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024-05-16 07:17

1.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处理所持有的国债,一般有两种方式:
1、持有到期,获得5%的收益;2、在到期前转卖
国债一般都是固定利率的,如果利率会升到10%,这也只是预期利率,如果国债预期利率上升,通常情况就是市场预期利率走低,市场预期利率与国债预期利率成反比走向。
至于怎么处置,你可以核算一下,持有到期或者按目前的市场利率,二者收益熟高熟低即可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
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看,政策性风险远大于其他风险。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策性因素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影响权重较大。由于目前我国利率管理权限集中在国务院,人民银行只是授权代管机关。因此,国务院往往从宏观角度考虑利率的升降,这种政策导向在1996年以来的8次降息中体现较为充分。由此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目前贷款利率仍处于较低点,而1994-1996年储蓄存款高速增长存入的定期存款从2000年后进入兑付高峰,高付息率造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而这种利率风险往往是政策性的,商业银行只能是被动接受。二是受社会信用环境及国家诚信制度不完善的影响,部分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这些企业常以下浮10%的优惠利率作为融资的附加条件,给银行收益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三是存贷款业务占商业银行总资产权重较大。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业务结构过度集中在存、贷款等利息类业务中,非利息收入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金融产品创新在业务结构中占比过低,使商业银行在利率调整中承受了直接损失。
当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非均衡性也会使商业银行遭受资金缺口风险,一是在总量上,资产负债总量之间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出现存差或借差缺口过大,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承受风险;二是在期限结构上,资产负债结构比例失调,如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贷款,当利率上升时,负债成本加重,资产收益下降;三是在利率结构上,同期限的存、贷款间没有合理利差,如为竞争优质客户,贷款利率无原则下浮,甚至亏损经营。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分析
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经营收益和净资产价值带来的潜在影响。国际清算银行的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利率风险由两方面因素构成:投资风险和收益风险。投资风险是指利率变化使固定利率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业务形成损失的可能性;收益风险是指借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变化不同步造成收益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管理是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加银行经营收益,稳定银行市场价值的主要工具。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选择权风险四类,下面具体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这四类利率风险的现状:
1.重新定价风险
所谓重新定价风险是指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到期日的不同或者重新定价的时间不同的风险。在分析这类利率风险时,须对可能受到利率波动影响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加以分析,即对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进行分析。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缺口越大,银行所承担的重新定价风险也越大。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则为正缺口,当利率下降时商业银行有利率风险;反之为负缺口,当利率上升时有利率风险。
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自1996年5月以来,央行已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我国存贷款利率8年来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中。2004年开始,宏观经济的开始局部过热,物价从紧缩状态走向膨胀,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将步入升息周期。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贷款业务,在经历连续降息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降息预期,因此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一直处于不匹配状况,利率敏感性缺口一直为负且有加大的趋势,同时长期资产在资产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种高度适应降息周期的缺口状态将在利率上升时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净利息收入损失。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也存在着资产负债成熟期的结构错配。资产负债的成熟期主要由其回流期决定,回流期指该项资产负债的本金最终回流的时间,在没有任何特别约定的情况下,资产和负债只有在回流期后才得以重新定价,在此之前,利率的变动对资产负债的收付息没有影响。即使银行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利率变动方向,从而针对性地调整其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但当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回流期不匹配时,也会因利率的变化产生收益波动。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直接原因是存贷款的期限结构错配,一方面存款的期限结构短期化,另一方面贷款的期限结构长期化,集中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就表现为商业银行回流期的错配。这种回流期负缺口尚不至于引起流动性风险,但是升息周期中却给银行带来净利息收入的损失,由于负债的回流期短于资产的成熟期,负债被迅速定价而导致利息支出迅速增加,使得在某一时间区间内,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当利率变动时,商业银行也将承受净利息收入下降的风险。
2.基差风险
基差风险是指当贷款的其他条件与重新定价贷款的特点相同时,因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不同或利率变动幅度不同而产生的风险。大体上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类是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收益减少的风险;另一类是在短期存贷款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款利差波动幅不一致的情况,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回顾近几年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不乏因遭受基差风险而造成经营损失的实例。如从1996年起,连续8次降息,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差最大为3.6、最小为1.8个百分点,持续的利率下调导致1999年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应付利息储备严重不足,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尤为严重,其负面影响持续到2001年[5]。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导致利率波动加剧,当商业银行根据基准利率的变化调整存贷款利率水平时,利率基差风险将会更大,这必然影响银行正常的利息收入。
3.收益率曲线风险
收益率曲线是将各种期限债券的收益率连结起来而得到的一条曲线。收益率曲线的斜率会随着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使收益曲线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并因此而产生收益率曲线风险。正收益率曲线一般表示长期债券的收益率高于短期债券的收益率,这时没有收益率曲线风险;而负收益率曲线则表示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低于短期债券的收益率,这时就有收益率曲线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重新定价的不相配性使商业银行暴露于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倾斜和下降的变化中。现行我国发行的国债利率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和央行存款利率存在一定的利差空间,银行资产以国债来代替企业贷款,不但收益可大大增加,而且风险为零。近几年债券资产在商业银行总资产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短期看,这可给银行带来可观的机会收益,但长期看,债券投资被锁定在较低的收益水平之内,一旦央行利率上调或债券发行利率回升,在债券二级市场换手率较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到时不得不承受较大的利率风险。
4.选择权风险
利率的潜在选择权风险,即利率变动中,存款人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或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由此而引起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动。银行的许多存贷款业务都具有期权特征。期权的持有者,总是在对自己有利而对卖方不利的时候行使其权力,因此各商业银行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潜在选择权风险。不管实际利率变动是正的或是负的,只要名义利率变动,就可能促使借款人提前偿付未到期贷款或存款人提前提取未到期存款。尤其是当客户提前还贷时,银行却没有得到相关的收入来弥补银行承受的风险,使银行系统积聚了大量的期权型的风险。利率的逐步放开无疑会使银行对潜在选择权的控制难度加大。由于我国自1996年以来先后8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许多企业纷纷“借新还旧”,提前偿还未到期贷款转借较低利率的贷款,以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个人客户的利率风险意识也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目前对于客户提前还款的违约行为还缺乏政策性限制,因此,选择权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日益突出。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鉴于利率波动性上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诸多影响。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金融监管并未充分有效,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可能会产生较大范围的震动,因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为利率的最终市场化创造充分的条件,其中,中央银行增强间接调控能力和监管水平以及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自身的内部体制改革,强化管理手段,加强利率风险控制。
1.树立强烈的利率风险控制意识
由于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起步较晚,国内银行业没有经过国外重大风险事件的“阵痛”,即使有些机构已惨遭市场风险酿成的损失,也没有引起多少重视,因而利率风险意识普遍较低,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离风险防范的要求甚远。很多银行的董事会还没有健全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有专门委员会的一些银行工作也未到位,甚至一年内连一次会议也没有召开;很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仍不到位;绝大多数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缺乏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难以达到利率风险管理要求的对利率风险及时识别、量化、模型化以至有效预防的目的。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国银行业高度重视。中国银监会早在2004年就公布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对包括利率风险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提出了系统、详细的要求和规定。当前,国内银行应该充分认识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聘用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士,对《指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认真的研究并制定实施计划,加大实施《指引》的力度。银监会相关部门和各地银监局也要进一步提升对利率风险管控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利率风险管控的相关培训工作,加强利率风险的检查督促力度,促使商业银行提高利率风险管控能力。利率风险的管理水平和《指引》的落实程度今后应作为银行新业务准入的重要标准。
2.立足现实,着手开展缺口管理
近年来已经有少数商业银行开始尝试运用利率敏感资产与敏感负债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资产负债状况。有资料显示,1995至2002年利率下降期间大多数银行依然保持着正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极为薄弱和有限。各银行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力、技术水平和资产负债表的复杂程度选择一套适合的利率风险衡量软件。银行的利率风险头寸是由构成资产负债表的无数存款、贷款和投资交易的累积结果,每笔存贷款都有自己的现金流量特征。在编制缺口报告时,应该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状况及市场利率的波动状况自行决定这种报告编制频率,每旬一次的周期较为适宜。太长会影响到准确性,太短又会加大操作成本。国有银行应该建有负责设计风险管理系统的独立风险控制部门,并确保有足够多的、能够进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的人员。利率预测的准确性应该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的预测主要根据中央银行的利率体系来判断。在缺口模型中,银行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零缺口,因为由于期限结构的错配,基差风险及期权风险的存在,零缺口并不能保证风险也能够降为零,这只是在银行不能准确判断利率走势时采用的一种防御措施。风险的最终消除仍依赖于利率预测的准确性。
3.创造条件,积极探索运用利率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
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由于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存款且期限短,发放中长期固定利率贷款会产生很大的利率缺口,迫切需要在与客户签订固定利率贷款合同的同时,在利率互换市场对利率风险进行对冲。人民币利率互换就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人民币本金交换现金流的行为,其中一方的现金流根据浮动利率计算,另一方的现金流根据固定利率计算。在不同市场主体对利率走向判断不一样的时候,它们就会互换交易,这是在参与主体之间分摊市场风险的最有效工具。有了这项业务,公司就可以通过与商业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合约,把浮动利率转换成固定利率。通过这笔交易,公司将自己今后的债务成本一次性地固定在一定的利率水平上,从而达到了规避利率风险的目的。当前我国银行体系积聚了巨大的利率风险,为金融稳定埋下了风险隐患。利率互换的高效避险功能,有利于商业银行为巨额债券资产规避利率风险,也有利于通过开展利率互换交易化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所带来的风险。利率互换不仅将有效帮助金融机构规避巨大的利率风险,增强其应对能力,从而使得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更加稳固,提高了央行调控的自主性空间,利率衍生品的创新空间也随之打开。

3.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运用利率期货应注意哪些问题

健全组织管理体制,设立利率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
.夯实基础,建立先进科学的内控制度。
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特点的利率走势预测、利率风险计量和利率风险管理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模型,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适当放松金融管制,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借助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利率风险。
拓展经营领域,大力发展非利差获利型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运用利率期货应注意哪些问题

4.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价值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价值是为了控制利率风险并维持其净利息收入的稳定增长而对资产负债采取的积极管理方式。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加以有效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稳健、安全和健康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心][鲜花][开心][大红花][大红花]【摘要】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价值【提问】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价值是为了控制利率风险并维持其净利息收入的稳定增长而对资产负债采取的积极管理方式。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加以有效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稳健、安全和健康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心][鲜花][开心][大红花][大红花]【回答】
利率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了控制利率风险并维持其净利息收入的稳定增长而对资产负债采取的积极管理方式。利率风险常常产生于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成熟期差异,也产生于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利率调整幅度差异。在80年代,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重点是利率变动对银行利差的影响。90年代以来,由于银行资产的多样化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利率风险管理的任务转向分析利率变动对银行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及资本净值的影响。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利率风险管理应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各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以从容地迎接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以免在利率市场化到来的初期因自身准备不足仓促上阵而陷于被动地位。【回答】

5.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介绍

利率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利率的变化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生活都不容忽视的影响。深入研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风险管理问题,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更是商业银行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现实诉求。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介绍

6.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国内现状

亲您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国内现状如下,在贷款市场,随着2019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商业银行加大以LPR为基准的贷款定价应用,央行政策利率向贷款市场利率传导的机制得到有效疏通。伴随LPR报价行的动态调整以及报价质量的逐步提高,LPR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效率也逐步提高。但是,LPR改革不是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终点,待条件成熟后仍需过渡到新的完全市场化基准利率。在存款市场,近两年,LPR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效果持续凸显。2021年6月,在利率自律机制的统一部署下,商业银行推进了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基准上下浮动”改为“基准加减点”,进一步理顺了存款利率期限结构。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推动实施了存款利率挂钩LPR和国债收益率的市场化调整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属性。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我国在组织结构上已与成熟市场较为接近,形成的国债收益率、DR、SHIBOR等利率也已基本市场化。但债券市场受市场割裂、投资者结构单一、交易期限结构失衡等因素影响,跨期限的利率传导仍存在障碍,跨市场的资金流动也存在阻隔。货币市场的主要问题则是稳定性不足,市场利率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摘要】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国内现状【提问】
亲您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国内现状如下,在贷款市场,随着2019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商业银行加大以LPR为基准的贷款定价应用,央行政策利率向贷款市场利率传导的机制得到有效疏通。伴随LPR报价行的动态调整以及报价质量的逐步提高,LPR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效率也逐步提高。但是,LPR改革不是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终点,待条件成熟后仍需过渡到新的完全市场化基准利率。在存款市场,近两年,LPR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效果持续凸显。2021年6月,在利率自律机制的统一部署下,商业银行推进了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基准上下浮动”改为“基准加减点”,进一步理顺了存款利率期限结构。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推动实施了存款利率挂钩LPR和国债收益率的市场化调整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属性。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我国在组织结构上已与成熟市场较为接近,形成的国债收益率、DR、SHIBOR等利率也已基本市场化。但债券市场受市场割裂、投资者结构单一、交易期限结构失衡等因素影响,跨期限的利率传导仍存在障碍,跨市场的资金流动也存在阻隔。货币市场的主要问题则是稳定性不足,市场利率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回答】
总体来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主要是指市场利率波动对净利息收入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呈扩大化趋势,净息差持续收窄。根据安永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2021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分别为2.23%、2.15%、2.06%,分别收窄8BPS、9BPS。同时,净利润增速也低于资产扩张增速,ROA、ROE等核心指标呈下降趋势,“以量补价”的特征较为明显。具体来看,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分类,利率风险主要包括重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类。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为重定价风险和基差风险,但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定价风险和基差风险出现了新的变化,面临的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也日益突出。【回答】
随着存款平均期限的拉长,商业银行负债端付息水平将呈上升趋势,贷款平均期限的缩短则会降低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水平,存贷利差将持续收窄。此外,边际上的“短贷长存”变化也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端重定价期限缩短、负债端重定价期限拉长,从而使得正的重定价缺口持续扩大。根据缺口理论,在利率下行期,正的重定价缺口将使得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加大,不利于净利息收入增长。【回答】

7. 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价值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关于您的问题“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价值”答案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金融业将迅速地与国际接轨,融入到金融国际化的浪潮中去.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其推进过程中利率的变动将更加频繁.利率的变动在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均衡机制的作用下将会引致汇率的相应变动.同时,汇率改革也将以实现完全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建立浮动汇率制为最终目标.长期积累隐蔽起来的银行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会在市场开放条件下进一步释放,这给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借鉴国际银行界先进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管理方法并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围绕该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系统的认识和探讨,这是本文写作的目的. 本文首先从简要回顾我国利率和汇率改革的进程开始,指出利率市场化和建立完全的浮动汇率制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目标.利率和汇率的频繁变动必然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突现.接下来第二,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和比较了现代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衡量方法和管理技术,为后面分析风险管理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由于研究利率和汇率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第四部分就此问题做了论述.最后分析了改革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比较了几种风险衡量及管理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一, 中国利率和汇率改革进程的简要回顾 中国利率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1989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利率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利率水平的调整; WP=3 1990年∽1995年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在注意调整利率水平的同时,开始注意利率结构的调整;1996年以后为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加大了利率改革的力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措施.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化的历程也经历了官方汇率—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三个阶段.1980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是官方制定的固定汇率.1981年∽1993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即复汇率制度。【摘要】
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价值【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关于您的问题“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价值”答案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金融业将迅速地与国际接轨,融入到金融国际化的浪潮中去.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其推进过程中利率的变动将更加频繁.利率的变动在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均衡机制的作用下将会引致汇率的相应变动.同时,汇率改革也将以实现完全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建立浮动汇率制为最终目标.长期积累隐蔽起来的银行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会在市场开放条件下进一步释放,这给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借鉴国际银行界先进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管理方法并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围绕该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系统的认识和探讨,这是本文写作的目的. 本文首先从简要回顾我国利率和汇率改革的进程开始,指出利率市场化和建立完全的浮动汇率制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目标.利率和汇率的频繁变动必然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突现.接下来第二,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和比较了现代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衡量方法和管理技术,为后面分析风险管理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由于研究利率和汇率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第四部分就此问题做了论述.最后分析了改革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比较了几种风险衡量及管理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一, 中国利率和汇率改革进程的简要回顾 中国利率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1989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利率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利率水平的调整; WP=3 1990年∽1995年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在注意调整利率水平的同时,开始注意利率结构的调整;1996年以后为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加大了利率改革的力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措施.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化的历程也经历了官方汇率—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三个阶段.1980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是官方制定的固定汇率.1981年∽1993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即复汇率制度。【回答】

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价值

8.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方法有哪些

   
  (null)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方法有( )。 
    A.财政担保
    B.限额管理
    C.经济资本配置
   
    D.久期分析
    E.对冲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 BCE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风险的管理。市场风险的管理:限额管理;市场风险经济资本配置;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