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绍武的人物介绍

2024-05-14 02:40

1. 钱绍武的人物介绍

钱绍武(1928.4—),江苏无锡人,雕刻家、画家、书法家。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理论工作。1942年从无锡名画家开始学习传统国画,194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后为中央美术学院),195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53年赴苏联列宾美院学习雕塑,1959年毕业获艺术家称号。回国后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77年为副教授,1986年为正教授并任雕塑系系主任,1989年离休。1988年赴美国访问和讲学。

钱绍武的人物介绍

2. 钱绍武个人资料

  钱绍武 
   姓名:钱绍武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8年4月 职称:教授 职务: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兼系主任 
   钱绍武,男,1928年4月生于江苏省无锡,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94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 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留校任教。 1953年赴苏留学,进入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 1959年回国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新闻出版署专家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 *** 专业顾问。擅长雕塑、绘画、书法。曾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个人书画雕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展。 1988年赴美国访问和讲学。留苏毕业创作雕塑《大路歌》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江丰头像》获第6届全国美展银质奖章,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李大钊纪念碑》建于河北省唐山市大钊公园。出版有《素描与随想》、《素描人体选集》,并发表有《赏心论》、《雕刻之美》、《亨利·摩尔方法初探》等论文数十篇。 雕塑:《大路歌》、《江丰头像》、《李大钊纪念碑》 专著:《素描与随想》、《素描人体选集》 论文:《赏心论》、《雕刻之美》、《亨利·摩尔方法初探》 
   
   

3. 钱绍武的介绍

钱绍武,1928年生,江苏省无锡人,194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赴苏留学,1959年回国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擅长雕塑、绘画、书法。留苏毕业创作雕塑《大路歌》;《江丰头像》获第6届全国美展银质奖章;《李大钊纪念碑》建于河北省唐山市大钊公园。出版《素描与随想》、《素描人体选集》,并发表《赏心论》、《雕刻之美》、《亨利·摩尔方法初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

钱绍武的介绍

4. 钱绍武的作品

曾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个人书画雕塑作品展。留苏毕业创作雕塑《大路歌》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杜甫像》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江丰头像》获第6届全国美展银质奖章,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李大钊纪念碑》建于河北省唐山市大钊公园。作品还有《李大钊纪念像》、《炎帝像》、《李清照像》、《黄胄像》、《严济慈像》、《石家庄烈士像》等。出版有《素描与随想》、《素描人体选集》,并发表有《赏心论》、《雕刻之美》、《亨利·摩尔方法初探》 等论文数十篇。 具有诗人气质的钱绍武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很深的造诣。随口而出的诗词名句,旁征博引的论道口才——深厚的文学底蕴使他的艺术创造不仅别具才情,而且充满了诗意。钱绍武先生为许多诗人、文人塑过像。这些诗人肖像中融会着钱绍武先生对诗人的命运、身世及社会背景和诗作的独特理解和切身感悟。他动用了材料、体量、造型等一切技术手段来表达他的这种理解,他所塑造的人物无不显示着独具神韵的精神内涵。1980年的青铜雕塑《杜甫像》,是钱绍武在“文革”结束之后的第一个作品,“杜甫”与“大路歌”表现出来的那种挣扎和向上的力量,以及强调造型的艺术手法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里显示了作者对生活感受的一种变化。经历了“文革”,当他再去读这位古人的作品时,就更能够体会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那种感觉了。杜甫的双眼很茫然,睁得很大,满是恐怖,表情忧郁,这是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的一种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作者自己的心态。1986年他用不锈钢为李白纪念碑立像,刻画出了投河自杀前绝望的李白。1986年他用红色大理石创作了《闻一多先生纪念像》,使人一下子就想到了闻一多先生的“红烛”精神。1993年创作的《张继·枫桥夜泊》中将寒山寺旁诗人张继的忧郁的意态表露无遗;在北京的大观园内收藏了很多知名画家描绘的曹雪芹,但是1995年钱绍武先生的雕刻却与众不同,一块浑然一体的大石头,所有地方都是模糊的,是含混的,只有眼睛里的一点点泪光透露了欲哭无泪的沧桑之感。1999年他创作的《冰心像》,参照的是冰心早年留学美国时的一幅照片,汉白玉的质地,显示出冰心清秀高雅的仪态和冰清玉洁的气质。 在钱绍武先生众多的雕塑作品中,瞎子阿炳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之一。钱绍武曾与阿炳有过一段特殊机缘。钱绍武从1岁到7岁与阿炳同住在一个大院,钱绍武的祖母是眼科大夫,阿炳是个穷叫花子,好心的祖母经常免费给他治眼睛。钱绍武看见过阿炳的眼睛。正因为见过,所以塑造起来就很难。他方方的脸特别瘦,那眼睛完全腐烂了。1991年前,钱绍武曾经做过一个阿炳像,但是他始终觉得没有抓住阿炳的灵魂。两年后,他对阿炳像做了修改,阿炳的背影成为塑像的正面,阿炳的面部也变得非常模糊。为了着力表现出一个受磨难的音乐家的感觉,钱先生干脆不刻画他的脸,而用他那种受尽折磨,在凄风苦雨中沿着大街小巷拉琴的姿态,发出对凄惨命运的控诉。阿炳在小胡同里边走边拉琴。因为眼瞎他必须要贴着墙走。这墙又是无锡特有的那种小街小巷里腐蚀得很厉害的破旧墙壁,还有那种石板路,把时代的氛围、窄小且具有压迫感的空间强调了出来。头顶上一盏昏暗的路灯照下来,一个影子贴在墙上走,那是非常失意的一个背影。艺术家的创作源自真正的印象,作品的表达也非常传神。 钱绍武对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1991年他为唐山市的大钊公园雕刻李大钊像,当时他接到的设计方案是雕塑一个手持书卷的3米高的李大钊坐像,但是钱绍武最后完成的作品,仅头部就3米多高,整个雕塑是由两块巨大的花岗岩组成。他所以这样做,是从照片中发现,李大钊的脸特别的方正,所有的照片很少有侧面的,都是正襟危坐,发型都理成平头。他又读了大钊先生的《守常文集》,特别是看到鲁迅先生对大钊先生的形容,一个纯朴、稳重的形象构思基本上就形成了。于是推翻了手持书卷的那种方案,特别强调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气势,他的肩膀被夸张了,并且那宽阔的铁肩凝固成了永恒的瞬间。借鉴了天安门城楼的样式,一横一竖的两块大石头,象征着李大钊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基石。胸像背后衬着绿色的油松,视觉效果非常强烈。钱绍武先生认为塑像是不断咀嚼别人的灵魂,然后通过对别人人生的感悟、体会和同情,来把这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一瞬间给表现出来。

5. 钱邵武的介绍

钱邵武,生于1928年,江苏无锡人。早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解放后改为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去苏联列宾美院学习雕塑,1959年毕业,并获艺术家称号。回国后,在中央美院任副教授、教授、雕塑系主任等职。

钱邵武的介绍

6. 钱绍钧的生平事迹

自1966年开始,钱绍钧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了历次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工作,主持或参加了许多诊断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为建立较完整的诊断方法做出了成绩。他进行的第一项工作是研究核爆炸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凝。在大气层核爆炸中,当烟云冷却和上升时,烟云中原来气化和液化的物质以及后来卷入烟云的土壤等物质,将直接冷凝或凝集在其他凝结中心上形成微粒。不同核(元)素由于其物化性质的差异,在这些微粒中的分配将是不均匀的,这就是所谓分凝现象。由于这一现象,用不同手段获取的烟云样品,其放射性核素的组成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这就给精确进行各项放射化学诊断带来了困难。在低空、近地面或地面核爆炸中,由于大量土壤和其他地面物质卷入烟云,微粒形成的过程十分复杂,分凝对放射化学测试的影响也就更大。钱绍钧和他带领的研究组在分析我国前几次大气层试验数据并借鉴国外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将重点放在研究放射性核素在烟云微粒中按粒度分布的规律上。为此,建立了微量样品粒度分级的技术和设备,在不同方式核试验中测定了用各种手段获取的样品中不同粒度微粒的放射性核素组成,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数据。在系统地分析研究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探索了不同核试验条件下微粒形成的可能机制,验证了国外已有人提出的大气层试验样品中核素分凝因子与微粒粒度之间的关联规律,并搞清了这一规律对低空、地面或近地面试验样品适用的程度和条件。这一成果的成功应用,显著地提高了低空、地表和近地表核试验放射化学测试的精度和可信度。在核装料燃耗的测定中排除各种来源的本底的干扰是提高放射化学测试精确度的又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钱绍钧参与主持了氢弹装料锂6燃耗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其他同志共同承担测试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实施。该方案在认真分析各种锂本底来源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取样方法、研制超低本底滤材,降低分析流程本底和选择合适的标记元素等多项措施,较好地克服了核爆炸以及取样、分析过程中大量混入样品的天然锂本底的干扰,使燃耗测试达到了较高精度,满足了试验的要求。他主持研究的氢弹试验中钚燃耗测定方法,有效地减小了核爆炸过程中生成的大量铀239和240对测试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测试精确度。钱绍钧还主持并参与了一系列改进测试技术的研究工作,为提高放化测试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1967年,他与其他同志一起,提出了采用离子计数法以大幅度改善同位素质谱计灵敏度和测量精度的设想。实验室据此完成了原有质谱计接收部分的改造,从而成为国内较早采用这一技术的单位。在此基础上,又于1977年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同位素质谱计的计算机实时控制。他参与研制的热电离坩埚,较好地抑制了锂同位素的分镏效应和质量歧离效应,从而显著提高了亚微克锂样品同位素丰度比测定的精确度。他与其他同志一起研究α谱同位素稀释法,成功地应用于核试验样品中微量α放射核素的精确定量测定。精确可靠的核参数是放射化学诊断的基础之一。钱绍钧从1970年开始,组织并参加了与放化测试有关的核反应激发曲线、裂变产额和衰变纲图等核参数的编评和部分测量工作,包括利用试验样品测定了氢弹试验裂变产物产额分布曲线。还通过提出有关核数据的编评和测量要求,组织所在研究室人员参加核数据工作的协作,促进了我国核数据工作的开展。1983年后,他作为基地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组织领导了地下核试验技术、深井钻井工艺、随钻测斜钻样取样等工程技术的攻关,并取得突破(其中多项成果获国家和国防科工委成果奖),保证了核试验的圆满完成,为形成适合我国试验场地质条件的地下核试验工程技术体系作出了贡献。他指导完成的平洞中氡及其子体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为采取措施降低氡及其子体浓度,改进作业安全保障程序,提供了技术依据。他建议的平洞回填方法,由其他同志完成了机具、工艺和回填材料的研制,已成功地应用于试验,提高了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改善了回填质量,减少了爆后的放射性泄漏。

7. 钱宗武的介绍

钱宗武 男,1952年5月生。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重点学科带头人。《尚书》研究专家,中国汉语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扬州市语言学会会长,江苏、浙江、湖南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语言学核心期刊《古汉语研究》编委、《语言科学》等学术期刊特约审稿。

钱宗武的介绍

8. 钱绍钧的人物简介

1934年10月生于浙江省平湖市。1951年毕业于上海市上海中学。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学习俄语一年。1953年因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5年因国家需要又转到技术物理系攻读实验原子核物理。次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并兼做研究工作,其间还曾担任前苏联辐射剂量学专家的专业翻译。1959年调北京市科委工作。1962年奉派去前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在我国著名高能物学家张文裕先生指导下从事高能物理研究。1965年回国后在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室工作。1966年3月调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研究所从事核试验诊断技术的研究,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3年后任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并主管基地技术工作。1987年任研究员。1990年,调任国防科工委(现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