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意义?

2024-05-06 00:08

1.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意义?

对宏观经济不会产生紧缩效应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不会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紧缩效应?专家否定了这种忧虑。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表示,汇率制度变化,但汇率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会特别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汇率升值对经济产生紧缩效应只是一种静态观点,是假定企业对汇率变动不做任何主动调整。但从过去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调整能力很强。而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汇率升值的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明显的贸易顺差。这是因为企业调整了市场营销策略和提高了竞争力。

  汇率升值后,一部分利润水平较低的企业竞争力将受到很大挑战,但对于其他企业的影响不会很明显。巴曙松还认为,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这促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组合资源,利用价格调整购买更便宜的资源,也有利于国内消耗资源的减少。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汇率调整对国民经济是有利的。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仍然非常强劲,GDP增长率比9%的潜在增长率还高0.5个百分点。在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中,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状况良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外贸不平衡。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有很大外贸顺差,造成了资金更多地向外向型经济比重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倾斜。而内陆地区在这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因此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加大。汇率的调整,将使出口放缓,从而协调地区、行业的发展。从企业的角度看,汇率调整也使得技术含量高的出口型企业在竞争中胜出,而过多依靠价格竞争而生存的企业则会被逐步淘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表示,汇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出口虽然对汇率敏感,但对国际经济增长的大环境更敏感。从总量看,即使汇率升值10%,在没有考虑国际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从长期看可能把出口值拉下来10%,短期也就2%左右的影响。如果把国际经济考虑进来的话,中国出口未必下降。因为国际经济增长1%,对我国出口的拉动是6%。

  从结构看,升值主要影响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塑料等,而不是有很强的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升值有利于改善贸易结构,一定程度上抑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与贸易制裁相比,升值显然是一个更优选择。

  汇率恢复了经济杠杆的本来特征

  此次汇率改革,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

  如何理解这种制度安排?巴曙松认为,这是为了达到我们的政策目标,综合了几种不同的汇率制度之间的功能和优点而形成的。总体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政府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参考一篮子货币,一方面保持了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力,另一方面扩大了浮动范围。而且一篮子货币更大的价值在于保持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短期内不受冲击。

  巴曙松强调说,这次调整的重大意义在于,从97年至今一直僵化的汇率制度得到改变,汇率恢复了作为经济杠杆工具的本来特征,汇率是个价格信号,要经常波动。至于何时放宽浮动空间,巴曙松认为这取决于一篮子货币的选择和权重。

  李扬则称,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安排,参考一篮子意味着不需要对外公布,使得汇率制度变被动为主动。

  至于幅度,巴曙松称,汇率杠杆实际上就像一个生锈的机器,长时间没有运转,现在运转起来了。因此必须给经济体一个调节和适应的时间。所以过大的扩大也是不合适的。

  哈继铭认为,接下来汇率连续升值的可能性不大,这次升值是在中美取得一定的共识和谅解之下作出的行动,不可能升值之后美国政府还在继续要求升值。从中国经济本身看,虽然增长速度很高,但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高。所以经济平稳期是汇率改革的最好时机。

  范剑平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人民币也存在一些贬值因素,也许将来还会贬值。另外,汇率水平的调整并不是汇率改革的最主要部分,建立一个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机制才是最主要的。不过,可以断言,即便是在将来,中国汇率的调整也不会出现一次性大幅度的变化。

  央行货币政策将更有效

  此前,很多专家认为,在僵化的汇率制度下,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很大挑战。巴曙松表示,不可能在维持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同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资本流动。现在通过改革,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在波动幅度变大的情况下,投机热钱的减少,使被动的货币投放也随之减少。央行可以主动进行货币信贷的调整,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那下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会不会有所变化?范剑平表示,上半年的货币政策已经为汇率调整做了足够的准备,当前的货币供应水平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一致的。今年6月份,货币供应和信贷政策都有大幅度的放松。可以说,当前的银根比较宽松,没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大幅扩张。

  哈继铭也认为,央行年初确定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针不会改变。由于升值幅度很小,因此也不需要采用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但小的调整还会有,比如在冲销外汇占款的力度上可能会放松,并保持基础货币的稳健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722/07411823879.shtml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意义?

2. 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   1994年: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2010年4月13日,第四次胡奥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态度强硬,超出国际市场的预期。他强调中国致力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但只会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

3. 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历程

2005年7月21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为8.11:1。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每天在0.3%的范围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每天浮动幅度在1.5%以内。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逐渐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 

  2005年9月23号,央行宣布,从当日起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浮动幅度扩大到3%。 

  2006年1月4号,我国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做市商制度。 

  2006年5月15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 

  2007年1月11号,人民币对美元突破7.8关口,同时13年来第一次贵过港币。 

  2007年5月21号, 央行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日波动区间的上限至0.5%。 

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历程

4.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基本概念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指中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在不同的时代,为了适应中国自身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变更的过程。
  一、基本概念:
  汇率也称汇价,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兑换另一国家或地区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调节杠杆。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或出售的商品都是按本国或本地货币来计算成本的,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变革历程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
  1994年: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等七家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5.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介绍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指中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在不同的时代,为了适应中国自身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变更的过程。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介绍

6. 人民币汇率将实行市场化改革了吗?

据报道,从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有“三驾马车”值得关注,其中之一就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均衡态势,离不开背后的市场化改革。

报道称,金融市场有两个核心的价格,一是对内利率,二是对外汇率。目前来看,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实现,汇率市场化还待进一步提升,长远来看,推动汇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价格的市场化能决定资源最优配置,长远看,推动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是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必然要求。

专家表示,从目前经济工作总基调来看,稳中求进是最基本的要求,包括了怎样维持经济稳定健康增长;改革方面则考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从货币政策层面还是促进改革层面,深化汇率市场改革都是出于综合考虑的结果。

希望人民币的汇率可以早日实现市场化!

7. 人民币汇率调整有什么目的

汇率问题作为一个货币问题肯定是派生的问题,原生问题应该是经济问题,是贸易问题,贸易问题原生于生产问题和生产布局重新调整的问题,看透这层逻辑问题,措施就应该比较好选择了。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第二个好处是,有助于提高国家形象,有助于中国更广阔地参与国际事物,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对话有一个稳定的基础,这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它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
目前如果不坚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会在诸多方面造成消极影响。首先,会造成内部的不稳定。前一段时间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自己内部先乱起来,结果造成极大的压力。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目前我国居民有四千六百多亿私人外币资产,包括存在境内和境外的。这已经足够大到能够对我们金融体系稳定产生影响的程度。
其次,会造成外部不稳定。今年1-8月份,一方面外币储备增长非常快,另一方面外债在增加,这意味着我们在借钱形成外汇储备,这是一个很不利的影响。这时如果汇率政策产生一些调整,将会对国内经济稳定造成很大影响;如果不调整,这种压力就会积累。目前,由于汇率变动压力存在,所以对经济造成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打消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任何预期。比较大的政策改变必须在市场上没有强烈投机预期的情况下才能够采取。
第三,涉及到货币政策问题,使得货币政策调整遇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经济政策理论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可采取手段的数量不能少于解决目标的数量。现在至少有两个目标,而手段只有一个,即现在我们货币政策手段几乎只有发央行票据了。这个时候要面对不同目标就会有问题,比如利率水平,根据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应该上调,但是根据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外汇储备情况,又应该下调。这时候很难做出决策。

人民币汇率调整有什么目的

8.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变革历程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1994年: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等七家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