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确定要造车了,雷军何时下的决心?

2024-05-11 13:47

1. 小米确定要造车了,雷军何时下的决心?

   2021年1月14日,特朗普政府在任期即将结束前,公布了一份新的中国“涉军企业”名单。让外界有些意外的是,其中小米在列。  
     虽然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小米迅速赢得了诉讼,免于“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小米”的惩罚,这件事成为虚惊一场,但事实上,它却带来了一个更深远的影响。雷军因为这场虚惊而做出了一个很可能会决定小米下个10年命运的决定。  
      据品玩从接近雷军的人士处获悉,被列入黑名单后,雷军等人第一时间做好了手机业务可能因此次制裁而彻底中止的最坏打算,而备选方案也立刻制定完毕——在被列入黑名单的第二天,小米正式着手准备造车立项。   
     这一消息在3月30日的小米春季发布会上也得到了雷军的证实:雷军表示,小米造车项目是在   2021   年   1   月   15   日开始调研的。  
     而小米造车的消息开始满天飞,也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后。据雷军透露,在过去75天里,小米管理层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并召开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两次正式的董事会,造车“是经过了反复论证与慎重决策”。  
     这么密集的行动,自然让消息难以“保密”。而每当消息传出,小米的回应或公告都否认的很暧昧。   3   月   21   日,小米又突然放出“big news”的海报,称次日有要事宣布。当外界以为一定是造车的事时,小米却又表示是要开新品发布会了。而到了发布会,又突然因雷军感冒而变成了一场两天上下半场的活动,然后在这个本来没有的下半场发布会前,发布了造车的官宣公告。  
        按照这些信息,似乎意味着   3   月   30   日晚上雷军对造车的宣言是一个计划之外的事情,小米对于造车这个雷军“all in”的事情,原计划只想发一个四段话的公告。  
     这似乎很矛盾,一方面是关乎小米整个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大决定,雷军也形容这是自己又一次蜕变,愿意押上一切。而另一方面却不断呈现出一种“偶然性”。但无论如何,   真实的效果是,小米把造车这事的“气氛”是做足了,它最终从一个有很强应急反应色彩的事,变得更像一件众望所归的事。   
     雷军之所以能在禁令之下如此快地做最终决定,很大程度因为他自己早就开始对造车感兴趣,而董事会也早就有了造车的念头。  
       而小米公司的高管会之前也讨论过多次造车的事情,但他自己一开始内心非常抗拒。有人劝他“小米不是做智能生态么,这和车是不是一件事情”,“小米对硬件互联网都很懂,完全不理解小米为什么不造车”,也有些人告诉他“你们的同行都在做,你不做,会不会落伍”。  
     除了这些因素,雷军最根本的想法还是认定了小米造车的优势。  
     据小米公司全员内部信,对于造车,小米列举了显著的独特优势:它对基于硬件的互联网服务模式理解极为深刻,拥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大量的关键技术积累也可以复用,同时还拥有业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连接最活跃的成熟智能生态,充足的现金储备,以及全球无数米粉的信赖和支持。  
     “你问我压力大不大?我想回答你,从这一刻起,我不再关心有没有压力。我只关心,如何为米粉做款好车。”——   当人们需要电动车时,雷军就会感到义不容辞   。  
     此前的这种暧昧以及呈现出的偶然性,也来自一个现实,那就是小米造车还没有太具体的路线图和计划。  
     外媒曾报道,小米将把 汽车 组装外包给制造商,也就是其智能手机所使用的模式。小米完成设计和研发,由合作商完成制造。但小米在发布会上并没有提到是否有相关的合作方。  
     小米在智能手机时代与富士康等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后者为其提供手机代工。有意思的是,过去一年以来,富士康先后宣布了与诸多 汽车 公司的合作。去年,富士康还亮相了MIH电动 汽车 平台,并设立了一个伟大目标——成为电动 汽车 产业的安卓系统。此举也意味着富士康希望将代工生产从智能手机移植到智能 汽车 。富士康称,希望在2025年到2027年拿下全球电动车市场10%的份额。  
     目前中国本土的 汽车 产业体系能力相比四年前已经得到补强,中国 汽车 产业生态有望从一开始的“开荒初期”迈向规模效益阶段,这也是小米这类互联网公司进入造车领域的一个时间窗口。  
     不过,小米目前只是宣布造车计划正式立项,暂未提到更详细的造车计划,也尚未公布相关的概念产品。作为对比,此前互联网公司百度也宣布进入造车领域,并尝试与三大民营车企之一的吉利组建一家智能 汽车 公司,其中吉利 汽车 将提供全新的SEA浩瀚平台架构,负责 汽车 的整体设计以及传统 汽车 制造等方面。而其首款产品在2023年才能量产。  
     也就是说,小米造车至少还要干个三五年才见到成效。目前雷军能提供的,就是他的决心。  
        雷军在发布会上说,他非常清楚 汽车 行业的风险,需要动辄百亿规模的投资,要3-5年才能够见效。但现在的小米已经有了积累,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比较成熟的智能生态。小米已经拥有了超过   1   万人的研发团队以及   1080   亿现金余额(截至   2020   年   12   月   30   日的小米年报),雷军在发布会上戏称,“小米亏得起。”  
       在发布会上,雷军甚至一度哽咽:   “小米 汽车 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所有的战绩和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在刚刚正式立项时就把情绪拉到了最高点,雷军的表态没法再高调了。不过,他也必须高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公司内部以及资本市场等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明白,小米从战略到人员部署,再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财务结构,甚至估值模型和风险因素,都会是一个新的公司了。   

小米确定要造车了,雷军何时下的决心?

2. 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

 1987年,18岁的青年雷军手握清华北大的两张入场桊,却选择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2007年,38岁的中年雷军完成了金山的IPO上市,却从金山辞去CEO职务,
   2010年,41岁的雷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却冒着巨大风险成立了小米公司。
   2021年,52岁的雷军公司市值已经达到6665亿元,却宣布未来10年来投资100亿美元制造 汽车 。
      可以说,雷军似乎已经触碰到了一个普通人能够触摸到的天花板。每当已经可以“当个安乐公享尽荣华富贵之时”,雷军总是把自己的筹码全部压上,为了理想和目标开展新一轮的冒险。
   本次小米发布会,雷军罕见地分了两场,以致米粉措手不及。在次日的第二场会上,雷军语气悲壮, “这是小米 历史 上最重大的决定” ,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 。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不成功便成仁之势,以致大家忽视了发布的近20项的新品。
      一般而言,年龄越大在投资上就越偏向保守,是什么“逼得”雷军破釜沉舟?
   2011年,小米在北京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一款和三星旗舰配置相同、和苹果外观相似、价格仅为1999元的小米1完成了市场上的“通杀”。特别是在年轻人的群体,抢小米的热度和难度不亚于今年的抢茅台。抢到后立即转手可以为带来一笔错的收益。
   从此, 饥饿营销 与 低价、高配 成为了小米的标签。
      然而, 成也低价,败也低价。 
    苹果 凭借着 系统优势 和 客户粘性 占领手机市场 6成以上的利润 , 华为 凭借着 品牌效应 占领 高端安卓市场 , OPPO、VIVO 凭借着广告、线下店占领 中低端安卓市场。 
   虽然小米手机的出货量的一直名列前茅,但利润率始终不高, 小米手机最近两年的硬件业务综合利润率不足1% 。为此,小米成立了低端的红米品牌,着力将小米打造成安卓机皇,以提升利润空间,从2999到3999,再到到现在的6千元以上价位,小米每年以一千元的台阶试探着市场反应,缓步登上了高端区间。
   与此同时,小米努力将I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打造成收入的另一支柱。2019年年会上,雷军宣布“手机+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双引擎战略,称“这就是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后又升级为“手机 AIoT”。但如今IoT增速也大幅下降,2020年该项业务的营收增幅同比下降33.1%。
       2020年财报发布后,小米股价一度大跌8%,最终报收于23.9港元,股价下跌4.4%,市值蒸发277.21亿港元。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小米急需要讲好一个    新故事    来向    资本市场    证明自己的潜力 。
   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经嗅到了车联网时代的投资机会,当时小米就注资了地图厂商凯雷德;2015年,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造车新势力蔚来 汽车 。在蔚来 汽车 上市成功尝到甜头后,顺为资本再度投资了小鹏 汽车 。2020年4月,小米又投资了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可以说, 小米很早就进入了 汽车 投资领域,但投资企业和自己投资毕竟不同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如果 汽车 年销售总量是2500万辆, 20%的比例是500万辆 。相较新能源 汽车 在2020年136.7万辆的销量, 市场机会明显 。
       汽车 工业有 系统复杂、投资大、周期长 等特点,极度依赖前期的现金输血,一旦资金紧缺极可能功亏一篑,中途翻车。从公司成立到第一批产品交付, 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市场上留给小米的时间还多吗?
   国内新势力造车品牌有 理想、蔚来、小鹏、哪吒 等后起之秀,还有 上汽、北汽、广汽 等财大气粗的国企老大哥,尚且还有 国外品牌 虎视眈眈。
   2018年之后,中国的 汽车 行业销量增速达到了顶峰,之后已经连续几年增速放缓,对一线城市来说,私家车的便捷性并没有公共交通和共享 汽车 便利。
   小米生产出来后,如何确保销量?
   蔚来4年烧掉约220亿元,仅2019年便亏损113亿元。2020年,小米集团的 净利润是130亿元 。小米的钱,能烧多久?
      发布会上,雷军一度哽咽,员工激动无比,股市也在当天上涨2.2%,股价报25.6港元。
    资本不相信眼泪,资本只为实力买单。 

3. 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

 1987年,18岁的青年雷军手握清华北大的两张入场桊,却选择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2007年,38岁的中年雷军完成了金山的IPO上市,却从金山辞去CEO职务,
   2010年,41岁的雷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却冒着巨大风险成立了小米公司。
   2021年,52岁的雷军公司市值已经达到6665亿元,却宣布未来10年来投资100亿美元制造 汽车 。
      可以说,雷军似乎已经触碰到了一个普通人能够触摸到的天花板。每当已经可以“当个安乐公享尽荣华富贵之时”,雷军总是把自己的筹码全部压上,为了理想和目标开展新一轮的冒险。
   本次小米发布会,雷军罕见地分了两场,以致米粉措手不及。在次日的第二场会上,雷军语气悲壮, “这是小米 历史 上最重大的决定” ,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 。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不成功便成仁之势,以致大家忽视了发布的近20项的新品。
      一般而言,年龄越大在投资上就越偏向保守,是什么“逼得”雷军破釜沉舟?
   2011年,小米在北京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一款和三星旗舰配置相同、和苹果外观相似、价格仅为1999元的小米1完成了市场上的“通杀”。特别是在年轻人的群体,抢小米的热度和难度不亚于今年的抢茅台。抢到后立即转手可以为带来一笔错的收益。
   从此, 饥饿营销 与 低价、高配 成为了小米的标签。
      然而, 成也低价,败也低价。 
    苹果 凭借着 系统优势 和 客户粘性 占领手机市场 6成以上的利润 , 华为 凭借着 品牌效应 占领 高端安卓市场 , OPPO、VIVO 凭借着广告、线下店占领 中低端安卓市场。 
   虽然小米手机的出货量的一直名列前茅,但利润率始终不高, 小米手机最近两年的硬件业务综合利润率不足1% 。为此,小米成立了低端的红米品牌,着力将小米打造成安卓机皇,以提升利润空间,从2999到3999,再到到现在的6千元以上价位,小米每年以一千元的台阶试探着市场反应,缓步登上了高端区间。
   与此同时,小米努力将I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打造成收入的另一支柱。2019年年会上,雷军宣布“手机+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双引擎战略,称“这就是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后又升级为“手机 AIoT”。但如今IoT增速也大幅下降,2020年该项业务的营收增幅同比下降33.1%。
       2020年财报发布后,小米股价一度大跌8%,最终报收于23.9港元,股价下跌4.4%,市值蒸发277.21亿港元。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小米急需要讲好一个    新故事    来向    资本市场    证明自己的潜力 。
   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经嗅到了车联网时代的投资机会,当时小米就注资了地图厂商凯雷德;2015年,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造车新势力蔚来 汽车 。在蔚来 汽车 上市成功尝到甜头后,顺为资本再度投资了小鹏 汽车 。2020年4月,小米又投资了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可以说, 小米很早就进入了 汽车 投资领域,但投资企业和自己投资毕竟不同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如果 汽车 年销售总量是2500万辆, 20%的比例是500万辆 。相较新能源 汽车 在2020年136.7万辆的销量, 市场机会明显 。
       汽车 工业有 系统复杂、投资大、周期长 等特点,极度依赖前期的现金输血,一旦资金紧缺极可能功亏一篑,中途翻车。从公司成立到第一批产品交付, 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市场上留给小米的时间还多吗?
   国内新势力造车品牌有 理想、蔚来、小鹏、哪吒 等后起之秀,还有 上汽、北汽、广汽 等财大气粗的国企老大哥,尚且还有 国外品牌 虎视眈眈。
   2018年之后,中国的 汽车 行业销量增速达到了顶峰,之后已经连续几年增速放缓,对一线城市来说,私家车的便捷性并没有公共交通和共享 汽车 便利。
   小米生产出来后,如何确保销量?
   蔚来4年烧掉约220亿元,仅2019年便亏损113亿元。2020年,小米集团的 净利润是130亿元 。小米的钱,能烧多久?
      发布会上,雷军一度哽咽,员工激动无比,股市也在当天上涨2.2%,股价报25.6港元。
    资本不相信眼泪,资本只为实力买单。 

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

4. 小米正式宣布造车,遮遮掩掩过后拨款100亿,还是逃不过真香

只能说在 汽车 圈真的没有什么空穴来风的事情,小米造车都快被说透了,小米也用模棱两可的态度进一步吊起了观众对小米是否要造车的好奇心。  
  
 
  
  
   终于,在3月30日,小米发布公告称“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并且在公告中显示,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本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此公告一发,小米股价必定迎来一波暴涨,终于还是没沉住气,要正式开动了。  
  
 
  
  
   其实在很早之前,就能看出雷军想要进军 汽车 行业的想法,不光与各大车企合作,而后特地跑到美国与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见面,随后投资了包括蔚来 汽车 在内的多家新势力造车项目,应该说造车这件事,雷军早有意向,只是一直在筹备。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小米造车的传闻越来越多,特别是在2月份,某相关博主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  
  
 
  
     
 
  
  
   从现在来看,图片是老的,信息也不够准确,但小米 汽车 确有其事。  
  
 
  
  
   可是就在该博主发布这条微博过后,同一时间也有多位知名人士透露小米造车已经上升为战略决策,并将由雷军亲自带队。  
  
 
  
  
   对此,小米官方的回应是“尚未立项”:  
  
 
  
     
 
  
  
   再从现在来看,当时可能真的还没立项,实际上从当时的回应来看小米已经表明了自己有造车的意图,只是确实还没到立项的阶段。  
  
 
  
  
   只不过到这个月中旬的时候,就开始听说小米开始引入大量 汽车 研发人员,同时也开始组建相关团队,消息一出,小米要造车的事就真的瞒不住了。  
  
 
  
     
 
  
  
   倒不如大大方方的公布出来,从4月份开始做个光明正大的 汽车 人。  
  
 
  
  
   为什么小米造车在前期要如此遮遮掩掩?  
  
 
  
  
   虽说跨界造车在国内早就不稀奇,但问题是跨界造车的现如今几乎都没拿出个什么好结果来,先有乐视 汽车 拖垮整个集团,后有财大气粗的恒驰 汽车 饱受非议。如果不谨慎行事,小米 汽车 也怕自己最后灰溜溜的退场。  
  
 
  
     
 
  
  
   那小米可能造车的方向是什么?  
  
 
  
  
   从现在小米生产的产品来看,智能化是肯定的,公告中也显示将是电动车,现如今小米产品主要针对的是年轻消费者,也就是说“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电动车”要来了?  
  
 
  
     
 
  
  
   从小米发家的手机来看,雷军将将价格压得非常低,同时在配置上还不吝啬,这才有了“小米1999”的埂。  
  
 
  
     
 
  
  
   如果我们将小米也划分到造车新势力中,它未来的对手应该不会是蔚来、特斯拉这样的品牌,而是像威马、哪吒这样的入门车型,不过也要知道,智能化的造诣上,小米是要远高于目前的造车新势力的,即便我们经常还能看到发布会上小米语音助手“不听话”的视频,可实际上在智能化领域和车机系统方面,小米确实要技高一筹。  
  
 
  
     
 
  
  
   由此来看,我们甚至可以做个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在五菱宏光MINI EV这样的入门级网红车型上加入大量智能化 科技 配置,将会是小米造车的方向。  
  
 
  
  
   这就非常符合“年轻人第一台智能电动车”的设想了。  
  
 
  
     
 
  
  
   当然,既然雷军都亲自带队上阵了,首先肯定是要把前期投入的100亿人民币用到刀刃上,才能有后面十年的100亿美元的投资,如此一来才能实现小米从手机到 汽车 的身份叠加。

5. 小米确认造车:首期投资100亿,小米造车会面临怎样的压力?

贸易世界从来不缺赌注戏码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向美团创始人王兴(幻想汽车投资人)提议了赌约。赌的是威马汽车销量可否进入造车新势力TOP 3,若能完成,王兴要送沈晖一份美团外卖;反之,则是沈晖送王兴一辆车。

外观看,这场赌局似乎是幻想与威马的角力,事实上,在日益严重的车市情况中,只有头部企业才能“活下来”。他们赌的是:或者生存的新势力车企。
彼时,两小我都决心十足,谁都不认为本身会被镌汰。殊不知数天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造车新势力集体跌入穷冬,裁员潮、倒闭潮澎湃而至,不少“弄潮儿”一夜之间掉进八面受敌的逆境。
市场的残暴,在施展得分外显着。

国内涌现出百余家新势力车企,互联网、地产巨头纷纷进军汽车行业,但短暂的喧嚣事后,大多新势力企业又敏捷归于寂静,以至于到今天,真正实现量产交付的新势力车企仅有寥寥13家。 
是主流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大年,个中存眷度对照高的蔚来、威马、幻想、小鹏等,均在客岁开启了交付。受新冠疫情突袭、宏观经济下行、外资车企入局等多重冲击,本土造车新势力正履历加快洗牌的阶段。

最新数据显露,国内上险量排名前10的新势力车型中,本土车企入围8席,特斯拉占有2席。尽管如斯,特斯拉单一车型销量示意仍一骑绝尘,8家本土新势力车型的上险量总和,都没赢过特斯拉一家,不难发现,我国新创车企在打造爆款车型方面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土造车新势力上险量TOP 4根基站在了头部阵营里,离别是蔚来、幻想、小鹏和威马,上险量皆跨越3千台。排在尾部的零跑、爱驰、云度等,累计上牌量只有一两百台或数十台,可见差距之大,新势力车企间的强弱分化已相当显着。 
关乎生死生死,从产物进度来看,各大新势力车企都选择在本年亮出“底牌”——没有交付产物的赶紧量产交付,有量产车的再度加码。
今朝造车新势力产物进度大略可分为三种:一是实现交付、市场热度领先的企业,如蔚来、幻想、小鹏、威马等,它们将持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巩固自身地位;
不管哪一梯队,能够一定的是,所有造车新势力都在与时间竞走,每一个身处个中的人都知道,产物造血和规模交付才是生存下去的要害,留给他们的窗口期不多了。
当然,交付规划一旦提上日程,造车新势力们的压力也会随之倍增。交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远不代表在市场站稳了脚跟,大规模量产、产物品质考验、用户售后体验等一系列衍生问题,都是一道道无形的难关。
最主要的是,激烈斗争背后,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钱,而在稀奇需要钱的年,注定会是比更严重的资源穷冬。

小米确认造车:首期投资100亿,小米造车会面临怎样的压力?

6. 小米投入上百亿进行造车,他们会在新的市场打出一片天下吗?

小米集团一直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战略眼光,而且能够让自己着眼于长远利益,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投资,并且也能够去关注一些比较好的产业。
小米集团是能够让自己不断的去投资的,而且也能够让自己的资产变得越来越多,能够积累更多的财富,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小米投入上百亿进行造车,他们会在新的市场打出一片天下吗?我认为会在新的市场打出一片天下。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他们是能够有比较好的投资眼光的。
在我看来,我认为他们是能够在新的市场打出一片天下的,因为我觉得他们是能够有比较好的投资眼光的,并且他们也能够看一些比较好的产业,并且能够将一些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认为他们是能够在新的市场有个更好的竞争力的,而且他们也能够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他们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
对于我而言,我认为他们是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的,而且他们也能够不断地推出新产品。这就会让很多消费者都感到十分的有兴趣,而且能够让很多消费者都被满足需求,这是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声誉的,而且能够让他们在新的市场一个更好的发展。
三、他们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当然我认为他们是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的,而且他们本来就有很多的粉丝,如果他们开辟新的市场的话,是能够有很多粉丝都去支持他们的,而且他们也能够在初期有一个更好的消费者的吸引,而且也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都想要去购买他们的产品,这是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7. 小米造车成功唯一途径是挤进世界前五,这场竞争到底有多残酷?

小米造车成功唯一途径是挤进世界前五,这场竞争异常残酷:
一、跨界造车代价很大小米公司是一家做手机起家的公司,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最近曝光出小米开始转行做汽车,这一消息还是让很多“米粉”异常激动,毕竟小米的“为发烧而生”曾经让很多人为之疯狂。中国的手机市场经过群雄逐鹿,最终只有华为、小米、oppo、vivo几家做的好,企业的很多品牌都在无情的竞争中成为了泡沫。小米之所以能够杀出重围就在于产品的性价比极高,关注用户体验,但是手机做的好是因为经验丰富,产品基础性好,如果转行做汽车,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未免有点隔行如隔山的感觉,所以小米转行做车可以说是从零起步,代价很大。
二、神仙打架,竞争混乱另外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新事物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往往是厂家数量做多,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为了尽快抢占市场,传统的车企比如特斯拉、大众、江淮等厚积薄发,新的造车势力比如领克、领跑、哪吒等异军突起,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此时的小米公司入场,只能说是参与了一场混战,在这场尚不清晰的战争中,谁胜谁负全由销量决定。
三、孤注一掷,不容失败小米造车多少有点孤注一掷的感觉了,因为目前的智能手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大家的手机寿命基本都满足在两到三年,但是新手机的更新频次保持在半年一批,这也就间接表明产能过剩很严重,如何能够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持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成为各大企业所关注的重点方向。但是无论如何,对于小米而言,只能成不能失败,毕竟投资这么大,也不允许失败了。

小米造车成功唯一途径是挤进世界前五,这场竞争到底有多残酷?

8. 雷军称小米造车需挤进世界前五,年出货超1000万辆才能成功?

我个人认为雷军的前半句话没错,但是后半句话就有问题了,新能源汽车车企年出货量超出1000万辆是不可能的。

怎么说呢,如果雷军是以小米汽车年出货量1000万辆为目标才算成功,那么我建议雷军早点回家睡觉吧!即使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领头羊的特斯拉,2021年一整年的销售量也不过是936172辆而已,连一百万辆都没有,就你雷军还想到一年1000万辆的出货量,你这不是在搞笑吗?虽然现在造新能源汽车和造手机的难度差不多,但是卖新能源汽车的难度可比卖手机的难度大多了,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买上1000万辆的。我就不拿你小米汽车和特斯拉相比了,就拿你小米汽车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比亚迪比较,你都不一定比得过,毕竟即使是比亚迪这种不愁卖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2021年的总销量也不过730093辆。

有一说一,雷军说小米造车挤进世界前五才算成功没错,但年出货超1000万辆就不切实际了。不是我看不起雷军,而是目前还没有年出货能超过一百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更不用说1000万辆了,特斯拉现在的市值的在全球数一数二了,但是出货量依旧不过百万,你雷军是哪里有勇气说1000万辆的啊,我甚至都怀疑你雷军是不是真的懂得造车,不会是像理想、小鹏这样进来赚快钱的吧。我希望雷军造车也要现实一点,你小米造车现在就已经落后别人几步了,还在这里吹牛,真的太自信了。

总的来说,我只认可雷军的前半句话,后半句,我权当雷军在吹牛了,因为目前还没有哪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年销量量超过一百万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