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差距在哪儿

2024-05-15 06:10

1.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差距在哪儿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这一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集成电路是制造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安全的基础。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晚,存在诸如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失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显着差异。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只有实现了底层集成电路的国产化,我国的信息安全才能得以有效保证。因此在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将集成电路放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首位。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黄金时期的到来,重点企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在电子行业的众多新兴子行业中,集成电路、北斗产业、传感器、智能家居、LED等有望在本轮升级转型中脱颖而出。从之前的千亿扶持计划,到近期的中国制造2025,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有抓住这个时间窗口才能重新定义全球市场格局。

  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对中国制造的重要意义

  集成电路是工业的“粮食”,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中国制造的重要技术和产业支撑。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加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进一步凸显,美国更将其视为未来20年从根本上改造制造业的四大技术领域之首。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既是信息技术产业乃至工业转型升级的内部动力,也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外部压力。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生产了16.3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4亿台彩电,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均超过50%,但主要以整机制造为主。由于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核心的价值链核心环节缺失,电子信息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9%,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还十分弱小,远不能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安全、国防安全建设。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2176亿美元,多年来与石油一起位列最大宗进口商品。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发布以来,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和产业规模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市场规模方面,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级大关,达到10393亿元,同比增长13.4%,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50%。产业规模方面,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3015.4亿元,2001-2014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3.8%。

  技术实力显着增强。系统级芯片设计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建成了7条12英寸生产线,本土企业量产工艺最高水平达40纳米,28纳米工艺实现试生产。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装备和材料实现从无到有,被国内外生产线采用,离子注入机、刻蚀机、溅射靶材等进入8英寸或12英寸生产线。

  涌现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2014年海思半导体已进入全球设计企业前十名的门槛,数据显示,我国设计企业在2014 
年全球前五十设计企业中占据了9个席位。中芯国际为全球第五大芯片制造企业,连续三年保持盈利。长电科技位列全球第六大封装测试企业,在完成对星科金朋的并购后,有望进入全球前三名。

  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瓶颈仍然突出

  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创新要素积累不足。领军人才匮乏,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不稳定;企业小散弱,50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收入仅约是美国高通公司的60-70%,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英特尔一家公司。产业核心专利少,知识产权布局结构问题突出。

  二是内需市场优势发挥不足。芯片设计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难以进入整机领域中高端市场。跨国公司间构建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生态体系,国内企业只能采取被动跟随策略。

  三是“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协同格局尚未形成。芯片设计企业的高端产品大部分在境外制造,没有与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形成协作发展模式。制造企业量产技术落后国际主流两代,关键装备、材料基本依赖进口。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已进入深度调整变革期,既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实现赶超提供了难得机遇。从外部挑战看,国际领先集成电路企业加快先进技术和工艺研发,推进产业链整合重组,强化核心环节控制力。不少领域已形成2-3家企业垄断局面。

  从发展机遇看,市场格局加快调整,移动智能终端爆发式增长,成为拉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产业格局面临重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引发的产业变革刚刚兴起,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基础的产业规则、发展路径、国际格局尚未最终形成。

  集成电路技术演进呈现新趋势,制造工艺不断逼近物理极限,新结构、新材料、新器件孕育重大突破。此外,随着信息消费市场持续升级,4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继续保持旺盛活力,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元,这些都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差距在哪儿

2. 集成电路技术现状

集成电路是换代节奏快、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当今国际市场格局来看,集成电路企业之间在知识产权主导权上斗争激烈,重要集成电路产品全球产业组织呈现出跨国公司垄断的特征,集成电路跨国公司销售、制造、研发布局朝全球化方向发展。

作为仍在持续增长的全球第一大集成电路市场, 我国集成电路自给能力低下, “缺芯之痛”亟待解决。一方面,随着汽车电子、智能手机等前沿应用领域快速发展, 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迅速扩大。

现阶段,集成电路依然是通信、多媒体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核心之一。附加价值高、技术密集、竞争力强以及产值巨大是集成电路产业的优势。集成电路产业的潜力与活力巨大,是当之无愧的高成长工业。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进步,加速信息产业化的进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5411.3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速最快,2017年同比增长28.5%,销售额达到1448.1亿元,设计业和封测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26.1%和20.8%,销售额分别为2073.5亿元和1889.7亿元。

3. 为什么现在要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全球半导体产业已步入成熟期。未来10年半导体产业年均增长率放缓。手机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将是推动未来半导体产业增长的主动力。未来半导体产业将是独立半导体产业的天下。未来半导体产业的整合、兼并将越演越烈。未来半导体产业技术会越来越受到关注。例如:半导体产业的基础是硅材料工业,因为硅片表面的污染物会严重影响器件的性能、可靠性、和成品率。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原料要求的提高,污染物对器件的影响也愈加突出,清洗技术在半导体行业越来越重要。
     以前传统的浸洗、刷洗、压力冲洗、振动清洗和蒸气清洗,这些清洗方法都很容易破坏半导体表面,而且半导体制程中重复次数最多的工序,清洗效果的好坏较大程度的影响芯片制程及积体电路特性等质量问题。在所有的清洗方式中超声波清洗机对半导体的清洗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一种,之所以超声波清洗能够达到如此的效果是与它独特的工作原理和清洗方法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半导体外形比较复杂,孔内小,利用超声波清洗机的高效率和高清洁度,得益于其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穿透性和空化冲击疚,所以很容易将带有复杂外形,内腔和细空清洗干净,在超声波作用下只需两三分钟即可完成,其速度比传统方法可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清洁度也能达到高标准,提高了对半导体的生产效率,更突出显示了用其他处理方法难以达到或不可取代的结果。

为什么现在要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4. 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封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受到世界经济低迷影响,2013前三季度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同比下降了2.7%,为2316亿美元。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在宽带提速、家电下乡等宏观政策影响下好于全球市场。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2158.5亿元,同比增长11.6%。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和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三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格局。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额占比为28.8%、制造业销售额占比为23.2%,封装测试业销售额占比为48.0%。
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量为823.1亿块,同比增长14.4%。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金额为19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出口金额为534.3亿美元,同比增长64.1%。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封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虽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仍然偏小,绝大部分产品依赖进口,每年进口的集成电路产品超过1000亿美元,其进口额超越了石油和钢材进口额的总和。美欧日韩凭借技术领先优势,主导着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国还处在“追随”和“赶超”的位置,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全球市场份额有待进一步扩大。
此外,在国家对研发创新给予重点投入与大力扶持的帮助下,过去1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在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并在手机芯片、IC卡芯片、数字电视芯片、通信专用芯片以及多媒体芯片等多个产品领域取得创新成果。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在通用CPU、存储器、微控制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等量大面广的通用集成电路产品方面,国内基本还是空白。这些集成电路产品还基本依赖进口。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在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其竞争实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谢谢

5. 集成电路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喜欢就加个关注吧!想看更多视频请访问官网http://www.ichs.cn

集成电路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6. 现今的中国的集成电路(芯片)技术到底什么水平

芯片技术,可分为设计、量产、封装三部分。
先说设计技术。中国公司的设计水准,大致在国际二流水平上。有些产品,如华为旗下海思的手机芯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已经赶上了欧洲、日本的大多数公司。
再说量产技术。中国量产工厂的技术水准,大致在国际三流水平上。原因是,人家只出售当时的二流设备,安装以后就是三流的了。
再说封装技术。设在中国本土的封装工厂大多数是该行业顶级外商的直接投资,难分彼此了。

7.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晚期,数十亿级别的晶体管处理器已经得到商用。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从32纳米水平跃升到下一步22纳米,这种集成电路会更加普遍,尽管会遇到诸如工艺角偏差之类的挑战。值得注意的例子是英伟达的GeForce 700系列的首款显示核心,代号‘GK110’的图形处理器,采用了全部71亿个晶体管来处理数字逻辑。而Itanium的大多数晶体管是用来构成其3千两百万字节的三级缓存。Intel Core i7处理器的芯片集成度达到了14亿个晶体管。所采用的设计与早期不同的是它广泛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设计人员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电路逻辑功能的硬件描述语言表达形式,而功能验证、逻辑仿真、逻辑综合、布局、布线、版图等可以由计算机辅助完成。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

8. 集成电路产业的介绍

集成电路产业是半导体产业的一种,包括制造业,设计业,封装业各产业,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