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残疾人的故事

2024-05-08 21:53

1. 著名残疾人的故事

  张海迪
  1955年 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童年时许多生活场景,她都清晰记得,独独不知道腿是怎么活动的,人走路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 6 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己。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学完了。但是很难哪,得走不少弯路,多耗费很多时间。一道算术题,她做 12遍,得出的竟是12个答案!她本来就不喜欢算术,得啦,丢开不学算了!可是不行,硬着头皮也得学会它。第 13次终于算对了。努力是加倍的,可是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呀。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

  1970年 4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亲张坦夫、 母亲毕江娇,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书上写着怎么样进针,可以在白菜疙瘩上、在萝卜上。在白菜疙瘩上进了几天以后,就在自己身上(进针),我觉得医生就是要这样,首先要自己感觉。有人问我说,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没有知觉,你的胸以下没有知觉,你在自己身上扎针不痛苦啊?我说恰恰相反,我最开始针灸的时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脸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要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曾有医生嘱咐过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疮,我会因为感染而死去。我给别人当医生,我也给自己当医生。15岁在农村的时候,我生了褥疮,晚上点着小油灯,对着镜子,我把自己身上溃烂的肉剪掉——所以,现在最怕听的就是剪刀的声音。”

  当年,张海迪作为一名待业青年,也曾有过自卑感。“1年多的时间里,我四处报名,八方写信,常常在招工单位的门口一待就是半天。我真想能为社会做点事,可就是没有一个单位要我。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废人。”于是,当年,张海迪想到过自杀。

  1974年 7月 14日,张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东西,写好遗书,说自己不愿做沸腾生活的旁观者,然后一次性吃了 30 片冬眠灵,又给自己打了6支冬眠灵。在静静地躺在那儿等待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张海迪忽然想到了尚楼村的乡亲们,真舍不得离开他们;又想到了保尔在海淀公园自杀的情景,他也绝望过,但最终还是战胜了懦弱和病残,成了生活的强者。想到这些,张海迪挣扎着爬起来。可药物起作用了,爬不起来了。于是,她拼命地喊:“快来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经过五六天的抢救,张海迪终于苏醒过来。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医生护士,她惭愧极了,对大家说:“我错了,从今以后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日后,曾有记者问张海迪:如果你能拥有第二次生命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张海迪说:“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会实现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当一个医生,这也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我 15岁时就自学医术给乡亲们治病,但没有机会真正穿上白大褂当一名白衣天使。”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 背诗歌、 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 乃至手上、 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 10 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七八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辑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当初,为了给张海迪治病,母亲变卖了手表、衣服等物品,还欠了一身的债,从无怨言,默默地尽着母亲的神圣义务。尽管家里穷,但父母总是尽最大努力满足她的要求。凡张海迪喜欢的书,不管花多少钱,跑多远的路,父母总要想方设法给她买到。生日或节假日,书成了父母送给她的最佳礼物。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后来还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1年,张海迪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称号,这年 12 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 1982 年,张海迪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和“三八红旗手”称号……

  今天,张海迪总在说,人就得有勇气与生活中的不幸抗争。人的一生总会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张海迪喜欢豪言壮语,因为她将自己的生活与座右铭式的豪言壮语融合在了一起。

著名残疾人的故事

2. 残疾人的故事有哪些?

19岁时,张小玲因故一条腿被截肢。“命运难道就是如此吗?”张小玲曾无数次痛苦地发问。“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但我不能接受命运如此的安排。”擦干眼泪后的张小玲,决心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于是,她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 1984年,中国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召开在即,凭着自己曾打过乒乓球且水平不错的特长,张小玲开始给广西群体处、广东群体处写信自荐。但由于报名时间已过,张小玲与第一届中国残疾人运动会擦肩而过。当1985年参加广西自治区残疾人运动会时,张小玲知道,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她要抓住它。因为不适应当地天气,张小玲病了,发起了高烧,但她知道,自己不能输,“第一步一定要迈出去!一定!”张小玲这样对自己说。凭着顽强的斗志,凭着平日刻苦的训练,咬牙拼搏,张小玲夺取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事后,张小玲写了详细的打球笔记,自己为什么输,每一个球都是怎样输的,应该怎样打,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直到今日,张小玲还保持着记录打球笔记的好习惯,不论是比赛还是平日训练,她都详细分析每一个球的得失,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天道酬勤”,在1987年第二届中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张小玲终于一举夺得了冠军,并在1988年汉城残疾人奥运会中,摘取了乒乓球单打的桂冠!作为一名残疾人,张小玲了解残疾人的所思所想,知道他们遇到的困难、困苦。她关心着残疾人的工作、生活,在打球之余,为残疾人的事业奔走忙碌。 谈到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状况,张小玲说,目前,特别是在基层,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条件还较差,缺少经费,运动员完全是凭自身的努力在坚持训练。说起残疾人就业状况,张小玲说,现在有很多基层单位,依旧不愿意接收残疾人工作,觉得单位里有个残疾人,好象是很不好看的一件事。她希望政府能在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上,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当记者问到她的人生信条时,张小玲说,要想成功,就要吃苦,还要坚忍。她也对所有的残疾人朋友说,在生活中,要保持好自己的良好心态,面对困难、挫折,一定要咬牙挺过去,残疾人更要自立自强。她说,她相信,经过努力,每一个人都能走过困难! 在这个世界冠军的背后,我们知道她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但她走过来了,还将凭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倔强劲儿,一路走下去……

3. 残疾人的故事有哪些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时就生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 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但霍金不会因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弃了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霍金还在1988年4月出版了《时间简史》,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
  张海迪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因为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著作。

  国奥运英雄:威尔玛·鲁道夫

  尽管威尔玛·鲁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儿麻痹症而致残,但是这个小时候患肺炎、小儿麻痹,一只脚需要靠铁架矫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田径赛事中仍夺得3枚金牌。这个奥运传奇性人物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是美国田纳西州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的孩子。小时候因为肺炎和腥红热,引发高烧造成小儿麻痹,使得她的左腿萎缩无法走路,必须靠着铁架矫正鞋才能勉强行走。11岁之前,她不能走路,穿上铁鞋才能勉强跟着别人走路。11岁那一年,她第一次把铁鞋脱掉,打赤脚跟着她的哥哥们打篮球玩耍。到了12岁,她已经完全摆脱铁鞋。

  脱掉铁鞋之后,她的运动天分逐渐发展开来,才4年的时间,在16岁那一年,入选美国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短跑代表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在个人项目200米未能进入决赛,但是她是美国女子4×100米接力队成员,为美国队夺得了铜牌。她获得田纳西州州立大学运动奖学金,进入大学就读并且再度受训,顺利入选美国罗马奥运会代表队,共获得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项比赛金牌,都是以极大差距领先对手。因为她的跑步姿态轻盈美妙,步伐协调,被意大利人誉为“黑羚羊”。1962年她退出田径比赛,开始教师生涯和教练职业,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用于培养年轻运动员。1994年11月12日,这位“黑羚羊”因脑癌病逝,享年54岁。1983年,她入选美国奥运名人堂,1993年被授予美国体育奖。

  2004年7月14日,美国邮政为她发行一枚纪念邮票。这枚邮票面值为0.23美元,一版20枚,发行量为1亿枚,这是美国邮政的《杰出美国人物》系列邮票2004年版邮票,也是这个系列的第5枚邮票。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残疾人的故事有哪些

4. 残疾人的故事有哪些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时就生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 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但霍金不会因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弃了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霍金还在1988年4月出版了《时间简史》,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
张海迪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因为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著作。 

国奥运英雄:威尔玛·鲁道夫 

尽管威尔玛·鲁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儿麻痹症而致残,但是这个小时候患肺炎、小儿麻痹,一只脚需要靠铁架矫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田径赛事中仍夺得3枚金牌。这个奥运传奇性人物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是美国田纳西州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的孩子。小时候因为肺炎和腥红热,引发高烧造成小儿麻痹,使得她的左腿萎缩无法走路,必须靠着铁架矫正鞋才能勉强行走。11岁之前,她不能走路,穿上铁鞋才能勉强跟着别人走路。11岁那一年,她第一次把铁鞋脱掉,打赤脚跟着她的哥哥们打篮球玩耍。到了12岁,她已经完全摆脱铁鞋。 

脱掉铁鞋之后,她的运动天分逐渐发展开来,才4年的时间,在16岁那一年,入选美国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短跑代表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在个人项目200米未能进入决赛,但是她是美国女子4×100米接力队成员,为美国队夺得了铜牌。她获得田纳西州州立大学运动奖学金,进入大学就读并且再度受训,顺利入选美国罗马奥运会代表队,共获得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项比赛金牌,都是以极大差距领先对手。因为她的跑步姿态轻盈美妙,步伐协调,被意大利人誉为“黑羚羊”。1962年她退出田径比赛,开始教师生涯和教练职业,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用于培养年轻运动员。1994年11月12日,这位“黑羚羊”因脑癌病逝,享年54岁。1983年,她入选美国奥运名人堂,1993年被授予美国体育奖。 

2004年7月14日,美国邮政为她发行一枚纪念邮票。这枚邮票面值为0.23美元,一版20枚,发行量为1亿枚,这是美国邮政的《杰出美国人物》系列邮票2004年版邮票,也是这个系列的第5枚邮票。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5. 残疾人的故事有哪些?

尽管威尔玛·鲁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儿麻痹症而致残,但是这个小时候患肺炎、小儿麻痹,一只脚需要靠铁架矫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田径赛事中仍夺得3枚金牌。这个奥运传奇性人物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是美国田纳西州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的孩子。小时候因为肺炎和腥红热,引发高烧造成小儿麻痹,使得她的左腿萎缩无法走路,必须靠着铁架矫正鞋才能勉强行走。11岁之前,她不能走路,穿上铁鞋才能勉强跟着别人走路。11岁那一年,她第一次把铁鞋脱掉,打赤脚跟着她的哥哥们打篮球玩耍。到了12岁,她已经完全摆脱铁鞋。 
脱掉铁鞋之后,她的运动天分逐渐发展开来,才4年的时间,在16岁那一年,入选美国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短跑代表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在个人项目200米未能进入决赛,但是她是美国女子4×100米接力队成员,为美国队夺得了铜牌。她获得田纳西州州立大学运动奖学金,进入大学就读并且再度受训,顺利入选美国罗马奥运会代表队,共获得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项比赛金牌,都是以极大差距领先对手。因为她的跑步姿态轻盈美妙,步伐协调,被意大利人誉为“黑羚羊”。1962年她退出田径比赛,开始教师生涯和教练职业,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用于培养年轻运动员。1994年11月12日,这位“黑羚羊”因脑癌病逝,享年54岁。1983年,她入选美国奥运名人堂,1993年被授予美国体育奖。 
2004年7月14日,美国邮政为她发行一枚纪念邮票。这枚邮票面值为0.23美元,一版20枚,发行量为1亿枚,这是美国邮政的《杰出美国人物》系列邮票2004年版邮票,也是这个系列的第5枚邮票。 

史蒂芬.霍金当代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我找了很长时间,只能找到繁体字的,不过基本上也看得懂的。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残疾人的故事有哪些?

6. 关于残疾人的故事

张海迪
  1955年 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童年时许多生活场景,她都清晰记得,独独不知道腿是怎么活动的,人走路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 6 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己。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学完了。但是很难哪,得走不少弯路,多耗费很多时间。一道算术题,她做 12遍,得出的竟是12个答案!她本来就不喜欢算术,得啦,丢开不学算了!可是不行,硬着头皮也得学会它。第 13次终于算对了。努力是加倍的,可是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呀。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 
    1970年 4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亲张坦夫、 母亲毕江娇,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书上写着怎么样进针,可以在白菜疙瘩上、在萝卜上。在白菜疙瘩上进了几天以后,就在自己身上(进针),我觉得医生就是要这样,首先要自己感觉。有人问我说,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没有知觉,你的胸以下没有知觉,你在自己身上扎针不痛苦啊?我说恰恰相反,我最开始针灸的时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脸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要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曾有医生嘱咐过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疮,我会因为感染而死去。我给别人当医生,我也给自己当医生。15岁在农村的时候,我生了褥疮,晚上点着小油灯,对着镜子,我把自己身上溃烂的肉剪掉——所以,现在最怕听的就是剪刀的声音。” 
    当年,张海迪作为一名待业青年,也曾有过自卑感。“1年多的时间里,我四处报名,八方写信,常常在招工单位的门口一待就是半天。我真想能为社会做点事,可就是没有一个单位要我。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废人。”于是,当年,张海迪想到过自杀。 
    1974年 7月 14日,张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东西,写好遗书,说自己不愿做沸腾生活的旁观者,然后一次性吃了 30 片冬眠灵,又给自己打了6支冬眠灵。在静静地躺在那儿等待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张海迪忽然想到了尚楼村的乡亲们,真舍不得离开他们;又想到了保尔在海淀公园自杀的情景,他也绝望过,但最终还是战胜了懦弱和病残,成了生活的强者。想到这些,张海迪挣扎着爬起来。可药物起作用了,爬不起来了。于是,她拼命地喊:“快来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经过五六天的抢救,张海迪终于苏醒过来。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医生护士,她惭愧极了,对大家说:“我错了,从今以后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日后,曾有记者问张海迪:如果你能拥有第二次生命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张海迪说:“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会实现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当一个医生,这也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我 15岁时就自学医术给乡亲们治病,但没有机会真正穿上白大褂当一名白衣天使。”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 背诗歌、 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 乃至手上、 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 10 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七八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辑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当初,为了给张海迪治病,母亲变卖了手表、衣服等物品,还欠了一身的债,从无怨言,默默地尽着母亲的神圣义务。尽管家里穷,但父母总是尽最大努力满足她的要求。凡张海迪喜欢的书,不管花多少钱,跑多远的路,父母总要想方设法给她买到。生日或节假日,书成了父母送给她的最佳礼物。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后来还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1年,张海迪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称号,这年 12 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 1982 年,张海迪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和“三八红旗手”称号…… 
    今天,张海迪总在说,人就得有勇气与生活中的不幸抗争。人的一生总会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张海迪喜欢豪言壮语,因为她将自己的生活与座右铭式的豪言壮语融合在了一起。

7. 残疾名人的故事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  张海迪
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2.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 年被日本 NHK 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3.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4.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2008年11月13日,张海迪当选新一届中国残联主席。   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语言,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她具有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要学习她的顽强的精神!

残疾名人的故事

8. 有关残疾人的故事

  一、双目失明的一级残疾军人--  李    端
  “每遇见困难时,我都在心中默默告诫自己:战士可以受伤,但受伤的战士仍然是战士;军人可以倒下,但军人的意志不能被打垮!”;“军人的字典里只有顽强不屈,勇往直前!”--李端

  回到济南军区老部队,当着领导的战友就应我事先的要求,带到黄河入鲁第一县、素有“西瓜之乡”美誉的东明。那里除了一个名气很大的一级残疾军人李端。从一个军队体工队的军人意外使他到暗黑世界,又在暗黑世界里创造了不可想象的辉煌,这就是李端的人生。雅典残奥会上,他收获两枚金牌;IPC田径世锦赛上,他取得跳远冠军的“大满贯”。他,以一位军人和运动员的形象,让五星红旗在异国的上空高高飘扬。 在雅典残奥会上,夺得男子F11级跳远和三级跳远两枚金牌;2006年,在IPC田径世界锦标赛上,获男子F11级跳远金牌、三级跳远银牌和标枪铜牌。

  二、失去双腿的一级残疾军人--袁殿华

  “军人永远不能言败。我一定要站起来,自己站起来!”--袁殿华
  这是我一个部队的战友,只不过他当兵时我已经因伤转业回到家里而已;

  南疆保卫战,他两次立功,为救战友失去双腿;面对生活的挑战,他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信念,拖着一双假肢走遍大江南北,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奇迹;作为革命功臣,他从不居功自傲向组织伸手,怀着一颗“替政府分忧、帮战友解难”的赤子之心,主动放弃自己的事业,返乡创办了山东省首家伤残军人福利厂……
  他就是一级伤残军人、二等功臣袁殿华——一位战场上的英雄,生活中的强者;一位永不言败的战士,一位默默奉献的老兵!

  三、凤凰涅槃的一级残疾军人--梁   强

  “抱走一团火、救活一车人”的救火英雄、二级英模。团中央授予他“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成都军区授予他“舍己为民英雄战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他“舍己救人爱民英雄”等荣誉称号。

  正在探亲归队途中梁强,因公共汽车驾驶员违章操作,违规用盛满汽油的内胎直接供油,而引发大火,同车27名群众的生命危在旦夕。他毫不犹豫冲上去,一把抱起熊熊燃烧的内胎,撞破车窗玻璃,跳下汽车,将内胎抛到离车7米多远的地方。群众安全脱险了,他却变成“火人”,严重烧伤,评为一级伤残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