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留守儿童,都存在哪些问题?

2024-05-16 12:34

1. 当前我国留守儿童,都存在哪些问题?

       现在许多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老家,让亲人照看,这部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其实面临很多问题。

   
        一、生活问题,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的生活质量开始下降,每天会去吃一些没有营养的食物,部分孩子营养不良,身体健康无法保证;
        二、教育问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些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照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相对会差一些,有些家长可能不知道,一些他们孩子的成绩差的话会受到老师,还有同学们的嘲讽,这样一来这些留守儿童就更不愿意学习。父母在外打工,这些孩子参与琐碎家务甚至农活,孩子没人辅导功课,也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
        三、心理问题,孩子的内心孤独无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虽然家里有老人陪伴孩子,但是孩子在家也会感到孤独无靠,心理上会产生孤僻和压抑,慢慢的不愿和他人交流,性格偏内向,孩子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找帮助胡对象,不同程度的造成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没人管教,缺乏道德约束,出现行为偏差,长大后甚至出现严重的问题,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沉迷网络受不了任何诱惑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对于留守家庭而言,父母确实有许多不得已的苦衷,但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没有父母照顾的孩子真的很可怜。


        老人带孩子是留守儿童,家长的话,一定要多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平常多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世界,或者平常给孩子寄一些礼物,让孩子知道,你还关心他,有机会的话,多和孩子团聚,让孩子远离这种孤独感。

当前我国留守儿童,都存在哪些问题?

2. 当前我国留守儿童,都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我国留守儿童,都存在哪些问题
        留守儿童在我国备受关注,据统计,留守儿童有6000万之多。他们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在我国颇受关注。那么,我国留守儿童都存在哪些问题呢?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孩子们长期留守在家,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孩子们远离父母,内心渐渐失去安全感。大多留守儿童内有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等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需要父母的陪伴远远比给予物质更为迫切,一颗健康的心灵是孩子幸福一生的基础。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对孩子有亏欠感。父母常常给予物质来弥补孩子,教育辅导方面做的很少。而长期陪伴孩子长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纪大文化水平不高,很难有效辅导孩子学习。爷爷奶奶大多认为,把孩子养白白胖胖不生病就是对孩子父母最好的交代。老人宠孩子,这点大家都认同。老人陪伴长大的小朋友自觉性、自律性较差,学习成绩平平。而学习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改变命运最公平的选择,耽误了打基础的这几年非常可惜。

留守儿童“亲情饥渴”问题
       常年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们对亲情更加渴望。父母外出打工,聚少离多。可孩子们处于茁壮成长的年纪,在父母亲情匮乏的状态下由爱生恨。怨恨父母没有将自己留在身边,感觉父母并不爱自己,久而久之对家庭有不健康的认知。家庭是组成社会、国家最小单位,家庭稳定社会、国家才会稳定。
       留守儿童长大成人组建家庭,他们又会是什么样的父母呢?他们的孩子会幸福吗?留守儿童问题值得国家、社会广泛关注。

3. 什么叫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建议: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三)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四)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什么叫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4. 什么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  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那么你对留守儿童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留守儿童 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留守儿童的介绍   
      2012年9月,  教育  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让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增大。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只有不好的一面。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超高比例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为全面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的生存发展现状及社会保护现状,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委托郑州大学和兰州大学成立联合研究小组,自2014年9月至同年12月,对四川、云南、河南、甘肃、陕西、湖北六个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女童的生存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完成了《中国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生存发展  报告  》(2015)。共有6112名农村女童被纳入实际分析,其中留守女童的比例为49.346%。
   
      监护不力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  文化  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缺乏抚慰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疏于照顾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留守儿童的解决对策   
      多层面着手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三)、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四)、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五)、 央视网消息:27日上午,乘车深入位于秦巴山区的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小河镇金坡村看望贫困户和农村留守儿童,并与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父亲杨秀峰通电话。
   
      关爱最重要
   
      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2008年,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学者关颖发表论文称,根据2008年调查的全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以及几个典型城市流浪儿童与流动人口的比例规律,民政 部社会福利司有关官员推算,全国流浪儿童约100万。留守儿童成新来源,专家称完善求助制度刻不容缓。
   
      留守儿童,一个令无数人关注的字眼再次牵动人们的神经。初冬时节,网友纷纷发起关爱和帮助流浪儿童的倡议与行动,“中国网事”记者也走进青海省大通县,去看一看大山里的孩子,希望此时书声朗朗、笑容灿烂……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唐平说,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担当责任、勇于作为,就是为了孩子们的留守童年多一些温暖,不再荒芜。
   
      贵州毕节的5名男孩,用弱小的生命再一次让“留守儿童”这个带着酸楚的名称,狠狠地触碰了我们的内心。事发后,毕节市要求立即对全市范围内留守儿童进行逐一排查,设立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提供物质保障。专项救助、物质保障虽说是亡羊补牢,但毕竟也能体现对生命的敬畏。然而,对于这些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的孩子,他们缺乏的,恐怕不单是物质的保障。
   
      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乡村,这实在是一种痛苦和无奈的现实选择,即便被父母带入城市的孩子,在森严的城乡壁垒面前,也不得不面对与城市融合的困境。这一问题注定会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而如何解决好留守流动儿童问题,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机构能够完成的事情,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他们,渴望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
   
      早晨6点,马圈里传来几声咴咴声,贵州大山里的天空还盖着一层朦胧的月色,11岁的熊守会已经摸黑起床准备上学。这个四面环山的苗族村落名叫劳动村,隶属毕节市东北部的八寨镇。村里两个组,100多户人家,有66个子女在村里的泥树小学读书,其余的孩子在镇上学校念书,来回需要两个小时。11岁的熊守会只有一件单薄棉袄,手都冻伤了......
   
      2012年12月14日上午7点40分,意外发生,光山县文殊乡邹棚村村民闵拥军,拎着一把菜刀闯进陈棚村完全小学,砍伤23名学生。据了解,被砍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其中一个12岁的学生陈梅说她不怕疼,就是想妈妈。

5.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生活缺少阳光、雨露,伴随他们的只有孤独与寂寞,他们就是“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他们的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严峻地挑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二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二、对策及建议  
1、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建议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并要经常性组织有关单位深入学校开展关爱活动。同时,村及社区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2、学校要积极落实教育监管、心理疏通等措施。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具体的措施。建议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教师要根据这些情况因材施教。并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学校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重点教育监管,让有条件的教师充当代理家长,落实责任,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让问题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每一个留守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还有的需要进行安全方面、生活方面的、行为养成方面的教育。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特别的关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思想工作不容忽视。让我们引导他们自主、自强、勤奋学习,让他们与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温暖,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6. 中国怎么来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中国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人口流动的产物。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监管和关爱,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令人堪忧。

一、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分析
1、学习失导,学业成绩大打折扣。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处于无人监控状态,失去督促和指导,他们几乎放弃了家庭学习活动,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逃学,是老师眼中的 “双差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2、抚慰缺失,心理健康令人堪忧。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潜在着人格扭曲的隐患。相当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3、监护缺位,人身容易受到伤害。由于祖父祖母监护能力有限,甚至完全忽略了对儿童人身安全的监护,加之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拐骗、打架、抢劫、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甚至有的大龄女童成为不法分子性侵害的对象。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管理方法思考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改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真空”状态,确保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2008年全国“两会”,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引起了众多代表的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刻不容缓。 
1、让寄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 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供足够的住宿条件,使留守儿童能够全天寄宿在学校学习生活,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养成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有效减少留守儿童在家或上学途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实行寄宿制办学可以不断缩小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有助于实现城乡小学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2、让“代理家长”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 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由当地政府或学校出面组织,在推行无偿代理为主,有偿代理为辅的原则下,倡议、发动当地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退休干部、青年志愿者、村社干部、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和社会人士做留守儿童的家长。代理家长们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到学校了解其学习情况,并与他们谈心。有条件的代理家长还可以把留守儿童接到家中寄住。“代理家长制”可以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转变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使缺失的家庭亲情得到“还原”。“代理家长制”要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教师、托管人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合力。

3、让亲情室架起家长和孩子交流沟通的心桥。学校设立一间亲情室,安装专线电话,还可以配备电脑和视频设备。每个学期做好计划和安排,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或网络,定期和父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稚嫩和饥渴的心灵得到亲情的抚慰,感受到亲情的温。

4、让现行的户籍篱笆开出一条留守儿童进城读书的通道。今年全国“两会”上,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许多代表有这样的一种共识,就是要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使流入地的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市民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让他们的子女能够随自己进城平等享受国家教育资源。这样,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就会逐年减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普遍的社会问题,处理不好,它可能会危及民族的未来。改变中国农村留守现状,不仅仅是农民工家长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它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承担,更需要政府的投入和作为。

7.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政策?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政策?

8.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答:亲情缺失,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首要问题。相关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打工5年以上,而且60%-70%的父母是在外省打工,30%的父母每年只能回家一次,打电话已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联系的主要方式。此外,还有2%的父母外出后,因为经济贫困等多种原因与孩子常年没有联系。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这些留守儿童在面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心理健康容易出现问题。事实上,这方面的例子在现实中已不少见。
2、 监护问题比较突出,是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外出的已超过半数,其中与隔辈人生活的占26%,与其他监护人生活的占16%,还有一些年龄偏大的儿童是单独留守,身边没有任何监护人。而且,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中,5岁以下的儿童占了27%,他们的父母中有近20% 是在孩子1岁前外出。由于缺少有效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心理和安全都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从整体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照料,这些老人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