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的繁殖技术

2024-05-10 10:25

1. 河蚌的繁殖技术

  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的一类动物统称,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等地,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因为具有很多养殖优势和发展前景,成为了很多养殖户的首选养殖项目。下面Sara我给大家分享了河蚌的繁殖技术的相关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河蚌的繁殖技术:亲蚌选择和培育   
      1、亲蚌选择
   
      ①亲蚌要求壳色要光亮,呈青蓝色,壳完整无残缺,“腹部”鼓圆,蚌体健壮肥满,闭壳力强,蚌龄以6~8冬龄为好,雌蚌最好是经产母蚌。
   
      ②育珠蚌的性别从外观上很难区分,必须根据内部鳃丝的疏密及根数,才能准确判断。一般雌蚌个体稍大,生长轮纹较宽,贝壳也略宽、略厚。打开河蚌,雌蚌鳃丝排列紧密,性成熟后,外鳃瓣的鳃丝数目达100~120根,雄蚌鳃丝排列稀疏,性成熟后,外鳃瓣的鳃丝数目仅为60~80根。
   
      2、亲蚌培育:亲蚌培育池面积最好在2000平方米以上,水深为1.5米,池底淤泥厚度适中。养殖水层含氧量为4.0~8.0毫克/升,pH为6.5~8.0,饵料生物量为10~20毫克/升。水质不宜过肥,以免雌性生殖细胞因缺氧发育不良或发生性逆转。若用小面积水域培育亲蚌,必须具有缓流条件。
   
      3、投放比例:一般雄雌按2∶1的比例(即2雄夹1雌为1组合),并尾相靠地吊在水层中进行性比组合养殖。亲蚌培育工作应从秋季开始,要定时注、排池水,适时繁殖饵料生物,促进亲蚌生殖腺的发育、成熟。
                  河蚌的繁殖技术:受精及胚胎发育   
      1、受精季节:以三角帆蚌为例。一般情况下,三角帆蚌3龄时已具繁殖能力。每年5月开始性成熟。性成熟时,雌性三角帆蚌的生殖腺外观呈橘黄色,雄性三角帆蚌的生殖腺呈白色。产卵季节为5~7月。成熟卵子为圆球形,成熟精子镜检能摆尾游动。当生殖巢中绝大多数卵粒成熟时,雌蚌即排卵受精。三角帆蚌每年产卵5~8次,产卵量为40万~50万粒。
   
      2、受精方法:河蚌受精的方法有自然受精和诱导授精两种。
   
      ①自然受精:在蚌的繁殖季节,雌蚌成熟的卵经生殖孔排至身体外套腔中,雄蚌成熟的精子由输精管经生殖孔排至鳃上腔,再经出水管排到体外水体中。精子随水进入雌蚌外套腔中与待孕的卵结合,完成受精。受精卵就在母蚌的左右两侧外鳃瓣上进行胚胎发育。
   
      ②诱导授精:雄蚌的生殖细胞通常比雌蚌先成熟。可在雌蚌部分卵成熟时,人工取出雄蚌精液,用生殖盐水稀释后注入雌蚌的外套膜,并把雌蚌预先置于水温比原池水温高3~5℃的受精盆中,进行诱发授精。第1次注入的精液仅仅起诱发雌蚌排卵的作用,需要用同样的方法注入第2次稀释精液,这次精液中的精子正好与诱发出来的成熟卵受精。通过诱导授精,能使河蚌提前进入繁殖季节。
   
      3、胚胎发育:受精卵自卵裂起,经过受精卵→桑椹期→囊胚期→原肠期→钩介蚴的胚胎发育过程,形成钩介蚴虫。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一般需35~50天。
                  河蚌的繁殖技术:采收钩介蚴苗   
      钩介蚴在母蚌外鳃瓣上发育成熟后,具有足丝和钩,能够寄生鱼体上,也必须寄生在鱼体上,才能完成变态过程,成为幼蚌。因此,在钩介蚴即将脱膜而出时,就要用鱼作“采苗器”,将钩介蚴采集在鱼体上。
   
      1、采苗鱼选择:鲢、鳙、草鱼、鲤均能采到钩介蚴,但以性情温顺的鳙鱼和草鱼鱼种为好。每只蚌每次采苗需9.9厘米规格鱼种300~500尾。要选择体质健康的优良鱼种,才能耐受较多钩介蚴虫的寄生。
   
      2、成熟度鉴定:未成熟的钩介蚴不具寄生能力,必须对钩介蚴的成熟度进行鉴定。鉴定方法是取出几只培育的母蚌,首先用开壳器撑开河蚌,加塞固定到一定程度,然后用探针在河蚌鳃瓣中部挑出少许钩介幼虫,若挑出的钩介幼虫能互相粘连成一条链,则为成熟钩介蚴。
   
      3、采苗方法
   
      ①室内采苗:在盆中注入10~15厘米深的洁净新水,将经过检样的母蚌平置于盆底,然后放入采苗鱼,并通入水管使水成为流水,数小时后即能刺激母蚌排出钩介蚴。
   
      ②室外采苗:在河、湖泊的清爽水质中,可用鱼箱采苗。采苗数量大,适于大量生产。采苗要及时更换采苗点,以每尾鱼寄生约200尾钩介蚴为宜,数量过大会引起采苗鱼死亡。采苗前1天,要对采苗鱼进行拉网锻炼,增强其体质,并排出粪便,以避免采苗鱼污染钩介蚴。
   
      河蚌吃什么食物河蚌的食物主要是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如轮虫、鞭毛虫、绿眼虫,绿粒藻、栅藻、舟形藻、甲藻、四角藻、纺锤硅藻、杆星藻,甲壳动物的残屑及植物叶片等。易被消化的主要是硅藻。蚌不能主动追逐食物,依靠蚌壳的开闭,外套膜内侧纤毛和鳃纤毛的摆动造成水流,食物便随水进入蚌体。食物随水进入外套腔,颗粒沿鳃丝向上移至鳃的基部,再向前移动至唇瓣,经唇瓣选择后小颗粒进入口中,大颗粒则由内鳃边缘向后移动,在两腮相交处,入外套膜痕至后端,两壳猛闭排出体外。据有人统计,每天流进蚌体的水可达40升。
                  河蚌的繁殖技术:河蚌的栖息环境   
      在自然环境中,蚌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池沼、小溪等泥质、沙质或石砾之中。冬春寒冷时利用斧足挖掘泥汾,使蚌体部分潜埋在泥沙中,前腹缘向下,后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进行呼吸摄食。天热时则大部分露在泥外。无齿蚌一般生活在泥质底、pH值在5~9的静水或缓流的较肥的水中。
                  河蚌的繁殖技术:河蚌的消化系统   
      河蚌口位前闭完肌下,为一横缝。口的两侧各有一对三角形唇片,大,密生纤毛,有感觉和摄食功能。口后为短而宽的食道,下连膨大的胃,胃周围有一对肝脏,可分泌淀粉酶、蔗糖酶,有导管入胃。胃后为肠,盘曲于内脏团中,后入围心脏,直肠穿过心室,肛门开口于后闭壳肌上,出水管附近。胃肠之间有一晶杆,为一细长的棒状物,前端较粗,顶端形态变异较大,呈细尖、膨大、钩状、盘曲等。晶杆位于肠内,其前端突出于胃中,与胃盾下部相接。晶杆可能为储存的食物,河蚌在缺乏食物条件下,24小时后晶杆即消失,重新喂食,数天后晶杆恢复存在。

河蚌的繁殖技术

2. 河蚌的养殖方法

1、河蚌养殖时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蚌的生长与珍珠的生长有利。生产实践证明,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育珠蚌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6、育珠水域土质以粘土最好,河土次之,黄土、砂泥土最差。池底要有适当淤泥。
7、PH值在7-8是最透宜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
8、溶氧一般夏季水体要大于5毫克/升,冬季要大于3毫克/升。
9、蚌水域透明度以30厘米较好。
10、蚌对水温的最适范围为18-28℃。
11、水体中无机盐的含量以钙离子最重要,因为钙是珍珠和珠蚌贝壳的主要成分。通常要求水中含钙量在10毫克/升以上,当水体中含钙量低时,可通过施生石灰来解决。
12、氮是一切藻类生长必须的营养之素。氨氮含量高说明水体比较肥,超过2毫克/升,说明水体污染较严重,对蚌的生长和成活有影响;当氨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时,说明水质太瘦,不能满足天然饵料增殖的需要。
13、亚硝酸盐含量应在0.01-0.1毫克/升之间。含量超过0.1毫克/升就会出现蚌珠生长缓慢或死蚌现象。
14、养殖水域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以防其与育珠蚌的饵料生物争夺营养。对于一些敌害生物如虾、蟹等也应及时清除。

扩展资料:
一、珍珠培育:
1、选择母贝:选择外壳完整,无破损,壳内软体部饱满,无病害等健壮的珍珠贝做为育珠母贝。
2、手术植核: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将细胞小片和珠核植入到育珠母贝体内。然后将育珠贝放回水中休养。
3、养殖育珠:将育珠贝装在网笼里,然后用绳索吊在水中进行养殖。
4、开贝取珠:有核珍珠一般经过1到2年的育珠期,就可以开贝收获珍珠了。无核珍珠一般要4到5年才能收成。
二、河蚌的人工育苗技术:
三、目前我国用于培育淡珍珠的贝类最主要的是三角帆蚌。
1、对于大多数养蚌户来说,一般不进行珍珠蚌的育苗工作。从产业化的发展来看,“人工育苗——手术蚌培育——育珠手术”这三个生产环节无需要专业公司来完成。
2、一般养殖户只从事珠蚌养殖。从目前的生产现状看,大多数群众都购买稚蚌,自己培育手术蚌,再雇人手术。所以简单介绍一下蚌的育苗过程。
3、在河蚌繁殖期到来时,一般直接从成熟的珠蚌中挑选怀卵的雌蚌,待其受精卵发育到钩介幼虫时,及时地用黄颡鱼采集(寄苗)。
4、每平方米流水育苗池可放寄生有钩介幼虫的小鱼20-30尾。育苗池要掌握一定的水流量,但流量不可过快。每天要给寄苗鱼投喂饵料,让其正常生长,在水温30℃以上,钩介幼虫只需4-7天便可成熟,25-30℃则需7-9天。
5、寄生在鱼体上的钩介幼虫,脱落后即开始营自由生活,称为稚蚌,这个过程叫脱苗。稚蚌(1-2毫米)在育苗棚的浅水池中进行流水培育直到1厘米左右的幼蚌。生产流程是:怀卵雌蚌→钩介幼虫→用黄颡鱼寄苗→稚蚌培育→幼蚌。
6、从幼蚌培育到手术蚌有很多方法,但浙江的养蚌户在生产中广泛采用大水面小网箱培育手术蚌的方法,效果相当明显。将1厘米的幼蚌直接培育到8厘米左右的手术蚌,时间缩短到3个月左右。这项改革使当年繁苗、当年手术育珠有了可能。
7、这种木框小网箱一般规格为(40-45)厘米×(40-60)厘米×10厘米,用杉木(或毛竹)条钉制,杉木条规格一般在(1.5-2)厘米×(3-4)厘米。
8、木框钉好后用2厘米网目的网片封闭,上部留缝合口。网箱底部用塑料薄膜垫底,以放置肥泥。每只网相投放幼蚌150-200只左右为宜,这样在当年入秋有望60%以上幼蚌培育成手术蚌。
9、培育水体面积应在10亩以上,水位1.5-2.5米。稚蚌入箱前3-5天,应根据水体环境(新塘或老塘)、鱼类放养量(有一定比例的花、白鲢50-200尾/亩),先施基肥,培肥水质。使水色呈淡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
10、稚蚌在3厘米前,水质不能过肥,否则稍高的氨、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就会抑制其生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珍珠养殖

3. 蚌的养殖技术

  鱼塘套养珍珠蚌
  鱼塘套养珍珠蚌,就是在养有草鱼、鳊鱼、鲫鱼等鱼类的鱼塘中,套养一定数量的珍珠蚌,除了每年能收获鱼以外,每100平方米的鱼塘,一般一个养殖周期还能采收500-750克优质珍珠。鱼塘套养珍珠蚌是一种鱼、蚌共生互利的高效套养模式,它充分利用有限的水体空间,进行鱼蚌的立体养殖。本期节目主要介绍怎么在鱼塘里套养珍珠蚌。
  淡水珍珠蚌养殖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工养珠技术。三角帆蚌是我国特有的河蚌资源,又是育珠的好材料,用它育成的珍珠质量好,而且它可以用来培育有核珍珠、彩色珠、夜明珠等粒大、晶莹夺目的名贵珍珠。本期节目就以三角帆蚌为例介绍淡水珍珠蚌的养殖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工养珠技术。三角帆蚌是我国特有的河蚌资源,又是育珠的好材料,用它育成的珍珠质量好,而且它可以用来培育有核珍珠、彩色珠、夜明珠等粒大、晶莹夺目的名贵珍珠。本期节目就以三角帆蚌为例介绍淡水珍珠蚌的养殖技术。
  

蚌的养殖技术

4. 河蚌一年能长多大,附河蚌的养殖方法

   
       河蚌1年通常可以长1-2斤左右,养殖方法、养殖条件、管理方式等因素都会对其体重造成影响。养殖河蚌需要确保水源充足且无污染,水域的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水面要求超过6000平方米,如果面积过小,则水质容易发生较大变化,继而影响到河蚌的生长。
            一、河蚌一年能长多大 
  1、河蚌1年长多少斤
  一般情况下,河蚌1年可以长1-2斤左右,但由于受到养殖方法、养殖条件、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河蚌具体可以长到多少斤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2、河蚌养殖条件
  (1)水源
  ①水源应确保充足、无污染,有毒物质的含量不能超过渔业水质标准,水域透明度以30厘米为标准。
  ②适宜的PH值为7-8,适宜水温为18-28℃,适宜水深为1.5-4米、2-3米,水深低于1米、高于5米都不适合养殖。
  ③水面要求达到6000平方米以上,若面积过小,则水质不稳定,容易出现较大的变化,导致河蚌的生长受到影响。
  ④建议在流速不超过0.1米的水域中养殖河蚌,若将河蚌养殖在具有流水以及其他条件较好的河流、湖泊中,养殖1年每只河蚌一般可产出5-8克珍珠,若养殖在静水水域中,一般要3年左右每只河蚌才能产5-8克珍珠。
    
  (2)光照
  ①光照充足时可以产生热效应,为育珠蚌与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
  ②光照充足时水中的溶氧含量会增加,而且能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同时还会影响到珍珠的颜色与光泽。
  (3)土质
  育珠水域的适宜土质为粘土,其次为河土,黄土、砂泥土较差,水底也要有适量的淤泥。
  (4)溶氧
  ①夏季:水中的溶氧含量应超过5毫克/升。
  ②冬季:水中的溶氧含量应超过3毫克/升。
    
  (5)物质含量
  ①打造珍珠和珠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钙元素,因此水体中的无机盐的含量应以钙离子为主,要求钙含量超过10毫克/升,若钙含量较低,可泼洒生石灰。
  ②藻类的生长离不开氮,但若氮含量大于2毫克/升,则表示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此时河蚌的生长会受到一定影响,严重时还会降低其存活率。若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则表示水质过瘦,难以满足天然饵料的增殖需求。
  ③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能大于0.1毫克/升,否则会发生蚌珠生长缓慢、死蚌等情况,一般可将亚硝酸盐的含量控制在0.01-0.1毫克/升。
  ④养殖水域中不能出现水生的维管束植物,也不能出现虾、蟹等敌害生物,以防河蚌的生长受到影响。
    
   二、河蚌的养殖方法 
  1、选址
  一般可以在湖泊、水库、池塘、沟港、外荡、河流等水域中(能满足河蚌的养殖条件)展开养殖工作。
  2、养殖方式
  (1)吊养:可分为单个吊养和串养,串养是在1根线上吊养2只以上的河蚌。
  (2)笼养:养殖数量根据笼子(网笼、网夹)的大小来决定,需确保每只河蚌都能接触到笼底。
  3、养殖密度
  常规养殖的情况下,育珠河蚌的适宜密度为800-1200只/亩,在外荡中的养殖密度为600-800只/亩,也可根据河蚌的体重肥度、水体流动速度、水体深度等因素对养殖密度做出适当调整。
    
  4、管理
  (1)术后暂养期管理
  ①将术后的河蚌暂养在水质清爽的水域中(微流水),让其恢复15-30天,期间不能随意翻动河蚌,也不能让它们离开水面或开壳检查,防止其恢复速度和珠囊的形成受到影响。
  ②经过30天之后,检查休复蚌,清除死蚌,剩余的河蚌可重新吊养至育珠水域中。若水域的透明度小于30厘米,可进行降肥。
  (2)加强注水和增氧工作
  在封闭、静止的水域中养河蚌时,遇到高温、水浅、低压等情况容易缺氧、死蚌,所以要及时换水、加水,或保持水质的清新度以及足够的含氧量,防止在缺氧、低氧的条件下影响到育珠蚌的生长。
    
  (3)及时调节吊养深度
  根据水温、水位、季节变化对育珠蚌的吊养深度做出适当调节。冬夏季,一般适合深吊,深度以40-60厘米为宜;春秋季,一般适合浅吊,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
  (4)水域施肥
  ①若水质过于清瘦,可施加化肥或有机肥,也可以同时使用。还可以泼施豆浆(饲料和肥料),并配施钙肥,比如生石灰。若PH值较低,可适当多施,若PH值较高,可减少施用量。
  ②化肥以尿素、过磷酸钙为主,适宜比例为1:2或1:3,混水后即可泼洒,使用原则为少量多次、少施勤施,用量为1公斤/亩。
  ③有机肥适宜使用鸡、鸭、鸟类的粪便,使用前需添加生石灰、发酵物,确保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
    
  (5)清除附着物
  定期清洗网袋、网笼、蚌体上的附泥和生物(比如聚缩虫、淡水海绵、水藻类等),4-10月份期间,可每隔1个月涮洗1次。
  (6)维修养殖设施
  定期维修养殖设施,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 河蚌养殖技术

   
       养殖方式:目前多采用吊养与笼养,吊养有单个吊养和串养在一根线上吊养两只蚌以上,笼养数量依笼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适宜。养殖密度:育珠河蚌一般每亩为800-1200只,外荡为600-800只,具体视体重及水域肥度而定。混养方式:以育珠为主的池塘可适量放养鳊鱼、鲫、草鱼、鳜鱼、黄颡鱼等。

河蚌养殖技术

6. 河蚌一年能长多大,附河蚌的养殖方法

      
      河蚌1年通常可以长1-2斤左右,养殖方法、养殖条件、管理方式等因素都会对其体重造成影响。养殖河蚌需要确保水源充足且无污染,水域的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水面要求超过6000平方米,如果面积过小,则水质容易发生较大变化,继而影响到河蚌的生长。一、河蚌一年能长多大      1、河蚌1年长多少斤      一般情况下,河蚌1年可以长1-2斤左右,但由于受到养殖方法、养殖条件、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河蚌具体可以长到多少斤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2、河蚌养殖条件      (1)水源      1水源应确保充足、无污染,有毒物质的含量不能超过渔业水质标准,水域透明度以30厘米为标准。      2适宜的PH值为7-8,适宜水温为18-28°C,适宜水深为1.5-4米、2-3米,水深低于1米、高于5米都不适合养殖。      3水面要求达到6000平方米以上,若面积过小,则水质不稳定,容易出现较大的变化,导致河蚌的生长受到影响。      4建议在流速不超过0.1米的水域中养殖河蚌,若将河蚌养殖在具有流水以及其他条件较好的河流、湖泊中,养殖1年每只河蚌一般可产出5-8克珍珠,若养殖在静水水域中,一般要3年左右每只河蚌才能产5-8克珍珠。
      (2)光照      1光照充足时可以产生热效应,为育珠蚌与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      2光照充足时水中的溶氧含量会增加,而且能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同时还会影响到珍珠的颜色与光泽。      (3)土质      育珠水域的适宜土质为粘土,其次为河土,黄土、砂泥土较差,水底也要有适量的淤泥。      (4)溶氧      1夏季:水中的溶氧含量应超过5毫克/升。      2冬季:水中的溶氧含量应超过3毫克/升。
      (5)物质含量      1打造珍珠和珠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钙元素,因此水体中的无机盐的含量应以钙离子为主,要求钙含量超过10毫克/升,若钙含量较低,可泼洒生石灰。      2藻类的生长离不开氮,但若氮含量大于2毫克/升,则表示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此时河蚌的生长会受到一定影响,严重时还会降低其存活率。若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则表示水质过瘦,难以满足天然饵料的增殖需求。      3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能大于0.1毫克/升,否则会发生蚌珠生长缓慢、死蚌等情况,一般可将亚硝酸盐的含量控制在0.01-0.1毫克/升。      4养殖水域中不能出现水生的维管束植物,也不能出现虾、蟹等敌害生物,以防河蚌的生长受到影响。
二、河蚌的养殖方法      1、选址      一般可以在湖泊、水库、池塘、沟港、外荡、河流等水域中(能满足河蚌的养殖条件)展开养殖工作。      2、养殖方式      (1)吊养:可分为单个吊养和串养,串养是在1根线上吊养2只以上的河蚌。      (2)笼养:养殖数量根据笼子(网笼、网夹)的大小来决定,需确保每只河蚌都能接触到笼底。      3、养殖密度      常规养殖的情况下,育珠河蚌的适宜密度为800-1200只/亩,在外荡中的养殖密度为600-800只/亩,也可根据河蚌的体重肥度、水体流动速度、水体深度等因素对养殖密度做出适当调整。
      4、管理      (1)术后暂养期管理      1将术后的河蚌暂养在水质清爽的水域中(微流水),让其恢复15-30天,期间不能随意翻动河蚌,也不能让它们离开水面或开壳检查,防止其恢复速度和珠囊的形成受到影响。      2经过30天之后,检查休复蚌,清除死蚌,剩余的河蚌可重新吊养至育珠水域中。若水域的透明度小于30厘米,可进行降肥。      (2)加强注水和增氧工作      在封闭、静止的水域中养河蚌时,遇到高温、水浅、低压等情况容易缺氧、死蚌,所以要及时换水、加水,或保持水质的清新度以及足够的含氧量,防止在缺氧、低氧的条件下影响到育珠蚌的生长。
      (3)及时调节吊养深度      根据水温、水位、季节变化对育珠蚌的吊养深度做出适当调节。冬夏季,一般适合深吊,深度以40-60厘米为宜;春秋季,一般适合浅吊,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      (4)水域施肥      1若水质过于清瘦,可施加化肥或有机肥,也可以同时使用。还可以泼施豆浆(饲料和肥料),并配施钙肥,比如生石灰。若PH值较低,可适当多施,若PH值较高,可减少施用量。      2化肥以尿素、过磷酸钙为主,适宜比例为1:2或1:3,混水后即可泼洒,使用原则为少量多次、少施勤施,用量为1公斤/亩。      3有机肥适宜使用鸡、鸭、鸟类的粪便,使用前需添加生石灰、发酵物,确保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
      (5)清除附着物      定期清洗网袋、网笼、蚌体上的附泥和生物(比如聚缩虫、淡水海绵、水藻类等),4-10月份期间,可每隔1个月涮洗1次。      (6)维修养殖设施      定期维修养殖设施,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7. 河蚌怎么养殖技术

    1、养殖方法:养殖河蚌时,需要采用吊养或者笼养的方法。2、水质管理:选择无污染且富含丰富钙物质的池水,并向其中加入有机肥或化肥。3、饲喂:为其提供鞭毛虫、杆星藻、四角藻、栅藻、绿眼虫、纺锤硅藻、轮虫、甲壳动物的残屑。
      河蚌如何养殖       1、适宜环境 
        
      养殖河蚌时,可以采用吊养或者笼养的方法,其中吊养方法,是将河蚌用绳挂在一起,再将其放入到池水中,而笼养方法,是将河蚌放入到大小适宜的网笼中,并且每只河蚌都要触碰到笼子底部。
       2、水质条件 
        
      河蚌适宜生活在水质优良的环境中,养殖河蚌时,需要将其放入到无污染且富含丰富钙物质的池水中,可以在水中加入有机肥或者化肥,并且要保证池水的流动性,帮助河蚌获取食物,因为河蚌不能主动追逐食物。
       3、饲喂管理 
        
      河蚌是杂食生物,养殖河蚌时,要为其提供鞭毛虫、杆星藻、四角藻、栅藻、绿眼虫、纺锤硅藻、轮虫、甲壳动物的残屑等食物,并且可以将河蚌与鱼类生物混养,让河蚌吃食鱼类生物的粪便。

河蚌怎么养殖技术

8. 河蚌的幼虫为,附河蚌养殖技术

   
       河蚌身体上的幼虫是钩介幼虫。河蚌喜欢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中,常半埋在泥沙里。在全国各地都分布着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而在江苏、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中大型江河中分布着三角帆蚌。一般应该将河蚌养殖在面积为6000平方米以上的水域中。
            一、河蚌的幼虫为 
  1、河蚌身体上的幼虫是什么
  河蚌身体上的幼虫是钩介幼虫,河蚌常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它的肉即可食用,也能当做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
  2、河蚌的分布范围
  (1)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2)三角帆蚌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中大型江河中。
    
   二、河蚌养殖技术 
  1、养殖条件
  (1)水源
  ①水面的面积要求在6000平方米以上,面积太小会导致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河蚌生长。
  ②水深要求1.5-4m,2-3m为宜,深度低于1m或者高于5m都不宜养殖河蚌。
  ③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有毒物质的含量不能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④可在具有一定速度的流水中养殖河蚌(流速不超过0.1m),一般河蚌在有流水以及其他条件好的河、湖中生存,养殖1年可产珍珠5-8g/只,而在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g/只。
  ⑤水域透明度以30cm为标准。
    
  (2)光照
  ①充足的光照能产生热效应,给育珠蚌以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
  ②光照能够影响珍珠的颜色以及光泽。
  ③充足的光照既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又能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3)土质
  ①育珠水域的土质建议选粘土,河土次之,黄土、砂泥土差。
  ②池底要有适当的淤泥。
  (4)PH值
  一般PH值在7-8适宜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
    
  (5)溶氧
  ①夏季,水体中的溶氧含量需大于5mg/L。
  ②冬季,水体中的溶氧含量需大于3mg/L。
  (6)水温
  河蚌适宜在水温为18-28℃的环境中生存。
    
  (7)物质含量
  ①因为钙是打造珍珠和珠蚌贝壳的主要成分,所以水体中无机盐的含量应以钙离子为主。一般要求含钙量在10mg/L以上,如果含钙量低,可施生石灰。
  ②藻类生长要靠氮,但氮量超过2mg/L时,说明水体污染较严重,会影响河蚌的生长以及降低存活率。而氮含量低于0.1mg/L时,水质太瘦,不能满足天然饵料增殖的需要。
  ③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超过0.1mg/L就会出现蚌珠生长缓慢或死蚌现象,建议将亚硝酸盐含量保持在0.01-0.1mg/L之间。
  ④在养殖河蚌的水域中除了不能有水生维管束植物之外,也不能有虾、蟹等敌害生物,会影响河蚌的生长。
    
  2、选址
  只要能够满足河蚌的养殖条件,就可在池塘、沟港、外荡、湖泊、水库、河流等地进行养殖工作。
  3、养殖方法
  (1)养殖方式
  ①吊养分单个吊养和串养,串养会在一根线上吊养2只以上的蚌。
  ②笼养河蚌的数量根据笼(网笼、网夹)的大小而定,通常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宜。
  (2)养殖密度
  ①一般亩养800-1200只育珠河蚌,外荡为600-800只。
  ②养殖密度需要根据河蚌的体重肥度而定,可跟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随蚌体大小适量增减数量。
    
  4、管理
  (1)术后暂养期管理
  ①把术后的河蚌暂养于微流水、水质清爽的水域中,休复15-30天。在河蚌修复期间,既不可随意翻动,也不可离开水面,更不能开壳检查,以免影响河蚌恢复和珠囊形成的速度。
  ②等待1个月后,检查休复蚌,及时清除死蚌,把剩下的河蚌重新吊养到育珠水域中。
  ③当水域透明度低于30cm,需要采取降肥措施。
  (2)加强注水和增氧工作
  通常在封闭静止水域中养河蚌,若遇高温、水浅、低压会造成缺氧并出现死蚌现象。因此要及时加水、换水或者保持水质新鲜和充足的含氧量,以免育珠蚌在缺氧、低氧情况下影响自身的生长速度。
  (3)及时调节吊养深度
  ①要根据水位、水温以及季节变化来调节育珠蚌的吊养深度。
  ②冬夏两季适宜深吊,深度为40-60cm。
  ③春秋两季适宜浅吊,深度为15-20cm。
    
  (4)水域施肥
  ①当水质清瘦时,可施入有机肥或者化肥,可以二者兼用。
  ②有机肥以山鸡、鸭、鸟类为好,使用前要加入生石灰和发酵物,充分腐熟后才可施用。
  ③化肥主要以尿素和过磷酸钙为主,用量比为1:2或1:3,一般混合加水后就可泼洒,做到次多、量少,少施、勤施,通常亩用量为1kg。
  ④还可泼施豆浆(饲料和肥料)并同时施用钙肥(生石灰)。
  ⑤水体PH值低就多施,PH值高就少施。
  (5)清除附着物
  定期清洗网笼、网袋和蚌体上的附泥和生物(水藻类、淡水海绵、聚缩虫等),建议在4-10月,每隔1个月就涮洗1次。
    
  (6)维修养殖设施
  及时修复养殖设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