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现在是什么形势?

2024-05-18 09:24

1. 巴基斯坦现在是什么形势?

巴基斯坦当前政治经济形势
一、整体政治经济形势
  经过三年多的动荡不安,巴基斯坦政局形势在今年初得到了进一步稳定。2004年1月1日,总统穆沙拉夫获得了议会两院和四省议会的信任投票,被确认为巴基斯坦的当选总统,其身份得以合法化。2002年10月上台的以贾马利为总理的民选内阁与总统配合默契,运转协调。随着“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印巴局势紧张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考验,穆沙拉夫总统的威信提升,国内对其反对声音大为减少,民众支持率明显提高。在国际上,穆沙拉夫政府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巴基斯坦对外形象改善,特别是随着印巴关系的大幅度缓和,外界对巴基斯坦的信心在显著增强。但是,尽管政局形势总体好转,巴国内安全和治安形势仍然欠佳,巴基斯坦在真正改善对外形象尤其是治安状况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经济方面,巴基斯坦近四年来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巴基斯坦联邦财政部2004年3月22日对巴基斯坦经济形势所做的最新评估,4年前巴政府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经济逐步好转,2003-04财年这一进程继续加快。经济运行指标显示,如同上财年一样,本财年主要经济指标中的绝大部分将超过预定目标。本财年GDP增长速度有望超过既定目标;对私营领域贷款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食品和原油之外的进口增长加快;工业生产增长速度非同寻常;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出口和财政税收增长速度超过目标进度;通货膨胀和利率保持低水平;股票市场活跃。重要的是,对整个经济的预期保持乐观。现在国内外比较普遍认为,巴基斯坦经济又回到了该国在80年代曾经历过的高速增长的轨道,而且宏观经济整体保持稳定。此外,由于巴政府积极参与国际打恐,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配合较好,获得了美国等的积极肯定,前不久布什政府已决定将巴基斯坦列为“非北约主要盟友”,外国特别是美国对巴援助有望大幅增加,这无疑也将有利于巴经济发展。

二、	经济各主要领域表现
		1.农业



  2003-04财年农业增长率目标是4.3%。与前三年连续干旱的情况不同,今年农业可用水资源量增加了29%。2003.10-2004.1月化肥销售量增长15%。小麦播种面积820万公顷,超过了810万公顷的原计划,这预示着今年小麦产量可能突破2000万吨的目标。棉花产量计划为1050万包,从目前轧花厂的收棉情况看,产量估计在1030万包,比原定目标稍低。本财年甘蔗种植和产量目标分别是100万公顷和4800万吨,实际上甘蔗种植面积达到了110万公顷,产量预计会达到5260万吨,比上年增长9.6%。本财年水稻种植和大米产量目标分别是223万公顷和430万吨,目前数字显示水稻种植面积实际达245万公顷,大米产量预计在487万吨,比去年增长8.9%。其他小型农作物的情况也不错,显示本财年农业增长目标将能够实现。



  2.工业



  2003-04财年大型制造业增长目标是8.8%。本财年前7个月,大型制造业实际增长了15.1%,远超过了全财年的目标增长速度,而上财年同期的增长速度只有6.3%。前7个月主要工业品生产的增长率为:棉布14.8%,皮革制品49.9%,印刷纸7.7%,水泥13.7%,基础金属工业14.7%。在食品、饮料和烟草方面,植物酥油6.8%,烹调油20.1%,饮料21.5%,烟草11.5%,食糖21.5%。另外汽车工业在前7个月中大幅增长了57%。从前7个月的数字看,预计本财年工业生产将明显超过原定目标。




  3.GDP实际增长率




  根据现有的工农业生产情况数字,可以比较有把握地预测本财年GDP增长率将超过原定的5.3%的目标,而达到5.5%-6%。




  4.税收情况




  2003-04财年中央税收委员会(CBR)的税收收入目标是5100亿卢比。前8个月(2003.7-2004.2)税收目标是2980亿卢比,实际税收收入达到3134亿卢比,超过目标154亿卢比,比去年同期的2717亿卢比增长了15.4%。其中直接税收增长11.1%,间接税收增长了17.2%。在间接税收中,销售税增长了14.3%,关税增长了40.7%。




  按照巴财政部的评价,历史地看,巴政府财政税收收入从2000亿卢比增长到3000亿卢比花了5年时间;而现政府准备用4年时间将税收收入从3000亿卢比提高到5000亿卢比以上。在过去5年中,新增的1000亿卢比税收中有900亿卢比是通过增税实现的,而现政府4年中税收增长2000亿卢比,却没有推出任何额外的税收措施。
  5.进出口贸易
  (1)出口情况
  2003-04财年出口目标是121亿美元,同比增长8.4%。截止2004年2月底,本财年前8个月出口达78.77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8%,主要原因是对美国、欧盟和其他新兴市场纺织品出口增加。本财年预定的出口目标有望实现。初级产品出口同比增长了1.5%,其中大米和香料出口分别增长了17.4%和32.1%。纺织制成品出口增长15.7%,其他制成品增长2.2%,石油制品出口增长33.5%。其他商品(主要是非传统商品)出口增长50.8%。
  据分析,巴政府与地区国家特别是印度改善关系,将有利于促进贸易增长和吸引外资,从而有利于扩大出口和进口。巴政府正在试图通过扩大出口以恢复因阿富汗战争和三年干旱而受到打击的经济。为支持出口,巴中央银行从2002年11月起6次降低出口贷款支持利率,从原来的13%将到了目前的1.5%。有分析家认为,本财年巴出口目标将能实现,而巴基斯坦经济将达到接近6%的增长率,超过政府确定的5.3%的增长目标,主要原因是有纺织品出口扩大的支持。
  (2)进口情况
  政府确定的本财年进口目标是128亿美元,同比增长5%。前8个月进口额达90.938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非食品、非原油商品(主要是机械、原材料和资本货物)进口同比增长了29.4%。其中纺织机械类进口3.63亿美元,增长11.28%;道路车辆进口4.06亿美元,增长29.8%;电动机械1.53亿美元,数据处理设备1.35亿美元,发电设备1.82亿美元,建筑和矿山机械进口6071万美元,等等。机械类和原材料进口增长迅速,显示内经济活动在增强,经济增长在加速。
  (3)贸易逆差
  本财年前8个月贸易逆差有所扩大,从上财年同期的8.39亿美元上升到了12.16亿美元,已经突破政府确定的7亿美元贸易逆差目标。
2003-04财年经常帐户平衡目标是盈余5亿美元。前8个月,经常帐户余额保持顺差,包括和不包括官方转移项目在内的经常帐户余额分别为18.55亿美元和14.22亿美元。

  6.利用外资
  尽管宏观经济在好转,2003-04财年前7个月巴基斯坦利用外资只有3.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96亿美元下降了43%,距全年14亿美元的目标还差之甚远。尽管股市表现很好,但外国投资者还是撤资379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是投入2140万美元。相比之下,外国投资者对巴基斯坦发行的有固定利率的5亿美元欧洲债券很是追捧,而不愿去冒股市下跌的风险。前7个月中,来自美国的投资下降了1.4亿美元,英国下降了5830万美元,阿联酋下降了1.07亿美元。如果今年不推出面向海外投资者的重大私有化项目,或者私有化仅通过股市一级发行而面向巴基斯坦公众,今年14亿美元的利用外资目标恐难实现。去年巴基斯坦利用外资达7.98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国外公司对联合银行(UBL)私有化的投资。
  7.通货膨胀情况
  2003-04财年通货膨胀目标是控制在4%。本财年前8个月整体通货膨胀率与上财年同期相比上涨了3.5%,其中食品和非食品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了4.2%和3%,而上财年同期分别是3.7%和3.4%。过去4个月通货膨胀有上涨趋势,主要是因为一些基本食品如小麦、面粉、牛羊肉、食用油、洋葱等价格上涨。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上谨慎的财政政策,使巴基斯坦通货膨胀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8.货币领域

  2003-04财年货币供给计划增长11.1%。前8个月,总体货币供给增长了11.6%,上财年同期这一数字是10.6%。前8个月,对私营领域的信贷额为2300亿卢比,是上财年同期782亿卢比的几乎三倍。对私营领域贷款的快速增长反映了私营领域对经济的信心在恢复,他们正在做大量的投入。在汇率方面,卢比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2004年3月15日,卢比兑美元的银行汇率为57.5:1,公开市场汇率为57.7:1。与上财年末汇率相比,卢比兑美元汇率约升值了0.6%。
  9.股票市场
  卡拉奇股票市场KSE-100指数从2003年7月1日的3433点上升到了2004年3月15日的4952点,增长了44%。同期市场资本量(Market Capitalization)从7540亿卢比增长到了13010亿卢比,增幅达72.5%。以美元计算,市场资本量从130亿美元增加到了225亿美元,增长了73.1%。2004年4月17日,KSE-100指数在盘中突破5600点大关,成交股票达10亿股,为前50年不曾有过。
  10.海外劳工汇款
  本财年前8个月海外劳工汇款额为25.456亿美元,上财年同期是28.737亿美元,尽管同比有所下降,但进度与全财年36亿美元、每月3亿美元的目标相比,还超进度1.45亿美元。
  11.外汇储备
  截止2004年3月15日,巴基斯坦外汇储备为125.26亿美元,比上财年结束时(2003.6.30)的外汇储备107.286亿美元增长16.7%。外汇储备增长增强了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从以上各主要经济领域的表现可以看出,除了利用外资情况不甚理想外,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令人鼓舞,预示着2003-04财年巴经济仍会继续稳步增长。

巴基斯坦现在是什么形势?

2. 几年前巴基斯坦股市禁止下跌?是真的吗?

2008年,卡拉奇股市指数持续下泻,两个月跌幅已达29%。巴基斯坦政府出台股票新政。
涨停10%,跌停1%
有关巴基斯坦股市的信息可以关注英为财情

3. 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有股市

  美国三大股指:道琼斯,纳斯达克,标准普尔。
  法国CAC指数,德国法兰克福指数,英国富时指数,日经225指数,澳洲全股,香港恒生指数,台湾台北指数等指数。另外,拥有股指的国家和地区还有:俄罗斯,南非,巴西,埃及,沙特,尼日利亚,秘鲁,阿根廷,加拿大,百慕大,摩洛哥,希腊,突尼斯,冰岛,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爱尔兰,匈牙利,迪拜,印度,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

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有股市

4. 为什么发达国家股市波动小?

.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的原因

(1)历史:长期的殖民统治

(2)现实:发达国家的剥削

2.“七十七国集团”

三、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1.亚洲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

3.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

4.印度经济的发展

教学建议

一、本课重点: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新加坡、韩国的经济发展。

本课难点: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具体表现。

二、导入新课:我们在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时,经常看到、听到“第三世界”这个名词。“第三世界”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国际事务中起了哪些重要作用?“二战”后,亚洲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内容。

三、“第三世界的兴起”一目,主要应讲清以下三个问题:

1.“第三世界”的含义。首先向学生指出:教材中所讲的有关第三世界的理论,是毛泽东主席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于1974年提出来的。然后介绍: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可提问学生:“日本为什么不属于第三世界?”(学生思考后回答: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最后指出:第三世界国家是指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的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

2.亚非会议的召开(1955年4月18~24日)。(1)历史背景:“二战”后,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三十个亚非国家打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枷锁而独立;旧的国家-秩序虽然已被打破,但亚非人民反帝斗争的任务仍很艰巨。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当增进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以推动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因而产生了要求合作和团结的强烈愿望。这样,在印尼、缅甸、锡兰、印度、巴基斯坦5国总理的发起下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了这次会议。(2)会议宗旨:促进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讨论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以及维护民族主权和废除种族主义、殖民主义等问题。(3)中国代表团的贡献:会议期间,由于各国历史背景不同,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存有差异,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挑拨,个别国家的代表一度提出“反对-主义的威胁”,并影射攻击中国。在此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的破坏行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赢得了各国代表的广泛支持,从而避免了会议走向歧途。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体现了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4)标志:亚非会议的召开,标志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可先引导学生回忆:1954年美国为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和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此相对立,苏联和东欧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然后指出:未参加以上两大集团的亚、非、拉美国家和欧洲的南斯拉夫组织起来,于1961年召开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这次会议有25国参加。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不结盟运动形成。(2)不结盟运动奉行的政策。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政策,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3)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到1986年,不结盟运动已成为拥有101个成员国、17亿人口、地跨亚、非、拉美和欧洲的一支重要力量。不结盟运动的斗争由-方面延伸到了经济方面。中国一直坚定地支持这一运动,在很多重大的国际-、经济问题上,与之采取了共同的立场和态度。

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一目,主要应讲清两个问题:

1.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的原因:(1)历史原因。由于它们遭受了长期的殖民统治;(2)现实原因。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剥削又分为两种方式:第一,发达国家通过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原料等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等方法,剥削发展中国家。具体事例可见本书“资料和注释”部分。第二,发达国家通过高额利润进行资本输出,残酷剥削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1988年发展中国家所欠外债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198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每年支付的利息,高达600亿~700亿美元。沉重的债务使第三世界有三十多个国家陷入债务危机。

2.“七十七国集团”。要注意讲清三点。(1)“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为了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在反对超级大国以及帝国主义控制、剥削和掠夺的斗争中,发展中国家逐渐形成了“七十七国集团”;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联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该组织的诞生。(2)“七十七国集团”组织的目标。七十七国集团以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目标。(3)“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斗争中由分散走向联合。1974年,这个集团推动第六届联合国特别大会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进入了新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国增加到一百多个。

五、“亚洲经济的发展”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应讲清以下四个问题:

1.“二战”后,许多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是其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亚洲各国各地区情况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2.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教材主要介绍了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20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即从60年代起,这些国家和地区,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以上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最具有典型性。下面对新加坡经济发展做一些具体介绍。

新加坡原是英国的殖民地,1958年获得自治,后来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的共和国。新加坡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国土面积小(约61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高,资源匮乏(连淡水都需从马来西亚进口),市场狭小。面对上述困难,新加坡政府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即抓住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主要是日本)向海外转移资本和技术之际,改善工业基础设施,大力吸收外资和技术,发展本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战略是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以减少进口。20世纪70年代在新加坡经济有了一定的实力后,又制定了“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出口工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零配件,加工组装工业制成品再出口,积极参加国际市场竞争。结果,新加坡实现了经济起飞。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新加坡又适应世界高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着手进行工业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资本和高附加值的新兴工业企业。并利用自己国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优越地理位置,建设港口和机场,使新加坡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它还重点发展了通讯、金融等服务业。为了配合经济战略的实施,新加坡政府发挥主导职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使新加坡不仅保证了科技和生产对人才的需求,也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的持续高速增长。

3.20世纪80年代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泰、马等国经济增长速度到80年代末已居于世界前列,其中又以泰国最为突出。这是亚洲80年代经济发展中的一大变化。其经济增长迅速的原因主要有二:(1)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2)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对外贸易。80年代泰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0.6%,马来西亚是8.3%。

4.印度经济的发展。地处南亚的印度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到80年代末经济也有了较大发展。根据教材内容可概括为:建立了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取得了科技方面的较大成就。到90年代,印度经济和科技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六、课后小结。通过学习“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亚洲经济的发展”,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是第三世界开始兴起的标志。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发展,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在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逐渐走向联合,并在联合中不断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亚洲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二战”后这些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而抓住机遇吸收外资和技术,依据国情,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是东亚、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经验。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国际市场。1997年从东南亚开始的金融危机给这些国家和地区造成的严重危害,给我们留下了可以借鉴的教训。

5. 请问哪里可以查看各国的CDS行情

  CDS是一种类似保险的合约,以某一种债券作为参照物,交易双方不一定拥有此种债券,A、B两方对此债券的信用观点不同,A方从B方购买保险,例如投保额为500万美元,保险价格双方议定,A方每年向B方交纳保费,一旦参照债券违约,双方交易即终止,办理退赔手续,B方偿付500万美元给A方。由于原先CDS市场极其不透明,监管机构不知道每一项交易的细节,导致华尔街各大行之间错综复杂的债务纠缠,一旦某家大型交易对手倒闭便会给CDS市场带来极大的混乱、信贷市场的极大恐慌。巴菲特将CDS产品称为“定时炸弹”。CDS主要券商雷曼兄弟的倒闭引起的金融风暴便可知其中的杀伤力。

  CDS的杀伤力还在于在参照债券违约时,对债券违约亏损的放大作用。由于交易对手双方不必拥有参照债券,在购买保险时担保额由双方任意确定,不必也无法预先知道已经有多少CDS以该债券作为参照,保额可能远远超过该参考债券尚未付清的余额。一旦债券违约,涉及的赔偿金额会远高于债券本身的数额,而且被卷入的机构会更多。

  以前的CDS市场规模均由国际掉期和衍生产品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ISDA)公布,该协会从2001年起开始调查CDS市场规模,当时为9190亿美元,到2007年底达到顶峰62万亿美元。今年7月底下降为55万亿美元。在这次金融风暴尤其是雷曼倒闭以后,数家结算机构对重复的CDS交易进行解套(unwinding)、冲销(netting),使得CDS市场规模大为减少。对此市场规模的反复修改争论本身便说明CDS市场不透明。

  交易解套相当于保险中的退保,有主动解套和被动解套两种。主动解套在贝尔斯登、雷曼倒闭前的几天达到巅峰,主要是各个交易对手将与这两家投行的交易解除,赔偿再高罚金也在所不惜,或者将与这两家进行的交易转至另外一家机构(novation),除了交易对手改变外,其他参数不变。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后,账簿上的所有CDS交易由后者担保。雷曼破产后,各大机构又开始主动解套与摩根士丹利的交易,因为担心大摩会步雷曼的后尘。被动解套相当于保险中的退赔,参考债券发生了违约事件,如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雷曼破产、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被政府接管又被卖给摩根大通、冰岛三家银行被政府接管均被视为违约事件,所有以这些机构的债券为参照物的CDS全部解套,投保一方得到另一方的赔偿。另一种被动解套是由于交易对手的违约。雷曼原是CDS市场主要市场制造商(market maker),与各机构有数百万项的衍生品柜台交易(over the counter,OTC),相信有不下50万项的CDS交易,所有这些交易全部解套。

  重复的交易是指两个交易对手在不同时间反复买卖同样的债券保险,比如A方今天从B方买得500万保险,若干天后B方以同样保费从A方买得同样数额的保险,这样两项交易相抵。各大券商会每个季度定期解除冲销这些交易。冲销的目的一则可以减少交易对手之间的繁杂付费手续,此外CDS市场从业人员希望冲销能够减少市场规模。太大的CDS规模被外界认为导致更高的风险,更易制造市场恐慌。雷曼破产后,其债券CDS票面总额被预测4000亿美元,市场陷入极大恐慌,但是统计结果只有720亿美元,在经过冲销掉重复交易后,最后易手的金额仅为52亿美元。如果市场预先知道这一数据,雷曼破产后的金融市场的历史将会被改写。


  CDS公开数据所反映的

  当前金融风险分配

  DTCC的数据表明,债务越多的公司被参照的CDS也越多,这些交易有近80%在华尔街大行之间交易。同时,参照的债券中各国国债和各企业债券不相上下,预示着市场对各国国债违约的担忧。

  按照交易票面总额划分,15.4万亿美元的CDS交易参照债券是单一的各国债券、企业债券,或者资产抵押债券,另外的14.8万亿美元则交易各类CDS指数或者将指数按照风险分成的各种标准组块(standard index tranche)。由于指数的标准化,这些指数和组块是CDS市场交易量最为活跃的产品。华尔街投行甚至将交易单一债券CDS小组和交易指数及标准组块的小组分开,前者称为信贷流动交易小组(credit flow desk),后者为信贷混合交易小组(credit hybrids desk)。CDS指数由交易最为活跃的同类、相似评级的CDS组成,约有十多种,每种指数每半年更新一次,将违约的CDS成员剔除,换入交易更为活跃的成员。这些指数有北美优质评级企业债券(CDX IG)、北美劣质评级企业债券(CDX HY)、欧洲企业债券(ITRAXX Europe)、北美资产抵押债券(ABX)、房贷抵押债券(CMBX)、企业贷款债券(LCDX)、金融业债券(FINANCIALS),还有日本、除日本外亚洲的企业债券等。

  DTCC的数据显示,如果冲销掉重复的交易,在各国国债的CDS交易中,意大利国债的CDS交易净额为227亿美元,有3253项交易;西班牙国债CDS交易余额为166亿美元,1900项交易;巴西122亿美元,交易数超过1万项。以下为德国114亿美元、俄罗斯83亿美元、希腊82亿美元、土耳其76亿美元。英国29亿美元/381项交易,美国国债是16亿美元/129项交易,中国19亿美元/1667项交易,日本18亿美元/293项交易。如果不抵消重复交易,土耳其以1886亿美元的CDS票面总额夺魁,但是抵消掉重复交易后,净额为76亿美元。

  西班牙房地产市场低迷,全国经济在15年中首次陷入危机,信贷市场的冻结导致金融机构的股价大跌。西班牙国债CDS保费在10月24日达到112基点最高纪录,9月初则为47基点。11月5日的收盘价是80基点,与10月10日的价格持平。意大利10年期国债的价格在10月24日达到138个基点,在11月5日的收盘价是108个基点,意味着担保1000万美元10年期的年保费是10.8万美元,是8月份保费的双倍。

  在参照物为企业债券的CDS中,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CDS交易余额最高,达到124亿美元,其次是通用电气的121亿美元,再次几乎全是华尔街金融机构,如摩根士丹利(83亿美元)、美林集团(82亿美元)、高盛(69亿美元)、全国房贷(Countrywide,67亿美元)、花旗(60亿美元)、瑞士银行(60亿美元)、瑞信集团(58亿美元)、巴克莱银行(55亿美元)、摩根大通(54亿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51亿美元)。如果不看CDS保费,这些CDS交易余额排序大约说明了CDS市场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债券违约的担忧。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前一天,原为华尔街第三大投行美林集团在9月中旬被美国银行收购,接下来的一周内,第一和第二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股市和CDS市场双重绞杀,摇摇欲坠,逼迫财政部出台7000亿美元的挽救市场计划,两家最后的投行在一周内同时宣布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在10月中旬又分别从财政部得到100亿美元的政府资金注入。高盛由于主要业务如企业合并(M&A)、证券承销(ECM、DCM underwriting)在2008年大幅降低,华尔街一些分析师认为该行在今年第四季度可能出现1999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高盛本周宣布裁员10%,约3200人。摩根士丹利则取消了今年圣诞节的庆祝活动。高盛、大摩的5年期CDS价格在11月5日的收盘价分别为311和423基点,股价在9月份以后分别下跌45%和53%。

  CDS保费价格不包括在DTCC的公开数据之中。国债中CDS保费最高的国家是冰岛、阿根廷、巴基斯坦、乌克兰,最安全的国债则为马耳他、加拿大、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芬兰。中国5年期国债的保费是140美元,意味着1000万美元中国国债每年的保费是14万美元,这是美国国债CDS保费的4倍左右。

请问哪里可以查看各国的CDS行情

6. 外国有哪些民族?比如美国,英国等

  一、关于西方的民族
  由于西方国家众多,各国家的民族要额不同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如英国主要民族: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爱尔兰人
  美国主要民族中美国人的血统以德国裔最多,占15.2%。其次是爱尔兰裔,占10.8%。非洲裔名列第三,占8.8%。名列美国人十大血统的还有英国裔,8.7%;墨西哥裔,6.5%;意大利裔,5.8%;波兰裔,3.2%;法国裔,3%;美国印地安裔,2.8%;苏格兰裔,1.7%。
  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人占0.9%(其中含台湾0.1%),菲律宾血统也占0.8%,韩国血统占0.4%。
  二、关于西方
  西方,指西边或西边的地方;亦指位于西半、北半球的国家。指欧洲美国加拿大各国。
  也即指位于西半、北半球的国家、欧美各国。
  三、当代西方主要国家人口及民族构成
  1.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在族裔方面是同质性社会,除主体民族的白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及其他地区的白人)之外的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
  二次大战结束后,随着大英帝国的瓦解,大量非英裔人口涌入英国,并主要聚居在大城市中。英国2010年人口为6226万人,其中英格兰地区为5223.4万人、苏格兰地区为522.2万人、威尔士地区为300.6万人、北爱尔兰地区为179.9万人。
  英国的民族构成比较复杂,在官方统计中,政府将全国居民以族群(ethnicgroup)划分为十一大类别。根据英国200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的人口民族构成为:主体民族是白人,占总人口数的92.1%;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9%,其中印度人为1.8%,巴基斯坦人为1.3%,孟加拉国人为0.5%,华人为0.4%,其他亚洲人为0.4%,加勒比裔黑人为1%,非洲裔黑人为0.8%,其他黑人为0.2%,其他民族或种族人口为0.4%,混血民族或种族人口为1.1%。
  2.意大利
  意大利政府基于本国复杂而丰富的社会、地理历史情况的实际,没有以共同的民族或种族起源作为民族识别的关键,而是以涉及文化、宗教、语言等方面的“标准”来划分民族的。2008年意大利人口为5985万人, 其中主体民族意大利人约占93%。
  少数民族主要由土著居民(世居少数民族)以及非土著居民(外国移民)两部分构成。土著居民指的是基于民族历史和语言特征而识别的少数民族,包括以下12个:佛朗哥-普罗旺斯人、加泰罗尼亚人、弗留利人、奥锡坦人、撒丁岛人、拉迪恩人、阿尔巴尼亚人、德国人、法国人、希腊人、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在1948年意大利宪法中就有关于保护上述12个民族语言文字的条例,并且1999年和2001年,意大利政府又通过一系列法律强调这些民族在社会和文化上的权利。非土著居民指的是基于移民来源地与移入时间等特征来识别的少数民族,因此,也通常称之为新兴少数民族,其主要包括来自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以及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月1日,意大利移民人口为4570317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0813326人的7.5%。
  3.法国
  2008年法国人口为6205万, 其民族结构主要由世居民族和移民两部分构成。其中,世居民族主要包括法兰西人、阿尔萨斯人、布列塔尼亚人、科西嘉人以及加泰隆人和巴斯克人等,移民主要包括阿拉伯人、非洲裔黑人、欧洲裔、亚裔等。由于法国现行宪法(2008年7月23日由现代的第五共和国最后修改宪法第〔2008-724号〕)第二条宣称:“法兰西是不可分的、世俗的、民主的和社会的共和国。它保证所有公民,不分出身、种族或者宗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尊重一切信仰。”因此,确切地说,法国没有民族政策以及专门协调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政府机构,政府也没有将民族成分以及宗教信仰列为人口登记和普查的内容,更没有关于少数民族人口情况的官方数据。但据全法阿拉伯法国人协会、黑人法国人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保守统计,2008年全法大约有400万到700万阿拉伯人、300万到500万黑人以及15万亚裔。鉴于此数据是保守估计,那么若以最高数字统计,少数民族人口已经占到法国总人口的22%。
  关于法国的民族构成的基本状况,另一项更早之前非官方研究数据则更能说明情况:1995年法国人口为5810万,其主体民族法兰西人约有4893万人,主要少数民族为阿尔萨斯人约有150万人、布列塔尼亚人约有370万人、科西嘉人约有30万人、加泰隆人约有16万人、巴斯克人约有17万人、其他民族或各国移民(阿拉伯人及非洲人、欧洲裔、亚裔)约有334万人。 由此可见,法国实际上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4.西班牙
  西班牙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构成主要由主体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以及移民三个部分组成。据统计,2010年1月1日西班牙户籍登记的人口为4702万,其中移民人口为574.7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2.12%。
  主体民族为卡斯蒂利亚人即西班牙人,约占除外国移民以外人口总数的73%。其他少数民族共有20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加泰罗尼亚人、加利西亚人和巴斯克人,分别约为除移民以外人口总数的15%、7%、5%。
  5.美国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其民族构成主要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及其后裔和当地土著居民构成。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民族构成最复杂的国家之一。美国联邦政府按照“种族”(Race)来分类国内不同民族群体。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就已有关于“种族”的调查问题。尽管按照种族分类方法来统计民族群体的作法一直以来饱受民众争议,但美国政府坚称:种族分类方法反映美国社会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生物学、人类学或遗传学定义,并承认这种分类包括种族、祖籍国或社会文化群体。由于美国的人口普查中关于族属的登记采取的办法是“自报家门”,每次普查登记表的族属项目又并不一致,所以时常造成统计数字和比例的混乱。
  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总人口数为3.08亿,其中在单一种族中,各种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白人为72.4%、黑人或非洲裔美国人为12.6%、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土著人为0.9%、亚裔为4.8%、夏威夷和其他太平洋岛屿土著人为0.2%、其他种族为6.2%;两种或两种以上种族(混血)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9%。同时,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十年间,美国少数种族、民族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白人,其中亚裔人口增长最快,达到43.3%。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从1970年人口普查开始注意白人中的拉美裔(西班牙语和拉丁裔)人口数,并在1980年普查中将拉美裔人口从之前“白人”统计项中划为“其他”项中。这显然是有意注重在美国人口中快速增长的拉美裔人口,以及在白人社会中非拉美裔白人与拉美裔白人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文化差异。按照“自报家门”原则统计,1980年美国拉美裔人口为206.2万人,仅占总人口数(1.88亿人)的0.9%;2000年拉美裔人口为3530.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2.5%;2010年拉美裔人口增加到5047.7万人(包括混血但仍自认为拉美裔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6.3%。2000至2010年,拉美裔人口增加1517.2万人,增幅高达43%。目前拉美裔人口总数已经超越黑人成为最大的少数民族(尽管它并没有被列为政府人口普查种族标准中的一类,而是单独列出一项进行调查)。与此同时,非拉美裔白人十年间人口仅增加226.5万人,增幅仅1.2%。
  据2008年美国普查局预测:到2050年美国少数种族、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54%,其中拉美裔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比例的30%。
  毋庸置疑,随着美国人口中种族、民族结构的逐渐变化,势必会对美国未来的族际关系乃至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同美国建国230多年以来历史所呈现出来的一样。
  四、西方主要国家民族问题
  1.英国
  英国目前主要的民族问题有二:其一是北爱尔兰和苏格兰民族主义问题;其二是少数民族、种族歧视问题。前者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和宗教因素差异,造成了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对受到英格兰人在历史上长期统治以及对其文化、宗教控制的不满,主要表现为这两个地区要求更大程度的自主权甚至是谋求独立建国。后者则主要是由于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种族主义政策所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民族种族的隔阂、歧视和暴力的族际冲突。
  2.美国
  由于美国历史上长期奉行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政策,使其国内民族种族暴力和民族种族歧视在全球声名远扬。不可否认的是,自从20世纪60年代,随美国民权运动的开展,以及《民权法》的实施,美国的种族主义受到重创,制度性歧视已经不复存在。同时,在包括“反歧视行动”优惠政策在内的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种族的政策实施作用下,黑人、印第安人、亚裔等少数民族种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因而近些年来,许多美国人认为“反歧视行动”已经取得成功,不再需要继续下去,甚至有些州政府,譬如加利福尼亚州早在1996年就通过“209议案”,取消了该州对少数民族提供的优惠政策。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由于种族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目前全美仍有许多“白人至上”组织。例如旧金山至今活跃着至少三个“白人至上”团体,这些团体以攻击少数族裔和外来移民为主业。针对包括黑人、“二等白人”拉美裔、亚裔以及印第安人等民族种族歧视问题仍旧是美国社会中最突出的民族问题,美国民族种族间隔阂、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尤其在“9.11”事件之后,针对穆斯林群体的偏见、歧视有增无减。美联社2010年5月20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有61%的受访者认为拉美裔受到明显歧视,52%的受访者认为黑人受到明显歧视。《纽约时报》2010年10月28日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拉美裔居民表示,歧视已成为了他们每天面临的主要问题,近3年来这一问题已更加严重。
  据调查,在纽约市,15-29岁的黑人男子最容易成为凶杀案的受害者。这一群体还不到纽约市人口的3%,但却占到了2010年所有凶杀案受害者人数的33%。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共发生6628起仇恨犯罪案,其中2201起针对非洲裔,534起针对拉丁人,575起针对白人。基于种族偏见、宗教偏见和族裔偏见的分别占47.3%、20%和12.8%。美国进步中心2011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10年,美国七个基金会动用逾4260万美元在美国煽动反穆斯林仇恨。
  同时,由于美国长期的种族主义政策所造成的民族种族间结构性差异依旧,少数民族种族在教育、就业、收入等诸多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例如在教育方面,2005年美国白人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为28%,而黑人为17.6%、拉美裔仅为12%。与白人相比,黑人和拉美裔人口大学及其以上学历人口比例分别相差10.4和16个百分点。而这个差距在2000年分别是9.6和15.5个百分点;在1990年分别是10.4和12.8个百分点;而在1980年分别是8.7和9.5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在过去25年里,黑人和拉美裔的高学历人口比例与白人相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在逐渐扩大。在收入方面,20世纪60年代以来,黑人和白人间收入的不平等虽然有了缩小,而财产不平等却实际上扩大了。例如1972年美国黑人-白人收入比为57.5%,1990年为58.4%,2000年增长到66.3%,2005年又回落到61%;而黑人-白人家庭净资产比1991年为10.4%,到2004年降为9.9%。此外,随着2000年以来美国经济又一轮衰退,特别是受2007年“次贷危机”以及之后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社会中民族种族间的结构性差异再次凸显。例如在失业率方面,1999年美国白人失业率为3.7%,黑人为8.0%,拉美裔为6.4%;2004年白人失业率为5.0%,黑人为10.1%,拉美裔为7.0%;2009年白人失业率为9.5%,黑人为15.7%,拉美裔为13.1%。十年间,美国白人失业率上升了5.8个百分点,黑人为7.7个百分点,拉美裔为6.7个百分点。由此至少可以看出,在这一轮经济衰退的过程中,黑人和拉美裔比白人更容易失业。再如2000年美国白人贫困率为7.5%,黑人为22.1%,拉美裔为21.2%;2006年白人贫困率为8.2%,黑人为24.9%,拉美裔为24.3%;
  2010年白人的贫困率为9.9%,黑人为27.4%,拉美裔为26.6%。十年间,美国黑人和拉美裔贫困人口不断增加,且人口贫困率上浮皆高于同期白人水平。总之,近几年来美国社会中民族种族的结构性差异的再次扩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民族种族个体间的隔阂、偏见甚至歧视,从而影响美国社会中的族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而随着美国人口中少数民族种族人口比例的不断升高,美国的民族种族歧视问题将会再次受到世界关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