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怎么来的

2024-05-14 03:08

1. 狗不理包子怎么来的

狗不理”包子,不仅是天津,也是全国闻名的传统风味小吃。说到它的来历,还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一个十四岁的叫高贵有的孩子,从武清县杨村老家来到天津,当了刘家蒸食铺的小伙计。这家铺子专卖什锦蒸食和肉包,主顾大都是往来运河码头的船工、纤夫、小商贩。高贵有在店里专管做包子,因为他幼年性格很强,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灵,做出来的包子好吃,卖得很快,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十六、七岁时,利用所积攒的钱,在附近开起了包子铺,人家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经营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高贵有有一手做包子的好手艺。他是天津最早放骨头汤做馅,第一个用米发面做包子的,因此,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咬开流油,肥而不腻,味道鲜美。当他二十多岁时,因羞于再用小名做铺名,曾改为“德聚号”。可是人们仍然喜欢叫他“狗不理”。当时,慈禧太后吃了袁世凯送的“狗不理”包子,也派专人到天津去买。从此“狗不理”包子的名声就更大了。  “狗不理”包子铺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而且越开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兴隆。他们还接待过一批又一批国外旅游者。西哈努克亲王到天津时还特地约请“狗不理”包子铺的厨师到他的住地,为他制作“狗不理”包子,并且按照这家包子铺的传统吃法,吃了稀饭和酱菜。美国总统布什在他任前驻华联络处主任时,也曾慕名到天津去品尝“狗不理”包子。所以,天津人俗谚说:“到天津不尝一尝’狗不理”包子,等于没有来过天津。”

狗不理包子怎么来的

2. 为什么狗不理包子

  传说在清朝的时候,天津附近武清县杨村住着一个少年人,名唤高贵有,他从小性格倔犟,出了名的牛脾气,如果逆了他的性子,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任何人也不理。这一天,高贵有的牛脾气又发作了,父亲吓他不睬,母亲劝他不理,就是拧着脖子,一声不吭,母亲叹了口气,说道:“你这种牛脾气呀,真是个‘狗不理’啊!”意思是说他脾气坏得连狗也不愿搭理。“狗不理”的绰号,就这样传开了。
  转眼间,高贵有长到14岁,脾气依然十分暴躁倔犟。父亲害怕他在村子里惹是生非,就托人把他带到了天津,去学点手艺,去找点事做。恰好坐落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需要小伙计,高贵有就被介绍了进去。
  刘家蒸吃铺主要经营蒸食和肉包,供应那些在运河上讨生活的船工、纤夫以及小商小贩,活计十分繁重,高贵有虽然脾气坏,但从小吃惯了苦,所以干活很勤快,店里的师傅们都很喜欢他。高贵有人又十分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像,一学就会,因而店里就专门让他学做包子,由于高贵有勤奋好学,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有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有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由于高贵有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所以做出来的包子特别好吃,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由于人们喊惯了他的绰号“狗不理”,顺带也就把他做的包子称为“狗不理”包子。没想到这个特别的名称竟使得他的生意更加红火了。
  高贵有生意越做越好,就越来越感到“狗不理”的绰号难听,就给自己的店铺取了个雅致的牌号,唤作“德聚号”,这个牌号虽然好听,但人们还是“狗不理”不离口。
  有一天,几位外埠客商专程来品尝“狗不理”包子,一进门就问:“老板,这儿是‘狗不理’吗?”高贵有一听,立刻恼火起来,犟着脖子,粗着嗓子说道:“咱这儿有招牌,是德聚号,你们长没长眼睛?‘狗不理’在那边,要去趁早。”客商们一看,果然不是“狗不理”,转身出门去找了一圈,又转回来了,对高贵有说道:“你就是‘狗不理’呀!怎么开这种玩笑呢!”高贵有一看,这个绰号是怎么也摔不掉了,现在连外埠人也知道了,没有办法,只好任人家去叫。
  就这样,“狗不理”的名号越传越广,“狗不理”包子也越来越被人们喜欢,成了中国著名的传统风味点心。

3. 狗不理包子是那里的?

  天津的!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著淳朴挚爱的亲情)。

  狗不理招牌

  狗不理招牌狗子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肥瘦鲜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调味剂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8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狗不理包子是那里的?

4. 狗不理包子是哪里的?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面粉猪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小吃始创于公元1858年为天津三绝之首中华老字号之一,狗不理包子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等品种。其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五个褶。
狗不理包子始创于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一农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取名狗子期望像小狗一样好养活。狗子14岁到津学义在一家蒸食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奋好学练就一手好活不干记者宁夏自己排起包子摊。他以首次发明用水线按发面蒸出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式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实力百里的人都来吃,生意十分兴隆。狗子忙得顾不上跟街坊邻居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了,街坊邻居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日久天长大家都叫他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特色小吃知名度非常高,只要是去天津的人基本上都要尝尝狗不理包子就像去西安一定要吃肉夹馍一样,除此之外狗不理包子在全国已是遍地开花,不敢正宗,不正宗,反正全国各地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狗不理。

5. 狗不理包子为什么狗不理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出生在直隶武清县下朱庄(现天津市武清区)。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高贵友14岁时,到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因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三年满师后,高贵友独自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生意十分兴隆。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3] 
狗不理包子铺老牌匾
狗不理包子铺老牌匾 [4]
高贵友初创“德聚号”小吃铺时,用鲜猪肉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调味剂等,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1916年(民国五年),高贵友病故,其子高金铭继承产业,转年在南市东大街立了分号。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把侯家后老号迁址到北大关桥口。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将老号、分号合并,迁址到天祥商场后门(今辽宁路),设立新号“德聚号”。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高金铭之子高焕文继承产业,经营至1952年歇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天津市将狗不理包子收归国有并将店铺迁和平区山东路,后又在南市食品街设立了分店。2001年,“狗不理”总店扩建。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8张)
随着“狗不理”的发展,所经营的品种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逐渐形成6大类、98个品种的包子。技师们精心研制出以鸡、鸭、鱼、肉、海鲜及应时蔬菜、野菜、菌类为原料,采用蒸、煮、烤、烙等多种烹调技法做出了“金针包”、“龙凤包”、“鸳鸯包”、“香芹包”、“什锦包”、“大虾韭菜包”等。 [6] 
制作食材编辑
面粉750克,净猪肉500克,生姜5克,酱油125克,水422毫升,净葱62.5克,香油60克,味精少许,碱适量。 [7] 
制作步骤编辑
做法一
1.猪肉肥瘦按3:7搭配。先将软骨及骨渣剔净,用大眼篦子搅碎或剁碎,做成肉丁。搅肉过程中,加适量生姜水,然后上酱油。再放入味精,香油和葱末搅拌均匀。
2.面与水的比例是2:1。和面时,要揉均匀,避免出现花碱现象。
3.把剂子用面滚匀、滚圆,双手按擀面棍平推平拉,推到头、拉到尾,用力均匀,擀成薄厚均匀、大小适当、直径为8.5厘米的圆皮。
狗不理包子制作—捏褶
狗不理包子制作—捏褶 [4]
4.左手托皮,右手拨入馅,掐褶15-17个。掐包时拇指往前走,拇指与食指同时将褶捻开,收口时要按好,不开口,不拥顶,包子口上没有面疙瘩。
5.包子上屉蒸。用锅炉硬气一般需4-5分钟;用烟煤蒸灶需5分钟;用家庭煤球火,上屉时火旺、水开,汽足需6分钟,如蒸过火,饱了瘪,流油,不好看,不好吃;欠火则发粘,不能吃。 [7] 
做法二
制作食材
主料
小麦面粉600g,猪肉500g
辅料
香油适量,盐适量,味精适量,料酒适量,酱油适量,酵母粉适量,小葱适量,姜适量
步骤
1.将面粉与酵母粉掺在一起,用水和成面团,醒发。
2.猪肉洗净剁成肉末,放入盆内,加入酱油、盐、料酒、葱姜末、味精、香油顺时针搅动。
3.搅拌上劲,再倒入少量骨头汤或是冷水,边倒边顺时针搅动,搅成至黏性即成馅料。
4.将醒发好的面团揉匀揉透,分成大小均匀的面剂。
5.将面剂擀圆,做包子皮。
6.将馅料放入包子皮的中间。
7.收边捏紧,即成包子生坯。
8.将包子生坯摆入蒸锅中,冷水入锅,旺火蒸熟出炉即可享用。

狗不理包子为什么狗不理

6.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不仅是天津,也是全国闻名的传统风味小吃。说到它的来历,还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一个十四岁的叫高贵有的孩子,从武清县杨村老家来到天津,当了刘家蒸食铺的小伙计。这家铺子专卖什锦蒸食和肉包,主顾大都是往来运河码头的船工、纤夫、小商贩。高贵有在店里专管做包子,因为他幼年性格很强,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灵,做出来的包子好吃,卖得很快,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十六、七岁时,利用所积攒的钱,在附近开起了包子铺,人家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经营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高贵有有一手做包子的好手艺。他是天津最早放骨头汤做馅,第一个用米发面做包子的,因此,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咬开流油,肥而不腻,味道鲜美。当他二十多岁时,因羞于再用小名做铺名,曾改为“德聚号”。可是人们仍然喜欢叫他“狗不理”。当时,慈禧太后吃了袁世凯送的“狗不理”包子,也派专人到天津去买。从此“狗不理”包子的名声就更大了。

  “狗不理”包子铺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而且越开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兴隆。他们还接待过一批又一批国外旅游者。西哈努克亲王到天津时还特地约请“狗不理”包子铺的厨师到他的住地,为他制作“狗不理”包子,并且按照这家包子铺的传统吃法,吃了稀饭和酱菜。美国总统布什在他任前驻华联络处主任时,也曾慕名到天津去品尝“狗不理”包子。所以,天津人俗谚说:“到天津不尝一尝’狗不理”包子,等于没有来过天津。”

7. 好吃的“狗不理”包子

昨天爸爸从天津出差回来,带来了一样我只听说过而没有见过、吃过的东西——狗不理包子。
爸爸妈妈都说这包子好吃,可是我觉得这包子的名字既然叫狗不理包子,就是说狗都不理这种包子,意思当然就是说这种包子很难吃了。今天中午,妈妈用电饼铛煎了4个狗不理包子,我硬着头皮咬了一口,没想到那么好吃,就一口气把妈妈给我盛的两个都吃完了,那味道简直太美味了,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连狗都不理的包子。我嚷着让妈妈再给我煎几个,妈妈拒绝了,因为马上就要吃午饭了。没办法,我就拿起包装,仔细看了起来,原来狗不理包子的来历是这样的:
1858年,天津武清县有一户农家,40岁时喜得贵子,为了求平安,把孩子的乳名起为狗子。狗子长到14岁的时候,开始学习手艺,在一家蒸食铺做小伙计,由于狗子心灵手巧,勤奋好学,练就了一手的好活儿。后来,狗子不甘心寄人篱下,于是自己摆起了包子摊。他发明了水馅、半发面的工艺,制造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包子的外表就像一朵白菊花。色、香、味、形,独具特色。吸引十里百里的人们前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狗子忙得顾不上说话,吃包子的人们就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了。这样,天长日久,人们就叫他狗不理了。
当年,袁世凯在天津操练新军,将狗不理包子带入宫中,敬献给慈禧太后,老佛爷吃完包子龙颜大悦,说:山中走兽云中雁,腹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包子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名声大振。
狗不理包子有两种食用方法:一种是油煎;另外一种是蒸。晚上,在我的一再央求下,妈妈又用微波炉给我蒸了6个狗不理包子,我感觉味道比中午煎的还要好吃。馅里面有木耳、虾米、猪肉等,美味极了。我从开始的厌倦,一下子转变到了爱不释口。我准备过一段时间和妈妈一起包包子,希望能够超过狗不理包子。
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当我开始听到狗不理这个名字的时候,自己竟然觉得有些恶心。这时,我才知道,名字难听不重要,只要味道好就可以了。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不妨也去尝尝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它是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好吃的“狗不理”包子

8. 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著淳朴挚爱的亲情)。 狗不理招牌
  狗子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肥瘦鲜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调味剂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5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