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览

2024-05-07 04:55

1. 2022新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览

 每个人义务阶段的  教育  都是一样的,而经历了高考才正式分出差别,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新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  收藏  与分享哟!
    
   2022新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新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还没出,可以收藏以待更新。
   高考  复习     方法    
  明确高考要考什么
  想要高考取得成功,就要知道高考要考什么,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首先你要知道它考什么?你要明确到高考究竟要考什么知识点?高考的要求是什么?题目难度对于自己来说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备考。另外你要根据实际制定你的目标,你的目标是什么?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才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跟进,去努力进步。
  高考考的是心理素质
  用以往的  经验  来说,身边有很多同学,平时成绩很好的,但是一到大考,却往往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落榜的同学往往是因为心理素质的问题,有所欠缺,还没有认识到心理素质在高考之中,也是很重要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复习以外,也要注意自己心理的状况。平时压力大就要学会及时宣泄抒发。平时要加强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考差了不要紧,要分析原因,找漏洞和短板,如果考好了,不要骄傲,要谦虚的学习,跟不断地进步。
   高考提分技巧 
  注重高考的策略和技巧
  其实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把所有知识点掌握,然后去考试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平时并不是很厉害,但往往考试会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呢?那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些,复习备考的技巧,还有应试的一些技巧。他们知道怎样复习可以提高效率。他们知道自己的短板的长处在哪里,根据实际的试卷情况,去制定一些他们应试做题的策略。比如一些综合科目是很难做完的,所以就从易到难,能得分的题目不失分,可以得分题目稳得分,难的题目尽量得分。
  高考备考要坚强
  要知道你是作为高考的考生,你现在的使命就是要为你的明天,为了你的理想奋斗,积极向上,不断地进步。在高考备考中,需要坚强地拿出你的勇气来克服高考中的,疲惫,无趣,痛苦,要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这样才可以见到,新的光明,结出理想之花。不要轻易地放弃,要对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要把你的执着和顽强,运用到高考备考当中。
  高考备考要科学
  好好地备考,要运用最有效率,最科学的方法,踏踏实实地备考
  高考要规范,注重每一个细节。
  无论是从答题或是备考之中,一定要规范,要按照要求,他有什么要求,你就跟着他去做,跟着要求走,你就不会跑偏,要认真审题。另外注重细节,不要对简单的题目产生大意。
      
     2022新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览相关  文章  : 
  ★  2022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 
  ★  2022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思路 
  ★  2022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  2022年全国卷二高考语文作文预测10篇 
  ★  2022年高考语文考纲及备考策略 
  ★  202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10篇 
  ★  2022高考语文答题要求 
  ★  202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优秀范文十篇 
  ★  202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分数线一览 
  ★  2022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大全 

2022新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览

2.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一览

 全国17个省份使用全国卷,13个省份实行新高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一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  收藏  与分享哟!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完整试题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  文化  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  总结  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讨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  学习     经验   ,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
  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  方法  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  想象力  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开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兴自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
  (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
  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
  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
  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
  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江上【注】
  冯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塑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
  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聚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
  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  故事  ,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胥过了昭关,所见风景与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绿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获得了真实的生命”的心情写照。
  B.“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
  C.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D.“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世界”,他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那位老人欣赏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洁,也称赞他以美好的行为感动了世人。
  B.那位年轻人认为季札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独善其身,逃避了济世的责任。
  C.季札挂剑一事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品行,也为后文的子胥赠剑做了铺垫。
  D.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
  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  历史故事  ,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  出国  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简、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  成语  。(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  文章  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  围棋  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完整试题答案 
    
    
    
    
   高考  复习方法   
  高考备考要科学
  好好地备考,要运用最有效率,最科学的方法,踏踏实实地备考
  高考要规范,注重每一个细节。
  无论是从答题或是备考之中,一定要规范,要按照要求,他有什么要求,你就跟着他去做,跟着要求走,你就不会跑偏,要认真审题。另外注重细节,不要对简单的题目产生大意。
  学会理财,利用零碎时间
  高考备考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很重要,比如说有的时候去排队吃饭的时候,你们可以拿一些小册子,去背一下单词,背一下古诗文,背一下书,数理公式,或者高考说不定刚好考到你撇了一眼的公式呢。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一览相关文章: 
  ★  四川202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2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最新 
  ★  2022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未公布) 
  ★  2022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未公布) 
  ★  2022年新高考Ⅰ卷语文作文范文 
  ★  2022全国高考语文广西卷真题及答案 
  ★  2021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答案 
  ★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一答案解析及语文自主检测试卷(3) 
  ★  2022年全国高考天津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  高考语文全国卷真题及答案及解析及语文月考试题(4) 
    

3. 2022年新高考Ⅱ卷语文题目与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科目在今天上午已经落下帷幕,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想知道自己的成绩吧,在这个金色的六月祝大家金榜题名!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2022年新高考Ⅱ卷语文题目与答案解析,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2022年新高考Ⅱ卷语文题目与答案解析 
  2022年新高考Ⅱ卷语文题目与答案还未出炉,大家可以先  收藏  以待更新喔!
   高考注意事项细节有那哪些 
  不要熬夜玩游戏
  这个阶段我想很多高考同学,一定是在努力的复习功课,每天熬夜辛苦复习,一定会很累,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在把自己的重心放在游戏上了,高考结束后,小我,我带你们玩,现在应该多复习功课,如果感到累了,就出去走走,在家附近公园溜达溜达,这样可以缓解你的压抑的心情,如果实在有压力,可以早晚去公园跑跑步,这样会缓解你的压力,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家附近没有公园,可以去健身房锻炼锻炼,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
  考试用品
  1、必备用品:身份证、考生证、考试用条形码这些是你必须带的,现在应该让妈妈,爸爸们准备好,装好,放在自己的书包里,千万,千万不要随意放,一定要放在书包里,设定好考试当天的闹铃,闹铃提醒就是记得拿书包和检查用品,自己记住自己的准考证,考点、考场、座位。
  2、考生禁带物品:记住允许带的东西以外,剩下都不要带,比如说计算器,手机(带手机的同学把手机交给带队老师,或者按规定关机,放在到指定位置)用来看时间的手表记得在进入考场后放在考桌作上角处,(现在很多带通讯类手表,千万不要带,不要带)带喝的水记得把标签撕掉,把水放在地上或者哪里,不要放在桌子上,不要放在桌子上,防止把考卷弄脏了,如果你的身份证丢失了,记得现在,马上去公安局办理临时身份证,现在就去。
  进考场前要怎么调节心理
  在进入考试场之前,最好不要和同学有过多的接触,以免其中有人把紧张的情绪传染给你,在考试考试前半个小时左右可以听听音乐,放松一下。
  第一门考砸了怎么调整状态
  高考的考试科目是统一的,如果第一科是你的弱项,或者是没有考好,不要焦虑,也不要有压力,你要这样想,最不擅长的科目已经考完了,不需要担心下面的科目了。考完之后不要和同学对答案,那样会影响情绪,对下一科考试有不好的影响,要稳定情绪,调整状态,为下一科考试做准备。
  饮食方面要清淡
  不要吃太过于有刺激的食物,适量吃点清淡的,这样考试也不会受到影响。
  确定好考场和考试时间
  考场走错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确定好考场,同时也要把我考试时间,迟到就不可以入考场了,所以时间是不等人的。
   高考考试答题技巧有哪些  方法   
  1、通览全卷,迅速摸透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建议拿到卷子以后看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  措施  ,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2、答题顺序:从卷首依次开始
  一般地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考生愿意从卷末难题开始做,他们认为自己前面的题没有问题,好坏成败就看卷末的难题做得怎么样,开始时头脑最清醒,先做最难的题成功率高、效果好,想以攻坚胜利保证全局的胜利。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际是错误的。一般卷末的题比较难,除了个别水平特别高的学生,都没有做好该题的把握。很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把这个题满意地做完。你这时的思绪多半已经被搅得很乱,又由于花了不少时间,别的题一点没有做,难免心里发慌,以慌乱之心做前面的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一份高考试卷,虽然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3、答题策略: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做简单题、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可以增强信心,但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
  先局部后整体。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
    
    
     2022年新高考Ⅱ卷语文题目与答案解析相关  文章  : 
  ★  江西2022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2新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览 
  ★  2022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未公布) 
  ★  2022年全国高考天津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2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答案一览 
  ★  2022全国乙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模拟) 
  ★  2022年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与答案一览 
  ★  2022年新高考二卷作文参考资料范文 
  ★  202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2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思路 

2022年新高考Ⅱ卷语文题目与答案解析

4. 语文2022新高考全国1卷试题解析

 高考结束之后,各位考生和家长最想知道的就是考生考的怎么样,有很多考生在考完很着急想要知道试题答案从而进行自我估分,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语文2022新高考全国1卷试题解析,欢迎阅读!
    
   语文2022新高考全国1卷试题解析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  文化  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  总结  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材料二:
  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讨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  学习     经验   ,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
  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  方法  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  想象力  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开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兴自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
  (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
  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
  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
  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
  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江上【注】
  冯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塑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
  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聚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
  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  故事  ,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胥过了昭关,所见风景与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绿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获得了真实的生命”的心情写照。
  B.“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
  C.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D.“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世界”,他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那位老人欣赏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洁,也称赞他以美好的行为感动了世人。
  B.那位年轻人认为季札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独善其身,逃避了济世的责任。
  C.季札挂剑一事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品行,也为后文的子胥赠剑做了铺垫。
  D.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
  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  历史故事  ,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  出国  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简、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  成语  。(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  文章  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  围棋  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答案 
    
    
   高考语文估分方法 
  语文试卷中主观题的数量非常多,又没有固定答案,所以估分难度很大。下面我们就分享一些评分时的注意要点,供大家参考:
  ①像古诗文、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题,不用跟标准答案完全一致,这类题目主要依据考生答案的完整性、清晰性和语言表述的规范性等进行评分。所以考生只需要找准得分要点,来判断自己是否得分即可。
  ②  作文  可以参考评分标准,并结合老师的建议进行估分。在高考中作文等级一般都是二三等,所以只要考生作文没跑题,其实就可以以42-45分为基准分进行适当加减。
    
     语文2022新高考全国1卷试题解析相关文章: 
  ★  2022新高考全国I卷数学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年高考真题全国新高考1卷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2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未公布) 
  ★  全国新高考1卷数学真题卷及答案详解2022年 
  ★  2022全国新高考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 
  ★  新高考全国一卷2022年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2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未公布) 
  ★  2022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作文预测10篇 
  ★  2022年江苏新高考I卷作文难吗 

5.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答案(出炉)

 真正的高考胜利者,并非是指那些成绩拔尖的状元,而是在高三这一年里成长起来的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的你。下面我为大家带来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  文化  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  总结  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讨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  学习     经验   ,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
  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  方法  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  想象力  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开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兴自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
  (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
  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
  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
  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
  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江上【注】
  冯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塑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
  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聚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
  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  故事  ,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胥过了昭关,所见风景与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绿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获得了真实的生命”的心情写照。
  B.“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
  C.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D.“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世界”,他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那位老人欣赏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洁,也称赞他以美好的行为感动了世人。
  B.那位年轻人认为季札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独善其身,逃避了济世的责任。
  C.季札挂剑一事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品行,也为后文的子胥赠剑做了铺垫。
  D.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
  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  历史故事  ,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  出国  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简、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  成语  。(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  文章  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  围棋  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技巧 
  在安排复习内容时应侧重于以下方面:一是回顾整理,二是抓增长点。这一阶段,一些长期无法解决且对自己预期成绩影响不大的突出难点,可以适当放手,腾出精力回顾整理。“回顾整理”的主要作用是保温和巩固,同时让知识进一步形成网络体系,使自己对高考相关“知识点”把握更全面,站得更高,看得更清。
  “抓增长点”则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增分的可能。具体做法上,建议考生把重要的讲义作一次整理,精选出专项训练和综合练习中最具代表性的材料。然后,回看这些材料中的典题,结合考前指导和笔记对知识点或答题方法进行回顾,巩固知识体系,并从中查找存在问题,遇到疑问及时咨询老师或同学,加以解决。个别重要考点可在老师帮助下进行微专题突破。特别是课内外名篇名句,最后阶段一定要坚持巩固,确保该得的分一分不丢。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答案(出炉)相关文章: 
  ★  江西2022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2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未公布) 
  ★  2022全国高考语文广西卷真题及答案 
  ★  2021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答案 
  ★  202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2年高考云南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  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览(2022版) 
  ★  2022全国乙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模拟) 
  ★  202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题目二及解析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及答案(出炉)

6. 新高考语文答案2022

9、渔夫拒剑是-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解析:该题”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所指的文学效果”,其中“文学效果”可从多角度理解。1语言效果上,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彰显冯至“诗化小说”的特点,冯至本是诗人,同是拒剑的渔夫,本文中的渔人并不是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相反本文中渔人眼中的伍子胥,"只是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他也不理解伍子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拒剑后也没有因消除子胥的疑虑自尽,而是对他的话一点也不懂,转身架舟翩然离去,这样,更凸显本文诗意化、散文化的凭永意味。2.从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将渔关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其心境平坦,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对比一个整8整夜浸在【摘要】
新高考语文答案2022【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回答】
请问所在省份【回答】
湖南【提问】
1、D2、D3C4、①“己所不欲,勿施干人"出自论语》意思是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体现了理性思辨换位思考的古代折学大智慧。(2)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理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按据与间发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首先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观点,其次结合题干具体作答。5答1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独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周木健体才可以消化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2与时俱进。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③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外【回答】
亲因为您未开通图文咨询我这边只能尽量转换文字给你发送了[大哭]【回答】
谢谢【提问】
外为中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理解探究的能力。考生要在充分理解文本观点的前提下。结合题干中“如何推动”明确帅选、概括、归纳。6、B7D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解析。该题所指“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提示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层次。1文章开篇写出的风景,表现出子胥逃生后的轻松。2后听到岸上人的对话,引发子胥对人生意义的思考。3.江上渔人的歌声深深触动了子胥,激发了他复仇的愿望、内心的仇恨。当他看到渔人“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的生存状态,又感觉到“柔情”,矛盾的心情始终交织在-起。4船靠岸后,子胥仍然没有从矛盾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他感谢渔人能够带给他片刻的内心安宁帮助“渡过了我的仇恨",但是又说“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暗示子胥“仇恨之深,复仇愿望【回答】
没事我是一个善良体贴的好学长[左捂脸]【回答】
9、渔夫拒剑是-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解析:该题”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所指的文学效果”,其中“文学效果”可从多角度理解。1语言效果上,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彰显冯至“诗化小说”的特点,冯至本是诗人,同是拒剑的渔夫,本文中的渔人并不是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相反本文中渔人眼中的伍子胥,"只是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他也不理解伍子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拒剑后也没有因消除子胥的疑虑自尽,而是对他的话一点也不懂,转身架舟翩然离去,这样,更凸显本文诗意化、散文化的凭永意味。2.从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将渔关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其心境平坦,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对比一个整8整夜浸在【回答】
我想问选择题第二题答案是d还是b,有官方答案公布吗,我看百度是d但贴吧里说是b【提问】
是的我这就是来给你说的【回答】
我刚刚对比了一下第二题是选b【回答】
我检查了一遍【回答】
哪里有官方答案吗?【提问】
百度高考程序是d藕【提问】
https://tsearch.toutiaoapi.com/s/?cluster_type=education&path=openapi&size=10&target_channel=middle_page&channel=&aid=1455&ala_src=gaokao_zhenti_new&tab=gaokao_zhenti_new&keyword=%E9%AB%98%E8%80%83%E7%9C%9F%E9%A2%98&search_rule=%5B%7B%22extract_rule%22%3A%22province%22%2C%22type%22%3A%22single%22%2C%22word%22%3A%22%E6%B9%96%E5%8D%97%22%7D%2C%7B%22extract_rule%22%3A%22year%22%2C%22type%22%3A%22sing【回答】
这个是官方的【回答】
你可以通过这个网址进去查【回答】
选择湖南就可以了[开心]【回答】
[吃鲸]其实都是网传答案啦【提问】
这个是官网的可以相信【回答】

7. 高考语文答案2022新高考一卷

4.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体现了理性思辨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②“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摘要】
高考语文答案2022新高考一卷【提问】
亲亲你好!2022年全国高考新一卷语文答案前3题是DDC。【回答】
4.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体现了理性思辨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②“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回答】
5.①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固本健体才可以消化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②与时俱进。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③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外为中用。【回答】
《江上》选择题的答案是BD【回答】
文言文的答案是BCA【回答】
文言翻译是1)我们(燕国)已经连续两年没有丰收了,现在又要远行几千里来救助魏国,那将会怎么样呢?(2)(如果)燕国不解救魏国,魏国就会改变志节割让土地,把国家的半数土地割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回答】
古诗是A【回答】
亲亲,如果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还请给个赞(在左下角进行评价哦),期待您的赞,您的举手之劳对我很重要,您的支持也是我进步的动力。如果觉得我的解答还满意,可以点我头像一对一咨询。最后再次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回答】

高考语文答案2022新高考一卷

8. 高考答案2022全国二卷语文

1. B2.C3D4.A5. B6. D8 A9 B10. C四、11.〔1〕马患肥胖症而,让群臣为它治丧 ,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奉劝,认为不可以。[2〕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12.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 “陪伴抱膝枯坐的“身”联系起来,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 ,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摘要】
高考答案2022全国二卷语文【提问】
1. B2.C3D4.A5. B6. D8 A9 B10. C四、11.〔1〕马患肥胖症而,让群臣为它治丧 ,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奉劝,认为不可以。[2〕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12.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 “陪伴抱膝枯坐的“身”联系起来,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 ,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回答】
13.略14.① 严冬过后是春天,严冬之中更易引起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渴慕。②作者觉得雪花是春天的使者,能给人以“温馨的梦”15. 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短促的,寒冷的,风沙漫天的,充满生机的充满色彩的,给人带来希望的。〔短促”“寒冷”“风沙漫天 ,“充满生机 “,“充满色彩,带来希望〞,每答对一点给1分 ,答对五点即给6点。16. 故都的解放,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答对"故都的解放,给2分:答对“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给2分,意思对即可。17. 作者将“春天 ,与“梦 〞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两层意思: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她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情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梦,她更能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将"春天“和“梦“联系在一起,巧妙而有效地凸现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变革呼唤真情的主旨。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