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子女成就

2024-05-09 05:33

1. 梁启超的子女成就

虎父无犬子!梁启超的9个子女有多牛,3个成了院士6个是栋梁之才

梁启超的子女成就

2.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有多牛?

梁启超是清末时期永远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和康有为为著名的“维新派”。梁启超和康有为都曾经对清帝光绪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希望能够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以达到挽救满清覆灭的结局。梁启超和康有为虽同为维新派,两人的目的却大有不同。

梁启超无论从才学、人品和志向都远远比康有为要强得多,康有为更像是一个投机份子,他想通过革新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康有为对名和利的追逐可以说是丧心病狂。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两人的成就和格局,那就是他们的子女后代成就。
梁启超一生有9位子女,可以说这9个全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除了有三个院士外,其他的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占有重要地位,连最早过世儿子的都是烈士。

梁思顺
梁思顺是梁启超的长女,他一直陪伴在父亲梁启超身边,由于她有留学日本的经历,她成为了梁启超重要的翻译和助手,可以说梁思顺是最了解梁启超的人,对父亲梁启超影响力也非常的大。梁启超过世活,梁思顺一直致力于将父亲梁启超的手稿、作品编撰成书。

梁思成
大名鼎鼎的中国古建筑学家,也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开创者,他与林薇因的才子佳人形象深入人心。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起来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一生痴迷建筑,对我国建筑业的研究其了决定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他和林薇因找到了中国最古老的木质唐代建筑,现山西佛光寺。同时他更是在二战期间,对美军轰炸日本京都提出了古建筑保护的呼吁,得到了美军的认可,日本最完整的唐代建筑群得以保存于世。
梁思永
中国考古界的泰斗级人物,著名的考古学家,在他的带领下,对殷墟的发掘轰动世界。他与哥哥梁思成成为中国最早的院士之一。

梁思忠
梁思忠毕业于清华,后来又入学美国西点军校,学成回国后任国民政府军队团长一职,时年才24岁,1932年,12.8事变,在上海与日军作战中,英勇牺牲,为国家和民族抵抗外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才25岁。
梁思庄
中国著名的图书编目专家,一直从事图书编目专业,后来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梁思懿
著名的学生运动组织者,社会活动家,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抗战期间旅居美国。建国后,梁思懿回到了新中国,曾经任职中国红十字会。
梁思宁
梁启超最小的女儿,毕业于南开大学。大学毕业后的梁思宁参加了新四军,她的直接领导就是新四军长陈毅。
梁思礼
梁启超的另外一个院士儿子,也是他最小的孩子。梁思礼是我国著名的火箭专家,是钱学森的重要助手,也是两弹一星的元勋。
梁思达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参与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

3. 梁启超的9个子女个个成就不凡,他是如何做到的?

梁启超我国著名的学者,他一心想推出维新变化,他的一生总共有九个子女,作为不是皇族的现代人,也算是子女众多,而且在信奉多子多福的时代,他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他五男四女的孩子,都非常优秀的人,而且也是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人,其中院士就有三个孩子,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他的那九个孩子都是个顶个的优秀的,而且他们都有一颗爱国的人心,心里装着老百姓,一心为百姓谋幸福,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做出了一些专业的研究,还有他几个女儿们经常从事社会性的活动,特别是热心参加各种公益慈悲活动,把那颗赤子之心的大爱传递给后人,成为了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梁启超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也许是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这位父亲机智开明,富有学识,幽默有情调,受到孩子的尊敬和敬重,他的妻子李慧善生于书香世家,受到古典文化教育的影响,后来产生了维新思想。在家庭教育中,李惠善自办了家庭幼儿启蒙,包括自己的子女和一些其他的孩子。
 


他非常尊重妻子。就是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他一人逃往了日本去了。最后他写出激情昂扬的的声讨书,但把自己卷入了危险的漩涡中。他的妻子非常理解梁启超心里的抱负,也明白他为了推出维新变法而做出努力,所以她说全一始既往的支持他,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的心,为百姓谋幸福的初衷不变。

梁启超的9个子女个个成就不凡,他是如何做到的?

4. 梁启超的儿子们的成就?尽量的详细~~

梁启超的儿子们的成就如下:
1、梁思成:
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2、梁思永:
著作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通过一生的田野 实践和辛勤劳动,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壮大及考古人才 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还为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建立和考古学学科规划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这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是功不可没的。
梁思永的许多学术活动, 赢得了国内外考古学界的大力赞誉。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突出了中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史上的地位,使我国的考古学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3、梁思忠:
在梁启超所有留学子女中,梁思忠的政治热情最高,1927年初梁思忠一度想终止学业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但被父亲劝阻。20世纪30年代初梁思忠毕业回国,加入国民革命军。
入伍后,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梁思忠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驻防上海的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梁思忠表现相当出色。
4、梁思达:
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抗战期间曾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和中国银行长沙支行任职,1949年调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后改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秘书处。
后在调研处任统计科科长,兼做内部资料的编辑工作。曾经参加中国科学院经济所《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编写工作,并于1965年主编了《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
5、梁思礼:
曾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为向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导弹试验作出重要贡献。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航天CAD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扩展资料:
梁思礼科研成果:
在中、近程战略导弹的设计中,梁思礼曾领导和参加研制成功具有中国特点的捷联惯性制导系统,开辟了战略导弹“惯导化”的道路。他亲自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及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
在“长征二号”的研制中,决定首次采用平台计算机方案,首次在弹上使用集成电路化的计算机。主持研制成功卫星、导弹计算机自动测量控制系统。
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的论点,成为航天质量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他是航天CAD技术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梁思成人物荣誉:
1963年,梁思成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建筑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198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证书,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领导的集体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思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思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思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思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思成

5. 梁启超9子皆成才,什么家庭能养出如此优秀的子女?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梁启超养育九子,九个孩子性格各有不同,但唯一相同的就是,他们无一不是各个方面数一数二的专家和国家的栋梁之材,这不仅让人好奇,梁启超到底是如何将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如此优秀的人才的,下面就让小编来总结一下,到底如何才能将孩子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材吧。我想大家熟知的梁启超就是那个引导戊戌变法的重要领袖之一,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学识之渊博大家可想而知,梁启超九子都成才,这跟梁启超的教育脱不开关系,每个孩子都受父亲的熏陶,勤奋好学,各有所长。良好的家风便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在他刚刚5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自小跟随母亲长大,但就算没有父亲的培育和教导,但梁思礼也自然很好的延续了家风,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火箭专家,报效祖国。梁启超最“火”的儿子应该就是梁思成了,是最为人熟知的。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为我国建筑事业做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娶了才女林徽因,才子佳人让人好生羡慕,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的人生赢家。光有父母的教育还不够,还需要孩子自己争气。除了梁思成对每个孩子的悉心教导以外,每个孩子自身的努力也是不可否认的。如果说父母再怎么悉心教育,但孩子自己不争气,自我放弃的话,那再多的努力和教导都是徒劳的。还有最后一点就是,想要培养成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幸福美满的家庭也是很重要的,要给孩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小充满正能量,在阳光下长大的孩子,才能更好的茁壮成长。 

梁启超9子皆成才,什么家庭能养出如此优秀的子女?

6.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梁启超子女们的非凡经历


7. 梁启超的儿女究竟有怎样的成就,有何记载呢?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梁启超固然是人中龙凤,他的儿女也非常优秀,是各个行业的杰出代表。人们羡慕地说:“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栋梁。”这句话里面,可没有半句夸张的成分。


梁启超一生有3任夫人,即李蕙仙、何蕙珍和王桂荃,共生育9个儿女,分别是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梁思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
梁思顺是梁启超的长女,生于1893年。梁思顺虽然是一名女子,但在梁启超的熏陶和教育下,从小就擅长诗词歌赋,还曾漂洋过海到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梁思顺还担任他的日语翻译。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编写过一本《艺蘅馆词选》。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生于1901年。当时梁启超夫妇正好在日本流亡,因此梁思成的出生地其实是日本。在梁启超的9个儿女中,梁思成的名气最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


梁思成是典型的“学霸”。他14岁就进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读书,22岁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28岁获得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不久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梁思成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他牵头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任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两院院士),1988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那时候,梁思成已经去世了16个年头。
梁思永是梁启超的次子,生于1904年。梁思永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是一名考古学家。在上世纪30年代,梁思永使用简陋的工具,参与了一系列考古工作,发掘出昂昂溪遗址、殷墟、龙山遗址等,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取得了许多中国近代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1950年,梁思永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两院院士)。


梁思忠是梁启超的三子,生于1907年。梁思忠的出生地也是日本。梁思忠的人生道路,与哥哥姐姐都不同,他虽然毕业于清华大学,却选择了军事这条路,去美国留学也是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梁思忠学成回国后,加入国民革命军。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梁思忠任第19路军炮兵上校,率部浴血奋战。不过,梁思忠没有牺牲在战火中,却因不慎喝了脏水患上腹膜炎去世,年仅25岁。
梁思庄是梁启超的次女,生于1908年,出生地是日本。梁思庄在加拿大读书,毕业于麦吉尔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来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获得图书馆学士学位。梁思庄回国后成为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担任过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梁思达是梁启超的四子,生于1912年,那一年清朝灭亡,民国成立。梁思达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并于1937年取得南开大学的硕士学位。梁思达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是中国颇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他所撰写的《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被称为对中国近代面粉工业最有价值的研究。
梁思懿是梁启超的第三女,生于1914年。梁思懿年轻时打算学医,19岁时考入燕京大学医学预备班,准备报考协和医学院学医。但她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转到燕京大学历史系,并积极投身学生运动。1941年,梁思懿曾经与丈夫一起到美国,学习美国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懿毅然回到中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梁思宁是梁启超的最小的女儿,生于1916年。梁思宁跟四哥梁思达一样,也是南开大学的高材生。只是,梁思宁没有埋头研究学术,而是受三姐梁思懿的影响,加入了新四军。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位当年梁思懿的新四军领导在一次会议上遇见梁思成时说:“当时在我部队里有两个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就是你妹妹;另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这位“梁启超的女儿”,当然就是梁思懿了。
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生于1924年,梁启超生梁思礼时已经51岁了,算是老年得子。梁思礼的中学时代在南开中学和耀华中学度过。1943年,梁思礼在三姐梁思懿的带领下,到美国留学,入读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随后,梁思礼又转到辛辛那提大学读书,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算起来,梁思礼在他们家学位最高。新中国成立后,梁思礼回国效力,成为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93年,梁思礼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的儿女究竟有怎样的成就,有何记载呢?

8.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受到良好教育,且都是有成就,他的生活来源是什么?

从散见的一些资料来看,梁启超收入颇丰,不仅支持这个大家庭的日常生活,而且还能同时供应两三个子女往美国、加拿大留学。可见梁启超很有经济头脑和赚钱能力。

  ■任职、稿酬、演讲、股票投资收入不菲

  1898年梁启超逃亡日本后,生活一度艰苦,后有日本政府的资助,加上各种稿酬和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的收入,还有一些华侨、慈善机构、民间社团的赞助,生活应该是比较富裕的。但毕竟收入不稳定,一时的困难还是有的。1899年,将李蕙仙接到日本后,随着人口的增多,开支加大,偶尔“吃米饭就咸萝卜,或清水煮白菜蘸酱油”也是有的。 
梁启超比较稳定地富起来,是1912年回国之后。在民国初年的政治风云中,随着名声的增大和一定权力的取得,梁启超收入也在增多。他在1912年11月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透露,袁世凯每月给他的津贴是3000元,还答应他组党资助20万元,他则要50万元。 
12月在给思顺的信中又称:“吾若稍自贬损,月入万金不难。” 
在当时一般职员或工人的月收入是8元左右(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时月薪8元)的情况下,如果月收入万元,绝对是个天文数字。梁启超当时的收入渠道:一是任职,1925年任清华国学院教授时月薪400元,任政府官员时收入肯定更高;二是稿酬,他的书多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无论是稿费,还是版税,都是最高的;三是各种演讲和讲课费,晚年更多一些;四是股票及投资,他是天津中原公司的股东,也曾往企业投资,1928年他给女儿的信中透露:“有二万内外资本去营业。” 
总之,梁启超在民国初期的20年间,收入不菲。1925年曾得意地对大女儿讲:“今年家计总算很宽裕,除中原公司外,各种股份利息都还照常。执政府每月八百元夫马费,已送过半年,现在还不断。商务印书馆售书费两节共收到五千元。从本月起清华每月有四百元。” 
有了这样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梁启超的日子就好过了。儿子、儿媳去美国留学,他总是满口答应;梁思永要自费考古实习,他坚决支持;梁思成要赴欧洲旅游结婚,他老早就让人把钱汇去;梁思忠要由美国往法国深造,他致信说:“忠忠去法国的计划,关于经费这一点毫无问题,你只管预备着便是。” 
毫无疑问,梁启超家庭的幸福生活是以丰厚的经济实力为根基的。

  ■京津、北戴河均有房产  支持美好家庭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宽敞、舒适的住房,梁启超在这方面也是很出众的。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早年在老家新会的“诒堂书室”,只是一间普通的农家住房,是其父母的房子,严格意义上还不算梁启超自己的房产。1898年刚到日本时,住房很困难,梁启超和他的学生蔡锷等经常打地铺睡觉。后来有所改善,但随着家眷的到来,在东京的住房仍然十分拥挤。1906年,一位华侨好友将神户郊外须磨海滨的“怡和山庄”别墅,借与梁启超居住,其住房才有根本的改善。这里依山傍水,后面是一座小山,松林茂盛;前面是蔚蓝的大海,波涛汹涌。在家里可以清晰地听到大海的潮涌和松林的涛声,梁启超颇富诗意地起名“双涛园”。梁启超真正有自己的房产是在1912年归国之后,10余年间他在北京有两三处住房,史料显示南长街有一处,东单二条有一处,清华大学有一处。当然,像清华给的是办公住宅。最令梁启超骄傲的是建在天津的饮冰室。房子位于原天津意大利租界25号,即现在的河北区民族路46号,由东西并立的两座现代化的三层小洋楼组成。东楼建于1915年,西楼建于1925年,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建造。两座楼的后面有一排两层的工房,专供杂役人员居住。屋内的各种布置,豪华中不乏典雅,高贵里尽显庄重;院里的树木花草错落有致,绿树和鲜花尽收眼底。梁启超在这里和蔡锷精心策划了护国战争。他晚年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先秦政治思想史》等,也是在这里写成。饮冰室历经近百年沧桑,虽有破坏,但最近已全部修复,开辟为梁启超纪念馆。1925年8月,梁启超还出资1万元买下了章宗祥在北戴河的别墅,这是一座两层小洋楼,位于小东山二路23号。 
每当炎热夏日,这里就成了梁启超全家避暑休闲的地方。对于死后的墓地,梁启超也极用心。李蕙仙1924年去世的第二年,梁启超在香山卧佛寺东边买了一块30多亩的风景秀丽的山地, 
花了6000多块大洋修造了一座庄严典雅的陵园式的墓地。1929年梁启超去世后就长眠在这里。如今,北京市政府已经将墓地重新修葺一新,成为人们游览和凭吊梁任公的一个好去处。

生活理念  家庭生活看似平常,却反映着一种生活理念。不同的家庭生活理念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理念又和人的脾气秉性关系甚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性格决定生活。梁启超是性情中人,具备事业型和生活型的双重特征。他既不因事业而忽略家庭,也不因家庭而贻误事业;而是以事业培植家庭,以家庭促事业发展;同时不以高高在上的家长的姿态自居,对妻子儿女平等相待,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尤其是他在家中脾气平和,用爱心主导情感,所以日常生活和谐而充满了欢乐。梁启超在给孩子们的信中曾明确表示:“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特别难得的是,经过多年的生活磨炼和积累,梁启超越来越感觉到家庭欢乐的珍贵。他晚年自称:“我关于德行涵养的工夫,自中年来很经些锻炼,现在越发成熟,近于纯任自然了,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何况家庭环境,件件都令我十二分的愉快。”

  ■平和心境 家庭美满  能够经常保持一种自然、平和、快乐的心境,再加上优越的家庭条件,家庭的生活就美满而趣味盎然了。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重心。梁启超对两位夫人的尊敬和爱戴确保了梁家的安宁、祥和。对于李蕙仙,梁启超信任、体贴、关怀。他在给李蕙仙的信中曾得意地说:他们的结合是“美满姻缘,百年恩爱”。 
前述他在檀香山遇到华侨小姐的恋情,不仅如实地告诉了李蕙仙,而且还将华侨小姐所赠的两把精美的小扇寄给李蕙仙保存。每次外出,梁启超总要为李夫人购买礼品。他曾十分有把握地对大女儿梁思顺讲:“汝母所欲得之物,总不外恰克图火锅,淹菜坛子,黄铜烟袋之类,吾与汝母相处二十年,宁不深知耶。” 
梁启超只要在家居住,就会和李蕙仙夜间长聊。他在给子女的家信中透露:“每晚客散后,与汝母杂谈,动至夜分。” 
梁启超经常炫耀自己的普通话是李夫人所教。毫无疑问,梁启超是将李蕙仙当作贤内助和知己。李蕙仙逝世后,梁启超概括他们的关系是:“我德有厥,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挟将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燠便康;我老于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扬。” 
这种文学体裁的描述难免有夸张之处,但梁启超与李蕙仙的心心相印、休戚与共是肯定无疑的。王桂荃由于出身卑贱、地位低下的原因,在梁启超的文字记述中很少,但他对王的爱恋和依赖决不比李蕙仙差,尤其在日常起居的生活方面,梁启超离不开王桂荃。梁启超出远门,经常会带王桂荃前往。护国战争期间由于没有王桂荃在身边,梁启超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可口的饭,几乎天天思念“王姨”。尤其到了晚年,梁身体不好,全靠王桂荃精心照料。王桂荃别看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聪明过人,在日本时她日语学得最快,一度成了全家人的翻译。她也极善于处理和梁启超、李蕙仙、孩子们和仆人之间的关系,在家中威信颇高。梁启超说她是“我们家庭极重要的人物。她很能伺候我”。 
梁思成则讲她是“不寻常的女人”。 梁思成虽非王桂荃亲生,但对她感情很深,总是亲切地称其“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