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姓名人多不多?

2024-05-18 11:50

1. 廖姓名人多不多?

廖仲恺:近代的政治家 
廖万清:医学家。曾获国务院侨办授予的“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称号。 
廖烈文:香港实业家。香港廖氏宗亲总会永远会长。 
廖莉玉:香港企业家。为故乡梅县公益事业做成了巨大贡献。 
廖一久:台湾农学家。

廖姓名人多不多?

2. 中国姓廖人有多少

中国姓廖人有约487万。
廖姓是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66位的大姓,廖姓人口较多,约有487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7%,以湖南、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广西、广东、台湾、浙江、贵州、安徽、云南、海南、辽宁、甘肃等地区居多。

3. 廖姓现在中国总人口有多少

约有487万左右。
廖姓,中华姓氏,发源地是古廖国都城(今河南南阳市唐河县),得姓始祖为古廖国第一任国君廖叔安,乃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原居帝丘(即今河南濮阳市),为楚国先祖。夏朝时被封于飂(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国所灭,后人以国为氏。
廖姓在宋朝百家姓排第342位。根据2006年《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廖姓总人口约420万,约占汉族人口的0.33%。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湖南、四川等四省,这四省廖姓大约占廖姓总人口的56%。


源于姬姓
出自周文王后裔召伯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武王灭商后封周文王之子伯廖于古飂国之地,在今河南唐河南的湖阳镇,春秋初灭于楚国。子孙以国为氏。由于廖国国小势弱,也不见于经传,难以确考。
很有可能廖、蓼、鄝、飂同为一地,同出一人之后。在召伯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廖氏,成为廖氏的一个来源。秦、汉以前,在今河南、河北、陕西等地都分布有廖氏族人。到了汉朝时期,召伯廖的后裔廖颉担任过钜鹿太守,在历史上。


廖姓现在中国总人口有多少

4. 廖姓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廖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42位。
  在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6位。
  廖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五百一十六万九千余(2007年),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2%左右。
  先秦时期,廖氏族人活动、分布的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河北一带。
   
  两汉、三国时期,长江流域已多廖氏族人居住。
  隋、唐以后,南方成为廖氏族人分布的主要地区。
  这种变化的出现,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背景相联系的。
  春秋时期的楚人灭蓼,晋朝时期“五胡乱华”,宋朝时期的“靖康之变”,元朝时期蒙古贵族对汉人、南人的奴役,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的大规模移民以及沿海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等等,对廖氏族人迁徙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廖氏族人徙居海外起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但至迟在清朝前中期已经有一些人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
  以入台垦殖来说,尽管要冒很大的风险,早在康熙年间,福建漳州府诏安县的一些廖氏族人已经进入台湾。
  到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废止了渡台的禁令,迁徙到台湾的福建人和广东人就更多了。
  与此同时,一些人便向邻近的东南亚各国寻求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廖氏族人流向海外,当以这一时期为多。
  通过先人艰苦创业,后人继承发展,以至事业有成。
  廖氏族人在海外的分布,以东南亚最为集中。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有为数众多的廖氏族人生活和居住。
  其他如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乃至世界其他各地的廖氏华侨、华裔也不少。
  海外廖氏华人的祖先多数是从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江西、湖南等省移民的,他们当中有不少是江西廖氏始祖崇德公、福建顺昌廖刚公、福建安溪廖俨公的后代。
  海外廖氏宗亲团结齐心,慎终追远,光大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先辈遗留下来的精华,在他们中得以代代薪火相传。
    

5. 廖姓的介绍

廖姓是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大姓,廖姓为台湾省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人口较多,约有487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7%。,廖姓源流较多,一是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三是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四是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五是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六是出自赐姓。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廖姓人口较多,以湖南、福建、江西、湖北、四川、重庆、广西、广东、台湾、浙江、贵州等地区居多,另外廖姓也是董姓等姓氏的来源。廖姓名人主要有:始祖廖叔安;远祖廖爽公;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廖化;明代郧国公廖永安;征南将军廖永忠;当代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近现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廖仲恺之子廖承志;著名影视演员廖凡;中国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廖昌永等。廖氏家谱主要记载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

廖姓的介绍

6. 廖姓的来源是什么?

廖(Liào 飂)姓古老多支,源出有六: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飂国(又作蓼国,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故称飂(古廖字)叔安,其后代以国名飂为氏,称廖氏,是为河南廖姓。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皋陶后人所建。楚穆王四年灭英、立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所载,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商末,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姓为廖。
 5、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据《廖氏大宗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家,改姓廖,其子孙遂为廖姓。
 6、出自赐姓或其他小数民族有廖姓。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廖;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得姓始祖: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廖姓 - 迁徙分布  廖姓最早发源于河南省境。廖姓历史上最大郡望“汝南郡”早期即出此地,当时河南廖姓之昌荣,自不必言。秦汉之际,廖姓始有迁往周边地区者。伯廖一支形成巨鹿郡望。另有汝南廖姓后裔廖惠避秦之乱而迁河南(据《廖氏源流序》)。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永嘉之乱”始,北方廖姓大举南迁,此期,廖惠后裔廖化自襄阳(今湖北省襄樊)迁入四川,是为入蜀始祖。传自廖世璋,居江苏南京,其二子分别入居洛阳、浙江永嘉。传自廖延龄,任武威(今属甘肃省)太守。另有晋代隐士廖堂,将乐(今属福建省)人,为最早入闽者。唐时,入闽者甚众。唐初有廖姓随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唐末有廖姓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廖惠一支传至廖崇德,任江西虔化令,其后人又有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进而迁上杭等地者。宋代,廖姓已是福建大姓,名士辈出。元代以前廖惠一支迁徙情况,《兴廖氏族谱》所述较为明晰:“其先祖世居汝南,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战乱,播迁于江南各地。唐时,其祖由江西雩都,避唐末之乱,迁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乱,又迁顺昌,廖氏居于闽者益众。至宋末,再由宁化经长汀、上杭、永定,而入广东——大埔、梅县、兴宁、五华等地区。”明代,山西大槐树廖姓分迁于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地。清代,闽粤廖姓有入台进而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地者。今日廖姓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廖姓约占全国汉族廖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四。

7. 廖姓族谱

  一、廖(Liào 飂)姓古老多支,源出有六: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飂国(又作蓼国,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故称飂(古廖字)叔安,其后代以国名飂为氏,称廖氏,是为河南廖姓。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廖为氏
  二、 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皋陶后人所建。楚穆王四年灭英、立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所载,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商末,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姓为廖。   5、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据《廖氏大宗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家,改姓廖,其子孙遂为廖姓。   6、出自赐姓或其他小数民族有廖姓。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廖;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编辑本段始祖
  得姓始祖: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编辑本段派别
  1叔安至68子璋世系:   1世叔安——   2世明公——   3世闺公——   4世晖公——   5世信公——   6世渊公——   7世光公——   8世颖公——   9世玦公——   10世诚公——   11世重公——   12世蛰公——   13世珊公——   14世卿公——   15世谭公——   16世介公——   17世祥公——   18世潜公——   19世华公——   20世瑞公——   21世昌公——   22世澄公——   23世荣公——   24世盛公——   25世良公——   26世辟公——   27世高公——   28世毕公——   29世展公——   30世宣公——   31世云公——   32世振公——   33世平公——   34世隐公——   35世桓公——   36世闵公——   37世伯廖——   38世成公——   39世襄公——   40世敬公——   41世王公——   42世定公——   43世真公——   44世考公——   45世安公——   46世和公——   47世惠公——   48世慎公——   49世范公——   50世周公——   51世高公——   52世理公——   53世中公——   54世元公——   55世风公——   56世节公——   57世嘉公——   58世新公——   59世斌公——   60世扶公——   61世祀公——   62世延公——   63世立公——   64世化公——   65世倔公——   66世初公——   67世泰公——   68世子璋   来源于(《中国廖氏通书“廖五桂”》——编者)   68世祖;子璋   69世祖;1原宪2从宪   70世祖;五桂   71世祖;钦   72世祖;1守信2守义3守宗4守诚5诚达6诚壁7诚忠8诚希   73世祖;1世用2世昌3世清4世明 为诚希四子   74世祖;1彦光2彦邦各生一子   75世祖;1玉玲2玉瑞   76世祖;1晚苍2晚桂3晚叔4庆甫 为玉玲四子   77世祖;奇可 为庆甫子   78世祖;1延邦2延龄3延春 为奇可三子   79世祖;1崇荣2崇德3崇蹈 为延龄三子   80世祖;1兰芝2兰阶3兰得 为崇德三子   81世祖;1光禄2光尧3光景 为兰芝三子   82世祖;1琼瑄2琳瑄3瑞瑄 为光景三子   83世祖;四十一郎 为琼瑄子   84世祖;国清   85世祖;1滔刚2滔淳3滔容4滔致 为国清四子   86世祖;1元纪2元光3元景4元霖 为滔刚四子   87世祖;1文广2文兴3文举4文福5文亮6文禄7文用8文明9文峰(有九子十员官之说)。   88世祖;花公 为文兴 子   88世祖;花 公 生一男 昌 参政大夫   89世祖——112世祖(略)   全国廖氏新的统一字辈:113世祖起:   (略)   天字辈:廖天祥   金字辈:廖金明   光字辈:廖光磊   家字辈:廖家辉
  编辑本段文献
  三才四维正、学行宗泽立、   伟尚承章钟、书俊志锡鸿、   业敏哲体道、达远康荣和、   超咸障葆化、华国任重树、   弘良兰玉秉、德文望新光。

廖姓族谱

8. 廖姓起源和名人?

起源
廖姓是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大姓,廖姓为台湾省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人口较多,约有487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7%。,廖姓源流较多,一是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
三是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四是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五是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六是出自赐姓。人口较多,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台湾等省居多。廖姓也是董姓等姓氏的来源。
名人
廖姓名人主要有:远祖廖爽公;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廖化;明代郧国公廖永安;征南将军廖永忠;当代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近现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廖仲恺之子廖承志;
著名影视演员廖凡;中国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廖昌永等。廖氏家谱主要记载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

扩展资料
廖氏的家谱
谱牒介绍
谱牒是记述姓氏家族世系的书,有“家谱”、“族谱”、“宗谱”、“家乘”等名称,虽然名称不同,但实际上并无多少区别。谱牒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 商代,因为有了甲骨文,于是商王的世系就被记录下来了,这实际上就是商朝王室的家谱。
到周朝的时候,已经设置了专写王室家谱的史官,有了我国最早的谱牒著作《世本》。谱牒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修谱
修谱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如果一个家族没有族谱,那就不可能了解家族的世系源流,连先人是谁都不清楚,自然也就谈不上尊祖敬宗了。加上年代过得越久, 子孙后代不通采往,亲情就会日益淡薄,因而也就失去了家族的凝聚力。
所以古人把修谱看得很重,认为国无史就会有失国政,家无谱就会有失家法, 国史、家谱二者同等重要。宋代 苏洵曾经说:“人家三世不修谱,则为小人矣。”
明代方希哲认为修谱能够起到垂范后世的作用,他说:“古之贵乎谱者,非特以著世次,纪官位,而夸于人也。盖将使后人观之,而考人品之醇疵, 明流泽之广狭,而益思所以自立云尔。”
廖姓族人历来重视修谱工作,如张廖家族谨守的“七嵌”中的第七嵌就规定:“迁籍外出,姓张姓廖听其自便,然必须修谱,庶几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谱之宗—旨也,子孙分布虽远,序谱一查,天下犹一家焉。”
族谱的倡修以 欧阳修、苏洵最为得力,他们不仅亲自编写本族的家谱,而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他们的谱法、 谱例影响很大,成为后来族谱形式的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廖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