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2024-05-05 22:04

1.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套教案(下册) ,内容很多,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第一单元 位置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二、教学目标:
  1、\x09基础知识:
  (1)\x09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x09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x09基本技能: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3、\x09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课时安排:5课时
  课题:认识上下1
  一、\x09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上的内容、第2页做一做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x09基础知识: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
  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x09基本技能: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x09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难点是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
  1、\x09教师:教科书第1页主题图.投影图、智慧星、学具袋、
  2、\x09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环节\x09教师活动\x09学生活动\x09教案修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揭示课题
  三、讲授新知识:
  \x09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拍手游戏,我说要求请同学们做动作.
  师生合作:以身体为参照物,
  请指一指那是上
  请指一指那是下,
  请指一指那是前,
  请指一指那是后,
  教师在说要求的时候,学生可以按要求做动作.
  你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了老师的提问,你们真棒!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吗?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上、下、前、后”的知识.
  1、\x09教学上、下的认识
  师:寒假小朋友们都到哪里去玩?你们都做什么交通工具去玩的?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投影)这是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于长江,一般轮船正穿桥而过,桥上的铁道上奔驰着一列高速列车,铁道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这一辆辆形态各异的汽车.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有关上、下知识的问题吗?分组合作,讨论、讨论、\x09学生活动
  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生:齐答 想
  :
  生:火车、轮船、汽车、飞机、、、、、
  生: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感到祖国的雄伟的气魄.
  \x09游戏可以改为击掌,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高.
  师:火车的上面有什么,火车的下面有什么?
  你能用上或下说一句话吗?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2. 2017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学设计、导学案等。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教案很是重要。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  下册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     方法   :实验研究法。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 12 课时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口算题
         第一课时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8—9页,然后试着算一算:6+9= 7+4= 6+8=
         15-9= 13-9= 12-9= 14-9= 16-9=
         教学内容:第8—10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  经验  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1)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3)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5)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  总结  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作业设计: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6、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7、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猜你还感兴趣的:
       1. 2017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 2017年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计划 
       3. 2017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4. 2017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x单元第x页例题x, 练习x第x、x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 难 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各色各形磁性贴片。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家里是不是都有很多的玩具呢?大概有多少个?20xx年x月x日那天,xx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xx岁老奶奶收藏玩具超过xxx件(有文字有图片)。这么我的玩具,这位老奶奶家里有没有显得特别乱呢?
    其实啊,芳芳老师也有一些玩具的收藏,你们可能没有欧!
     二、新授 
    (一)、挑一挑。
    (邀请x个孩子,逐个拿出毛绒玩具: 墨鱼、比目鱼、骆驼、魔鬼鱼。)
    谁能从这x个玩具中挑出不同的? (分为两类了)
    (二)、分一分。
    1.再拿来一个小鹿,应该放在哪边?
    2.这是一个小矮人,放哪里?
    3.那么,我现在把这x个玩具混在一起,除了刚才分为三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一分呢?
    4.小结:孩子们真棒,刚才的“分一分”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板书),分类就是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同。
    (三)、学习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这里有4幅图(PPT),大家先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
    2.可以分别按“颜色”、“形状”、“数量”分类。 我们以一次体会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产生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四)、学习分类后的简单整理
    1.那么生活中有什么现象是“分类”呢?(PPT)
    2.分类有什么用呢?
    3.接下来,我们一起看(PPT):这里是语文、数学、英语书,一共有多少本?怎么进行分类?我们这样整理一下,让我们自己看得很轻松、一目了然。我们再来数一数、加一加,与刚才所数的数据对一对,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师问:
    (1)谁最多?谁最少?
    (2)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这样的整理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整理”(板书)。
    (五)、学习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教具贴片)这里是我们前几天学习的几种平面图形,都认得吗?
    1.首先,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2.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邀请孩子到黑板上来操作贴片)
    3.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4.谁最多?谁最少?你怎样看出来的?强调“一一对应”。
    5.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当即拍照上传展示)。
    6.算一算,分完以后总数量变了没有?
    7.还可以怎样分呢?(步骤重复第4、5、6)
     三、总结全课 
    孩子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回家后,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篇二: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xx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xx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发现xx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
     二、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规律 
    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
    出示xx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
    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整)。
    2、涂色,找规律。
    (1)完成xx页例x(x)的涂色活动。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
    (2)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
    自己观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
    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1、给数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xx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篇三: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     一、教学内容 
    教材xx,xx页和xx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到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动手操作法。
     五、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羊?(10只)那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
    师:那这里又有多少只羊呢?(20)请同学们举手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师:在我们数学王国中,数数通常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还可以十个十个的数。
    师:现在同学们数出书本xx页当中有多少只羊,并圈出来,之后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告诉对方自己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新知
    1.数100以内的数(跟着教学PPT)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看到有100只羊,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从0开数到100。
    (师生互动:0,1,2,3……98,99,100)
    师:我们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就代表一个10,两捆木棒就代表20,那么三捆木棒是多少呢?(四捆,五捆,六捆……十捆呢?)
    师:所以说100里面有10个十。
    板书:10个十是100。
    师:同学都很棒,大家一起跟着老师举起大拇指对着自己说:棒棒棒,我很棒!
    2.练习巩固
    书本xx页做一做x题。
    3.两位数的组成(教学例2)
    师:我们刚刚说过了,一捆代表1个10,那么七捆呢?(7个十,70)四捆呢?(40)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两幅图片分别表示的数字是多少?(70,46)
    4.练习巩固
    书本xx页做一做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幸运星、豆子、小棒、橡皮筋等)。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近生活的,二是希望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不同的人数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学生,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三是进行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
    篇四: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卡片,表格,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情景图片。
    由各种图片引出分类的定义。(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叫做分类)
     二、教学互动 
    1、小组合作用老师分发的卡片分类
    2、用例1的水果图的练习用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1)出示水果图。
    (2)引导学生上台用象形统计图表示结果。
    A、按水果种类分。课件演示统计过程,学生归纳统计结果,引导记录统计结果。
    B、按图形形状分。课件演示统计过程,学生归纳统计结果,引导记录统计结果。
    (3)学生试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结果。
    A、按水果种类统计。
    B、按图形形状统计。
    (4)分小组合作完成课前老师分发的卡片记录。
    (5)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6)总结归纳:
    A、什么叫分类?
    B、分类的时候,可以用图表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c、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作业:实际运用 
    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篇五: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 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 )位数,100是( )位数,82是( )位数。
    (2)、28的8在( )位上,表示( )个( );2在( )位上,表示( )个( )。
    (3)、3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99里有( )个十和( )个一,它后面是( )。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 )、37 69、70、( )、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 11○9 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 ),的是( )。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7 100>3□ 58<5□ 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篇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按照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图片出示x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x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交流。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
    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x个,心形的气球有x个,长气球有x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x个,心形的气球有x个,长气球有x个。
    出示表格: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生:球形气球最多,长气球最少。
    (2)按颜色分类。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生:按颜色分成x类。
    3、出示例x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4、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5、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给出大小不同的篮球和足球若干,让学生进行分类。
    要求:按照不同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并将结果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现。
    2、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
     (四)小结 
    1、引出生活中的分类情况,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这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和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我们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分类标准。
     (五)作业布置 
    1、把自己抽屉里的书本按照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并做简单的统计表。
    2、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类,课后和同桌说一说。
     板书设计 
    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但总数相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6篇

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1+6=7-3=4+2=1+5=
     7-5=5+2=6-2=6-3=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5)小组讨论。
     (6)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7)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
     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
     3、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暂时找不到身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善于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现在,我们回家吧!下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P51:13 14 15及思考题看图,先说出算式后写算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5. 一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1       教学内容: 
    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 正确书写0
    5、 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 重难点: 
    1`、0 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
    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
    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麽?一个也没有用什麽表示?
    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麽?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 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 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 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 老师示范书写0
    2、 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 8页12
    2、 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2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2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3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4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8+2=1010+7=17
    ②9+1=1010+7=17
    ③9+8=17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3      教学内容:
    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5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圆片、小棒、数字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一、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过5以内数的分成,我们一起来拍手说一说吧。
    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这位同学看到了猴子,这位同学看到了小鸟,还有那位同学,他看到了桃子。孩子们,看一幅图画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就能有序的找出图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
    谁能有序的说一说图画中的数学信息?
    你来说。
    说得真好: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
    你来说。
    说得真清楚:树上有4个桃子。
    这位同学,你来说。
    他说了有关猴子的信息,石头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
    你还想说什么?
    真好,他发现山上还有5个小朋友,还有1朵红花、2朵黄花。
    二、同学们真棒,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我们来看,书上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个信息呢?
    真棒,我们一起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岩石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说得真完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哦,你说用数一数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2、3、4、5、有5只。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我们一起用小棒来摆一摆。
    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边摆两根,表示石头上的2只小猴子,右边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3只小猴子,把他们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
    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刚才摆的过程可以列算式来表示: 2+3=5。
    你见过这样的算式吗?你知道这个符号+是什么符号吗?
    同学们真棒,认识这个符号是加号。
    你知道该怎么读这个算式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加2等于5 。
    2.我们解决了猴子的问题,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
    这位同学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鸟?
    那位同学提出:一共有几个桃子?
    这两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你能列出算式来吗?
    谁来说一说你列的算式。
    你来说。4+1=5 2+2=4
    谁来说说4+1=5中的4和1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你来。
    真好。这里的4表示左边的4只小鸟,1表示右边的1只小鸟。5表示一共有5只小鸟。
    2+2=4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呢?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自主练习
    同学们,看这幅图,我们解决了三个不同的问题,认识了加号,知道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自主练习。
    第1题,用你的学具摆一摆,填一填,给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请你自己填一填。谁来说说你怎么填写的?
    3+1=4 2+3=5
    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同学们真棒,全部正确。
    第3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谁能全部做正确呢。
    做得这么好,表扬一下自己吧。
     四、总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节课,你是怎样找到数学信息的?提出了哪些问题?你又是怎样操作的?每位同学的表现都很棒,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5       设计思想: 
    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解读: 
    学习数学是为了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在教科书75页。它安排在连加连减之后,与之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联系连加连减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安排的生动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需要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经掌握要先计算第一步的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本节课的加减混合,也需要进行两步计算。有了前一节的基础,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但还是不能忽视加减混合计算的另一个难点-----由于前后两例题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策略: 
    1、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
    2、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湖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回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操场上画好游戏的图形。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编故事,然后说说计算的顺序。
    3 + 4 + 2 = 7 - 3 - 2 =
    师:小朋友看着这两个算式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可以说说你身边的事。(请学生自由说,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没过多久跑来了4只,后来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鹿?)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在7 - 3 - 2 =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题说故事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把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实际接轨。同时还让学生说计算的步骤这样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2、激情设疑。
    电脑出示森林与湖水,天鹅们快乐嬉戏。
    瞧!这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学生对画面的描述,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师: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天鹅们跳起了天鹅舞。
    (1)教师电脑演示:4只天鹅在湖面上,又飞来了3只天鹅。)看到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要算湖里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回答板书:4 + 3
    (2)教师操作屏幕,上面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师:湖里的2只天鹅洗完了澡拍着翅膀飞走了,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接着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 类比探究算法。
    (1)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2)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讨论。
    ②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标明计算顺序。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点。
    3、 学习例2。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电脑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试着计算5-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5-2。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在屏幕上闪动
    师:为什么先算5-2?
    生:因为图画上是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只有用减法先算出5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几只后,才能算出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生:是5减2的得数3与3相加。(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写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4、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设计意图:教学时扶放结合,观察概括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练习 
    1、乘汽车(电脑演示:车上有6位乘客,到了车站后走下了2个,但又上了3个。)。
    (1)说图意。
    (2)提数学问题。
    (3)列式计算。
    2、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让学生根据小棒摆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3、室外游戏。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图。
    (2)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 -2 +4 -5 +3=
    8-6 +4 +2 -3 +5=
    7+2 -3 -4 +5 +3=
    1+4 -5 +7 +2 -5=
    8-1 -3 +6 -7 +3=
    2+6 -6 +5 +3 -8=
    [这样有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4、回教室,继续练习。
    (1)出示:做一做。
    (2)学生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一年级数学教案

6. 急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分析

(一) 学情分析:
        一年级五班共48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能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的口算速度全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年龄小或家庭方面的原因,计算、数学应用等方面与其他学生还有一些差距,本学期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全册教材分析:
1、 本册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10个单元,第一单元是位置;第二单元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拼组;第四单元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单元是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是认识时间;第八单元是找规律;第九单元是统计;第十单元是总复习;另外还有两次数学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和小小商店。
2、编写特点:
(1) 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探索规律”、“统计”等五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2) 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① 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②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③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3)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①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② 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 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积极、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① 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② 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5) 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① 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
②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尊重学生自主的学选择。
③ 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 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① 安排了关于图形与空间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
② 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 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 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
② 对于有特殊解法的问题,结合计算教学进行教学。
③ 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
(8) 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① 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② 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
(1)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他们的相对性。
(2) 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4) 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5)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6) 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7)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8) 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9) 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10)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    
          规律。
(1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 基本技能:
(1)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 情感态度:
(1)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2) 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位置的相对性。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 认识、书写几时几分。
(五) 具体活动安排:
内容 课时数
第一单元位置   5课时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2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3课时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8课时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5课时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3课时
第八单元找规律   4课时
第九单元统计   3课时
第十单元总复习   5课时

(六) 教学改进措施: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 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 周次 内容 备注
2.17-2.21 第一周 第一单元位置 
2.24-2.28 第二周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3-3.7 第三周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10-3.14 第四周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3.17-3.21 第五周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3.24-3.28 第六周 100以内数的认识 
3.31-4.4 第七周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4.7-4.11 第八周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4.14-4.18 第九周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4.21-4.25 第十周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4.28-5.2 劳动节放假 
5.5-5.9 第十二周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5.12-5.16 第十三周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5.19-5.23 第十四周 第八单元找规律 
5.26-5.30 第十五周 第九单元统计 
6.2-6.6 第十六周 第十单元总复习 
6.9-6.13 第十七周 期末复习 
6.16-6.20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 
另数学活动2课时。共62课时。

第一单元    位置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二、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 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基本技能: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3、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课时安排:5课时
 
课题:认识上下1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上的内容、第2页做一做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
      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 基本技能: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难点是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教科书第1页主题图。投影图、智慧星、学具袋、
2、 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修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揭示课题

三、讲授新知识: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拍手游戏,我说要求请同学们做动作。
师生合作:以身体为参照物,
请指一指那是上
请指一指那是下,
请指一指那是前,
请指一指那是后,
教师在说要求的时候,学生可以按要求做动作。
教师评价:你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了老师的提问,你们真棒!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吗?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上、下、前、后”的知识。
1、 教学上、下的认识
师:寒假小朋友们都到哪里去玩?你们都做什么交通工具去玩的?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投影)这是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于长江,一般轮船正穿桥而过,桥上的铁道上奔驰着一列高速列车,铁道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这一辆辆形态各异的汽车。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有关上、下知识的问题吗?分组合作,讨论、讨论、 学生活动


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生:齐答   想
:




生:火车、轮船、汽车、飞机、、、、、



生: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感到祖国的雄伟的气魄。



 游戏可以改为击掌,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高。




















师:火车的上面有什么,火车的下面有什么?
你能用上或下说一句话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修改










































2、前、后的认识的教学。
 







师: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来解答呢?











师:我提一个问题你们会解答吗?货车、火车、轮船三者比谁在上?谁在下?

师:火车与轮船比呢?


师:火车与货车比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师生合作
 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

师: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师:根据摆得上、下位置你还可以怎么说?
   
师:我们都有知道上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同学们要遵守秩序作一个文明小市民。我请大家观察这幅上车图。
介绍: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汽车实物图,分别找一名同学“站在汽车里”,两名同学准备上车的样子,然后找一名同学依次排成一队,并把他们和图中起一样的 学生活动:
生:指名展示讨论的结果
货车在火车的什么位置?  
火车在货车的什么位置?
货车在轮船什么位置?
轮船在火车的什么位置?
货车的下面有什么?
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生:(可以自己任意选择一个来回答)
货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货车的下面。
货车在轮船的下面。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货车的下面有大桥、火车、轮船。
轮船的上面有大桥、火车、货车、公共汽车。


生:货车在上、   轮船在下……
生:货车在上、   轮船在下。

生:火车在下、货车在上,


生:动手摆一摆、同位检查摆得是否是正确的。

生:动手摆一摆、同位检查摆得是否是正确的。

生:两人互提问题互相解答。

生:我们在按前、后的位置站好,等待上车。






 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开学了,小朋友们上课坐得都很整齐,以我们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对的方向为后,看一看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重点应该是什么?   在这个学习阶段,教案该怎样设计,请看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阅。更多资讯尽在教学设计栏目!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拼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27《图形拼组》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圆纸片、胶水、剪刀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摆一摆中体验各种图形之间的转换与联系。
    (二)、教材分析:《图形拼组》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一些特征。
    (三)、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短,但经过一学期多的系统训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更多地还是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练习呈现方式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觉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四)、设计理念及意图:这节课通过先创设学生到聪聪、明明作客这样一个情境引入,再让学生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先是通过观察:“这些图形娃娃里藏着有什么秘密呢?”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进行比较,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和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再把圆形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变成4个三角形等等。一环接一环,过渡自然、连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拼组办法。教师及时贴在黑板上,起到了示范、指导和鼓励的作用。整堂课,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图案美、数学美。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活跃气氛。
    1、课件出示聪聪、明明两张图片,邀请学生到他们家玩。学生四人搭火车唱着歌前进。
    学生:按四人一组侧身,左手搭在前排学生的肩上,右手做火车的轮子绕圈滚动。唱:火车头,呜呜叫,拉着车厢快快跑,轰隆隆,唱着歌儿,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
    2、认识聪聪、明明家门口的图形娃娃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同时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3、研究长方形的秘密。
    师: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的伙伴听。(学生自主学习、反馈1)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反馈2)
    生:我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
    学生之间可以有疑问地进行自主评价,同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验证。
    4、学生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上台演示正方形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一起用自己的小手玩了玩图形,发现了图形里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其实我们还可以让图形来变魔术。就看我们的小朋友们怎么变,怎么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变变变”(课题出示)。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今天,聪聪、明明的妈妈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可是午餐的菜还没有准备好,想请你们亲自动手做一做,你们会做吗?
    2、出示第一道菜,叫“月饼拼盘”。要求学生用圆形变成一个正方形的月饼?请小朋友们打开我们的书第28页自己看一看做一做,同桌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做?一生上台讲解。学生自主学习。
    3、出示第二道菜。要求学生用正方形拼摆成组合的三角形。指名回答并命名。学生动手操作。讲评学生的作品。再让同桌互评,自己是怎么做,图形像什么?
    4、聪聪明明的妈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她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有趣的七巧板(出示),七巧板的游戏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一幅七巧板,它是用一个正方形分成7份得来的,大家认真的观察七巧板是由几块什么图形组成的?现在就用七巧板来拼图,比比看谁拼的图最好看。学生动手。
    5、刚才小朋友们拼得实在是太棒了,我把你们拼的图案都集中在电脑里面,大家请看。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出的美丽图案,真不简单,可见,将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就在你们里面。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去了聪聪明明的家,自己亲手做了两道菜,知道了图形之间有那么多的秘密,也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的、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厨师。今天我们在聪聪明明家也玩了一天了,应该要回去了,小朋友们准备好,我们要坐火车回来了。(放音乐)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导入,旨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去评价,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必要的指导。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注意去倾听,而且自己也要注意去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评议点,从而适时引导学生介入评价。如长方形的上下、左右两条边是否一样长,需要动手折一折,这些都是要教师加以肯定的评议点。
    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发现了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创设让学生帮助别人做“菜”的情境,激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感受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沟通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做“家务”的乐趣。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拼摆“七巧板”的图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得到满足,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拼组”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整个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全体学生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之中。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好,聪聪、明明的家到了。今天他们家打扮的真漂亮,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在门口欢迎你们,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他们有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们:在这些认识的图形娃娃中你认识哪些图形?(出示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里藏着什么秘密。请小朋友们拿出桌上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你的伙伴听一听。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3:我还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生4:(学生站起来问)生3,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刚才把长方形的上面与下面折了一下,发现了上面的那条边与下面的那条边是一样的。
    生4:我也试一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高兴的笑着说)是啊,是啊,我也发现了。
    生5:陈老师,我也用“生3”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
    师:是嘛,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生6:陈老师,我刚才通过对折,发现了一个长方形可以变成两个正方形。
    课堂上出现一阵混乱,有个小朋友说是,有的小朋友说不是,有些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7:我的这个长方形对折之后,不是两个正方形,而我的同桌对折之后是两个正方形。(如下图:)
    生8:我刚才把长方形剪一剪,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而且可以摆出不同的图形。(如下图:)
    在这个学生的启发之下,其他的学生纷纷拿起手中的剪刀,把一个个长方形剪一剪,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六、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使脑、手、口在同时动的基础上从直观现象到抽象出算理算法,展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分散难点,以便把新的知识内化成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知识结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为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图形拼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从操作入手,引导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学生最初的发现比较表面,后在教师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知道了长方形有哪些特点、长方形可以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变成其它图形,使知识逐步趋于完善。正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发现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展开了积极的讨论甚至争论,真正使学生介入了思维活动。学生也再次切身感受到在实践中动手操作的乐趣。这无疑对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有裨益。
    那么,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呢?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不仅能真正确立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的主体地位,也能确立他们评价主体的地位,使他们能摆脱习惯于接受老师指导、评价的束缚,树立动手操作的信心,获得“我能行”的体验。
    2、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要求学生关注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过程,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对动手操作进行深入地反思。要对自己或别人的发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必须去倾听,去思索,哪些是好的,哪些还需改进。这种思维活动的真正介入,可以使学生对图形的特点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是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上述案例清楚地表明,一个人的发现也许是不够完善的,但大家都来动脑筋,都来参与,就可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发现。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对学生自主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调动大家都来参与动手操作的合作过程。特别是在合作过程中的交流与对话,必将会点亮每个合作者的智慧的火花,在扬弃中凝炼思维,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评价是评价的最重要的一种,教师在课堂里应充分利用,但是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自主评价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逐渐改进。
    自主评价比较费时,因此进行一次自主评价,需要教师花较大的精力。教师要在有效的准备时间里做到高质量的自主评价教学,就需要平时多积累对学生个体的了解程度,做到教学自主评价时能有的放矢。这方面,给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些新教师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因此在新课改教学中,提高自主评价质量,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学生方面来说,自主评价的一个问题是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点”上,有时甚至会离题很远。虽然促进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但是在一堂课上如果没有一个主题,则会对该课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学生出现跑题时,教师应该及时的予以补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堂主题上来。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一个“度”   。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既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一点,也不能让由学生思维信马由疆。这方面也给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总之,自主评价教学应该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来完成。在自主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拓展性思维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基本方向,因此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剪一剪 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 用钉子板围。
    2. 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六、【创新活动——当个小小设计师】
    1、导入。(多媒体出示学校的体育室,导入“小小设计师”。)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
    我们学校的未来的体育运动室)
    漂亮吗?这位设计师利用了哪些图形来设计呢?这个是什么图形?这个呢?... ...
    原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能设计出这么漂亮的图画。
    2、设计图画。
    听音乐,运用今天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
    3、汇报成果。
    教师把设计好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4、教师小结。
    其他学生设计得也不错,课后我们就开个“小展览”大家一起来评一评,好不好!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做了小小设计师,只要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著名的设计师。老师相信经你们之手,一定会把我们的祖国设计的更加美丽、壮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位置》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喜欢的动物形象导入,直接激趣,调动全班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设计意图:把单纯的表述学生自己原来的位置,升级到让学生在教室所有位置中找出指定的位置,在学生动起来的过程中,让他们进一步掌握并运用本堂课的知识点。】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真正体验数学生活化。】
    2、挂图出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听反话”
    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设计意图:利用这个简单的游戏,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中相关作业
    设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教学《位置》时也应体现这一理念。如寻找自己的位置,电影院对号入座等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其实经常会遇到。通过学生的课堂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的游戏活动,既有趣味性,又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分析
    《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通过对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在本课前,教材已经依据学生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编排了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学习。在本课中,把这几个方位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位置的综合训练学习。让学生能更系统全面的感知方位和位置。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纬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是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通过挂图和课件等直观教具,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模拟活动,让学生更乐于融入课堂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设计

8.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

   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经过我们老师提前准备,并且还要写教案,教案的优秀程度也影响着我们教学的效果。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一)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9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二)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五、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xx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xx班有学生49人,xx班也是49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习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
     二、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习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七、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八、知识与技能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九、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9、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10、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
     十、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 
    1、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2、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3、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4、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5、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习。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7、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8、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三、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五)     一、教学内容 
    教材2-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揣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四、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我们一起来拍手数数看!(教师引领学生按由慢到快的顺序进行)
    师:数得真好!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地清楚地数给大家听呢?(个别生数)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揭示课题)
     五、活动开展 
    1、教授数字与数数方法
    师:在数学王国里,要求同学们需要有一双会观察,能观察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画了些什么?(出示挂图)你们别急!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们在图里面都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间互动,体会合作与参与所带来的数学乐趣)
    师:谁来说给老师听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老师要来提问了,你们仔细瞧瞧,看到了多少面红旗?(1面)嗯!是的,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用类似方法呈现到3)
    师:我看见垃圾桶了,你们发现了没有?在哪里?有几个呢?你是怎么数的?谁来数数看!(请生到黑板上数一数)你数得真不错!揭示数字“4”,用相同方法揭示到6)
    师:我也来数数看这天上飞的鸽子哈,123456,总共6只!是吗?我数对了吗?(学生纠正,应该为7只)我怎么就漏数了呢?为了不遗漏,谁有什么好方法来数呀?(按顺序来数)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板书)那好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没有同学有别的方法的?(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或者作好记号)用类似方法教授,8,9,10。
    黑板上列有1-10十个数字,然后教师说:我们除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的多少,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呢。比如说,1,我喜欢用一个点来表示,当然我也可以画一朵红花来表示1。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们这种一个对应一个的称为:一一对应。你呢?你想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让同学在本子上画出如何表示2,3,4等。
    2、认读1-10
    总体认读几遍,用卡片的形式呈现来读。
    3、一起数一数教室里的实物
     六、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里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回去数给父母听,再把我们不会数漏的方法告诉他们!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