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许昌路名的由来你了解多少呢?

2024-04-30 01:55

1. 关于许昌路名的由来你了解多少呢?

‍‍灞陵路位于许昌市灞陵公园东,公元200年,曹操攻下徐州,刘、关、张兄弟失散,关羽为了保护二位皇嫂,暂归曹,曹操感于关羽的义勇,对其礼遇有加,后来,关羽探知刘备下落,便封金挂印,辞曹而去,当行至许昌西八里桥(今灞陵桥)时,曹操率文武官员追至此相送,并赠战袍一件,关羽恐曹有诈,于马上横刀挑袍。著名的关公挑袍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

关于许昌路名的由来你了解多少呢?

2. 许昌有什么历史典故

 许昌成语典故
  许昌地处中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西周时为许国。
  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著名的“建安文化”即源于此。
  三国时,曹丕建魏,许昌是五都之一。
   
  许昌长期为郡或州治所,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作出了应有贡献。
  许昌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事,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为世人传颂。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并留下了许多含义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典故。
  有的至今仍被人们所常用。
  许由挂瓢
  相传远古尧帝时代,东夷族部落酋长许由,善理政务,深孚重望,尧以天下相让,由坚辞不受,“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
  后率其部顺水而下,至今许昌县东部一带牧耕(颍水原流经今许昌县境内),故此得名“许地”。
  在牧耕时,许由常到颍河边用手掬水喝,有人送他一只瓢,让喝水方便些。
  他将瓢挂在树上,风吹后,发出沥沥响声。
  许由听了这声音心烦,干脆把瓢扔掉了(今魏都区七里店有“许由挂瓢处”遗址)。
  许由挂瓢的故事传说很早,后人常用以比喻隐居遁世。
  越俎代庖
  相传尧帝在年老时曾想把天下禅让给隐士许由。
  许由坚决不接受,回答说:“巧妇鸟在树林深处筑巢,只占一根树枝,鼹鼠到河里喝水, 不过喝满一肚子。
  象我这样的人要天下有什么用处呢?即使厨师不去厨房做饭,掌管祭典的人,也决不能超越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他下厨房。”意思是说,即使是你尧帝丢下天下不管,我许由也决不会代替你治理天下。
  后人以“越俎代庖”比喻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有时也比喻 包办代替。
  三过其门而不入
  远古尧帝时代,许昌市禹州一带是夏后氏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
  禹原是夏后氏部落的领袖,因其父鲧治水九年无果,舜摄行天子之政,杀鲧于羽山,又让禹代替其父治水。
  禹决心研究出治水办法,劳身焦思,到处奔走。
  在外十三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进去。
  他采用因势利导,挖渠改道,引水入海,终于治服洪水。
  因治水有功,舜选禹为继承人。
  舜死后,禹继天子之位。
  后常用“三过其门而不入”形容热心工作,公而忘私。
  孜孜不倦
  古代传说:舜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有一次,舜叫大家对政事发表意见,问到禹,禹说:“予何言?予思日孜孜。”意思是说我没有好的见解,我只是天天孜孜不倦地考虑,搞好治水工作。
  后用“孜孜不倦”形容勤奋不息。
  克勤克俭
  传说大禹治水有智有谋,勤奋俭朴。
  他勘察山川,足迹踏遍九州,手拿工具,身背干粮,还和群众一起施工,吃住在工地。
  舜帝对禹的评价很高。
  称赞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是说,禹能勤劳治国,治水有功;能节俭持家,不讲求个人生活享受。
  后用“克勤克俭”表示勤俭治国或勤俭持家。
  满招损 谦受益
  古代传说:舜帝后期有苗部落大乱,舜命令禹征伐有苗,有苗不服。
  有一个叫益的人劝禹说:“惟德动天,天运弗屈。
  满招损,谦受益。”禹听了益的话感到很有道理,应该以德服人,便班师回朝。
  后用“满招损,谦受益”勉励人谦虚处世。
  意思是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得到好处。
  禹行舜趋
  禹是夏朝的开国君王,舜是尧的继承人。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意思是说: 禹紧跟舜行,舜快步跟尧走,指夏禹王依照舜的方针行事, 虞舜照唐尧的规矩办理政事 。
  “禹行舜趋”后比喻依随前人,自己没什么创新。
  下车泣罪
  舜传位给禹后,有一次,禹出门看到一个在押犯,便 下车去问那人所犯何罪,听着听着便不由自主地痛哭起来。
  他身边的人问道:“这个人自己犯了法,受到处罚罪有应得,君王为什么如此痛哭呢?”禹回答说:“在尧舜时期,人们都以尧舜仁爱之心为心。
  现在我为国君,人们却以他们自己的私心为心,所以我感到很伤心。”《书经》上说“百姓如果有罪,那就是我一个人的错。”《梁书•王僧儒传》:“解网禽,下车泣罪。”后常用“下车泣罪”作为颂扬封建统治者的“仁政”之辞。
  
   

3. 许昌名字的由来

古为许国,“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先耳于颍水这滨而得名。
  有夏以来,一直为郡县治所。 
  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
  【殷商时期】
  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三国时期及以后】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
  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 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15个县市。
  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许昌地区撤销,升为地级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襄城县、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县划归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许昌市总人口4124086人; 魏都区 373387 许昌县 737384 鄢陵县 564477 襄城县 679863 禹州市 1122669 长葛市 646306

许昌名字的由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