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叔阳的介绍

2024-05-17 03:48

1. 苏叔阳的介绍

  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作家,笔名舒扬、余平夫。河北省保定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197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1991年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小学课本。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曾出访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新书《中国读本》‘《西藏读本》。。。。
  [编辑本段]【现任职务】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顾问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秘书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
  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等。
  国家一级编剧,享受专家终身津贴。
  有一位李老师
  [编辑本段]【文学作品】
  话剧作品
  《丹心谱》(获建国30年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
  《大院》(又名(左邻右舍》,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
  《太平湖》
  《家庭大事》
  《飞贼》
  剧本集
  《苏叔阳剧本选》
  《夕照街》
  电影文学剧本
  《盛开的月季花》
  《丹心谱》
  《春雨潇潇》(已拍摄成电影)
  散文
  《秋风也让人快乐》等四集、《我的老师》。
  中短篇小说集
  《婚礼集》、《旋转餐厅》
  长篇小说
  《故土》
  传记文学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
  诗集
  长诗《世纪之歌》
  《关于爱》
  《等待》
  《勿忘我》等。
  评论集
  《艺文杂拌》、《我的青苹果》。
  知识读物
  《我们的母亲是中国》、《中国读本》。
  [编辑本段]【参与制作的影视剧】
  《周恩来伟大的朋友》 (1997) .... 编剧
  《李知凡太太》 (1999) .... 编剧
  《盛开的月季花》
  《密林中的小木屋》
  《消失的梦》
  《聊斋系列剧》
  《流星》(广播剧)
  《高楼边》 (1993) .... 顾问
  《开采太阳》 (1992) .... 编剧
  《新龙门客栈》 (1992) .... 编剧
  《90北京亚运会》(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八》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九》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六》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五》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群星灿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运之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洲勇士》 (1990) .... 解说
  《亚运之城》 (1990) .... 解说
  《四十年前的这一天》 (1989) .... 解说
  《同龄女友》 (1987) .... 其他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1987) .... 编剧
  《假脸》 (1986) .... 编剧
  《夕照街》 (1983) .... 编剧
  《一叶小舟》 (1983) .... 编剧
  《快乐的动物园》 (1983) .... 解说
  《丹心谱》(1980) .... 编剧
  《春雨潇潇》 (1979) .... 编剧
  [编辑本段]【所获奖项】
  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
  1984年发表的《生死之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金鸡奖(特别奖)。

苏叔阳的介绍

2. 苏叔阳的生命历程

1993年他被查出患癌症,先因胃癌切除一部分胃,又因肺癌切除左肺,又切去了脾脏。虽有这些痛苦经历,他依然笔耕不辍,写了300多万字文章,出版了诸多著作。他一直靠着 《理想的风筝》中刘老师的乐观、坚强、自信,顽强的活了下来。 回答者: 梦的虫虫 | 三级 | 2011-5-12 18:42 
           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门下收有一弟子舒子原。1953年开始文艺创作。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978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国家一级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春雨潇潇》,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课本。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是我国京味小说八大家之一。他的 写作形成了独有的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 为开创“中国读本体文学”创作样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获得“中国百年优秀电影艺术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 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   他的文章世事洞明,思想价值观念和个性鲜活。他的历史文化学术作品,高屋建瓴,思路新鲜而独特,引人入胜。 其低调的作派,平易近人及谦逊的为人,在当代文坛屈指可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为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他总是默默为文学青年开路架桥,多次受邀在北大、北交大,孔子学院,鲁迅文学院及全国各类高等院校 及省市大讲堂讲学,受到学界及听众的广泛赞誉。   苏叔阳处事低调,平易近人。性格温和谦逊。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却始终追求崇高。质朴和真诚的为人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使他在诸多领域都留有独特的思想及鲜明的见解。他满头白发,却总说“我还是涉世不深的少年郎”,面对成就,他说:“我只是一个尽自己微小的才能为人民服务的艺工”   作品翻译成英、德、法、俄、西班牙、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等外文,以及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西藏、朝鲜等国内少数民族文本。其中以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撰写的《中国读本》以15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发行1200多万册,成为中国图书 “走出去”的范例。近作《西藏读本》 也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回答者: 40519194 | 二级 | 2011-5-12 19:37 
           苏叔阳又名余平夫,生于1938年,河北保定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曾在中医研究院工作,现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长篇小说《故土》。 
●1938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1960年至1978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任教。 

●1978年至199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 

●话剧作品有《丹心谱》等十余部。电影作品有《夕照街》等十余部。长篇小说《故土》。中短篇小说集五部。散文集六部。诗歌集三部。其他有文艺理论·传记文学等。作品多次获中家大奖,有四个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 

●1991年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 

●现为: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秘书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5-12 20:26 
           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河北保定人。现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培养了很多学生。门下收一弟子舒子原。他以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历史文学视角,创作了诸多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及全国作协短篇小说奖、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等,2010年7月获得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
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门下收有一弟子舒子原。1953年开始文艺创作。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978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国家一级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春雨潇潇》,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课本。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是我国京味小说八大家之一。他的 写作形成了独有的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 为开创“中国读本体文学”创作样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获得“中国百年优秀电影艺术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 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   他的文章世事洞明,思想价值观念和个性鲜活。他的历史文化学术作品,高屋建瓴,思路新鲜而独特,引人入胜。 其低调的作派,平易近人及谦逊的为人,在当代文坛屈指可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为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他总是默默为文学青年开路架桥,多次受邀在北大、北交大,孔子学院,鲁迅文学院及全国各类高等院校 及省市大讲堂讲学,受到学界及听众的广泛赞誉。   苏叔阳处事低调,平易近人。性格温和谦逊。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却始终追求崇高。质朴和真诚的为人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使他在诸多领域都留有独特的思想及鲜明的见解。他满头白发,却总说“我还是涉世不深的少年郎”,面对成就,他说:“我只是一个尽自己微小的才能为人民服务的艺工”   作品翻译成英、德、法、俄、西班牙、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等外文,以及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西藏、朝鲜等国内少数民族文本。其中以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撰写的《中国读本》以15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发行1200多万册,成为中国图书 “走出去”的范例。近作《西藏读本》 也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回答者: jkb19990614 | 二级 | 2011-5-14 11:20 
           苏叔阳又名余平夫,生于1938年,河北保定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曾在中医研究院工作,现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长篇小说《故土》。 
●1938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1960年至1978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任教。 

●1978年至199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 

●话剧作品有《丹心谱》等十余部。电影作品有《夕照街》等十余部。长篇小说《故土》。中短篇小说集五部。散文集六部。诗歌集三部。其他有文艺理论·传记文学等。作品多次获中家大奖,有四个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 

●1991年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 

●现为: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 回答者: hhhhlggd | 一级 | 2011-5-16 18:15 
           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河北保定人。门下收有一弟子舒子原 。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等。197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国家一级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1991年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风雨潇潇》,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小学课本。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是我国京味小说八大家之一,曾出访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新书《中国读本》‘发行1400多万册,被翻译成十多国语言出版,《西藏读本》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发行。写作形成了独有的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其低调的作派,平易近人及谦逊的为人,在当代文坛屈指可数。多次受邀在北大、北交大,孔府学院,鲁迅学院及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及大讲堂讲学,受到学界及听众的广泛赞誉。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奖,人民文学奖,金鸡奖(特别奖)等。 

话剧作品:
  《丹心谱》(获建国30年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
  《左邻右舍》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
  《太平湖》
  《家庭大事》
  《飞贼》
  剧本集
  《苏叔阳剧本选》
  《夕照街》 
  电影文学剧本
  《盛开的月季花》
  《丹心谱》拍成电影和话剧
  《春雨潇潇》(已拍摄成电影)
  散文
  《秋风也让人快乐》等四集、《我的老师》>。
  中短篇小说集
  《婚礼集》、《旋转餐厅》
  长篇小说
  《故土》
  传记文学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
  诗集
  长诗《世纪之歌》
  《关于爱》
  《等待》
  《勿忘我》等。 
  评论集
  《艺文杂拌》 
  知识读物
  《我们的母亲是中国》、《中国读本》、《西藏读本》。
参与制作的影视剧:
  《周恩来伟大的朋友》 (1997) .... 编剧
  《李知凡太太》 (1999) .... 编剧
  《盛开的月季花》
  《密林中的小木屋》
  《消失的梦》
  《聊斋系列剧》
  《流星》(广播剧)
  《高楼边》 (1993) .... 顾问
  《开采太阳》 (1992) .... 编剧
  《新龙门客栈》 (1992) .... 编剧
  《90北京亚运会》(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八》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九》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六》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五》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群星灿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运之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洲勇士》 (1990) .... 解说
  《亚运之城》 (1990) .... 解说
  《四十年前的这一天》 (1989) .... 解说
  《同龄女友》 (1987) .... 其他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1987) .... 编剧
  《假脸》 (1986) .... 编剧
  《夕照街》 (1983) .... 编剧
  《一叶小舟》 (1983) .... 编剧
  《快乐的动物园》 (1983) .... 解说
  《丹心谱》(1980) .... 编剧
  《春雨潇潇》 (1979) .... 编剧

3. 《我的老师》,苏叔阳写的

理想的风筝 (原名:我们爱老师)
苏叔阳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而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这时候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子孙,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被断腿钉到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他不至于如此,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我的老师》,苏叔阳写的

4. 苏叔阳坎坷的个人经历 现在就要 求求了 帮帮忙 急!!!!!!!!!!!!!!!!!!!!!!!!!!!!!!!!!!!!!!!!!!!!!!!!!

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河北保定人。现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培养了很多学生。门下收一弟子舒子原。他以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历史文学视角,创作了诸多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及全国作协短篇小说奖、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等,2010年7月获得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

目录

人物简介
现任职务
文学作品
电影文学
其他作品
散文作品
中短小说
长篇小说
展开
    
苏叔阳作品
编辑本段
人物简介

  【著名文学家 剧作家 诗人 学者】
  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门下收有一弟子舒子原。1953年开始文艺创作。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978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国家一级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春雨潇潇》,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课本。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是我国京味小说八大家之一。他的 写作形成了独有的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 为开创“中国读本体文学”创作样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获得“中国百年优秀电影艺术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 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
  他的文章世事洞明,思想价值观念和个性鲜活。他的历史文化学术作品,高屋建瓴,思路新鲜而独特,引人入胜。 其低调的作派,平易近人及谦逊的为人,在当代文坛屈指可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为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他总是默默为文学青年开路架桥,多次受邀在北大、北交大,孔子学院,鲁迅文学院及全国各类高等院校 及省市大讲堂讲学,受到学界及听众的广泛赞誉。
  苏叔阳处事低调,平易近人。性格温和谦逊。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却始终追求崇高。质朴和真诚的为人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使他在诸多领域都留有独特的思想及鲜明的见解。他满头白发,却总说“我还是涉世不深的少年郎”,面对成就,他说:“我只是一个尽自己微小的才能为人民服务的艺工”
  作品翻译成英、德、法、俄、西班牙、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等外文,以及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西藏、朝鲜等国内少数民族文本。其中以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撰写的《中国读本》以15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发行1200多万册,成为中国图书 “走出去”的范例。近作《西藏读本》 也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编辑本段
现任职务

  中国田汉基金会 会长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荣誉编剧
  中国现代文学馆艺术总监
  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荣誉委员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等。
  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 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校董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一级编剧,享受专家终身津贴。
编辑本段
文学作品

  话剧作品
  《丹心谱》(获建国30年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
  《左邻右舍》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
  《太平湖》
  《家庭大事》
  《飞蛾》
  《萨尔茨堡的雨伞》
  《幸福回旋曲》
  《月光》
  《恭贺新禧》
  《灵魂的审判》等
编辑本段
电影文学

  《盛开的月季花》
  《丹心谱》
  《春雨潇潇》
  《夕照街》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假脸》
  《一叶小舟》
  《开采太阳》
  《国歌》
  《新龙门客栈》
  《伟大的朋友周恩来》
  《李知凡太太》
编辑本段
其他作品

  《 盛开的月季花》
  《密林中的小木屋》等;
  大 型专题纪录影片:
  《四十年前这一天》
  《1990·北京亚运》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我们走向未来》
编辑本段
散文作品

  《秋风也让人快乐》
  《树叶集》
  《晨思我爱》
  《梦里青春》
  《苏叔阳人生小品》
  《燃烧是美丽的》
  《理想的风筝》(被编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书)等
编辑本段
中短小说

  《婚礼集》
  《旋转餐厅》
  〈老舍之死》
  《我是一个零》
  《梦里青春》
编辑本段
长篇小说

  《故土》
  传记文学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
编辑本段
诗集书本

  长诗《世纪之歌》
  《关于爱》
  《等待》
  《勿忘我》等。
编辑本段
理论文集

  《艺文杂拌》
编辑本段
历史散文

  《我们的母亲是中国》、《中国读本》 、《西藏读本》。
编辑本段
中国读本

  写作生涯因《中国读本》而转变
  1998年,苏叔阳的《中国读本》出版,这是一本15万字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一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图书,不声不响创下了累计发行1200万册的佳绩,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中国读本》的创作意味着我写作生涯的转变,”苏叔阳说:“它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闷和乐趣。写作过程中我沉入激情和想象里,让自己好像进入时光隧道亲临多彩的历史,写起来才有滋有味;对历史如果缺乏激情和想象,就会把历史看成一杯白开水。”没读过《中国读本》的人也许会认为这是一本通俗读物,其实不然。《中国读本》花费了苏叔阳的大量精力,他读了几百本书,简而精地把五千年中国文明浓缩成十几万字,几乎每写完一稿他都要大病一场。[1]
  《中国读本》的前身是《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少年儿童出版社请他为中国儿童写一本介绍中国的书,于是就有了《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这本书用文学的语言,饱含着爱国激情,为中学生们介绍了中国版图、领土、思想、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出版后广受欢迎,香港也出了繁体字版。在写作过程中,他被查出得了癌症。这一消息并没有吓倒他,他的乐观与自信战胜了死神,拖着病体投入到文学创作中,病中的他竟然陆续写下了300多万字的作品,《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就是在病中完成修改的。
  后来中宣部想要出一本给青少年介绍中国的书,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特地找到了苏叔阳,请他执笔。“要不要写《中国读本》呢?我开始很犹豫”,苏叔阳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为此,我们全家召开家庭会议,详细地讨论了这件事。最后的意见是:这本书值得去写,而且需要去写。目标要高,期望要低。”在写作的时候他遇到过几个困难:第一,过去知道的、明确的东西下笔时发现不一定准确;第二,知识在不断变化中,新的知识不断涌现;第三,对已有知识的评价需要整理。与此同时,他再一次遭遇了癌症。困难和病魔都没有难倒他,苏叔阳奇迹般地在病历纸的反面写下了厚厚的初稿。他在书中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常常写得潸然泪下。《中国读本》德文版译者是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夫人、著名汉学家凯茜,她被苏叔阳“优美的文字和浓重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动”,将此书译成了极为优美的德文。
  为了写好《中国读本》,苏叔阳强迫自己读书、选择、思考。“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复述中国的历史?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如果中华文化是一条长河,那么前后、彼此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写出自己的特色?”这些都是苏叔阳思考的问题。《中国读本》的语言优美轻松,人们赞誉苏叔阳的《中国读本》开创了“读本体”的文学样式。
  苏叔阳写《中国读本》之前,国内并没有借鉴之作。共和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写过《中国读本》,只有《中国地理》、《十万个为什么》、《中国通史》等分门别类的作品。国外虽然有类似的读本,但大部分都是多人编纂,并非由一人独创。《美国读本》则编选了200多篇诸如《独立宣言》、《我有一个美国梦》等许多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演讲、诗歌、歌词、政论,贯穿了美国文化和历史的多个层面。与国外的读本不同,苏叔阳的中国读本是由他个人编写,关于历史的论述部分都是他自己原创的。“我想写出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苏叔阳说,“作者个人要对阐发的观点负责,千篇一律的东西没有意思,历史读物也要写出个人色彩,能引发读者去思考问题。”
  “《中国读本》使我在学习上有了独特的收获。”苏叔阳说。他在历史的概述上花费的工夫最多。每一句话的复述都要进行反复的推敲,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要经过重新思考。禅让制是不是美好的制度?为什么后人对孔子顶礼膜拜?在历史长河中他开始重新看待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他描写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带着崇敬之心。例如,在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上,他认为秦始皇虽然有过焚书坑儒的恶举,却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对形成国家民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近期的央视《走遍中国》栏目以及许多考古发现都印证了苏叔阳在《中国读本》中的观点,为此他感到欣慰与满足。
编辑本段
影视作品

  《周恩来伟大的朋友》 (1997) .... 编剧
  《李知凡太太》 (1999) .... 编剧
  《盛开的月季花》
  《密林中的小木屋》
  《消失的梦》
  《聊斋系列剧》
  《流星》(广播剧)
  《高楼边》 (1993) .... 顾问
  《开采太阳》 (1992) .... 编剧
  《新龙门客栈》 (1992) .... 编剧
  《90北京亚运会》(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八》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九》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六》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五》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群星灿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运之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洲勇士》 (1990) .... 解说
  《亚运之城》 (1990) .... 解说
  《四十年前的这一天》 (1989) .... 解说
  《同龄女友》 (1987) .... 其他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1987) .... 编剧
  《假脸》 (1986) .... 编剧
  《夕照街》 (1983) .... 编剧
  《一叶小舟》 (1983) .... 编剧
  《快乐的动物园》 (1983) .... 解说
  《丹心谱》(1980) .... 编剧
  《春雨潇潇》 (1979) .... 编剧
  《百花深处》(2009)解说
编辑本段
所获奖项

  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
  1984年发表的《生死之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金鸡奖(特别奖)。
  《中国读本》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
  《理想的风筝》被选入小学语文苏教版第12册、课改版第12册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被收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
  他的写作形成了独有的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 为开创“中国读本体文学”创作样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获得“中国百年优秀电影艺术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 获国务院专家终 身津贴待遇。
编辑本段
个人经历

  1953年开始文艺创作,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978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国家一级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春雨潇潇》,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课本。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是我国京味小说八大家之一。他的 写作形成了独有的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 为开创“中国读本体文学”创作样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获得“中国百年优秀电影艺术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 获国务院专家终 身津贴待遇。
编辑本段
文史研究

  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历史文学视角,创作了诸多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他的文章世事洞明,思想价值观念和个性鲜活。他的历史文化学术作品,高屋建瓴,思路新鲜而独特,引人入胜。 其低调的作派,平易近人及谦逊的为人,在当代文坛屈指可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为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他总是默默为文学青年开路架桥,多次受邀在北大、北交大,孔子学院,鲁迅文学院及全国各类高等院校 及省市大讲堂讲学,受到学界及听众的广泛赞誉。
编辑本段
人物性格

  他的性格温和谦逊,一生经历坎坷却始终追求崇高。质朴和真诚的为人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使他在诸多领域都留有独特的思想及鲜明的见解。他满头白发,却总说“我还是涉世不深的少年郎”,面对成就,他说:“我只是一个尽自己微小的才能为人民服务的艺工”
编辑本段
所得荣誉

  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及全国作协短篇小说奖、散文 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等。作品翻译成英、德、法、俄、西班牙、日、波兰、捷克、斯拉伐克、意大利等外文,以及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西藏、朝鲜等国内少数民族文本。其中以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撰写的《中国读本》以15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发行1200多万册,成为中国图书 “走出去”的范例。近作《西藏读本》 也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5. 我的老师 苏叔阳 阅读答案求解答

1、7件。1、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2、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为我们讲课。3、他的课讲得极好。4、讲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5、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6、鼓励学生。7、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2、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3、因为刘老师对生活的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感动了我。

我的老师 苏叔阳 阅读答案求解答

6. 苏叔阳写的《我们爱老师》全文

理想的风筝 (原名:我们爱老师)
苏叔阳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而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这时候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子孙,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被断腿钉到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他不至于如此,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7. 苏叔阳的生平经历以及文学贡献

  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河北保定人。门下收有一弟子舒子原 。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等。197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国家一级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1991年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风雨潇潇》,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小学课本。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是我国京味小说八大家之一,曾出访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新书《中国读本》‘发行1400多万册,被翻译成十多国语言出版,《西藏读本》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发行。写作形成了独有的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其低调的作派,平易近人及谦逊的为人,在当代文坛屈指可数。多次受邀在北大、北交大,孔府学院,鲁迅学院及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及大讲堂讲学,受到学界及听众的广泛赞誉。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奖,人民文学奖,金鸡奖(特别奖)等。

  话剧作品:
  《丹心谱》(获建国30年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
  《左邻右舍》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
  《太平湖》
  《家庭大事》
  《飞贼》
  剧本集
  《苏叔阳剧本选》
  《夕照街》
  电影文学剧本
  《盛开的月季花》
  《丹心谱》拍成电影和话剧
  《春雨潇潇》(已拍摄成电影)
  散文
  《秋风也让人快乐》等四集、《我的老师》>。
  中短篇小说集
  《婚礼集》、《旋转餐厅》
  长篇小说
  《故土》
  传记文学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
  诗集
  长诗《世纪之歌》
  《关于爱》
  《等待》
  《勿忘我》等。
  评论集
  《艺文杂拌》
  知识读物
  《我们的母亲是中国》、《中国读本》、《西藏读本》。
  参与制作的影视剧:
  《周恩来伟大的朋友》 (1997) .... 编剧
  《李知凡太太》 (1999) .... 编剧
  《盛开的月季花》
  《密林中的小木屋》
  《消失的梦》
  《聊斋系列剧》
  《流星》(广播剧)
  《高楼边》 (1993) .... 顾问
  《开采太阳》 (1992) .... 编剧
  《新龙门客栈》 (1992) .... 编剧
  《90北京亚运会》(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八》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九》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六》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五》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群星灿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运之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洲勇士》 (1990) .... 解说
  《亚运之城》 (1990) .... 解说
  《四十年前的这一天》 (1989) .... 解说
  《同龄女友》 (1987) .... 其他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1987) .... 编剧
  《假脸》 (1986) .... 编剧
  《夕照街》 (1983) .... 编剧
  《一叶小舟》 (1983) .... 编剧
  《快乐的动物园》 (1983) .... 解说
  《丹心谱》(1980) .... 编剧
  《春雨潇潇》 (1979) .... 编剧
  http://baike.baidu.com/view/293904.htm?fr=ala0_1_1

苏叔阳的生平经历以及文学贡献

8. 苏叔阳的我的老师文章的主旨和主要内容

文章的主旨是“我”的老师刘老师的那种不向不公的命运低头,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的精神!
   这种精神感动了我!使我至今还想念着“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