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流动特点

2024-05-05 10:20

1.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流动特点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资本流动中数量巨大、形式复杂的一种,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短期国际资本投机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影响1.从汇率变动看,短期国际资本投机冲击引起汇率的大幅波动和贬值,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影响。国际直接投资需要支付款项和转移资本,即需要外汇。虽然原则上投资的双方可自由商定在他们的投资中使用何种货币,但许多国家法律规定,债务必须通过本国货币的转移来清偿。因此,汇率是联系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成为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汇率的变化会引起各国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价值的波动,这种波动一方面导致企业在国内外融资成本的变化以及国际直接投资比较利益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会引起企业财富储量的短期变化,使国际直接投资能力发生变化。汇率的多变性是现行国际浮动汇率制的主要特征。汇率的变化对于国际直接投资者而言是一个不可预测与不可控制的因素。汇率的不确定性给国际投资带来较大的风险。本币贬值幅度越大,所导致的不利后果越严重,因此,人们通常把由汇率泡沫破灭所引发的汇率的大幅度下跌称为货币危机。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货币危机往往是重大金融危机的核心环节。1992年的欧洲汇率危机是一次典型的货币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以货币危机为主,亚洲金融危机则以泰国的货币危机为开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也因货币贬值而深化。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货币危机容易引发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因经济稳定性差(巨额财政赤字、高通胀率和经济增长波动大)而较难保持货币价值稳定。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软”货币与发达国家“硬”货币间汇率经常波动。但是,这些国家与地区却不能放任本币与全球性“硬”货币间汇率的经常波动。因为,稳定的汇率是国际经济往来的重要保障。为此,往往由政府出面来实现汇率的稳定,实质上,就是政府向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一种公共设施,把汇率风险集中起来由政府承担,以保障国际经济往来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因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于汇率控制较严,多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名义汇率因此长期保持稳定,但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通胀率通常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也有较多的泡沫,汇率中含有较多的泡沫成分,即本币汇率经常被高估。一旦政府放弃维护汇率稳定的承诺而让本币贬值或转向浮动汇率制,本来由政府承担的汇率风险突然“下放”给微观经济主体,至少会在短期内造成经济混乱,使那些相信政府会维持稳定汇率的承诺因而较多地暴露于汇率风险之中的微观经济主体遭到最惨重的实质性损失。2.从社会稳定层面看,短期国际资本的投机冲击引起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恶化了投资环境,打击了投资者信心,造成严重资金外流。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货币普遍贬值了10%-40%,居民财富大幅缩水,许多人一生的积蓄大部分已经荡然无存,自然造成了社会剧烈地动荡,各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危机。动荡不安的政局,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据估计,自金融危机爆发至1998年5月,约有1150亿美元从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流出,而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每年大约有1000亿美元流入亚洲地区。资金外流造成的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了亚洲国家经济的恢复。 短期国际资本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国际游资投机冲击造成的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进入90年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将借助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国际直接投资日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取国际资本的主要方式。外国直接投资占发展中国家资本总流量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28%增至1998年的56%。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也呈增长趋势,1995年为32.3%,1996年达到37.7%,1997年为37.2%。但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投资增长缓慢,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从1997年之后有所下降。1998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79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减少为25.8%,这是13年来出现的首次下降,主要是由于流向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外资减少(1998年为850亿美元,1997年为960亿美元);1999年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208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进一步降低到24%。而发达国家吸收了绝大部分新增跨国投资。1996年起发达国家历年吸收外商投资占当年跨国投资的比重分别为60%、59%和74%。1998年增加的1920亿美元中,几乎全部为发达国家所吸纳;1999年发达国家吸收外资总额达6365亿美元,占全球的3/4,当年新增加的2050亿美元,发达国家吸纳了76%。这种情况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发达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占有绝对主体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但从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下降状况并非没有尽头,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加重视直接投资的作用,经历过调整的东亚恢复经济的快速增长仍将可期,从而为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机会仍将是巨大的。 短期国际资本投机冲击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变化的一大重要特征。它一般以相互间实现自由贸易为起点,逐步向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它要求其成员在关税、资本和人员流动,乃至在一些国内外政策方面对国家主权作出一定的让渡和分享,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50年代、60年代先后出现在欧洲、拉美和非洲发展中国家,冷战结束后,发展成了世界各国的首要问题,经济合作的气氛大为加强,因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重新活跃起来,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出现,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合作趋势也在加强。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到1996年年中,全世界已有101个区域经济圈,其中60%以上即69个是在90年代以后建立的,并且其中绝大部分是由发展中国家组织的。这些区域性经济集团充分表明,世界市场在经过经济跨越国界的激烈竞争时代以后,正在进入区域经济圈时代。位于同一地区的国家,因地理位置接近,交往方便,往往在历史上就有较密切的经济联系,而他们与其他相距遥远的国家,经济联系就相对较少。由于国家较少,交往便利,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彼此差异较少,易于找到利益的共同点,从而易于达成某种协议,建立某种一体化组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地区国家之间也需要通过联合发挥地缘优势,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由于历史原因,东亚的经济金融合作远远落后于欧洲和北美。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亚洲并没有实质性的金融合作。最早认为东亚国家应当联合起来,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他提议建立东亚经济决策委员会(EAEC)。当时,美国政府公开反对他的这个提议。在美国的反对下,EAEC终于流产。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IMF的救援条件十分苛刻且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日本提出要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来补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亚洲出现危机时,由亚洲货币基金组织首先进行救援。他们提议,基金组织拥有1000亿美元,其中日本出资500亿美元,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韩国、新加坡共出资500亿美元。但是,这个提议同样遭到美国政府的反对,反对的意见主要有:与IMF的工作重复,造成一些国家的道德风险,亚洲国家应集中精力进行金融改革而不要分散精力。但实质的原因是IMF和美国怕分散自己政策的影响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转折点,亚洲国家开始感到单纯依靠国际经济组织或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来抗御经济、金融危机是不够的,应当挖掘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潜力,以达到联合自强的目的。东亚各国为此而采取的行动首先是在1999年11月成立了东盟10 3机制。接着于2000年5月,在亚行年会之后召开了第一次同行意见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加强东亚的金融合作。为了促进持续的增长,与会者一致同意加强政策对话和区域合作,包括对资本流动的监管、建立自助和支持机制、促进国际金融改革。2000年5月,东盟10 3财政部长在泰国清迈达成了清迈协议。涉及金融合作的协议有:(1)充分利用东盟10 3的组织框架,加强有关资本流动的数据及信息的交换。(2)扩大东盟的货币互换协议,同时在东盟与其他三国(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构筑双边货币互换交易网和债券交易网。(3)研究如何将东盟10 3各国超过7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用于相互之间的金融合作,以稳定亚洲区域内的货币市场。此后2001年5月,又在夏威夷举行了东盟10 3财长会议。宣告建立东盟10 3的早期预警系统,以求及早发现新兴工业化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和公司企业的弱点,防范潜在的金融危机。2001年11月我国在第五届东盟10 3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十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议,这个倡议获得东盟十国的一致同意,并将很快进入磋商和正式谈判的阶段。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之一是促进东亚地区的金融稳定。在中方提出的五条原则中,第三条强调的就是继续推进金融领域的合作,落实清迈倡议。清迈协议表现出东亚国家携起手来共同抗御金融危机的决心,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在此基础上,日本已经同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缔结了货币互换协定。中国也同泰国缔结了协定。2002年3月29日,中国又同日本缔结了在必要时向对方提供最高约合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它以日元和人民币为提供货币的对象。人们认为日元与人民币的互换虽然同在发生货币危机时用美元同本币交换的机制不同,但是外汇储备额居世界第一位的日本同外汇储备居第二位的中国之间构筑了外汇通融的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巨大进步。它在IMF之外构筑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另一条防波堤,在东亚第一线的各个国家依靠自己的内部资源,互助互利,在发生危机时可以更迅速地做出反应。可以避免在发生危机时各自为政,甚至实行竞相贬值的汇率政策。近年来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又以新的势头得到有力的推动。促成这种变化的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在亚洲经济复苏以后,对再次发生金融危机的高度警惕;二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中国同东亚各国、各区域经济依存性的加强。随着亚太经济形势的上述变化,亚洲国家已经越来越感到加速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亚洲货币合作的主要目标是:防止亚洲再次遭受国际游资投机冲击而陷入金融危机。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流动特点

2. 简述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路径和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许多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人类的经济生活和经济行为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我们回望这一历史过程时,我们不能不承认,国际资本流动作为其中一个因素的确从多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生活。      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是指资本在国家(地区)与国家(地区)之间的转移,包括流入与流出两个方面。由于国际资本能对各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动做出迅速反应,使 资金以最快的速度从效率较低的地方流向效率较高的地方,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速度进一步加快,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提高国际市场效率两个方面,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过去20 年中,全球GDP年均增长速度为3.8%,国际贸易年均增长速度为7%,国际资本流动年均增长速度为14%。也就是说,20年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 是国际贸易的两倍,是世界经济的4倍。 
   最近国际资本流动速度进一步加快,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例,1998年-2000年间,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年均增长将近50%,2000年国际资本流 动规模达到1.4亿美元,达到历史峰值。从2003年起,国际直接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06年达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 计,2007年可达到1.5万亿美元,将再创历史新高(见图一)。 
   那么,是什么因素推动了国际资本流动?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发展中国家积极加入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用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来解释这一问题。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认为,一国的对外投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经济发展阶段。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美元以下的第一阶段,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资本流 入,对外投资净额为零或负数。第二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0-1500美元之间,外资流入增加了,但本国对外投资极少。第三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在2500-4750美元之间,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同时出现了,不过,由于此时资本流入大于流出,对外净投资额仍然为负数。第四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4750美元以上,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对外投资净额扩大。半个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情况大致符合这一趋势,我国的资本流动情况也基本符合这 一逻辑。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既是积累的结果,也是积累的过程。由于技术创新是一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 此,技术积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研发能力”,发展中国家企业 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可能会遵循“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路径进行。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也正在经历 这样一个过程。 
 国际资本流动的渠道 
   如果从流动形式上分,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分为国际直接投资(FDI)、国际证券投资(FPI)和国际借贷,它们构成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渠道。此外,近年来,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跨境投资发展迅速,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投资方式和国际资本流动渠道。 
 (一)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企业和居民对另一国进行生产性投资,并由此获得对投资企业控制权的一种投资方式。国际直接投资包括对厂房、机械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土地或土地使用权等各种有形资产的投资,以及对专利、商标、咨询服务等无形资产的投资。 
   直接投资可以分为四种形式:一是创办新企业,即投资者在国外直接创办独资企业、设立跨国公司分支机构或创办合资企业;二是直接收购,即投资者在 国外直接购买企业。三是购买国外企业股票,并达到一定比例。四是利润再投资,即投资者利用在国外投资所获利润对原企业或其他企业进行再投资。国际投资最早 出现在二战以后,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见图二),目前发达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动中有75%以上是国际 直接投资。 
 (二)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是指以在境外公开市场流通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为投资对象的投资行为,主要包括国际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两种。一般来讲,国际债券 分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外国债券是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国际组织在另一国发行的以当地国货币计值的债券,比如,在美国发行的外国债券(美元) 称为扬基债券;在日本发行的外国债券(日元)称为武士债券。欧洲债券是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国际组织在国外债券市场上以第三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 债券。比如,欧洲美元债券是指在美国境外发行的以美元为面额的债券。欧洲日元债券是指在日本境外发行的以日元为面额的债券。 
   国际证券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一种新趋势(见图三)。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际证券投资规模已经超过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资 本流动的主要形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5年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用于对外证券投资的资本分别达到1801亿美元、427亿美元和1964亿美 元,均大于其国际直接投资规模。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证券投资也呈快速增长之势,2005年达到205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130%,比2000年增长 123%,占流入发展中国家资本总额的31%。 
   (三)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跨境投资 
   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是介于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之间的一种新的国际投资方式和渠道,近年来,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跨境投资发展迅速,引起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重视,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是于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发展起来的,其投资对象一般为非上市公司,所谓“私人”股权,即是相对于证券市场的“公众”股权公 司而言的。这种基金主要是通过非公开方式集合少数投资者的资金设立起来,销售与赎回也都是基金管理人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因此,有时也被称为私募股权投 资基金。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有三种。一是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以投资初创企业为主,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获得投资回报;二是私人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即购买处于成长期的私人企业的部分股权,一般待企业上市后出售获利;三是收购(Buy-Out),一般以通过杠杆融资为手段,收购处于成 熟期的企业,对企业进行重组后获利退出。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与直接投资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周期较短,一般不会超过10年;二是私 人股权投资基金只负责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一般不会直接参与公司的管理和运营。2006年,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参与跨国并购的金额达到1580亿美元,比上 年增长18%。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发展创造的有利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国内制造 业大量外移,其产业链延伸到世界各地。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国内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目前现代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 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达到80%左右,而工业产值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仅为20%左右,其消费品和制成品大量依靠进口。与此同时,亚洲等发展 中国家成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东亚制造业的平均年增长率达10%以上,成为全球生产制造基地和各类制成品的出口基地,出口能力不断提高,出口规 模不断扩大。也就是说,在国际资本快速流动的背景下,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经常项目顺差不 断扩大。这些顺差主要为美国市场吸收,表现为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赤字。但美国利用其金融市场优势,大量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弥补经常账户逆差,维护国际收支 平衡。比如,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为6659亿美元,当年资本净流入8218亿美元。这样,通过国际资本快速流动,使世界经济失衡表现为一种动态均 衡。 
   从国际资本流动方向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从资本净流出国成为资本净流入国,美国始终是世界最大的资本净流入国,占全球资本 净流出量的70%左右。20世纪90年代,欧盟国家基本上是资本净流出,1999年-2002年转变为资本净流入,最近几年又出现了资本净流出。日本是最 大的资本流出国,提供了世界资金需求的20%以上。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资本净流入状态,从2000年开始,出现了资本净流出现象,并呈 逐渐上升趋势。

3. 请简述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国际资本流动,简言之,是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或者说,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作单向、双向或多向流动,具体包括:贷款、援助、输出、输入、投资、债务的增加、债权的取得,利息收支、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外汇买卖、证券发行与流通等等。(1)过剩资本的形成或国际收支大量顺差。(2)利用外资策略的实施。(3)利润的驱动。(4)汇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化也会引起国际资本流动,尤其70年代以来,随着浮动汇率制度的普遍建立,主要国家货币汇率经常波动,且幅度大。(5)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存在,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存在,也是影响一个国家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6)国际炒家的恶性投机。(7)通货膨胀的发生。(8)其他因素,如政治及新闻舆论、谣言、政府对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干预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等因素,都会对短期资本流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请简述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4. 请简述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特点与类型。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别金融市场间、期限不超过1年的资本流动。其主要类型有:(1)贸易资金流动。大多数国际贸易都与短期资金融通有联系,如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通常不是要求进口商立即支付全部货款,而是允许进口商有一段时期的延期支付,当出口商或其开户银行向进口商提供短期延期支付的信贷时,进口商的对外债务增加或债权减少。这就形成了贸易性的短期资本流动。贸易性短期资金借贷可以说是最传统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方式。(2)短期金融投资资金流动。各国证券市场间的收益率或货币市场间利息率的相对变动可以引起资金在相关金融市场之间流动,这是一种追逐高收益的短期资本流动。(3)保值性资本流动。这是金融资产持有者为了规避资金风险而进行资金调拨转移形成的短期资本流动。如某国家或地区政治局势不稳或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引起金融资产持有者关于货币贬值的预期,进而可能引起资本外逃,即国内资金向币值稳定的国家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具有非营利性质。(4)投机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利用汇率、金融资产或商品价格的预期波动,低买高卖,谋取高利而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投机者能否盈利全凭对形势的预期或判断,若预期或判断错误,必然遭受损失。更重要的是,投机性资本流动还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投机性资本流动不仅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而且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事实上,短期资本流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十分复杂。除了包括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外,主要以货币市场各种证券和票据等信用工具的形式进行流通。由于短期资本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属于狭义货币范畴,而定期存款、商业票据和国库券等属于近似货币,因此短期资本流动既受各国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也反过来影响各国货币政策、措施的执行,有时还会冲击一国的金融市场,导致金融危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资本流动中数量巨大、形式复杂的一种,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复杂性:一是形式复杂多样,如上所述的贸易、银行、保值性、投机性等资本流动,二是资本流动借用的工具复杂多样,既可包括货币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也包括货币市场上的其他各种信用工具,如各种短期证券和票据等。政策性:即指各国政府的系列经济政策如利率、汇率政策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很大。投机性:在浮动汇率制下,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很强的投机性。市场性:即游资真正遵循“市场原则”,哪里利润高就往哪里流动。

5. 简述资本国际流动的影响

资本在国际间流动对一国乃至世界经济具有巨大影响。首先,它拓展了各国、各地区间的投资渠道,提高了全球的福利水平;第二,它通过证券市场引起了“财富效应”;第三,它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第四,它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同时,国际资本流动往往可通过“放大效应”对一国乃至全球经济发挥远超其实力的影响,从而加剧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

简述资本国际流动的影响

6.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除贸易资本流动、银行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这四种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
1、贸易资本流动
这是指国际间贸易往来的资金融通与资金结算而引起的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世界各国在贸易往来中,必然会形成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为结清这些关系, 货币资本必然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流往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贸易资本流动就形成了。
一般来说,这种资本流动,是资本从商品进口国向商品出口国转移,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因此,严格来说,它属于国际资金流动。

2、银行资本流动
这是指各国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金融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资金往来而引起的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这些流动在形式上包括套汇、套利、掉期、头寸调拨以及同业拆放等。
3、保值性资本流动
这是指短期资本持有者,为了避免或防止手持资本的损失而把资本在国际间进行转移。这种资本的流动,亦称资本逃避(capital flight)。这种资本流动的动机是为了资本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引起资本流动的原因是国内政局动荡、经济状况恶化、国际收支失衡以及严格的外汇管制等。

4、投机性资本流动
这是指投机者为了赚取投机利润,利用国际市场上汇率、利率及黄金、证券等价格波动,通过低进高出或通过买空卖空等方式而引起的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

7. 短期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短期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短期资本流动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从世界经济发展看,美国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放慢,国际资本逐渐从美国经济体分流到非美经济体,对非美经济体特别是对亚欧经济是一个机遇,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许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资本的获利机会来说,从增长速度来看,新兴市场的外资流入要快于工业化国家。其中亚洲地区市场容量和潜在需求比较大的经济体的资金流入人数量明显增加较快.近来年国际资本市场上短期投机性资本活跃,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流动周期缩短。

扩展资料:
短期资本流动指期限在一年以内,或即期支付的资本、货币现金在国际间的流动。短期资本流动主要包括为暂时周转用的相互借贷、存款、购买一年到期的汇票或各种证券等。短期资本流动形式多样,原因复杂,流动性大。
它一般都借助于各种信用工具——票据进行。这些票据包括短期政府债券、可转让银行定期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活期存款凭证等。
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有贸易资金流动、银行资金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其中贸易资金流动是短期资本流动的最主要的形式。 短期资本流动是引起一国国际收支及金融市场动荡的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短期资本流动

短期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8. 国际资本流动中,长短期资本对流入国带来什么影响,一国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以及国际经济形式的影响各不相同。长期资本流动的利益:长期资本流动的期限长、数量大,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影响较大。
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在短期资本流动中,贸易性流动和金融性资本流动比较稳定,并且其影响相对有利。而以投机性资本为主的国际贸易则最受国际金融界和各国货币当局所关注,原因在于其流动规模巨大,变化速度快,对一国乃至世界经济金融造成的影响深刻而复杂。
采取的策略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不同程度地通过不同的政策和方式来吸引外资,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美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迫切需要资金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
往往通过开放市场、提供优惠税收、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等措施吸引外资的进入,从而增加或扩大了国际资本的需求,引起或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


扩展资料:
国际技术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技术流动数额已占世界商品流动总额的1/3左右。其次国际技术流动速度快于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速度。国际技术流动进一步与商品流动相结合。国际技术流动进一步与资本流动相结合,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总是伴随着国际间的技术转让。
软件技术在技术流动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国际技术流动的垄断性进一步加强。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为了使自身在技术流动中处于有利地位,必然垄断先进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资本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