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与税收有本质区别吗

2024-05-06 01:08

1. 公债与税收有本质区别吗

公债与税收的异同及内在联系 
一.相同:
税收和公债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出现是在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之后。我国最早的税收出现在夏朝。 在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赋”远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但事实上,国家征集的收入不仅限于军赋,还包括用于国家其他方面支出的产品。此外,国家对关口、集市、山地、水面等征集的收入也称“赋”。所以,“赋”已不仅指国家征集的军用品,而且具有了“税”的涵义了。有历史典籍可查的对土地产物的直接征税,始于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按平均产量对土地征税。后来,“赋”和“税”就往往并用了,统称赋税。 公债的出现则是后来的事。我国最早的公债出现在东周时期。据《东周列国志》记载,周赧王姬延“欲发兵攻秦,而不能给车马之费”,于是“访国中有钱富民,借贷以为军资,与之立券,约以班师之日,将所得卤获,出息偿还”。 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秦国出兵伐赵,直逼周天子居住的洛阳。这时楚王派使臣来献计,只有以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共同伐秦。于是周赧王以天子的名义诏令六国共同讨伐秦国,但周王朝地小人少,国库里空空如也,怎么筹措军需呢?周赧王采纳大臣意见,先向国内的商人地主借了一笔钱,说取胜回来连本带利一并归还。周赧王的军队在伊阙等了3个月,结果只有楚、燕二国派来了军队,其他4国压根不当回事。周赧王这次是货真价实的穷折腾,秦国的大军都懒得动手,秦昭襄王给他传了话:“你吃饱了撑的吧,没事找事。”周赧王悻悻地回到了领地,没想到那些债权人拿着债券,天天到宫门外向周赧王要债。周赧王没钱还债,跑又没处跑,只好在城内筑起一座高台,躲到上边,眼不见为净。后人称此台为“避债台”,后来才有了“债台高筑”的成语。
二.区别 
第一,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是指的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第二,公债是一种国家信用。作为国家信用,必须遵循信用关系的原则。这就是说,公债发行人——国家,与公债认购人双方,在法律上应该是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公债的发行,必须以公债认购人自愿认购为前提。 税收则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征收的。在税收中,国家与纳税者双方在法律上是分别处于执法者与守法者的不同地位,它以征收者强制征收,纳税者依法无条件缴纳为前提。 同时,公债发行人作为债务人,是在筹措以偿还为条件的借款;公债认购人作为债权人,是以预期收回本息为条件向国家贷款。它不像税收,征收者是在进行一种不付任何代价的无偿征收,缴纳者是在履行一种纯义务的缴纳。
第三,公债和税收的财政作用不一样。 公债在举借的年度虽然可以暂时解决财政困难,但因为仍需用以后财政年度的收入来偿还,因此有人把公债称作财政预支。 而税收是当年财政的实际收入,以后毋须偿还,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真实财力。 当然,就公债本身来说,生产性公债和消费性公债对于财政的作用,也并不能一概而论。生产性公债,只要以后年度中以债款投资所增加的财政收入能够超过所需的还本付息支出,就是有积极意义的。至于消费性公债,情况就不相同了。它通常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条件下才发行的。往往逐年有增无减,最终使财政陷入严重的困境。
三.关系 
公债与税收,作为延期税收与即期税收,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公债首先被作为直接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对待, 由于税收制度是以直接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为主的典型特征, 使得公债发行替代了即期税收, 人们产生相对的“ 减税”好处, 但公债的偿付必然通过未来的征税解决, 从而又使人们产生增税预期。 公债替代税收的经济效应 公债替代税收产生了经济效应, 达到了刺激经济增长和税收平滑效应。 1.刺激经济增长。我国政府收人渠道多多, 除了规范的税收收人以外, 还有各种预算内收人、预算外收人以及名目繁多的制度外收人。据公认的估计, 规费收人与税收收人相当, 非税收人比例过大, 税收的依存度不高, 而且税收收人与政府支出并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 而不像西方国家那样以个人所得税为主, 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弱化了政府支出与居民个人可支配收人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的这种特殊的税制结构, 发行公债可以产生更强的公债幻觉, 从而使政府的公债政策取得较为理想的刺激经济的效果。 规费是国家机关为行使政权,加强各种事业管理,保证团体及人民合法权益而发给必要的书状证照时,向受益者所征收的费用,如执照费、注册费、诉讼费、行政诉讼费、律师费、考试规费。 公债幻觉,是“财政幻觉”这一概念的延伸。政府终将要靠征税来还债,即这笔税收是迟早要征的。发债时人们认为资产没有减少,这仅仅是一种幻觉而已,实际上只是纳税的时间推迟罢了。 税收的依存度,即税收收入占整个政府支出的比重。 流转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流转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各种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产生税收平滑效应。在现代公债理论中, 学者们基本以公债是用未来的税收偿还为分析前提的, 也就是说, 公债迟早要以税收来偿还, 公债被看作是延迟的税收。因此, 公债与税收间, 不管是即期或近期均是一种替代关系。如果公债最终必须予以偿还, 那么这两者间的关系也就是税收在即期与远期间的替代关系, 即税收的时间分配问题。发行公债可以使政府在更长的时间里安排税收, 调节各个经济时期的税收数量, 实现税收平滑。 所谓税收平滑是指为避免每年征收的税收数量波动过大, 政府制定相对稳定的税收政策,调节每年的征税数额, 使每年征税的税额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公债替代税收的负向效应 发行公债通过政府投资的扩大来刺激经济增长未必是有效率的。政府投资并不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 有可能是资源配置的劣化, 即产生“ 挤出效应” 。如果政府投资能改变市场主体对投资、消费的成本和收益的预期, 增加信心, 进而启动市场, 刺激民间投资, 则政府投资是可行的。公债和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不同。公债的“ 相机抉择”功能在顾及宏观经济稳定时可能丧失微观配置效率。如果改变税制, 税收亦可能具备类似于国债的“ 相机抉择”功能。“ 自动稳定器”功能和“ 相机抉择”功能皆备, 能较好的兼顾经济稳定和微观配置效率。同时通过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 有可能产生“ 挤出效应” 。
因此, 公债替代税收要适度, 规模要合理, 否则就会以损失微观市场效率为代价。 相机抉择,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配置效率是指以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来生产出“最优的”产品数量组合。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有效配置,效率就会提高,产出就会增加。 小结 上述理论分析表明, 公债替代税收会产生经济效应。一是由于公债幻觉的存在, 公债替代税收能够刺激经济的增长。二是可以实现税收平滑。但是公债替代税收又会产生负向效应, 即有可能产生“ 挤出效应”和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负担,。因此, 公债替代税收的规模一定要适度, 即一定要确定合理的替代率。 公债最终仍要通过向公众征税才能清偿。公债最终仍要通过向公众征税才能清偿。

公债与税收有本质区别吗

2. 税收和公债的相同点

简述税收与政府公债的关系答案      (1)相同点:税收与公债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 区别:      第一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是指的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第二,公债是一种国家信用。作为国家信用,必须遵循信用关系的原则。这就是说,公债发行人——国家,与公债认购人双方,在法律上应该是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公债的发行,必须以公债认购人自愿认购为前提。      税收则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征收的。在税收中,国家与纳税者双方在法律上是分别必于执法者与守法者的不同地位,它以征收者强制征收,纳税者依法无条件缴纳为前提。      第三,公债和税收的财政作用不一样。      公债在举借的年度虽然可以暂时解决财政困难,但因为仍需用以后财政年度的收入来偿还,因此有人把公债称作财政预支。      而税收是当年财政的实际收入,以后母须偿还,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真实财力。当然,就公债本身来说,生产性公债和消费性公债对于财政的作用,也并不能一概而论。生产性公债,只要以后年度中以债款投资所增加的财政收入能够超过所需的还本付息支出,就是有积极意义的。至于消费性公债,情况就不相同了。它通常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条件下才发行的。往往逐年有增无减,最终使财政陷入严重的困境。      (3)关系      公债与税收,作为延期税收与即期税收,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公债首先被作为值接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对待,由于税收制度是以值接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为主的典型特征,使得公债发行替代了即期税收,人们产生相对的“减税”好处,但公债的偿付必然通过未来的征税解决,从而又使人们产生增税预期。

3. 税收与公债的相同点

简述税收与政府公债的关系答案      (1)相同点:税收与公债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 区别:      第一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是指的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第二,公债是一种国家信用。作为国家信用,必须遵循信用关系的原则。这就是说,公债发行人——国家,与公债认购人双方,在法律上应该是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公债的发行,必须以公债认购人自愿认购为前提。      税收则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征收的。在税收中,国家与纳税者双方在法律上是分别必于执法者与守法者的不同地位,它以征收者强制征收,纳税者依法无条件缴纳为前提。      第三,公债和税收的财政作用不一样。      公债在举借的年度虽然可以暂时解决财政困难,但因为仍需用以后财政年度的收入来偿还,因此有人把公债称作财政预支。      而税收是当年财政的实际收入,以后母须偿还,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真实财力。当然,就公债本身来说,生产性公债和消费性公债对于财政的作用,也并不能一概而论。生产性公债,只要以后年度中以债款投资所增加的财政收入能够超过所需的还本付息支出,就是有积极意义的。至于消费性公债,情况就不相同了。它通常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条件下才发行的。往往逐年有增无减,最终使财政陷入严重的困境。      (3)关系      公债与税收,作为延期税收与即期税收,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公债首先被作为值接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对待,由于税收制度是以值接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为主的典型特征,使得公债发行替代了即期税收,人们产生相对的“减税”好处,但公债的偿付必然通过未来的征税解决,从而又使人们产生增税预期。

税收与公债的相同点

4. 公债收入与税收收入的特点相同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公债收入与税收收入的特点相同:“一.相同:税收和公债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 一种形式。 税收的出现是在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之后。【摘要】
公债收入与税收收入的特点相同【提问】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公债收入与税收收入的特点相同:“一.相同:税收和公债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 一种形式。 税收的出现是在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之后。【回答】
我国最早的税收出现在夏 朝。 在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 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回答】
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 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 “赋”远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回答】

5. 政府债券和税收的区别是什么

国债不同于税收,还在于两者的财政作用不一样。国债在举借的年度虽然可以暂时解决财政困难,但因为仍需用以后财政年度的收入来偿还,因此有人把国债称作财政预支。
本人在投资方面一直都比较谨慎,安全性不可靠的根本不考虑,没想到却在政府债这里栽了。。。我是2016年购买了这款《三都水族自治县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6年直接债务融资》产品,产品的用途是用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农贸市场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但是,早已经到期一个月多了,别说是利息,就连本金我都没收回来,巨坑啊~官方连一个正式的说明都没有,这是要被割韭菜的节奏!!!
当初之所以敢入手,也是因为看中是国企融资、国资担保,想着大企业不会耍阴招,但我错了,政府债TMD也开始坑投资人的血汗钱了???我投的项目募集资金规模还不到2亿元,想着仅是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都有30亿元呢。哎,现在我就想问:5.05亿的土地抵押哪去了???国有公司连我们这点钱难道都兑付不了吗???不是政府三函支持吗???人呢?出了这样的事情,三都县人民政府、财政局、人大常务委员会就视而不见吗???这么做,将政府信用置于何处?将我们百姓对国家的信任置于何地???一辈子的积蓄不能空凭你们随便的一纸通知,就打水漂了吧???这可是我们全家的血汗钱呐,无理由延期、展期,我们不接受!!!现在,事件中是否存在挪用项目资金???是否存在贪污受贿????请领导们重视,望中纪委介入调查,尽快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不要让我们失去对政府的信任!!!






政府债券和税收的区别是什么

6. 公债和国债的区别

公债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中央政府的债务称为中央债,又称国债;地方政府的债务称为地方债。
我国地方政府无权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务,故人们常将公债与国债等同起来。
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政府曾经为各级地方政府发债。详细情况请参加财政部国债管理网站。
基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任何以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都可叫基金。比如你可能听过的有壹基金(做慈善的)、XX信托基金等。但是你可能想说的是狭义的基金,就是证券市场上的封闭式或开发式基金。你把钱给他,他用这笔钱买卖股票、债券。然后把挣了的钱分摊在每个份额上。你可以从上涨的份额收益或者是分红获得收益。而公债是各级政府发行的债券。所以他们是不同的!
 

7. 公债和国债的区别

一、 定义不同。公债是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中央银行、个人,甚至是国外企业、个人、银行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二、 募集对象不同。公债可以向国内外企业、个人、中央银行募集资金,而国债仅向社会募集资金,不向中央银行募集资金。三、 募集主体不同。在我国,公债的募集主体一般是当地政府,而国债的募集主体是以财政部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我国的国债包括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国债、记账式国债三种。国债是国家信用方式发展的结果,最初阶段很不规范,流通范围很小,19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规范化。拓展资料:公债现状1、理论界的两种认识1)反对公债存在和发展的观点。古典经济学派大多如此,在他们看来,公债的消极作用包括:公债减少了生产资本,妨碍工商业的正当投资; 以公债弥补财政赤字会助长为所欲为,不负责任之风; 举债会增加将来财政困难; 公债常以高利吸引购买者,会使富者坐享其利,使财富分配不均,公债不断的膨胀,使市场增多信用,促使物价上涨等等。2)主张大力发展公债的观点。现代凯恩斯学派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们把公债和赤字以及补偿性财政政策联系在一起,对公债大加赞扬。萨缪尔森认为:公债不是一个值得忧虑的问题,而是一件有益的事,会增加净收入; 公债不是妨碍经济增长的因素,而是使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 公债的数额不应受限制,公债的发行不但不应视作国家的债务,而且还应视为国家的资产; 公债不会增加人民负担。因此,大量发行公债有利于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2、公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从财政角度看,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有效手段,是筹集建设资金的较好方法。当国家财政一时支出大于收入、遇有临时急需时,发行公债比较简捷,可济急需。从长远看,公债还是筹集建设资金的较好形式。一些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如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往往需要政府积极介入。2)从经济的角度看,公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A、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公债采用信用的方式,只是获得了一定时期内资金的使用权、没有改变资金的所有权,适当发行公债,可以使二者的比例关系趋于正常。B、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C、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公债是一种金融资产、一种有价证券,公债市场可以成为间接调节金融市场的政策工具。D、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公债和国债的区别

8. 国债与公债的区别和联系?

  公债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中央政府的债务称为中央债,又称国债;地方政府的债务称为地方债。我国地方政府无权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务,故人们常将公债与国债等同起来。 
  国债:公债有时也称为国债,在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借债的国家,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即都是指中央政府的借债。但在允许地方政府借债的国家,一般只把中央政府的借债称为国债,而地方政府的借债只能称为公债或地方债。
  公债:公债是政府依据认用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活动。在同代各国大都在法律中规定:当政府在确有必要时,有权以债务人的身份向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金融机构以及他国政府借款。借款形式的收入是政府的债务收入,同时也是政府的一种负债,政府必须按借款时的约定方式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因此,在整个公债活动中,形成了政府与公债持有者之间稳定的债权债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