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加坡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2024-05-05 14:00

1. 为什么新加坡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信誉良好且有合法、稳定收入来源的中国境内居民、在中国境内合法居留的外籍人士,均可凭公安部门认可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发卡行规定的其他证明文件或信息向发卡行申领邮储信用卡个人卡主卡。个人卡主卡持卡人在申领主卡的同时,可为其年满16周岁的指定人员申领附属卡

为什么新加坡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2. 为什么说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

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沿用至今。
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国家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位列“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1] 
截至2015年末,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5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57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万平方米建设,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0067人,其中本科生16285人,硕士研究生10377人,博士研究生3405人。拥有61个本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天津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3. 论文为什么说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

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沿用至今。“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天津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截至2013年末,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8710人,其中本科生15620人,硕士研究生10139人,博士研究生2953人。拥有57个本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天津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论文为什么说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

4. 为什么说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当时的教育部,1913年又改称国立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沿用至今。

5. 天津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的重大历史红色事件

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后,曾经有九个国家在天津沿海河两岸开辟。
20世纪初天津发展成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
1913年4月,撤销天津府,只保留了天津县。
1917年,中国与德奥宣战,收回德和奥。 
1928年6月,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 
1930年6月,天津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 
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天津。英法意三国租界成为孤岛。 12月8日,日军进占英租界。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政府同时正式收回各国在天津的租界 
1949年1月15日,经过激烈战斗,解放军部攻占天津。 
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复为中央直辖市至今。 
1984年,天津被列为14个之一。 
2006年,天津被外界普遍认为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最富有潜力的城市,天津跃升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

天津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的重大历史红色事件

6. 天津的经济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创造了近代中国100个第一。天津自从清末民初时期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近现代工商、金融业兴盛繁荣。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二十余年间,天津市没有一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天津逐渐失去在中国经济的领军位置。自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并批准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的经济重新展现出活力,并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天津完整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并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十一五规划和国家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增速连续多年位于全国领先位置,天津已经形成了中国唯一“双城双港”城市形态。 2008年起,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开始落户天津举办,汇聚了数千全球政界、商界和学界精英人士参与讨论世界经济议题,而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永久会址位于建设中的北塘国际会议中心。截至2014年8月,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156家在天津落地生根,投资项目共465个。 2014年12月12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得批准。同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试验区总面积为119.9平方公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主要涵盖3个功能区,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以及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预计2015年3月1日左右挂牌。 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16538.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51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7723.60亿元,增长9.2%,其中,工业增加值6981.27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8604.08亿元,增长9.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2.0%,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为1.3 : 46.7 : 52.0。   天津历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GDP)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份  GDP(亿元)  增长速度  地方财政收入  增长速度  备注  201516538.19  9.3%2666.99亿元11.6% 201415722.4710.0%2390.02亿元15.0%滨海新区获批自由贸易区 201314370.1612.5%2078.30亿元18.1% 2012  12885.18  13.8%  1760.02亿元  21.0%   2011  11307.28  16.4%  1455.00亿元  36.1%  天津经济总量超过苏州  2010  9224.46  17.4%  1068.81亿元  30.1%  滨海新区经济总量超过浦东新区  2009  7521.85  16.5%  821.99亿元  21.6%   2008  6719.01  16.5%  675.62亿元  25.1%   2007  5252.76  15.5%  540.44亿元  29.7%   2006  4462.74  14.7%  417.05亿元  25.7%  滨海新区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5  3663.86  14.5%  331.74亿元  28.2%  滨海新区进入十一五规划   天津工业发达、门类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中国传统与当前重要的工业城市。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等曾开创中国化学工业的先河。天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台电视机、第一部电话、第一架照相机、第一台汽车发动机、第一只手表的产地。自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天津开始采取依靠重大工业项目拉动的策略优化产业结构,已经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工业等八大新兴支柱产业。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50家在天津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 天津已经有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大乙烯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已形成“三机一箭一星一站”产业格局,天津成为全球唯一兼有航空与航天两大产业的城市。包括航空航天领域的空客A320总装线、新一代运载火箭、特种飞行器生产基地、直升机产业基地、无人机产业基地、机翼组装生产、航天器制造产业基地;石油化工领域的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渤海化工园、精细化工基地;冶金机械领域的天钢扩能、海鸥精密机械加工基地、滨海机电工业园、中国南车集团天津工业园、中国北车集团天津工业园、中船重工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电子信息领域的电子加速器生产基地、蓝鲸海量存储项目、生物芯片研发基地;生物医药领域的金耀生物园、百特大输液增资扩能项目;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京瓷太阳能新工厂、风电产业聚集地、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北疆发电厂等。天津市著名本土工业企业有:天津铁厂、渤海钢铁集团、渤海化工集团、天津一汽、天士力集团、天狮集团等。 金融天津的金融业发源于古代,兴盛于近现代,并在当代以滨海新区为载体成为中国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的先试先行的示范区。自2003年以来特别是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战略以来,国务院鼓励滨海新区在金融和土地等重大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天津现有本地银行有渤海银行、天津银行、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商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等。其中,渤海银行是1949年以来首个总部设立于天津的银行,首创在发起阶段引入境外战略投资的举措。2008年9月,天津股权交易所(天交所)在滨海新区注册营业。截至2011年9月19日,在天交所挂牌的企业已经突破100家。2009年12月,中国国内第一家股份制商品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正式开业,亦是国内唯一设立监管委员会、受省级地方政府直接监管的商品交易所。2010年11月,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正式启动交易,是全球首家由政府发起、中国首家受省级地方政府监管的份额化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商业天津商贸中心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和辐射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全市超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贸设施已有128个;滨江道、和平路、服装街、食品街、鼓楼商业街及塘沽解放路、大港胜利街等陆续得到建设、改造;劝华、家世界、滨江、友谊等20多家商贸集团逐步做大做强;非公有制商贸经济快速发展,已占到全市商贸经济总量的70%以上;家乐福、伊势丹、大荣、新世界、华润、欧尚、沃尔玛、麦德龙、万客隆、海信、乐天、万达等一批外资零售企业和麦当劳、肯德基等外资餐饮企业纷纷落户津门,大型仓储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连锁店等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外贸天津从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入手,加大了对内对外开放的力度,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日益形成,天津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和发展的热土。对内开放成效显著。全市吸引内资协议额、到位额分别以年均12.86%和15.2%的速度递增。大连万达、深圳万科、北京联想、山东鲁能、和平海湾、非速传媒等一批国内知名大公司和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落户津门,为天津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7. 中国近代历史上五次侵华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3、中法战争
1881年7月,由法国总理茹费理主导的法国议会通过了二百四十万法郎的军费用于越南。1882年3月,法国政府命交趾支那海军司令利维耶(李维业)指挥侵略军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4月,侵占河内城砦,进而以兵船溯红河进行侦察,直到河内西北的山西附近。
次年3月,又攻占产煤基地鸿基和军事要地南定。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军应援。清政府鉴于形势变化,命令滇桂两省当局督饬边外防军扼要进扎,但强调“衅端不可自我而开”。
1881年5月19日,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怀德府纸桥进行决战,李维业及副司令卢眉以下三十余名军官、两百余名士兵被击毙。法军被迫退回河内。
法国利用李维业之死,随即宣布要“为她的光荣的孩子复仇”,拨给东京法军350万法郎,竭力煽动全面的侵越战争,除增援陆军外,成立北越舰队,调兵遣将,积极部署。
8月间,法军一面在北越加紧攻击黑旗军,一面以军舰进攻越南中部,直逼越南都城顺化。1881年8月25日,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
南向法国屈服的《顺化条约》签订后,中国成为法国占有越南的唯一障碍,法国决定消除这一障碍,立即禁绝了越南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并强迫越南撤退包括黑旗军在内的抗法军。于是造成了与中国直接对峙的形势。
法国首先想用外交方式达到其目的。1882年9月15日,法国政府向中国提出一个解决越南问题的方案,即以划出一个狭小的中立区的办法使中国撤出驻越军队,承认法国对整个越南的殖民统治,并向法国开放云南的蛮耗为商埠,为法国打开云南门户。
方案为清政府拒绝,谈判毫无结果。这时,鉴于中越两国的特殊关系和法国侵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掌握清政府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却一意主和。
清朝最高决策机构举棋不定,在军事上,一面派军队出关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训令清军不得主动向法军出击。
在外交上,一面抗议法国侵略越南,一面又企图通过谈判或第三国的调停达成妥协。这种自相矛盾的举措,大大便利了法国的侵略部署。1882年10月25日,法国东京海域分舰队司令孤拔受命为北越法军统帅。12月初,决定向红河三角洲中国军队防地发动攻击。
随着战事的进行,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
从1884年5月《简明条约》签订前后法军攻击基隆起,到1884年8月马尾海战结束为止,为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越南北部陆上战争也在继续。
后战火延至中国本土,1884年8月26日,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是对法国侵略者的宣战书。
10月初,法舰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鉴于兵力不足,放弃基隆,坚守淡水。法军在基隆登陆后,再犯淡水,一度抵滩上陆,但很快被击退。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
1885年初,法军接连从基隆向台北进攻;法舰骚扰浙江镇海,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3月底,法军占领澎湖岛及渔翁岛。镇海之战,法舰遭到扼守招宝山炮台的中国军队奋勇还击。
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今友谊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
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
3月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24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窥伺。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法军陷入困境。
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法国议会以306对149票否决军费追加案,总理儒尔·费里旋引咎辞职。但是法国立刻又向越南法军支付五千万法郎,国内舆论一片要向清国宣战之声。
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
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
1885年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属英籍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4月4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黎匆促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
之后,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简明条约》,并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法国解除对台湾和北海的封锁。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太后颁发了停战诏令。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
1885年6月9日,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共十款。
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
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此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法军退出台湾、澎湖。1885年11月28日,此条约在北京交换批准。从此,中国承认法国吞并安南,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4、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之实。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大清帝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法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历史上五次侵华战争

8.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