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股市札记》读书笔记

2024-05-16 21:44

1. 《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股市札记》读书笔记

     作为一个在股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的投资老兵,尝试了许多方法,策略,也拜读了国内外众多格局和投资类的经典书籍。
  
     虽然,有些内容已经忘记了,十之七八,但某些投资的理念却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的头脑里。即便这样,还是总有一种莫名的困惑,终究不能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直到读了,林起先生这本《一个投资者的股市札记》,让我豁然开朗。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并且开始真正用心去体会和揣摩大师的投资思想。
  
     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V“”字型,左侧买入策略。和“”A“”字型卖出策略。
  
     前者就是越跌越买,摊低成本,逆势布局。但我认为,如在下跌中途,进入低估区域,分批买入效果会更好一些。这个策略在应用上,与其他行业相比更适合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这些业绩比较稳定的行业或指数基金。
  
      最有看点是这个“”A“”字卖出策略。用作者的话说“中间偏上的这一横,好像是提醒投资者――莫贪心。横线以下才是你的利润。横线以上到山峰,这一段是投机者的――(剩)宴,是价值投资者的分批卖出阶段。”
  
      其实它的本质就是“守住自己的能力圈,剩下的钱让别人赚去吧!”这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是坐享其成,一个是虎口拔牙。这种观点在其它很多书里面都提到过,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啊!
  
    这里也说明一个问题,作为价值投资的我们,买到好股票不是永远不卖出。如果其价格远高其价值,该出手还是要出手的。
  
     作者在这里还提到了一个,划繁为简的投资好方法,――“就是把钱配置到那些公认的好公司上,将来的收益肯定要高于,大多数基金产品和指数基金。
  
      但我个人认为把好公司装在一个篮子里,的确是一步妙棋。但一定要用心看好这个篮子,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大牛股――四川长虹。从长期来看投资最好的行业还是消费行业,而消费行业里最好的就是是白酒,酒是有成瘾性的,
  
    至于,书里提到的那些分析估值公司的方法,和其它投资策略。与价值投资流派的主流投资思想和方法并无太大的差别。
  
       倒是作者本人的价值投资学习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总结就是――多用心体会,去模仿。
  
       比如作者拿起一本书,总想着的一句话就是――作者的投资理念是什么?
  
    ,带着问题去读书,用心体会,
  
    我认为,如果能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话,回顾一下书中的策略和方法,写成一段读书笔记,效果会更好一些。
  
      接着就是实际应用了。有太多的知识,我们学到了,但是却没有……。不是知识没有用,而是我们有时太自以为是了,所以错过了。
  
  
  
    说到榜样的力量,不管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投资之中,其实都是不可或缺的。作者认为――应该用心去模仿投资大师,站在他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通过他的投资案例仔细揣摩。
  
     在投资的道路上,遇到困惑时,我也常常在想,如果是投资大师――巴菲特,他会怎么做?怎么想?这样一来,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综合来看,很接地气的一本书,通俗易懂值得一读,
  
      要说不足,唯一的一点就是缺少一些图片的穿插,视觉感差了一些。
  
      
  
    
  
     
  
      
  
     
  
 9

《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股市札记》读书笔记

2. 价值投资的哲学与修养——《价值》读书笔记(三)

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研究驱动。对于一家专注于研究行业、研究基本面的投资公司,核心能力就是对商业本质的敏锐洞察。
  
 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论、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策略,而是坚持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世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
  
 独立研究的最大价值是让投资人敢于面对质疑,坚信自己的判断,敢于投重注、下重仓。
  
 精确的数据无法代替大方向上的判断,战术上的勤奋不能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每一个投资人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护城河的,才是“资产”,时间越久对生意越不利的,则是“费用”。
  
 时间创造复利的价值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长期持有,长期持有是有前提的,即好的企业能够随着时间不断创造新的价值。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投资能够成为时间的朋友,并希望长期持有它们。 
  
 对时间的理解,第三个角度是把时间作为选择。很多时候,成功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没有做什么。把时间分配给能够带来价值的事情,复利才会发生作用。
  
 杰夫·贝佐斯问沃伦·巴菲特:“既然赚钱真像你说的那么简 单,长期价值投资永远排在第一位,那么请问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赚不到钱?”巴菲特回答:“因为人们不愿意慢慢赚钱。”
  
 时间是创新者的朋友,是守成者的敌人。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商业竞争本质上要看格局,要看价值,要升维思考,从更大的框架、更广阔的视角去看给消费者创造怎样的价值。 
  
 在未来的商业逻辑中,企业从求赢变成不断追求新的生长空间,从线性思考变成立体思维,从静态博弈变成动态共生。
  
 开放、动态的护城河可能是理解价值投资最重要的门径,当意识到企业拥有动态的护城河时,投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企业创造价值的本质。某种程度上说,持续不断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家精神,才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护城河。 
  
 对于投资人来说,看人就是在做最大的风控,这比财务上的风控更加重要,只要把人选对了,风险自然就小了。
  
 人、生意、环境和组织这个分析框架的关键点在于,要在变化的系统中理解投资,高维思考,低维行动。
  
 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核心是格局观,不断颠覆自身,重塑产业,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 
  
  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的世界里时,懂得“延迟满足”道理的人,已经先胜一筹了

3. 读书笔记:在《价值》中找寻价值

《价值》是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新书,书里囊括了很多投资智慧、经验和研究方法论。
  
 作为一个不是投资人,不是行业大佬的普通人,只在此谈谈《价值》带给的我的价值。
  
 在一场培训后,主讲人和部分参与者开启“围炉夜话”模式。听完我的疑问后,主讲人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说你很想去那个行业打拼,如果除了必要生活时间,你能拿出百分之多少的精力,去学习相关知识,去做准备?”“70%吧”,我的回答。
  
 当时的我说着自己的理想,却还是满心犹豫,更多停留在想;没有给自己一个承诺和目标,没有详尽的计划,更没打算全力以赴。
  
 时钟不停地转动,渐渐地我越来越明白明确目标的重要性。疫情缓和期,集团的第一次‘网络多人混合培训’,更让我懂了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群体,目标是如此的不可或缺。
  
 自动选组时,主动选了有些传奇色彩的领导,作了她的组员。大家熟悉几天后,组长提议我们定个团队的小目标,最后大家敲定,拿下团队的总分第一名。一个月培训的最后,我们不光团队拿到第一,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伴的作业,还被评为第二周最佳。
  
 回忆起来,对比很多之前掏了不少钱的职业培训,我更认真、也付出更多;为了一份作业,能从下班写到晚上楼下商业街关门,只因为我们说过,我们要一起拿第一。
  
 去年,工作了两年多的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生活缺了某些重要的东西。正如《静静的顿河》中的那句话:“人们正在那里决定着自己和别人的命令,而我却在这里牧马。怎么能这样呢?应该逃走,不然我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去年8月以公司的 '导师制培训' 为改变的起点,到‘圈外商学院‘、‘财富流’等等以及最近这个月报名的‘007’,结识了一群有趣又满身正能量的小伙伴,他们很多人身上都有一种看不见的“光”,热爱生活,肩负责任,一直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现在的我,回看去年那个时候,还是满心庆幸和心喜,庆幸开始改变和碰到他们,心喜自己现在更自律的生活以及每天的进步。
  
 下班到家,吃完饭想着,先看半小时视频再学习,之后又想还早,再看一个笑话就学习;结果回过神一看,时间到了11点,带着深深的愧疚感开始洗漱睡觉,第二天继续循环。
  
 这操作自己都体会过太多次了,我们不是伟人,单靠纯自律很难对抗我们“懒”的天性。而我们要变得更好的前提,不是一味地愧疚,不是密密麻麻的计划表,不是想着明天自己自然会更自律;真正重要的是接纳自己,正视自己的“懒”,接着分析总结,找寻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好。
  
 以自己为例,我的纯自律性是有边界的,计划再调整仅靠自己还是完成不多,怎么办?
  
 半年里试了很多方法,看了不少的书,渐渐的发现环境对自己的自律的帮助是最大的,一周一至两节舞蹈,最少两晚去自习室自习,以这些作为轴线,慢慢的,自己的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充实和规律。
  
 想着下一篇总结下时间管理,期待每位读者找到自己自律的痛点,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在前行的人生道路上,希望我们都怀着开放的心态,伴着同行的伙伴,勇敢的走向属于我们自己的大江大海。嗨,陌生人,一起加油!

读书笔记:在《价值》中找寻价值

4. 读张磊《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自序部分有感

 我很早之前就准备看这本书来着,翻了下目录发现需要付费无限卡会员才能看,于是便放下了。   前几天看《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开通了一个付费会员,正好在书架又翻到了这本书,就捡起来看看。
   我记得很久之前那次翻这本书的评论的时候,看到有条书评说是一本不太适合“门外汉”看的书。   因为这本书说的是作者对个人投资生涯的思考和感悟,起点已经非常高了,而“门外汉”是达不到这个级别的思考的,因此看下来的效果不会太好。   翻译下的意思就是: 我想要投资的术,而作者介绍的是投资的道。    看了这个评论确实打消了一部分我继续看下去的念头。
   不过今天看了作者的自序部分就坚定了我继续看下去的决心,因为我个人是非常认可“与时间做朋友”的价值投资理念的。   除了股票、基金等资本场景,甚至连看书学习、运动健身等日常场景我也是抱着一种“价值投资”的观念在践行,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就像沃伦•巴菲特那段著名的“复利”理论所说的: 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希望看完张磊的这本书之后对「价值投资」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践行对人生进行“价值投资”理念。

5. 创造长期价值:读书笔记《价值》

【本书导读】 
  
 本书介绍了张磊的个人历程、他所坚持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以及他对价值投资者自我修养的思考,还介绍了他对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创业组织以及对人才、教育、科学观的理解。书中包含大 量珍贵资料,不仅有首次提出的7大高瓴公式,详细拆解的10多个投资案例,还有11张精致手绘彩插和19张珍贵照片。
  
 书中,张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投资和商业的全方位思考,第一次全面剖析了高瓴的投资体系和创新框架,也第一次倾情分享了他对工作和生活的个人体悟。
  
 
  
  
  【作者介绍】 
  
 张磊,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我们是创业者,恰巧是投资人”,张磊以乐观主义创业者的心态创立高瓴,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以长期主义和研究驱动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坚定地“重仓中国”,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产业创新。张磊同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会副董事长,耶鲁大学校董会董事兼亚洲发展委员会主席,西湖大学创始捐赠人、创校校董兼发展委员会主席,未来论坛创始理事、未来科学大奖发起人和捐赠人之一。
  
 
  
  
  【精彩摘录】 
  
  一、  寻找价值的历程 
  
  1  、价值的底色 
  
 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是塑造投资能力的起点。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寻得洞见,不仅需要掌握金融理论和商业规律,还要全面回顾历史的曲折演进,通晓时事的来龙去脉,更要洞悉人们的内心诉求。
  
 价值投资不是数学或推理,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像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一样,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才能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服务真正有意义。
  
 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
  
  2  、价值投资启蒙 
  
 对于“风险”这个在金融学中被谈到令人麻木的概念,大多数人的评估标准是看投资收益的波动方差,而我从入行第一天起就被要求看出数字背后的本质并忽略那些从“后视镜”中观测到的标准方差:到底是什么样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在驱动收益的产生及波动?又有哪些因素会使预期的资本收益发生偏差?而这些基本面因素在本质上有哪些相关性及联动性?
  
 尽管投资人没有要求归还投资款,我们仍然坚持“这些钱一定要还”。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感谢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不能做任何对帮助过你的人有损害的事情,否则那可能会困扰你的一生。
  
 投资的目标是盈利还是实现某种社会理想,其间的平衡必须把握。
  
 方法和策略能够战胜市场,但对长期主义的信仰却能够赢得未来。
  
  3  、价值投资初试炼 
  
 对于一名投资人而言,理解潜藏在巨大势能中的关键行业和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一旦善于理解变化,投资人将极大拓展其可理解的范畴。
  
 投资人一旦懒惰,一旦失去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就可能失去了某种正向生长的本能。
  
 有些事情不能做,从一开始就不做。有些钱不能要,如果出资人不理解我们的坚持,我们从一开始就无法与之磨合。
  
 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
  
 真正穿越周期的投资机构,往往做到了既看到眼下,时刻做好打算,又目光长远,不为一时一地而自乱阵脚。
  
 解决方案的提出,不是看价值投资机构有什么,而是看产业变革规律以及公司创业过程中需要什么。
  
 我们未必能帮助创业者走得最快,但我们希望能够与创业者一起走得更远。
  
  二、价值投资的哲学与修养 
  
  1  、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论、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策略,而是坚持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世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
  
 独立研究的最大价值是让投资人敢于面对质疑,坚信自己的判断,敢于投重注、下重仓。
  
 商业竞争本质上要看格局,要看价值,要升维思考,从更大的框架、更广阔的视角去看给消费者创造怎样的价值。
  
 对于投资人来说,看人就是在做最大的风控,这比财务上的风控更加重要,只要把人选对了,风险自然就小了。
  
 如果说价值投资的出发点是发现价值的话,其落脚点应该是创造价值。
  
 所谓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是相对于周期性思维和机会主义而言的,核心是反套利、反投机、反零和游戏、反博弈思维。
  
 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的世界里时,懂得“延迟满足”道理的人,已经先胜一筹了。
  
  2  、价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价值投资不必依靠天才,只需依靠正确的思维模式,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好奇心不受好胜心或者战胜他人的成就感所驱动,不是为了当第一把别人比下去,也不是为了战胜市场。
  
 信念有时比处境更加重要,你的格局观决定了你的生存环境,也决定了你的投资机会。
  
 方法论本质上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天性的自知、自省与自洽。
  
 选择投资方式就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出发点是你自己的内心,选择的是能够让你有幸福感的东西。
  
 我宁愿丢掉客户,也不愿丢掉客户的钱。
  
 高瓴公式:时间回报公式、选择与努力公式、选择的定义公式、组织人才观公式、组织文化与价值观公式、哑铃理论公式、价值投资创新公式。
  
  三、价值投资的创新框架 
  
  1  、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 
  
 想干大事、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企业家是最佳合作伙伴,“格局观”就是我们与企业的接头暗号。
  
 把价值观放在利润的前面,坚信价值观是这个企业真正核心的东西,那么利润将只是做正确的事情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在时代的进化中看到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这是把握住了大趋势中的定式。
  
 企业家精神加上21世纪新型组织的打造方式,就是超越雇佣关系的新型合伙关系。
  
 没有一定要做的生意,但有一定要帮的朋友。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处境、金钱、教育背景以及其他东西成为你的负担,让你与现实和他人产生隔阂。
  
 创业活动本身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保持不变、不敢去冒险,如果创业者不去冒险的话,投资人就在冒最大的风险。
  
  2  、持续创造价值的卓越组织 
  
 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是价值投资的天然实践者。
  
 企业文化必须在创业一开始时就建立起来,不能出问题,也无法推倒重来。
  
 一个卓越的创业组织最好的状态就是年轻的状态,依靠内生的组织力,没有包袱、满是憧憬,不假思索、以终为始。
  
 吸引和尊重人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创业公司保持活力的重要选择。
  
 在创业公司中,更好的方式是把培养和“绽放”人才作为中心工作,开发每个人和团队的能力。
  
 不是老板给你一张网,让你捕几条鱼,而是你主动去寻找一片海、一个更好的捕鱼方式,甚至一个更好的养鱼方式,等等。
  
 让最聪明的人待在一起,谁知道会碰撞出什么改变世界的好主意!
  
  3  、产业变革中的价值投资 
  
 在新消费的概念中,产品及其品牌包含了在服务过程中与消费者沟通的全方位要求,换句话说,零售即服务,内容即商品,所见即所得,物质组成的产品力和文化组成的品牌力共同成为理解消费新趋势的复合视角。
  
 新零售的实现方式,就是用更加细分的场景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好的消费场景是打造品牌力的关键。
  
 数字科技化赋能是在飞行中换发动机,不会改变传统企业的行业属性,不是“停业整顿”,也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必须直接为业务带来增量。
  
 世界上本没有科技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分野,优秀的企业总会及时、有效地使用一切先进生产要素来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增长。
  
  4  、价值投资的实践探索 
  
 价值投资者只有在长远问题上想清楚,在行业塑造、价值创造的维度上想清楚,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个商业物种的产生起源于它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其积累的生产能力、供应链效率和品牌价值,是对那个年代最完美的诠释,堪称经典,而经典的价值不可能瞬间土崩瓦解,也不会凭空消失。
  
 科技不是科技企业的专利,传统制造业加上科技,将从产业端改造整个商业系统,适应不断进化的商业环境。
  
 并购投资的出发点并不是追求投资规模或者单纯的投资收益,更关键的,是在原有商业模式创新进入阶段性瓶颈的情况下,判断科技赋能能否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新价值所在,能否通过科技创新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精细化打磨,通过引入新的资源改善被并购公司的长远状况。
  
 真正的“重仓中国”,就是要帮助中国制造业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真正地在产业中提升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帮助中国制造业占据价值链的最高端。
  
  5  、永远追求丰富而有益的人生 
  
 对于有潜质、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我们奉行长期主义,不着急,慢慢来,给予其充足的成长时间。
  
 教育是一个很讲究情感关怀和激励的领域,越是处于一个“机器横行”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就越是呼唤人性中独特的同理心和情感互动等真正有温度的东西。
  
 未来的构建需要无尽的想象力和踏实的执行力,这两种力量汇聚在一起就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正是人才。
  
  四、做时间的朋友 
  
 如果通过投资实现的资本配置不能促进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是将社会推入一种荒蛮、冷漠、充满浪费的旋涡,人们无法获得伴随经济发展而应得的权利,企业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那这样的资本有何意义呢?
  
 真正的良善资本,应当考虑短期和长期、局部和整体、个别和一般、随机和规律的关系,用更加理性的视角思考整体价值,专注于普惠意义的创新。
  
 一条可行的新法则,应该致力于整体的繁荣发展,不应该以牺牲一些人而有利于他人作为结果,不能是零和游戏。最好的资本配置,应该是坚持长期主义,为有利于社会普遍利益的创新承担风险,以实现社会福祉的整体进步。
  
 回归人文关怀,是我们在价值投资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
  
 任何处境下都不能高己卑人。有的时候,遭受过苦难,才能理解别人的难处。
  
 追求真理,追求价值创造。天地不言,四时行焉;时光不语,真心明鉴。古人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我们希望在长期主义的实践历程中,寻万物流转,觅进退有章,做时间的朋友,回归内心的从容。
  
 
  
  
  【读后随笔】 
  
 什么是价值?当商品或服务能满足不同客户的效用需求,这便是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本书中,作者阐述了他独有的价值投资理念和哲学思维。
  
 不过,“价值投资”已是这些年相当火的词语之一。价值投资不同于长期投资,也不同于低估值的股票。长期持有只是结果,不是目的,不能说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非长期持有就不是价值投资。购买低估值的股票也不是回报的来源,企业能持续创造价值才是,比寻找低估值股票更重要的是理解这只股票为什么被低估。
  
 创业企业和上市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都应该应该首先评估它们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同的是,创业企业是不断去探索和验证,而上市企业必须已经有了完整的模式并持续挖掘。我们需要相信企业十年后还会存在并有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2021年1月18日 上海  (读书笔记#151)

创造长期价值:读书笔记《价值》

6. 《投资心理学》(读书笔记与反思)

很多社科类的实验并不严谨,很难说其结论是正确的,更不论将其抽象概括后,在其它情况下使用了。这本书中的实验其实也是,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得到收获:不用管大多数人在投资中是否真的被某些表象所误导,只用它来检视自己是否犯错;不用管它在统计上是否带来损失,只看自己是否因此有所损失。
  
 诺夫辛格是著名的行为金融学家,这本《投资心理学》已经出到第五版了,算是长销书。书中谈了种种影响投资决策的心理因素,情绪影响,文化、群体影响等种种心理偏差,都会造成“主观现实”与“客观现实”的一些差距,从而影响投资决策与收益。
  
 此书最大的优点,是每章过后的思考题,让你发现自己读得也不是很仔细,再回去看看,增强学习效果;最大的缺点,就是讲了案例后定义的名词太多了,比如“家长式的自由主义”一类的,每章都有几个,这能让作者再次提到这一现象时简化语言,但读者往往记不住这么多名字...
  
 
  
  
 人们对现实的认知是有偏差的,一是通常觉得自己比实际表现得更好,二是大脑会简化复杂的分析过程,三是情绪的影响,人的心境往往会战胜逻辑推理。人与人的互动中,他者的暗示与情绪也会影响决策。
  
 人们觉得自己比实际表现得好,有很多例子,像“90%的司机都觉得自己的开车水平高于平均”。在投资中,人们也常常认为自己持有的股票更好,然而,持有股票只是给人一种能控制结果的错觉。(一些数据表明单身男性这种偏差最明显)
  
 而过度自信部分来源于人们觉得信息越丰富,了解就越多,决策水平也越高。然而据作者的研究,因为缺乏准确的解读,信息能提供的知识并没有预期的多,特别是投资新手,感觉自己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其实只是在未过滤的信息中遨游,还滋生了过度自信。
  
 主动的选择、过往的成功经验也让人们觉得自己对它的控制力很强,从更有更激进的操作,更频繁的买入卖出。
  
 过度自己是很容易发生的,不然你估计一下自己的投资水平与收益,犯错的情况,再与实际的相比较。很多人即使看到实际收益情况,也会找某次操作失误等很多理由来开脱。但实际收益,也就是你的真实水平,不用找什么理由。
  
 
  
  
 一个我在投资中感受到了,常常要努力克服的点,是人们避免懊悔、寻求自豪的心理。
  
 想想你在投资中,是否不愿意卖出亏损的股票?股票的估值有很大的弹性空间,所有持有的股票也很难说哪个更好,但在需要现金的时候,人们常常卖出盈利的股票,而不是亏损的股票,以免坐实亏损、感受懊悔。而一些研究数据显示,这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原因。(另外,美股每年盈利需按比例缴税,所以在未来预期一样的情况下,也应卖出亏损的股票,以减少税额。)
  
 应该是段永平说过,假设所有股票都已清仓,你是否还愿意买入你昨天持有的股票。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你所持有的股票,忘记持有的成本,它是一种沉没成本,不用在意亏损,再来看你是否依然愿意买入。
  
 
  
  
 不同的账户也有点物理隔绝的意思,作者说是心理会计的结果,举了存钱买房的同时却贷款买车,贷款利率更高导致支出更多的情况。
  
 我想了想自己的实例,道理不难但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华宝油气的场内外折溢价常常很大,有很多人借此套利,但因为其波动也大,所以容易套利失败。我是在网格的基础上,做一些不受波动影响的小的套利。具体不谈,结果是我场内股票账户上大量的亏损,与场外基金账户上不小的盈利。套利是有效的,但每当我需要卖出已亏损20%的场内份额,造成更大的亏损时,都会犹豫,会在盈利比预定的更大时再操作,错过一些小机会。
  
 为什么纠结犹豫?也就是两个账户各自有各自的收益,这么一来,好像我偏袒了场外账户,进行了利益输送。虽然都是自己的钱,但总要再想想,再用理性来说服一下自己。
  
 
  
  
 对风险的理解偏差,一在于人们常常把投资标的分为好的和坏的,并认为好的有更高的收益且更低的风险。但实际上来看,高风险与高收益相伴相生。
  
 另一种则是对组合认知不够精确。从数据上来看,几种相关性低的高风险投资,组合在一起也能平抑波动,降低风险。但人们总觉得那是更危险的,造成风险的增加,而风险的降低需要国债、存款等低风险投资来中和。
  
 
  
  
 大脑会选择走捷径的方式来降低信息分析过程的复杂度,造成代表性和熟悉度导致的误差。
  
 代表性是说大脑会假定拥有某些特征的事物是高度相似的,或者过去的行为未来也会持续。但事实是:很少有公司能把过去的高速增长保持下去,增速总会下降。或者说,过去的业绩并不能决定未来的收益。
  
 熟悉度则是人们偏爱的表现。人们更喜欢本国的股票,雇员更喜欢买自己公司的股票,在长时间研究一个行业甚至公司后对其也持有偏好。
  
 
  
  
 投资俱乐部,网络论坛的群聚,容易导致从众。不禁想起雪球上几个股票的热烈讨论,比如格力的粉丝常常很激进,不少盲目乐观与莫名坚定的股东,也许原因之一是其中的氛围。
  
 情绪的影响并非仅来自他们。阳光的多少、如球赛胜负等影响自己心情的要素,据一些数据显示也会影响投资决策。
  
 
  
  
 减少情感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控制投资环境。像减肥的人就不要买很多零食,戒酒的人就不要去酒吧,作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你控制投资环境:
  
 每月只看一次股票,不需要每小时都看;
  
 每月的某一天定为交易日,其它日期不交易;
  
 每年检查一下投资组合,查看与自己的目标是否一致,并注意自身偏差行为。
  
 其它保护自己免受心理偏差影响的法则还有:
  
 不买每股价格极低的股票,这类容易陷入投资骗局;
  
 股票论坛仅供娱乐,不要当真,会让你反复强化,过度自信;
  
 不买不符合自己标准的股票;
  
 努力获得市场平均收益,不要怀着自己能大大跑赢市场的期待;
  
 每年反思自己投资中的心理偏差。
  
 
  
  
 
  
  
 你所以为的现实,与客观的现实总有不小差距,了解一些偏差的现象与原因,有助于自己调整,少犯错,少损失。这点来看,此书的方向性挺好,投资者都可以参考参考。

7. 《投资》全文|赏析|读后感

 〔美〕阿·布赫瓦尔德《投资》全文|赏析|读后感
  
  
  〔美〕阿·布赫瓦尔德
     如今,经济不稳定,大家看来都把买东西“作为有益的投资”。我的妻子也不例外。前几天,她买了一张东方小地毯回家。     “你看这地毯怎么样?”她问。     “美极啦,”我说。“不过有什么用呢?”     “用来铺门厅。我买得挺上算。”     “比现行价格便宜吧?”     “六百美元。”     “你竟然花六百美元买一张不能同时站立两个人的地毯?”     “这是有益的投资嘛。利兹·史帝文斯在三年前花四百美元买了一张这样的地毯,而现在却值三千美元。”     “你三年前花八百美元买那张餐桌时,就对我说过是有益的投资了。”     “是呀。那张餐桌现在值四千美元呢。”     “好,那让我们把它卖掉吧。”     “你疯啦?”她说。     “我们为什么想到要卖餐桌呢?”     “因为我们是作为投资而买的,而且你决不会知道餐桌行情什么时候会变动。”     “那我们拿什么作餐桌呢?”     “我们可以用八百美元另买一张,四年后再卖掉。”     “用八百美元无法买回一张那样的餐桌。”     “要是你从来不打算卖,那怎样算得是有益的投资呢?对这张小地毯,我也可以提出同样的疑问。”     “我们抓住这些东西不放的时间愈长,它们的价值就愈大,等到我们需要钱用的时候再卖吧。”     “不过到那时候大家都破产了,没有人会买地毯啦。”     “地毯店的那个人说,我们什么时候要卖他都会买回去的。”     “每间地毯店的人都是这样说。工艺品商和珠宝商也是这样说。你有没有拿过东西去卖回给说这话的人呢?”     我可以说,我的话对她无所触动。     “我宁愿有一张价值逐年上升的东方毯子,”她反驳说,“而不要一张十年后变得一文不值的粗毛地毯。但我们所有的东西中,差不多每一件的价值都是买来时的五倍。”     “嗨,我们把东西变换现金,提取利润,”我说,“那才是有益的投资者所为。”     “我一点也不喜欢。物价在飞涨,”她说,“我们只有在好东西上投资,才有起码的保障。”     我打了个电话给利兹·史帝文斯的丈夫乔治。     “您有兴趣出一千美元买一张六百美元买来的东方小地毯吗?”我问。     “不,”他答,“我倒愿意以四百美元为代价,把一张三千美元买来的地毯卖给您呢。”     “正如我所料,”我答,然后挂上电话。     我坐在那张用三百块美元买来的,而现价一千二百美元的沙发上,绞着脑汁希望想出个什么别的办法来支付燃料费用单。      (徐永建 译)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选》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7月版
   
     【赏析】 这篇名为《投资》的微型小说,“正面不写写侧面”,描写人们在“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是怎样买东西的。他们在主观上把买东西“作为有益的投资”,然而结局如何呢?小说以“全景镜头”开端,接着便换为“近景镜头”,具体地展示了“我”与妻子之间在“买地毯”一事上的争执和结局,具体地揭示了这样的“投资”其实是用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小说是用一张东方小地毯作为线索贯串情节和展开人物描写的。     这张东方小地毯“很美”,很小,价格高达六百美元。对此,“我”是反对买的。可是妻子却认为“买得挺上算”。她之所以这样看,并不是因为缺少见识,而是因为她坚信“这是有益的投资”。为了说服“我”,她还搬出了另一人物——利兹·史帝文斯为旁证,说她在三年前也花四百美元买了一张这样的地毯,如今却值三千美元。但是,“我”依然不为妻子的理由所动心,又把争执的中心拉回到自己的家里来,提出卖掉餐桌。因为按照妻子讲的价钱,卖餐桌可以赚三千二百美元.可是妻子还是不同意,其理由是“我们抓住这些东西不放的时间愈长,它们的价值就愈大”。但是事实的发展正好与妻子的愿望相反。最后,当他们想把以六百美元买回的小地毯以一千美元卖给利兹·史帝文斯的丈夫时,不料他们反而愿意以四百美元为代价,把一张花三千美元买回的地毯卖给他们。买东西是有益的投资吗?此时谁也不会相信这样的胡言乱语了。     “我”与妻子在买东西上的争执,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不同认识和不同观念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时社会上经济萧条和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的现实。小说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不是正面攻坚,实打实敲,而是侧面迂回。“客观事物是由互相交错的许多侧面构成;它的某一侧面的描写,就可能引导观赏者联想其他方面(包括主要方面)。”(王朝闻:《新艺术创作记》)此话是十分正确的。“我”的妻子之所以会相信并实行把买东西作为“有益的投资”,完全是社会“经济不稳定”折射在千家万户头上的“阴影”。妻子本想用这一办法来摆脱“阴影”,但“抽刀断水水更流”,结果“阴影”更加顽固地沉重地凝结在他们的头上,并使其陷入连燃料费都没法支付的困境。我们从小说主人公们的“投资”,破产和挣扎这一个“侧面”之中,不是对“经济不稳定”的社会总体认识得更加分明、更加深刻了吗?而且不禁要为那些深受“经济不稳定”之苦的百姓们发出由衷的感叹与同情。  (常根荣)
   

《投资》全文|赏析|读后感

8. 《中国是价值投资》读后感想

[《中国是价值投资》读后感想]
			
投资:投资这个名词在金融和经济方面有数个相关的意义,《中国是价值投资》读后感想。它涉及财产的累积以求在未来得到收益。技术上来说,这个字意味着“将某物品放入其他地方的行动”(或许最初是与人的服装或“礼服”相关)。从金融学角度来讲,相较于投机而言,投资的时间段更长一些,更趋向是为了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获得某种比较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收益,是未来收益的累积[1]。

《中国是价值投资》实则为股票的投资,本书讲述了股票投资的一些知识。李驰先生并非科班出身,却在股票界颇有声誉。

投资最终目标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在现代科技网络发达的21世纪,投资一词大家并不陌生;书中说,投资时成功的投机(speculator)然而我认为投机在正确的方面通过正确的方式,从而投机转变了性质;变成了成功的投资。

股票,作为一种虚拟资本痛纸币一样本书无任何价值,作为一种符号象征着价值;以价格面额一定方式表现出来,本书从不一样的角度讲述了股市生存的法则,简单易懂《中国式价值》其中针对中国市场情况谈论到股市的形式策略,读后感《《中国是价值投资》读后感想》。

投资、消费、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14亿人口提供了广大的消费市场,从而内需大,出口一定程度上说是外需,它受外部影响大还是“自力更生”依靠内部才是根本,投资更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的强大力量让经济更添色彩。

书中讲到投资:一门模糊数学的分支;买对一直优秀的股票要看PEG市场率相对增长比率PEG<1风险小;PB市场率公司业绩好PB低PE市盈率PE不是高就是低很难准确把握,要在三者间选择出一支优秀的股票大公司稳健但是利润不一定很高在金融、地产、资源上可能性更大。不要跟风,投资股票也是一种心理素质的锻炼。坚持低买高卖,有自己独特的眼光买时买准要“重仓相重注”冷静沉着,保本金安全第一。依故事行情而定证券市场冷清时,买不买都对;狂热是,卖不卖都对,买则错。低PEG时 买进,高PEG时卖出。

  持股时间为绝大多数人“不敢购买股票”时购买并持有股票到绝大多数人“不敢不购买股票”阶段卖出为止换句话说,就是要逆向投资;一笔投资多数人不认同,那这比投资就是成功的,就此而言,我认为也是对有潜力的股票投资大家未发现那只股票的前景时更确切。
  对于投资股票《中国是价值投资》给了我们启发,但是实际操作中才是磨练我们的时候,要学会学之以用时并且增添自己的想法。							
		  〔《中国是价值投资》读后感想〕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