际较高。统计显示,在310只国企改革概念股中,有55只概念股动态市盈率低于20倍,而锌业股份、工商银行、中国建筑、保利地产、华电国际、中国神华等个股最新动态市盈率低于10倍,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后市存在估值修复要求。
  第二,有年报业绩支撑的国企改革概念股。在上述310只国企改革概念股中,有90只个股已披露年报业绩预告,其中,有53只个股业绩预喜,而华电能源、光大证券、中钢国际、黔源电力、中航动力、农发种业、中色股份、航天晨光、东方锆业、中航资本、许继电气、招商轮船、大庆华科、瑞泰科技等个股预计201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值得关注。
  第三,有政策利好的铁路、基建等“一带一路”板块。东方证券建议关注低估值低价国企改革概念股,尤其是中国高铁,该行业的综合竞争力突出,并且是中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的第一输出产业,海外市场突破有望打开国产高铁装备的长期市场空间。如果墨西哥、泰国、俄罗斯等项目逐渐落实,将为高铁板块持续带来催化剂,继续推荐高铁产业链,相关龙头企业有望获得市场资金的关注。重点关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
祝你股市获利。

2015年国企改革概念有哪些

4. 2015年国企改革有什么重大消息吗

 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逐步推开和深入,外界纷纷预期,2015年将成为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标志性年份。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他认为,今年的国资国企改革情况,整体上来讲是一个顶层设计和改革意见的问题,他对今年国企改革持乐观的态度,整个国资国企改革会铺开,尤其是混合所有制和分类改革、结构调整等问题。

  李锦认为,2015年,混合所有制,投资经营公司和董事会治理结构会得到推进,企业自身重组和混合经济将“双轮驱动”,带动了整个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恐怕是2015年出现在下半年,将形成一个比较大的一个兼并重组的浪潮。

  本报记者 刘东 上海报道

  《21世纪》:有消息称,国家层面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将于今年一季度出台,你对此如何看待?

  李锦:国资国企改革意见今年一季度出台的话,我认为现在未知因素还比较多。从此前召开的国资委工作会议来看,国资委负责起草的几份文件已经基本起草好了,关键是深改办什么时候批准的问题。此外,因为公布是一个系列文件,将会采取1+N的形式进行公布,比较核心的文件包括一个主要文件,还有七到八个比较主要的文件,另外还有一些配套的文件三十多个。当然一下子推出三十多个文件也不太现实,应该是整个大的环境定下来以后,可能会分批推出一些相应的意见,这种可能性比较大。

  国资国企的改革意见作为一个体系和整体出现,这是以前没有过的,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此次国资国企改革涉及到权力和利益的调整,实际上是一次重新配置。如果是一般程序性的和手段性的,文件应该早就完成了。由于涉及到深层次利益的问题,那么各方面的利益都要考虑。

5. 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2022这五家势头正猛

国企改革概念的形成主要是由国企混改政策推动的。2014年7月15日,国资委(SASAC)公布了“四项改革”试点名单,其中包括6家央企。这也是首个央企国企改革试点,包括中国医药、中国建筑、中粮生化等企业。
 
 
 
 
    
 
  
        
  
 
 
 
 
 第一家公司:国统股份(002205)
 
 
 
 主营业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各种输水管道及其异型管件和配件、地铁盾构环等水泥制品的制造和运输,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共同沟、海绵城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第二名:中国海城(002116)
 
 
 
 主营业务:为国内外工程建设提供设计、咨询、监理和总承包服务。
 
 
 
 第三名:上海能源(600508)
 
 
 
 主营业务:煤炭生产和销售、电力生产、电解铝生产、电解铝、铸铝加工等业务。
 
 
 
 第四家:中远海特(600428)
 
 
 
 主营业务:海洋及沿海货物运输。
 
 
 
 今天,该股位于Winner Gann软件的极端通道工具上方的红色外轨上方的区域。
 
 
 
 第五:大庆华科(000985)
 
 
 
 主营业务:生产和销售精细石化产品、药品和保健品。

国企改革概念股有哪些?2022这五家势头正猛

6. 国企改革无疑是2021年的重要投资主题

国企改革无疑是2021年重要投资主题。对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资产证券化提速等预期,使得国企改革板块持续活跃。而以激励管理层与管理层形成长期发展的共赢模式则是这一轮国企混改核心。
     
  在未来10年—20年内,国企混改应该是最大的投资机会。国有资产在国家经济资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国资委的资本总量大概到了110.4万亿,加上财政部监管的,以及其它中央部委监管的,以及其它的金融财管,都算上估计在200万亿左右,这是一个极其的庞大财富,中国国有资产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也是无法取代的。
  
 国有资产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自身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效率不那么高,效益不那么好,活力不那么足,等等。
  
 因此,2016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把国企改革放在系统性改革的第一位,而且对国企改革的方向指得非常明确,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所谓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要把纯而又纯的国有企业与那些其它所有制的企业,比如民营企业、外资,民营资本,国外的资本,融合起来,这个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预见的10年到20年内,中国经济体系中最重大的事件,如果你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上看,也应该是最重大投资机会,是中国投资界最大的制度性机会。
     
 国企混改应该是未来10年到20年内最大的投资机会,这里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显然是国有体量如此之大,200万亿左右,这是任何中国境内其它的资产体系可能有这么大,因此它本身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
  
 第二,站在产权结构的角度上考虑,国有资本没有虚高的冲动,相对而言是扎实的,没有续虚高的冲动。
  
 第三,它存在的巨大的制度松绑的红利,同时也可能存在着把它自身所携带的信用、资源、资金的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时空的可能性。
  
 当然在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国企混改投资机遇时,投资者首先要选择那些比较有前景的行业,比如战略新兴产业或先进制造业;其次,要有员工持股,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毕竟这关系到了他们的个人经济利益;最后,投资价格要有空间,经济和 社会 效益要同时实现。
     
 具体来看,在产业整合方面,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产业链的竞争,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企竞争力,要围绕产业链打造核心竞争力,通过高度一体化的产业链经营模式,彻底贯通技术创新和产品价值链,形成行业竞争体系和全球化战略。企业体制层面,建立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用工制度,发挥各类资本的组合优势。其中,完善的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就需要企业内部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功能并使其切实发挥作用。

7. 2016年国企将面临怎样的改革

  划分国有企业不同类别
  
  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坚持试点先行,在取得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选聘职业经理人 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
  
  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 实行差异化薪酬分配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2016年国企将面临怎样的改革

8. 2020年国企改革政策上有什么动态?

我在中大咨询官网的一篇文章中看到相关解读。1月20日,国资委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督促中央企业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建立“严格管控、规范操作、风险可控”的金融衍生业务监管体系。
《通知》包括六个部分内容,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关键环节。较原有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各主体管控责任
进一步明确集团董事会、集团管理层及集团职能部门、操作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三级管理体系,严格业务管控。
2、强化套期保值原则
在坚持交易品种与主业相关、交易时间、规模、方向与实货匹配等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套期保值的实质和原则,即以降低实货风险敞口为目的,禁止投机交易;通过增加总量和时点规模双管控,严防超规模交易;通过要求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和业务效果综合评判机制,防止片面追求金融衍生业务单边盈利导致投机行为。
3、实施分类管控
针对货币类、商品类衍生业务的不同特点和风险程度,在业务规模、岗位设置、信息系统等方面区别对待,即体现从严监管,又贴合企业实际。
4、细化风险管控要求
在监控手段上,增加有关建立信息系统的要求,实现在线监测,固化制度规定;在风险预警上,提出采用定量及定性方法及时识别各类风险的要求;在应急处理上,明确处理要求,妥善做好应对。
5、严控操作关键节点
坚持前中后台分离原则,严格合规管理;强调授权审批要求,严防越权违规操作;增加保证金管控要求,规范资金使用,防范资金风险;建立风险管理日报告、部门月核对、管理层季沟通机制,加强业务动态管理。
6、强化监督检查
对审计监督的原则性要求进行细化,明确集团归口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的监督检查责任和侧重点,严防违规事项,确保制度落实。
此外,通知指出,开展金融衍生业务要严守套期保值原则,以降低实货风险敞口为目的,与企业资金实力、交易处理能力相适应,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