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金融衍生品?

2024-05-20 00:20

1. 如何看待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又称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从原生资产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其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全额交易,不需要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具有杠杆效应,结算通常用现金差价的方式。

国际上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活跃的金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品。它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2.根据原生资产,可以分为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3.根据交易方法,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利大于弊,它就是好的,如果弊大于利,她就是坏的,看待一个事物,应一分为二,不仅要看的好的一面,也不能忽视坏的一面,金融衍生品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总得来说,金融衍生品的好处明显,能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但也不可忽视其能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衍生品的作用有规避风险,价格发现,它是对冲资产风险的好方法。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国际金融市场最为突出的特点,从全球的金融衍生品发展趋势看,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已经远远超过实物衍生品的交易量。

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风险规避了一定是有人去承担了,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就是将巨大的风险转移给了愿意承担的人手中,有研究表明,无节制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是AIG、雷曼兄弟事件的最直接原因。金融衍生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特征,金融衍生品风险大。参考资料来源:http://xingyanblog.com/meng/1973.html

如何看待金融衍生品?

2. 如何看待金融衍生品?

场金融海啸,不意让大众与金融衍生品有了一个零距离亲密接触。有人说,这次金融海啸是一次金融知识的大普及教育,此言不虚。  长期以来,金融衍生品这个金融市场上的高端产品,高深莫测。在大众的眼里,它是数学家、火箭科学家的游戏。金融海啸让它惊爆了大众的眼球,也使它不得不放下身段、屈驾走入市井胡同,为千夫所指。 近年来,每一次金融上的灾难,衍生品似乎都脱不了干系。比如,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以衍生品为主要工具的美国对冲基金旗舰——长期资产管理公司濒临破产,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出手相救,而该公司的两名高级顾问——舒尔茨(Scholes)和默顿(Merton)——则诺贝尔奖奖杯还没有捂热即因此蒙羞;中航油(新加坡)投机石油衍生品巨亏5.5亿美金,总裁陈久霖就被捎带着进了监狱;今年年初,法兴银行的一位电脑天才异想天开玩起了金融衍生品,他巨亏的80亿美元把法国第二大银行拖入深渊,甚至造成全球当日股市大跌。 金融衍生品:恶魔抑或天使?(笔者一本书的书名)其实,罪不在衍生品,在使用之人也。 那么,何为衍生品呢? 衍生品离我们并不遥远。千百年前,当我们的祖先为他们的子女指腹为婚时,一个衍生品合约——远期即形成了;当一家人对一个书生许诺,如果他考上秀才就将女儿嫁给他时,该书生就得到了另一种衍生品——期权。 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衍生品交易所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创立于1848年,早期主要以农产品(10.56,-0.63,-5.63%)的期货交易为主。芝加哥地处五大湖南岸,其周围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当时,大河两岸分布着许多农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场面临着收获时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则面临着原料价格上升的风险。这样,农场和加工企业双方就愿意提前签订买卖合同,以锁定农产品收获时的交易价格,从而降低甚至消除了双方面临的市场风险。当这种需求变得越来越多,他们就决定建立一个交易市场。于是,就产生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此后的一个多世纪,衍生品交易都限于商品期货,包括农产品、金属及能源期货。金融衍生品产生于1970年代初。当时,由于布莱顿森林体系的终结给国际贸易引进了汇率风险。为了使企业有避险的工具,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率先推出了汇率期货。这是第一个金融衍生品。 与此同时,一种更加有力的金融衍生品——期权也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首次上市。期权的问世引起了金融界的一场革命性变革。从此,金融进入了一个期权的时代。期权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期货的衍生品,合同双方的权、责是不对称的,其收益与标的资产的价格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因而,它也更灵活,能够用以构造出各种各样的的收益—风险结构。期权为投资者提供了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同时,由于其复杂的定价结构,期权也将各种高深的数学引进了金融领域,从而使得金融越来越难以被普通人所理解。 此后30余年,金融衍生品得以爆炸式增长。现在的衍生品市场规模已是全球股市的10倍,金融衍生品的品种也是琳琅满目。衍生品的标的资产包括股票、股指、利率、汇率、商品、信用评级、房地产指数、甚至气温及降雪量、废气排放等;衍生品合同包括远期、期货、期权、互换以及由各种衍生品构筑而成的各种结构性金融产品,期权中的非标准期权(亦称奇异期权)更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

3. 对金融衍生市场的认识及两面性。

  正在全球肆虐的美国金融风暴,让人看到了金融衍生品的巨大威力,也让人对金融创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金融衍生品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吗,中国应吸取哪些教训来更好地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呢?

  过度“创新”埋隐患

  人们一般将当前爆发的这场美国金融危机归因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但美国房市至今20%多的跌幅,应不足以击倒贝尔斯登、雷曼、AIG以及“两房”等这些金融巨头。这其中,过度膨胀的金融衍生品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扮演了“巨人杀手”的角色。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就此表示,次级贷款把信用产品带给了一些低信用甚至没有信用的群体,而且附加了许多加大信用风险的优惠条件,形成了巨大的信用泡沫。从信用泡沫——产品泡沫——资金泡沫——价格泡沫——市值泡沫,通过衍生品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泡沫链。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漫长的销售链条,导致投资者看不到按揭贷款的本质和根源。而且滥用金融衍生品拉长了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

  监管不力酿大祸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当前的次贷危机反映了监管问题,即面对公众的金融创新产品偏离了基本经济学原理:一是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产品违背了银行信贷可偿还性原则,没有注重借款人的第一还款现金流,而是寄托于抵押物上;二是衍生产品违背了让客户充分了解金融风险的原则,致使风险无限积累,超出了市场参与者可承受的范围。

  她强调,今后金融市场应注重对基础产品的监管。“不注重基础产品的风险而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就是把大厦建在了沙滩上;对信贷产品证券化不能完全移出表外,也应有资本约束。”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指出,在设计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发展金融衍生品时,须充分认识到衍生品的两面性。应对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加强监管,严控风险。如在制定各种政策时,严格控制杠杆交易的上限,避免利用杠杆效应过度,避免单一市场风险向其它市场传染。

  中国金融创新要审慎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日前表示,美国次贷危机警示我们,金融创新必须适度,必须与市场的接受程度和投资者的承受能力相协调,确保风险可测可控,我国期货市场创新应更加稳妥推进。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目前是衍生品工具太少,因此不能因美国金融危机而使我们的金融创新裹足不前。但要充分考虑金融创新的得与失,尽量避免失误。“在美国爆发如此严重的金融风暴后,金融创新适当放缓可以理解。”

  “中国应该吸取美国监管教训,而不是因此关掉进一步发展衍生品的大门。”吴晓灵表示,任何衍生产品只能分散风险而不可能减少风险,没有风险承担者就不会有金融市场,不过对投机者要限制杠杆率是监管的责任。“要对衍生品的创新做出限制,应尽可能地限制在衍生品基础上的再衍生以便客户了解真实的金融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表示,“次贷危机警示我们,金融衍生品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会成为风险传播的渠道。鉴于此,中国在积极推进金融衍生品的过程中也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

对金融衍生市场的认识及两面性。

4.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概念

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以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如货币、债券、股票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有新的价值的金融工具,如期货合同、期权合同、互换及远期协议合同等。

5.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进程

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很少,目前主要是期货
国内期货历史

期货是个标准的“舶来品”,是由国外传入的。

1892年,洋人首次在上海设立中国境内最早的交易所——上海股份公所,开始进行证券集中交易。几年内,这里就兴起了证券和货物的现货与期货交易,从此揭开了中国境内期货市场的序幕。但由于期货市场规模和交易量都有限,于1949年底关闭。

20世纪80年代,正值世界期货市场大发展时期,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步上正轨。198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探索期货交易”。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开业,从此宣告中国期货市场的成立。

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进入治理整顿时期。1999年全国期货交易所只保留了大连、上海、郑州三家,交易品种和代理机构数量也大幅缩小。

1999年9月,《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使规范期货市场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2000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至此,中国期货市场进入平稳发展轨道。简单地说,中国期货市场经过十年的演变,目前已达到:监管系统及法律体系已建立;市场有了一批成熟的期货品种;从业机构,从业人员日趋规范;交易量稳步上升,已形成一个庞大市场。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进程

6.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功能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功能:一是风险转移,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金融衍生市场在风险转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它通过套期保值和获得满意风险头寸,起到了转移风险、稳定现货市场的作用二是价格发现,衍生金融工具与基础证券的内在联系增加了金融衍生市场的有效性,提高了市场效率,因而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三是增强市场流动,在深入分析流动性与交易成本、市场深度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特点,论证了它的增强市场流动性功能,四是金融衍生市场在几个不同环节上的衍生功能有助于资本形成。

7. 如何看待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利与弊?

国际上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活跃的金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品。它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2.根据原生资产,可以分为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3.根据交易方法,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利大于弊,它就是好的,如果弊大于利,她就是坏的,看待一个事物,应一分为二,不仅要看的好的一面,也不能忽视坏的一面,金融衍生品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总得来说,金融衍生品的好处明显,能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但也不可忽视其能引发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品的作用有规避风险,价格发现,它是对冲资产风险的好方法。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国际金融市场最为突出的特点,从全球的金融衍生品发展趋势看,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已经远远超过实物衍生品的交易量。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风险规避了一定是有人去承担了,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就是将巨大的风险转移给了愿意承担的人手中,有研究表明,无节制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是AIG、雷曼兄弟事件的最直接原因。金融衍生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特征,金融衍生品风险大。

如何看待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利与弊?

8. 什么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是以货币、债券、股票等基本金融工具为基础而创新出来的金融工具,它以另一些金融工具的存在为前提,以这些金融工具为买卖对象,价格也由这些金融工具决定。具体而言,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远期、期货、互换或期权合约,或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风险性。
衍生金融工具本身是为规避金融价格波动风险而产生的,运作得当的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降低基础工具的风险。但衍生金融工具也存在风险,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指南》中指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更重要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性,交易时只需交付少量保证金即可签订大额合约成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一旦运作不当,便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衍生金融工具的时态性是未来的。
衍生金融工具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一定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与传统的即期交易相比,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均为将要在未来某个时间完成的交易,即其时间属性是未来的。从合约的签订到履行,金融工具的价格将可能发生剧烈的变动。 
3、表外反映性。
与传统金融工具相比,有些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传统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标准。 
此外,衍生金融工具还具有高度技术性、复杂性等特点。

非衍生金融工具
包括货币、债券、可转换债券等等。 
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金融工具。比如说,你很容易想到市场上的那些债券或股票等投资工具,你甚至还会想到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或被“套牢”。但是,从金融工具会计规范的角度分析,还是有必要给金融工具下一个定义的。正因为人们看到金融工具这个词容易想到股票或债券投资,因此曾有人简单地将金融工具界定为企业持有的一些金融资产。事实上,如果你站在金融工具的发行那一方看,在金融工具持有方为资产的情况下,发行方往往是负债或列在所有者权益中的股本等。 A商业银行发债券,B保险公司去买,对A商业银行来说债券是负债,而对B保险公司来说却是债券投资(金融资产)。如此延伸开来,从会计规范角度,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为什么金融工具的定义落脚在“合同”?这是因为金融工具最初的存在一定涉及发行方和接受方,双方是以一种契约的方式达成交易的,而且这个契约的终止时点恰为对应的金融工具“消亡”的时点。按照上述金融工具定义分析,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金融工具,另一类是衍生金融工具。 
先说说基本金融工具。货币(现金)就是基本金融工具,而且对持有的一方来说,还是金融资产。它代表交换的媒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持有方与政府 (发行方)之间的一种合同。在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中的存款也是基本金融工具(资产),代表着存款人的一种合同权利,即存款人有权从该机构中取得现金,或者根据其存款余额签发支票或类似工具用以偿付金融负债。其次,还可以找到成双成对出现的基本金融工具,比如,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应收债券和应付债券、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长期股权投资和股本等。除此之外,也会遇到一些基本金融工具难判断的情况。比如,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是否都是基本金融工具?融资租赁合同基本上被视为出租方获得连续收入的权利,同时也是承租方需连续支付的义务,这一系列的支付实质上与贷款协议下本金和利息合起来支付是一样的:出租方对租赁合同中应收款项的投资进行核算而不是对租赁资产本身进行核算。经营租赁有些不同,它基本上被认为是一项没有完成的合同,要求出租方在未来期间提供资产给承租方使用,以换取类似劳务费的对价,出租方继续核算的是其租赁资产。因此,融资租赁被认为是一项金融工具而经营租赁则不是一项金融工具(已到期的应收或应付款项除外)。又比如,财务担保是否是金融工具?它代表着借出方向担保人收取现金的一种合同权利,也是当借入方违约时担保人应支付现金给借出方的一种对应的合同义务;合同权利和义务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承当担保)而存在,即使借出方是否能够行使这一权利以及担保人是否必须履行这一义务都取决于借款人未来是否有违约行为,也是如此。由此说来,财务担保也是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