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介绍

2024-05-19 13:45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介绍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自然科学科地质系,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创办的地质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之一。1924年孙中山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广东大学。首任校长邹鲁认为,华南矿产资源丰富,需培养专门人才,特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博物部基础上设立地质学系,归属理学院,成为数、理、化、天、地、生的六大基础学科之一。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介绍

2.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历届系主任

任职时间 姓 名 研究方向 备 注1924—1926 黄著勋教授 地质学1926—1928 朱家骅院士 矿物学 后任中山大学校长、民国教育部长1928—1929 O.Jaekel教授 地质学1929—1930 A.Heim教授 地质学1930—11929—1930 A.Heim教授 地质学1930—1935 张席褆教授 地质学935 张席褆教授 地质学1935—1937 何 杰教授 地质学1937—1938 黄著勋教授 地质学1939—1942 杨遵仪院士 古生物与地质历史学1942—1944 何 杰教授 地质学1944—1945 陈国达院士 大地构造学1946—1948 李翼纯教授 地质学1948—1950 潘钟祥教授 地质学1950—1952 陈国达院士 大地构造学1958—1959 林 挺教授 地质学1959—1963 曹廷藩教授 地质学 地质地理学系时期1972—1978 陈志中教授 矿床学 地质学专业时期1979—1984 方瑞濂教授 地史古生物学1984—1988 黄玉昆教授 第四纪地质学1988—1991 李兆麟教授 地球化学1991—1996 赵不亿教授 遥感地质学1996—2000 陈国能教授 大地构造与花岗岩地质学2000—2002 周永章教授 地球化学2002—2012 郑 卓教授 第四纪地质学、全球变化科学2012—至今 张 珂教授 构造地质学、新构造学

3.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发展历史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26年地质系首任系主任黄著勋教授著《中国矿产》,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中国最早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著作之一。1927年谢家荣和朱家骅倡议国民革命政府创办了中国地质学研究和调查历史上享有盛誉的两广地质调查所,开创中国人于两广地区地质调查先河,首版两广地区地质图、矿产图,是当时国内四个最有影响力的地质调查所之一。该所隶属于中山大学地质系,由历届系主任兼任所长。同时,两广地质调查所的研究人员兼任地质系的教育工作。1952年中山大学地质系整建制迁至长沙成立中南矿冶学院(今之中南大学),后又分出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今并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56年原中山大学地质系系主任(任于1944-1945年、1950-1952年)、1934届中山大学地质系毕业生陈国达院士提出了大地构造的新理论-地洼学说(活化构造理论)。该学说发展成为国际性大地构造学派。1958年中山大学复办地质学教育,五年后停办。1972年中山大学再次复办地质学专业至今。1979年开始招收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矿床学专业、地层古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国家教委委托代培出国研究生。1984年和1985年,构造地质学和矿床学先后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设立第四纪地质学和岩土工程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04年设立地质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点。2005年开办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11年开办地质工程本科专业。2010年获得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硕士学位授权,涵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二级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二级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2年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立地球化学学科组、宝玉石与矿物材料学科组、陆地与海岸带环境变化学科组、地球信息工程学科组、岩土工程学科组等,赋予学科组具有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双重功能。现建有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核中大花岗岩与铀矿资源研究所、第四纪环境研究中心、宝玉石研究鉴定(评估)中心、宝石矿物材料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地质矿产博物馆、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等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在成矿实验地球化学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第四纪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花岗岩原地重熔与壳内对流理论及其在铀矿成矿规律的应用、华南地区地质灾害与矿山环境污染研究、华南地区地质工程研究、新生代地质和活动构造调查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山大学的地质学教育长期秉承孙中山先生制订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导,继承两广地质调查所的优良传统,办学理念体现“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岭南特色,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高度重视地质实验、实习和实际动手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严谨求实,刻苦钻研,重视吸取相邻学科的精华,不断开拓地质学科的新领域。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发展历史

4.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里哪个专业最好?

你好,不知朋友是针对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
本科阶段,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就两个专业:地质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实力差不多,没有哪个更好的说法。
研究生阶段,重点发展的项目有:
    资源地质学:金属矿产资源,金属矿产资源,矿床成矿机制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环境地球化学,医学地质,农业地质,环境矿物材料,生命起源环境等。

    地球系统动力学与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全球变化,新构造运动,现代沉积,第四纪测年与考古

    地质工程与地下空间技术: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开发,水文地质等

    地质信息技术:地质信息系统,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地球物理技术,多元数据融合技术,数据挖掘,地球勘查与信息技术

    宝玉石与矿物材料工艺学:宝玉石技术,宝玉石营销,矿物材料技术

    海洋地质学:海洋沉积,海洋矿产,海洋环境,海洋地球化学 

补充回答:要考中科院的话最好是考本部,在广州中山大学是最佳选择(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5. 中山大学有地质学吗?

有地质学。
中山大学地质学专业介绍
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起源、演化、结构与动力学过程,解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重大问题。毕业生在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开发与矿权交易,宝玉石评估与贸易,减灾防灾,工程勘察设计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等领域大有作为。
主干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地球科学概论、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矿床学、工程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宝玉石学、地质实习等。
该系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地球科学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在湖北三峡、安徽巢湖、湖南湘乡和广东等地设立了多个野外实习基地。

中山大学有地质学吗?

6.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科学研究

学院充分利用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的优势,在水产养殖、农业、生物医药、生态环境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理论与应用成果。近五年主持国家级各类科研项目721项,立项经费达2亿多元,其中“863”和“973”项目5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申请专利180项,授权专利58项。出版专著(包括教材)40多部,发表论文2000多篇,收录的SCI论文逐年上升,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学院发表SCI论文已达158篇,影响因子总数达382.76、平均2.42,位居全国高校同类院系前列。

7.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里哪个专业最好?

你好,不知朋友是针对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
本科阶段,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就两个专业:地质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实力差不多,没有哪个更好的说法。
研究生阶段,重点发展的项目有:
资源地质学:金属矿产资源,金属矿产资源,矿床成矿机制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环境地球化学,医学地质,农业地质,环境矿物材料,生命起源环境等。
地球系统动力学与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全球变化,新构造运动,现代沉积,第四纪测年与考古
地质工程与地下空间技术: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开发,水文地质等
地质信息技术:地质信息系统,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地球物理技术,多元数据融合技术,数据挖掘,地球勘查与信息技术
宝玉石与矿物材料工艺学:宝玉石技术,宝玉石营销,矿物材料技术
海洋地质学:海洋沉积,海洋矿产,海洋环境,海洋地球化学
补充回答:要考中科院的话最好是考本部,在广州中山大学是最佳选择(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里哪个专业最好?

8.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科研情况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是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研究特色且部分分支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高校主要地理院系之一。人文地理学总体上处于全国前列,其中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两个分支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和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本院;另外河口海岸研究、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也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学院教师共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共近300项,其中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02和2003两年学院科研经费总额达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