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经商十八法》《商训》和《十二戒》是什么?内容有那些?

2024-05-09 13:27

1.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商训》和《十二戒》是什么?内容有那些?

十二则 
一是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二是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三是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四是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五是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六是能讨帐。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七是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八是能辨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九是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十是能知机。售宁随时,可称名哲 
十一是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十二是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商训》和《十二戒》是什么?内容有那些?

2. “商圣”范蠡的致富智慧经典《陶朱公商经》

 商圣范蠡的人生
  范蠡(前536—前448)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这是宇宙全才的节奏!)
  按理说此等杰出人才应当受到重用才对,但是啊,当时楚国政治相当乱,小范没有当官的亲戚,想进楚国政治圈没戏啊。于是,跟文种两人商量,一拍即合,走你,去了越国。(一迁)
  越国这边情况是:越王勾践刚刚完成“卧薪尝胆”,从吴国回来不久,正在计划着复仇。
  二十多年后,越国兴起,勾践卷土重来,一举灭了吴国。范蠡知道勾践这人是“可患难不可同享乐”的,于是激流勇退,化名鸱夷子皮,穿着飘飘一袭白衣,带着美女西施,泛舟于五湖之中,游山玩水去了。这个有点传说的成分啊。实际是去了齐国。(二迁)
  到了齐国,父子尽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去相职,定居于陶,也就是今天定陶附近,经商致富,积资巨万,人称“陶朱公”。(三迁)
  司马迁《史记》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人遂尊称陶朱公—范蠡为“商圣”,并根据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将其加工整理成《陶朱公经商十八法》、《陶朱公商训》、《陶朱致富十二戒》、《陶朱五字商训》、《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等,总称《陶朱公商经》,被中国商人奉为经商理财之宝典,而对于为人处事,也益处良多。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帐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糟,粗糟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辨,
  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
  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经商,“天,地,人,神,鬼”五行。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
  人谋: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
  事谋: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货期要准,马虎失信用。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机。进货要严,滥入货价减。出纳要谨,潦草差错多。
  物谋:优劣要清,混淆耗损大。存物要整,散漫难查点。价格要明,含糊多争执。赊欠要审,滥出亏血本。帐目要清,糊涂弊端生。查帐要勤,懈怠滞本金。
  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三略”是聚财的原理,归纳为三点: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意思是说,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莫要使货币停止流动。
  务完物是《货略》的核心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审贵贱是《价略》的核心
  价格问题颇为复杂,范蠡主要强调:“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范蠡说的价格原理,就是货物供求关系的有余与不足;他指出了价格变化中物极必反的规律,“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经营商业的名言。
  《市略》讲资本金营运策略。
  范蠡的“无息币”就是说货物、资金都要不停地循环,运转。他说,如此“则币欲其行如流水。”币即钱,钱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汇。
  正在创业的伙伴或想通过创业改变命运的伙伴,得到这份资料务必珍惜,详细阅读,思考,应用啊!
  《一代大商孟洛川》也是一部值得创业者再三思考的电视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如果找不到,可以给我留言。
   

3. 《陶朱公商训》详细解释?

《陶朱公商训》
1.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有辨人的能力,能判断他人的善恶,则账目就能算清,不会出错。
2.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关者众
能接纳别人,而且对顾客彬彬有礼,提供极佳的服务,如此和你交易的人就自然会增多。
3.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开始做一件工作时,不论中途遇到任何情况,都一定要将它完成。厌旧贪新是商家大忌,绝对不可中途转移目标,要贯彻开始时所作的决定。
4.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将物品好好的整理,并且货品齐全,如此则能吸引更多人的眼光。
5.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不成
经商要有敏捷快速的行动力。如果推拖,犹疑不决,终将一无所成。
6. 能讨账:勤讲不怠,取讨自多
想办法收回债权及顾客的赊账金。也就是“债权回收”要兼具热心与耐心,回收的金额自然多。
7.能用人:因才器使,任事有赖
“要擅於用人”,将事情交给适合的人去做,使适才适所、则任何人都可以倚赖。
8.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凡是能守护自己财产的,必然有它的道理存在,并不是盲目就能守得住的。将这种道理条理分明的说明,让根本不了解的外行人,也能够了解。
9.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对商品要精通。只要能够精确的采购商品,就算多增加一点资本,财务也不会因此失去平衡。
10.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作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巧妙的掌握时机。该卖的时候卖,该存的时候存,不要让机会白白错失。能掌握适当时机来作生意,就能成为商场上的高手。
11.能倡率:躬行以律,亲戚自生
领导者要订下一定的规律约束自己,凡事领先前进。能如此,则上下之间自然能产生亲近感及信赖感。
12.能远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经商时,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应该将眼光放远,连久远的情况也要事先预估。

扩展资料: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朱公商训

《陶朱公商训》详细解释?

4. 《陶朱公商训》详细解释?

第一则:能识人 知人善恶,帐目不负。

第二则:能接纳 礼文相待,交关者众。

第三则:能安业 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第四则:能整顿 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第五则:能敏捷 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第六则:能讨账 勤谨不怠,取讨自多。

第七则:能用人 因才器使,任事有赖。

第八则:能辩论 坐才有道,阐发愚蒙。

第九则;能办货 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第十则;能知机 售贮随时,可称明哲。

第十一则:能昌率 躬行以律,亲感自生。

第十二则:能远数 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5. 商圣范蠡做生意,他的商道十二戒分别是指哪些呢?

关于范蠡这个名字,人们可能不熟悉,但是说到财神,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现如今人们供奉的财神就是范蠡,之所以将范蠡供奉为财神,肯定是有原因的。在范蠡的前半生中,一直是在官场混迹的,后半生才是他的真真正正的起点。
也就是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范蠡选择了隐居,之后范蠡开始经商。此时的范蠡经商的头脑得以展现,正因如此,范蠡的财富不断上升,最终成为了“首富”级别的商人。关于范蠡,大部分人是不了解的,最让后人敬佩的就是范蠡三聚财,三散财。

第二戒:勿虚华。虚华就是虚荣的意思。生意场上,求的是利,而不是所谓的面子,也就是说,因为生意的需要,放下面子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有时候需要“不要脸”的精神,相反,脸皮太薄,过于在意一些虚荣之事,那赚大钱就会很难。

第三戒:勿优柔。这一点肯定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够优柔寡断。如果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就很可能会错过赚大钱商机。第四戒:勿懒惰。即使不是商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也应该懒惰,懒惰的人肯定是不讨人喜欢的。

古代商人做生意,讲究的就是勤快,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最怕的就是懒惰。戒懒惰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更需要一种拼命的精神,万勿懒惰。第五戒:勿固执。固执的人大多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自认为比别人聪明,听不进不同的意见。

这样的性格在各个方面都是很大的错误,历史上很多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导致了问题出现。第六戒:勿强辩。做生意,诚信至关重要,面对诚信问题,最忌强辩。在诚信问题上强辩,最终一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七戒:勿轻出。“货物轻出,血本必亏”,做生意,货物或者说产品是生存之本,在未达成确定的交易前,一定要注意各种保密和保护措施。第八戒:勿贪奢。做生意肯定是想要赚钱的,可问题是,太过贪婪也是会遭到损失的。

生意人要有欲望,因为没有欲望就意味着没有目标,没有发展发展,但生意人又必须在欲望中保持一份清醒。第九戒:勿争趣。做生意的目的就是是赚钱,不是为了相互较劲,争一时之意气。所以不要为了一时的较劲,而忽略了原本的利益。

第十戒:勿薄蓄。这就是说做生意,不管是库存还是资金,平常就应多积蓄,要有所节余,不可孤注一掷。第十一戒:勿昧时。做生意,对于当下的时势潮流以及未来的趋势都要有所理解,切勿在“时”与“势”上犯迷糊。最后一个就是第十二戒:勿痴货。

商圣范蠡做生意,他的商道十二戒分别是指哪些呢?

6. 《陶朱公商训》详细解释?

《陶朱公商训》
1.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有辨人的能力,能判断他人的善恶,则账目就能算清,不会出错。
2.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关者众
能接纳别人,而且对顾客彬彬有礼,提供极佳的服务,如此和你交易的人就自然会增多。
3.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开始做一件工作时,不论中途遇到任何情况,都一定要将它完成。厌旧贪新是商家大忌,绝对不可中途转移目标,要贯彻开始时所作的决定。
4.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将物品好好的整理,并且货品齐全,如此则能吸引更多人的眼光。
5.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不成
经商要有敏捷快速的行动力。如果推拖,犹疑不决,终将一无所成。
6. 能讨账:勤讲不怠,取讨自多
想办法收回债权及顾客的赊账金。也就是“债权回收”要兼具热心与耐心,回收的金额自然多。
7.能用人:因才器使,任事有赖
“要擅於用人”,将事情交给适合的人去做,使适才适所、则任何人都可以倚赖。
8.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凡是能守护自己财产的,必然有它的道理存在,并不是盲目就能守得住的。将这种道理条理分明的说明,让根本不了解的外行人,也能够了解。
9.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对商品要精通。只要能够精确的采购商品,就算多增加一点资本,财务也不会因此失去平衡。
10.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作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巧妙的掌握时机。该卖的时候卖,该存的时候存,不要让机会白白错失。能掌握适当时机来作生意,就能成为商场上的高手。
11.能倡率:躬行以律,亲戚自生
领导者要订下一定的规律约束自己,凡事领先前进。能如此,则上下之间自然能产生亲近感及信赖感。
12.能远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经商时,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应该将眼光放远,连久远的情况也要事先预估。

扩展资料: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朱公商训

7. 商圣范蠡做生意,他的商道十二戒分别是指哪些呢?

关于范蠡这个名字,人们可能不熟悉,但是说到财神,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现如今人们供奉的财神就是范蠡,之所以将范蠡供奉为财神,肯定是有原因的。在范蠡的前半生中,一直是在官场混迹的,后半生才是他的真真正正的起点。
也就是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范蠡选择了隐居,之后范蠡开始经商。此时的范蠡经商的头脑得以展现,正因如此,范蠡的财富不断上升,最终成为了“首富”级别的商人。关于范蠡,大部分人是不了解的,最让后人敬佩的就是范蠡三聚财,三散财。

第二戒:勿虚华。虚华就是虚荣的意思。生意场上,求的是利,而不是所谓的面子,也就是说,因为生意的需要,放下面子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有时候需要“不要脸”的精神,相反,脸皮太薄,过于在意一些虚荣之事,那赚大钱就会很难。

第三戒:勿优柔。这一点肯定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够优柔寡断。如果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就很可能会错过赚大钱商机。第四戒:勿懒惰。即使不是商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也应该懒惰,懒惰的人肯定是不讨人喜欢的。

古代商人做生意,讲究的就是勤快,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最怕的就是懒惰。戒懒惰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更需要一种拼命的精神,万勿懒惰。第五戒:勿固执。固执的人大多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自认为比别人聪明,听不进不同的意见。

这样的性格在各个方面都是很大的错误,历史上很多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导致了问题出现。第六戒:勿强辩。做生意,诚信至关重要,面对诚信问题,最忌强辩。在诚信问题上强辩,最终一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七戒:勿轻出。“货物轻出,血本必亏”,做生意,货物或者说产品是生存之本,在未达成确定的交易前,一定要注意各种保密和保护措施。第八戒:勿贪奢。做生意肯定是想要赚钱的,可问题是,太过贪婪也是会遭到损失的。

生意人要有欲望,因为没有欲望就意味着没有目标,没有发展发展,但生意人又必须在欲望中保持一份清醒。第九戒:勿争趣。做生意的目的就是是赚钱,不是为了相互较劲,争一时之意气。所以不要为了一时的较劲,而忽略了原本的利益。

第十戒:勿薄蓄。这就是说做生意,不管是库存还是资金,平常就应多积蓄,要有所节余,不可孤注一掷。第十一戒:勿昧时。做生意,对于当下的时势潮流以及未来的趋势都要有所理解,切勿在“时”与“势”上犯迷糊。最后一个就是第十二戒:勿痴货。

商圣范蠡做生意,他的商道十二戒分别是指哪些呢?

8. 商圣范蠡的经商之道

 范蠡是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一个功臣,是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越王勾践身边的一名谋士,也是一名出色的商人,为人博学多才,谦逊有礼,懂得明哲保身,深受世人好评。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在三户邑,虽然家贫但对从小便有大志,热爱读书,十分刻苦。
  公元前516年,二十岁的范蠡遇见好友文种,两人趣味相投,在思想上也有着同样的见解,后来两人深知楚国政治腐朽,官府黑暗,他们空有一身本领却不得起用,甚是失望。于是公元前511年,两人相约共入越国,投身于越王。虽为越王的门下,但是范蠡却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长处,当时越国和吴国交战之猛,后越国败于吴国,范蠡和文种方被起用。
  范蠡提出委身求和的策略,委身求全以换来他日反攻时日,并献上灭吴九策。公元前490年。隐忍的勾践得以反国,范蠡等人一同归返,之后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在勾践身边为他辅佐提供策略,最终在公元前473年,大败夫差,使其身亡,而在公元前468年,范蠡帮助勾践重得霸业,成为一方霸主。
  同年,范蠡便辞官而去,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泛舟五湖四处经商,范蠡为出色的商人,有着惊人的经商之道,所得之财均散尽以救济贫困之人,为世人所称道。公元前448年,范蠡病逝,享年八十八岁。范蠡一生的政治抱负起于越国也终于越国,帮助勾践灭了吴国成为一方霸主后,深知功高盖主的危险便辞官而去。
  范蠡学识惊人,博览群书,学识广泛,对经商之道很有见解,颇有远见,卓尔不凡的经济活动使范蠡家财万贯。范蠡一开始离开越国到了齐国之地,在这里赚了他的第一桶金,逐渐名声渐大,不凡的经济头脑被齐国人看中,便进宫当了为期三年的宰相。这次也依旧是范蠡主动提出辞职的,他深知一介布衣能官至宰相实属不易,为免祸事便离去。
  为避免政事,范蠡到了陶地定居(后人为纪念范蠡称此地为定陶)。范蠡做生意主张掌握时机,把握现有资源,通过交换赚取利润。一次范蠡到一个镇上经商,这里有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后,留下的大湖,遂百姓于此居住,安居乐业。范蠡很快发现当地盛产核桃、野味等山货,由其缺少食盐、日用品等,范蠡由此发现商机,便高价收购当地山货,经过分类等将这些山货售往各地,而后再回购食盐等物品卖到此地,一来一往,范蠡赚取了很多。
  故这个行为吸引了更多商家像范蠡学习,带动了此地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该地百姓的供货的积极性,渐渐的人们都变得富有起来。范蠡的生意经,不仅能使他自己变得富裕,也很好的带动经济发展,与民同富。范蠡本是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帮助他雪耻灭国之辱,成就霸业。因范蠡深知越王品性,故在成为复国一大功臣后,范蠡便请辞离去,以保性命。
  后范蠡因卓越的商业头脑,成为史上的商圣,因定居于定陶,在这里再一次发家致富,故有“陶朱公”之称,后世人以“陶朱公”形容富甲之人。范蠡被世人冠以“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典型人物,他前后三次散尽财物,或是救济贫困的家人,或是给困苦的百姓,对于财物从不吝啬,即使散尽钱财,凭借其能力又很快能聚集财物,成为富甲之人。
  且说范蠡从越国离开到了齐国,在这里带着家人进行苦耕劳作,不出数年便家财万贯,成为名人,齐国人听说范蠡精明的头脑,便让他出任齐国宰相,拥有很多财富。但没出三年,范蠡因位居高位深感不安,便辞官而去,自己的财物均散给以前的邻居们和需要帮助的人,带着重要的财物而去。
  随后范蠡便到了贸易中枢的地段定陶,范蠡对这里考察了一番,认为是贸易的最佳地点,经济繁荣、商业往来频繁,是一个重要的商业通道,在这里可以致富,于是范蠡便自称“陶朱公”,在这里范蠡发挥他先进的经济之道,贸易流通十分谨慎,很看重时机,随没过多久便家财上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