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董将士怕高俅惹出什么祸端,所以写了书简把他推荐给了谁?

2024-05-10 20:39

1. 《水浒传》中董将士怕高俅惹出什么祸端,所以写了书简把他推荐给了谁?

苏轼
住了十数日,董将仕思量出一个路数,将出一套衣服,写了一封书简,对高俅
说道:“小人家下萤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后误了足下。我转荐足下与小苏学士处,
久后也得个出身。足下意内如何?”
高俅大喜,谢了董将仕。
董将仕使个人将着书简,引领高俅迳到学士府内。
门吏转报。
小苏学士出来见了高俅,看了来书。
知道高俅原是帮闲浮浪的人,心下想道:“我这里如何安着得他?不如做个人
情,他去驸王晋卿府里做个亲随;人都唤他做小王都太尉,他便欢喜这样的人。”
当时回了董将仕书札,留高俅在府里住了一夜。
次日,写了一封书呈,使个干人送高俅去那小

《水浒传》中董将士怕高俅惹出什么祸端,所以写了书简把他推荐给了谁?

2. 水浒传中高俅是怎样发迹的,概括说明?

高俅原名高毬,本是东京一个泼皮无赖、市井流氓,连他的父亲都容不得他,忍无可忍之下到官府告了他一状,结果,高俅被“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后来,高俅到淮西投奔了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世权。 
??不料柳世权不想长期收留这个无赖。经柳世权推荐,高俅回到了东京投奔药商董将仕。董将仕也不愿收留他,便打发他去投奔小苏学士,小苏学士又将他推荐给小王都太尉。这一次,高俅算是找到了知音,小王都太尉居然待他“如同家人一般”。不久,小王都太尉的小舅端王看中了高俅。自从高俅投奔小王都太尉之后,实际上已露出了发迹的契机,这时的高俅虽然还是一个帮闲者,但无形中已攀上了高枝,平步青云是迟早的事了。《水浒》作者别具匠心地在王都太尉和其舅端王的前面各加了一个“小”字,说明凡为老百姓所深恶痛绝的小人,自然受小人的赏识,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那个小舅端王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即位的徽宗皇帝。徽宗是个足球迷,恰好,踢球是高俅的长项,所以东京人才称他作“高毬”。当然,仅仅踢一脚好球是不够的,高俅自有别的本事。且看他初见徽宗时的表现:先使个“鸳鸯拐”将恰好滚到自己脚边的球踢还徽宗,这一手令徽宗惊叹不已;然后,在回答徽宗问话时连忙“向前跪下”,继而又“叉手跪覆”,并且“拜道”、“再拜道”,恭敬得不得了。徽宗令他踢球,他便“叩头谢罪”,“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 
??看来,流氓无赖只能在老百姓面前耍无赖,耍威风,在权贵面前是耍不起来的。 
??再说徽宗皇帝遇到了高毬这么个知音,自然欣喜非常。他登基后,半年间便提拔高毬为殿帅府太尉。高毬发迹了,便将“毬”改做“俅”。大概他觉得“毛”字旁有禽兽之嫌,改作单立人,便人模人样的了。

3. 水浒传 高俅怎样发迹,概括说明

高俅原名高毬,本是东京一个泼皮无赖、市井流氓,连他的父亲都容不得他,忍无可忍之下到官府告了他一状,结果,高俅被“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后来,高俅到淮西投奔了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世权。 
??不料柳世权不想长期收留这个无赖。经柳世权推荐,高俅回到了东京投奔药商董将仕。董将仕也不愿收留他,便打发他去投奔小苏学士,小苏学士又将他推荐给小王都太尉。这一次,高俅算是找到了知音,小王都太尉居然待他“如同家人一般”。不久,小王都太尉的小舅端王看中了高俅。自从高俅投奔小王都太尉之后,实际上已露出了发迹的契机,这时的高俅虽然还是一个帮闲者,但无形中已攀上了高枝,平步青云是迟早的事了。《水浒》作者别具匠心地在王都太尉和其舅端王的前面各加了一个“小”字,说明凡为老百姓所深恶痛绝的小人,自然受小人的赏识,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那个小舅端王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即位的徽宗皇帝。徽宗是个足球迷,恰好,踢球是高俅的长项,所以东京人才称他作“高毬”。当然,仅仅踢一脚好球是不够的,高俅自有别的本事。且看他初见徽宗时的表现:先使个“鸳鸯拐”将恰好滚到自己脚边的球踢还徽宗,这一手令徽宗惊叹不已;然后,在回答徽宗问话时连忙“向前跪下”,继而又“叉手跪覆”,并且“拜道”、“再拜道”,恭敬得不得了。徽宗令他踢球,他便“叩头谢罪”,“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 
??看来,流氓无赖只能在老百姓面前耍无赖,耍威风,在权贵面前是耍不起来的。 
??再说徽宗皇帝遇到了高毬这么个知音,自然欣喜非常。他登基后,半年间便提拔高毬为殿帅府太尉。高毬发迹了,便将“毬”改做“俅”。大概他觉得“毛”字旁有禽兽之嫌,改作单立人,便人模人样的了。 
??大凡小人得志,第一件事便是公报私仇。高俅发现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正在其分管之下,而王进的父亲曾揍过高俅。所以,高俅要报复王进了,害得武艺高强的王教头连夜携母出逃。当时宋朝边患频仍,正值用人之际,而作为国家有用之才的王进却被逼得走投无路。北宋不亡、徽宗不被金军活捉才怪呢! 
??《水浒》开篇先写一无赖高俅的发迹史,而只字不提作为全书主角的梁山好汉,寓意甚明: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直至官逼民反,罪在皇帝和他宠任的贪官污吏。七十年代举国大批《水浒》时,人们都认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其实不然。在帝制时代,施耐庵不得不用曲笔而已。试想,高俅、童贯、蔡京、杨戬之流,又是谁在常识、重用他们呢?没有昏君,何来奸臣? 
??高俅的发迹史也表明,在封建专制体制下,讨好巴结权贵是升官晋级的一大秘诀。“朝中无人莫做官,朝中有人好做官”,“若要做官,须找靠山;没有靠山,难若登天。”此皆至理名言也。

水浒传 高俅怎样发迹,概括说明

4. 在《水浒传》原著中,董平为什么能够击杀沈骥?

董平是梁山马军五虎将之一,手使双枪武艺高强,梁山大聚义时排名第十五位。沈骥是田虎手下镇守陵川的偏将,沈骥是在混战之中被董平用枪刺死的。
河北田虎造反占据州郡擅改年号侵犯盖州同时有攻打卫州之心。宋江得知消息后去找宿太尉,希望宿太尉能在皇上面前举荐自己率兵征讨田虎。宿太尉上朝面见宋徽宗保举宋江率兵出征,宋徽宗准奏。
宋江命卢俊义统领大军先行攻打陵川。卢俊义率领马军一万、步兵五百向陵川进发。卢俊义安排黄信和孙立领三千人马去陵川城东五里外埋伏;史进和杨志领三千人马在陵川城西五里外埋伏,自己则率兵直抵陵川城下叫阵。

镇守陵川的守将是董澄及偏将沈骥、耿恭。董澄得知卢俊义攻城的消息急忙整点军马准备出城迎敌。耿恭劝谏董澄不可出兵只宜坚守然后派人去盖州搬取救兵前来内外夹攻必能取胜。董澄怒斥耿恭胆小怕事对他的意见不予采纳。
董澄执意同沈骥带领三千人马出城迎敌,董澄横刀立马亲自出阵;卢俊义命美髯公朱仝出马对战董澄。两人战在一处,打了十余回合之后朱仝拨马望东便走,董澄在后紧追不舍。小李广花荣接替朱仝拦住董澄进行厮杀,大战三十余回合不分胜败。

正在一旁观战的沈骥见董澄赢不了花荣于是举枪拍马前来助战。花荣拨马望东便走,董澄、沈骥在后紧追。 耿恭在城头上看见董澄、沈骥只顾追赶担心他们中计正想鸣金收兵之时突然宋军里冲出李逵、鲁智深、鲍旭、项充等十几个头领向陵川城内杀去,耿恭来不及拽起吊桥急忙下城楼望北要逃被宋军活捉,陵川城被宋军占领了。

董澄、沈骥正追赶花荣,忽然发现城池失守急忙回马。花荣拈弓搭箭将董澄射落马下。卢俊义指挥军马一起掩杀过来。混战之中沈骥被董平一枪戳死,陵川兵马死伤大半其余的残兵则四散逃窜而去。

5. 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柴进家财万贯为什么要落草为寇呢?

柴进上山肯定不是为了钱。柴进上梁山其实和林冲的原因差不多,就是逼上梁山。他比林冲略逊一筹,他是被救上梁山的。柴进被逼上梁山,根本原因是对誓书铁券有误解。上梁山后,他再也不提誓书铁券的事儿了,一直到死。柴进是个悲剧人物。悲剧的源头是誓书铁券。

誓书铁券其实不过是宋朝皇帝的遮羞布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改柴荣的后周为大宋,自己当了皇帝。但是他并没有把柴家后人赶尽杀绝。不是他多么仁慈,而是没必要。一是柴家没什么实力,因为实力都在赵匡胤手里。(精心打造了一把宝剑,谁知把自己扎死了)二是赵匡胤想好了对策,避免自己的大宋步梁唐晋汉周的后尘。那就是杯酒释兵权。武将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可是他要是造反就麻烦了。自己就是个很生动形象的例子。估计很早以前,赵匡胤就已经在想这个问题了。
武将都卸甲归田了,大权独揽,一统天下。自己做下的不要脸的事怎么着也得遮掩一下。毕竟,周世宗柴荣对他太好,说亲如兄弟也不过分。哥哥刚死,就把人家产一股脑儿都据为己有,放到谁家,这么做都是不要脸。找补一下,弄个誓书铁券,免死金牌。你们柴家犯了死罪,都可免死。柴家吃了定心丸,赵匡胤又找了点儿脸面。

可是,这脸面其实是个假脸。如果柴家犯的罪对他没有威胁,死罪也无所谓。如果说有威胁,那么,别说是铁券,金券都没用。皇帝想弄死几个人儿,有的是招儿,绝不会给你拿出铁券,公堂对簿的机会。
柴进的悲剧是太迷信宋皇的承诺和法制了皇帝金口玉言,言出必行。最起码,柴进一家是信以为真了。在迷信皇帝承诺的基础上,柴进家族开始了富贵闲人的生活。而柴进在迷信的泥淖里越陷越深。他竟然认为:“遮莫(即使)做下十恶大罪,既到敝庄,俱不用忧心。不是柴进夸口,任他捕盗官军,不敢正眼儿觑着小庄。”

仗着对誓书铁券的迷信,他竟然以为他可以窝藏十恶不赦的罪犯。他资助王伦这样的落地文人做强盗,送林冲这样的杀人犯上梁山,收留武松这样的杀人(未遂)犯,收留宋江这样的杀人在逃犯,设计杀害小衙内。慢慢的觉得自己有了战国四公子的遗风,也能养士三千。心里就有点儿膨胀。其实,这些对皇帝来说都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知道他翻不起什么大浪,也就懒得管他。然而,这些是对柴进来说,却给他造成一种错觉,自己很了不起,谁都不敢惹。既然柴进被盲目自信遮住了双眼,就需要有人让他清醒过来。这个人叫殷天锡。
殷天锡不过是高俅的堂弟的小舅子。殷天锡说:“便有誓书铁券,我也不怕!”柴进的叔叔柴皇城,老实巴交,住在高廉主管的高唐州,仅仅是因为家里的园子好,就被殷天锡盯上了,除了被打了一顿,还责令限时搬出。气息奄奄的柴皇城派人去请柴进帮忙,柴进带着李逵和几个仆人就来了。到了高唐州,柴皇城希望侄子带着誓书铁券到京城告御状。柴进还打算派人去取誓书铁券,告御状。李逵粗是粗,可是个明白人,“‘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
所以说,不论李逵是否打死殷天锡,柴进都不会有好结果。只不过死的地方不同而已,要么死在高唐州,要么死在京城。李逵打死殷天锡,顶多就是加速了解救柴进的进程。毕竟,宋江于名于利,于公于私,都会去救柴进。

柴进实际上就是个无职无权的小地主,只能在下层百姓跟前充充大爷拨开柴进光鲜的外衣,他就是一个无职无权的小地主,在大宋朝廷并没有存在感。自己并无自知之明,反倒觉得是很了不起,广交天下朋友,却没有眼光,结识的人要么是王伦这样的落第秀才,要么是洪教头这样的酒囊饭袋,要么是宋江这样的心机男。真正的英雄武松却不被重视,看破真相的李逵的话却不听不进去。上京城办差却在皇宫刮掉“山东宋江”四字,导致宋江见徽宗未遂,仓皇回山。这样的人,也就是在平头百姓面前装装大爷,落一个仗义疏财的美名。
所以说,柴进上山纯粹是无奈之举。表面风风光光,实际上就是个尴尬的待宰小地主,一个觉着很了不起其实啥也不是的好面子的少爷。捧着一块自己觉着法力无边实际却毫无用处的誓书铁券。也许只有梁山才是他最佳的逍遥地。

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柴进家财万贯为什么要落草为寇呢?

6. 高俅为什么害死卢俊义等人,采取哪些手段达到了目的 对宋江的评价 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历代政府朝廷都有党争,每个政府内部都分成多个党派。高俅等人是一派,而卢俊义等人的所作所为明显是另一个党派的,卢俊义宋江等人的存在明显威胁到了高俅一党的利益。卢俊义和宋江被高俅一党用毒酒鸠杀了(相传是水银)。宋江死前怕李逵闹事,自己一死没人能制得住他,就连带他一起杀了。花荣和吴用在宋江卢俊义死后上吊自杀了。
       对宋江的评价,建国以来上层对宋江的评价并不高,主要说他是投降派,实际上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才这样评价的。我觉得,首先,宋江做的没错,水泊梁山不被招安的话最后的结果跟方腊是一样的。民间有句话叫“上为贼父贼母,下为贼子贼孙,本身是贼,顶风臭八百里”。宋江等人做的再好,再替天行道,依旧脱不下这身贼皮。有人说:宋江应该造反,顶替宋朝。原著中一直叫嚷着造反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就是李逵,而李逵这个人物在书中的形象就是“有勇无谋”(别提什么假装县官审案子什么的,那都是后来电视剧为了效果乱加的,原著中李逵去装成县官也闹了不少笑话)。宋江执意招安,是为了梁山上的一众兄弟,试想,如果不招安,将来呢,即使他们这批人厉害,朝廷奈何他们不得,百年之后呢,宋江等人总有老死的一天,新的接班人能不能继续壮大梁山都是未知数。可以说,招安这一步很有深谋远虑。其次,招安也是负荷大多数梁山好汉的意愿的,108将中,大部分都是官兵出身,就连后期反对招安的武松,在初期也曾对宋江说:待得朝廷招安...这种话,说明梁山上的大部分人还是希望有个封妻荫子的仕途。也就是说,宋江也算顺应民意。第三,很多人说宋江不该打方腊。当时宋朝的情况,北有大辽,西有西夏吐蕃,南有大理,四夷虎视眈眈(此段出自天龙八部游坦之言)。朝廷派宋江去打方腊的方针是没错的,如果朝廷自己派兵打方腊,只怕外强会趁机攻打。而利用宋江去打方腊,一方面可以消灭方腊,一方面保证朝廷的正规军不会有损伤,还可以借机武力威慑其他国家,一举三得。宋江应该也想到这一点。这里说一下方腊的威胁,举个例子:明朝末年李自成反抗朝廷,结果被满洲人渔翁得利进而的了天下。方腊玩大了的话结果应该跟这个差不多,反正他是得不了皇帝,最后不是被大辽,就是被西夏占了便宜。
       其实,个人觉得,按原著的话,宋江最大的错误,是在攻打大辽的时候没有投降大辽。单以个人(抛去国家大义)来说,宋江归辽才是正确的选择。这点吴用军师也曾这么想。整体来说,宋江的出发点是好的,方法也没错,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宋徽宗最后自己也玩了北狩。宋江只是遇人不淑而已。

7. 水浒中前10位好汉和他落草为寇的原因

宋江: 
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 
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卢俊义: 
北京城里的员外大户,绰号“玉麒麟 ”,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被梁山泊吴用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而逃,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乘机逃走。回到北京城,妻子贾氏却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卢俊义同时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俊义,杀了奸夫淫妇。卢俊义投奔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受招安后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后被高俅用药酒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吴用: 
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公孙胜: 
河北蓟州人。梁山人马攻打高唐州时,高廉手下有三百飞天神兵,高廉会用妖法,使宋江折兵损将。吴用让宋江请公孙胜来破高廉。公孙胜是罗真人的大徒弟,名叫清道人。与高廉斗法,大获全胜。高廉驾起一片黑云想逃走,被公孙胜用法术从云中打落后杀死。宋江率梁山好汉闹华州后回到梁山,路过徐州沛县芒砀山,被能呼风唤雨的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拦阻。公孙胜见芒砀山内尽是青色灯笼,就知道有会用妖法的人在内。公孙胜献计用法术破了三人,劝他们归顺梁山,建立奇功伟业。在梁山泊英雄排名次时排行第四,封为掌管机密副军师。宋江受招安后公孙胜回蓟州出家。 

关胜: 
他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使一把青龙偃月刀,精通兵法。原来是蒲东的巡检,后被蔡太师调往梁山泊攻打宋江。关胜一人大战林冲、秦明两人。宋江不能取胜。呼延灼用假投降的办法引关胜兵马进入宋江的大寨,被挠挂钩拖下马鞍活捉。关胜感到宋江有胆识重义气,便归顺了梁山。蔡京调兵进攻梁山,关胜杀败单廷,单廷便投降了梁山。 
受招安后,关胜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在梁山泊英雄中排马军五虎将第一位。 

秦明: 
使一条狼牙棒,武艺高强,在梁山泊英雄中排第七,马军五虎将第三。宋江去清风寨投靠花荣时,被清风寨文官刘高陷害,宋江与花荣被黄信捉拿押往青州,又被清风山好汉燕顺截住相救。青州指挥司统领本州兵马,统制秦明得知花荣谋反,点起五百人马前去捉拿。秦明性情急躁,外号“霹雳火”,有勇无谋,同花荣斗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折兵损将后,秦明掉入陷坑被捉,秦明不肯归顺梁山,仍要回青州,却被花荣用计断了退路,终于投靠了宋江。宋江又将花荣的妹妹许配秦明为妻。在宋江征讨方腊时,被方腊的侄子方杰一戟刺到马下,死于非命。 

呼延灼: 
梁山泊第八条好汉,马军五虎将第四。使一双铜鞭,骑一匹踢雪乌骓马,武艺高强。宋江兵马杀了高俅的弟弟高廉后,高俅推举呼延灼作兵马指挥使攻打梁山泊。呼延灼用连环马连败宋江兵马。金钱豹子汤隆献计徐宁用钩镰枪可以破连环马。吴用设计派时迁去东京偷了徐宁的雁翎锁子甲,骗徐宁到了梁山。徐宁的钩镰枪果然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呼延灼单枪匹马逃到青州,青州知府让他带人攻打桃花山、二龙山。梁山泊人马赶到桃花山、二龙山救援,用计把呼延灼骗到陷坑里活捉。呼延灼投降梁山。 
受招安后,呼延灼被封为御管兵马指挥使。 

花荣: 
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一员。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长枪,箭法高超,有百步穿杨的功夫。清风寨正知寨刘高陷害宋江,花荣得知后造反,大战黄信、秦明,救了宋江。花荣多次用箭法建立奇功。宋江三打祝家庄,花荣射落祝家庄的指挥灯,使祝家庄兵马自乱。 
受招安后,花荣被封应天府兵马统制。宋江被毒死后,花荣到楚州看视,和吴用一起上吊死在宋江、李逵墓前。 

柴进: 
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十,是大周皇帝柴世宗的后代,人称柴大官人,专爱结交江湖好汉。江湖上有“小旋风” 美称。林冲发配沧州,路过柴进庄上,打败了洪教头。柴进家叔柴皇城,在高唐州被高廉的内弟殷天锡欺侮。柴进以为祖上有陈桥让位的功绩,宋太祖发有铁券丹书,不怕殷天锡仗势欺人。谁知殷天锡打死了柴皇城,要霸占柴家花园,被李逵打死。柴进被高廉捉住要判死罪。宋江、吴用带梁山兵马,攻打高唐州,救出奄奄一息的柴进,送上了梁山。柴进在梁山同扑天雕李应一起掌管钱财粮物。 
受招安后,柴进被封沧州都统制。戴宗辞去兖州都统制的官位,阮小七被剥夺官位贬为平民后,柴进推说中风有病,退还官位,在家种田,无病而终。 

李应: 
梁山泊第十一位好汉,同柴进一起掌管钱粮财物。李应原是李家庄庄主,江湖人称“扑天雕”,使一条浑铁点钢枪,背后藏有五口飞刀,能够百步以内伤人。时迁偷吃了祝家庄酒店一只公鸡,惹出事来,被祝家庄人马捉拿。杨雄、石秀求李应搭救时迁,祝家庄祝彪不给李应面子,李应和祝彪交战,被暗箭所伤。宋江攻下祝家庄,李应却不肯投奔梁山。后来李应被知府捉拿,多亏宋江率兵马相救,李应终于上了梁山。 受招安后,李应被封为中山府郓城都统制。

水浒中前10位好汉和他落草为寇的原因

8. 逼迫林冲上梁山,毒死宋江的太尉高俅,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

在《水浒传》中,高俅与蔡京、杨戬、童贯并列为祸乱国家的"四个贼臣",他们沆瀣一气、把持朝纲、排斥异己、贪赃枉法,共同蒙蔽欺骗宋徽宗,把原本清明的北宋搞的民不聊生,很多人不得不逼上梁山。
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高俅,是一个"破浪破落户"子弟,他"自小不成家业",混迹于东京开封府,"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由于劣迹斑斑,被人告发,由官府拿去杖责二十,驱逐出开封府。
高俅在偶然的机会下,凭借蹴鞠中的一招"鸳鸯拐",得到了"浮浪"端王的赏识,留作贴身随从,每日服侍在左右。端王登基为皇帝后,一路抬举高俅作了殿帅府太尉,成了政治上的暴发户。从受他迫害远走延安府的王进开始,很多梁山好汉的苦难际遇,都与高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俅蹴鞠的塑像
从宋江等人收朝廷招安,到受命征讨田虎、王庆、方腊,直至最后梁山好汉们的生死离散,背后都有着高俅等人的阴谋诡计。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高俅并不是《水浒传》所描写的那样,正史中记录他的文字很少。在《徽宗本纪》上曾有两条简单的记载:"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五月壬戌,以高俅为开府仪同三司"。不但正史没为他专门立传,稗官、野史也只有很少的记载与传闻。
王明清所著《挥麈后录》中指出:"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笔札颇工。"可见,高俅因其文才得到苏轼先生的青睐,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后来他偶遇端王,因被端王所赏识而平步青云,并不是完全靠他的阿谀钻营。高俅显达后,"然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问恤甚勤。"说明高俅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
《挥麈后录》说高俅"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父敦复,复为节度使。兄伸,自言业进士,直赴殿试,后登八坐。子侄皆为郎潜延阁,恩幸无比,极其富贵。"

开封清明上河园
宋徽宗为了培养高俅,将他派往名将刘仲武军中,刘仲武深知徽宗将高俅托给自己的目的,在对吐蕃、羌的两次战争中都虚报了高俅的功劳。累加起来的"军功",使高俅及其家族都倍享尊荣。投桃报李,高俅后来在朝堂之上对刘仲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高俅掌管禁军二十余年,在军队训练上搞了不少花架子。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每次主持的军队争标竞赛都是热闹非凡:"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争标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后面的争标竞赛,也要搞出"旋罗"、"海眼"、"交头"等各种花样,令宋徽宗看了很是赞赏。

根据《靖康要录》记载:"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
"高俅在掌管禁军时,私自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把禁军当做私人劳力,不但自己随意指使,还派给当朝的显贵们无偿使用。禁军的日常训练荒废了,战斗力急剧下降,以至于遇到金兵一触即溃。
从这些文献资料里可以看出,在宋徽宗的刻意栽培下,掩盖了文书小吏出身的高俅在军事上的低能。他把禁军当作讨好宋徽宗、结交巴结权贵和谋取经济利益的牟利工具。从其在官场的所作所为和危害程度来看,他至多是个弄臣,不应将其列入"贼臣"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