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武汉会有哪些大趋势?

2024-05-17 18:11

1. 未来十年,武汉会有哪些大趋势?

未来十年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创新引领的全球城市和江风湖韵的美丽武汉。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

气候:
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

未来十年,武汉会有哪些大趋势?

2. 武汉未来发展的是什么?

武汉建武汉城市圈是为了将来直辖,武汉建高铁是为了东南西北长三角珠三角成愉环渤海经济区辐射武汉,武汉建长江中游经济区,长江把中国分为南北,就可以说是中部地区的经济圈形成中国东南西北中5大经济区发展中部地区经济更提高武汉的经济地位,水运使武汉成为中国内陆第一大港,此目标非常宏伟
告诉你武汉未来的发展,中国未来的经济金三角香港--武汉--上海,中国大陆会培养出5座国际大都市,上海,武汉,北京,广州,重庆,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东南西北加中间,与香港相连接。上海,武汉会成为中国大陆服务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武汉也会再次成为东方芝加哥。

3. 武汉将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武汉市城市化发展的研究报告 未来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我们面临着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双重历史重任。这一时期的城市发展,将直接影响整个21世纪武汉在全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顺应全球城市发展趋势,把城市化作为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城市化进程,将为我市在城市竞争中赢得新优势、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武汉市城市化发展历程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工业及其它非农业人口,分散的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和不断产生新的城市,从而使城市人口增长,城市数目增加,城市体系形成和完善的过程。目前城市化水平主要以城市人口集中度的指标来衡量,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建国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的城市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28%提高到2001年的59.2%,小城镇发展到118个,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38.7%。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一个缓慢曲折的发展历程。 1、 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1949-1957年)。 这一阶段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协调发展时期。我市非农业人口由105万增加到213万,城市化率由28%上升到50%,年均递增2.8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处于经济恢复阶段,工业化处于发展初期,工业化率(限于数据原因这里指非农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平均增长1.7个百分点。没有农村人口进城定居和就业的政策限制,城市化发展与国民经济恢复及工业化建设大体同步。 2、城市化发展波动时期(1957-1978年)。 这一时期我市的城市化发展受国家宏观政策失误的影响,经历了较大的起伏,可分为三个阶段。 “大跃进”导致的过热阶段(1958-1960年)。三年内城市人口增加27万,城市化水平由1957年的50%上升到53.4%,年均递增1.1个百分点。此时国民经济的增长无力支撑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农业的掠夺式经营已严重地损害了农业生产条件。从1961年开始,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衰退,使城市人口明显下降。 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后以停滞和衰退为主的波动阶段(1960-1978年)。为了应付国内的严重经济危机,动员城市人口回乡参加农业劳动,强制性地减少城市人口,同时减少市镇设置。从1960年到1962年,我市城市人口净减少25万,城市化率由53.4%下降到49.5%,年均下降2个百分点。随着1964-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适度放松了人口管制,到1965年,城市化水平回升到50%。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濒临崩溃,大量城市居民被遣返农村,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批干部举家下放农村,到1969年城市化率下降到45.8%,之后城市化水平徘徊在46%-47%之间。 “文革”后的政策调整造成的城市化水平恢复阶段(1978-1985年)。大量下乡知青、下放干部回城及大学招生等,使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46.4%上升到1985年55.4%,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这一阶段是强制性向农村疏散人口而出现的反弹现象,相对应的是工业化水平下降,非农就业没有明显增长,并不具备支持城市化增长的经济基础。 2、城市化水平缓慢增长时期(1985-2001年)。改革开放后,稳定的政策环境使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8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企业高速增长,使农村非农就业大幅增加。再加上这一时期出台的降低设镇设市标准、放宽农民进镇落户条件等政策,提供了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户籍管理体制仍然限制着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尤其是受“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我市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率仅由55.4%提高到59.2%,年均增长0.24个百分点。 由于文章内容太多,无法全部发完,完整的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5706812.html?si=1

武汉将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4. 武汉的发展前景有多大?

 武汉的定位有多高,武汉的发展前景就有多大,武汉的目标是 创新引领的全球城市 。
   在武汉2035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中,武汉市确定要向城市群、大都市区转型,2035年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创新引领的全球城市和江风湖韵的美丽武汉。因此,从武汉的定位看,武汉的发展前景是极其广阔的,武汉发展对标的应该是国内的北上广深及世界上知名的像纽约、东京、墨尔本、巴黎、伦敦等全球城市。那武汉到底有什么底气能成为全球城市呢。
   一、武汉在全国的地理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其实这一点不用多说,九省通衢,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的距离都在一千公里左右,等沿江高铁建好后,到这些城市的时间都在四五个小时之间,因此,武汉在全国具有无可替代的天元地位,优势十分明显。
   二、武汉在全国的政治地位非常高。武汉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政治地位仅次于全国的几个直辖市,甚至某些方面超过天津、重庆。现在要求武汉直辖的呼声很高,如果武汉能直辖的话,武汉的政治地位将仅次于北上,就算是还有其他的城市直辖,也不会超过武汉在全国的地位。
   三、武汉的水资源全国占有量最高。武汉自然资源最大的优势是水。长江、汉水在武汉交汇,湖泊星罗棋布,光武汉市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166个,是名副其实的“百湖之市”。武汉现在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48平方公里,第二大城中湖东湖33平方公里,湖面开阔,水质优良,风景如画。毛主席曾经每年会有半年时间在武汉东湖边生活工作,对武汉的喜欢是最直接的。在现在中国北方城市的发展面临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今天,拥有丰富水资源的武汉就具备全球城市的基本要求,按照武汉的规划,武汉要发展成人口20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水资源充足是武汉市最大的底气,也是建设江风湖韵美丽武汉的基石。
   四、武汉在全国的区位经济引领作用强。2007,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武汉“1+8”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6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加快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 科技 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成立。特别是同意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批复,就给武汉在全国的经济引领地位,特别是在华中地区的经济引领地位定了调,承担着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
   五、武汉的教育水平除北京上海外,没有第三个城市敢说对武汉有绝对的优势。武汉拥有985大学2所,211学校7所,还有几所在全国知名的军事院校,大学生数量曾经排世界城市第一位(今年被郑州和广州超过,但是数量多的不明显)。在近期的双一流大学的验收中,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非常高,有可能进入双一流行列。在中学教育中,武汉的学校也排在前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排名全国第一位,还有几所排名靠前的学校,在互联网教育方面,武汉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六、武汉的产业升级是内地最成功的的。武汉曾经是一钢独大,在东风公司搬迁到武汉后,钢铁 汽车 成了武汉经济支撑的底盘,武汉的经济在九十年代曾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期和发展停滞期。二十一世纪以来,以武汉的高校和各科研院所为支撑,武汉的发展已经明显的往“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制造方面转型,特别是以光谷为代表的高 科技 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下面看看武汉的产业的布局:
   大光谷:光芯屏端网+生物制造+地球物理导航。代表企业:华星光电、天马电子、华为武汉研究所、华为光芯片基地、小米、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新思 科技 、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烽火集团、长飞光纤、华工 科技 、联想电子、富士康、国药集团、中国医疗器械、上海联影、达安基因、中源协和、人福医药、华大基因、梦芯 科技 等等,现在武汉又在江夏打造1000亿的大 健康 产业园,也是未来可期的产业,还有国家大科学装置的科学岛也在光谷布局。
   大车都: 汽车 +白色家电+智能制造。代表企业:东风、神龙、东风本田、东风标致、雷诺 汽车 、上海通用、吉利 汽车 、海尔、格力、美的等等。
   大临空:网络安全+大数据+食品。代表企业:网络安全学院、国家网络安全基地、京东方、康宁玻璃、中金数据、弘芯芯片(目前好像情况不妙)、良品铺子、统一等等。
   大临港:航空航天+造船。代表企业: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快舟火箭、卫星)、武昌造船厂等
   钢都:钢铁+化工。代表企业:武钢、80万吨乙烯(现在改造成120万吨)。
   以上这些产业,支撑了武汉高质量的发展,让武汉从钢的城变成了工业体系完备、工业升级成功的典型代表,也会引领武汉向创新引领的全球城市迈进。
   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武汉的发展前景有多大呢?我们无法想象!但是对于武汉这个城市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二十多年前,汉阳沌口就是一片荒野的农田,中法合资生产轿车,选定沌口。如果不是中法两国先知先觉,沌口能发展到今天拥有年产300万辆 汽车 生产能力的名震世界的现代化的车城吗?沌口的开发,带动了整个汉阳地区的繁荣,首推汉阳王家湾,王家湾在20年前就是一个小村湾。现在它在武汉的商业地位名列前茅,从沌口至王家湾数十里龙阳大道上的人流车流是武汉任何其它大道不能相提并论的。 汽车 产业在汉阳的布局,带动包括格力电器等国内大批知名企业布局汉阳成就了汉阳作为武汉三镇中工业技术实力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一镇,历来为武汉三镇小弟的汉阳镇坐实工业实力老大的地位。带动汉阳 旅游 业及房地产开发蓬勃发展,整个汉阳,人气旺盛,各种开发遍地开花,大有超越武昌汉口之势。汉阳最南端汉南新城与沌口开发区己合为一体,其两强联合超越武昌光谷大势所趋。汉阳是知音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就是以汉阳造为标志。优良的传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未来发展将超乎人们的想象,进而整个武汉的发展前景那更加会出人所料,因为汉口武昌也绝非等闲之辈,三镇发展形成合力,中国城市前三志在必得!
   让你们看看武汉的格局有多大,武汉1+8,武鄂黄黄一体化,武汉的发展前景非常非常宏大,武汉今后必将跻身世界一线城市之流,纽约、东京、北京、武汉、上海、伦敦、巴黎、莫斯科。
   其实在全球都很难找出像武汉这么一座城市,既是版图区位中心、又是军政中心、又是综合交通枢纽、又是大规模的工业中心、还是市场流通中心、还是高 科技 教育中心。这样的城市全球很少,但是恰恰武汉是。
   分折城市的发展,应考虑三大类因素:一.自然环境。二.人为创造。三.政府政策。以上问题展开来讲费力,用比较法简单扼要,以一线城市为比较对象:                                                            一.    自然环境:                                       (1)气候.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0 ;7月平均气温最高,29.3 ,夏季长达135天;春秋两季各约60天。日照、雨量充足。四季分明,1月份最低温3度,气候好于北京,同上海。                               (2)环境.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河流湖泊纵横,水资源排第一。  武汉地处于国家内陆中心,水、陆、空运输发达,交通通达度排第一。                                                   二.人为创造:                                           (1)工业.武汉从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同上海一起,成为中国工业化起源城市。目前,是全国工业门类最全,工业基础仅次于上海,超过北、广、深的城市。      (2)建成面积.武汉从清末开埠开始,是四大租界城市之一(汉口),现实际建成面积比肩北京。例如,北京8个城区近郊为四环(全长65.3公里),武汉的几个老城区为三环(全长91公里),武汉13个城区近郊在四环(全长143公里)。建成面积不说超北京,勿喷。                               (3)城市建设.中国内陆150米以上高楼数,深圳第一,武汉第二。需要说明的是,因长江,汉水穿流武汉,造成武汉城建成本,高于其它城市。因此,过江大桥,过江,过湖遂道全国第一。         (4)科教医疗.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超过广州、深圳。教育武汉高校数量、质量超广州、深圳。医疗机构数量、质量、千人床位数超广州、深圳。                                   三.政府政策:从建国以来至改开止,武汉同沈阳、广州、南京、西安等城市一样,享有相同政治地位。改开后,国家支持沿海城市优先发展,因此形成深圳。武汉政策支持度远落后于北、上、广、深。但是,武汉一直是建国以来,中央各大部委、机构派出机构级别最高,数量最多的城市,上海全国第一,22个。武汉全国第二,21个。武汉短板:对外一般贸易落后一线城市。但是,出口贸易替代(在外铁路、桥梁、城市建设承揽工程)超过广州、深圳。                              结论,武汉是综合发展基础强过深圳、广州的城市。
   虽然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但是这一次全国“两会”的春风,又为武汉的发展增添了不少动力——“两会”里面有两个观点或者两个“提法”给人印象深刻。
   第一,中部崛起;第二,长江经济带。武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发展的契机。湖北省处于中国的中部,武汉又地处湖北省的中部;
   第二,武汉就在长江边,当然属于长江经济带地区,上游有重庆,下游有南京上海的特大城市;武汉作为中部发展的领头羊,还有自己的城市圈。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九省通衢以外,武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人才储备。武汉地区的高等院校在全国名列前茅,每年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数量可观。
   除了高等院校以外,武汉还有雄厚的科研机构院所以及为数众多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最成熟的就是武汉光谷和东湖开发区。
   武汉三镇独特的布局也孕育着无穷的商机,武昌是高等院校集中的地区,汉口是传统的商业区,汉阳是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青山如果武钢整体搬迁? 今后如何发展很难预测。
   为了迎接“军运会”,现在的武汉正在全力改善城市交通,今年一共有七条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同时动工。因此路面上处处都是围栏,高峰期多处堵点让人烦心。
   现在堵,未来会不会继续堵呢?武汉现在似乎是在“筑巢引凤”,改善交通,大力开发房屋租赁市场(公租房),留住大专院校毕业生。
   天时地利人和,武汉的发展还差什么呢?政策有了,市政府准备怎么办呢?
   武汉的发展前景非常非常宏大,武汉今后必将跻身世界一线城市之流,纽约、东京、北京、武汉、上海、伦敦、巴黎、莫斯科。
   其实在全球都很难找出像武汉这么一座城市,既是版图区位中心、又是军政中心、又是综合交通枢纽、又是大规模的工业中心、还是市场流通中心、还是高 科技 教育中心。这样的城市全球很少,但是恰恰武汉是。
   武汉的区位首屈一指,方圆一千公里,覆盖中国70%版图和90%的人口经济。方圆两千公里,几乎覆盖整个亚太。
   加上武汉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水资源,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和可以动员起几乎无限的人力资源!武汉就是这么一座牛到外太空的城市!举世罕有!
   武汉只需要激发优势、提高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城市的定位,加快建设开发的力度,武汉发展必然有本质的提高。
   如果说中国有哪些城市能进入世界一线,除了首都北京,就是上海武汉。
   武汉的前景我个人觉得一片大好,原因如下。
   国家中心城市   没错武汉已经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也是国家七个超大城市之一,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地位和武汉城市定位都是属于全国第一梯队。庞大的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也注定武汉综合实力不会默默无闻。      
    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根据新标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杭州、成都、南京、香港等为特大城市。       
    武汉现状      
   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超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全市面积8494.41平方公里人口1076.62万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912.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12301.54元人民币,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武汉有我拥有88所大学,仅次于北京。可以看出武汉在中原城市中无人能及,在全国排名中也能排在第九位。      
   武汉,每天不一样   未来前景要看和谁比较。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武汉城市群的未来发展前景要更好。对于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可以其核心城市进行比较。京津冀自行脑补。
   2018年,武汉的人均gdp已经高于重庆( 人均GDP为31937元) 、成都、西安、郑州。
   看好疫情过后武汉的发展。武汉的未来要比重庆成都更辉煌。
   交通枢纽:看过中国水运规划图后,武汉的枢纽地位将更加显著。中国黄金水道主要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然而两大流域的连接,无论是通过湘桂运河还是粤赣运河,武汉都是十字路口。
   水运发达意味着货运成本低,地处中部意味着用工成本低。一个企业要投资,条件相同下,肯定选综合成本低的。
   武汉东连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对粤港澳,北应郑州、西安,航运、高铁、航空、高速,中国枢纽,仅此一家。
   水资源:紧靠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无疑是中国最优越的地区。地处三峡工程之下,无洪涝、干旱之忧,这是中国新的天府之国。相比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北方省份,水资源条件太优越了。
    科技 优势:高校云集,这就不说了。
   政策优势:灾后重建,国家必定有倾斜政策。
   武汉发展前景大得不得了。      
   好大,好大          
   未来世界一线城市已经出炉了:纽约,东京,北京,武汉,上海,伦敦,巴黎,莫斯科。
   武汉实体经济守望者 服务全球创业
   武汉发展潜力有多大?要看他的根基有多深!
   1、一省建一城,湖北只有武汉一家独大,和成都、郑州等省会一样,湖北省也集中资源建设大武汉,这也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模式;
   2、高校资源第三或四城,武汉的高校资源仅次于京沪,与南京、西安、广州并列于第二梯队,这是其他中部省会无法超越的,大学生不仅是智力资源还是经济资源,发展光谷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引进华为、小米等 科技 公司的第二总部等正是挖掘高校资源的举措
   3、两大经济带交汇处,中国有三大交通枢纽带,京沪、京广,长江经济带,武汉是京广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民国时汉口能“驾乎津门,直逼沪上”靠的也是平汉铁路和长江水运
   4、武汉在过去十年发展抢跑中是很不错的,以地铁为例,武汉里程仅次于北上广宁,比大多数省会领先!所以国家中心城市等名头也随即而来

5. 武汉未来哪个区域发展潜力最大?为什么?

武汉每天不一样,要说发展潜力,就不得不提武汉的新城区。对于市中心而言,新城区的发展具有全新的起点,发展潜力更大。新洲、白沙洲、光谷东、武昌南等新区都是如今备受关注的价值洼地,究竟哪个区域前景最好,是武汉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呢?
  
 答案是新洲,你信吗?这并非夸大。
  
   
  
  首先,时代的变化,把 科技 产业提到了一个高度。 随着长江时代的到来,航天 科技 产业将会是武汉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着陆武汉,选择了新洲双流区域,按照规划,航天基地未来是以航天产业为主导的国际航天产业城,可以预想的是,在航天基地入驻以后,强大的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产业会形成集群效应,一座产业新城将拔地而起。
  
   
  
  其次,交通的发展,让区域价值洼地效应更加凸显。 城市的发展并非是等半径蔓延的,而是以交通为脉络,呈点线发展。
  
 在长江主轴发展的进程中,桥梁连接了武汉两岸三江,新洲区域规划在2019年开建的地铁新港线和新港长江大桥,为未来的发展打通了脉络。
  
   
  
 尤其是新港长江大桥的开通,将从新洲到光谷的时间缩短到10分钟,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和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的连接,实现了新洲与光谷的对话,同时也实现了两个高新 科技 区域的资源串联。
  
  最后,新城的再造,将实现新城区域配套的蝶变。 新城区的发展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相比于主城区的“螺丝壳里做道场”,新城能够实现整体规划。
  
 所以“再造新城”是许多新城区弯道超速的契机,新洲区域因为孔雀城的着陆,成为了潜力无穷的区域。
  
   
  
 观望以往孔雀城在武汉布局,就会发现,从嘉鱼产业新城的孔雀城·江澜赋,到新洲问津产业新城的孔雀城·问津兰亭,再到黄冈团风产业新城的长江东岸孔雀城,都成为了如今的人气楼盘。
  
 北辰孔雀城·航天府坐落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中轴位置,由千亿品牌房企北辰实业与孔雀城强强联手打造,桥岸经济的发展红利必将优先享受。
  
   
  
 目前,航天府项目正处于价格洼地,现推售的90-110 瞰湖高层产品均价为5980元/ ,与航天府项目仅一桥之隔的光谷东板块房价普遍在15000元/ 以上且一房难求。这样的高性价比可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了。
  
 毕竟对于大多数在光谷打拼的人士来说,光谷的住房价格远高于其承受范围,住房需求无法与生活品质相协调,而现阶段孔雀城航天府均价远低于光谷地区,光谷人士可以以低价获得满意的住房,其次,两桥开通后阳逻至光谷也只需15分钟左右,居住与事业两不耽误。由此,航天府成为光谷区域置业的理想选择。
  
   
  
 武汉每天不一样,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新洲因为宏观政策的规划,大型房企孔雀城的入驻而有了更大的实力和底气,无疑是众多新城区中具备媲美光谷实力的城区,所以,新洲将会是武汉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地方,你信了吗?
  
 按照产业逻辑,目前最明确的肯定是东湖高新。至少十年内光谷仍会是武汉三个第一。高新产业及初创公司注册第一。人口增速和人口总数行政区第一。大学生留汉就业首选工作区域。
  
 虽然我小时在汉口,然后住汉阳,后期读书基本武昌现在也定居武昌。但是不带个人感情客观评论的话。东湖高新是十年内最佳。因为它的今天是过去二十年布局和坚持的结果。是周边大量高校若干批留汉毕业生选择的结果。
  
 十年后不敢评论。武汉现在也得了大城市病。规划一大堆。个个都是世界,中国什么什么。随便给大家罗列一下。
  
 中法新城,临空新城,长江新城,汉江湾,阳逻之心。二七滨江商务区,武汉王家墩CBD,武昌滨江商务区。沌口车城。
  
 特别有几个新城,我不点名。有一两个大型国企过来就高潮了。个个都是千亿产值,个个十年后都厉害的一塌糊涂。
  
 原谅我,有点亮瞎我的眼。作为武汉人,真心希望家乡一天比一天更好。但是还是要靠实业一步步做出来呀。十个指头都想长,最后就是握不住拳头,打不出力道!
  
 十年后哪个最好要看实际招商情况,看产业聚集程度,看配套民企活跃度。目前无法预测!
  
 十年内,仍然是光谷
  
 武汉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还是武昌片区。
  
 和狭窄破旧的闹市区汉口不同,武昌的城市规划起点更高一些,路也更宽一些,公共设施,文化设施也更多一些。君不见,湖北省博物院、楚河汉街、首义广场、武汉站、金融城绿地中心,洪山广场等,还有新建的武汉鄂州国际机场,都在武昌片区。
  
 要是住在汉口,开车进入,无论是汉正街还是菱角湖还是所谓的京汉大道——只有两车道的大道,连停个车都非常麻烦非常痛苦!汉口拥挤不堪,要城市更新都不容易,更不用说布局什么重大项目了。
  
 更重要的是,武昌的人口素质、产业层次、企业距离度、企业实力、创业氛围都更好一些,武昌是五湖四海的人才都聚在一起。这和汉口的小市民是很鲜明的反差。
  
 武昌片区有山有湖,环境好,容易规划,特别是往花山、江夏方向,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随着鄂州黄石并入武汉,武汉的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都非常非常大。
  
 所以,在武汉要投资置业,还是要选武昌,不要去汉口汉阳。
  
 黄陂区,长江新城,也只有这里有发展空间,且离市区近,三环,外环交通便利,高铁,火车站,机场近在咫尺,总之武汉目前黄陂区发展从各方面都较为优越。
  
 都吹吧,要说以后的发展,新城区东西湖,江夏已发展得不错,后起之秀应该是黄陂,长江新城的百分之七八十区域在黄陂的武湖,盘龙城。
  
 武汉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应该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为主,外加蔡甸区中法生态城。三大开发区,由于发展时间长,有实力,自然有前景。中法生态城刚刚启动,地铁即将开通,属于离中心城区最近的新区,有两国元首背书,应该有一个飞跃式发现。当然,中法生态城目前急切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还有一个潜力股是长江新城,这个需要等待国家的批复。
  
 武汉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应该是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中心城区受旧改和土地资源、产业分布影响,发展空间已经不大
  
 武汉光谷地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具有人才优势, 科技 优势,地理上与老城区相对独立,有发展成独立大城市的明确可供发展的地域空间,未来将拥有独立的交通体系,完整的 科技 产业链。光谷有丰富的山水资源,有利的区位优势(位于武汉8+1城市圈的中心地带,即西部为武汉老城,东部与鄂州市,黄石市,黄州市相近)。未来光谷地区城市体量和综合实力将实现对老武汉三镇的超越式发展。将对武汉的未来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非江夏区莫属。教育 科技 密集区,中国光谷所在地,制造业集中区,滨江滨湖,多小丘陵。
  
 光谷东,2013年第一次去那边上班,那边太荒凉,但是到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光谷东的建设如火如荼,未来随着地铁开通,配套设施的完善,光谷东的发展不可限量

武汉未来哪个区域发展潜力最大?为什么?

6. 武汉的发展前景有多大?

 武汉的定位有多高,武汉的发展前景就有多大,武汉的目标是 创新引领的全球城市 。
   在武汉2035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中,武汉市确定要向城市群、大都市区转型,2035年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创新引领的全球城市和江风湖韵的美丽武汉。因此,从武汉的定位看,武汉的发展前景是极其广阔的,武汉发展对标的应该是国内的北上广深及世界上知名的像纽约、东京、墨尔本、巴黎、伦敦等全球城市。那武汉到底有什么底气能成为全球城市呢。
   一、武汉在全国的地理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其实这一点不用多说,九省通衢,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的距离都在一千公里左右,等沿江高铁建好后,到这些城市的时间都在四五个小时之间,因此,武汉在全国具有无可替代的天元地位,优势十分明显。
   二、武汉在全国的政治地位非常高。武汉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政治地位仅次于全国的几个直辖市,甚至某些方面超过天津、重庆。现在要求武汉直辖的呼声很高,如果武汉能直辖的话,武汉的政治地位将仅次于北上,就算是还有其他的城市直辖,也不会超过武汉在全国的地位。
   三、武汉的水资源全国占有量最高。武汉自然资源最大的优势是水。长江、汉水在武汉交汇,湖泊星罗棋布,光武汉市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166个,是名副其实的“百湖之市”。武汉现在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48平方公里,第二大城中湖东湖33平方公里,湖面开阔,水质优良,风景如画。毛主席曾经每年会有半年时间在武汉东湖边生活工作,对武汉的喜欢是最直接的。在现在中国北方城市的发展面临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今天,拥有丰富水资源的武汉就具备全球城市的基本要求,按照武汉的规划,武汉要发展成人口20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水资源充足是武汉市最大的底气,也是建设江风湖韵美丽武汉的基石。
   四、武汉在全国的区位经济引领作用强。2007,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武汉“1+8”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6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加快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 科技 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成立。特别是同意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批复,就给武汉在全国的经济引领地位,特别是在华中地区的经济引领地位定了调,承担着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
   五、武汉的教育水平除北京上海外,没有第三个城市敢说对武汉有绝对的优势。武汉拥有985大学2所,211学校7所,还有几所在全国知名的军事院校,大学生数量曾经排世界城市第一位(今年被郑州和广州超过,但是数量多的不明显)。在近期的双一流大学的验收中,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非常高,有可能进入双一流行列。在中学教育中,武汉的学校也排在前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排名全国第一位,还有几所排名靠前的学校,在互联网教育方面,武汉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六、武汉的产业升级是内地最成功的的。武汉曾经是一钢独大,在东风公司搬迁到武汉后,钢铁 汽车 成了武汉经济支撑的底盘,武汉的经济在九十年代曾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期和发展停滞期。二十一世纪以来,以武汉的高校和各科研院所为支撑,武汉的发展已经明显的往“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制造方面转型,特别是以光谷为代表的高 科技 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下面看看武汉的产业的布局:
   大光谷:光芯屏端网+生物制造+地球物理导航。代表企业:华星光电、天马电子、华为武汉研究所、华为光芯片基地、小米、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新思 科技 、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烽火集团、长飞光纤、华工 科技 、联想电子、富士康、国药集团、中国医疗器械、上海联影、达安基因、中源协和、人福医药、华大基因、梦芯 科技 等等,现在武汉又在江夏打造1000亿的大 健康 产业园,也是未来可期的产业,还有国家大科学装置的科学岛也在光谷布局。
   大车都: 汽车 +白色家电+智能制造。代表企业:东风、神龙、东风本田、东风标致、雷诺 汽车 、上海通用、吉利 汽车 、海尔、格力、美的等等。
   大临空:网络安全+大数据+食品。代表企业:网络安全学院、国家网络安全基地、京东方、康宁玻璃、中金数据、弘芯芯片(目前好像情况不妙)、良品铺子、统一等等。
   大临港:航空航天+造船。代表企业: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快舟火箭、卫星)、武昌造船厂等
   钢都:钢铁+化工。代表企业:武钢、80万吨乙烯(现在改造成120万吨)。
   以上这些产业,支撑了武汉高质量的发展,让武汉从钢的城变成了工业体系完备、工业升级成功的典型代表,也会引领武汉向创新引领的全球城市迈进。
   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武汉的发展前景有多大呢?我们无法想象!但是对于武汉这个城市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二十多年前,汉阳沌口就是一片荒野的农田,中法合资生产轿车,选定沌口。如果不是中法两国先知先觉,沌口能发展到今天拥有年产300万辆 汽车 生产能力的名震世界的现代化的车城吗?沌口的开发,带动了整个汉阳地区的繁荣,首推汉阳王家湾,王家湾在20年前就是一个小村湾。现在它在武汉的商业地位名列前茅,从沌口至王家湾数十里龙阳大道上的人流车流是武汉任何其它大道不能相提并论的。 汽车 产业在汉阳的布局,带动包括格力电器等国内大批知名企业布局汉阳成就了汉阳作为武汉三镇中工业技术实力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一镇,历来为武汉三镇小弟的汉阳镇坐实工业实力老大的地位。带动汉阳 旅游 业及房地产开发蓬勃发展,整个汉阳,人气旺盛,各种开发遍地开花,大有超越武昌汉口之势。汉阳最南端汉南新城与沌口开发区己合为一体,其两强联合超越武昌光谷大势所趋。汉阳是知音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就是以汉阳造为标志。优良的传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未来发展将超乎人们的想象,进而整个武汉的发展前景那更加会出人所料,因为汉口武昌也绝非等闲之辈,三镇发展形成合力,中国城市前三志在必得!
   让你们看看武汉的格局有多大,武汉1+8,武鄂黄黄一体化,武汉的发展前景非常非常宏大,武汉今后必将跻身世界一线城市之流,纽约、东京、北京、武汉、上海、伦敦、巴黎、莫斯科。
   其实在全球都很难找出像武汉这么一座城市,既是版图区位中心、又是军政中心、又是综合交通枢纽、又是大规模的工业中心、还是市场流通中心、还是高 科技 教育中心。这样的城市全球很少,但是恰恰武汉是。
   分折城市的发展,应考虑三大类因素:一.自然环境。二.人为创造。三.政府政策。以上问题展开来讲费力,用比较法简单扼要,以一线城市为比较对象:                                                            一.    自然环境:                                       (1)气候.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0 ;7月平均气温最高,29.3 ,夏季长达135天;春秋两季各约60天。日照、雨量充足。四季分明,1月份最低温3度,气候好于北京,同上海。                               (2)环境.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河流湖泊纵横,水资源排第一。  武汉地处于国家内陆中心,水、陆、空运输发达,交通通达度排第一。                                                   二.人为创造:                                           (1)工业.武汉从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同上海一起,成为中国工业化起源城市。目前,是全国工业门类最全,工业基础仅次于上海,超过北、广、深的城市。      (2)建成面积.武汉从清末开埠开始,是四大租界城市之一(汉口),现实际建成面积比肩北京。例如,北京8个城区近郊为四环(全长65.3公里),武汉的几个老城区为三环(全长91公里),武汉13个城区近郊在四环(全长143公里)。建成面积不说超北京,勿喷。                               (3)城市建设.中国内陆150米以上高楼数,深圳第一,武汉第二。需要说明的是,因长江,汉水穿流武汉,造成武汉城建成本,高于其它城市。因此,过江大桥,过江,过湖遂道全国第一。         (4)科教医疗.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超过广州、深圳。教育武汉高校数量、质量超广州、深圳。医疗机构数量、质量、千人床位数超广州、深圳。                                   三.政府政策:从建国以来至改开止,武汉同沈阳、广州、南京、西安等城市一样,享有相同政治地位。改开后,国家支持沿海城市优先发展,因此形成深圳。武汉政策支持度远落后于北、上、广、深。但是,武汉一直是建国以来,中央各大部委、机构派出机构级别最高,数量最多的城市,上海全国第一,22个。武汉全国第二,21个。武汉短板:对外一般贸易落后一线城市。但是,出口贸易替代(在外铁路、桥梁、城市建设承揽工程)超过广州、深圳。                              结论,武汉是综合发展基础强过深圳、广州的城市。
   虽然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但是这一次全国“两会”的春风,又为武汉的发展增添了不少动力——“两会”里面有两个观点或者两个“提法”给人印象深刻。
   第一,中部崛起;第二,长江经济带。武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发展的契机。湖北省处于中国的中部,武汉又地处湖北省的中部;
   第二,武汉就在长江边,当然属于长江经济带地区,上游有重庆,下游有南京上海的特大城市;武汉作为中部发展的领头羊,还有自己的城市圈。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九省通衢以外,武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人才储备。武汉地区的高等院校在全国名列前茅,每年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数量可观。
   除了高等院校以外,武汉还有雄厚的科研机构院所以及为数众多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最成熟的就是武汉光谷和东湖开发区。
   武汉三镇独特的布局也孕育着无穷的商机,武昌是高等院校集中的地区,汉口是传统的商业区,汉阳是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青山如果武钢整体搬迁? 今后如何发展很难预测。
   为了迎接“军运会”,现在的武汉正在全力改善城市交通,今年一共有七条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同时动工。因此路面上处处都是围栏,高峰期多处堵点让人烦心。
   现在堵,未来会不会继续堵呢?武汉现在似乎是在“筑巢引凤”,改善交通,大力开发房屋租赁市场(公租房),留住大专院校毕业生。
   天时地利人和,武汉的发展还差什么呢?政策有了,市政府准备怎么办呢?
   武汉的发展前景非常非常宏大,武汉今后必将跻身世界一线城市之流,纽约、东京、北京、武汉、上海、伦敦、巴黎、莫斯科。
   其实在全球都很难找出像武汉这么一座城市,既是版图区位中心、又是军政中心、又是综合交通枢纽、又是大规模的工业中心、还是市场流通中心、还是高 科技 教育中心。这样的城市全球很少,但是恰恰武汉是。
   武汉的区位首屈一指,方圆一千公里,覆盖中国70%版图和90%的人口经济。方圆两千公里,几乎覆盖整个亚太。
   加上武汉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水资源,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和可以动员起几乎无限的人力资源!武汉就是这么一座牛到外太空的城市!举世罕有!
   武汉只需要激发优势、提高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城市的定位,加快建设开发的力度,武汉发展必然有本质的提高。
   如果说中国有哪些城市能进入世界一线,除了首都北京,就是上海武汉。
   武汉的前景我个人觉得一片大好,原因如下。
   国家中心城市   没错武汉已经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也是国家七个超大城市之一,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地位和武汉城市定位都是属于全国第一梯队。庞大的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也注定武汉综合实力不会默默无闻。      
    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根据新标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杭州、成都、南京、香港等为特大城市。       
    武汉现状      
   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超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全市面积8494.41平方公里人口1076.62万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912.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12301.54元人民币,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武汉有我拥有88所大学,仅次于北京。可以看出武汉在中原城市中无人能及,在全国排名中也能排在第九位。      
   武汉,每天不一样   未来前景要看和谁比较。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武汉城市群的未来发展前景要更好。对于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可以其核心城市进行比较。京津冀自行脑补。
   2018年,武汉的人均gdp已经高于重庆( 人均GDP为31937元) 、成都、西安、郑州。
   看好疫情过后武汉的发展。武汉的未来要比重庆成都更辉煌。
   交通枢纽:看过中国水运规划图后,武汉的枢纽地位将更加显著。中国黄金水道主要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然而两大流域的连接,无论是通过湘桂运河还是粤赣运河,武汉都是十字路口。
   水运发达意味着货运成本低,地处中部意味着用工成本低。一个企业要投资,条件相同下,肯定选综合成本低的。
   武汉东连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对粤港澳,北应郑州、西安,航运、高铁、航空、高速,中国枢纽,仅此一家。
   水资源:紧靠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无疑是中国最优越的地区。地处三峡工程之下,无洪涝、干旱之忧,这是中国新的天府之国。相比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北方省份,水资源条件太优越了。
    科技 优势:高校云集,这就不说了。
   政策优势:灾后重建,国家必定有倾斜政策。
   武汉发展前景大得不得了。      
   好大,好大          
   未来世界一线城市已经出炉了:纽约,东京,北京,武汉,上海,伦敦,巴黎,莫斯科。
   武汉实体经济守望者 服务全球创业
   武汉发展潜力有多大?要看他的根基有多深!
   1、一省建一城,湖北只有武汉一家独大,和成都、郑州等省会一样,湖北省也集中资源建设大武汉,这也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模式;
   2、高校资源第三或四城,武汉的高校资源仅次于京沪,与南京、西安、广州并列于第二梯队,这是其他中部省会无法超越的,大学生不仅是智力资源还是经济资源,发展光谷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引进华为、小米等 科技 公司的第二总部等正是挖掘高校资源的举措
   3、两大经济带交汇处,中国有三大交通枢纽带,京沪、京广,长江经济带,武汉是京广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民国时汉口能“驾乎津门,直逼沪上”靠的也是平汉铁路和长江水运
   4、武汉在过去十年发展抢跑中是很不错的,以地铁为例,武汉里程仅次于北上广宁,比大多数省会领先!所以国家中心城市等名头也随即而来

7. 武汉未来哪个区域发展潜力最大?为什么?

答案是新洲,你信吗?这并非夸大。
  
   
  
  首先,时代的变化,把 科技 产业提到了一个高度。 随着长江时代的到来,航天 科技 产业将会是武汉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着陆武汉,选择了新洲双流区域,按照规划,航天基地未来是以航天产业为主导的国际航天产业城,可以预想的是,在航天基地入驻以后,强大的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产业会形成集群效应,一座产业新城将拔地而起。
  
   
  
  其次,交通的发展,让区域价值洼地效应更加凸显。 城市的发展并非是等半径蔓延的,而是以交通为脉络,呈点线发展。
  
 在长江主轴发展的进程中,桥梁连接了武汉两岸三江,新洲区域规划在2019年开建的地铁新港线和新港长江大桥,为未来的发展打通了脉络。
  
   
  
 尤其是新港长江大桥的开通,将从新洲到光谷的时间缩短到10分钟,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和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的连接,实现了新洲与光谷的对话,同时也实现了两个高新 科技 区域的资源串联。
  
  最后,新城的再造,将实现新城区域配套的蝶变。 新城区的发展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相比于主城区的“螺丝壳里做道场”,新城能够实现整体规划。
  
 所以“再造新城”是许多新城区弯道超速的契机,新洲区域因为孔雀城的着陆,成为了潜力无穷的区域。
  
   
  
 观望以往孔雀城在武汉布局,就会发现,从嘉鱼产业新城的孔雀城·江澜赋,到新洲问津产业新城的孔雀城·问津兰亭,再到黄冈团风产业新城的长江东岸孔雀城,都成为了如今的人气楼盘。
  
 北辰孔雀城·航天府坐落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中轴位置,由千亿品牌房企北辰实业与孔雀城强强联手打造,桥岸经济的发展红利必将优先享受。
  
   
  
 目前,航天府项目正处于价格洼地,现推售的90-110 瞰湖高层产品均价为5980元/ ,与航天府项目仅一桥之隔的光谷东板块房价普遍在15000元/ 以上且一房难求。这样的高性价比可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了。
  
 毕竟对于大多数在光谷打拼的人士来说,光谷的住房价格远高于其承受范围,住房需求无法与生活品质相协调,而现阶段孔雀城航天府均价远低于光谷地区,光谷人士可以以低价获得满意的住房,其次,两桥开通后阳逻至光谷也只需15分钟左右,居住与事业两不耽误。由此,航天府成为光谷区域置业的理想选择。
  
   
  
 武汉每天不一样,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新洲因为宏观政策的规划,大型房企孔雀城的入驻而有了更大的实力和底气,无疑是众多新城区中具备媲美光谷实力的城区,所以,新洲将会是武汉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地方,你信了吗?
  
 按照产业逻辑,目前最明确的肯定是东湖高新。至少十年内光谷仍会是武汉三个第一。高新产业及初创公司注册第一。人口增速和人口总数行政区第一。大学生留汉就业首选工作区域。
  
 虽然我小时在汉口,然后住汉阳,后期读书基本武昌现在也定居武昌。但是不带个人感情客观评论的话。东湖高新是十年内最佳。因为它的今天是过去二十年布局和坚持的结果。是周边大量高校若干批留汉毕业生选择的结果。
  
 十年后不敢评论。武汉现在也得了大城市病。规划一大堆。个个都是世界,中国什么什么。随便给大家罗列一下。
  
 中法新城,临空新城,长江新城,汉江湾,阳逻之心。二七滨江商务区,武汉王家墩CBD,武昌滨江商务区。沌口车城。
  
 特别有几个新城,我不点名。有一两个大型国企过来就高潮了。个个都是千亿产值,个个十年后都厉害的一塌糊涂。
  
 原谅我,有点亮瞎我的眼。作为武汉人,真心希望家乡一天比一天更好。但是还是要靠实业一步步做出来呀。十个指头都想长,最后就是握不住拳头,打不出力道!
  
 十年后哪个最好要看实际招商情况,看产业聚集程度,看配套民企活跃度。目前无法预测!
  
 十年内,仍然是光谷
  
 武汉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还是武昌片区。
  
 和狭窄破旧的闹市区汉口不同,武昌的城市规划起点更高一些,路也更宽一些,公共设施,文化设施也更多一些。君不见,湖北省博物院、楚河汉街、首义广场、武汉站、金融城绿地中心,洪山广场等,还有新建的武汉鄂州国际机场,都在武昌片区。
  
 要是住在汉口,开车进入,无论是汉正街还是菱角湖还是所谓的京汉大道——只有两车道的大道,连停个车都非常麻烦非常痛苦!汉口拥挤不堪,要城市更新都不容易,更不用说布局什么重大项目了。
  
 更重要的是,武昌的人口素质、产业层次、企业距离度、企业实力、创业氛围都更好一些,武昌是五湖四海的人才都聚在一起。这和汉口的小市民是很鲜明的反差。
  
 武昌片区有山有湖,环境好,容易规划,特别是往花山、江夏方向,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随着鄂州黄石并入武汉,武汉的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都非常非常大。
  
 所以,在武汉要投资置业,还是要选武昌,不要去汉口汉阳。
  
 黄陂区,长江新城,也只有这里有发展空间,且离市区近,三环,外环交通便利,高铁,火车站,机场近在咫尺,总之武汉目前黄陂区发展从各方面都较为优越。
  
 都吹吧,要说以后的发展,新城区东西湖,江夏已发展得不错,后起之秀应该是黄陂,长江新城的百分之七八十区域在黄陂的武湖,盘龙城。
  
 武汉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应该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为主,外加蔡甸区中法生态城。三大开发区,由于发展时间长,有实力,自然有前景。中法生态城刚刚启动,地铁即将开通,属于离中心城区最近的新区,有两国元首背书,应该有一个飞跃式发现。当然,中法生态城目前急切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还有一个潜力股是长江新城,这个需要等待国家的批复。
  
 武汉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应该是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中心城区受旧改和土地资源、产业分布影响,发展空间已经不大
  
 武汉光谷地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具有人才优势, 科技 优势,地理上与老城区相对独立,有发展成独立大城市的明确可供发展的地域空间,未来将拥有独立的交通体系,完整的 科技 产业链。光谷有丰富的山水资源,有利的区位优势(位于武汉8+1城市圈的中心地带,即西部为武汉老城,东部与鄂州市,黄石市,黄州市相近)。未来光谷地区城市体量和综合实力将实现对老武汉三镇的超越式发展。将对武汉的未来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非江夏区莫属。教育 科技 密集区,中国光谷所在地,制造业集中区,滨江滨湖,多小丘陵。
  
 光谷东,2013年第一次去那边上班,那边太荒凉,但是到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光谷东的建设如火如荼,未来随着地铁开通,配套设施的完善,光谷东的发展不可限量

武汉未来哪个区域发展潜力最大?为什么?

8. 武汉市会有什么发展呢?

武汉,简称“汉” [1]  ,湖北省省会。它是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统称。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跨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3000 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在离汉口仅30 里的府河北岸,就建有古城,遗址位于盘龙湖畔被发掘出来。可见,自商、周以来武汉地区即是重要的古城镇。
武汉的组成

武汉由武昌、汉阳、汉口,即“武汉三镇”组成。武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城市,历经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武汉三镇在历史上形成的时序为江北(汉阳)先于江南(武昌),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毗连汉阳的一个水曲荒洲,因此,在明代以前,所谓“武汉”,乃是武昌、汉阳两地的合称。元代武昌、汉阳均属湖广行省,鄂(武昌)汉(汉阳)并称,是为双城。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显示了武昌、汉阳由单称到合称的趋势。
明宪宗成化(1465-1487 )年初,汉水改道入江,汉口始形成市集。但每到夏天涨水之际,江水漫溢,人们仍无法安居。1635 年(明崇祯八年)通判袁焻创筑长堤(上起硚口,下迄堤口)以障水患,此堤名曰“袁公堤”,即今日之长堤街。此后,居民日增,到清仁宗嘉庆时,汉口居民已达36929 户,129183 人,但汉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隶于汉阳县,因此,早期的“武汉”概念仍是武昌、汉阳双城的合称。如1822 年(清道光二年),范锴所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汉阳等郡(府),汉口是称不上郡(府)的。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其奏章、函牍中常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显然也是指武昌、汉阳(当然也包括了汉口)两地的,“武汉”实际上应读作“武、汉”。
汉口的独立地位是在1899 年(光绪二十五年)才确立的,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阳、夏分治,改汉口同知为抚民同知,分汉阳汉水以北地段北至滠口,西至硚口,拨归同知管辖,立名曰“夏口厅”。到民国初年,改同知为知事,易厅而为县,于是便有了夏口县。当时,武昌(江夏)、汉阳、汉口(夏口)仍以各自名称为主,而且各有隶属,如清末时江夏属武昌府,汉阳、夏口属汉阳府,民初时夏口属江汉道,故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建制,在历史上,亦有将汉阳、汉口联称“阳夏”,将武昌、汉阳联称为“武阳”,将武昌、汉阳、汉口联称为“武阳夏”者。
1926 年秋,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次年初,国民政府将汉口市(辖汉阳县)与武昌合并,划为京兆区,作为首都,并建立统一的武汉市政府,此时,武汉才取得了作为政区、市区的称谓。此后,武昌、汉阳、汉口时分时合,直到1949 年解放前夕,汉口作为直辖市,武昌作为省辖市,汉阳作为县而分治。
解放后,政务院将汉口、武昌、汉阳(县府所在地及邻近地区)合并为武汉市(原汉阳县治所迁至蔡甸,保留县的建制),武汉市人民政府设在汉口。至此,武汉三镇才名符其实地合三为一了。

武汉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多次在此卷起巨澜。唐代王仙芝,元末徐寿辉与陈友谅,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清代洪秀全等,都曾亲临武汉。在近代,一举埋葬清王朝的辛亥革命首发于武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二七”大罢工,国民革命军北伐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建立,“八七”会议的召开,抗战初期的武汉会战等,都在中国现代史册上熠熠生辉。
1986 年,武汉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市以其 “ 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历史文化名城 ” 的显著特色赫然榜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