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造成我国环境治理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

2024-05-16 09:35

1. 早期造成我国环境治理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

早期造成我国环境治理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环境治理体制不完善、环境治理机制不健全、环境法制不完备。

拓展:我国环境保护行政责任体系和问责体系逐步成形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成为推动环保工作的重要机制。
1986年,洛阳全国城市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市长要对城市的环境质量负责任。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确立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的基本原则。
“九五”“十五”期间,我国开始尝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先后提出了12项、10项指标,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从1995年开始,原国家环保局先后开展了“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省、市、县”创建工作,对推进城市和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
“十一五”开始,我国提出了约束性节能减排指标,以层层分解落实的方式和“一表否决”的责任制度对指标进行落实。
“十二五”增加了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并优化了指标分解的方式。“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目标责任体系注重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并不关注政府相关部门常态化的分工机制。
2016年以后,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全面实施和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为标志,我国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建构进入了新阶段。
“十三五”期间,环境目标考核从强调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调整到以环境质量为核心。此外,这一阶段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在增加专项考核的同时,引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考核。
强调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相关部门常态化的分工机制,并开始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制度,强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早期造成我国环境治理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

2.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什么成就以及不足之处?

一,环保的好处。
       一、避免土壤遭到破坏。
  二、减缓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降低温室效应对全人类的威胁。
  三、防止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四、避免森林面积的减少。
  五、保护淡水资源免受到威胁。
  六、降低引起化学污染的可能性 。
  七、美化生活环境,治理混乱的城市。
  八、避免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九、降低有毒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十、缩小极地臭氧层空洞。
二,不环保的坏处。
1)全球3%的水资源支持了80亿人口。
2)世界淡水资源的65%集中在10个国家里,而占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
3)如果一个国家年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的国家。
4)人均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是严重缺水国,共有15个:埃及、阿联酋、阿曼、佛得角、布隆迪、阿尔及利亚、也门、约旦、沙特阿拉伯、巴巴多斯、新加坡、巴林、利比亚、科威特、卡塔尔、马耳他(年人均水量仅82立方米)。中国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国家之一。
5)大自然10000年形成的水系,被人们50年就破坏了。
6)没什么?不要没有水!要什么?不要泥石流!我们看到了:有了山,水没了;有了水,山没了;有山有水,山和水都没了,变成泥石流了;有了泥石流,人没了!
7)国际劳工组织一项调查,1.6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死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死亡。
8)一下雨,就水灾;一不下雨,就旱灾。

3.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存在问题

费用问题是困扰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76.1%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固定经费来源。此外,由于环境信息不公开,导致大多数公众和环保民间组织参与制定环境政策十分困难。一些政府部门对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缺乏热情和支持。环保民间组织为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面临很多问题,制约了环保民间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了解和认识问题对环保民间组织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与积极作用缺乏认识,这是我国环保民间组织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对环保民间组织了解不够,特别是对民间自发组成的环保组织的类型、数量、作用、社会影响、生存和活动状况等情况不清,一些政府部门对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缺乏热情和支持。“政府包揽一切”、“怕添乱、怕麻烦”等思想观念,是抑制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保障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的法律与政策环境还很不健全,社会和公众的参与度不高,环保民间组织也因此在开展活动、吸引人才、筹集资金、招募志愿者等方面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经费问题没有任何行政权力、一切费用自筹解决,这是各类民间组织最基本的特征。因此,经费不足是民间组织共同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相对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而言,政府对民间组织的资助极少,国家对公益捐助缺乏必要的财税鼓励政策支持,社会公益捐助意识淡薄,以环境公益事业为主旨的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生存和发展的费用问题尤为突出。我国76.1%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固定经费来源。过去一年中,81.5%的环保民间组织筹集经费在5万元以下,有22.5%基本没有筹到经费。由于经费不足,超过60%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96%的全职人员薪酬在当地属中等以下水平,其中43.9%的全职人员基本没有薪酬;有72.5%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能力为其职员提供失业、养老、医疗等福利保障。费用问题是困扰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生存和发展主要问题之一。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监督的能力与成效问题我国环保民间组织事业心强、参与热情高,致力于环境保护的目标明确,但限于一些体制、机制和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原因,环保民间组织参与国家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监督的能力与成效亟待加强。由于对政府部门相关环境信息了解不够或不及时、对政策制定的背景不清、没有介入前期工作的机制和渠道,导致大多数公众和环保民间组织参与制定环境政策十分困难,一些部门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环保民间组织实施社会监督心存疑虑,对此持消极态度。目前,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在参与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监督上,大多是从某单一视角提出意见和建议,往往缺乏综合情况、专业理论和基础数据支持。环保民间组织现有22.4万从业人员中,26.8%的没有环保相关专业背景,近50%的环保民间组织中仅有1~2名环保专业人员。由于专业性人才匮乏、基础薄弱,环保民间组织参与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监督的能力不足、成效不高。公众参与不足的问题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不同,我国的环境保护首先是由政府推动而不是源于公众的。早期多数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环保民间组织缺乏活力,是“听话的乖孩子”而不是“能干的好孩子”。这些民间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强,独立活动能力弱,与社会公众沟通少,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公众不能或不愿参与环保民间组织。在我国目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条件下,公众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倡导不够,公众环境意识和志愿服务精神不高,对环保民间组织地位与作用缺乏认识。环保民间组织自身对外宣传不力等,也导致我国公众参与环保民间组织活动热情不高。国际民间环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问题近年,国际民间环境交流非常活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数量虽多,但获得联合国咨商认证资格的极少,再加上专业能力和国际交往水平不高,尚不能充分利用国际民间环境交流合作的平台宣传中国政府的环境主张,维护中国的环境形象,争取更多的环境实际利益。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存在问题

4. 环保监管手段和能力建设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

由于环境治理受到监管手段不足的客观限制,对企业违反国家环境治理收费政策的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和制裁。一是法律手段不足,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这导致部分工业单位为谋取私利来钻法律的空子,造成环境的污染;二是行政手段不足。对企业违反环保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许可证等手段,因缺乏行政强制措施的保障而难以落实。三是经济手段不足。治理环境收费是对资源价格进行合理补偿和对环境污染的惩罚性成本,目前的环境治理收费标准偏低,收缴率不高,远远不能弥补环境治理成本,无法充分发挥收费的杠杆调节作用。四是技术手段不足。对环境污染以事后治理为主,缺少事前的监督和防范手段,环境监测网络有待完善,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健全,环境治理能力缺乏技术手段的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环保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是法定责任不到位。根据环保相关法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最高罚款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其经济责任仅仅是按照国家规定征收两倍以上的超标准排污费。对这些造成巨大财产和人身损害的污染环境行为,法律责任畸轻。企业自建污染物处理设施耗资大,周期长,技术更新快,进行污染物处理的成本高于环保费用和罚款,而且企业常常以已经交费为由逃避或放弃自身的治污责任。
二是行政处罚执行不到位。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乐于只收费不监测,或是以罚代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仅仅处以少量罚款。环保监管力度偏软,行政处罚执行难以到位,企业守法成本远远高于违法成本。
三是职能履行不到位,有些地方环保部门在实施环境评价的过程中,由于把关不严,收费心切,出现了“假环评”、“不环评”也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现象。

5. 概括指出早期工业国家和现代各国在环境立法方面有哪些不同

不同:早期以防治污染为主,现代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预防为主方针;早期采用单行法规形式,现代各国制定了许多环境保护基本法,甚至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宪法层面;早期主要针对当时的环境污染,现代各国加强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早期仅限于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现代各国普遍都通过立法保护环境。  (每点2分,共8分) 
    原因:早期:工业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引发公害事件;公害事件引起群众的不满,危及社会的稳定;社会文明的进步。(任答两点,共3分) 
    现代: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  (任答两点,共3分)

概括指出早期工业国家和现代各国在环境立法方面有哪些不同

6. 早期的环境问题是由哪些活动引起的?

人类早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古代文明国家早已有了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法律规定。2000多年前,我国秦朝就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环境法《田律》。《田律》规定春天不准到山林里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天不准烧草作肥料,不准采挖刚发芽的植物,不准捕捉幼兽、幼鸟等等。

7. 在环保方面中国与西方的不同处

我们要重新理解中国在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中国问题。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世界工厂,全球对于中国生态的压力导致中国生态保护的压力很大。这一点好的一方面是迫使我们转型;另外一方面,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整个现代西方的分工,提升了我们的劳动力质量,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我们的很多工厂将迁移到更落后、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地区,这个转移的逻辑对于中国表面当然是好的,自己不破坏自己。可是反过来讲,全世界都是相互关联的,全球变暖哪一个能跑得掉?所以,这个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可以藉此加大在全球发言的力度。  我们在全球发言的力度:第一,不是顺着西方说;第二,不单纯是辩护性的。有一部分人认为,西方事事都做得好,比如它的环境好,他们这正是与西方产业大转移、世界劳动分工相联的,因此不等同于西方真的好。我们不单是辩护性的,不是说这个是发展的必然,我们现在正在过渡,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别人也帮不了我们的忙,但是你不解决这些问题,世界性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中国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的确可以对世界做出贡献。中国怎么办?需要把发展和生态问题、把文化和社会发展问题重新加以规划和思考,这必将对全人类做出贡献,而不只是解决一个单纯的中国问题。  我所说的这些,并不是否定中国发展的成就,其实我对这个成就是相当肯定的,因为在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内,我们总不能处在落后、挨打、被殖民的状态,必须获得自主性。但这个自主性的获得,并不是仅仅靠你的发展和经济,因为你的自主性是表示你有真正不同于过去的发展逻辑,要提出自己的发展逻辑,而不是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是感觉在别人的逻辑下走得还不错。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觉得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NGO运动者、国家领导人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有这个自觉,有这个自我的意识:知道自己所处的历史位置,不要又是事事都跟着西方,要考虑打破发展主义逻辑,走出新的道路来。但我觉得在这方面,整个社会从国家到知识分子思考得还不够,而且对思考的容忍度也不够,可见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力量很大。  现在,能够真正认真做这些工作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做着这些工作,但是在装点。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发展主义的吹鼓手和一些大企业抱在一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搞一个基金,出来做装点。在西方,很多大基金的背景就是大产业,中国也已经有了,看看一些“环境奖”,我就觉得非常好笑。我是不赞成环保人士去接受这个奖的,我们能不能有对这些问题想清楚的人?当他们知道这个奖的基金背景后,能不能拒绝这个奖?同时对这个问题发表评论?鼓励整个社会来关心?而不是使这个东西再度落入大资本的控制。  这就是现在社会的一贯逻辑,也就是说,他自己把这个东西破坏得一塌糊涂后,他自己又弄一个东西来装点,这个逻辑必须打破。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有一个中国的环保运动者在这个高度上提出问题。有些话我不好说,但我觉得非常具有讽刺意义:一些人完全是发展主义的吹鼓手,他们弄了一些东西,还给人颁奖。  现实是复杂的,历史是多重的,我们的知识分子和环保运动者应当有这个自觉,要把环境保护当成一个真实的社会斗争、一个社会性的事业,千万不要当成新的饭碗,这是我的真诚的提醒。我非常希望,有一些环保人士在面对这些大基金给他们发奖的时候,他们能够站出来,或者虽然拿你的钱,但同时我也要指出你的问题。  如果说有一天,美国会成为环保卫士,但实质却是美国对全世界的环境污染是巨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揭示这个真相,这需要真正的自觉,这是自主性的前提。我们如果不能彻底地思考我们自身的环境,我们就不能够说出真话,我们必须有这个意识。尤其是今天,环保运动跟20世纪的社会运动非常不一样,是以草根组织为主的,这一点很成问题。而且,中国的环保运动自身有很强的西方中心主义特点,他们非常崇拜西方的东西,不是真正从草根里面长出来的新的价值。  结语  关注环境,不是单纯地谈生态问题,而是关注整个的发展模式。现在,环保日益成为公众话题,内部的复杂性也就多了起来。西方的政客一个个都在讲环保,我们就知道这件事有多复杂。不过,环保是未来的“大政治”,所以,很值得去认真地对待,要有一些思考很深入、彻底想问题的人,把这些东西想清楚,不是在一个简单的生态意义上谈环保,这一点很关键。

在环保方面中国与西方的不同处

8. 中国早期环境保护和采取了什么方法?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法令。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 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五条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