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达摩·悉达多是如何开始修行的?

2024-05-07 06:56

1. 乔达摩·悉达多是如何开始修行的?

一天深夜,等妻子睡着之后,悉达多偷偷溜出了王宫。先是到处寻访名师,但得不到满意的解脱之道。后来他又自己一个人在树林里苦修,身体已衰弱不堪,还是迷惑不解,他认识到单靠苦行是不够的。最后,他在尼连禅河里洗了个澡,累得爬不上岸。后来好不容易拉着低垂的树枝上岸后,又喝了一位牧女送给他的牛奶,才恢复了一些体力。随后来到一株菩提树下,铺上草,面东盘膝而坐,发誓若不大彻大悟,便再也不起身。

乔达摩·悉达多是如何开始修行的?

2. 乔达摩悉达多的往昔因缘

佛陀出此浊世的因缘在《悲华经》中有详细的记载 悲华经 共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又作《悲莲华经》、《大乘悲分陀利经》,收于《大正藏》第三册。全经主旨在叙述和赞叹释迦如来秽土成佛之广大誓愿,谓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时,以大悲心哀愍恶世无依无怙的苦难众生,誓愿摄取不净国土,作大饶益,调服教化烦恼愚痴的秽土众生,令得解脱苦海。以及阿弥陀佛等诸佛、菩萨之本生和净土成佛之大悲愿行。经题‘悲华’,即‘慈悲的白莲华’之意,喻指释迦牟尼佛,以及如诸佛般发大菩提心,慈悲摄受众生的大行愿者。全经共有六品,第一《转法轮品》记载佛在王城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菩萨四百四十万,及梵天六欲天等。时弥勒等上首菩萨,向东南方称莲华尊佛的功德。于是宝日光明菩萨问佛其中的因缘?佛答其故,谓莲华尊佛于昨夜,初成无上正等正觉,并作大佛事。第二《陀罗尼品》说彼莲华世界相貌,及说过去日月尊佛授现佛记,授与解了一切陀罗尼门。说此事已,十方菩萨同来崛山,听受陀罗尼门,皆得见彼莲华佛刹。次有解脱怨憎菩萨,问修集陀罗尼法?佛答以四法,五法,六法。七岁中修。弥勒自言,于十恒沙劫前,已从娑罗王如来处得闻得修,以本愿故,久在生死,待时成道,求佛授职。佛为说诸章句,令众获益。又入遍一切功德三昧,度三恶道众生令生天人,为诸天人示宿世因缘。第三《大施品》就寂意菩萨问佛出此浊世因缘,佛陀备述恒沙阿僧祗劫的前事,谓过去有世界名删提岚,善持劫中,有佛陀号曰宝藏如来,有转轮王名为无诤念,有大臣名为宝海,王及千子诸小王等,皆悉供养宝藏如来,但未发大心。宝海做一梦,知大家未发大心。便以梦问佛,劝彼诸人发无上心,誓愿成佛,各取净土,摄护众生。第四《诸菩萨本受记品》宝藏如来授转轮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记,将来成佛,即无量寿佛。第一太子,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即文殊菩萨。第四王子,即普贤佛。第五王子,即今成无上正等正觉的莲华尊佛。第六王子,即法自在丰王佛。第七王子,即光明无垢坚香丰王佛。第八王子,即普贤菩萨。次授十千懈怠人记,次记第九王子,即阿閦佛。第十王子,即香手菩萨。第十一王子,即宝相菩萨。又授五百王子记,又授四百王子记,又授八十九王子记,又授八万四千小王记,又授宝海八十子记,又授宝海三亿弟子记,千童子记,侍者五人记。最后宝海发大悲愿,诸菩萨等皆悉赞叹,东西南北及于上下六方诸佛,送华赞叹,称叹宝海为大悲菩萨,宝藏如来为宝海摩顶授记,当来成佛,即释迦牟尼佛。并说菩萨四法懈怠,四法精进。一者愿取清净世界,二者愿于善心调伏白净众中,施作佛事,三者愿成佛已,不说声闻辟支佛法。四者愿成佛已,寿命无量,是名四法懈怠。一者愿取不净世界,二者于不净人中。施作佛事,三者成佛已,说三乘法,四者成佛已,得中寿命,不长不短,折是名四法精进。第五《檀波罗密品》宝藏如来为大悲菩萨说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大悲菩萨历劫行诸难行苦行。第六《入定三昧门品》十方诸佛皆我释迦所化度者,皆遣菩萨来会供养,佛入三昧,令诸大众皆入身毛孔中,复说十专心发于菩提,能入一切行门。乃至结名,结益,劝持,无怨沸宿大仙夜叉,发愿流通。

3. 乔达摩悉达多的佛入涅槃

到了晚年佛陀仍然孜孜不倦,带着弟子四处行化传教,并开示弟子们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临入涅盘之际,仍然不舍任何众生,接受一位一百余岁的外道须跋陀罗,成为最后的弟子。佛陀的即将入灭,虽然令弟子们悲痛不已,但是诚如佛陀的教言所说:“要佛陀永久住于世间,这是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佛陀是宇宙真理的示现者,不能违背法性。”佛陀开示弟子说:“如果你们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万年,于汝何用?如果你们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们要坚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他;你们要精进修学圣道,解脱烦恼,住心不乱,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佛陀明示弟子不要伤心,因为天地万物有生就会有死,合会必然有别离,这是无常真理的定律。 佛陀最后针对阿难所提出的四个关键问题,开示弟子们在佛入灭后要以戒为师、以四念处安住、以默摈置之调伏恶人、在一切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令人起信。并再次叮咛弟子,要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悟处、说法处、涅盘处。最要紧的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乔达摩悉达多的佛入涅槃

4. 乔达摩悉达多的成等正觉

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以超凡悟性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他为“佛陀”(意为觉者),圣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超凡悟性令人叹服。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其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5. 一起来读《悉达多》(二)——智慧的乔达摩,觉醒的悉达多

悉达多与乔文达来到舍卫城,并在一位妇人的指点下来到了佛陀居住的祇园。
  
  
 翌日清晨,二人见佛陀持钵外出乞食。他衣着质朴,神色安详,举手投足间皆是平静柔和。悉达多不由心生敬重爱慕,被佛陀深深折服。
  
 夜幕降临,佛陀于园中为众人宣法。佛陀的声音宛若天籁,不疾不徐,明亮温和,他论苦谛、释圣谛、讲八正道。
  
 讲经结束,一众朝圣者请求皈依佛陀,佛陀接纳了他们。
  
 乔文达也请求皈依,佛陀亦接纳了他。
  
 悉达多仿佛陷入深思,直到乔文达走来邀请他一同皈依佛陀,他才如梦初醒。
  
 他意识到,自己的追随者如今已经成为佛陀的追随者,他对乔文达送上了最真诚的祝福。
  
 面对突如其来的告别,乔文达震惊、错愕,他无助地哭起来,只能接受二人因信仰不同而不得不分道扬镳的结果。
  
 复日,乔文达再次拥抱了自己一直追随的挚友悉达多,随即加入了新皈依者的行列。
  
 只剩悉达多一人,沉思着步入林中。
  
 他遇见了佛陀。
  
 他鼓足勇气,请求与世尊交谈。
  
 得到首肯后,悉达多表述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佛陀的超世拔俗,获得解脱的法义如同一个小小的断裂,割裂了他所讲的永恒统一的世界法则。
  
 乔达摩没有任何解释或反驳,只是慈蔼谦和地告诉悉达多,法义之本意乃为众生得离苦,而非阐释世界。
  
 悉达多对佛陀坦承,自己如皈依于他,则担忧心中的“我”只是表面上虚假地获得安宁,并非真的得以解脱。
  
 临别,佛陀善意地提醒这个年轻人,需提防不可太过聪明。
  
 悉达多目送佛陀离开,自由坚定的步履镌刻在悉达多的心中,他深知自己早已垂青于佛陀,并认定他是自己最后一位恩师。但即便如此,佛陀的法义并没能让自己从心底里折服。
  
 离开祇园的悉达多,已非来时的悉达多。他的过去、他的追随者、他的拜师求教夙愿、他的无知青涩,都已被他统统抛诸身后。
  
 此时的悉达多终于觉醒,他看到那些从法义中的苦苦所学,并非自己真正所求,那些法术那些修行,只徒然遮蔽了他的双眼,蒙住了他的心。他真正要学习的是“我”,是“我”的意义和本质。他决意不再修习任何教义,只拜自己为师,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
  
 从未如此清醒的悉达多,亦从未如此孤独。婆罗门有婆罗门,苦行者有同道人,乔文达有僧众弟兄,而他,悉达多,从此不再属于这世间任何人,只是孤独的悉达多。
  
 即使世界自此隐匿不见,觉醒的悉达多已然绝世独立。这是破晓前最后的黑暗,这是分娩前最后的阵痛。
  
 他褪下过往,重新上路。他脚步轻松而坚定。他再也不回家,再也不回去。
  
 两位好朋友终因选择不同而分别。乔文达诚心皈依,悉达多却仍心有所虑,决定独自追寻内心的声音。
  
 寻求自我的路注定是孤独的,但我们却不应因为害怕孤独而选择放弃。
  
 佛陀与悉达多的对话充满哲理禅机,通往自我的路从来不是唯一,佛陀微笑着鼓励悉达多去探求。佛陀以其无上智慧透示众生:佛法要义,并非日日念诵便可证悟,唯有真正参透自渡,方可灭苦难,得解脱。
  
 我们或许都经历过悉达多的这段内心痛苦挣扎,无论是否有信仰,我们都该清楚——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是孤单的,每个人离开这世界时也是孤单的,唯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忠实的伙伴。只有拥有一个丰富充盈的灵魂,无论世间喧嚣或是冷清,都能平淡怡然地存在。
  
 一个人的孤单,常常远胜于一群人看似热闹的狂欢。
  
 让我们明天继续跟随悉达多,踏上自我寻找的路。

一起来读《悉达多》(二)——智慧的乔达摩,觉醒的悉达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