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语翻译。。谢谢

2024-05-04 14:41

1. 求论语翻译。。谢谢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2,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用刑法来整治,人民只是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自觉的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人民不但有自觉的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一: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摘自文歌)

译二: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能讲礼仪吗?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能讲音乐吗?”(摘自nice girl)
 
 
4,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言语,就不能真正认识人。” 


 
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德。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礼仪,就是仁。一旦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

6,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请教孔子“仁”的意思。孔子说:“爱人。”樊迟又请教“知”的意思。孔子说:“善于鉴别人物。”
 
7,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未明白。孔子说:“把正直人提拔出来,位置在邪恶人之上,能够使邪恶人正直。” 

8,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说:“仁德的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致疑惑,仁德的人经常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1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1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求论语翻译。。谢谢

2. 论语全文+翻译,谢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3. 求一下论语全部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求一下论语全部翻译

4. 论语的翻译(谢谢了)

1, Gong said: "I do not want people on the I,吾亦For people not on." 
2, sub-quarter of the text to look before they leap. Wen's son, said: "again, Adams could say." 
3, Confucius: "Yin Weizai back also! I live in, poured drinks, in the alley, the state of its particular, do not change back to their music. Yin Weizai back also!" 
4,冉求said: "do not talk non-子之道, insufficient force." Confucius: "inadequate, and the golden mean and the waste, this woman painting." 
5, Confucius: "quality wins Wenze field, the text is the history of quality wins.文质彬彬and gentlemen." 
6, Confucius: "Those who know, as good of persons; good of persons, who as music." 
7, Confucius: "I sense the non-Health, the good old, and those sensitive to."

     谢谢

5. 求论语翻译。。谢谢

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法来整顿百姓,百姓就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数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归附。”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颜渊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 “知人。”(注: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智者是知人善任,尤其善于识别人的人。)
樊迟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孔子解释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 
孔子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孔子说:“仁义有志之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累死我了。。望采纳啊。。。

求论语翻译。。谢谢

6. 论语全文详细翻译

  一、《学而》
  其一: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释如下:
  ① 字: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事业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字,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 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 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 乐:也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 人不知:词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 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就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如下: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就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其二: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⑧?”
  注释如下:
  ①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是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到称字,只有曾参合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② 孝悌: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③ 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 鲜:少的意思
  ⑤ 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至于动词之前。
  ⑥ 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 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⑧ 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弟作为仁指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如下: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认识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其三: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仁矣。
  注释如下:
  ① 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 鲜:少的意思。
  译文如下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其四:

  曾子①曰:“五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
  注释如下:
  ① 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② 三省:检查、查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时三次检查;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③ 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④ 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指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⑤ 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如下: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其五:
  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言,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注解如下:
  ① 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② 千乘之国:乘she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繁,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③ 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④ 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⑤ 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如下: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的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无农时。”

  其六:
  子曰:“弟子①入②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言,泛爱众,而亲仁⑤,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注释如下:
  ①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役使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使用第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② 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的住处,或说在家。
  ③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④ 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⑤ 泛:fan,同泛,广泛的意思。
  ⑥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⑧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如下: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区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学知识。”

  其七: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③色;是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如下:
  ①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欧诺个字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③ 易:有两种解释;役使改变的意思,词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④ 致其身:致,以为“献纳”、“尽力”。这是说吧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如下: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其八: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注释如下:
  ① 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② 重:庄重、自持。
  ③ 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④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⑤ 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⑥ 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跟符合孔子的原意。
  ⑦ 过:过错、过失。
  ⑧ 惮:dan,害怕,畏惧。
  译文如下: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其九: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注释如下:
  ① 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② 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如下: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就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其十: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已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如下:
  ① 字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②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剧《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③ 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渠道这一称谓。孔子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是。《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④ 邦:是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⑤ 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⑥ 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⑦ 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如下: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是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其十一:
  子曰:“父在,观①其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注释如下:
  ①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②行:xing指行为举止等。
  ③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④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次,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如下: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它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观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进到孝了。”

  其十二: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②为贵,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⑤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如下:
  ① 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即指“周礼”,礼节、仪式,也只人们的道德规范。
  ② 和:调和、和谐、协调。
  ③ 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④ 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如下: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和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截至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其十三:
  有子曰:“信近①于义②,言可复③也;恭近于礼,远④耻辱也;因⑤不失其亲,亦可宗⑤也。”
  注解如下:
  ① 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② 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③ 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④ 远: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⑤ 因:依靠、凭借。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下不妥之处。
  ⑥ 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如下: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知道尊敬了。”

  其十四: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儿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如下:
  ① 就:靠近、看齐。
  ②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③ 正:匡正、端正。
  译文如下: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其十五:
  子贡曰:“贫而无谄①,福而无骄,何如②?”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③,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④’,其斯指谓与?”子曰:“赐⑤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⑥。”
  注释如下:
  ① 谗:chǎn,意为巴结、奉承。
  ② 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③ 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④ 如切如蹉,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蹉,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⑤ 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⑥ 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如下: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 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指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其十六:
  子曰:“不患①人②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如下:
  ① 患:忧虑、怕。
  ② 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如下: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二、《为政》
  其一:

  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注释】
  ① 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词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② 北辰:北极星。
  ③ 所:处所,位置。
  ④ 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他的周围。”
  其二: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注释】
  ① 诗三百:诗,指《诗经》一说,此书是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② 蔽:概括的意思。
  ③ 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做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为妥。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其三: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注释】
  ① 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位“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② 齐:整齐、约束。
  ③ 免:避免、躲避。
  ④ 耻:羞耻之心。
  ⑤ 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位“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是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其四: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注释】
  ① 有:同“又”。
  ② 立:站得住的意思。
  ③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只支配的事情。
  ⑤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距,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够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其五: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注释】
  ①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② 无违:不要违背。
  ③ 樊迟:姓樊名须,子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④ 御:驾驭马车。
  ⑤ 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事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其六: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指忧②。”
  【注释】
  ① 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② 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其七:
  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②,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①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② 养:音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做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八: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① 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② 服劳:服,从事、负担。服劳即服侍。
  ③ 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④ 馔:音zhuàn,以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事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其九: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退而省其私③,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① 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② 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③ 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其十: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
  【注释】
  所以:所做的事情。
  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所安:所安的心境。
  廋:音sōu,隐藏、隐匿。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的言行的动机,观察头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的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其十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注释】
  ① 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知识。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再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其十二:
  子曰:“君子不器①。”
  【注释】
  ① 器:器具。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其十三: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其十四: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比而不周。”
  【注释】
  ① 周:合群。
  ② 比:音bì,勾结。
  ③ 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其十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注释】
  ① 罔:迷糊、糊涂。
  ② 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其十六:
  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注释】
  ①攻:攻击
  ②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段。
  ③斯:代词,这。
  ④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其十七:
  子曰:“由①,诲②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①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② 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其十八: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寡尤⑤;多见阙疑,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① 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孔子的学生。
  ② 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③ 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④ 疑:怀疑。
  ⑤ 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译文】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有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拿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其十九:
  哀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枉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① 哀公:行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前468在位。
  ② 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③ 举止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不服从统治了。”
  其二十: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④之以庄,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① 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是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② 以:连接词,与“而”同。
  ③ 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④ 临:对待。
  ⑤ 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是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有教育能力差的人,”

7. 全部论语翻译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全部论语翻译

8. 论语全文及翻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