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什么要滥发纸币?

2024-05-05 09:15

1.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什么要滥发纸币?

那是战争时期的特殊产物,
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在打仗,税收收不上来,而军费开销又浩大。解决的方法只能是凭空印钞票,市场上的钞票多了大于需求自然就会出现通胀。
很多人一提到民国就会想到滥发纸币,其实民国早中期(具体点说就是1911年到1940年间)货币还是比较坚挺的,特别是在1935年以前,那时候中国流通的是银元和铜元,纸币只是兑换券性质。后来发行法币,初期与英镑挂钩,后来改挂美元,都是可以按照固定汇率来兑换上述两种硬通货。抗战爆发后半壁国土尽失,而且丢的还全是经济相对比较好的沿海省份,民国政府没有充足的财政来源来应付军费支出,所以只能用印钞的模式来解决对钱的需求,中国开始了恶性通货膨胀的时代。
战争对货币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实建国前的解放区情况也类似,比如冀察晋边区银行,东北银行,北海银行等等,都经历了从最初的小额纸币到后来发行巨额钞票这么一个过程。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初期面值很小,都是1块,5块,10块,20块的,但因为那时候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经济不稳军费开销大,所以后来也出现了面值1万,5万的。直到1955年国内局势稳定了才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中国才算彻底摆脱了十余年的大额钞票时代。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什么要滥发纸币?

2.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什么要滥发纸币?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民党政府不断扩大内战,导致军费开销庞大、财政人不敷出的情形日益严重。
 
  国民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并以此对劳动人民进行掠夺。
 
  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这种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因为这种办法比起增加税收、增发国债等办法富于隐蔽性,并且简便易行。当它们用滥发的纸币向厂商订货,向农民收购农产品,向政府职员、军人等发放薪饷时,即是通过这种种渠道把大量的纸币投入流通之时,一般人并不会马上知道这些纸币是不代表任何价值的纸片。
 
  这必然导致物价飞涨。而恶性通货膨胀又使财政预算进一步失控。
 
  附: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的表现:
  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鉴于法币恶性膨胀,国民经济面临崩溃之势,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O.22217克),以一比三百万的比率,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然而金元券却以更快的速度膨胀,前后不到十个月,发行总额达1,303,O46亿元,比原规定的发行额20亿元增加六万五千余倍,物价比币改初期上涨一百七十万倍。解放前夕,上海银元一元可换金元券16亿,各地纷纷拒用,逐以银元代替流通。
  大陆解放前夕,金圆券已形同废纸,民间多已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党政府乃恢复银本位币制,在重庆、广州一带发行银元券。规定金元券五亿可向中央银行兑换银元券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