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市值蒸发1400亿!滴滴,该认清现实了

2024-05-09 10:29

1. 5天市值蒸发1400亿!滴滴,该认清现实了

看惯了华为的做事方式,突然发现,有些互联网企业真的是有些太薄弱了。至于为何,其实道理很简单,国内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先不说有多少技术研发,有多少投资沉淀,单单对于成功的定位就有些过于肤浅,很多企业的老板都会默认企业的上市就是一种成功。事实果真如此吗?明显不是。
  
 就在6月的最后一天,滴滴踩着年中的时间节点成功上市,市值最高的时候一度达到800多亿美元,一举成为全国第八大互联网公司。但是仅仅2天之后,网信办发布通告,滴滴出行因为其APP存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遭到点名批评并做下架处理,受此影响,滴滴总体身价顷刻间蒸发355亿。
     
 原本以为此事是对滴滴违规的一个警告,可没成想,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就在最近,网信办再次出手,直接下架滴滴企业版APP,合计数量超过25款,而这25款软件基本是滴滴全部的客户端,网友调侃滴滴被“一锅端”了。短时间内的连续两次通报,对于一家刚上市的公司来说,无疑是摧毁性的打击,而滴滴最低时的市值仅有571亿美金。换句话说,在短短5天时间内,滴滴市值5天蒸发超过1400亿。
     
 
  
  
 很多人都好奇,为何滴滴这一次受到的打击这么大?刚刚上市还没站住脚,就被打了当头一棒,更何况还是自家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应该从通报中找答案。我们都知道,监管部门在通报时的用词和用语都非常考究,但是这一次提到滴滴的时候,用的词是国家安全和防范风险扩大以及严重违法。
  
 这些词代表什么意思,相信明眼人都能体会到具体的力度,这说明滴滴在运营中一定是碰触到了红线,要不然国内企业那么多,何至于偏偏对滴滴动手。不过这次的通报也透露滴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过度收集用户资料,而且用户方面还不知道。这与以往滴滴宣称将用户作为上帝的口号大相径庭,直接戳穿滴滴道貌岸然的谎言。
     
 事实上,滴滴在数据收集上的犯错,让滴滴承受了巨大的外部压力,而且越描越黑。有网友猜测,滴滴能在短短20天的时间内从提出申请到成功上市,背后是以国内用户的数据作为交换的。要知道,美国的上任领导曾说过,只要是不遵守他们审计方式的中企,将没有办法上市。
  
 虽说滴滴总裁方面已经澄清这是谣言,但是在此事过后,滴滴过分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将板上钉钉,这对于滴滴声誉的重组将是一个重大的阻碍,而滴滴也该面对现实了。后续滴滴不仅在用户量方面会迎来下滑,或许忍耐许久的滴滴司机也会离滴滴而去,况且国内从事网约车的企业并不是滴滴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APP被下架之后,网信办又增加了一条意见,未来掌握用户数超过100万的企业赴国外上市须进行审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数据跨境的潜在风险,保证市场主体上市以后数据的安全性。显而易见,这条规定就是给滴滴之流设立的,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滴滴该面对现实了,别总以为网约车市场做到第一,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总的来说,滴滴软件的全面下架,这不是犯了小错的惩罚,而是资本和数据安全之间的博弈较量,背后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 社会 运作。但愿滴滴这次能认清现实,承担一个企业肩上该负的责任,不要一面对用户笑脸相迎,背后却在用算法监视用户,这样的嘴脸太丑陋!

5天市值蒸发1400亿!滴滴,该认清现实了

2. 市值蒸发上千亿!巨头滴滴下架却不被大众同情,麻烦事还在后面

  市值蒸发上千亿!巨头滴滴下架却不被大众同情,麻烦事还在后面 
    推荐语:每一个互联网巨头的上市,背后都是一个不小的造富运动。 
    比如阿里巴巴上市,当时造就了至少1000名百万富翁,100名千万富翁,40个亿万富豪,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马云、蔡崇信、彭蕾等人。 
    而近来我国风头正盛的一家互联网上市企业,莫过于网约车巨头滴滴了。 
    对于滴滴出行来说,这段时间可谓是经历了大起大落。7月1日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敲钟上市,巅峰市值一度接近800亿美元。 
       虽然其在美国上市的过程已经极其低调,财富问题也尽量没提,但滴滴出行还是遇到了一次自诞生以来最为强大的危机——国家七部委同时联合调查,滴滴出行面临的是长达45个工作日甚至更长的调查时间。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滴滴市值开始一路狂跌。  
    截至北京时间7月31日收盘,滴滴市值仅为494.31亿美元,相比于巅峰市值,滴滴市值蒸发了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00多亿)。 
    其实,这是由于滴滴的市场中介属性导致的。滴滴作为一个打车中间商,不管怎么解释,到头来它既赚了乘客的钱,同时也赚了滴滴司机的中介费,如此一来它在无形中自然就得罪了乘客和司机。 
       很多人或许说了,滴滴成立后为大家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还砸了很多补贴给用户,现在很多媒体说它坑客户,有点不太合适。但问题出就出在,此前滴滴就没少被曝出过大数据杀熟的事情。 
    比如不同的手机,同一地点、同一目的地打车费用不一样,这就是大数据杀熟的一种。 
    而且,说白了网约车只是工具性企业,互联网属性不够强,头部效应并不突出,不可替代性其实并不强。滴滴虽然在网约车领域拥有了大量的注册司机,也有大量用户,但受到此次事件影响,恐怕滴滴将会出现大量“掉粉”情况。 
       另一方面,当滴嗒打车、花小猪打车等打车平台出现后,人们其实更愿意选择这些新出现的平台。特别是在滴滴“全家桶”被统统下架之后,难免在市场份额上被其他竞争对手瓜分,回归后原来的市场还在不在,真的难说。 
    按照此前滴滴招股书的说法,滴滴在中国市场已经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在国内的日均交易量高达2500万次。而一旦这些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待滴滴的便不只舆论谴责,更大的事情还在后面。 
       原因还在于滴滴触碰到了行业底线,手握大量的出行数据,但却跑到国外上市,如此一来国家的数据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所以滴滴这次被下架也是“不冤”的。 
     滴滴事件,给其他互联网企业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和正式实施,国家对于数据安全、隐私数据保护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强,而滴滴事件也是国家打击此类问题的开始。 
    而那些目前正涉及收集和滥用用户隐私数据、甚至从中非法获利的企业,国家必将重拳出击,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 

3. 一年亏损近500亿元,滴滴又有新动作?

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里,许多与之相关的行业都得到了巨大的红利,比如网约车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年来我国的网约车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了很多国民们首选的出行方式。同样的,随着我国网约车市场规模的扩大,背后的利润空间也是处于持续扩张中。 
  
  要是说到我国的网约车巨头,想必很多朋友都会想到滴滴出行。凭借着强大的资本支撑,滴滴迅速在我国网约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且明确了主导地位,市占比一度高达9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其他的互联网巨头想要进军网约车市场也是没有什么发展空间的。 
     
  可以说,滴滴长时间以来在我国网约车市场是“一家独大”的。如果稳扎稳打地发展下去,滴滴无疑将继续维持这个优势地位。可谁也没想到,这样的大好局面最后竟然毁在了滴滴自己手上。 
  
  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滴滴悄然赴美上市,显得十分的低调,直到上市完成几天后消息才传回国内。但需要注意的是,滴滴是在没有经过任何审批程序的前提下就私自决定赴美上市的。 
  
  滴滴作为我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掌控着数亿用户的个人信息及出行信息,所以这种做法是极易造成信息泄露的风险的。从这个时候开始,滴滴的大麻烦正式到来了。 
     
  随着对滴滴调查行动的展开,滴滴旗下的25款APP遭到了全面下架处理。对于滴滴而言,这所造成的打击无疑是相当巨大的,因为其相当于失去了新的用户来源。此外,在滴滴口碑和企业形象下滑的影响下,老用户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情况长久持续的话,滴滴多年来打下的“江山”就将毁于一旦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受创之后,我国市场内开始崛起了许多网约车平台,比如曹操出行、高德打车、T3出行等等。这些网约车平台的出现,不仅瓜分了原属于滴滴的市场份额,也使得其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了。 
  
  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滴滴的亏损基本已成定局了。 
     
  果不其然,在4月16日的时候滴滴公布了其2021年的财报数据。根据其中内容来看,去年滴滴的亏损额高达493.34亿元,已然是深陷亏损泥潭之中。如果不能尽快扭转局势,滴滴的亏损额恐怕还将进一步提高。 
  
  在发布财报的同时,滴滴也宣布了一个重磅决定。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滴滴表示将在5月13日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就滴滴自愿从美国纽交所退市一事进行投票表决。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滴滴就曾表示会从美国纽交所退市,并且回到我国的香港重新上市。 
     
  但想要退市,滴滴也是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所以滴滴直到现在也未能妥善完成。滴滴虽然早早提出了到香港重新上市的想法,滴滴也未曾提交任何的相关申请。综合这些因素来看,滴滴此次的行动或许就是在为此做准备了。毕竟如果再不“及时止损”,滴滴或许就将彻底失去优势地位了。 
  
  如今的滴滴虽然受创严重,但是在订单量方面仍然是领先于其他网约车平台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滴滴之前积累的优势有多么巨大。只不过关于滴滴的调查结果迟迟未曾出炉,就算想发力扭转局面也是没有办法。不知道在5月份的投票完成后,滴滴是否会有一些新变化?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一年亏损近500亿元,滴滴又有新动作?

4. 滴滴上市后市值蒸发400亿美元,崩盘的结局已经不可避免,你怎么看?

滴滴出行因为安全原因多款APP被下架,市值也蒸发了很多,有人认为,这个崩盘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真的是如此吗?个人感觉未必,原因如下:

一、因为安全、费用等原因,滴滴被下架,对手们趁机搞事情。面对对手的冲击,并没有倒下
滴滴出行从一开始就进入烧钱模式,让很多人感受到出行的便利和便宜,大家纷纷选择了滴滴出行。随着滴滴出行市场份额扩大,滴滴出行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第一个就是安全问题。

滴滴出行的目的是让大家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而这个愿望在2018年被击得粉碎。不仅有郑州女孩出事,还有温州女孩出事。虽然滴滴出行加强了相关的安全措施,但是,网友们对滴滴出行中存在的漏洞,依然有怀疑。
很多人也在事情之后卸载了滴滴出行,这也说明,滴滴出行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滴滴出行之后加强了安全方面的审查,提升了准入门槛。这个做法与娱乐圈里的提升明星的门槛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的一些明星,不是凭着演技,而是凭着炒作和流量当起了明星,这些明星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一个因为违法而身陷囹圄,一个因为在敏感地方拍照而退圈。官媒对此表示,要提升明星的门槛,不能让一些人随随便便就成为明星。
滴滴出行提升门槛的做法,挽回了一些声誉,但在补贴大战之后,滴滴出行的成本就增加了不少,还有给司机的权限相对较大,让消费者感觉,滴滴出行的第三方立场,是有问题的,网友对此进行了吐槽。

吐槽没有耽误滴滴出行的发展,他们通过努力,上市了。上市之后,就被报道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相关部门要求下架滴滴出行的APP,滴滴出行的股价下跌很多。滴滴出行紧急发表声明,安抚大家恐慌的心。
滴滴出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对手们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对打车领域进行大规模补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只要滴滴出行不见了,那么,出行这个大蛋糕,就会被他们替代。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滴滴出行面临其他品牌的围攻,但是,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依然不少,每个月的月单量还超过了2000万的订单,市场地位,依旧稳固。这让对手们感觉很奇怪,为何被下架了,还能如此抗打?
滴滴出行之前积累的用户数量是基石,就算没有了新用户,他们依然可以凭着之前积累下来的用户来获得订单,可见滴滴出行在用户黏性上,下了很大功夫。

滴滴出行在上市之后遭遇的打击不小,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这只“虫子”,并未死去。要是滴滴出行采取措施,这个难关,会克服过去的。之后的他们,依然会风采不减。
二、虽然新用户不能注册,但老用户依然有需求,加上滴滴也在补贴,老用户还是选择了滴滴

滴滴出行被处罚了,新用户无法注册,但老用户依然可以下载和使用。在滴滴出行的招股书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司机想要赚更多的钱,而乘客则希望支付更少的钱,这是一个持久的挑战。
这句话的意思是平台想涨价,那就要想办法。要是不涨价,那就亏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亏损可以,但需要知道为何亏损。其中一个,就是补贴。而补贴是竞争类行业常用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不能持久。

在2018年,滴滴出行亏损了109亿,而滴滴出行补贴的数额,达到了113亿。这就是滴滴出行亏损的原因。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扩大了,在今年,他们遭遇了政策寒冬,因为国家的处罚来了。
其他品牌趁机加大了补贴力度,针对这种情况,滴滴出行也提供了一些补贴,为的是缩小与其他品牌的补贴差距,而滴滴用户的习惯已经培养好了,他们依然是那个在风雨中微笑的人。

有人说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被挤占了。这个说法没有问题,在被处罚以后,很多人因为信息敏感度的问题,卸载了滴滴出行软件,但是,在一些人的生活中,打车是刚需,看到滴滴出行也有补贴,也有一些用户又安装了。
这些都是滴滴出行为了加固护城河的方法。有人说,滴滴出行就应该跟某猫这样,凭着流量躺赢就好了。出行与购物不是一样的,出行需要考量的内容很多,还有就是滴滴出行的目的不仅仅是出行。

滴滴出行想要打造一个闭环,类似于苹果公司的闭环。虽然这个情况,到目前为止没有实现,但是,他们在这个道路上,奔驰着。这也是很多用户选择滴滴出行的一个原因。只是滴滴出行步子迈的大了一些,导致精细化不够,在之后的运营中,滴滴出行也在改进。

有人说,滴滴出行的员工已经罢工了,原因就是平台严且收入下降。这个情况的确存在,但这是滴滴出行出于安全方面的要求而设定的。这也反映了滴滴出行在很多细节上,加强了控制。

也有人说,滴滴出行被相关部门约谈了。是的,约谈的不仅仅是滴滴出行,还有其他品牌。约谈的目的就是加强自身的监管,还要兼顾出行的便利。不仅是滴滴出行需要考量的,也是其他网约车品牌应该思考的。
一个网约车,既要保障安全,又要出行便利,还要让乘客花钱少。这对于司机而言,只有多拉快跑才行,但是,这样就可能导致体验不好。顾客不给五星好评,就可能拉不到那么多的活,这就是一个矛盾循环体,还是内循环。

滴滴出行和其他网约车品牌只有在体验上做到个性化和精准化,才能让用户满意度提升,当然,这样就会提升市场份额。滴滴出行和其他品牌一样,都在想方设法。但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挑战。
国家的要求是对的,也是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滴滴出行等品牌自然也要遵守这个规章制度。但这个度,需要把握好,这样才能促进网约车的发展,滴滴出行也在努力着。

三、国家只是规范出行,并未取缔,对于滴滴而言,这是一个机会
国家对滴滴出行的处罚,很严厉,滴滴出行接受了处罚,也进行了整改,就目前为止,还没有到封杀的地步。可见滴滴出行在处罚以后的整改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国家没有取缔,对于滴滴而言,就是一个机会。

滴滴出行在出行方面的精细化调整,还在进行中,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也加大了力度,这是他们亏损的原因之一。要是可以收缩战略,将出行作为核心,精细化和精准化一起发力,那么,滴滴出行就可以在出行领域,占据更佳的位置了。
滴滴出行在大家的质疑声中发展起来的,他们经过了市场的历练,成为一个大的品牌。虽然有人质疑他们不是滴滴一下,美好出行。但是,这是他们的美好愿望。

用一位大佬的话说,人总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作为网约车的代表,滴滴出行已经做了很多,离我们期望的满意度,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这也是他们提升的地方。很多人都知道炸天妇罗的匠人,他就是在一个事上,做到了极致。

演员也应该如此,就如同演员何冰所说,演绎的角色过程,只是演一个程式,而不是一个结果,结果是大家得出来。要是直接演绎结果的话,那就没意思了。何冰在《大宋提刑官》中饰演宋慈,就与《白鹿原》中的鹿子霖不一样。
他就是将演戏这个事情尽力做到极致,他为此还不用智能手机,还是老式的功能机。这样就可以将心思用在研究演戏上。当演员如此,出行方面也是可以如此。滴滴出行是不是参考一下?滴滴出行虽然在出行中的占有率很高,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这也是国家要求他们整改的原因。

要是他们在出行方面与何冰和那位匠人一样,把本职工作做好,而不是一味求大求全的话,滴滴出行将是出行方面的一个标杆。滴滴出行可能感觉,已经在出行方面做得很好了,就可以进行其他领域的拓展了,最终实现闭环。但事实不是如此!
网约车的发展需要规范,更需要保障司机和司乘人员的利益,要是做不到二者兼顾,就需要平台反思。这对于网约车平台,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不像购物平台一样,成为第三方,他们现在的角色是裁判员和运动员。需要他们跳出来,成为裁判,而乘客和司机是运动员。大家觉得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写在最后:
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虽然被占据了一些,但是,他们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及时进行了调整,让出行更加便利了。滴滴出行并不会因为处罚而倒塌,说明他们还是有很强实力的。

有人说,没有谁能大而不倒!滴滴出行的确大,不会倒的原因在他们有护城河,有好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加,大家觉得滴滴出行会倒吗?

5. 这一次,滴滴失去的不仅仅是2000亿“身价”

什么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呢?滴滴眼下的情况堪称是这句俗语的最好体现。 
  
  6月底,滴滴悄悄赴美成功上市,造就了一大波亿万富豪的同时,也创造了企业近800亿美金的市值,一举稳坐出行领域头把交椅。然而这时候的滴滴却直接暴露出了两大问题,一个是滴滴低调赴美上市的时间节点太顺畅,另一个则是滴滴外资控股的背景让人担心。 
     
  从时间节点算,6月10日,滴滴提交上市申请,在6月30日,滴滴宣布上市成功,短短20天的时间就能完成上市历程,速度真是快得惊人。要知道,蚂蚁当初在国内想要上市时都没有这么快的记录,而比滴滴提交上市申请更早的哈啰,甚至目前都还没有上市,这确实令人生疑。 
  
  从控股背景看,滴滴的股权构成更是看得人心里不是滋味。在股东构成中,创始人程维的股权少得可怜,反而是软银和优步捡了大便宜,有数据显示,优步一夜之间能入账超80亿,软银老板孙正义更是能凭借滴滴的上市,拿回之前对滴滴的投资,并获得不菲的收益。 
     
  可是该来的躲不过,在仅仅上市不足一周后,国内的监管部门便出手了,先是通报了滴滴存在严重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随后又发通告宣布全面下架滴滴25款应用软件。对于任何一家刚刚上市的企业来说,短时间内遭到如此大的两计重锤,对其在资本市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果不其然,随着监管部门对于滴滴调查的进行,滴滴的市值一降再降,目前已经由原先800亿美金,降至500亿美金左右。换言之,上市刚满一个月的滴滴,市值就已经暴跌超过2000亿,这让人不禁想问,滴滴到底还有未来吗? 
     
  其实要弄清楚滴滴的未来该如何走,倒不妨看看滴滴因为这件事失去了什么,以便于滴滴未来更好地进行调整。可是通过回顾这一个月当中围绕滴滴发生的事,不难发现,这一次滴滴失去的不仅仅只是2000亿的“身价”,未来还将面临3个方面给滴滴带来的压力。 
  
  第一个方面是罚款的压力。几个月之前,阿里曾被罚182亿,当时的理由是垄断,而这一次滴滴的罪名比垄断可严重多了,是危害到了国家的数据安全,这也难怪有外媒预测滴滴会退市来降低损失,甚至最后还要缴纳监管部门开具的罚款单,唯一的悬念是额度的高低。 
  
  第二个压力是来自于外部市场的压力。滴滴客户端被全面下架之后,相当于断了滴滴的新用户来源,加上消息面的发酵,势必会影响滴滴的整体运营收入。而滴滴的困境,在其他对手眼中可就成为了机会。比如美团,滴滴被查第一时间便重新上线了自己的打车应用,再比如T3,在滴滴被查后,直接喊出全月无休的高亢口号。毫无疑问,滴滴的止步不前,给了其他对手蚕食市场份额的大好时机。 
     
  第三个压力就是以后滴滴用户对于滴滴的接纳度。要知道,滴滴被查损失的市值和资金是小事,丢失几年积攒的用户口碑才是致命的。以前总听滴滴说要对司机和用户关怀备至,可谁能想到企业在背后却肆无忌惮去收集用户信息。此事过后,滴滴会如何给用户合理解释将直接影响滴滴的口碑走向。 
     
  不得不说,即便是滴滴这一次能安稳过关,滴滴也未必能全身而退,一切还要看滴滴后续拿出的态度。当然了,这件事也给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提了个醒,算法是服务用户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算计用户的一种手段,要不然滴滴绝不会是最后一个。那么大家觉得滴滴还有未来吗?

这一次,滴滴失去的不仅仅是2000亿“身价”

6. 市值大跌、产品下架,这一次滴滴失去的不只是1000亿

共享经济曾被外国青年们评选为中国新时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追溯国内共享经济的起源,“滴滴出行”算是鼻祖之一了。 
  
  2012年,滴滴出行将“共享出行”的概念带到国内市场,在国人对这一新形式还熟悉的时候,滴滴出行以丰厚的补贴吸引出租车司机、甚至是拥有私家车的用户、乘客参与到其中。很快滴滴就一统国内的出行市场,甚至取代出租车成为大多数短途出行的首选。 
     
  随着滴滴出行的风靡,甚至还出现了可以说是“复刻”滴滴出行的企业,如“嘀嗒”、“哈啰”等。不过由于先入为主以及前期“烧钱式”的补贴带来的垄断性市场份额,大多数司机和乘客都更倾向于滴滴出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滴滴出行是盈利的。 
  
  如2016年出现的拼多多,前期也是采用“补贴换市场”的模式吸引客户,这期间拼多多完全是倒贴钱,直到去年才真正实现盈利。 
  
  滴滴出行也是如此,从创立至今,滴滴出行有长达7年的时间,都处于负盈利的状态,直到2019年才首次实现微薄盈利,这对于滴滴出行来说,无疑是个好开端。当然盈利不是滴滴的终极目标,上市才是。 
     
  上市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企业的目标,对于盈利微薄的滴滴出行来说也同样如此。苦熬多年,上个月的月底,滴滴出行终于迎来上市。 
  
  然而上市一事却饱受争议,其一是因为,滴滴出行选择在美国上市。国内的巨头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都选择回归港股上市。而滴滴却绕开选择在美,因而引来大众质疑。 
  
  要知道,滴滴的第一大股东是持股21.5%的日本软银,第二大股东是持股达12.8%的美企Uber,最高的股份掌握在日、美的股权结构,和阿里巴巴相差无几。 
  
  对此,大众可以理解滴滴不能在大陆上市,但阿里都能选择回港,为何滴滴不行?据知情人士分析,可能是因为滴滴的投资人急需套现,不得已之下才赴美上市。 
     
  其次,上市未几日,滴滴出行被一则通报点名,这之后滴滴出行不但要配合调查,其APP也被下架,新用户无法再注册。 
  
  这次调查事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上市首日市值达678亿美元的滴滴大幅缩水,目前仅有531亿美元,连降147亿美元(约954亿人民币元)。 
  
  简单来说,就是滴滴出行还没有完全消化上市成功的喜悦,就损失了近1000亿元! 
  
  这遭遇和不久前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蚂蚁金服还未来得及成功上市,便戛然而止。 
     
  说实话,滴滴出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的出行方式,方便了国人的出行,与此同时,也让家里有车的普通人在闲暇之余多了一份赚外快的工作。 
  
  只不过,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意外事故,令滴滴被卷入舆论中心,风评也大不如前,从而给予市场上早就想刮风这一领域的同行机会,与其同分一杯羹。 
     
  当然滴滴目前的损失远远不只是市值缩水,还有调查之后,如何重建品牌形象以及在用户心中的口碑等。大家对滴滴有什么看法呢?以后还会使用滴滴吗?

7. 跌去两千亿的滴滴到底怎么了?

 自从滴滴上市之后,就没有一天安稳的日子,这是程维和柳青都没有想到的,或许他们预料到滴滴在美国上市有不好的影响,但如此惨状是没有预料到的,程维高估了一家公司的能量。
      从七月六日开始,滴滴的股价便呈下跌趋势,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当天股价下跌19.58%,收盘价为12.49美元,跌破其14美元的发行价,虽然市场一片哀嚎,但大家显然还是对滴滴充满希望,毕竟是出行领域第一股,市场的期望值还是很大的。
       但截止目前,滴滴的股价已经下跌到了8美元,和最高点的股价相比,2000亿已经灰飞烟灭。 滴滴本就是一家依赖于投资的公司,成立以来还未实现盈利,股价暴跌意味着未来的发展没有资金,公司很有可能会陷入危机。
   为什么会到这种地步?曾几何时,滴滴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个数据让曹操、滴答和一喂出行望而却步 ,但是现在,滴滴市场份额再被不断地蚕食,霸主地位即将不保。
      首先滴滴在上市初期就让人感到不解,在美股上市无可厚非,但是偷偷上市就无法理解了,照理说敲钟是上市的必备程序,而滴滴上市取消了新闻发布会和敲钟仪式,甚至在官方平台也没有宣布这个消息,好像生怕别人知道它上市,让人感到疑惑。
      到了后来,滴滴涉嫌泄露用户资料被调查,这时候的人们才恍然大悟,各种疑惑也都清楚了。在美国上市必然要受到美国的监管,而滴滴掌握着千万人的出行信息,这美股上市本就欠妥,更何况滴滴最大的股东是日本软银,第二是优步,这就更加增加了不确定因素,三者结合在一起,不管是谁都会感到担忧。
      企业能做到这么大,说明程维个人能力是顶尖的,但程维唯独少了 社会 责任感。一家掌握着国内出行领域的公司,在上市这种大事上却欠妥,虽然程维不是最大的股东,但是一票否决权只有程维才有,这也就说明了程维内心也是想要美股上市,并且这种想法是迫切的。
   自己做的错事只能由自己来承担, 面对现在卸载滴滴的浪潮,很多用户开始选择曹操、滴答一喂出行 ,虽暂时威胁不到滴滴的位置,但是长久以往,滴滴能否守住第一的位置还很难说。
       一个公司盈利很重要,但是也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如果不将安全放在首位,就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很难维系下去。 

跌去两千亿的滴滴到底怎么了?

8. 滴滴成立6年烧光390亿元,如今终于开始盈利,国内市场已恢复七成

 众所周知,在网约车领域滴滴出行可谓一家独大,但了解该行业的网友们可能知道,虽说滴滴一直稳居龙头,但按照程维的话来说,滴滴出行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处于亏损的态势。有数据显示,滴滴自2012年成立至今,亏损达到了390亿元,不过目前这一局势或将改变。
   
   5月7日,据外媒报道,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该公司的核心网约车业务已经实现盈利 ,或者说已经获取小幅利润。尽管柳青没有披露具体的数字,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滴滴首次提出这样的说法,也意味着 滴滴摆脱了长期亏损的头衔,开始赚钱了 。
   此外, 柳青还提到, 滴滴出现在国内的乘车量已经达到新冠疫情之前水平的60%到70% ,是2月份低点的五倍。中国实际上关闭了几个星期,但最近几周,中国已经开始放松旅行限制。
   
   对于滴滴核心网约车业务已实现小幅盈利,这是继2019年2月之后,滴滴首次披露其财报情况。据悉,今年4月滴滴CEO程维在滴滴战略会上对外宣布了滴滴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但只字未提关于2019年的财务数据,只有在去年2月份,程维曾表示 滴滴2018年全年亏损达109亿元 , 自2012年成立起从未盈利,6年累计亏损390亿元 。因此,如今的正式盈利,对滴滴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事实上,不止滴滴,近期有不少玩家均释放出了盈利信号。近日,首汽约车CEO魏东发布全员内部信称,继2019年7月宣布上海、深圳率先实现正毛利后,2020年 4月首汽约车已实现全国整体正毛利,多个城市进入盈利;在2020年哈啰内部分享会上,哈啰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也表示,2020年哈啰大约还能实现100%的业务增长,并在今年实现整个集团的首次盈亏平衡。
   
   各大巨头透露出的消息,无不预示着 出行江湖已告别野蛮发展,进入精细化运营的下半场 。有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出行必然呈现长期竞争、局部战争的特点,但在经历早期的烧钱大战、资本寒冬之后,目前整个赛场将逐渐恢复理性,而出行行业的下半场,主要考验的还是各大玩家自身的精细化运营、生态内的协同程度以及对用户、市场的满足程度。
   
   此外,因疫情全面爆发,全球的网约车企业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在美国市场中,Lyft上个月表示将裁掉982名员工,而优步今日则宣布将裁员14%,涉及3700名员工。对此,柳青表示,我们的资产负债表非常强劲,虽然业务受到疫情影响,但长期潜力和战略判断不变, 公司目前没有裁员或筹集资金的计划 。