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有什么作用

2024-05-18 03:03

1. 中国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有什么作用

凭借全球化经营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中国银行组织的人民币国际化业务调查涵盖境内外3000多家企业,是迄今为止样本数量较大、覆盖区域较广的人民币国际化业务调查之一,在此基础上统计整理形成的《白皮书》,其权威性和参考价值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同。]
[2014年,中国银行在上年度全球客户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一是进一步扩大了调查样本,收集的有效问卷反馈较上一年度增加200多份,总计达3162份,其中来自境外企业的反馈807份,较上年增加105份,涵盖境外22个国家和地区;二是更新了部分问卷选题,及时反映企业对跨境人民币业务新形势、新市场和新产品的看法;三是增设了“走进全球财富500强的人民币”专题调查,以反映大型跨国企业使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的总体状况。全球财富500强中,开展跨境经营的非金融企业384家,本次调查得到了其中147家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反馈,客户覆盖率约为38%。]
[中国银行以“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为战略目标,是人民币国际化业务规模最大、参与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最为活跃、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专业能力最为突出的大型跨国银行集团。中国银行编制并发布《中国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白皮书(2014年度)》,旨在从银行所服务的客户维度反映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发展状况,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关注并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帮助客户更好地选择和使用人民币国际化产品和服务,共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更好更快发展。]
  ·境内外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预期更加积极,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客户需求基础更加深厚
  ·人民币在境外第三方之间的收付使用水平明显改善,国际计价职能进一步增强
  ·境外人民币金融服务更加普及,产品种类更加丰富。结算产品是普及程度最高的跨境人民币产品,对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性的影响最突出
  ·财富500强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参与更为广泛,对待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加成熟,对人民币结算产品的使用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中行人民币国际化产品和服务受到客户积极评价,海内外一体化服务水平最受客户认同
  一、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
  (一)境外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预期更加积极
  与2013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受访境外企业对“人民币可能成为十分重要的国际货币,地位和作用可能接近美元和欧元”的认同度达到41%,较去年提升10个百分点,而认为“对人民币国际地位和作用还不好评估”的企业占比下降4个百分点,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经过5年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对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前景和地位形成更加积极的认识和判断。
  (二)境内企业对人民币跨境交易使用水平的评估更加乐观
  境内企业对未来5年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比例持有更加乐观的预期,认为人民币在对外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比例将超过40%的企业合计占受访企业的17%,较去年提升了7个百分点;认为人民币结算使用比例将处于20%-30%之间的企业占比为33%,也较去年提升7个百分点。
  (三)跨境人民币的使用意向进一步提升
  约有87%的境内企业和69%的境外企业打算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或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收付结算中的使用比例,分别较2013年的调查结果上升了10个和8个百分点。
  二、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状况
  (一)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水平明显提高
  受访企业在跨境交易中实际使用人民币的水平较去年有了明显提高。境外企业进出口过程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比例超过15%的企业占比达26%,比2013年的调查结果提升了10个百分点;人民币结算比例不足5%的企业占比则下降了5个百分点。对境内企业的调查反馈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
  (二)人民币境外流转取得积极进展
  境外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对手区域分布呈分散化趋势。在2013年的调查中,仅有10%的境外企业反馈其与中国大陆以外的第三方之间发生过人民币跨境收付,而2014年这一比例提升至41%,其中反馈与日韩及东盟、欧洲和美洲发生过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境外企业占受访境外企业的比例分别为8%、4%、2%。
  调查显示,中国大陆以外第三方之间发生人民币收付的企业分布区域较上年度更加广泛,发生在第三方之间的人民币往来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境外流转使用水平,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所取得的一项重要进展。
  (三)人民币计价结算主动权明显改善
  反映人民币计价主动权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当汇率变动对境内企业不利时,境内企业是否能基本坚持本方报价,使价格不受或少受汇率变动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反馈“完全坚持本方报价、外商让步较多以及双方对等让步”三种情形的境内企业比例均出现一定提升,而反馈“本方让步较多”的比例有了明显下降,这说明境内企业本币报价的主动权有了较大改善。总体来看,境内企业人民币计价主动权仍相对偏弱,在汇率变动不利时,完全接受外商报价而承担汇率风险的企业仍占受访境内企业的26%。
  此外,对比2014年和2013年两次调查结果还发现,在进出口业务中,外商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的比例稳步提升,不接受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明显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方企业选择以人民币结算的主动权趋于改善。
  三、人民币国际化产品和服务
  (一)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中,结算和贸易融资的普及程度最高
  从境内外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的使用情况来看,63%的受访境内企业和38%的受访境外企业在过去一年中曾经使用过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25%的受访境内企业和14%的受访境外企业使用过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表明跨境人民币结算与融资是最普及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客户参与度最高,而人民币现金管理、贷款及发债等产品的使用水平相对较低。
  调查还显示,境外企业对人民币贸易融资的使用水平低于境内企业,这反映出境外企业可能更偏向于以本币进行贸易融资;境内外企业对外汇交易产品使用率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人民币相对境外企业是外币,外汇兑换需求更高。
  (二)对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的需求更趋多样化
  调查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境内企业打算在未来进一步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的使用水平,有望推动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的使用比例继续提升;接近20%的企业打算提高人民币外汇资金交易的使用水平,表明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意识逐步增强;约7%的企业打算增加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的使用水平,这一趋势意义十分积极,表明企业“走出去”对人民币“走出去”的拉动作用有增强趋势;此外,打算使用全球人民币现金管理产品、到海外市场筹资的企业也分别占有一定比例,反映出境内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的需求逐渐多元化。
  (三)境外人民币金融服务更加普及,产品种类更趋丰富
  与2013年的调查结果相比,2014年受访境外企业中,反馈当地有3家以上银行提供人民币金融服务的比例上升了8个百分点,而反馈当地只有1-2家银行提供人民币金融服务的比例大幅下降。调查还显示,境外人民币金融产品的种类也更趋丰富,反馈当地银行能够提供3-5种人民币金融产品的比例较2013年提升7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境外银行加入人民币市场并尝试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离岸人民币市场广度和深度,提升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服务整体水平。
  (四)中行海内外一体化服务最受客户认同
  中行服务最让客户满意的因素排名中,“境内外协作水平好、一体化便利程度高”等选项的客户认可度最高;“服务价格有竞争力、海外服务能力强、提供配套融资”等也得到较高认可,客户满意度较为接近,这些因素反映出中行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凭借海外机构优势网络、海内外良好的协作联动,以及同等服务品质下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客户在使用中行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时获得了满意的体验。
  四、走进全球财富500强的人民币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在全球金融资本流动、技术转移、供应链管理、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活跃于国际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客户群体,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广泛参与跨国境、多币种的贸易收支和资本运作,在推动货币国际化使用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人民币在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的普及和使用情况如何,是了解人民币国际化使用水平的一个重要观察维度。为此,本次调查将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作为一个单独群体,对其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与调查总体样本进行比较,以期反映财富500强看待和使用跨境人民币的具体特征,更好地揭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状况。
  (一)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更加乐观
  境外财富500强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预期较受访境外企业整体更为乐观。有45%的受访境外财富500强企业认为未来人民币可能成为十分重要的国际货币,地位和作用接近美元和欧元,这一占比高于境外企业样本总体水平。
  但是也有28%的受访境外500强企业对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暂未做出明确评估,这一比例同样高于境外企业样本总体水平,表明仍有不少境外财富500强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的预期尚不明确。
  (二)参与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领域更广泛
  调查显示,财富500强企业参与人民币国际化的领域更广,更注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的丰富性。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财富500强企业中,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开展人民币信贷和贸易融资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企业样本,表明财富500强企业对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参与更为活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人民币借贷、发债与人民币资产配置。
  (三)使用人民币的意向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更小
  70%的受访境外财富500强企业认为,2014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没有对公司使用人民币的意向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一比例较境外一般企业样本高11个百分点。
  调查还显示,境外财富500强企业中不保留汇率风险敞口或管理净汇率风险敞口的企业占比较境外一般企业样本高6个百分点,表明境外财富500强企业相对更加注重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的对冲和管理,其使用人民币的意向受短期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小,对人民币币值保持长期稳定更具信心。
  (四)银行品牌和国际化经营优势是选择合作银行首要考虑因素
  在“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是否提供信贷支持、价格竞争力、产品组合是否完善、银行品牌及国际化经营优势”等诸多企业选择跨境人民币业务合作银行的考虑因素中,将“银行品牌和国际化经营优势”置于首要位置的财富500强企业占比最高,其次对“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也给予较高的考虑权重。
  境内财富500强企业其次考虑的重要因素依次为“是否提供信贷支持”以及“产品组合是否完善”,境外财富500强企业其次考虑的因素依次为“是否提供全球现金管理”以及“资金收付是否安全快捷”,反映出境内财富500强企业看重银行的信贷资源投入及产品完善程度,而境外财富500强企业更关注现金管理服务质量及资金收付是否安全快捷,两者存在不同的偏好。
  五、结论和启示
  (一)人民币国际化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逐步形成
  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础是客户需求。与2013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本年度受访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化地位和人民币跨境流通使用水平的预期更加积极乐观;实际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稳步提高;中国大陆以外的第三方之间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的范围和规模明显上升;跨境人民币使用意愿持续高涨。从这些积极变化中可以看到人民币国际化自我发展的蓬勃内生动力。未来一系列新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政策将更进一步增强这种动力,逐步形成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网络效应,即使用跨境人民币的客户越多,使用人民币的支付结算成本会降低而便利性会提升,从而吸引更多客户加入使用跨境人民币的行列,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
  (二)人民币计价结算职能进一步增强
  调查显示,当境内企业面临不利的汇率变动时,表示能够完全坚持本方报价或者外方做出较大让步的企业占比在逐步上升,而反馈本方做出较大让步、承担更多汇率变动损失的企业比例明显下降,说明境内企业以人民币定价的主动权逐步得到改善,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在规避对外贸易汇率风险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三)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应完善基础产品,推进关键产品创新
  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境外企业认为交易结算是否便利是影响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性的主要因素,跨境人民币结算和融资等传统产品是受访企业中使用最为普及的产品。这些调查结果说明,进一步推广人民币跨境使用,仍应着眼于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基础产品,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提升资金结算的安全、快捷和便利性。
  同时,外汇交易、全球现金管理等组合产品也是境内外受访企业在跨境交易中关注度较高的产品。其中,外汇交易产品是衔接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纽带,是管理汇率风险的重要工具;全球现金管理是便利跨国经营企业加强全球资金归集使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推进上述关键产品的创新,如开发更多人民币直接交易品种,拓宽资金归集和运用渠道等,对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应关注和服务跨国经营及走出去企业
  调查显示,财富500强企业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更加全面,不仅有人民币收付需求,也有人民币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此类企业的人民币业务发展对于活跃离岸人民币市场供求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还显示,境外设立的中资企业是跨境人民币结算使用比例最高的境外客户群体,也是推广普及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融资潜力最大的客户群体之一。跨国经营企业和“走出去”企业将成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带动者,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将为相关企业带来更多的融资结算便利,为企业跨境经营提供可靠保障。

中国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有什么作用

2. 谈谈你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认识

从全球金融竞争与格局变迁史的视角观察,中国迟早会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国际主导性储备货币的新旧更替周期比较长,国际货币格局变迁、主导货币的惯性尤其是历史机遇能否到来是制约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美联储在1913年组建后旋即成为全球最强的中央银行。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金本位制,美国之外的资本主义经济全面崩溃,美国借此登上全球首席经济强国宝座。全球75%的黄金储备流入美国;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美元加冕全球货币王位。美元成为全球最重要或几乎唯一的储备货币、国际清算货币、价值储藏手段、金融交易货币和财富计价单位。不过,从1913年到1944年,美国终究还是花了30年时间才从英国人手里接过了金融权杖。美国心里太清楚,要从满身密布金融神经的英国人手上取得金融主导权殊为不易。某种意义上说,若不是两次世界大战耗尽了大英帝国的国力,美国恐怕不会如此顺利达成梦寐以求的目标。而今,国际金融格局变迁面临的环境与60余年前相比已大为不同。在相对和平时期实现国际金融格局的平稳过渡不仅需要经济实力的成长,更需要后起国家提高博弈水准。
  人民币国际化应是中国经济实力、金融市场发育以及国际货币体系需求“有机结合”的产物。从长远看,人民币最终可能超越欧元,成为比肩美元的世界货币。但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内生的过程,而非程序化的操作。
  从一国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的历史经验来看,以经济规模成长和贸易投资扩张为代表的经济实力壮大是一国货币迈向国际化的内生动力,而金融市场发育以及金融监管水准的提高是本国货币国际化的配套条件。中国今天在经济规模上远未达到可以抗衡美国的程度。2012年的GDP只相当于美国的52%。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尽管中国经济规模有可能在2020年前超过美国,但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要全面超越美国,需要的时间跨度至少需要20年!何况美国在这20年间决不甘于被超越。至于人民币要攻占早已深度嵌入到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体系中的美元地盘,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资本项目国际化的前提是成熟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无所不在的风险意识以及高水准的金融监管机制,这些目标至少在五年内难以实现。尤其在人民币汇率、资本账户管理、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改革等中国金融发展的四个核心层面上,我们仍面临着极为艰巨的挑战,需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拓展。如今,中国经济还面临内外失衡,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几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在上述这些约束条件尚未解除的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有一套面临2020年乃至2030年全球经济竞争态势的前瞻性金融战略,我们可以给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期待人民币早日成为力量杠杆,但中国在全球金融分工地位的提高,远非人民币国际化即能实现。对此,我们理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3. 简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什么?

你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发挥着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存的功能,即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后可能面临人民币汇率风险、利率市场化成本、监管成本增加、信心成本、政策偏离成本等。积极为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选择合适的机遇和制度安排,逐步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最终取决于其综合经济实力。中国经济的崛起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和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保障。拓展资料:一:什么是人民币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人民币的主管部门,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刷和发行。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二级货币单位为焦、分。一元等于十角,一角等于十仙。人民币的符号是元拼音的首字母,大写y加上两条横线,即“¥”。人民币发行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71个年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它逐渐得到改善和提高。到2020年,发行5套人民币,形成纸金属币、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除1分、2分、5分硬币外,第一、二、三套人民币已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币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1角、5角纸币除外)。 5角1元硬币)。流通人民币主要是1999年、2005年、2015年、2019年和2020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此召开的会议上透露,将争取尽快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会议认为,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探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简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什么?

4. 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一些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迫在眉捷,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这要求我国必须排除障碍,巩固和完善基础,制定适当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本文在货币国际化要求的基础上,归纳出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货币国际化的职能要求
        
        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国际货币的职能是其国内职能在国外的扩展,国际货币具有三种传统的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一)价值尺度职能
        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国际货币作为一种单位价格,可以用来衡量或表现国际市场上所有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比较。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同的信用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作为国际货币,必须保持其币值的稳定,否则就会引起汇率的波动,增加持有该种货币的风险。
        (二)支付手段职能
        国际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国际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存在,在国际贸易的结算和国际债务及信贷的偿付方面发挥着作用,表现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如贷款的到期偿付等。国际货币既可在个人商品与劳务交换中作为交易货币,也可被官方机构作为干预货币,用于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和为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融资。此时,影响该职能的主要因素就是交易的规模,包括实物贸易规模和金融交易规模。
        (三)储藏手段职能
        由于国际货币在国际经济交易中的可自由兑换性,决定了它是国际社会财富的代表。因而,国际货币的积存即是国际社会财富的储藏,例如我国居民所持有的美元存款和我国官方储备中的外汇储备,就是执行了国际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国际货币在个人交易中作为资产货币,是个人在持有对外资产时使用的货币;在官方机构中作为储备货币,是政府在持有官方对外资产时使用的货币。该种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和收益性是影响价值储藏职能的主要因素。
        
        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经济和不断提升的国际竞争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中国现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脆弱的金融体系还难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障碍。这些障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币还不能实现完全的可自由兑换
        在通常情况下,货币自由兑换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不可兑换;二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可兑换;三是完全可兑换,即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均可自由兑换。1996年12月以来,人民币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对外贸易收支的外汇管制已经放开,但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的限制,虽然有助于抵御国际资本对中国的冲击,也使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跨国流动大大受限。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资本项目没有彻底开放,人民币就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也就不可能是完全国际化的,虽然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国际化不等于货币自由兑换,指出有些货币还未完全兑换的国家也实现了国际化,但这种国际化只是浮于表面的,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化。
        (二)利率、汇率形成机制还未实现完全市场化
        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利率和汇率作为货币的使用价格也必须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市场化和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制是美元、欧元、日元等世界货币的共同特征。
        利率市场化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市场化的利率能反映真实的货币借贷资本市场的供求状况,能为政府提供相对真实的市场经济状况,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更为灵活有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自1996年起实行,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未完全放开,对一般存款利率一直严格管制。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能够较真实反映该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较客观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尽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但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即银行结售汇制及对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外汇银行实行额度管理,也使得我国外汇市场是一个供求关系不对称的市场,中央银行对汇率的生成具有很大程度的控制权,由此形成的汇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 
        (三)金融市场还不发达且金融监管还不健全
        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该货币发行国必须拥有一个较为开放的、交易规模巨大、体制健全的金融市场。我国国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黄金交易市场等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但总体上,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滞后,如债券市场结构发展还很不平衡,企业债所占比重过低;外汇市场极不发达,交易不够活跃,交易量相对我国经济和贸易总量依然显得微不足道。
        货币国际化将使一国的金融风险增加,国外持有者可以在短期内取得大量该货币,一旦该国的某一经济环节出现问题,便会成为国际投机家进攻的目标,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这就要求该国政府要有很强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监管部门刚刚建立,还需时日以完善其监督管理职能,还远不能够应对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风险。
        (四)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的影响力不足
        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该国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从根本上是该国经济实力的一种反映。一个总量较大的经济实体可以为本国货币提供较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有实力抵御经济的外部冲击;国家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实力越强,其货币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强,给交易者带来的信心越足。从IMF2009年4月的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4016.14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142646亿美元)和日本(49237.61亿美元)。但中国人均GDP只有3315美元,排名第106位,而且基尼系数较高、贫富分化较大。
        而在国际上,实施本币国际化战略的国家人均GDP普遍已超过1万美元。就经济实力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国货币的输出主要是通过贸易逆差和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强有力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地位对本币的国际化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无论总量还是国际分工地位,都还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我国的对外投资也处于初级阶段,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还受到很多政策上的限制。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556亿美元,第一次突破500亿美元,同期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减少到14491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仍只占不到4%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不相适应。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针对上文提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以下路径,以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参考。
        (一)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应遵循“有序、积极、稳妥”的开放原则,首先实现资本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在此基础上再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根据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可以采取“先长期资本流出入,再短期资本的流出入;先证券投资,再银行信贷;先债权类工具,后股权类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先发行市场管制,后交易市场;先境外筹资,再非居民境内筹资;先金融机构,再非金融机构和居民个人”的顺序,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二)推进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
        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利率体系,央行应该放弃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直接干预,而转向通过再贷款利率、贴现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影响拆借市场利率、银行存贷利率和债券收益率等市场利率。进一步扩大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逐渐使利率水平及其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议价决定。同时,完善货币和资本市场,丰富市场上的交易品种,逐步扩大企业融资中市场利率的比重。
        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适时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加快外汇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推出更多的规避风险的外汇市场工具,如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这样才有利于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保证外汇市场的平稳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顺利发展。
        (三)完善金融市场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加快发展和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股票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逐步培育离岸金融市场。同时,也要注重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等的协调发展,建立各市场之间稳定、规范、合法的市场准入和资金流动渠道,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充分发挥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5. 银行国际化对我国银行业有哪些正面影响

1/促进我国银行国际化的步伐。
2/完善我国银行体系
3/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
4/促进竞争,提高服务质量。
5/金融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银行国际化对我国银行业有哪些正面影响

6.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专家给出答案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专家给出答案

7.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影响有两方面,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
1,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1),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推行国际贸易的人民币计价结算,能给外贸企业带来减少审批环节、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营运成本等贸易便利化好处。特别对那些长期与中国贸易往来、近期本国货币波动较大、进出口融资困难的海外厂商而言,无疑是增加了一条新的信贷渠道。
(2),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来计价和结算,这样讲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美元等外汇储备的收入;进口产品可以用人民币支付,这样可以用纸币换来实物性的商品。
(3),人民币国际化能使我国获得铸币收益:如果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货币本位币的话,中国可以因此获得一份铸币税收益。这个数量的大小取决于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其他国际化货币的竞争能力。
(4),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构建多极化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用美元、欧元、日元走入低谷的情势,扩大人民币行使国际结算、投资和储备职能的范畴,有效分担现有国际货币承受的压力,不仅是推动国际金融规则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方向演进,更是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未来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2,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1),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
(2),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
(3),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8. 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仍然存在众多障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对外价值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妨碍经济政策自主性。其中,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将成为最大问题。因为在金本位的黄金时代,英国虽然存在庞大经常项目顺差,却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地输出了大量英镑;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动性。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贸易顺差最大国之一,但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然较小。而且,纵观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的实践,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要求该货币发行国应具备以下条件:占有全球经济较大份额的经济实力,政治上高度稳定,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中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尚存在诸多不足。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与货币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大规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础并不稳固。现有经济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初见成效,但仍存在难以支撑人民币迅速实施国际化进程的诸多问题。如利率市场化问题、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问题、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问题等。以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为例。中国之所以采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渐进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创造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简言之就是,稳定的宏观经济、健全的微观机制、健康的金融体系、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利的国际环境。显而易见,当前中国尚未完全具备上述条件。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着众多的矛盾,还很不稳定,微观机制有待健全,金融体系较为脆弱,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国际环境较为严峻。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提条件的成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渐进模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