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典故

2024-04-30 17:46

1. 古诗中的典故


古诗中的典故

2. 古诗中的典故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在《黄鹤楼》(崔灏)中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妻妻鹦鹉洲,的典故是什么 ?
 
   解析: 
  
 汉阳:今武汉汉阳,与江南岸的黄鹤楼隔江相望。
 
 汉阳树,泛指在黄鹤楼上所见大江对岸的各种树木。
 
  
 
 鹦鹉洲:本为汉阳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今已与汉阳陆地相连。东汉末年,祢衡在江夏(今武昌)作《鹦鹉赋》,后为黄祖所杀,葬于此洲,故得名。

3. 古诗中的典故

 古诗中的典故 
                    你知道有哪些寻找古诗中的典故的.吗?在每首的古诗都是有着它自己典故,每个典故都有着由来。当你想了解一首古诗,要先了解关于它的典故你才会理解古诗的内涵。下面,是关于寻找诗歌中的典故的分享。
    
  古诗中的典故1   1、长城:代指戍边将领 
  如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中“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2、楼兰:代指敌人 
  如王昌龄《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塞下曲》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3、匈奴:代指敌人 
  如曹植《白马篇》中“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岳飞《满江红》中“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4、尺素:代指书信 
  如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秦观《踏莎行》中“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5、青鸾:代指信使 
  如李商隐《无题》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杨冠卿《水调歌头》中“青鸾为报消息,岩壑久相望”。
   6、五柳:象征隐士 
  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7、鹧鸪:象征处境艰难或心情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中“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李璟《浣溪沙》中“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李煜《更漏子》中“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8、商女:代指不顾国家危亡而醉生梦死的状态 
  如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王安石《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9、汗青:指忠诚之人名垂青史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孝光 《沁园春》中“富贵康宁,天公赋予,老去功名照汗青”。
   10、梦蝶:代指人生虚幻 
  如李商隐《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陆游《闲游》中“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古诗中的典故2   古诗词中的典故 
   1、南浦:送别之所 
  如屈原《九歌》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中“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中“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2、桑榆:代指晚年 
  如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王勃《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3、射天狼:代指敌人 
  如李梦阳《秋望》中“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苏轼《江城子》中“西北望,射天狼”。
   4、折腰:代指卑躬屈膝 
  诗人多与否定词连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画眉:指夫妻恩爱 
  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中“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古诗中的典故

4. 古诗的典故

1.斑竹: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如恩爱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5. 诗词的典故及其出处

金国元好问作词: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鸣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
 
也叫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摸鱼儿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诗词的典故及其出处

6. 诗句中的典故是什么意思

1. 关于用典故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关于用典故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1.运用典故的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2.运用典故的诗句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3.【运用典故的诗句有哪些   
 中国是诗文的国度,名人名家较多,名句名诗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以古代诗文的典故起名的例子也很多.如: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朝闻”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马三立:著名相声演员,“三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动,其次有立言,虽久不衰此之谓不朽.”谢冰心,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出自王昌龄诗句:“洛阳好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鲁迅:原名周树人,“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薄至清:“至清”取自《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浩然出自《孟子》:“君子善养浩然之气.”傅楚:语出《孟子· 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语也,则使齐傅诸?使楚人傅诺?马千里:又名马良骥,四川书法家,语出唐韩愈《杂说·马说》:“左之有千里马.”易家言:“家言”出自《史记·大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路,以拾遗补缺,成一家言.”孔学思:“学思”语出《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雨殆.”孙三省:“三省”语出《荀子·劝学篇》:“吾日三省吾身”.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取虚心节高之意.“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张驰:语出《孔记·杂记下》:“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弛雨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斐冲天:“冲天”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则惊人.”韩三友:语出左诗“推李杏疾风一家,松竹梅岁寒三夜.”李宗仁:字德邻,取自《论语》“里仁之为美”、“德不孤,必有邻.”肖春晖:“春晖”出自唐代孟效《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温知新:出自《论语》“温故而知新”.2、利用古代人名、地名中的典故根据人名地名,或表示自己出生于此,或为了纪念自己与此地有关的事情。
    4.您好,关于典故的诗句有什么   
 古代诗词之于古代散文,由于文字简略,用典较多. 《文心雕龙·事类》一章是专讲用典的。
 
 其回:“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诗人写诗作词时,往往只用简短的字句描述所用典故,却能将典故的原意较完整地托出,从而大大增加了诗歌内容的含量. 总的来说典故使诗词更有可读性,内容丰富。
 
 使诗词更显委婉。 如常见的典故: 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5.运用典故的诗句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
 
 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
 
 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
 
 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
 
 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6.古人用典故的诗句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颔、颈两联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对于李商隐来说,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颔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颈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无人赏识。
    7.蕴含典故的诗句   
 1,《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有哪些用典故的诗句   
 用典故的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赤壁杜牧折戴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借在赤壁偶然发现的一支沉埋底沙中的断戟而联想起三国时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从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人手,提出了“英雄的成就带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深刻而精辟。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泊秦准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是引用的一个典故,此曲为亡国之音。我们分析时可联系社会背景,晚唐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
 
 诗人这里是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高层。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
 
 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中的“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宴请天下奇才。
 
 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对天子信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行路难李白金搏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水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未垂钓碧溪上,忽复秉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关系到两个典故:姜太公曾经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
 
 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位古人开始在政治上也不得志。
 
 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诗人引用此典故,暗示自己也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表现出了对未来、对前途的美好希望。
 
 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书愤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蓑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或谁堪伯仲间。这儿连用了檀道济自比长城和诸葛亮鞠躬尽瘁两个历史故事,抒写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要干一番伟业的理想。
 
 再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是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下以魏尚自喻,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
 
 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睁相应湘江阔,普竹丛深日向西。面对“雨昏”“花落”这眼前之景,游子本已感到凄迷与伤感;但诗人又用了“青草湖”“黄陵庙”这两个典故,不由让人勾起了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
 
 这样。在时空的穿梭交错中,闻鹧鸪之啼,不觉更感哀怨凄恻。
 
 又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
    9.古诗中描写典故的诗句有那些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
 
 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
 
 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
 
 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
 
 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7. 有哪些用典故的诗句?

1、《锦瑟》——唐代李商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译文: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2、《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译文: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译文: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4、《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译文: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典故是:持节云中,指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匈奴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魏尚被文帝贬官,汉文帝派遣冯唐“持节”赦免他的罪过,使其重任云中郡太守。
5、《野望》——唐代王绩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典故是: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有哪些用典故的诗句?

8.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1、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桑梓

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4、寒食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5、采薇

采薇,代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三径

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扩展资料:
关于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参考资料:典故_百度百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