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

2024-05-16 14:03

1. 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

2.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传统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

2. 中国的生物技术发展


3. 生物技术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300亿元
根据工业和信息部消费品司发布的《2012-2018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11.7亿元,同比下降26.2%。目前工信部还未发布2019年行业数据,受2019年疫苗签发下降影响,前瞻测算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为2321亿元。



2012-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利润总额呈波动趋势,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5.4亿元,同比下降10.74%。目前工信部还未发布2019年行业数据,受2019年疫苗签发下降影响,前瞻测算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为423.1亿元。



2019年全国疫苗批签发总量为5.81亿剂
随着我国疫苗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几次大的疫情之后,从政府到民众对疫苗的认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批签发总量来看,2010-2015年疫苗批签发量连续下降,到2015年降至5.65亿人份;2016年得到回升。2017年,申请签发的疫苗有50个品种,共4404批,其中4388批(约7.12亿人份)符合规定,16批(约计60.68万人份)不符合规定,不通过率为0.36%,疫苗批签发量较上年增加10.22%。
2018年我国疫苗累计批签发量为6.66亿人份,同比下降6.46%。2019年,全国疫苗批签发总量为5.81亿剂,同比下降5.22%。



2025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血液制品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中最重要的细分产品,直接影响着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景。2020年,受疫情推动血制品领域重回景气上升期。疫情促进血制品企业2020年一季度业绩或提速增长,部分产品存在提价可能性。前瞻预判,在疫情的影响下加上国家对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视,2020-2025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重回2017年前10%-15%的增速,预计到2025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生物技术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4.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概况
 
本文提要:本文浅显地介绍了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概况和前景。具体包括:人们利用哪些基因改造植物?用什么装载这些基因?用植物的哪一部分接受这些基因?用什么方法使这些基因进入植物细胞?所产生的新植物对人是否安全?  
  生物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技术,也称为生物工程,具体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其中的基因工程,又称为转基因技术,它将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片段取出来,再放到另一种生物中去,使后一种生物具备新的性状。前一种生物改造后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称为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一般需要装到合适的载体上,才能进入后一种生物。前一种生物称为供体,后一种生物称为受体。目的基因进入受体而使受体产生新性状的过程通常称为转化。  
  用于创造植物新类型的转基因技术,称为植物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植物新类型称为转基因植物。以下简要介绍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当前概况和前景。  
一、目的基因  
  植物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目的基因,分别从微生物、植物、动物甚至人类分离出来,目前国内外已经复制和鉴定的有100种以上。其中最常见的有种子贮藏蛋白基因、抗除草剂基因、抗病毒基因和抗虫基因等。  
  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中,研究得较深入的有玉米、小麦的醇溶蛋白基因、水稻的谷蛋白基因、马铃薯的块茎蛋白基因等。导入这些基因可望提高某些植物的种子蛋白质含量,或改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抗除草剂基因至少有三类。第一类能改变植物酶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例如avoA的突变基因,它合成的EPSP酶的脯氨酸被丝氨酸所取代,酶的活力不受影响,但是对非选择性除草剂草甘膦的结合力只有原来的25%,从而使植物对除草剂表现不敏感。第二类能解除除草剂对植物酶的抑制。例如Bar基因,能合成乙酰转移酶,解除选择性除草剂PPT对植物谷氨酰胺酶的抑制,避免植物细胞因为氨的积累而死亡。目前已将这个基因导入小麦、烟草、马铃薯、甜菜等作物,其中转基因马铃薯已进行大田试验并取得良好效果。第三类能补偿被除草剂破坏的植物酶。例如经过修饰的EPSP酶基因,所表达的酶大幅度增加,以致草甘膦的浓度不足以破坏植物体内所有的EPSP酶,植物因此免于死亡。目前已将这种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烟草和矮牵牛,并产生了抗性。  
  抗病毒基因主要有这样几类。目前主要利用病毒蛋白外壳基因,导入这类基因获得了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烟草和番茄,抗马铃薯X或Y病毒的马铃薯,抗苜蓿花叶病毒的苜蓿,抗大豆花叶病毒的大豆,抗番木瓜环斑病毒的番木瓜等,其中不少已进入大田试验。其次,还可利用反义RNA,也就是将病毒基因反向接在强启动子后面,所产生的大量反义RNA能封闭复制酶的结合位点,阻止病毒繁殖。但是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为目前表达的反义RNA量还未达到所需要的水平。再其次,是期望利用抗体基因的产物,使病毒的复制酶失效,但是这类工作还处于试验阶段。  
  抗虫基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毒蛋白基因,例如苏云金杆菌的Bt基因,它所表达的晶体蛋白对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有毒杀作用。毒蛋白在昆虫消化道内经过蛋白酶激活后造成消化道损伤而导致昆虫死亡,对其他生物则没有任何危害。目前已将Bt基因导入烟草、番茄、马铃薯、棉花、玉米、大豆等,并取得明显效果。今后还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毒蛋白表达量,研究在毒杀害虫的同时如何保护益虫等。另一类抗虫基因是蛋白酶抑制基因,它的产物能干扰害虫体内蛋白酶的活性,阻碍对食物的消化而使害虫致死,杀虫作用广泛。这例如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已导入烟草等作物,并产生抗虫效果。  
  植物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目的基因,此外还有固氮基因,有抗菌作用的几丁质酶基因和毒肽基因,与抗盐碱关系密切的脯氨酸基因,与雄性不育有关的核酸酶基因,与果实成熟有关的ACC合成酶基因,甚至人类的干扰素基因,生长激素基因等等。虽然目前它们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二、载体 
  用于装载目的基因的载体,应用最多的是细菌中发现的质粒。它是一种小型环状DNA,被某种酶切开后能够装载具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植物转基因技术中应用最多的质粒是Ti质粒,它原本具有致瘤作用,但目前已经将它改造。过去认为这种质粒只能进入双子叶植物细胞;现在发现,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它也能进入单子叶植物。  
  为了便于在受体中检测到载体的存在,通常需要选用具有特殊遗传标记的质粒。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常用的遗传标记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例如Cat基因可使植物细胞表现抗氯霉素。另一种是GUS基因,它可使植物细胞在X-gluc底物溶液中显示蓝色。还有一种是荧光素酶基因,可使植物细胞发出蓝绿色荧光。  
  植物转基因技术还有一些可望利用的潜在质粒。例如Ri质粒,可以诱导植物细胞产生根,这个根的细胞能分化形成植株。又例如酵母人工染色体,能装载巨大的DNA片段,已用于动物基因工程,可望不久的将来用于植物基因工程。  
三、受体  
  植物转基因技术往往需要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的离体单细胞,然后使单细胞分化发育成为转基因植株。为什么呢?这首先是因为高等植物与单细胞的微生物不同,前者是多细胞有机体,弄不好往往只有部分细胞接受目的基因,形成"嵌合体"。其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前者具有很强的全能性,在离体条件下容易分化发育成完整的植株。正因为这样,所以植物转基因技术一般有必要也有可能和组织培养相结合。作为组织培养的植物材料,多是原生质体或悬浮培养细胞。目前已经利用这种方法在许多植物中得到了转基因的植株。  
四、转化方法  
  植物转基因技术实现转化的方法很多,但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农杆菌介导法,又称为"共培养法"。这种方法是将农杆菌与植物细胞共同培养,用农杆菌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去转化植物细胞。通常是在含有适量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具有抗生素抗性标记的转化细胞,然后用特定培养基诱导这些细胞形成植株。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已获得转基因株的植物大多数采用这种方法。  
  另一种是基因枪法,又称为"高速微弹法"。这种方法用表面附着DNA分子(含目的基因)的金属微粒,经过加速装置,轰击植物细胞,将DNA直接射入植物带壁的细胞。这种方法不受受体种类限制,快速简便,但是设备昂贵。目前这种方法的转化率已达到8%-10%,还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  
五、转基因植物  
  目前国内外已经得到60种以上转基因植物,其中玉米、大豆、油菜、马铃薯、番茄和棉花等,已经大面积种植。1999年世界各地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已达到4000万公顷。但另一方面,国际上爆发了关于转基因植物对人体和环境是否安全的争论。这个争论同欧盟与美国的贸易战有关。目前美国已经设立专门机构,规定详细办法,对每一项转基因的田间试验和成果发放进行逐个的审批。我国农业部也颁发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到1999年底为止批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共有六种,包括两种抗棉铃虫的棉花,一种耐储存的番茄,一种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番茄,一种甜椒,和一种转花色的矮牵牛。可以预期,转基因植物将对世界和我国的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满足世界和我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5. 中国有哪些生物技术的研究?

我国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已在两系法杂交稻、抗虫转基因棉花和玉米、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人血液代用品、人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和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农作物组织培养和基因转移、家畜胚胎分隔和试管牛、羊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具备与世界发达国家整体竞争与抗衡的能力。
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技术产品缺乏创新,极易丧失发展后劲。
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必须深刻认识到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为迎接生命科学世纪的挑战,更好地参与新世纪激烈的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必须大力发展关键的生物技术,如基因组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基因克隆、重组、表达技术,动植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微阵列技术(Microarray)和生物传感器的基础研究,人工组织与器官研制技术,并带动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
1986年3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我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也将生物技术确定为主攻方向之一,选择了高产、优质、抗逆性的植物新品种选育,新型药物、疫苗和基因诊疗,蛋白质工程研究与应用等三项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进行跟踪和创新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在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展,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有哪些生物技术的研究?

6. 生物产业的中国状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对发展生物产业作出部署,作为获取未来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推动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十一五”以来,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一批生物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治疗性疫苗与抗体、细胞治疗、转基因作物育种、生物能源作物培育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人用高致病性流感疫苗、分子诊断试剂、超级水稻、聚乳酸等一批创新产品得到推广应用,产业化项目大幅增加,市场融资、外资利用和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生物产业产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长,2011年实现总产值约2万亿元,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产业初具规模,出现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和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我国在生物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市场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当前,我国面临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食品安全保障、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为保障人口健康、粮食安全和推进节能减排,亟需加快新型药物、作物新品种、绿色种植技术、生物燃料和生物发电、生物环保技术、生物基产品等开发培育和推广应用。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物产业还存在行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市场准入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科研与产业结合不紧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创新活力的小企业群体等突出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在医疗保健、农业、环保、轻化工、食品等重要领域对改善人类健康与生存环境、提高农牧业和工业产量与质量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在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左右。中国生物医药15年大致增长了100倍。 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国已列出10大领域、35类关键技术,力争培育1000多家大型企业,以实现生物经济强国战略。未来中国将重点发展新兴疫苗、小分子药、新兴中药、高产优质农作物、生物农药、生物制药业、生物能源、环境生物技术。同时,扩大生物技术产业链,发展生物材料。截止2000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产值已经达到200多亿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其中涉及医药生物技术的企业300多家,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的企业200多家。截止2006年,中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年产值达到600亿元,传统生物技术产业的年产值达到3000多亿元。2007年,全国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年产值近万亿元。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到2020年,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体目标包括: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生物产业重点领域实现全面发展,新业态健康成长,重点区域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与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主要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明显提高,获得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幅增多,境外授权专利数量显著增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得到广泛应用。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2013—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率显著提升。 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形成较完善的生物新产品、新技术市场准入、价格形成、市场监管等管理体系,建立鼓励创新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激励政策体系,完善行业公共服务、生物安全保障和产业统计等服务体系。社会效益加快显现。生物技术和生物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生物产业对改善人口健康、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促进绿色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作用明显提升。  但中国生物产业比较分散、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应当充分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盘活中国技术、设备与设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优势系统有效地集成。生物产业同其他高技术产业一样,将成为今后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但相对产业快速发展的潜力和需求,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已经成为许多生物高技术企业面临的瓶颈。生物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的介入。众多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一产业。与传统制药产业不同,生物技术产业在一个月内即感受到金融海啸带来的严寒隆冬。整个生物技术行业亦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残酷的资本市场崩溃。经过这次金融海啸洗礼之后,多数生物技术公司的市值将回归自然,投资者也会更谨慎,这对产业或许是件好事。这个行业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在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它将永远保持其创造力,它会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变得更强大。年均增速将超20%国务院下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等目标。《规划》还提出,未来三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较2010年翻一番,生物医药产业将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 生物制药优先纳入医保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未来将全面加快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管理能力,促使2013-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并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投放市场和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物和中药等各类药品都将得到扶持。其中,生物制药,生物疫苗、蛋白多肽药物和血制品将是扶持重点,《规划》明确将优化生物制药审批程序,并制订完善生物药物纳入医保产品目录的相关政策。此外,一批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基因资源库、菌株库、细胞库、毒株库个生物药产业化研发平台等都将由国家牵头建立,未来还将建设上述抗体药物、蛋白多肽药物和新型疫苗的产业化示范工程。对于通用名化药,未来将围绕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和精神性疾病加速化药创新产业化,其中将重点推进缓释、靶向、长效等新型制剂的研发。对此国家未来将完善化药价格形成机制和药品招标机制,推行药品原辅料的登记备案管理制度以及建立药品参比制剂遴选指南目录。此外,生物医疗设备创新也是未来支持重点。《规划》表示到2015年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年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其中将优先发展高性能医学影像、放射治疗、活体检验、体外诊断等医学装备发展。细分产业均获扶持除了生物医药和生物医疗设备,《规划》对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未来发展也明确了支持措施。在支持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方面,《规划》表示将推动生物基产品、特别是非粮生物醇、有机酸、生物烯烃等的规模化发展应用。未来将建立生物基产品的认证制度,制定生物基产品消费的市场鼓励政策和农业原料对工业领域的配给制度,此外,绿色工艺产品也将获补贴,预计到2015年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将达7500亿元。生物农业方面,预计到2015年工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特别是将通过支持企业与优势科教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种业发展合作关系来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在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方面,到2015年生物能源年利用总量将超五千万吨标准煤,相关产业产值将达1500亿元,特别是未来将建立有利于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的市场准入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未来三年,生物环保产业产值年增速将在15%以上,到2015年年产值将达1500亿元,其中用于水土修复的各类特种酶制剂和微生物菌剂产品将是支持重点。

7. 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状况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70年代发明了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80年代建立了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始于八十年代初,特别是发明了PCR技术,使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发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为核心技术。由于生物技术将会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开辟广阔的前景,它与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被列为高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目前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是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制药(常指基因重组药物)被投资者看作为成长性最高的产业之一。世界各大医药企业瞄准目标,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发生物药品,展开了面向21世纪的空前激烈竞争。

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状况

8. 生物技术的前景

生物技术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生物技术专业工作岗位有哪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医疗、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制药/生物工程
2、医疗设备/器械
3、新能源
4、医疗/护理/卫生
5、学术/科研贸易/进出口
6、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7、农/林/牧/渔
8、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推广专员、销售代表、销售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推广专员
2、销售代表
3、销售工程师
4、产品经理
5、销售经理
6、化验员
7、大区经理
8、客户经理
2生物技术未来的就业前景如何
①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要求:
生物技术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③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技术专业由于连续数年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在2010年已被教育部列为10大“红牌”的本科专业。希望广大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兴趣爱好理智填报。
对于生物科学专业来说地区性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一个问题,前端科技的发展已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程度为基础。而这些条件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相应的新需求不断增加,这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可能性。中小城市在这个方面的发展则相对缓慢一些。据统计数据显示,生物科学专业在就业求职的学生中,有80%以上的人选择在北京、上海及重要的省会城市工作,认为留在大城市对本专业及个人以后的发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如果去基层单位,不仅待遇低,也很难有提高的机会。
事物都必然存在两面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这种对专业技能、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专业,在日趋发展壮大、就业热门的同时,其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且“门槛”也比较高,本科毕业在文凭方面已经不是优势。据新数据显示,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有高于80%的人选择考研深造,因为本科毕业想要找专业对口的好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选择去基层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可是待遇太低,平均月收入达不到1000元,而且基层单位一般在小城市甚至是偏远地区,考虑到以后个人的发展也未必是好的选择。另外就是选择进入本专业的科研院所或生物领域的企业,两者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都不错,月收入平均可以达到3千~6千元不等,当然还有更高的,这也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竞争力的问题。
④生物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或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生物技术专业由于连续数年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