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单位犯罪时,法定代表人即使本身没有违反刑法也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例

2024-05-05 03:17

1. 是否有单位犯罪时,法定代表人即使本身没有违反刑法也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例

  单位犯罪时,法定代表人本身没有违反刑法就不承担刑事责任。
  法定代表人在单位犯罪中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关键并不在于该等人员是否作为“法定代表人”,而在于该等人员是否实质介入单位犯罪,并且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了决定、批准、授意等行为。
  案例:某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拟对外投资新设一贸易公司,鉴于该贸易公司涉及进出口环节以及上下游采购等环节,该实际控制人认为涉税法律风险较大。故,该实际控制人指定某员工担任该贸易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该实际控制人认为,即使贸易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偷逃税款等犯罪行为,作为责任主体应由公司法定代表人承担相应责任,而其自身在公司中并无法定代表人身份,也无其他管理身份。但贸易公司实际经营管理,均由该实际控制人自行负责和运营。工商登记作为法定代表人之员工,仅负责其日常本职工作,对公司既无管理也无控制。请问,若贸易公司涉嫌偷逃税款等犯罪行为时,该员工会否因其法定代表人身份而作为责任主体被追究刑事责任?该实际控制人是否可以其非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由,避免被作为责任主体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解答:在公司法律实践中,较多存在着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量,甚至单纯基于避免公司涉嫌犯罪时被追究刑事责任,而不自行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指定其他非相关人员担任,即通常所称之公司的“名义法定代表人”。但这样一种架构,在司法实践中确到达到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之目的吗?或者说,公司涉嫌犯罪时,工商登记之法定代表人必然被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予以追究刑事责任;而非工商登记之公司实际控制人,则因其在工商环节身份的缺失,从而可避免被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承担刑事责任吗?显然,这样的理解有失片面。责任承担与否的核心,不在于身份本身,而在于其实质上的控制、主导地位,以及是否积极实施了相应的行为。
  1、实行双罚制或者单罚制的单位犯罪中,法定代表人可能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而被要求承担刑事责任
  在单位犯罪中,法定代表人往往是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承担刑事责任的。所谓单位犯罪,是指“公司、公司、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根据大陆《刑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由此可见,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实行的是以“双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的处罚原则;即在单位实施了犯罪而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下,一般既处罚单位,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但在《刑法》或其他法律另有规定时,有些单位犯罪可以不适用前述双罚制的规定(比如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法定代表人之身份本身,并不当然构成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刑事责任的认定,应当基于该法定代表人在单位犯罪实施中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
  尽管一般而言,法定代表人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需在单位犯罪中承担其相应的刑事责任。但是,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事实本身,并不当然导致法定代表人构成“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而予以承担刑事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具体单位犯罪中,是否需要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承担刑事责任,就根本而言,取决于其是否在该单位犯罪中起到了实质的作用。对此,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4月印发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予以明确。该文件在“关于单位犯罪问题”中规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可见,“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一般包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但是,其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是,该法定代表人在单位犯罪实施中,起到了“决定、批准、授意、纵容和指挥等”实质作用。即法定代表人应否在单位犯罪中被追究刑事责任,应看其是否具体介入了单位犯罪行为并且起到了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如果法定代表人实施了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单位犯罪的行为(包括支持、研究、决策实施单位犯罪;表态同意或者批准实施单位犯罪;组织指挥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实施单位犯罪;虽然没有主持或参与决策、决定、组织、指挥实施单位犯罪,但明知道单位犯罪的事实却默许、纵容;指定或参与指定公司的主管人员去组织、指挥实施单位犯罪),则属于“直接负责主管人员”之列。但是,若单位法定代表人仅作为单位的法定代表而在工商等政府部门记载,但并未参与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更未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任何实质性的行为,具体的单位犯罪是由公司的其他人员(比如总经理、部门经理甚至实际控制人等)决定、指挥、组织的,则该法定代表人不应也不会因单位犯罪而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予以追究刑事责任。相反,不具有法定代表人身份之总经理、部门经理甚至实际控制人等,若切实参与决定、指挥、组织、纵容单位犯罪的,则将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并予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在前述文件中的指导意见,在司法实践得到了充分的遵行和印证。如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定的北京匡达制药厂及法定代表人王璐林涉嫌偷税案,“因没有证据证明法定代表人王璐林具有决定、批准、授意、指挥公司人员不列或少列收入从而偷税的行为”,因而法院认定被告单位匡达制药厂犯偷税罪,判处罚金人民币七十万元;被告人王璐林无罪。再如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及其总经理靖军涉嫌偷税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定北京晓庆文化艺术公司构成单位偷税罪,判处罚金人民币七百一十万元,总经理靖军以偷税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但作为北京晓庆文化艺术公司的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的刘晓庆却收到了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未承担刑事责任。
  综上,法定代表人因其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被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必须存在《刑法》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其次,刑法或其他法律未排除自然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第三,法定代表人介入了单位犯罪行为并且起到了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单纯的法定代表人之身份本身,并当然导致其在单位犯罪中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而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相关人员是否构成“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在单位犯罪中被追究刑事责任,关键并不在于该等人员是否作为“法定代表人”在工商等政府部门予以记载,而在于该等人员是否实质介入单位犯罪,并且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了决定、批准、授意等行为。若相关人员未实质介入单位犯罪,也未具体实施决定、批准、授意等行为,则无论其是否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无须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承担刑事责任;同样的,若相关人员实质介入了单位犯罪,具体实施了决定、批准、授意等行为,则即使其未在工商等政府部门登记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仍有可能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自首是以单位犯罪为前提的,没有单位犯罪,就不可能有自首问题的研究。
  关于单位犯罪的处罚,在刑法理论上存在单罚制与双罚制之分。单罚制,又称为代罚制或者转嫁制,指在单位犯罪中只处罚单位中的个人或者只处罚单位本身。总之,在单位与个人之间只处罚其中之一。双罚制,又称为两罚制,指在单位犯罪中,既处罚单位又处罚单位中的个人。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实行以两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的处罚原则。
  由于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处以财产刑的同时,对有关责任人员也要处以人身刑,因此在实践中通常做法是将单位犯罪案件的被告人分为法人被告人和自然人被告人。一个法人被告人可能同时有数个自然人被告人,如有法定代表人、有关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是单位犯罪案件中的共同被告人。单位作为刑事被告人参加诉讼,由它的法定代表人参加刑事诉讼,法定代表人的职责,既包括代表单位行使实体权利也包括代表单位行使诉讼权利,法定代表人以单位的名义进行活动,视为单位的行为。法定代表人有权代表单位行使辩护权,申请回避,申请审判长对证人、鉴定人发问或经审判长许可直接发问和最后陈述以及上诉、申诉等。同时也应履行单位被告人的诉讼义务。他代表法人进行诉讼活动的结果,由法人承担。
  但是当法定代表人在单位犯罪案件中同时也是直接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时,则具有双重身份,有违辩护的规则,所以对单位犯罪案件被告人主体主张只列法人单位为被告人,而将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从属于单位被告人的身份参加单位犯罪的诉讼活动,以平衡单位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

是否有单位犯罪时,法定代表人即使本身没有违反刑法也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例

2. 听领导的话砸公司广告牌属于犯罪吗

根据法律规定,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超过五千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属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则属一般违法行为,应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 。由于违法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一、《刑法》第二十八条 【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3. 客户经理需要什么能力

合格的客户经理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时间管理和团队精神的现代管理意识,性格上要热情开朗,有责任感,并且要熟悉各种金融产品的功能和具有较强的市场研究和客户开发的管理经验。
初、中级客户经理应具备以下能力:
1、品德素质。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严守银行与客户的秘密。
2、营销技能。能够对市场细分、市场定位、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综合运用。
3、知识全面。对金融、营销、法律等知识有较深的了解,熟悉银行各方面业务。
4、分析能力。能了解自己工作范围的各方面情况,能够对客户进行综合分析,对客户风险有较强的预见力。
5、筹划能力。工作目标明确实际,计划方案切实可行,预算安排精确有效,工作日程井然有序。
6、协调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银行管理层和业务层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团队协作精神强。

扩展资料优秀客户经理应该的素质:
一、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应当作为客户经理首要的能力素质。
具体是指能够清晰向客户介绍业务或者产品,详细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善于倾听,能够适时提出问题以确保信息准确;能够清晰陈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掌握多种沟通技巧,能够预期客户反应,并采取相应的表现方式。
二、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客户经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直面的是广大的社会客户,每个客户都有独特的性格、脾气、习惯、爱好,这就需要客户经理在日常的工作不断加强学习、锻炼与实践,提高对外交际能力。
三、观察判断和关注细节能力
观察判断能力具体是指能够通过客户的言谈举止以及社会关系观察其品质;判断客观;善于察言观色;多方收集信息,准确验证自己的判断。
四、抗压的能力
现在客户经理都有较大的业绩压力,因此需要客户经理保持良好和积极的心态,能够克服困难并及时调整情绪,保持足够的信心。
五、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
首先,客户经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相关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抵制各种诱惑的控制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客户经理

客户经理需要什么能力

4. 问:田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属于正当防卫。注意的是刑法规定有几种情况下几乎没有过当防卫的。包括抢劫、强奸等情况正在进行时,当事人出于保护自身的防卫需要,致非法行为人死亡的,仍然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行为应免除刑事惩罚,但其民事赔偿责任不可豁免。

5. 对触犯刑律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会计人员、( )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对触犯刑律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会计人员、(终身)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
笑望采纳,谢谢!

对触犯刑律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会计人员、( )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6. 对触犯刑律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会计人员%

对。
出纳和会计必须是两个人。

7. 药家鑫案例中该案件的被告被告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干脆的说该死 不过由于张显的存在 死缓没走成

药家鑫案例中该案件的被告被告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