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 中国足球会怎样

2024-05-06 02:28

1. 十年后 中国足球会怎样

  在新任足协主席蔡振华的《工作报告》决心中,在业内人士一片赞誉声中,在球迷和媒体的肯定声中,第十届足代会2014年1月22日落下了帷幕。与以往相比,这一次足代会无疑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至少大会召开之前的质疑声,如今统统变成了殷切的期待。
  人们不禁开始遐想:若按照“十年规划”落实下去,十年后的中国足球会是什么样?从讨论稿的内容来看,至少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有所期待。一、男足跻身亚洲前列,我们距离世界杯能否更近?二、《中国足协章程》的修改,能否让联赛距离管办分离更近一步?三、在新规划出炉之后,中国足球的基础—青少年足球能否迎来发展的春天?
  期待一
  男足能否再度跻身世界杯?
  规划
  足协副主席于洪臣在《中国足球中长期规划发展纲要》(讨论稿)中提出,前十年的目标是:“各级男女足国家队竞技水平稳步提高,努力争取缩短与亚洲最高水平的差距,在亚洲和世界足坛的排名显著上升,职业联赛整体规模和竞技水平达到亚洲一流。”如此务虚的提法,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圈内人士大多认为:“看似务虚,实则务实,有利于足协轻装上阵,足球发展不会被国家队成绩所绑架。”
  同时,足协的规划中并没有回避世界杯这个敏感的话题,“到2023年,男足国家队力争跻身亚洲前列,(并具有冲击世界杯的竞技能力)。国奥队以培养高水平优秀人才为目标,参赛成绩稳步提高。女足国家队重返亚洲一流,并具备与世界强队抗衡的能力。”
  困难
  就当前处于低谷中的中国足球而言,上述目标实现起来难度并不小。首先,亚洲足球强国足球水平仍在稳步提高,诸如日本、韩国这些国家队,已多次在世界赛场上证明,他们已有实力与欧美强队掰手腕,中国足球的追赶难度不小。
  其次,中国足球过去欠债太多,从今年冬天的足坛转会期来看,国内高水平球员奇货可居、身价暴涨,凸显出国内足球人才极度匮乏的短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足球要想在短期内改变落后的现状,难度不小。
  可能性
  困难是突出的,但前景并非一片黯淡。至少有两方面是可以努力的,一是国家队主教练一职仍然虚位以待,若能聘请一位高水平教练,不排除国家队成绩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可能。二是从足协的规划来看,“国奥队以培养高水平优秀人才为目标”,说明足协已经开始重视足球发展规律,十年之后纵然不能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期待二
  联赛实现管办分离
  规划
  新修改的《中国足协章程》与原来的有很大的不同,从之前的12章66节改变为9章69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对男子职业足球的管理,这也是中国足球此前一直所说的管办分离的一个突破口。
  在此次会议上,足协副主席林晓华专门提及,男子职业足球联赛下放给职业联赛委员会,而中国足协只负责对联赛的监督。今后,中国足协将突出法律机构的地位和职权,反对足球腐败和非体育道德行为,加强行业监管,反对腐败和操纵比赛的行为,为此中国足协专门增设了道德与公平委员会为法律机构,专门查处上述不规范行为。在《中国足协章程》中为纪律、仲裁和道德与公平委员会单列一章,并明确表示中国足协执委会的成员不得担任专项委员会的职务。
  困难
  此前,中国足协曾从2011年2月开始,表示要对联赛实施管办分离,然而此后,足协的管理权限并没有太大变化。这也是职业联赛始终没有大踏步前进的原因之一。若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离,第一个难题就是:(足协是否愿意放权?)问题的答案还有待检验。
  第二个难题集中在联赛委员会上,若是实施管办分离,联赛管理机构自己监督自己,在强大的利益诱惑下会怎么样,还很难说。当然,这取决于中国足协的监督力度,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是管办分离面临的最实际的难题。
  可能性
  足代会上,中国足协将联赛的管理、经营权彻底下放给职业联赛委员会和中超公司,则被与会的代表和媒体人士一致认为是中国足球管办分离得以实施的一个开端。(而据重庆晨报记者了解,足协下一步很可能会将一些赛事审批权下放,包括职业球员的注册、审批足协也不管了。)如此看来,联赛距离管办分离的一天已经不远了。
  期待三
  青少年足球大踏步发展
  规划
  足协在《中国足球中长期规划发展纲要》(讨论稿)中提到,未来十年的首要目标,就是让中国足球实现“规模发展,宣传推广足球运动,使足球运动更加普及,足球人口显著增长”。很显然,这样的规划务必涉及中国足球最薄弱的环节:青少年足球。
  在关于主要任务的说明中,《纲要》提出,要加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推动校园足球,要发挥职业俱乐部的作用,还要设置青少年足球赛事,“充分发挥全运会、青运会的竞技杠杆引导作用,逐步形成青少年联赛、全运会、青运会、世青赛和世少赛全面衔接的竞技系列青少年赛事体系。”
  显然,虽然没有像以前那般再提青少年足球人口数量,可足协此次发展青少年足球的决心并不亚于任何一届足代会。
  困难
  面对足协的规划,不少圈内人士不敢乐观,他们纷纷表示,如今中国的青少年足球要谈发展,“几乎是从零开始。”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此次足代会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数字:近五年中国足协的注册球员数不足2万人,与近邻日本的差距达到了45倍!
  足球基础之薄弱,国民对于足球的热情之低,几乎都创下了历史最差纪录。此外,中超、中甲大部分俱乐部不重视青训人才培养,单纯依靠挖人的急功近利思想,也是制约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根源之一。要挽回国民对于足球的信心,要唤醒职业俱乐部的良知,足协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可能性
  正因为起点低,所以可以发展的空间很大。只要中国足协真正理清了各方面关系,尊重足球发展规律,中国的青少年足球水平其实可以很快得到提高。例如,已有执委建议将足球列为中考项目,若足协能与教育部合作,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不啻为向青少年足球注入一针强心剂。

十年后 中国足球会怎样

2. 中国足球的崛起需要多少年?

中国杯后,捷克助教库贝克说:中国足球崛起,至少还要20年。
之前,富力老板张力说:现在那批十一二岁的小球员,过个10年,称霸亚洲没问题。
再之前,特维斯说:中国足球,至少50年内难取得成功……
这就是中国足球的神奇之处,一千个从业者,就有一千个中国足球。
所以,中国足球的崛起,到底还要多少年?
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问法:中国足球崛起的窗口期,还有多少年关闭?
过去三年,仅校园足球就投入了196个亿,更不用说中超的烧钱力度。目前这个力度,已经不少人在喊劳民伤财。
如果2030年前国足还打不进世界杯、或者未能亚洲杯夺冠,考虑到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格局,那估摸着就真扶不起来了。
前有经济动荡,后有电竞娱乐,留给中国足球的时间和犯错的空间,真的不多了。

大众的关注度,更多集中在这些流量明星身上
【足球人口和国足成绩,没有直接关系】
我曾多次听张路指导说过:“中国足球搞不上去,很大程度是因为足球人口不够。如果2020年我们的足球人口真的达到3000万,20年后国家队真有可能争世界冠军,哪怕达到1000万都有这个可能。”
足球人口的增加,确实可以带动优秀人才的进入、资本和政府的投入、以及社会的关注,从而螺旋促进国足成绩的提升。
但是,这并非是直接逻辑关系。估摸着张指一来怕大家嫌啰嗦,二来也希望能优先普及校园足球,重点突出了足球人口的作用。
足球人口重要吗?
重要,你一口气刮3000万张彩票,运气再差,总能刮到几个大奖。
但这很低效,而且如果没控制好市场供需,可能就要造成史无前例的巨量炮灰,重复房地产的尴尬,造出一堆鬼城,最后还要靠“去库存”来擦屁股,打击家长们的积极性。
还记得十多年前那些倒闭的足校吗?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曾被誉为“中国足球黄埔军校”的高丰文足校,在2009年关张
事实上,如今许多地方体育局的KPI便是:建了XXXX块足球场、举办了XXXX场比赛、覆盖了XXXX名师生。
有用吗?
有用,2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任务,提前用3年完成。硬件上去了,数量也上去了,然后呢?
中国骑自行车的人口,在摩拜和OFO出来后,又涨了一大波,为什么我们还没有世界顶级的自行车专业骑手?
中小学里语文好、数学好的学生不胜枚举,为什么还是没多少国学大师和诺贝尔数学奖得主?哦对不起,诺贝尔没有数学奖。
中国每年新增七八百万大学毕业生,但按照2017年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0名只有两所中国大学。
学术排名和国家队成绩,都是各领域顶尖人物的比拼。就像华山论剑,比的不是哪个门派人多势众,而是比哪个门派高手牛逼。
怎么培养高手?要么名师出高徒(教练),要么有一套独门秘籍(足球理念),要么天天找高手决斗(比赛氛围)。
在中国足球人口最少的那段时间,徐根宝在崇明岛培养了武磊、张琳芃、颜骏凌、姜至鹏、王燊超、蔡慧康等一众国脚,这便是名师的作用。

徐根宝和他的弟子们
2004年的雷哈格尔,把防守反击演绎到极致;2008-2012年的西班牙,把国家队层面的传控足球练得炉火纯青……这些先进的足球理念,统一地贯彻到球队每一个人脑中,帮助他们在创造了各自的奇迹。当然,这需要长年的积累,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可遇而不可求。
中国在乒乓球和羽毛球领域,除了教练能力和训练方式世界领先,更关键的是队内训练赛的水准不亚于奥运会、世锦赛。极高水平的竞争环境,也是这两个项目长期称霸世界的关键因素。
相比于增加足球人口,足协或许更需要注重如何提高成材率,或者说,如何减少废品率。至于如何做?这又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了。

【尖子生计划有必要,但执行力是最大问题】
把一批尖子生集中起来,给最好的教学、最激烈的竞争氛围,这种教学手段,在无数中小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在竞技体育,这就是所谓的“举国体制”,姑且不论其社会影响,至少在体操、游泳、跳水等领域的竞技层面,都取得了成功。
在足球领域,也曾试验过健力宝计划、万达西班牙留洋计划、以及U20德国拉练计划。从理论上来说,这几个计划并没问题,但问题是:执行力太差。
健力宝到巴西后,一没有和巴西的强队交手过招,二没有邀请巴西的名教来上课学习,而是自己在巴西的某个城市的市郊找了一块地,画地为牢地进行起在国外留学的封闭式训练。

很多人,依旧会怀念那支健力宝队
我也曾经接触过万达留洋归来的小球员,他们在西班牙接受了不错文化和外语教育,但是所参加的联赛,并不正规。而且外国教练对于中国球员的身体条件并不了解,按照欧洲人体格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导致出现了不少问题。
至于U20的德国拉练计划,则是因为政治因素被迫中断。事实上,这个团队的成员选拔和比赛规格,都存在疑问,政治因素中断,也算是有一个台阶下了……
这三个尝试,出发点都很好,但执行力都存在许多问题,而且并没有遵循两个标准:接受最科学合理的教练指导、接受高水平的竞技锻炼。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花冤枉钱。
事实上,比利时、斯洛伐克、以及其他许多欧洲小国,都曾借助“借鸡生蛋”的模式,完成了迅速的崛起。

比利时球星阿扎尔的成材,需要感谢法国里尔青训
中国的足球人,既是这一领域的菜鸟,又要面对更复杂的问题(譬如小球员的学籍),所以要面对更大的风险。吃N堑长N智,希望未来不要继续再掉同一条河里。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届中国杯,对中国足球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是洋务运动碰上了甲午战争。
虽不完全妥当,但还是有点共通之处的。
广州富力的梯队,引进了日本和荷兰阿贾克斯青训体系;广西南宁西荷足校,主要是五位西班牙教练带队;安徽蚌埠的青训基地,采用的是法国欧塞尔俱乐部的体系;足球之乡梅州,最近和葡萄牙教练团队完成签约。江苏苏宁的U14梯队,刚请了一位意大利教练;山东鲁能的足校,已经聘请了来自塞尔维亚、巴西、葡萄牙的6任外籍总教练。
各地风风火火办青训,百花齐放,很热闹。但是,洋专家一旦离开,会留下什么呢?
这样的做法,以今人眼光,更像是汽车行业的“市场换技术”,一汽和德国大众合作、广汽和日本本田合作、东风和法国雪铁龙……
有效果吗?有,但就是成效太慢。
所以,无论是在国外留洋,还是在国内搞洋务运动,目的并不只是教会中国的学生,而更是教会中国的老师们,师夷长技以制夷。
各地足校的KPI,应该并不仅是培养了几个U系列国脚,而更是培养了几位能和外教比肩的青训教练。
今年年初,中国足协建立15个国家级青训中心,也确实是很好的举动。
【中国足协确实在进步,但速度能再快些吗?】
相比汽车行业,被吹成“新四大发明之一”的高铁,则有特别的崛起技巧:引入国际大鳄相互厮杀、完成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完善铁路网规划,这种由上而下的改革,最具效率。
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等级城际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不到10年,中国成为高铁第一大国。
事实上,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要想快速崛起,确实需要有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总设计师。
政坛有朴正熙、李光耀这些大咖,放在足球领域,香克利之于利物浦、克鲁伊夫之于巴萨、弗格森之于曼联,升级打怪、拾级而上,都让俱乐部有了后辈不易败光的家底,也让这些豪门有了不易抹去的底蕴。

克鲁伊夫1989年改建拉玛西亚,此后逐渐开花结果
在中国足坛,你甚至很难找到川渊三郎这样的强势改革领袖,更别说克鲁伊夫这样的圣人,所以很难进行雷厉风行、立竿见影的改革,但可以退而求其次嘛。
中国缺乏顶尖的经济学家,但搞了一个“中国经济50人论坛”,集思广益、年年开会讨论,这成为中国高层经济决策的智库。
自1999年开始,每一年,欧足联也都会组织精英教练论坛,邀请业界顶尖名帅,各抒己见,并且为欧足联的决策提供建议。

2017年精英教练论坛,包括穆里尼奥、阿莱格里、范加尔、贝尼特斯、齐达内等人
2016年底,足协确定每年都需要召开中国足协教练员大会,邀请欧洲顶级教练和青训专家进行经验分享。彼时,中国足协技术部主任李飞宇说:“今后,教练员大会就是为大家进行升级的平台,让大家掌握最先进的足球理念。”
惨败威尔士后,中国足协终于也意识到:必须形成一套统一的国家级的技战术理念。所以紧急通知各级国家队教练组、各中超中甲俱乐部一线队教练员、地区青训总监及男女足青训教练员、中国足协技术委员会成员,召开国家队技战术打法交流会。
说起来,幸亏是这次惨败给了威尔士,如果里皮的球队又赢了呢?是不是足协得继续犯拖延症?而中国足协教练员大会的经验成果,能否以公开课或者报告的形式,惠及给更多的基层教练?
的确,足协确实一直在朝正确的方向进步,只是进步的速度,稍微有点慢。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中国足球的崛起,到底还要多少年?
如果足协的政策持续性和执行力更强一些、监管更严格一些、反应更快一些、多依靠智囊团的力量(是不是要求有点多?),那至少2030年,是值得期待的。

3. 分析一下二十年的时间中国足球有望崛起吗?

我认为是没有希望的,竞技、体制、人才储备方面的因素讲的人太多了。当然这些都是必要因素,这些方面的薄弱没什么好强调的,我只想从一个侧面条件证明中国足球二十年内没戏。因为足球在中国还没有成为热门就要成为冷门了,竞争不过游戏直播。很多人有一个思想误区,就是未来的中国会在各方面向国外看齐,比如国外喜欢足球,国内也会喜欢,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主要还是没钱又小众,足球是第三产业,但真正有足球消费能力并不多,即使东南人口多的省一个普通的市级城市也很难养活一支半职业队。就业范围太窄,这就使大部分的家庭没有意愿投资小孩学足球。另外,中国全国制联赛问题也很大,可以借鉴巴西州际联赛,个人觉得目前真正能形成相对健康的层级联赛的,可能只有广东省,其它要不消费能力不够,要不足球基础不够。中国要办的大事太多,中国足球崛起可能还需要时间。




我们国家足球的管理体系不行,从足协头头,到地方足协头头,也都是三年,至五年一换的。后人肯定不会坚持前任的东西,政策没有延续性,再好的方法,再大的投入也枉然。光靠什么恒大足球学校,鲁能足校,只能培养几个足球人才而已,改变不了足球水平的。没有底层群众的热爱,足球会是一潭死水,热度没有,搞足球又不是好的投资,没有资本愿意投入的这个市场可想而知。

中国球迷最大的问题在于叶公好龙,天天嚷嚷要提高足球水平,自己踢得很少,让自己家孩子从事这个职业的也很少,大家都想忽悠其他人参与,这种自私的心理导致即使参与足球,也会想着个人利益优先,而不是集体利益优先,而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

分析一下二十年的时间中国足球有望崛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