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是怎么样的?

2024-05-10 18:51

1. 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是怎么样的?

英国儿童福利制度历史悠久,立法频繁,发展完善。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展现出英国社会从前工业化到工业化、再到后工业化的进程中对儿童作为独特“社会阶层”的高度重视,并为世界各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
儿童福利制度是一套谋求儿童幸福的方针或行动准则,其目的是促进所有儿童身心发展。从广义上讲,现代儿童福利制度可指一切涉及到儿童福利的活动和政策立法,包括医疗政策、教育政策及未成年人保护立法等各个方面。其目的是针对全体儿童的普遍需求,设计各种福利方式,以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潜能的最佳发展。对儿童的充分保护是尊重人权的具体体现,其立法与司法完善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法制进步情况的基本标尺。但制度之完善、社会文化之重视并非一蹴而就。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嬗变才得以成熟,对儿童权利的保护也经历了由野蛮到文明、由不全面保护到更全面保护的艰难历程。

二、演进特征
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展现出英国社会对儿童作为独特“社会阶层”的日益重视。其演进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儿童福利观的进步
一个国家儿童福利制度的完善需要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政治政策、经济发展、观念更新、教育改革等多方面的有机配合。其中,观念的更新是法律制度完善的思想基础。纵观英国的文明进程,不难发现,现代社会儿童观的进步经历了漫长的磨难和曲折的发展。
(2)由“教会慈善”到“政府主导”的变革
中世纪时代,基督教会在扶贫济困、施医赠药、照顾病人、救济孤儿和保护弱者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福利服务与慈善事业机构。宗教改革后罗马教廷权威的衰落、经济政治结构的转型、城乡贫困人口的迅猛增加、贫困程度的显著加深、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导致儿童福利问题日益复杂与多样,传统的救济方式日益暴露出其缺陷与不足。社会救济责任转向民族国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是怎么样的?

2. 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政策特点

在《周礼》中,“慈幼”被列为保息六政之首,显示出我国古代对儿童福利的
看法。“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人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救助男女灾童。20世纪4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民国政府连续三
次召开全国儿童福利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对不幸儿童的保护。[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通过的一系列法律,如1949年颁布的《中
央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都有保护儿童的内容。政府在儿童卫生免疫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规定;政府开办的儿
童福利院设有有关条例;农村的五保户制度也有关于救助儿童的制度要求。这些都使儿童受到了政府的积极保护。儿童福利事业的大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199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国儿童福利的法律政策体系自此有了一部独立的国家大法。此后,我国的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
进入了一个高速的阶段,各种具体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总体概括起来,中国儿童福利政策的具体目标主要有:对学龄儿童要教养结
合,使他们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至少要让他们接受中等教育,有培养前途的应该让他们深造;对婴幼儿以保育为主,使他们健康成长,对智力健全但肢体残疾
的,是养治教相结合,尽可能给予矫治和康复。并进行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对智力发育不全的,要尽可能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加简
单劳动的能力等。总之,我国儿童福利法规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和充实的内容,保证了儿童福利的实施,但我们至今仍没有一部儿童福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