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航空货运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2024-05-07 04:26

1. 中国东方航空货运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成立于1988年6月。是当时中国六大骨干航空公司之一。1993年10月,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成立,由区域性航空公司转变为国际性航空公司。除航空运输主业外,多元化拓展,投资企业涉及广告传媒、旅游、宾馆、金融、期货、进出口贸易、房地产、航空食品、机械设备制造等众多行业。1994年12月31日以原东航上海总部和子、分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其他没有关联的全资子公司及在合资企业中的全部股权从东航分立成为东方航空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作为唯一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东航与中国西北航空公司、云南航空公司联合重组。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拥有其61.64%股权。中国东方航空成立于1988年6月,是中国民用航空企业三强之一。东航人创业之初就“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厉兵秣马、飞向世界”,成功实现了由区域性航空公司向国际性航空公司的转变。2006年3月14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家合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飞机作伙伴(航空客运)。东航选用空中客车A340-600型客机(注册号B-6055)推出彩绘涂装世博号飞机。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于2002年10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东航集团)是以原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为主体,兼并原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原云南航空公司组建而成,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我国大三骨干航空运输集团之一。东航集团总部设在上海,英文全称:China Eastern Air Holding Company,英文缩写:CEAH。注册资本25.58441亿元人民币,截至2010年1月,东航集团总资产约为1085亿元人民币,拥有大中型运输飞机330多架,通用航空飞机18架,通航点151个,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东航集团经营业务包括:公共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及与航空运输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含免税品)、航空器材及设备的维修、航空客货及地面代理、飞机租赁、航空培训与咨询等业务以及国家经营的其他业务。作为东航集团核心主业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民航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于1997年分别在纽约、香港和上海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大集团、大公司战略打下了重要基础。“十一五”期间,东航集团主要目标是:实施以枢纽战略为核心的发展规划,建设以上海为轴心的中枢网络运营模式,积极构建航班波,完善航线网络结构。形成上海为客运、货运枢纽,昆明、西安、武汉为区域枢纽,立足国内、辐射国际的航线网络布局,覆盖北美、南美、欧洲、中亚、南亚、东南亚、北非、南非及大洋洲等地区。除核心主业外,相关产业配套合理,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中国东方航空货运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2.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于1988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前身——民航北京管理局飞行总队于1955年1月1日正式成立。1988年民航北京管理局分设,成立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根据国务院批准通过的《民航体制改革方案》,2002年10月28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联合中国航空总公司和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了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并以联合三方的航空运输资源为基础,组建新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2004年9月30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作为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控股的航空运输主业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在北京正式成立,继续保留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名称,并使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2004年12月国航股份进行首次境外发售股票,2004年12月15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股票代码0753)和伦敦(交易代码AIRC)成功上市。2006年8月18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在香港(中国国航)、伦敦(伦敦LSE:AIRC)、中国内地(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601111)三地上市的航空公司。2007年底,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加入“星空联盟”。2011年,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国泰航空有限公司货运合资项目已正式完成,股权重组后的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2011年5月6日在京举行开业庆典。合资后,中国国航持有中国国际货运航空51%的股权,国泰航空持有25%的股权及24%的经济权益。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董事会有七位董事,其中四位由中国国航委任,三位由国泰航空委任合资公司的货机机队短期内将达到12架波音747-400的货机规模,以上海为主要运营基地。截至2010年底,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拥有9架波音747-400货机,是中国民航最大的波音747-400货机机队。 2011年7月21日下午,国内首架最豪华的远程客机波音777-300ER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引进20架波音777-300ER客机。截止2015年2月,国航共有飞机各类327架。 2013年7月,国航开始在机上提供全球卫星通讯互联网服务,乘客将可在机舱内发微博、收邮件并与地面沟通。 2014年4月16日,国航宣布,从将向部分航班上的旅客提供机上宽带互联网服务。旅客将可以通过PC和平板电脑访问新浪、网易、腾讯、银河证券、丽子网等网站、与地面连线召开视频电话会议等服务。新浪微博是国航的独家社交应用合作伙伴。此次升级为宽带是国航上网服务的进一步升级。

3. 中国的国际航空运输历史是怎样发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航空运输始于1950年7月,中国和前苏联合办的中苏民用航空公司开辟了以北京为始发点经沈阳至前苏联赤塔,经乌兰巴托至前苏联伊尔库茨克,经西安、乌鲁木齐至前苏联阿拉木图三条国际航线(1955年1月全部移交中国民航局经营)。至1990年底,中国民航已通航26个国家的36个城市。
香港地区航空运输:指我国内地城市到香港地区的航空运输。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英两国政府在谈判两国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时,涉及香港问题。1979年11月1日,中英双方正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民用航空运输协定》,即日生效。同年7月26日,双方签订关于中国民航飞香港和总部在香港、不飞伦敦的一家英国公司飞上海的协议。英国贸易大臣诺特在下院发表公开声明:“中英两国间的航空协定是两国间的航空协议,港台航线是按照民间安排进行的航空往来。”此后,中英两国互相通航并由指定航空公司飞香港。
经多次商议,中英民航当局于1990年3月2日达成会谈纪要,中方同意国泰航空公司从北京、上海退出,在香港登记注册的港龙航空公司作为英方指定企业经营由香港至内地7个点的定期航班;英方同意中国民航3家企业由内地8个点飞行至香港地区的定期航班。至1990年底,中国民航的国际、东方、南方航空公司已飞行由北京、天津、大连、上海、杭州、广州、昆明、厦门至香港的定期航班。此外,还有西南、西北等航空公司飞行由成都、西安等地至香港的包机航线。
对香港地区的航空运输,在操作上要视同国际航空运输,对该航线上民用飞机载运的旅客、货物、邮件都要办理联检单位的进出港手续。

中国的国际航空运输历史是怎样发展的?

4. 中国航空运输发展历史

30年代世界各国航空公司数量进一步增多。中国民航史上的中美合资的。中航和中德合资的欧亚航空公司分别在1931年8月1日和1930年2月21日正式成立。由于航空业处于萌牙期,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经营经验十分缺乏,加之技术上的不成熟,这时国家除了作为直接经营者外,一般对公司企业都给予很大的扶持。扶持方式包括:直接出资补助、直接贷款、减免税收、支付邮费等.在基础设施上,象机场建设、通讯、导航、气象服务等项都给以特殊的扶持和保障。例如,美国空运所需的飞行设备的复杂系统一开始就由联邦政府直接提供和联邦航空经理处管辖。这期间,因3O年代经济萧条,为加强空运业,联邦政府又通过各种补救机构提供大量经费对航空站进行修建和改善。1938年美国通过了民用航空法,用以保护航空站和航路。后来,根据1994年的民航局与商业部的共同建议即通第15卷第2期王风云:从空运历史及作'用看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发展战略47过一个联邦补助规划来扩展航空站,于1946年这一条例(ThefederalAirp0nAct)得以制定,便迎来了联邦政府各个系统的参加发展航空站的新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进一步刺激了航空运输的发展,运输军事人员、战争物资及战争后备民用物资使空运业进一步扩展。也为战后的民航运输高速发展,由萌生期走向成长期奠定了基础。表31930年~1945年美国空运统计指标年份旅客运量{)捷运与贷物(吨英里)I930385000I阳o0O147600Ol9402523o0022l7519朽654I800l托223000赍料来源:[美】D.洛克林著《运输经济学》表3说明:客运量1945年是1935年的l6.99倍,年均递增率为20.78%:货运量1945年是1935年的lO.31倍,年均递增率为26.28%。这里可以看出在民航的初创阶段,基数低而增长的速度很快。从整个世界范围看,民航业具有同样的特点。如表4列出了世界民航在同一时期的发展状况:表4210至帅年代世界民航统计指标年份客甚里{亿)货吨公里(亿)I邮运吨公里(亿)完成总吨公里(亿)I930290——l——●025I9402S30——l——工30资料来源:同表3从1930年到1940年的l0年中,客公里和完成总吨公里增长近10倍,空旅周转量在l0年中年均增长率为24l9%,空运总周转量平均增长率为24.85%,两个指标增长率基本上平行发展。2空运业的成长期这一阶段,民航业不断扩大投入,规模程度不断提高,增长速度加快,而且各国民航公司在经济波动起伏中,不断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从时间看主要指二战结束一直到80年代初,历经了近4o年二战结束后,空运里程不断延伸,航线增多。美国从1947年到1963年共修建了1763个机场。加之50年代末喷气式飞机的出现,在民用航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有了更大的飞机,其中有伸长’的DC一8型可载客250人,宽体的‘73型喷气机’可载客3OO人,波音747可载客490人以及还有DC—lO、洛克希德L一1011三星等宽体飞机。在1970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机场和航线发展法根据这一法案建立信托基金及民航使用税向旅客及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7年4月货主、航空公司

5. 国际航空运输的航空运输的发展历史

航空运输始于1871年。当时普法战争中的法国人用气球把政府官员和物资、邮件等运出被普军围困的巴黎。1918年5月5日,飞机运输首次出现,航线为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同年6月8日,伦敦与巴黎之间开始定期邮政航班飞行。30年代有了民用运输机,各种技术性能不断改进,航空工业的发展促进航空运输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建立了航线网,以各国主要城市为起讫点的世界航线网遍及各大洲。1990年,世界定期航班完成总周转量达2356.7亿吨千米。

国际航空运输的航空运输的发展历史

6. 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2009年,西飞国际发布了资产重组公告,拟向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其拥有的航空业务资产。2013年1月6日,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在西安阎良区揭牌,其前身为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飞国际)。西飞国际2012年12月底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变更公司名称的提案,上市公司简称也由“西飞国际”变更为“中航飞机”。 2012年11月,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购买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航空业务相关资产,标志着国内首家飞机业务板块资产重组成功实施,航空飞机产业航母正式启航。公司现旗下拥有四家分公司: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中航飞机汉中飞机分公司、中航飞机西安制动分公司、中航飞机长沙起落架分公司,控股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九家子公司。公司以建设治理规范高效、业绩卓越常青的优秀上市公司为己任,致力于成为国际化大中型飞机产业引领者。

7. 中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1959年9月,为发展台湾的航空事业,以及建立“空防根植于民航”之理念,由时任台湾空军总司令徐焕升与交通部的大力主导下,于1959年12月16日成立,一开始只有两架PBY-5B水陆两用运输机,首班航线为台北─日月潭。初期项目多半为军事活动,包括不定期包机业务、金马前线支援任务、敌后空投、空降任务等。1961年还曾至老挝代行战地运补任务工作。1962年添购DC-3、DC-4、YS-11等飞机后,10月开设台北飞花莲的班机,成为华航的第一条台湾境内航线。同年,台湾空军为了不直接参加越战而以华航的名义支援美军,为美军执行运补和后送的任务。1966年应美国和军方的要求,华航开设台北到越南西贡(今 胡志明市)的航线,而这条航线也就成为华航的第一条国际航线。1966年华航利用为美方于中南半岛执行任务的收入引进二手L-1049H洛克希德星座(Lockheed Constellation)型涡轮螺旋桨客机,也首次订购了两架波音707型新机,开启了华航进入喷射机时代之序幕。1970年代可谓华航由“军方航空”转为“民用航空”之转捩点:新购入两架波音707客机首架于1969年11月7日接收,1970年首航台北经东京至旧金山航线,1971年引进卡拉维尔(Caravelle)双发动机客机经营台湾境内与东南亚包机航线,但因飞安记录不佳及外交因素于1976年4月9日起即被新引进之波音737-200客机所取代。随着航线与运量的成长,华航也不落人后,于1975年5月与1977年4月分别引进波音747-100与波音747SP,成为亚洲地区少数早期取得波音747机队的航空公司之一。1980年代起,华航开始扩张并转型为客货运并行发展之航空公司。1983年,华航开办欧洲之卢森堡货运航线、1993年开航德国法兰克福客运航线,使其航点又再度往欧洲地区扩张。随着航空公司的发展,华航又陆续汰换第一代的喷射机队,改为以波音747-200、波音MD-11、以及欧洲空中客车A300系列客机为主之航空公司。由于华航原始涂装为代表台湾,因1970年代起,航权也愈加难以取得。为求保有航权于1991年成立华信航空公司,飞航温哥华、悉尼等航线。而华航也因其身份之日益转型,于1995年改以“红梅扬姿”之泼墨红梅花做为航空公司之象征,同时也代表华航已经由“国营航空公司”之身份转为“民营化”之开始。1993年2月26日,华航在台湾证交所上市。1995年,华航除推动企业识别更改以进行企业改造外,更大幅度添购新机、更新机队并简化机队种类。因过往随政治或外交因素之机队采购,造成机队混乱、维修不易而衍生严重之飞安问题,因此华航开始进行机队简化之作业,摆脱传统购机受到政府大幅度影响之传统,除向波音采购数十架新一代波音747-400客货机、波音737-800客机之外,也再度向空中客车集团采购新一代之A300-600R型客机,并同时于1994年与1998年兴建飞机修护棚厂,建立修护能量提升飞安。2003年更大规模向空中客车集团采购新一代之A330-300型客机担任中程航线之输运,与A340-300型长程客机来替换波音MD-11型客机飞行长程航线,显示华航以由“国营航空公司”明显转为“民营航空公司”。中华航空有营办来往香港至台北、高雄等航线,而台北往来香港的航线亦被誉为载客量超高、利润大的“黄金航线”。但政治因素并不见得全带给华航不利之因素,台湾与日本断交后,中华航空曾经是唯一仍在东京羽田机场起降的国外航空公司,因距离东京市区较近,反而造就极佳的业绩。直到2002年才与长荣航空共同改为成田机场起降。2002年9月24日,中华航空经历28年后重返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成为台湾首间加入该组织的航空公司。2003年1月26日,中华航空和其他5间台湾航空公司执行首次春节台商包机任务,为中断了54年的海峡两岸通航展开一个新的里程碑;华航“CI585”成为首架降落在大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台湾航空公司正常航班。之后的2005年至今,华航亦有参与执行台商包机任务。2005年11月4日,由于劳动条件急遽下降,空服员长期超时工作,华航资方积欠空服员加班费达上千万新台币,历经84次协商都无结果。近400-500名以空服员为主的华航员工,为抗议超时工作又无加班费,于包围华航总部进行抗争。2006年9月20日,中华航空与民用航空局签订“台湾桃园国际机场航空事业营运中心兴建营运契约”,包括3年的兴建期及47年的营运期。该案是以原桃园机场过境旅馆旧址,改建成3栋大楼,分别为新营运总部、训练及派遣中心,以及一座与法国雅高(Accor)旅馆集团合作的全新机场旅馆。于2009年底以前陆续开始营运。2006年12月25日,中华航空以无发现事项(no finding)的零缺失查核结果再次通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作业安全查核(IOSA)重新认证,为期两年。2007年,华航网站上开始出现特惠机票的广告,类似廉价航空公司的做法。4月1日华航全体空服员。地勤人员更换制服,历史悠久的蓝、紫旗袍及含中式元素的西装制服走入历史。5月11日,华航与西北航空签约,自2007年8月1日起成为伙伴,合作哩程计划与共用机场贵宾室,加上之前与意大利航空、达美航空和中国南方航空的合作,华航离加入天合联盟的目标更近。自11月23日起,由于长荣航空停驶巴黎客运航线,华航台北─法兰克福航线成为台欧间唯一直航不中停的航线。2007年12月11日华航宣布采购20架A350,首度引进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华航计划采购20架空中客车研发中的A350-XWB客机,机型是A350-900,采商务及经济两舱等配置,大约可以载运366名旅客。20架订单中,有6架为选择权。订单金额约42.5亿美金,约1300多亿台币。2008年7月4日历经60年的中断,台湾与大陆开启了正常航班的两岸直航,首班飞机由中华航空编号CI7957,机型A330-300,上午7时半由台湾桃园国际机场飞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开启了两岸直航的序幕。2011年9月29日,中华航空成为天合联盟成员正式生效。

中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8. 中国开始出现航空运输企业是在什么时期

纵观中国民航发展历程,管理体制改革较为曲折,从总体上看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50到70年代末,主要是军队管民航,经营上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航空运输规模较小且发展缓慢。第二阶段是从1980-1992年,民航实施企业化改革,成立了新的地区管理局、国家骨干航空公司和一些区域性的航空公司。运量较大的机场也独立出来,为各航空公司提供服务。第三阶段是从1992-1998年,这一期间经国家批准组建了以中国国际、中国东方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涌现出一批地方性的航空运输企业。部分航空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在国内外上市。第四阶段是从1998年至今,实施新一轮的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政企彻底分开、政资彻底分开、民航总局与所属企业彻底"脱钩",使企业真正走上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进行重大的行业结构调整,组建航空运输集团;机场实行属地化管理,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建设民航的积极性。目前,这一阶段的改革正在实施当中。【摘要】
中国开始出现航空运输企业是在什么时期【提问】
纵观中国民航发展历程,管理体制改革较为曲折,从总体上看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50到70年代末,主要是军队管民航,经营上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航空运输规模较小且发展缓慢。第二阶段是从1980-1992年,民航实施企业化改革,成立了新的地区管理局、国家骨干航空公司和一些区域性的航空公司。运量较大的机场也独立出来,为各航空公司提供服务。第三阶段是从1992-1998年,这一期间经国家批准组建了以中国国际、中国东方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涌现出一批地方性的航空运输企业。部分航空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在国内外上市。第四阶段是从1998年至今,实施新一轮的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政企彻底分开、政资彻底分开、民航总局与所属企业彻底"脱钩",使企业真正走上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进行重大的行业结构调整,组建航空运输集团;机场实行属地化管理,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建设民航的积极性。目前,这一阶段的改革正在实施当中。【回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