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轻通胀压力,央行为什么要发行金融债券,又为什么要减小国债发行规模

2024-05-16 22:06

1. 为减轻通胀压力,央行为什么要发行金融债券,又为什么要减小国债发行规模

央行发行金融债,财政部发行国债;是两个不同的部门。
 
央行,是一国管理货币的机构。当处于通胀时期,意味着货币流动性过剩,那么央行发行金融债向金融机构收回货币。那么那些金融机构如银行,就会减少货币放贷。
 
财政部发行国债,是因为收不抵支;减少发行国债,一是需要资金使用可能性减少,二是财政有盈余;或者是在通胀压力下,市场利率太高,此时借钱发债的利率毕竟要高,提高了资金使用成本,不是很划算。所以,通常情况下,通胀与否,与国债发行量没有太多直接关系。发行国债,也不会增加或者减少货币。财政部是不会管理货币运行的。
 
 
参考资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贝请注明出处。

为减轻通胀压力,央行为什么要发行金融债券,又为什么要减小国债发行规模

2.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给债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也就是超储率。因为商业银行是债券市场的最主要参与者,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不是用来放贷款、就是用来买债券,所以公开市场操作会影响到债券收益率。

    从数量的角度来说,如果公开市场资金净投放,那么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就多了,用来买债券的资金也就多了,债券就要上涨。如果公开市场资金净回笼,那么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就少了,用来买债券的资金也就少了了,债券就要下跌。但是这样说的前提是公开市场操作量相对于超储很大,如果很小,那么影响也是有限的。

    另外呢,如果央行是直接改变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那么市场会直接跟着这个利率来调节,这个利率相当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这个利率一般都会反映央行对利率的定位,所以很重要,对债市影响很大。我们现在,1Y央票利率是个银行间的基准利率,3Y央票利率就没那么重要,可以看到每次调整1Y央票利率,都会引起债券市场震动。如果1Y央票发行利率高于1年定存利率,就会引发加息预期。

3.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什么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会防范或导致通货膨胀吗?

  国债发行逐年扩大是常态,应该不是金融危机冲击的结果。多发国债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国债的发行在根本上解决不了通货膨胀。主要看国债的买家是谁,如果新发行的国债是国内投资者,而政府增发国债的同时减少财政支出可以减缓通货膨胀,因为流通的货币被政府沉淀为财政存款,不过这一招很少用,因为世界上各国能有财政盈余的政府不多;如果购买国债的是国外的投资者,而政府同时加大了财政支出,由于外资的流入会增加货币总量,会增加通货膨胀;如果购买国债的主体是货币当局比如中央银行,则相当于央行向市场注入了流动性,也是增加通货膨胀的。
  通胀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货币增速与经济增速之差,影响货币增速的因素非常多:利率,外资,国债都是变量,不可一概而论。影响经济增速的也有消费,出口,投资等等方面也不是发行国债能控制的。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什么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会防范或导致通货膨胀吗?

4.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一,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第二,坚定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破除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股权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发展质量。第三,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布局,发展定位于专注微型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和信贷市场体系。第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塑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服务模式、风险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

5. 发行主权债券有助于提高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吗?

据报道,中国财政部发布消息指,将在香港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财政部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融资并非首要考虑,所以发行规模不大,募集的资金将用作一般政府性支出,统筹使用。

报道称,发行债券有助于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此次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将重启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为境内外主体增加重要的投资和避险工具,丰富国际资本市场金融产品,进一步增进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联系,提升金融业开放水平。

截至2016年末,中国中央政府外债余额为181亿美元,占国债余额之比为1.06%,且其中85%为在离岸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国债,这一比例既远低于中国的历史水平,也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适量发行主权外币债券,有助于让中国的主权外债结构更加均衡。

近年来,随着中国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境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日益活跃,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可以丰富具有市场基础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综合反映主权信用的定价水平,为中资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提供重要的定价参考系,提高定价效率。
希望中国经济的奇迹可以再次震惊世界!

发行主权债券有助于提高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